朔州概况
朔州景区旅游景点介绍

朔州景区旅游景点介绍
朔州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山西省地级市,位于山西省北部,桑干河上游,晋蒙交界区域,介于东经111°53'~113°34',北纬39°05'~40°17'之间,全市总面积1.06万平方千米。
属温带大陆季风性气候,四季分明,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截至2022年末,朔州市常住人口159.07万人,其中乡村常住人口59.48万人,城镇化率为63.23%。
下面是朔州景区的十大旅游景点介绍:
1.崇福寺:位于朔州市朔城区旧城内东街北侧,是一处规模宏大、保存完整的辽金寺庙建筑群。
2.应县木塔:位于朔州市应县县城内西北角,是中国现存最高最古的一座木构塔式建筑。
3.杀虎口:位于朔州市右玉县境内晋蒙两省交界处,是长城的重要关隘之一。
4.金沙滩生态旅游区:位于朔州市怀仁县,是一处集生态观光、休闲度假、文化体验于一体的生态旅游区。
5.朔州老城:位于朔州市朔城区,是山西省现存较早、保存较为完整的古城之一。
6.广武城:位于朔州市山阴县南,是一处保存完好的古城堡。
7.山阴桑干河:位于朔州市山阴县境内,是中国北方著名的河流之一。
8.神头泉:位于朔州市朔城区神头镇,是中国北方最大的岩溶泉群。
9.净土寺:位于朔州市平鲁区,是一处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佛教寺庙。
10.宝源老醋坊:位于朔州市应县,是一处集酿造、观光、展示于一体的醋文化博物馆。
山西省朔州市年气候特征分析及对农业影响

山西省朔州市年气候特征分析及对农业影响山西省朔州市位于中国北部,是一个以农业为主要产业的地区。
气候对农业生产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了解该地区的年气候特征对农业生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文将对山西省朔州市的年气候特征进行分析,并探讨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一、山西省朔州市的年气候特征1. 气候类型山西省朔州市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具有四季分明、温差较大的特点。
冬季寒冷,夏季炎热,春秋温凉,降水分布不均,在年降水量较少的同时又呈现出明显的季节分配特征。
2. 平均气温山西省朔州市的年平均气温约为9-10摄氏度。
夏季平均气温在25-26摄氏度左右,冬季平均气温在-10摄氏度左右。
昼夜温差较大,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发育。
3. 降水量山西省朔州市的年降水量约在400-500毫米左右,主要集中在夏季。
春季和秋季降水较少,往往出现旱情。
降水分布不均,易造成水资源利用不当和土地干旱。
4. 风力山西省朔州市的风力较大,尤其是冬季,常常伴随着大风天气。
大风天气对农作物的生长和植株的稳定都会有一定的不利影响。
二、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1. 种植作物选择由于山西省朔州市的温度条件适宜,适合种植小麦、玉米、大豆等农作物。
但是由于降水分配不均,春季和秋季降水较少,因此需要选择适应干旱的抗旱作物。
2. 灌溉问题由于降水不足,山西省朔州市的农作物生长需要进行灌溉。
合理的灌溉制度对于农业生产至关重要,可以有效缓解土壤干旱,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3. 防御自然灾害山西省朔州市的大风天气较为常见,会对农作物的生长造成一定的影响。
因此需要加强对大风的防范,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保障农作物的正常生长。
4. 种植结构调整由于气候条件的限制,需要适当调整种植结构,选择适应当地气候的农作物进行种植。
可以通过科学的技术手段,适当延长种植季节,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5. 合理利用水资源在干旱的气候条件下,需要合理利用水资源,选择节水型农作物进行种植,采取节水灌溉技术,以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保障农作物的正常生长。
山西省朔州市年气候特征分析及对农业影响

山西省朔州市年气候特征分析及对农业影响山西省朔州市位于中国北方,是一个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区域。
该地区四季分明,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本文将对朔州市的年气候特征进行分析,并探讨其对农业的影响。
一、气温特征朔州市的年平均气温约为10摄氏度。
夏季气温较高,平均气温在25摄氏度左右,最高气温可达35摄氏度以上。
冬季气温较低,平均气温在-10摄氏度左右,最低气温可达-20摄氏度以下。
春季和秋季气温适中,平均气温在10-20摄氏度之间。
这种气温特征对农业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夏季高温:高温天气对农作物生长产生不利影响,容易导致作物水分蒸发过快、生长受限等问题,需要采取相应的灌溉措施,保持土壤湿度。
高温还会造成农作物的成熟期提前,增加传粉和采收的难度。
2. 冬季寒冷:寒冷天气对冬季作物的生长产生不利影响,如小麦、玉米等作物的收获期受限,需要采取保护措施,比如大棚种植或者采用早熟品种。
对于一些灌溉农业来说,寒冷天气还会导致冰冻灾害,影响水资源的供应。
3. 春季和秋季气温适宜:春季和秋季是农作物的生长旺季,气温适宜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发育,提高产量。
此时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气温波动较大,容易导致农作物的花芽、果实受霜冻的影响,需要采取防冻防霜措施。
二、降水特征朔州市年降水量多集中在夏季,约占全年降水量的50%以上,降水集中在6月至9月。
夏季降水量较多,约为500-600毫米,冬季降水量较少,约为100-200毫米。
由于降水和蒸发的不均衡,该地区是典型的自然干旱地区。
这种降水特征对农业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夏季多雨:夏季降水量较多对农业有益,可以提供足够的水源满足农作物的生长需求。
夏季降水不均匀,容易导致洪涝灾害,对农作物的生长产生不利影响,需要采取排水和防洪措施。
2. 冬季少雨:冬季降水量较少,对冬季作物的生长产生一定的限制,特别是对于依赖自然降水的雪藏作物(如小麦、油菜等)来说,降雨不足容易导致干旱灾害,需要进行灌溉或增施水分。
我的家乡朔州

尉迟恭
尉迟恭(585—658)字敬 德,汉族,朔州鄯阳(今山西 朔城区)人。中国唐朝名将, 是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赠 司徒兼并州都督,谥忠武,赐 陪葬昭陵。传说其面如黑炭,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尉迟敬德 与秦叔宝(秦琼)是“门神” 的原型。
张辽
张辽(169—222)字文远, 汉族,雁门马邑(今山西 朔城区大夫庄)人。三国 时期曹魏著名将领,官至 前将军、征东将军、晋阳 侯。后人将他与乐进、于 禁、张郃、徐晃并称为曹 魏的“五子良将”。
朔州的城市荣誉
▲全国园林绿化先进市 ▲全国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先 进市 ▲ 2009中国经济最具创新力 向园林城市全面发展! 城市 ▲2010中国经济转型示范城 市 ▲低碳中国贡献城市 ▲山西省园林城市 ▲山西省文明和谐城市
在最后我要献上一首歌,—— 《神往》
• 朔风浩荡,千秋古道长,豪爽大气
染沧桑,古道热肠,海纳百川迎八 方,朔州,我心中的家乡;长城在 望,万代骏马壮,百折不挠傲风霜, 骏马飞扬,奋力赶超追梦想,朔州, 我梦中的神往。
朔州的地理环境:
朔州市位于山西省西北部,东经1111 ° 53'~113°34', 年平均气温一般为3.6℃~7.3℃左右。 月份最冷,平 北纬 39°05'~40°17'的内外长城之间,西北毗邻内蒙古 均气温为一14.9℃~一9.4℃,极端最低气温一 自治区,南扼忻州市雁门关隘,北距古城大同 129公里, 40.4℃(1971年1月21日)。从3月到5月,每个月气温平 南至省府太原 200公里,东到首都北京 502公里。 均升高8℃左右。 7月份为最热,平均气温为19.4℃~ 22.3℃,最高气温可达38.3℃(1961年6月10日)。
煤炭之都传说中的煤矿电力之城朔州市拥有整个华北最大的火力电厂神头第一电厂神头第二电厂这两个电厂同处一个地方总装机容量在350万千瓦在华北地区是第一大火力发电厂集聚区到2008年底为止朔州市总共装机总容量470万千瓦按照朔州市150万人口人均计算发电量名列全国第一
朔州城市介绍PPT

PART 4
城市文化
怀仁陶瓷制作技艺
怀仁素有“北方瓷都”之称,据《大明一统志》、《大 同府志》等相关记载,“怀仁窑”由吴家窑、小峪窑和 张瓦沟窑组成,历史上曾与大同青磁窑、浑源窑并称 “北方三大民窑”,辽金时期便以生产瓷器而闻名。
中国陶瓷博物馆陈列的宋代“兔毫釉碗”和元代“枫叶瓶” 皆出自怀仁,相传,闻名于世的大同九龙壁也出自于 怀仁古窑。怀仁陶瓷制作选料严格讲究,主要选取本 地生产的高岭土、粘土、石英、长石等“四大原料”。
PART 1自 然Leabharlann 资 源地理环境生物资源
朔州的植物区系属泛北极植物区域,根据有关资料统计,境内有微管植物920多种, 隶属105科,425属,其中: 蕨类植物8科10属13种;裸子植物4科8属15种;被子植 物93科407属892种。在自然植被的组成中,以菊科、禾本科占优势。
矿产资源
朔州市储藏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初步探明有各类矿产35种,主要有煤炭、石灰岩、 耐火粘土、砖瓦粘土、白云岩、铝土矿、铁矾矿、高岭土、铁矿、硫铁矿、 钾长石、 石英、云母、方解石、石墨、玄武岩、金刚石、沸石、硅石等。其中煤炭、石灰岩、 粘土资源储量大、工业价值高,是朔州市矿产资源的优势矿种。
PART 2
著名景点
佛宫寺释迦塔
佛宫寺释迦塔(Pagoda of Fogong Temple),又称 应县木塔,位于山西省朔州市应县佛宫寺内,始建于 辽清宁二年(1056年),是世界上现存最高大、最古 老纯木结构楼阁式建筑,与意大利比萨斜塔、巴黎埃 菲尔铁塔并称“世界三大奇塔”。
佛宫寺释迦塔高67.31米,底部直径30.27米,总重量 为7400多吨,主体使用材料为华北落叶松,斗拱使用 榆木。木料用量多达上万立方米。整个建筑由塔基、 塔身、塔刹三部分组成,塔基又分作上、下两层,下 层为正方形,上层为八角形。塔身呈现八角形,外观 五层六檐,实为明五暗四九层塔。
朔州历史沿革

朔州历史沿革高海引子朔州市于1989年元月一日正式建立,初为二区(朔城区、平鲁区)、一县(山阴),后又于1993年7月10日增怀仁、应县、右玉三县,成为二区、四县。
全市的地理坐标为东经111°53′29″—113°33′51″,北纬39°05′07″—40°17′53″,海拔高度在1003—2148米之间,相对高差1145米,东西宽144.4公里,南北长133公里,总面积1.07万平方公里。
市政府所在地东距北京502公里,南距太原220公里,北距大同129公里。
朔州市尽管是新建的,但它是我们伟大祖国的一座历史名城,其地位于山西省北部,大同盆地的西南端,处于内外长城之间。
朔州旧志云:朔州遥控长城,外连大漠,背居延而面燕京,右偏关而左雁门,南峙宁武,居三关之中。
襟山带水,四塞为固,古墩野戍,回环盘护,固西北一大扼塞也。
正如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所谓:“西距洪河,北临广漠,壮雁门之藩卫,为云中之唇齿,屹然北峙,全晋之巨防也。
”朔州确系三晋门户,为兵家必争之地。
现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悠久的历史文化,得天独厚的地下宝藏,日新月异的发展进程,成为一座光辉灿烂而又驰名中外的新兴能源城市。
这座新兴的能源城市,是怎样由古马邑、古朔州演变过来的,许多人很想熟知。
特别是对秦马邑、唐马邑、今马邑的区别,古朔州和今朔州的不同,马邑和朔州的关系,朔平府和朔州的关系以及平虏与平鲁、应州与金城、河阴与山阴、右卫与右玉的关系、怀仁的由来等问题,人们尽管经常谈论,但很难确认和说准。
更加历朝以来朔之为县、为州、为郡、为府、为道、为军、为卫等,有即其地而改其名者,有仍其名而迁其地者,徙割既殊,称名亦异,闻见莫据,徵信实难。
然郡县之设,有时而更,山川之形,千古不易。
现据已知的有关这方面的资料,尽量探古溯源,将其历史沿革情况和人们所谈论的众多疑难问题,粗浅地加以诠释。
史前时代朔州市地处大同盆地西南端。
我的家乡,朔州

2009年央视开播了《走西 口》,反映了山西商人的艰 苦朴素。从山西人走西口大 致的路线图看,从山西中部 和北部出发,一条向西,经 杀虎口出关,进入蒙古草原; 一条向东,过大同,经张家 口出关进入蒙古。 民 间所说的“走西口”中的 “西口”就是山西省朔州市 右玉县杀虎口。走出这个西 口,就到了昔日由山西人包 揽经商天下的归化与绥远 (统称归绥)、库伦和多伦、 乌里雅苏台和科布多及新疆 等地区。“杀虎口”还是通 往蒙古恰克图和俄罗斯等地 经商的重要商道。“杀虎口” 的兴衰史也反映了晋商发展 兴衰的历史。
朔州市拥有整个华北最大的火力电厂:神头 第一电厂、神头第二电厂,这两个电厂同处 一个地方总装机容量在350万千瓦,在华北地 区是第一大火力发电厂集聚区。2004年又建 成大唐神头电厂。截至2009年底,朔州拥有 11座电厂运营,装机容量455.1万千瓦。目前, 正在建设的电厂有17座,装机容量388万千瓦, 建成后,全市总装机容量将达到843.1万千瓦。
如今的朔州,中国新型的以煤电为主导的能 源重化工基地、一座正在崛起的北方生态园林工 业城市、中国农区最大的奶牛基地和北方重要的 陶瓷生产基地。
崇福寺
神奇美妙的掌柜窑
在最后我要献上一首歌,——《神往》
朔风浩荡,千秋古道长,豪爽 大气染沧桑,古道热肠,海纳百川 迎八方,朔州,我心中的家乡;长 城在望,万代骏马壮,百折不挠傲 风霜,骏马飞扬,奋力赶超追梦想, 朔州,我梦中的神往。
我的故乡——朔州
自动化3班 赵聪
朔州(Shuòzhōu),位于中国山西省西北部, 桑干河上游,是1989年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省辖 地级市。总面积1.07万平方公里,总人口171.48 万。中国新型的以煤电为主导的能源重化工基地、 一座正在崛起的北方生态园林工业城市、中国农 区最大的奶牛基地和北方重要的陶瓷生产基地。
朔州介绍

朔州(Shuòzhōu),位于中国山西省西北部,桑干河上游,是1989年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省辖地级市。
总面积1.07万平方公里,总人口171.48万。
中国新型的以煤电为主导的能源重化工基地、一座正在崛起的北方生态园林工业城市、中国农区最大的奶牛基地和北方重要的陶瓷生产基地。
地理环境朔州市位于山西省西北部,东经111°53'~113°34',北纬39°05'~40°17'的内外长城之间,西北毗邻内蒙古自治区,南扼雁门关隘,北距古城大同129公里,南至省府太原200公里,东到首都北京502公里。
行政区划截至2009年,朔州市辖2个市辖区、4个县,共73个乡镇(含街道办),1684个行政村。
区划名称面积人口邮政编码政府驻地朔城区1793 50.5 036002 鄯阳街平鲁区2314 20.4 038600 井坪镇山阴县1652 23.9 036900 岱岳镇应县1708 32.8 037600 金城镇右玉县1965 11.2 037200 新城镇怀仁县1230 32.7 038300 云中镇注:面积的单位是平方公里,人口的单位是万。
经济发展经过二十年的改革开放,朔州的经济得到迅速发展,现已初步形成以煤、电、奶为支柱产业,兼有陶瓷、食品、机械、建材、城市风景照片(20张)化工、轻纺、医药、冶金及耐火材料等较为完整的工业体系和以农牧业为主导、农林牧副渔综合发展的格局。
朔州市矿藏资源极为丰富,已探明矿藏25种。
主要有煤炭、高龄岩、石灰岩、铝矾土、耐火粘土、云母、石墨、石英、沸石、长石、铁矿及一定储量的金、铜、稀土、锆、613矿产资源等,且储量大、品位高、易开采。
煤炭储量约505亿吨,占全省储量的六分之一。
现煤炭产量达到1亿吨,发电量达到159多亿千瓦时。
全市现有工业企业5178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20家,地毯、糠醛(醇)、亚麻纱、出口煤、陶瓷产品、裘皮服装、燕麦片、土豆片、黄芪、大蒜、“古城”牌系列乳品、“梨花春”系列白酒等30多种产品赢得了国内外用户的赞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朔州概况
朔州市位于山西省北部,雁门关外,居内外长城之间。
1989年建市,辖两区四县,总面积1.06万平方公里,总人口173万。
朔州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文化底蕴厚重。
峙峪遗址表明,早在两万八千年前就有人类在此繁衍生息。
秦朝即设马邑县,公元前215年秦始皇派大将蒙恬屯兵筑城,北齐设州延续至清朝。
西汉著名女诗人班婕妤、三国大将张辽、北齐名将斛律金、唐代开国元勋中华门神尉迟恭、明朝宰相王家屏均为朔州人氏。
境内名胜古迹众多,有世界上最古老最高大的千年木塔应县佛宫寺释迦塔,有集中体现金代建筑艺术成就的朔城区崇福寺,有全国最大的汉墓群山阴县广武汉墓群,有杨家将浴血奋战的金沙滩,有见证晋商辉煌的西口右玉杀虎口,还有雄伟壮观的内外长城。
朔州矿产资源丰富,煤电工业实力雄厚。
已探明的矿产资源有煤炭、石灰岩、高岭土、铁矿石、铝钒土、长石、石英等30多种。
煤炭储量420多亿吨,占全省的六分之一。
煤系分布面积1603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15%。
朔州是我国重要的动力煤基地。
煤炭生产能力、洗选能力、发运能力均达到2亿吨以上。
2011年,全市原煤产量达到1.86亿吨,位居全省第一、全国前列。
朔州是华北重要的电力工业基地,全市现有电力装机容量604万千瓦,承担着为京津唐供电的重要任务。
朔州还是全国最大的日用瓷生产基地之一。
日用瓷年生产能力达16亿件。
朔州地形地貌多样,耕地广阔,农业特色鲜明。
全市平原、丘陵、山区面积大体各占三分之一,地形总体呈西高东低之势。
境内有桑干河、浑河、苍头河等29条主要河流。
气候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年光照时间约2800小时,无霜期为117天~150天,年平均气温4.2℃~8.2℃,年降水量为299~444.8毫米左右。
现有耕地550万亩,人均6.3亩,居全省第一。
朔州农林牧皆宜发展,主要农作物有玉米、马铃薯、谷子、莜麦、荞麦、豌豆、黍子、胡麻、甜菜等,是北方著名的小杂粮生产基地。
朔州草场资源丰富,具有发展畜牧业的传统和有利条件,奶牛存栏17.5万头,占全省的半壁江山,年出栏肉羊200万只左右,是著名的奶牛和肉羊养殖基地。
朔州区位优越,交通便利。
东距首都北京约450公里,南距省城太原约230公里,北距呼和浩特市约260公里。
境内北同蒲铁路、大运高速公路、109和208国道纵贯南北,神朔、朔黄铁路横穿东西,县乡公路四通八达。
全市公路通车里程9785公里,万人拥有公路64.5公里,居全省第一。
近年来,朔州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大力推进工业新型化、农业现代化、市域城镇化、城乡生态化,坚定不移推进转型跨越发展,全力打造新基地新优势新朔州和自然生态现代宜居幸福新城,全市经济社会保持平稳、较快、健康、协调的发展态势。
2011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完成855.2亿元,增长15.2%;财政总收入完成175亿元,增长32.1%;一般预算收入完成70.9亿元,增长27.2%;工业增加值完成472亿元,增长22.3%;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74.6亿元,增长33.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64.1亿元,增长17.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0287元,增长15.5%;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024元,增长19%。
今年1-9月份,全市国内生产总值完成730.1亿元,同比增长11.2%;工业增加值完成467.95亿元,同比增长16.9%;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54.6亿元,同比增长29.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42.4亿元,同比增长15.6%;财政总收入完成182.6亿元,同比增长25.9%;一般预算收入完成73.4亿元,同比增长24.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101.4元,同比增长16.5%;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完成6083元,同比增长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