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乳剂安全技术说明书 - Y203
第一章 破乳剂

第一章破乳剂第一节基本性质一、概述原油破乳剂最早报导于1914年,Barnickel用质量分数为0.1%的FeSO4溶液在35~60℃下进行原油破乳。
1920年后开始有盐型和酯盐型表面活性剂,主要是羧酸盐型、磺酸盐(包括石油磺酸盐)及硫酸酯盐型;1940年后开始使用低分子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如OP型、平平加型、和吐温型等;1950年后出现的非离子型高分子表面活性剂,如聚氧乙烯聚氧丙烯丙二醇醚、含氧乙烯聚氧丙烯基的酚醛树酯;1990年后开始用两性表面活性剂。
我国对原油破乳剂的研制起步较晚,20世纪60年代以后,首先研制了低分子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后来又研制聚醚及改性聚醚等高分表面活性剂,1989年我国又自行研制出两性高分子破乳剂CW-01,全世界现有上千种原油破乳剂产品,年销售约百万吨,我国自行研制生产、应用的破乳剂已超过200年牌号,但大多数产品是复配得的,单剂少同,产品适应性差,质量不稳定。
1 乳状液的生成和性质1.1 乳状液的定义乳状液是一个多相体系,其中至少有一种液体以液珠的形式均匀地分散于一种不和它混合的液体之中,液珠的直径一般大于0.1微米(1×10-7m),此种体系有一个最低的稳定度。
在体系中加入表面活性剂或某些固体粉末而使该体系具有一定的稳定性。
1.2 乳状液的生成条件要想制备乳状液,必须满足下述三个条件,缺一不可:①存在着互不相溶的两相,通常为水相和油相。
②存在有乳化剂一类表面活性剂,其作用事降低体系得界面张力,在其微液珠的表面上形成薄膜或双电层阻止微液珠的相互聚结,增大乳状液的稳定性。
③具备强烈的搅拌条件,增加体系的能量。
1.3 乳状液类型常见的乳状液有两类,一类是以油为分散相,水位分散介质的称为水包油型(O/W)乳状液。
另一类是以水相为分散相,油为分散介质的称为油包水型(W/O)乳状液。
当水油比相当时,将引起多重乳化现象。
即是一个两种类型同时存在的乳状液。
掌握乳状液类型的鉴别方法,对于乳状液的试验研究及配置都是很重要的,常用的方法有:①稀释法;②染色法;③电导法;④荧光法;⑤滤纸润湿法。
破乳剂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精编版

破乳剂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第一部分:化学品及来源化学品名称:破乳剂供应商:第二项:主要成份第三项:危害性概述外观:黄色或棕色粘稠液体状态:粘稠液体气味:淡淡的气味化学品危害:皮肤接触和食入有害;对眼睛有严重伤害的危险;对水生生物有毒,可能对水生环境产生长期的不利影响。
第四项:急救措施若中毒者丧失意识或发生抽搐,不要让其进流食也不要引诱其呕吐。
吸入:将伤者脱离现场,移至空气新鲜处。
若出现症状,就医。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衣着,用大量清水冲洗皮肤。
若刺激持续存在,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用清水冲洗眼睛,若戴有隐形眼镜,冲洗5分钟后摘掉隐形眼镜,继续冲洗眼睛至少15分钟。
立即接受医疗护理,最好由眼科专家进行护理。
吞食:严谨催吐。
立即叫医生和(或)送往急救室。
给医生的建议:是否催吐由医生决定。
如实施洗胃,建议气管内或食管内插管加以控制。
当考虑以排空胃的方式来消除毒性时,须权衡吸入性肺炎的危险。
无特效解毒剂。
治疗应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临床表现来实施。
第五项:消防措施燃爆特性:查阅第九部分“理化特性”灭火剂:小火使用:二氧化碳、干粉灭火器。
大火使用:雾状水、抗醇泡沫。
灭火时应佩戴的防护器具:戴正压自给式呼吸器,穿防火服。
有害分解产物:燃烧能生成下列产品:CO和(或)CO2。
吸入高度的CO会令人中毒。
高浓度的CO2可令人窒息。
特殊燃烧和爆炸危险:本品可能产生移动的火灾危害。
切勿将水或泡沫直接射向燃烧着的液池。
这样会增加燃烧强度并导致起泡。
第六项:泄露应急处理人员保护:佩戴合适的个体防护设备。
佩戴眼睛和皮肤防护设备。
地板可能很滑。
小心摔倒。
参见第8部分“防护措施”。
环境保护:筑堤收容,防止其污染土壤、地表水或地下水。
清除方法:小量泄露可能适当的吸收材料加以覆盖和吸收。
用不产生火花的铁铲移去。
收集到贴有标签的适当容器中。
大量泄露可筑堤收容。
用泵转移到合适的贴有标签的容器中。
根据相应的法规处置。
第七项:操作与储存操作处置注意事项:避免眼睛接触。
破乳剂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破乳剂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第一部分:化学品及来源化学品名称:破乳剂供应商:第二项:主要成份第三项:危害性概述外观:黄色或棕色粘稠液体状态:粘稠液体气味:淡淡的气味化学品危害:皮肤接触和食入有害;对眼睛有严重伤害的危险;对水生生物有毒,可能对水生环境产生长期的不利影响。
第四项:急救措施若中毒者丧失意识或发生抽搐,不要让其进流食也不要引诱其呕吐。
吸入:将伤者脱离现场,移至空气新鲜处。
若出现症状,就医。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衣着,用大量清水冲洗皮肤。
若刺激持续存在,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用清水冲洗眼睛,若戴有隐形眼镜,冲洗5分钟后摘掉隐形眼镜,继续冲洗眼睛至少15分钟。
立即接受医疗护理,最好由眼科专家进行护理。
吞食:严谨催吐。
立即叫医生和(或)送往急救室。
给医生的建议:是否催吐由医生决定。
如实施洗胃,建议气管内或食管内插管加以控制。
当考虑以排空胃的方式来消除毒性时,须权衡吸入性肺炎的危险。
无特效解毒剂。
治疗应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临床表现来实施。
第五项:消防措施燃爆特性:查阅第九部分“理化特性”灭火剂:小火使用:二氧化碳、干粉灭火器。
大火使用:雾状水、抗醇泡沫。
灭火时应佩戴的防护器具:戴正压自给式呼吸器,穿防火服。
有害分解产物:燃烧能生成下列产品:CO和(或)CO2。
吸入高度的CO会令人中毒。
高浓度的CO2可令人窒息。
特殊燃烧和爆炸危险:本品可能产生移动的火灾危害。
切勿将水或泡沫直接射向燃烧着的液池。
这样会增加燃烧强度并导致起泡。
第六项:泄露应急处理人员保护:佩戴合适的个体防护设备。
佩戴眼睛和皮肤防护设备。
地板可能很滑。
小心摔倒。
参见第8部分“防护措施”。
环境保护:筑堤收容,防止其污染土壤、地表水或地下水。
清除方法:小量泄露可能适当的吸收材料加以覆盖和吸收。
用不产生火花的铁铲移去。
收集到贴有标签的适当容器中。
大量泄露可筑堤收容。
用泵转移到合适的贴有标签的容器中。
根据相应的法规处置。
第七项:操作与储存操作处置注意事项:避免眼睛接触。
破乳剂

破乳剂的发展
第一代破乳剂(20世纪20到30年代) 这代破乳剂大多为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羧酸盐型,如:环烷酸盐脂肪酸盐 硫酸酯盐型,如:烷基硫酸酯盐 磺酸盐型,如:烷基磺酸盐 优点是价格便宜; 缺点是用量大,效果低,易受电解质影响
第二代破乳剂(20世纪40到50年代) 这代破乳剂主要是低分子非离子型表面活 性剂 O P型,平平加型,吐温型 优点:耐酸,耐碱,耐盐, 缺点:用量还很大,破乳效果还不够理想 。
各种类型破乳剂的破乳机理
1 、电解质主要通过减小油珠表面的负电 性和改变乳化剂的亲水亲油平衡而起作用 。 2 、低分子醇是通过改变油水相的极性( 使油相极性增加,水相极性减小),使乳化 剂移向油相或水相而起破乳作用
3、表面活性剂是通过与乳化剂反应(阳离 子型表面活性剂),形成不牢固吸附膜(有 分支结构的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和抵消作 用(油溶性表面活性剂)引起破乳 4 、高分子主要通过聚结机理起破乳作用
优点:用量少,效果好, 缺点:专一性强,即一种破乳剂只适合某 些地层,某些区域乳化原油的破乳。
破乳剂选用原则
较强的表面活性 良好的湿润性能 足够的絮凝能力 较好的聚结效果
影响破乳剂质量的因素
原油破乳剂大多数是由环氧化物(主要有 环氧乙烯(EO) 、环氧丙烯(PO) 、环 氧丁烯(BO)和四氢呋喃(THF)等)的 开环聚合和自由基聚合而成的聚醚或非聚 醚产品,
影响破乳剂质量的主要因素是合成破乳 剂的原料料纯度、含水量、含醛量以及聚 合时的操作温度
研发最新破乳剂
随着原油开采中重稠油比例的不断增加 以及三次采油采出的原油乳液愈来愈复杂 、愈来愈稳定,原油破乳剂的研究开发也 不断地向提高破乳能力,降低破乳温度, 减少破乳剂使用浓度和增强适应性方向发 展
破乳剂安全技术说明书 - Y203

原油破乳剂安全技术说明书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及企业标识化学品中文名称:原油破乳剂产品型号:WD22-401-Y203化学品英文名称Demulsifier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有害物成分: 含量CAS No聚醚甲醇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危害性类别: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健康危害:吸入后引起上呼吸道刺激、头痛、恶心、呕吐。
一般吸入和在工业操作过程中不会引起中毒危害。
燃爆危险:本品易燃。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畅。
通呼吸困难时给输氧。
食入: 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
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危险特性: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有害燃烧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水灭火方法:消防人员须佩戴防毒面具、穿全身消防服,在上风向灭火。
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
处在火场中的容器若已变色或从安全泄压装置中产生声音,必须马上撤离。
灭火剂:雾状水、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应急行动:建议应急处理人员穿防护工作服,严格限制人员出入。
尽可能切断泄漏源。
防止进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
小量泄漏:尽可能将溢漏液收集在密闭容器,用锯末、砂子或其它具有吸附能力的物质充分吸收。
大量泄漏: 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
用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注意通风。
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穿防静电工作服,戴橡胶耐油手套。
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
防止蒸气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
避免与氧化剂接触。
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
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巴斯夫原油破乳剂Basorol L 101安全技术说明书

安全技术说明书页: 1/9 巴斯夫安全技术说明书按照GB/T 16483编制日期 / 本次修订: 18.12.2021版本: 4.2日期/上次修订: 07.10.2019上次版本: 4.1日期 / 首次编制: 19.11.2007产品: 原油破乳剂 Basorol L 101Product: Basorol® L 101(30434591/SDS_GEN_CN/ZH)印刷日期 01.08.20231. 化学品及企业标识原油破乳剂 Basorol L 101Basorol® L 101推荐用途和限制用途: 油田用特性化学品公司:巴斯夫(中国)有限公司中国上海浦东江心沙路300号邮政编码 200137电话: +86 21 20391000传真号: +86 21 20394800E-mail地址: **********************紧急联络信息:巴斯夫紧急热线中心(中国)+86 21 5861-1199巴斯夫紧急热线中心(国际):电话: +49 180 2273-112Company:BASF (China) Co., Ltd.300 Jiang Xin Sha RoadPu Dong Shanghai 200137, CHINA Telephone: +86 21 20391000Telefax number: +86 21 20394800E-mail address: ********************** Emergency information:Emergency Call Center (China):+86 21 5861-1199International emergency number: Telephone: +49 180 2273-1122. 危险性概述纯物质和混合物的分类:根据 GHS 标准,该产品不需要进行分类。
巴斯夫安全技术说明书日期 / 本次修订: 18.12.2021版本: 4.2产品: 原油破乳剂 Basorol L 101Product: Basorol® L 101(30434591/SDS_GEN_CN/ZH)印刷日期 01.08.2023标签要素和警示性说明:根据GHS标准,该产品不需要添加危险警示标签其它危害但是不至于归入分类:注意有关存储和操作的规定或注解,无已知特殊危害。
破乳剂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破乳剂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第一部分:化学品及来源化学品名称:破乳剂供应商:第二项:主要成份第三项:危害性概述外观:黄色或棕色粘稠液体状态:粘稠液体气味:淡淡的气味化学品危害:皮肤接触和食入有害;对眼睛有严重伤害的危险;对水生生物有毒,可能对水生环境产生长期的不利影响。
第四项:急救措施若中毒者丧失意识或发生抽搐,不要让其进流食也不要引诱其呕吐。
吸入:将伤者脱离现场,移至空气新鲜处。
若出现症状,就医。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衣着,用大量清水冲洗皮肤。
若刺激持续存在,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用清水冲洗眼睛,若戴有隐形眼镜,冲洗5分钟后摘掉隐形眼镜,继续冲洗眼睛至少15分钟。
立即接受医疗护理,最好由眼科专家进行护理。
吞食:严谨催吐。
立即叫医生和(或)送往急救室。
给医生的建议:是否催吐由医生决定。
如实施洗胃,建议气管内或食管内插管加以控制。
当考虑以排空胃的方式来消除毒性时,须权衡吸入性肺炎的危险。
无特效解毒剂。
治疗应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临床表现来实施。
第五项:消防措施燃爆特性:查阅第九部分“理化特性”灭火剂:小火使用:二氧化碳、干粉灭火器。
大火使用:雾状水、抗醇泡沫。
灭火时应佩戴的防护器具:戴正压自给式呼吸器,穿防火服。
有害分解产物:燃烧能生成下列产品:CO和(或)CO2。
吸入高度的CO会令人中毒。
高浓度的CO2可令人窒息。
特殊燃烧和爆炸危险:本品可能产生移动的火灾危害。
切勿将水或泡沫直接射向燃烧着的液池。
这样会增加燃烧强度并导致起泡。
第六项:泄露应急处理人员保护:佩戴合适的个体防护设备。
佩戴眼睛和皮肤防护设备。
地板可能很滑。
小心摔倒。
参见第8部分“防护措施”。
环境保护:筑堤收容,防止其污染土壤、地表水或地下水。
清除方法:小量泄露可能适当的吸收材料加以覆盖和吸收。
用不产生火花的铁铲移去。
收集到贴有标签的适当容器中。
大量泄露可筑堤收容。
用泵转移到合适的贴有标签的容器中。
根据相应的法规处置。
第七项:操作与储存操作处置注意事项:避免眼睛接触。
青海油田优化破乳剂加药标准

青海油田优化破乳剂加药标准【摘要】青海油田是中国重要的油田之一,为了提高油田产能和降低生产成本,需要对破乳剂加药标准进行优化。
本文首先介绍了青海油田的背景和研究意义,然后详细讨论了破乳剂加药标准的制定、加药量的确定、加药时间的控制、加药方法的优化以及加药效果的评估。
总结了青海油田优化破乳剂加药标准的意义,指出了未来研究的展望。
通过本研究,可以有效提高青海油田的产油效率,为油田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关键词】青海油田、优化、破乳剂、加药标准、加药量、加药时间、加药方法、效果评估、意义、展望1. 引言1.1 背景介绍青海油田是中国主要的原油生产基地之一,其原油含水率较高,常常需要使用破乳剂进行处理。
在破乳剂加药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加药量不合理、加药时间不准确等,导致破乳效果不佳,影响油田的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制定青海油田优化破乳剂加药标准显得尤为重要。
破乳剂加药标准的制定不仅可以提高破乳效果,还能够减少破乳剂的使用量,节约成本,降低环境污染。
在现代油田开发中,破乳剂加药标准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通过科学合理地确定破乳剂的加药量、加药时间以及加药方法,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破乳效果,保证油田的稳定生产。
本文将围绕着青海油田优化破乳剂加药标准展开研究,重点讨论破乳剂加药量的确定、破乳剂加药时间的控制、破乳剂加药方法的优化以及破乳剂加药效果评估等方面的内容,旨在为青海油田的破乳工作提供科学的指导和技术支持。
1.2 研究意义破乳剂在油田开采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可以帮助油田实现高效稳产。
青海油田作为我国重要的油田之一,优化破乳剂加药标准对于提高油田开采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油田开采技术的不断发展,研究优化破乳剂加药标准可以有效提高油井产量、延长油田寿命、减少生产废水、减少对环境的影响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青海油田地质条件复杂,油田开采难度较大,因此研究优化破乳剂加药标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原油破乳剂安全技术说明书
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及企业标识
化学品中文名称:原油破乳剂
产品型号:WD22-401-Y203
化学品英文名称Demulsifier
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有害物成分: 含量CAS No
聚醚
甲醇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
危害性类别: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吸入后引起上呼吸道刺激、头痛、恶心、呕吐。
一般吸入和在工业操作过程中不会引起中毒危害。
燃爆危险:本品易燃。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畅。
通呼吸困难时给输氧。
食入: 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
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
有害燃烧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水
灭火方法:消防人员须佩戴防毒面具、穿全身消防服,在上风向灭火。
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
处在火场中的容器若已变
色或从安全泄压装置中产生声音,必须马上撤离。
灭火剂:雾状水、泡沫、干粉、
二氧化碳、砂土。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行动:建议应急处理人员穿防护工作服,严格限制人员出入。
尽可能切断泄漏源。
防止进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
小量泄漏:尽可能将溢漏液收集在密闭容器,用锯末、砂子或其它具有吸附能力的物质充分吸收。
大量泄漏: 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
用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注意通风。
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穿防静电工作服,戴橡胶耐油手套。
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
防止蒸气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
避免与氧化剂接触。
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
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储存注意事项:按易燃化学品储存, 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
应与氧化剂、食用化学品分开存放,切忌混储。
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
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
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
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职业接触限值
中国MAC(mg/m3)未制定标准
监测方法:
工程控制:密闭操作局部通风
呼吸系统防护:
眼睛防护:必要时,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穿防静电工作服。
手防护:戴橡胶手套
其他防护要求:工作场所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饭前要洗手。
工作完毕,淋浴更衣。
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第九部分:理化特性
外观与性状:黄色或棕色均相液体
相对密度(水=1):0.800~1.000
主要用途:用于原油的破乳、脱水
其它理化性质:相对脱水率≥90%
第十部分:稳定性和反应活性
稳定性:常温和一般储存条件下稳定。
禁配物:强氧化剂
应避免接触的条件:明火、高热
聚合危害:无
分解产物:无
第十一部分:毒理学资料
急性毒性:LD50 无资料
刺激性:
致敏性:
亚急性和慢性毒性:
致癌性:
第十二部分:生态学资料
生物效应(如LD50、LC50)
生物降解性:
生物富集:
其他有害作用:
第十三部分:废弃处置
废弃处置方法:处置前应参阅国家和地方有关法规。
建议用焚烧法处置。
焚烧炉排出的气体要通过洗涤器除去。
第十四部分:运输信息
危险货物编号:3.1
包装类别:
包装标志:
包装方法:专用铁桶包装。
UN编号:
运输注意事项:运输前应先检查包装容器是否完整、密封,运输过程中要确保容器不泄漏、不倒塌、不坠落、不损坏。
严禁与食用化学品等混装混运。
第十五部分:法规信息
法规信息: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1987年2月17日国务院发布),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化劳发[1992] 677号),工作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规定([1996]
劳部发423号)等法规,针对化学危险品的安全使用、生产、储存、运输、装卸等
方面均作了相应规定;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GB 13690-92)将该物质划为
第3.1.3 类易燃液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