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VN管理规范
SVN管理规范

SVN管理规范SVN(Subversion)是一种版本控制系统,用于管理和追踪软件开发过程中的代码变化。
为了确保团队协作的高效性和代码管理的规范性,制定SVN管理规范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详细介绍SVN管理规范的各个方面,包括仓库结构、分支管理、提交规范、合并策略等。
一、仓库结构为了便于团队成员之间的协作和代码的管理,建议在SVN中采用以下的仓库结构:1. trunk:主分支,用于存放主要的开发代码;2. branches:分支目录,用于存放各个开发者或团队的个人分支;3. tags:标签目录,用于存放发布的版本或重要的里程碑。
二、分支管理分支是为了并行开发和独立测试而创建的,以下是关于分支管理的规范:1. 每个开发者或团队在开始新的功能开发时,应该基于trunk创建一个新的分支;2. 分支的命名应该具有描述性,可以包括开发者或团队的名称和功能的简要描述;3. 当功能开发完成并通过测试后,将分支合并回trunk;4. 不再需要的分支应该及时删除,以保持仓库的整洁。
三、提交规范为了保证代码的质量和可追溯性,提交代码时需要遵循以下规范:1. 提交前应先更新本地代码,确保与最新版本保持一致;2. 提交的代码应该经过本地测试,确保没有明显的错误;3. 每次提交应该只包含一个功能或修复一个bug的代码变更;4. 提交时需要提供有意义的提交消息,描述本次提交的目的和内容;5. 避免提交无关的文件或代码,例如临时文件、日志文件等。
四、合并策略合并是将不同分支上的代码变更合并到一起的过程,以下是关于合并的规范:1. 在合并代码之前,应该先更新本地代码,确保与最新版本保持一致;2. 合并时应该选择合适的合并策略,例如合并所有的变更或只合并特定的变更;3. 合并后需要进行本地测试,确保合并后的代码没有冲突和错误;4. 合并完成后,及时提交合并后的代码变更。
五、权限管理为了保护代码的安全性和保密性,需要进行适当的权限管理:1. 仓库管理员应该负责管理SVN仓库的用户和权限;2. 每个开发者或团队应该拥有自己的账号,并分配适当的权限;3. 不同的分支或目录可以设置不同的权限,以控制代码的访问权限;4. 定期检查和更新用户权限,确保权限的合理性和安全性。
SVN管理规范

SVN管理规范一、背景介绍版本控制是软件开发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可以帮助团队协作开发、追踪代码变更、恢复历史版本等。
SVN(Subversion)是一种常用的集中式版本控制系统,广泛应用于软件开发领域。
为了保证团队在使用SVN进行版本管理时的高效性和规范性,制定SVN管理规范是必要的。
二、目的本文旨在规范团队成员在使用SVN进行版本管理时的操作流程和规范,以确保代码的安全性、可追溯性和可维护性。
三、规范内容1. 代码仓库规范1.1 创建仓库:根据项目的需求,每个项目应当创建一个独立的代码仓库。
仓库的命名应该简洁明了,最好能够反映项目的名称或主要功能。
1.2 仓库结构:在创建仓库后,应该按照一定的结构组织代码,例如按照模块、子系统或功能进行划分,并在每个目录下添加README文件,对该目录下的代码进行简要说明。
1.3 权限管理:为了保护代码的安全性,对仓库的访问权限应该进行合理的管理。
只有项目相关的人员才能够访问和修改代码仓库。
2. 分支管理规范2.1 分支策略:在进行开发过程中,应该合理使用分支进行代码的管理。
常见的分支策略有主干分支(trunk)、开发分支(dev)、发布分支(release)和修复分支(hotfix)等。
主干分支用于稳定版本的发布,开发分支用于日常开发,发布分支用于版本发布前的测试和准备,修复分支用于紧急修复bug。
2.2 分支命名:分支的命名应该清晰明了,能够表达分支的用途和作用。
例如,feature/xxx表示新功能开发分支,bugfix/xxx表示bug修复分支。
2.3 分支合并:在分支开发完成后,应该及时将分支合并到主干分支或发布分支。
在合并之前,应该进行代码的review和测试,确保合并后的代码是稳定可靠的。
3. 提交规范3.1 提交频率:为了保证代码的可追溯性和团队协作效率,每个人应该保持适度的提交频率。
不宜过于频繁,也不宜过于稀少。
3.2 提交说明:每次提交代码时,应该附带清晰明了的提交说明。
svn管理规范

svn管理规范随着软件开发的不断进步,版本控制系统成为了软件项目必不可少的一环。
其中,SVN(Subversion)作为一个流行的版本控制工具,被广泛应用于软件开发团队中。
为了保证团队的协同工作效率和代码管理的顺利进行,制定一套SVN管理规范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一套适用于团队的SVN管理规范,以提高开发效率和团队合作。
一、SVN仓库的组织结构在开始使用SVN进行版本控制之前,首先需要确定好仓库的组织结构。
一般来说,仓库根目录下可以划分为以下几个目录:1. trunk(主干):用于存放主要开发代码的分支,即最新稳定版本的代码。
2. branches(分支):用于存放项目的各个分支版本,例如bug修复或者功能开发等。
3. tags(标签):用于存放重要的项目里程碑版本,一般不允许对标签版本进行修改。
二、命名规范为了保持代码版本的清晰和统一,对于SVN仓库中的文件和目录命名应该遵循一套规范。
下面是一些常用的命名规范:1. 文件和目录的命名要简洁明了,尽量避免使用中文、特殊字符以及空格。
2. 版本号的命名使用规范的格式,例如v1.0.0。
3. 分支和标签的命名使用有意义的名称,可以包括日期、版本号、功能等信息。
三、提交规范在进行版本控制时,提交代码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为了保证团队的协同开发顺利进行,需要制定代码提交的规范。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提交规范:1. 提交前要先更新代码,以免产生冲突。
2. 每次提交前,要仔细检查自己的代码,确保没有提交错误或不必要的代码。
3. 提交的注释要详细、清晰,描述提交的目的和变更内容。
4. 尽量避免在代码中使用中文注释,以免出现乱码或编码问题。
四、分支和标签管理分支和标签是SVN中非常常用的功能,能够帮助团队更好地管理和追踪代码的版本。
以下是一些分支和标签管理的规范:1. 创建分支时,要明确分支的目的和版本号,并及时删除不必要的分支。
2. 创建标签时,要确保该版本已经通过测试并且是一个里程碑版本,一般不允许对标签版本进行修改。
SVN管理规范

SVN管理规范一、引言版本控制是软件开发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环,它可以帮助团队协作开发、追踪代码变更、管理代码库等。
SVN(Subversion)是一种常用的集中式版本控制系统,本文旨在为团队提供一套SVN管理规范,以确保代码库的稳定性、安全性和可维护性。
二、代码库结构1. 代码库的根目录应该包含以下目录:- trunk:主要开发分支,包含最新的稳定版本。
- branches:用于存放各个功能或版本的分支。
- tags:用于存放发布版本的标签。
2. trunk目录下的子目录结构应该清晰明确,可以按照模块、功能或项目进行划分。
三、代码提交规范1. 提交前必须先更新代码库,确保本地代码与服务器代码同步。
2. 提交时需要填写提交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提交的目的和原因。
- 修改的文件或目录。
- 修改的内容和具体变动。
3. 提交信息应该简明扼要,清晰明了,便于其他开发人员理解和追踪。
四、分支管理规范1. 开发新功能或修复bug时,应该在branches目录下创建相应的分支。
2. 分支的命名应该具有描述性,可以包含功能名称、版本号或修复的问题编号。
3. 分支创建后,应该及时通知相关人员,确保团队成员都知道该分支的存在和目的。
4. 在分支上进行开发或修复时,应该定期合并主干代码,以便及时获取最新的代码变更。
5. 分支开发或修复完成后,应该及时合并到主干,并进行相应的测试和验证。
五、标签管理规范1. 发布版本时,应该在tags目录下创建相应的标签。
2. 标签的命名应该包含版本号和发布日期,以便快速定位和识别。
3. 标签创建后,应该禁止对其进行修改,以确保发布版本的稳定性和一致性。
六、权限管理规范1. 对于代码库的访问权限,应该根据团队成员的角色和职责进行分配。
2. 应该定期审查和更新权限,确保只有合适的人员能够访问和修改代码库。
七、备份与恢复规范1. 定期备份代码库,以防止数据丢失或损坏。
2. 备份数据应该存储在安全可靠的地方,确保可随时恢复。
svn管理规范,华为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svn管理规范,华为篇一:svn管理规范安生sVn管理规范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通过对具备sVn管理权限的员工进行sVn规范的落实工作,促使员工不断改善工作效率,规范操作过程,从而提高公司对sVn仓库的合理、充分、高效利用的能力。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浙江安生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及下属子分公司全体员工。
第三条责任说明对于公司离职的员工,原则上由其所在部门具备sVn管理系统管理权限人员负责清除权限,同时人事行政部必须及时通知离职员工所在部门具备sVn管理系统管理权限人员(通常为部门主管)的权限清除工作。
第二章细则第一条库管理1,公司的所有sVn仓库(包括杭州)将整合在统一的sVn服务器上。
2,公司历史迁移库在访问uRl中以“svn-past”标记,新建库在访问uRl中以“svn”标记。
第二条权限下放原则1,由具备系统管理员权限(可配置)的管理人员分配库管理员。
2,库管理员允许多个,通常将库管理员赋给对应于某库的项目经理。
3,项目经理具备分配拥有项目(对应于某库)的人员以及权限的能力。
3,sVn访问时统一将ip替换为“”,端口为90。
第三条目录规范1,按业务领域创建库,再按区域和平台性质划分分支目录,在分支目录下管理开发分支(适用于开发部)。
2,所有新建仓库默认结构为:--branches--tags--trunk各目录下的所有子目录均不允许出现trunk、tags、branches。
3,开发分支命名规范:年月日-时分秒-编号,如“20xx1223-000000-001”。
4,标签命名规范:年月日-时分秒-release-编号,如“20xx1223-000000-release-001”。
第四条其他约束1,对于仓库目录结构的操作,一律通过sVn管理系统进行,禁止使用eclipse5,编号为branches或则tags下已存在目录数量加1的结果。
svn插件或则tortoisesVn客户端或则sVn命令等其他任何形式操作仓库默认目录结构和其他明确禁止操作的目录。
SVN管理规范

SVN管理规范引言概述:SVN(Subversion)是一种版本控制系统,用于管理和追踪软件开辟过程中的代码变动。
在团队协作中,遵循一套SVN管理规范能够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冲突和错误。
本文将详细介绍SVN管理规范的五个方面。
一、代码库管理1.1 创建代码库:在开始新项目时,应创建一个新的代码库,并为其选择一个故意义的名称。
1.2 组织代码库结构:代码库应按照项目的逻辑结构进行组织,例如按照模块或者功能进行划分。
1.3 设置权限控制:根据团队成员的职责和权限,设置合适的权限控制,以保护代码的安全性。
二、代码提交规范2.1 提交前代码检查:在提交待码之前,进行必要的代码检查,包括代码风格、命名规范等。
2.2 提交注释规范:每次提交待码时,都应添加故意义的注释,解释该次提交的目的和内容。
2.3 避免提交冗余代码:只提交必要的代码变动,避免提交无关的文件或者代码片段。
三、分支管理3.1 创建分支策略:根据项目的需要,制定合适的分支策略,例如主干分支、开辟分支、发布分支等。
3.2 分支合并规范:在合并分支时,应先进行代码冲突的解决,确保合并后的代码是可编译和可运行的。
3.3 定期清理分支:及时清理已经合并或者再也不需要的分支,以保持代码库的整洁和可维护性。
四、版本标签管理4.1 创建版本标签:在重要的里程碑或者发布时,应创建版本标签,方便后续的回溯和版本控制。
4.2 标签命名规范:标签名称应具有一定的规范性,例如采用版本号或者发布日期等。
4.3 标签使用说明:在创建标签时,应提供相应的使用说明,包括如何部署和回滚等操作。
五、冲突解决与协作5.1 及时解决冲突:当多个团队成员同时修改同一个文件时,可能会产生冲突,应及时解决冲突,以避免代码丢失或者错误。
5.2 协作规范:团队成员之间应保持良好的沟通和协作,避免相互之间的代码冲突和误操作。
5.3 版本回溯与恢复:在发生错误或者问题时,可以通过版本回溯和恢复操作,将代码库恢复到之前的状态。
SVN管理规范

SVN管理规范一、引言SVN(Subversion)是一种版本控制系统,它能够追踪和管理文件和目录的变化,为团队协作开辟提供了便利。
为了确保SVN的有效使用和管理,制定一套SVN管理规范对于项目的顺利进行至关重要。
二、SVN仓库管理1. 仓库命名规范- 仓库名称应简明扼要,能够清晰表达其所属项目或者部门。
- 仓库名称应使用全小写字母,可以使用连字符或者下划线进行单词分隔。
- 避免使用过于复杂或者含有特殊字符的仓库名称。
2. 仓库权限管理- 仓库管理员应根据项目或者部门的需求,合理分配用户权限。
- 严格控制对仓库的读写权限,仅授权给相关人员。
- 定期审查和更新仓库权限,确保权限的合理性和安全性。
3. 仓库备份- 定期对仓库进行备份,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 备份数据应存储在可靠的设备或者服务器上,远离潜在的风险和灾害。
三、SVN代码管理1. 项目结构规范- 项目应按照一定的层次结构进行组织,便于管理和维护。
- 项目根目录下应包含trunk、branches和tags三个子目录。
- trunk目录用于存放主要的开辟代码,branches目录用于存放分支代码,tags 目录用于存放发布版本的代码。
2. 分支管理- 分支应根据项目需要进行创建,每一个分支应有明确的目的和命名规范。
- 分支的创建、合并和删除应经过相应的讨论和审批。
- 定期进行分支合并,确保主干代码的稳定性和一致性。
3. 提交规范- 提交时应提供清晰的提交信息,说明本次提交的目的和内容。
- 提交信息应简明扼要,避免使用含糊不清或者无意义的描述。
- 提交前应确保代码的完整性和可编译性,避免提交存在错误或者冲突的代码。
4. 版本管理- 标记重要的版本里程碑,使用tags目录进行存档和管理。
- 每一个版本的标记应包含版本号、发布日期和简要说明。
- 版本标记应遵循一定的命名规范,便于快速定位和识别。
四、SVN日志管理1. 日志书写规范- 每次提交待码时,应书写详细的日志记录,包括修改的文件、修改的内容和原因等。
SVN版本管理规范

SVN版本管理规范篇一:SVN版本管理与提交代码规范SVN版本管理,提交代码规范项目开发要求:1、工作目录要及时更新,不要和SVN服务器有太大的差别2、提交代码时,如果出现冲突,必须仔细分析解决,不可以强行提交3、提交代码之前先在本地进行测试,确保项目能编译通过,且能够正常运行,不可盲目提交4、必须保证SVN上的版本是正确的,项目有错误时,不要进行提交SVN注意事项,请严格按照操作顺序操作,避免提交代码导致重大事故:一.提交之前先更新1.SVN更新的原则是要随时更新,随时提交。
当完成了一个小功能,能够通过编译并且自己测试之后,谨慎地提交。
2. 如果在修改的期间别人也更改了svn的对应文件,那么mit就可能会失败。
如果别人和自己更改的是同一个文件,那么update时会自动进行合并,如果修改的是同一行,那么合并时会产生冲突,这种情况就需要同之前的开发人员联系,两个人一起协商解决冲突,解决冲突之后,需要两人一起测试保证解决冲突之后,程序不会影响其他功能。
3. 在更新时注意所更新文件的列表,如果提交过程中产生了更新,则也是需要重新编译并且完成自己的一些必要测试,再进行提交。
这样既能了解别人修改了哪些文件,同时也能避免SVN合并错误导致代码有错二.保持原子性的提交每次提交的间歇尽可能地短,以几个小时的开发工作为宜。
例如在更改UI界面的时候,可以每完成一个UI界面的修改或者设计,就提交一次。
在开发功能模块的时候,可以每完成一个小细节功能的测试,就提交一次,在修改bug的时候,每修改掉一个bug并且确认修改了这个bug,也就提交一次。
我们提倡多提交,也就能多为代码添加上保险。
三.提交时注意不要提交本地自动生成的文件一般配置管理员都会将项目中一些自动生成的文件或者与本地配置环境有关的文件屏蔽提交(例如eclipse中的.classpath 文件等)。
如果项目中没有进行这方面的配置来强行禁止提交这样的文件,请自觉不要提交这样的文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目的:
本制度为研发部SVN配置管理的准则和依据,所有与SVN配置管理的行为都必须遵照并服从于本制度。
2、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研发部全体员工。
3、控制要求和方法:
3.1操作流程
首先用户从svn版本库通过网络“检出”到本地工作副本中,然后,在本地工作副本中进行增加、修改、删除文件后“提交”到版本库中,如果本地工作副本中版本较系统版本过时,用户使用“更新”功能与系统上版本保持一致。
3.2帐号注册、权限申请
1.用户帐号注册:新进员工没有SVN帐号,通过联系SVN管理员,注明申请SVN普
通帐号,管理员处理完帐号注册事宜后,通知使用并介绍使用规范。
注:普通帐号,只对目录有读取权限,无法更改。
2.权限的申请:根据员工所参与的项目,SVN管理员对其开放相应目录的读、写权限。
3.账号注销:员工离职后,对其账号进行注销。
3.3操作规范
1.每日进行开发工作之前更新代码,下班时提交代码。
2.各员工需牢记各自的账户和密码,不得向他人透漏,严禁使用他人账户进行SVN各项操作。
3.不要签出整个目录,除非特别必要,不应同时签出过多的项目。
4.文件提交时要求必须提交注释,注明相关修改信息,日志信息描述的越详细越好,让项目组其他成员在看到标注后不用详细看代码就能了解你所做的修改。
5.代码变动及时提交,避免丢失本地修改后无法恢复。
6.在提交之前要编译代码并修正错误。
要保证新增加的文件同时被提交,否则只在你本地能正常工作,导致其它人不能编译通过。
7.提交之前要测试所改变的应用,测试改变后的效果是否达到预期的目的。
8.多次检查提交的内容。
提交之前应先做SVN更新或与资源库同步,注意到SVN关于冲突、错误的信息。
资源库同步会告诉你将要提交的内容与资源库内容之间的差别,确认它们是不是你真正想要提交的。
9.如果别人和自己更改的是同一个文件,那么Update时会自动进行合并,如果修改的是同一行,那么合并时会产生冲突,这种情况就需要同之前的开发人员联系,两个人一起协商解决冲突,解决冲突之后,需要两人一起测试保证解决冲突之后,程序不会影响其他功能。
10.在更新时注意所更新文件的列表,如果提交过程中产生了更新,则也是需要重新编译并且完成自己的一些必要测试,再进行提交。
这样既能了解别人修改了哪些文件,同时也能避免SVN合并错误导致代码有错。
11.提前宣布修改计划。
当你计划进行修改,需要影响到SVN里的许多文件时,先通过邮件或者当面通知其他开发者。
例如,修改底层数据库模块时,有可能影响到业务逻辑层调用数据库模块的地方。
这样其他开发者会有准备,也会对修改提出意见和建议。
12.每次提交尽量是一个最小粒度的修改。
比如一个小功能提交一次。
13.不要提交不能通过编译的代码。
代码在提交之前,首先要确认自己能够在本地编译。
如果在代码中使用了第三方类库,要考虑到项目组成员中有些成员可能没有安装相应的第三方类库。
14.提交时注意不要提交本地自动生成的文件,提交的文件必须是开发者共用的程序文件,程序编译中产生的中间文件或文件夹,如/Debug/、/Release/、*.ncb、*.obj、*.o、Thumbs.db、/build/、*.class、/classes/、/data/等不要提交到SVN里。
15.SVN管理员需对SVN的所有项目定期备份。
16.SVN的资料不允许公开给其他部门人员,确实要分发的,必须通过总经理同意。
重要说明文件要求:
硬件开发:
修改日志文件与版本文件(未修改可不写),需求分析书、源代码文件、PCB原理图、料单、技术规格书、生产测试说明书,相关开发技术文档入库。
软件开发:
源代码文件(含数据库创建脚本(含静态数据))、编译构建脚本和所有源代码、修改日志与版本文件,需求分析书、技术规格书、测试重点说明书、使用手册(包含安装使用)、使用demo与测试相关工具等文件。
测试部门:
测试计划、测试用例、测试bug问题单、阶段性测试报告、问题反馈修改单、最终测试报告单、版本发布说明书,用户手册。
以上文件请开发部门领导与人员督促准备与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