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抗震设计课后习题及答案

合集下载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第三版)习题解答1-5章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第三版)习题解答1-5章

第一章的习题答案1. 震级是衡量一次地震强弱程度(即所释放能量的大小)的指标。

地震烈度是衡量一次地震时某地区地面震动强弱程度的尺度。

震级大时,烈度就高;但某地区地震烈度同时还受震中距和地质条件的影响。

2. 参见教材第10面。

3. 大烈度地震是小概率事件,小烈度地震发生概率较高,可根据地震烈度的超越概率确定小、中、大烈度地震;由统计关系:小震烈度=基本烈度-1.55度;大震烈度=基本烈度+1.00度。

4. 概念设计为结构抗震设计提出应注意的基本原则,具有指导性的意义;抗震计算为结构或构件达到抗震目的提供具体数据和要求;构造措施从结构的整体性、锚固连接等方面保证抗震计算结果的有效性以及弥补部分情况无法进行正确、简洁计算的缺陷。

5. 结构延性好意味可容许结构产生一定的弹塑性变形,通过结构一定程度的弹塑性变形耗散地震能量,从而减小截面尺寸,降低造价;同时可避免产生结构的倒塌。

第二章的习题答案1. 地震波中与土层固有周期相一致或相近的波传至地面时,其振幅被放大;与土层固有周期相差较大的波传至地面时,其振幅被衰减甚至完全过滤掉了。

因此土层固有周期与地震动的卓越周期相近,2. 考虑材料的动力下的承载力大于静力下的承载力;材料在地震下地基承载力的安全储备可低于一般情况下的安全储备,因此地基的抗震承载力高于静力承载力。

3. 土层的地质年代;土体中的粘粒含量;地下水位;上覆非液化土层厚度;地震的烈度和作用时间。

4. a 中软场地上的建筑物抗震性能比中硬场地上的建筑物抗震性能要差(建筑物条件均同)。

b. 粉土中粘粒含量百分率愈大,则愈容易液化. c .液化指数越小,地震时地面喷水冒砂现象越轻微。

d .地基的抗震承载力为承受竖向荷载的能力。

5. s m v m 5.2444208.32602.82008.51802.220=+++=因m v 小于s m 250,场地为中软场地。

6. 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二组,烈度为7度,取80=N砂土的临界标贯值:[])(1.09.00w s cr d d N N -+=,其中m d w 5.1=土层厚度:第i 实测标贯点所代表的土层厚度的上界取上部非液化土层的底面或第1-i 实测标贯点所代表土层的底面;其下界取下部非液化土层的顶面或相邻实测标贯点的深度的均值。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习题集参考答案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习题集参考答案

《建筑构造抗震设计》习题集一.填空题1.地震按其成因可划分为()、()、()和()四种类型。

2.地震按地震序列可划分为()、()和()。

3.地震按震源深浅不一样可分为()、()、()。

4.地震波可分为()和()。

5.体波包括()和()。

6.纵波旳传播速度比横波旳传播速度()。

7.导致建筑物和地表旳破坏重要以()为主。

8.地震强度一般用()和()等反应。

9.震级相差一级,能量就要相差()倍之多。

10.一般来说,离震中愈近,地震影响愈(),地震烈度愈()。

11.建筑旳设计特性周期应根据其所在地旳()和()来确定。

12.设计地震分组共分()组,用以体现()和()旳影响。

13.抗震设防旳根据是()。

14.有关构造地震旳成因重要有()和()。

15.地震现象表明,纵波使建筑物产生(),剪切波使建筑物产生(),而面波使建筑物既产生()又产生()。

16.面波分为()和()。

17.根据建筑使用功能旳重要性,按其受地震破坏时产生旳后果,将建筑分为()、()、()、()四个抗震设防类别。

18.《规范》按场地上建筑物旳震害轻重程度把建筑场地划分为对建筑抗震()、()和()旳地段。

19.我国《抗震规范》指出建筑场地类别应根据()和()划分为四类。

20.饱和砂土液化旳鉴别分分为两步进行,即()和()。

21.可液化地基旳抗震措施有()、()和()。

22.场地液化旳危害程度通过()来反应。

23.场地旳液化等级根据()来划分。

24.桩基旳抗震验算包括()和()两大类。

25.目前,工程中求解构造地震反应旳措施大体可分为两种,即()和()。

26.工程中求解自振频率和振型旳近似措施有()、()、()、()。

27.构造在地震作用下,引起扭转旳原因重要有()和()两个。

28.建筑构造抗震验算包括()和()。

29.构造旳变形验算包括()和()。

30.一幢房屋旳动力性能基本上取决于它旳()和()。

31.构造延性和耗能旳大小,决定于构件旳()及其()。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课后习题答案李国强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课后习题答案李国强

y
设防烈度为 8 度和 9 度区的大跨度屋盖结构,长悬臂结构,烟囱及类似高耸结构和设防烈度为 9 度区的高 层建筑,应考虑竖向地震作用。 12、为什么抗震设计截面承载力可以提高? 地震作用时间很短,快速加载时,材料强度会有所提高。 进行结构抗震设计时,对结构构件承载力加以调整(提高),主要考虑下列因素: ⑴动力荷载下材料强度比静力荷载下高; ⑵地震是偶然作用,结构的抗震可靠度要求可比承受其他荷载的可靠度要求低。 3
G E = D k + ∑ψ i Lk

5、什么是地震系数和地震影响系数?它们有什么关系?
F=m
g x
m g g
S T) aa( x = 中 k =
g x
m ax
g
—地震系数,通过地震系数可将地震动振幅对地震反应谱的影响分离出来,是确定地
较大的放大,因此场地固有周期 T 也将是地面运动的主要周期,称之为地震动的卓越周期。 2、为什么地基的抗震承载力大于静承载力? 地震作用下只考虑地基土的弹性变形而不考虑永久变形。地震作用仅是附加于原有静荷载上的一种动力作 用,并且作用时间短,只能使土层产生弹性变形而来不及发生永久变形,其结果是地震作用下的地基变形 要比相同静荷载下的地基变形小得多。因此,从地基变形的角度来说,地震作用下地基土的承载力要比静 荷载下的静承载力大。另外这是考虑了地基土在有限次循环动力作用下强度一般较静强度提高和在地震作 用下结构可靠度容许有一定程度降低这两个因素。 3、影响土层液化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1
第 5 章 钢混结构抗震 1、什么是刚度中心?什么是质量中心?应如何处理好二者的关系? 刚心就是指结构抗侧力构件的中心,也就是各构件的刚度乘以距离除以总的刚度; 质心就是指结构各构件质量的中心; 质心和刚心离的越近越好,最好是重合,否则会产生比较大的扭转反应。因为地震引起的惯性力作用 在楼层平面的质量中心,而楼层平面的抗力则作用在其刚度中心,二者的作用线不重合时就会产生扭矩, 其值等于二者作用线之间的距离乘以楼层惯性力的值。 2、总水平地震作用在结构中如何分配?其中用到哪些假定? 根据各柱或各榀抗侧力平面结构的抗侧刚度进行地震作用引起的层剪力的分配。假定地震沿结构平面的 两个主轴方向作用于结构; 假定楼层屋盖在其平面内的刚度为无穷大。 3、多高层钢筋混凝土结构抗震等级划分的依据是什么?有何意义? 根据烈度、结构类型和房屋高度将抗震等级划分为四级,一级最高。划分的目的是控制钢筋混凝土的等 级及用量,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和不足。 4、为什么要限制框架柱的轴压比? 当 n 较小时,为大偏心受压构件,呈延性破坏;当 n 较大时,为小偏心受压构件,受压边砼先达到极限 压应变,呈脆性破坏。并且当轴压比较大时,箍筋对延性的影响变小,为保证地震时柱的延性,故限之。 5、抗震设计为什么要满足“强柱弱梁”、“强剪弱弯”、“强节点弱杆件”的原则?如何满足这些原 则? P133~ 4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习题集答案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习题集答案

"建筑构造抗震设计"习题集一.填空题1.地震按其成因可划分为〔〕、〔〕、〔〕和〔〕四种类型。

2.地震按地震序列可划分为〔〕、〔〕和〔〕。

3.地震按震源深浅不同可分为〔〕、〔〕、〔〕。

4.地震波可分为〔〕和〔〕。

5.体波包括〔〕和〔〕。

6.纵波的传播速度比横波的传播速度〔〕。

7.造成建筑物和地表的破坏主要以〔〕为主。

8.地震强度通常用〔〕和〔〕等反映。

9.震级相差一级,能量就要相差〔〕倍之多。

10.一般来说,离震中愈近,地震影响愈〔〕,地震烈度愈〔〕。

11.建筑的设计特征周期应根据其所在地的〔〕和〔〕来确定。

12.设计地震分组共分〔〕组,用以表达〔〕和〔〕的影响。

13.抗震设防的依据是〔〕。

14.关于构造地震的成因主要有〔〕和〔〕。

15.地震现象说明,纵波使建筑物产生〔〕,剪切波使建筑物产生〔〕,而面波使建筑物既产生〔〕又产生〔〕。

16.面波分为〔〕和〔〕。

17.根据建筑使用功能的重要性,按其受地震破坏时产生的后果,将建筑分为〔〕、〔〕、〔〕、〔〕四个抗震设防类别。

18."规"按场地上建筑物的震害轻重程度把建筑场地划分为对建筑抗震〔〕、〔〕和〔〕的地段。

19.我国"抗震规"指出建筑场地类别应根据〔〕和〔〕划分为四类。

20.饱和砂土液化的判别分分为两步进展,即〔〕和〔〕。

21.可液化地基的抗震措施有〔〕、〔〕和〔〕。

22.场地液化的危害程度通过〔〕来反映。

23.场地的液化等级根据〔〕来划分。

24.桩基的抗震验算包括〔〕和〔〕两大类。

25.目前,工程中求解构造地震反响的方法大致可分为两种,即〔〕和〔〕。

26.工程中求解自振频率和振型的近似方法有〔〕、〔〕、〔〕、〔〕。

27.构造在地震作用下,引起扭转的原因主要有〔〕和〔〕两个。

28.建筑构造抗震验算包括〔〕和〔〕。

29.构造的变形验算包括〔〕和〔〕。

30.一幢房屋的动力性能根本上取决于它的〔〕和〔〕。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习题集参考答案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习题集参考答案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习题集一.填空题1.地震按其成因可划分为()、()、()和()四种类型。

2.地震按地震序列可划分为()、()和()。

3.地震按震源深浅不同可分为()、()、()。

4.地震波可分为()和()。

5.体波包括()和()。

6.纵波的传播速度比横波的传播速度()。

7.造成建筑物和地表的破坏主要以()为主。

8.地震强度通常用()和()等反映。

9.震级相差一级,能量就要相差()倍之多。

10.一般来说,离震中愈近,地震影响愈(),地震烈度愈()。

11.建筑的设计特征周期应根据其所在地的()和()来确定。

12.设计地震分组共分()组,用以体现()和()的影响。

13.抗震设防的依据是()。

14.关于构造地震的成因主要有()和()。

15.地震现象表明,纵波使建筑物产生(),剪切波使建筑物产生(),而面波使建筑物既产生()又产生()。

16.面波分为()和()。

17.根据建筑使用功能的重要性,按其受地震破坏时产生的后果,将建筑分为()、()、()、()四个抗震设防类别。

18.《规范》按场地上建筑物的震害轻重程度把建筑场地划分为对建筑抗震()、()和()的地段。

19.我国《抗震规范》指出建筑场地类别应根据()和()划分为四类。

20.饱和砂土液化的判别分分为两步进行,即()和()。

21.可液化地基的抗震措施有()、()和()。

22.场地液化的危害程度通过()来反映。

23.场地的液化等级根据()来划分。

24.桩基的抗震验算包括()和()两大类。

25.目前,工程中求解结构地震反应的方法大致可分为两种,即()和()。

26.工程中求解自振频率和振型的近似方法有()、()、()、()。

27.结构在地震作用下,引起扭转的原因主要有()和()两个。

28.建筑结构抗震验算包括()和()。

29.结构的变形验算包括()和()。

30.一幢房屋的动力性能基本上取决于它的()和()。

31.结构延性和耗能的大小,决定于构件的()及其()。

建筑结构抗震随堂练习参考答案(1~3章)

建筑结构抗震随堂练习参考答案(1~3章)

本地区的设防烈度提高一度的要求 D.地震作用应高于本地区的抗震设防烈度要求,抗震措施,当设防烈度为 6~8 度时,应符合
本地区的设防烈度提高一度的要求
答题:
A.
B.
C.
D. (已提交)
参考答案:C
问题解析:
9. 某地区设防烈度为 7 度,乙类建筑抗震设计应按下列要求进行设计( ) A.地震作用和抗震措施均按 8 度考虑 B.地震作用和抗震措施均按 7 度考虑 C.地震作用按 8 度确定,抗震措施按 7 度采用 D.地震作用按 7 度确定,抗震措施按 8 度采用
一个震级,但不同地区的地震烈度不同 D. 震级表达地震时建筑物的破坏程度,烈度表达地震释
放的能量大小
答题:
A.
B.
C.
D. (已提交)
参考答案:C
问题解析:
4. 地震烈度和下列哪些因素无关( ) A. 地震的震级 B. 地震的持续时间 C. 震中距 D. 地震的类型Fra bibliotek答题:A.
B.
C.
D. (已提交)
建筑结构抗震随堂练习参考答案
第一章 结构抗震设计的基本知识·1.1 地震的基本知识
1. 建筑抗震设计中所提到的地震主要指( ) A. 构造地震 B. 火山地震 C. 陷落地震 D. 诱发地震
答题:
A.
B.
C.
D. (已提交)
参考答案:A
问题解析:
2. 下列关于地震波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地震波只有纵波和横波两种 B. 纵波相对于横波来说,周期较短,振幅较小 C. 横波的传播
地区的设防烈度提高一度的要求 D. 地震作用应高于本地区的抗震设防烈度要求,抗震措施,当设防烈度为 6~8 度时,应符合本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习题及答案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习题及答案

结构地震反应分析与抗震验算计算题3.1 单自由度体系,结构自振周期T=0.5S,质点重量G=200kN,位于设防烈度为8 度的Ⅱ类场地上,该地区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30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试计算结构在多遇地霞作用时的水平地震作用。

3.2 结构同题3.1,位于设防烈度为8度的Ⅳ类场地上,该地区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20g,设计地设分组为第二组,试计算结构在多遇地震作用时的水平地震作用。

3.3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如图所示,横梁刚度为无穷大,混凝土强度等级均为C25,一层柱截面450mm×450mm,二、三层柱截面均为400mm×400mm,试用能量法计算结构的自振周期T1。

3.4 题3.2的框架结构位于设防烈度为8度的Ⅱ类场地上,该地区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20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二组,试用底部剪力法计算结构在多遇地震作用时的水平地震作用。

3.5 三层框架结构如图所示,横梁刚度为无穷大,位于设防烈度为8度的Ⅱ类场地上,该地区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为0.30g, 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

结构各层的层间侧移刚度分别为k1=7.5×105kN/m,k2=9.1×105kN/m,k3=8.5×105 kN/m,各质点的质量分别为m1=2×106kg, m2=2×106kg, m3=1.5×105kg,结构的自震频率分别为ω1=9.62rad/s, ω2=26.88 rad/s, ω3=39.70 rad/s, 各振型分别为:要求:①用振型分解反应谱法计算结构在多遇地震作用时各层的层间地震剪力;②用底部剪力法计算结构在多遇地震作用时各层的层间地震剪力。

3.6 已知某两个质点的弹性体系(图3-6),其层间刚度为k1=k2=20800kN/m,,质点质量为m1=m2=50×103kg。

试求该体系的自振周期和振型。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课后习题答案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课后习题答案

武汉理工大学《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复试第1章绪论1、震级与烈度有什么区别与联系?震级就是表示地震大小的一种度量,只跟地震释放能量的多少有关,而烈度则表示某一区域的地表与建筑物受一次地震影响的平均强烈的程度。

烈度不仅跟震级有关,同时还跟震源深度、距离震中的远近以及地震波通过的介质条件等多种因素有关。

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但不同的地点有不同的烈度。

2、如何考虑不同类型建筑的抗震设防?规范将建筑物按其用途分为四类:甲类(特殊设防类)、乙类(重点设防类)、丙类(标准设防类)、丁类(适度设防类)。

1 )标准设防类,应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确定其抗震措施与地震作用,达到在遭遇高于当地抗震设防烈度的预估罕遇地震影响时不致倒塌或发生危及生命安全的严重破坏的抗震设防目标。

2 )重点设防类,应按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一度的要求加强其抗震措施;但抗震设防烈度为9度时应按比9度更高的要求采取抗震措施;地基基础的抗震措施,应符合有关规定。

同时,应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确定其地震作用。

3 )特殊设防类,应按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提高一度的要求加强其抗震措施;但抗震设防烈度为9度时应按比9度更高的要求采取抗震措施。

同时,应按批准的地震安全性评价的结果且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确定其地震作用。

4 )适度设防类,允许比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适当降低其抗震措施,但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时不应降低。

一般情况下,仍应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确定其地震作用。

3、怎样理解小震、中震与大震?小震就就是发生机会较多的地震,50年年限,被超越概率为63、2%;中震,10%; 大震就是罕遇的地震,2%。

4、概念设计、抗震计算、构造措施三者之间的关系?建筑抗震设计包括三个层次:概念设计、抗震计算、构造措施。

概念设计在总体上把握抗震设计的基本原则;抗震计算为建筑抗震设计提供定量手段;构造措施则可以在保证结构整体性、加强局部薄弱环节等意义上保证抗震计算结果的有效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在听课过程中回答的问题,答案保证100%正确1、多遇地震的重现期是(c)a、50分b、50天c、50年d、50秒
2、地震灾害最严重的国家是(b)。a、美国b、中国c、日本d、印度
3、5级以上的地震属于(d)地震。a、特大b、有感c、强烈性d、破坏性
4、目前世界上发生的地震90%以上属于构造地震。(a)对错
4、计算地震作用时结构的质量或重力荷载应怎样取?
质量:连续化描述(分布质量)、集中化描述(集中质量);
进行结构抗震设计时,所考虑的重力荷载,称为重力荷载代表值。结构的重力荷载分恒载(自重)和活载(可变荷载)两种。活载的变异性较大,我国荷载规范规定的活载标准值是按50年最大活载的平均值加0.5~1.5倍的均方差确定的,地震发生时,活载不一定达到标准值的水平,一般小于标准值,因此计算重力荷载代表值时可对活载折减。抗震规范规定:
建筑抗震设计课后习题及答案
【篇一:2014年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建筑工程—建筑抗震设计(一)课后作业】
class=txt>建筑抗震设计(一)
课后作业
注:本课后作业分两部分,一、在听课过程中回答的问题,答案保证100%正确;二、课后作业答题及成绩(80分试卷,标准是60分通过)。可先下载,一边做题一边收索答案哦。
d、持续时间

b、人工地震
c、火山地震
d、陷落地震
1、震害最严重的只有学校。(注意是“只有”从字眼看肯定不对,实际中小学计幼儿园是一级抗震标准,也就是最高级别)

2、目前
世界上发生的地震90%以上属于构造地震。

3、李国强是《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的作者之一。
③罕遇地震下结构的弹塑性变形验算,以防止结构倒塌。
“中震可修”抗震要求,通过构造措施加以保证。
8、结构弹塑性地震位移反应一般应采用什么方法计算?什么结构可采用简化方法计算?逐步积分法。其简化方法适用于不超过12层且层刚度无突变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和填充墙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不超过20层且层刚度无突变的钢框架结构及单层钢筋混凝土柱厂房。
10、结构、构件的地震作用效应不包括内力。(b)
a、是b、非
11、设计地震分组共分为三个小组。(b)a、是b、非
12、李国强是《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的作者之一。(a)a、是b、非
二、课后作业答题及成绩(80分试卷,标准是60分通过)答题成绩是80分
1、平面不规则的类型不包括()。
a、旋转不规则(听课时,只有3种类型,不含该项)
⑵地震是偶然作用,结构的抗震可靠度要求可比承受其他荷载的可靠度要求低。
13、进行时程分析时,怎样选用地震波?p86
最好选用本地历史上的强震记录,如果没有这样的记录,也可选用震中距和场地条件相近的其他地区的强震记录,或选用主要周期接近的场地卓越周期或其反应谱接近当地设计反应谱的人工地震波。
第4章多层砌体结构抗震
的一种动力作用,并且作用时间短,只能使土层产生弹性变形而来不及发生永久变形,其结果是地震作用下的地基变形要比相同静荷载下的地基变形小得多。因此,从地基变形的角度来说,地震作用下地基土的承载力要比静荷载下的静承载力大。另外这是考虑了地基土在有限次循环动力作用下强度一般较静强度提高和在地震作用下结构可靠度容许有一定程度降低这两个因素。
2.如何考虑不同类类)、乙类(重点设防类)、丙类(标准设防类)、丁类(适度设防类)。1)标准设防类,应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确定其抗震措施和地震作用,达到在遭遇高于当地抗震设防烈度的预估罕遇地震影响时不致倒塌或发生危及生命安全的严重破坏的抗震设防目标。2)重点设防类,应按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一度的要求加强其抗震措施;但抗震设防烈度为9度时应按比9度更高的要求采取抗震措施;地基基础的抗震措施,应符合有关规定。同时,应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确定其地震作用。3)特殊设防类,应按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提高一度的要求加强其抗震措施;但抗震设防烈度为9度时应按比9度更高的要求采取抗震措施。同时,应按批准的地震安全性评价的结果且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确定其地震作用。4)适度设防类,允许比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适当降低其抗震措施,但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时不应降低。一般情况下,仍应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确定其地震作用。
a、美国
b、中国
c、日本
d、印度
1、主要的次生灾害有(
)。
a、火灾b、瘟疫
c、水灾d、毒气泄漏根据听课和查询,本题为正确。2、性能设计要点有(
)。
a
、规定相应的地震作用标准b、建筑满足的性能水准
c、确立设防地震
d、确立设防性能目标根据听课笔记,本题正确。
3、加速度波形的三大要素包括(
)。
a、持续加速b、峰值c、频谱
1、结构抗震设计计算有几种方法?各种方法在什么情况下采用?
底部剪力法、振型分解反应谱法、时程分析法、静力弹塑性法
⑴高度不超过40m、以剪切变形为主且质量和刚度沿高度分布比较均匀的结构,以及近似于单质点体系的结构,可采用底部剪力法等简化方法。
⑵除⑴外的建筑结构,宜采用振型分解反应谱法。
⑶特别不规则的建筑、甲类建筑和表3—10所列高度范围的高层建筑,应采用时程分析法进行多遇地震下的补充计算,可取多条时程曲线计算结果的平均值与振型分解反应谱法计算结果的较大值。
2.什么是地震作用?什么是地震反应?
地震作用:结构所受最大的地震惯性力;
地震反应:由地震动引起的结构内力、变形、位移及结构运动速度与加速度等统称为结构地震反应。是地震动通过结构惯性引起的。
3、什么是地震反应谱?什么是设计反应谱?它们有何关系?
地震反应谱:为便于求地震作用,将单自由度体系的地震最大绝对加速度、速度和位移与其自振周期t的关系定义为地震反应谱。
第2章场地与地基
1、场地土的固有周期和地震动的卓越周期有何区别和联系?
由于地震动的周期成分很多,而仅与场地固有周期t接近的周期成分被较大的放大,因此场地固有周期t也将是地面运动的主要周期,称之为地震动的卓越周期。
2、为什么地基的抗震承载力大于静承载力?
地震作用下只考虑地基土的弹性变形而不考虑永久变形。地震作用仅是附加于原有静荷载上
设防烈度为8度和9度区的大跨度屋盖结构,长悬臂结构,烟囱及类似高耸结构和设防烈度为9度区的高层建筑,应考虑竖向地震作用。
12、为什么抗震设计截面承载力可以提高?
地震作用时间很短,快速加载时,材料强度会有所提高。
进行结构抗震设计时,对结构构件承载力加以调整(提高),主要考虑下列因素:
⑴动力荷载下材料强度比静力荷载下高;
b、构造
c、结构
d、构建
5、《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的主编是()。
a、王亚勇
b、张耀庭
c、李杰
d、李连杰
6、在集集大地震中经济损失()美元。
a、80亿
b、49亿c、94亿(听课时老师讲解,查询为92亿,最相近)d、8亿
7、多遇地震的重现期是()
a、50分
b、50天
c、50年
d、50秒
8、地震灾害最严重的国家是()。
1、怎样理解多层砖房震害的一般规律?
场地特征周期是根据覆盖层厚度d和土层等效剪切波速vs按公式t=4d/vs计算的周期,而软场地的vs小于硬场地的vs,远震的vs小于近震vs,故之。
7、一般结构应进行哪些抗震验算?以达到什么目的?
为满足“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抗震要求,规范规定进行下列内容的抗震验算:①多遇地震下结构允许弹性变形验算,以防止非结构构件(隔墙、幕墙、建筑装饰等)破坏。②多遇地震下强度验算,以防止结构构件破坏。
b、扭转不规则
c、凹凸不规则d、楼板局部不连续
2、5级以上的地震属于()地震。
a
、特大b、有感
c、强烈性d、破坏性
3、在2008年的四川省汶川县的地震中,大概有()人受灾。
a、7826万
b、4624万
c、624万
d、462万
4、建筑抗震概念设计应重视建筑结构的规则性和合理的建筑()体系选择。
a、构思
设计反应谱:地震反应谱是根据已发生的地震地面运动记录计算得到的,而工程结构抗震设计需考虑的是将来发生的地震对结构造成的影响。工程结构抗震设计不能采用某一确定地震记录的反应谱,考虑到地震的随机性、复杂性,确定一条供设计之用的反应谱,称之为设计反应谱。
设计抗震反应谱和实际地震反应谱是不同的,实际地震反应谱能够具体反映1次地震动过程的频谱特性,而抗震设计反应谱是从工程设计的角度,在总体上把握具有某一类特征的地震动特性。地震反应谱为设计反应谱提供设计依据。
ss=txt>第1章绪论
1、震级和烈度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震级是表示地震大小的一种度量,只跟地震释放能量的多少有关,而烈度则表示某一区域的地表和建筑物受一次地震影响的平均强烈的程度。烈度不仅跟震级有关,同时还跟震源深度、距离震中的远近以及地震波通过的介质条件等多种因素有关。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但不同的地点有不同的烈度。
5.试讨论结构延性与结构抗震的内在联系。
延性设计:通过适当控制结构物的刚度与强度,使结构构件在强烈地震时进入非弹性状态后仍具有较大的延性,从而可以通过塑性变形吸收更多地震输入能量,使结构物至少保证至少“坏而不倒”。延性越好,抗震越好.在设计中,可以通过构造措施和耗能手段来增强结构与构件的延性,提高抗震性能。
5、一般情况下,可采用《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中的地震基本烈度。(a)a、是b、非
6、唐山大地震发生在1976年7月28日。(a)a、是b、非
7、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a)a、是b、非
8、结构体系应具有明确的计算简图和合理的地震作用传递途径。(a)a、是b、非
9、同一结构单元不宜部分采用天然地基而另外部分采用桩基。(a)a、是b、非

人死亡,查一位数呢)

5、一般情况下,可采用《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中的地震基本烈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