高一历史练习题及答案: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
高一历史练习题及答案: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高一历史练习题及答案: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导语】中日甲午战争为19世纪末日本侵略中国和朝鲜的战争。
以下是xx为大家推荐的有关高一历史练习题及答案: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如果觉得很不错,欢送点评和分享~感谢你的阅读与支持!1.“再现历史场景,弘扬民族精神〞是历史影视剧的主题,假设要再现民族英雄邓世昌率领中*队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悲壮场景,应该选择的素材是()解析:1894年9月,在中日黄海海战中,邓世昌指挥“致远〞舰一直冲杀在前。
邓世昌命官兵毅然驾舰全速撞向日本第一游击舰队旗舰“吉野〞号时,不幸为一条鱼雷所中而漂浮。
邓世昌与全舰官兵250余人一同壮烈殉国。
答案:C2.1894年10月西方列强报刊评说:“日本是披着文明的皮而带有野蛮筋骨的怪兽。
〞这揭露了日本在甲午战争中的野蛮暴行是()A.朝鲜丰岛海面不宣而战B.*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C.在旅顺对和平居民进行*D.出兵*东学党起义解析:此题旨在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
从材料内容分析“日本是披着文明的皮而带有野蛮筋骨的怪兽〞分析,应是日在旅顺进行*。
答案:C3.日本发动侵华战争和《马关条约》的签订,代表了帝国主义列强的普遍要求。
这里的“要求〞是指()解析: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历史问题的分析能力。
19世纪末,日本发动侵华战争并强迫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正值列强向帝国主义过渡阶段。
此时它们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经济侵略,由以商品输出为主变成以资本输出为主。
日本通过《马关条约》,取得了在华开设工厂的特权,正反映了列强对华资本输出的需要。
答案:B4.下列图中的情景反映的应是哪一次战争带来的影响()解析:此题考查学生解读图片的能力。
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战败,与日本签订了《马关条约》,大大刺激了列强争夺中国的野心。
1897年冬,从德国侵占胶州湾开始,帝国主义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答案:C5.《马关条约》中,最有利于列强在华经济扩张的条款是()线B.在苏、杭富庶地区开放新的通商口岸解析:此题学生易误选D项或B项,主要原因是不能准确理解《马关条约》中每一项内容对中国的危害。
(完整版)历史6年真题分类(必修1)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一、选择题2018年题组1.(2018·全国卷Ⅰ·28)甲午战争时期,日本制定舆论宣传策略,把中国和日本分别“包装”成野蛮与文明的代表,并运用公关手段让许多欧美舆论倒向日方。
一些西方媒体甚至宣称,清政府战败“将意味着数百万人从愚蒙、专制和独裁中得到解放”。
对此,清政府却无所作为。
这反映了()A.欧美舆论宣传左右了战争进程B.日本力图变更中国的君主政体C.清朝政府昏庸不谙熟近代外交D.西方媒体鼓动中国的民主革命【考点】甲午中日战争【解析】面对日本的舆论宣传,清政府却无所作为,说明其对舆论在外交中的作用没有清醒的认识,即清政府并不熟悉近代外交策略,故C项正确。
从题干材料来看,日本的宣传、欧美的舆论对战争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并不能说其左右了战争进程,故排除A项;由材料信息无法得出“日本力图变更中国的君主政体”“西方媒体鼓动中国的民主革命”,故排除B、D两项。
【答案】C2.(2018·北京文综·16)1903年,林纾编译的《伊索寓言》出版。
书中有一则故事:狮王与群兽立约,羊由狼管辖,兔子由狗管辖,彼此友好,和平共处。
兔子感叹说,我期待这一天很久了,但真能实现吗?故事后的按语说:“今有盛强之国,以吞灭为性,一旦忽言弭兵,亦王狮之约众耳!弱者国于其旁,果如兔之先见耶?!”林纾意在()A.提醒中国人警惕被侵略瓜分的危险B.颂扬人类社会弱肉强食的生存法则C.呼吁世界列强承担保护弱国的责任D.鼓动中国民众推翻清政府残暴统治【考点】列强侵华【解析】根据材料时间信息“1903年”和所学知识可知,《辛丑条约》签订后列强加紧了对中国的侵略,中国的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林纾通过寓言故事提醒国人警惕被侵略瓜分的危险,故A项正确。
材料反对弱肉强食,B项错误;材料强调要对列强保持警惕之心,C项错误;D项与题意不符。
【答案】A2017年题组1.(2017·海南单科·10)1910年,清政府设立资政院“以立议院基础”。
最新人教版必修1高一历史4.12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提升训练及答案

高中历史 412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提升训练新人教版必修1一、选择题1(原创)“这是甲午战争的第一战,也是日本精心筹划的一次袭击。
”上述评价针对的是( )A平壤之战B丰岛海战黄海海战D辽东之战解析1894年7月,日本在朝鲜丰岛海面袭击清军的运兵船,甲午中日战争爆发。
答案B2下图展示了近代某一次重要战役,对此叙述正确的是( )A战役结束后清军舰队全军覆没B清朝军民反割台斗争的关键战役清军将领邓世昌于此役壮烈殉国D战役发生于清军运兵朝鲜途中解析解答本题,需要结合相关的地知识。
根据图中日军的进攻方向可判断日军的作战方法是包围清军的舰队,并且围而攻之,再结合地图中的地形可确定,这是日军进攻威海卫的战役。
在该战役中,清军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答案A31894年10月,日军占领旅顺。
当时有日本人画了这样一幅漫画,画中的清朝官员口被“击溃”,并写上“旅顺口”三字,该官员虽扛着洋枪,但其洋枪、大炮被日军的扫帚把打碎。
该画( )①是对中华民族的公开侮辱和挑衅②客观上体现出清政府的腐朽无能③反映出日本侵略者的狂妄自大④是日本强大国力的真实写照A①②③B②③④①③④D①②④解析清军在对日战争中节节失利,主要是由于政府的腐朽无能造成的。
题目所给的漫画明显夸大了日本的实力,因此,④的叙述错误。
答案A4(原创)甲午战前,李鸿章训令中国驻守朝鲜的军队“静守勿动”,并说“我不先与开仗,谅彼亦不动手”,“万国公例,谁先开战,谁即绌”。
这表明当时的清政府( )A对中日战争缺乏必要的准备B通过遵守国际公例赢得战争主动权已做好随时抗击侵略的准备D过高估计了日本在军事方面的实力解析材料表明,李鸿章要求中国军队“静守”,没有进行必要的战斗准备,这也是导致战争开始后清军处处被动的原因之一。
答案A5(原创)“余少年第,壮年戎马,中年封疆,晚年洋务……乃无端发生中日交涉,至一生事业,扫地无余……”“余”应是指( )A光绪帝B丁汝昌邓世昌D李鸿章解析由“中年封疆”“晚年洋务”“中日交涉”,可知“余”是指李鸿章。
2021-2022年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第12课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习题 新人教版必修1

2021年高中历史第四单元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习题新人教版必修1一、甲午中日战争1.爆发原因。
(1)明治维新后,日本制定了以侵略中国为中心的“大陆政策”。
(2)1894年,日本借朝鲜东学党起义之机入侵朝鲜并蓄意挑起战争。
2.主要过程。
(1)开始标志:1894年7月,日本舰队在朝鲜丰岛海面袭击清军运兵船。
(2)主要战役。
①平壤陆战:清军失利后退回国内。
②黄海大战:日军控制黄海制海权。
③威海卫战役: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战事结束。
3.结果:1895年4月,清政府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
温馨提示:甲午战争发生在帝国主义阶段,战争后列强对华侵略进入以资本输出为主的阶段。
【问题导思1】中日甲午战争中中国战败的原因有哪些?提示:原因:(1)客观上:日本蓄谋已久,准备充分,军事实力强于中国;列强在一定程度上支持日本。
(2)主观上:清政府统治腐败,没有认真准备,一味妥协退让;慈禧太后不顾国家危难,大搞万寿庆典;有些清军将领贪生怕死,腐败无能。
【预习检测1】一名日本人在重庆拿到了清政府准许其开办工厂的营业执照,这一现象最早可能出现在(C)A.1840年 B.1860年C.1895年 D.1901年【预习检测2】在某次战争之后,列强欣喜若狂,声称“第二次发现了中国”。
英国一家报纸评论道:“中国为东方一团大物,势已动摇……今欧洲之人,虽田夫野老,无不以瓜分中国为言者。
”这次战争是(D)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D.甲午中日战争解析:“无不以瓜分中国为言者”体现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这正是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日本割占中国领土的刺激,故D项正确。
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目的:镇压以“扶清灭洋”为旗号的义和团运动,维护并扩大在华特权和既得权益。
2.经过。
(1)1900年6月,八国联军从天津进犯,在廊坊附近遭遇义和团顽强阻击。
(2)1900年8月,八国联军攻陷北京。
3.结果:1901年清政府与侵略者签订《辛丑条约》。
历史人教必修1 第12课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作业(1)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一、单选题1.有人曾对中国近代史上一场战争后签订的条约发出这样的感慨:“这真是空前未有的亡国条约!从前我国还只是被西方大国打败过,现在竟被东方的小国打败了,而且失败得那样惨,条约又订得那样苛刻,这是多么大的耻辱啊!”这一条约是()A. 《南京条约》B. 《天津条约》C. 《马关条约》D. 《辛丑条约》2.甲午中日战争时期郭嵩焘说:“中国官民之势,悬隔太甚,民气常郁结不能上达。
”材料体现的这场战争失败的原因是()A.中国下层民众的冷漠 B.清朝上层不能团结一致C.中国政治制度的落后 D.君主立宪脱离中国国情3.“联今涕泪以告先庙,慷慨以誓师徒,与其苟且图存,贻羞万口,孰若大张挞伐,一决雌雄……近畿及山东等省,义兵同日不期而集者,不下数十万人。
至于五尺童子,亦能执干戈以卫社稷。
”清朝颁布的《宣战诏书》针对的是()A. 英国武力占领香港岛B. 英法联军攻陷广州C. 日本袭击清军运兵船D. 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4.“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也”,“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
导致八国联军统帅瓦德西得出此结论的历史事件是()A. 太平天国运动B. 五四运动C. 辛亥革命D. 义和团运动5.甲午中日战争中,日本进行了骇人听闻的大屠杀是在()A. 大连B. 旅顺C. 花园口D. 威海卫6.关于《辛丑条约》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C. 严重破坏了中国的领土完整D. 标志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境地7.《马关条约》的内容中严重阻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条款是()A. 赔款2亿两白银B. 开发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C. 割让台湾、辽东半岛给日本D. 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投资设厂8.张之洞痛陈某不平等条约对中国的危害时说:“北无旅顺,南无台湾,中华海面,全为所扼,此后虽有水师,何从施展?”该条约是()A. 中英《南京条约》B. 《辛丑条约》C. 《北京条约》D. 中日《马关条约》9.下列图片反映的共同主题是()A. 反抗外来侵略B. 推翻清朝统治C. 掀起民主革命D. 寻求救国之路10.俄国记者扬契维茨基在《八国联军目击记》中写道:每一次齐射之后,我们都听到了刺耳的号叫声,只见红灯掉落了,溃散了,熄灭了。
高一历史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习题岳麓版必修含解析

第14课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一、甲午战争与民族危机的加深1.原因。
(1)明治维新后,日本制定了军国主义的对外扩张政策。
(2)日本国内爆发经济危机,社会动荡,政局不稳。
2.导火线:朝鲜①________起义。
3.爆发:1894年7月,日本舰队悍然在朝鲜半岛海域②________海面偷袭清军运兵船,挑起战争。
4.1894年9月,中日两国海军在黄海展开决战。
5.结果:清朝战败,被迫签订《③____________》。
条约规定,中国割让辽东半岛、④________及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2亿两白银;开放重庆等地为新的通商口岸;允许日本⑤________。
6.影响。
(1)《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之后危害最为严重的不平等条约。
(2)拉开了列强瓜分中国狂潮的序幕,中华民族陷入了极其深重的危机。
(3)宣告了⑥________的破产。
(4)为了挽救统治危机,清政府开始进行军事改革。
(5)中国的知识界和各阶层民众也以不同形式展开了⑦________的斗争。
答案:①东学党②丰岛③马关条约④台湾⑤在华设厂⑥洋务运动⑦救亡图存♨温馨提示《马关条约》签订前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以商品输出为主,《马关条约》签订后,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以资本输出为主,所以说《马关条约》的签订是列强侵略中国新阶段的起点。
【应用提升】1.有人曾对中国近代史上的一场战争发出这样的感慨:“从前我国还只是被西方大国打败过,现在竟被东方的小国打败了,而且失败得那样惨,条约又订得那样苛刻,这是多么大的耻辱啊!”这场战争是( C)A.第一次鸦片战争 B.八国联军侵华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 D.第二次鸦片战争解析:关键的信息“被东方的小国打败了”“条约又订得那样苛刻”,“东方小国”指日本,“条约”指《马关条约》,由此可推出这场战争是甲午中日战争。
二、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与八国联军侵华1.义和团运动。
(1)兴起:19世纪末,在反洋教斗争的推动下,反帝爱国的义和团运动兴起。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训练及答案

历史·必修1(人教版)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基础达标1. 梁启超说:“吾国四千年大梦之唤醒,实自甲午战败割台湾、偿二百兆始。
”梁启超所述“割台湾、偿二百兆”出自()A.《南京条约》B.《马关条约》C.《辛丑条约》D.《天津条约》答案:B2.(2013·山东学业水平考试)“瓜分豆剖燃眉急,扶清灭洋树大旗。
”该诗句反映的历史事件是()A.太平天国运动B.义和团运动C.洋务运动D.国民革命运动答案:B3.(2014·北京西城区期中考)“天津临时政府委员会”第299次会议记录显示,该委员会给公共工程局的下列款项用于履行下列的哪一条约()A.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答案:D4.(2014·漳州质检)记录片《复兴之路》的解说词说道:“20世纪的大幕拉开了,紫禁城依然巍峨庄严,但太和殿前却留下了中国在20世纪的第一年所遭受的国耻。
”这“国耻”指的是()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战争 D. 八国联军侵华解析:本题考查材料信息获取和再认再现能力。
从材料“20世纪的第一年……太和殿”可以判断是指1900年的八国联军侵华占领北京城,故D项正确。
答案:D5.下图漫画是中国近代某一时期的国内时局图,导致这一局面出现的直接因素是()A.《南京条约》的签订B.《北京条约》的签订C.《马关条约》的签订D.《辛丑条约》的签订解析:本题考查图片信息解读能力。
解读图片可知反映的历史事件是列强瓜分中国,导致这一局面出现的直接因素是中日《马关条约》的签订,故C项正确。
答案:C6.光绪帝诗云:“城上神威炮千斤,枉资剧冠挫我军。
后来无道终许汝,致远深沉第一勋。
”此诗反映的战争是()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解析:本题考查材料信息获取能力。
根据信息“致远深沉”可知黄海大战中致远号沉没,这一史实发生于甲午中日战争中,故选C项。
答案:C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高一(人教版)历史必修一课时同步练习: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高一(人教版)历史必修一课时同步练习: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一、选择题1.(2019·豫西南高中联考)下图是19世纪日本绘画《九连城大激战之图》,图中高举太阳旗的一方和打着黄龙旗的一方正进行拼杀。
该图反映的事件发生在()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答案C2.(2019·天津滨海新区高一期末)某条约规定: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该条约是()A.《南京条约》B.《天津条约》C.《北京条约》D.《马关条约》答案D3.(2019·广东佛山高一期末)甲午中日战争后的《中外日报》指出:“我们在以前(指洋务运动时期)还讲什么自强、求富,现在别再讲那些门面话了,倒不如直截了当地讲救亡。
”这表明甲午中日战争()A.宣告了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破产B.加深了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C.增强了中国人的民族危机意识D.促使知识分子关心中国的发展前途问题答案C4.(2019·河南天一大联考模拟)下图为某同学对《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一课进行研究性学习时所采用的材料。
该图片可用来说明甲午中日战争()A.日本蓄谋已久B.中国失败原因C.日本军力强大D.中国政府腐败答案B5.(2019·山东邹城高一期中)史学家唐德刚先生认为:“在中国近代史上最可恨的惨剧,莫过于一百年中我们的首都竟三次为敌国占领。
”其中第二次被占领是()A.鸦片战争时期B.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C.甲午战争时期D.八国联军侵华时期答案D6.(2019·四川绵阳高一期末)右图是法国某报刊登的关于晚清一场战事的图片。
这次战争的后果是()A.广州被迫开放为通商口岸B.允许列强在中国投资设厂C.失去了15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D.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答案D7.(2019·山西太原模拟)“义和团多戏缘,不辨真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再现历史场景,弘扬民族精神”是历史影视剧的主题,若要再现民族英雄邓世昌率领中*队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悲壮场景,应该选择的素材是()
A.威海卫战役
B.平壤战役
C.黄海战役
D.辽东战役
解析:1894年9月,在中日黄海海战中,邓世昌指挥“致远”舰一直冲杀在前。
邓世昌命官兵毅然驾舰全速撞向日本第一游击舰队旗舰“吉野”号时,不幸为一条鱼雷所中而沉没。
邓世昌与全舰官兵250余人一同壮烈殉国。
答案:C
2.1894年10月西方列强报刊评说:“日本是披着文明的皮而带有野蛮筋骨的怪兽。
”这揭露了日本在甲午战争中的野蛮暴行是()
A.朝鲜丰岛海面不宣而战
B.*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
C.在旅顺对和平居民进行*
D.出兵*东学党起义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
从材料内容分析“日本是披着文明的皮而带有野蛮筋骨的怪兽”分析,应是日在旅顺进行*。
答案:C
3.日本发动侵华战争和《马关条约》的签订,代表了帝国主义列强的普遍要求。
这里的“要求”是指()
A.实施“以华治华”策略
B.满足列强对华资本输出的需要
C.阻止英国势力独霸中国
D.展开对中国长江流域的争夺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历史问题的分析能力。
19世纪末,日本发动侵华战争并强迫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正值列强向帝国主义过渡阶段。
此时它们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经济侵略,由以商品输出为主变成以资本输出为主。
日本通过《马关条约》,取得了在华开设工厂的特权,正反映了列强对华资本输出的需要。
答案:B
4.下图中的情景反映的应是哪一次战争带来的影响()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图片的能力。
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战败,与日本签订了《马关条约》,大大刺激了列强争夺中国的野心。
1897年冬,从德国侵占胶州湾开始,帝国主义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答案:C
5.《马关条约》中,最有利于列强在华经济扩张的条款是()
A.开辟新的内河航线
B.在苏、杭富庶地区开放新的通商口岸
C.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D.给予日本巨额赔款
解析:本题学生易误选D项或B项,主要原因是不能准确理解《马关条约》中每一项内容对中国的危害。
就本题来说,应结合当时列强侵华的新阶段来理解。
甲午中日战争后西方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由以前的商品输出为主变为资本输出为主。
四个选项中体现列强资本输出的是C项,列强在中国投资设厂,产品运销内地免征内地税,这最有利于列强的经济侵略。
答案:C
6.义和团与太平天国运动都是中国近代典型的两大农*动,那么,与太平天国运动相比,义和团运动的时代特点最突出地表现在()
A.群众基础
B.救国主张
C.革命矛头
D.革命方式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历史比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太平天国运动时期的时代特点是*激化了阶级矛盾,阶级矛盾成为当时社会最主要的矛盾;而义和团运动时期,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成为当时最主要的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