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朔州途径之范
最好的申论范文 朔州途径

给定资料1. 山西是我国重要的煤炭工业生产基地,承担着保证国家能源供应,保证矿工安全,保护资源和环境的重任。
在长期为国家经济发展作出贡献的同时,由于历史的原因,形成了多、小、散、乱的格局。
从煤炭整体开采水平上看,年产30万吨以下的煤矿占到70%以上,其中15万吨以下煤矿占到了60%。
具体来看,在资源回收率方面,中小煤矿平均只有15%。
据测算,这意味着开采一吨煤要浪费6吨的资源,每年破坏资源20亿吨,每年因为煤炭开采造成环境总的损失大约有300亿元。
在矿难方面,过去平均每年10人以上的煤矿事故有13起,其中乡镇煤矿占到70%,乡镇煤矿的百万吨死亡率相当于国有重点大矿的17倍。
因为开采秩序混乱,很容易滋生腐败。
据煤炭和税务部门估计,前些年,山西煤炭实际产量在8亿吨,而每年的报表产量只有6.5亿吨。
也就是说,每年有1.5亿吨左右是逃脱了监管的“黑煤”,每年流失税费百亿元以上。
这些问题不仅有损党和政府的形象,有碍国家的能源安全,也使山西省付出了高昂的成本和沉重的资源环境和生命代价。
2008年9月2日,山西省人民政府出台《关于加快推进煤矿企业兼并重组的实施意见》,正式启动煤炭企业全面整合重组。
省政府提出,到2010年底,全省目前的2598座煤矿将压缩到1500座内,兼并重组整合后的煤炭企业规模上不低于年产300万吨,单井生产规模原则上不低于年产90万吨,这也意味着将压减现有煤矿60%以上的规模。
2. 朔州市煤炭资源十分丰富,有关方面在兼并重组过程中大胆探索,取得了许多成功经验,被人们赞誉为“朔州途径”。
拥有先进开采技术、管理经验和资金优势的大型煤炭企业集团,是此次山西煤炭资源大整合的主力军,但实力雄厚的民营企业也不示弱。
某焦化有限公司董事长贾老板说:“原来我公司21个小矿加起来才有120万吨的产能,现在整合了5个煤矿,产能达到620万吨!”某煤业集团是率先拿到证照的民营企业之一。
该集团董事长阎老板告诉记者,资源整合为民营企业提供了做大做强的发展机遇。
宋史全文卷四

宋史全文卷四宋太宗二庚寅淳化元年春正月戊寅朔,御乾元殿受册尊号。
曲赦京城系囚,改元。
赵普以病免朝谒。
疾笃,三上表致政。
上不得已,以普为西京留守兼中书令。
二月,国家因唐制,建昭文、史馆、集贤院于禁中,昭文、集贤置大学士、直学士,史馆置监修国史、修撰、直馆,昭文亦置直馆,集贤又有修撰、校理之职。
名数虽异而职务略同。
赐诸路印本《九经》。
令长史与众官共阅之。
登州二县饥,诏赈之。
三月,诏尚书省四品、两省五品以上,每二人共举常参官一人充转运使;员外郎以上二人于京朝官内举一人充知州、通判。
自赵普罢,吕蒙正以宽简居相位,辛仲甫从容其间,政事多决于王沔。
沔聪察敏辩,善敷奏,有适时材用,然性苛刻,不以至诚待人,群官谒见,必甘言以啖之,皆喜过望。
既而进退非允,人胥怨矣。
夏四月,夏州败李继迁。
五月,令刑部置详覆官六员,专阅天下所上案牍;勿复遣鞫狱,置御史台推勘官二十人,并以京朝官充。
若诸州有大狱,则乘传就鞠。
辞日,上亲谕曰:『无滋蔓,无留滞。
』咸赐以装钱。
还必召见,问以所推事状,著为彝制。
凡满三岁,考其殿最而黜陟之。
国初,钱文曰『宋元通宝』,又改铸淳化元宝钱,上亲书其文,作真、草、行三体。
自后每改元,必更铸,以年号元宝为文。
六月丙午,罢中元、下元张灯。
八月,令左藏库籍所掌金银器皿之属毁之。
有司言中有制作精巧者,欲留以备进御。
上曰:『将焉用此?汝以奇巧为贵,我以慈俭为宝。
』卒皆毁之。
冬十月,以钱若水为秘书丞、直史馆。
若水初佐同州,有富民家小女奴逃亡不知所之,女奴父母讼于州,命录事参军鞫之。
录事尝贷钱于富民,不获,乃劾富民父子数人共杀女奴,弃尸于水中,遂失尸,罪皆应死。
富民不胜拷掠,自诬服。
若水独疑之,留其狱。
一旦诣知州,屏人言曰:『若水所以留其狱者,密使人访求女奴,今得之矣。
』知州惊曰:『安在?』若水因密送女奴于知州,乃垂帘引女奴父母问曰:『汝今见女,识之乎?』对曰:『安有不识也?』即从帘中推出示之。
父母泣曰:『是也。
』乃引富民父子,悉破械纵之,其人号泣不肯去。
《读通鉴论——卷十三国》作者:王夫之

《读通鉴论——卷十三国》作者:王夫之〖一〗国之亡,有自以亡也,至于亡,而所自亡之失昭然众见之矣。
后起者,因鉴之、惩之,而立法以弭之;然所戒在此,而所失在彼,前之覆辙虽不复蹈,要不足以自存。
汉亡于宦官外戚之交横,曹氏初立,即制宦者官不得过诸署令,黄初三年,又制后家不得辅政,皆鉴汉所自亡而惩之也。
然不再世,而国又夺于权臣。
立国无深仁厚泽之基,而豫教不修,子孙昏暴,扑火于原,而燄发于烓竃,虽厚戒之无救也。
自其亡而言之,汉之亡也,中绝复兴,暴君相继,久而后失之;魏之亡也不五世,无桀、纣之主而速灭;以国祚计之,汉为永矣。
乃自顺帝以后,数十年间,毒流天下,贤士骈首以就死,穷民空国以胥溺,盗贼接跡而蔓延;魏之亡也,祸不加于士,毒不流于民,盗不骋于郊;以民生计之,魏之民为幸矣。
故严椒房之禁,削扫除之权,国即亡而害及士民者浅,仁人之泽,不易之良法也。
乃昏主则曰:外戚宦官,内侍禁闼,未尝与民相接,恶从而朘削之?且其侈靡不节,间行小惠,以下施于贫乏,何至激而为盗?其剥民以致盗者,士大夫之贪暴为之也。
夫恶知监司守令之毒民有所自哉?纨袴之子,刑余之人,知谀而已,知贿而已;非谀弗官也,非贿弗谀也,非剥民之肤弗贿也,则毒流四海,填委沟壑,而困穷之民无所控告。
犹栩栩然曰:吾未尝有损于民,士大夫吮之以为利,而嫁祸于我以为名。
相激相诋,挟上以诛逐清流,而天下箝口结舌,视其败而无敢言。
汉、唐、宋之浸败而浸亡,皆此繇也。
其能禁此矣,则虽有夺攘之祸,而民不被其灾。
故司马篡曹,潜移于上而天下不知。
勿曰防之于此,失之于彼,魏之立法无裨于败亡也。
〖二〗魏从陈群之议,置州郡中正,以九品进退人才,行之百年,至隋而始易,其于选举之道,所失亦多矣。
人之得以其姓名与于中正之品藻者鲜也,非名誉弗闻也,非华族弗与延誉也。
故晋宋以后,虽有英才勤劳于国,而非华族之有名誉者,谓之寒人,不得与于荐绅之选。
其于公天爵于天下,而奖斯人以同善之道,殊相背戾,而帝王公天下之心泯矣。
2022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课外文言文阅读 专项练习题精选汇编(部编版,含答案)

【解析】本题考查对重点句子的理解。可以认为是彭天锡请人教他唱戏,花尽家财。根据第一段中的“然出出皆有传头,未尝一字杜撰”“到余家串戏五六十场,而穷其技不尽”可知他表演技艺多端,惟妙惟肖,形神兼具。由此可推知他必定是请了很多人教他唱戏,才有了如此水平。也可以认为是别人请彭天锡唱戏,花尽家财。根据第二段中的“天锡多扮丑净,千古之奸雄佞幸,经天锡之心肝而愈狠,借天锡之面目而愈刁,出天锡之口角而愈险。设身处地,恐纣之恶不如是之甚也。皱眉视眼,实实腹中有剑,笑里有刀,鬼气杀机,阴森可畏”可知其唱戏妙天下,多扮演丑净,角色扮演惟妙惟肖,让人如临其境。人们欣赏他的技艺,于是就会多次请他来唱戏,花尽了家财。言之有理即可。
范式进入官场当了郡功曹。后来元伯生了重病,元伯快死时,叹气道:“真遗憾,没看见我的生死至交!”不久元伯就死了。范式忽然梦中遇见元伯向他喊道:“巨卿,我在某天已经死了,要在某个时候下葬,永远回到地下了。你没有忘记我,但我们地下人间,大概(我们)再也不能相见了!”范式恍然之间醒了,又悲又叹,眼泪都流下来了,就把情况全部告诉了太守,请求去奔丧。太守虽然心里不相信,但是不愿意违背他对友情的感情,答应了范式的请求。范式穿上会见朋友才穿的衣服,在元伯下葬那天,骑马飞奔赶去送葬。还没等他赶到,下葬的队伍就已经出发了,棺材抬到墓穴旁边后,将要安放到墓穴里,可灵柩却无论如何也放不下去。元伯的母亲抚着棺木说:“元伯,你难道还在盼望什么吗?”于是放下灵柩,不多会儿,果然看见有人驾着素车、骑着白马哭号着赶来。元伯的母亲望着说:“这一定是范巨卿。”范巨卿到了之后,轻敲着棺木说:“你去吧,元伯!死和生是不同的道路,从此永别了。”参加下葬仪式的有一千多人,全都为此流下眼泪。范式趁势牵着绳子在前拉着,灵柩在这时才能向前。范式最后留下来住宿在坟墓旁边,在坟旁栽下树木,之后才离开。
钟嗣成《录鬼簿序》原文及翻译译文

钟嗣成《录鬼簿序》原文及翻译译文《钟嗣成《录鬼簿序》原文及翻译译文》这是优秀的文言文翻译译文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钟嗣成《录鬼簿序》原文及翻译译文钟嗣成《录鬼簿序》原文及翻译钟嗣成原文:①贤愚寿夭,死生祸福之理,固兼乎气数而言,圣贤未尝不论也。
盖阴阳之屈伸,即人鬼之生死,人而知夫生死之道,顺受其正,又岂有岩墙①桎梏之厄哉?囗,人之生斯世也,囗知以已死者为鬼,囗未知未死者亦鬼也。
酒罂饭囊,或醉或梦,块然泥土者,则其人虽生,与已死之鬼何异?此曹固未暇论也。
其或稍知义理,口发善言,而于学问之道甘为自弃,临终之后,漠然无闻,则又不若块然之鬼之愈也。
②予尝见未死之鬼吊已死之鬼,未之思也,特一间耳。
独不知天地开辟,亘古迄今,自有不死之鬼在。
何则?圣贤之君臣,忠孝之士子,小善大功,着在方册者,日月炳焕,山川流峙,及乎千万劫无穷已,是则虽鬼而不鬼者也。
余因暇日,缅怀故人,门第卑微,职位不振,高才博识,俱有可录,岁月糜久,淹没无闻,遂传其本末。
复以前乎此者,叙其姓名,述其所作。
冀乎初学之士,刻意词章,使水寒乎冰,青胜于蓝,则亦幸矣。
名之曰《录鬼簿》。
③嗟乎!余亦鬼也。
使已死未死之鬼,得以传远,余又何幸焉!若夫高尚之士,性理之学,以为得罪于圣门者,吾党且啖蛤蜊,别与知味者道。
(选自《古文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
略有删)【注释】①岩墙:牢狱的石墙。
译文:贤者愚者长寿早夭,死生祸福的道理,原本就有命运气数的说法,古代圣贤也曾有所论及。
大概是说阴与阳的消退和增长,就如同人与鬼之间的生死之别,人们如果知道那些有关生死的道理,就会顺从天命,接受正常的命运,又怎么会有立于危墙或身陷囹圄这样厄运的感叹呢?虽然这样,那么,人们生活在这个世上,只会把已经死了的人当作是鬼,而不知还有未死之人其实也是鬼,如果这些酒囊饭袋,醉生梦死,(浑浑噩噩)像泥石土块一般没有知觉,那么这样的人即使活着,和已死的人所化之鬼又有什么两样?这本来就不待多言。
《三房十四叔非不勤读》原文及翻译译文

《三房十四叔非不勤读》原文及翻译译文《《三房十四叔非不勤读》原文及翻译译文》这是优秀的文言文翻译译文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三房十四叔非不勤读》原文及翻译译文《三房十四叔非不勤读》原文及翻译曾国藩原文:三房十四叔非不勤读,只为傲气太胜,自满自足,遂不能有所成。
京城之中,亦多有自满之人。
识者见之,发一冷笑而已。
又有当名士者,鄙科名为粪土,或好作诗古文,或好讲考据,或好谈理学,嚣嚣①然自以为压倒一切矣。
自识者观之,彼其所造,曾无几何,亦足发一冷笑而已。
故吾人用功力除傲气力戒自满毋为人所冷笑乃有进步也诸弟平日皆恂恂②退让,第累年小试不售③,恐因愤激之久,致生骄惰之气,故特作书戒之。
务望细思吾言而深省焉!幸甚幸甚!国藩手草。
(选自《曾国藩家书》)译文:三房十四叔不是不勤读,只因傲气太盛,自满自足,便不能有所成就。
京城之中,也有不少自满的人,有见识的人看见他们,不过冷笑一声罢了。
又有当名士的,把科名看得和粪土一样,或者喜欢作点古诗,或者搞点考据,或者好讲理学,沸沸扬扬自以为压倒一切。
有学识的人见了,认为他们的成就也没有多少,也只好冷笑一声罢了。
所以我们用功,去掉傲气,力戒自满,不为别人所冷笑,才有进步。
弟弟们平时都谨慎退让,但多年小考没有中,恐怕是因为愤激已久,以致产生骄惰的习气,所以特别写信告诫。
务必要仔细想一想我说的话深切地省察!幸甚幸甚!2、王安石《送胡叔才序》原文及翻译译文王安石《送胡叔才序》原文及翻译王安石原文:叔才,铜陵大宗,世以赀名。
子弟豪者驰骋渔弋为己事,谨者务多辟田以殖其家。
先时,邑之豪子弟有命儒者耗其千金,卒无就。
邑豪以为谚,莫肯命儒者,遇儒冠者皆指目远去,若将浼已然,虽胡氏亦然。
独叔才之父母不然,于叔才之幼,捐重币,逆良先生教之。
既壮可以游,资而遣之,无所靳。
居数年,朋试于有司,不合而归。
邑人之訾者半。
其父母愈笃,不悔,复资而遣之。
叔才纯孝人也,悱然感父母所以教己之笃,追四方才贤,学作文章,思显其身以及其亲。
专题20 愚公移山(解析版)-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之文言文对比阅读(全国通用)

专题20 愚公移山(2023·内蒙古赤峰·统考中考真题)阅读【甲】【乙】两篇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①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
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②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圈,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③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
告之于帝。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自此。
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节选自《愚公移山》)【乙】①齐桓公出猎,逐鹿而走,入山谷之中,见一老公而问之曰:“是为何谷?”对曰:“为愚公之谷。
”桓公曰:“何故?”对曰:“以臣名之。
”桓公曰:“今视公之仪状,非愚人也。
何为以公名之?”对曰:“臣请陈之。
臣故畜牸牛①,生子而大,卖之而买驹。
少年曰:‘牛不能生马。
’遂持驹去。
傍邻闻之以臣为愚名此谷为愚公之谷。
”桓公曰:“公诚.愚矣!夫何为而与之?”桓公遂归。
②明日朝.,以告管仲,管仲正衿再拜曰:“此夷吾②之过也。
使尧在上③,咎繇为理④,安有取人之驹者乎?公知狱讼之不正,故与之耳。
请退而修政。
”(节选自《愚公之谷》)【注释】①牸(zì)牛;母牛。
②夷吾:即管仲。
③使尧在上:假使尧为国君。
④咎繇(jiùyáo)为理:咎繇为法官。
咎繇是人名。
1.下面句子有两处必须断句,请用“/”标示出来。
傍邻闻之以臣为愚名此谷为愚公之谷2.请解释下列原文语句中的加点字,补全表格。
3.下列句中“以”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以.告管仲A.何以.战(《曹刿论战》)B.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C.以.君为长者(《唐雎不辱使命》)D.以.刀劈狼首(《狼》)4.将选文中的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近五年上海语文高考真题之文言文阅读二

近五年高考真题之文言文阅读二2010年:(六) 阅读下文,完成第22—26题。
(13分)九疑山图记①九疑山方二千余里,四州各近一隅。
世称九峰相似,望而疑之,谓之九疑。
②九峰殊极高大,远望皆可见也。
彼如嵩、华之峻崎,衡、岱之方广,在九峰之下,磊磊然如布棋石者,可以百数。
中峰之下,水无鱼鳖,林无鸟兽,时闻声如蝉蝇之类,听之亦无。
往往见大谷长川,平田深渊,杉松百围,榕栝并茂,青莎白沙,洞穴丹崖,寒泉飞流,异竹杂华,回映之处,似藏人家。
实有九水,出于中山,四水流灌于南海,五水北注,合为洞庭。
不知海内之山,如九疑者几焉?③或曰:“若然者,兹山何不列于五岳?”对曰:“五帝之前,封疆尚隘,衡山作岳,已出荒服。
今九疑之南,万里臣妾;国门东望,不见涯际;西行几万里,未尽边陲,当合以九疑为南岳,以昆仑为西岳,衡、华之辈,听逸者占为山居,封君①表②作园囿耳。
但苦当世议者拘限常情,牵引古制,不能有所改创也,如何?”④故图画九峰,并随方题记,传于好事,以旌异之。
【注】①封君:领受封邑的贵族。
②表:标记。
22.第①段交代了九疑山的。
(2分)23.简析第②段中“时闻声如蝉蝇之类,听之亦无”的表达效果。
(2分)24.对“听逸者占为山居”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A.任凭隐居者将衡山、华山据为己有。
B.听说逃亡者到衡山、华山安家藏身。
C.听任出世者在衡山、华山结庐隐居。
D.听说出世者在衡山、华山安居生活。
25.从句式的角度赏析第②段中的画线句。
(3分)26.简述本文的写作意图。
(4分)2011年:(六)阅读下文,完成第22-26题。
(12分)稼说送张琥苏轼①曷尝观于富人之稼乎?其田美而多,其食足而有余。
其田美而多,则可以更休,而地方得完。
其食足而有余,则种之常不后时,而敛之常及其熟。
故富人之稼常美,少秕而多实,久藏而不腐。
今吾十口之家,而共百亩之田,寸寸而取之,日夜以望之,锄耰铚艾①,相继于其上者如鱼鳞,而地力竭矣。
种之常不及时,而敛之常不待其熟,此岂能复有美稼哉?②古之人,其才非有以大过今之人也,其平居所以自养而不敢轻用以待其成者,闵闵焉如婴儿之望长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树朔州途径之范探资源整合之方
我国煤炭行业飞速发展,尤其是作为重要煤炭工业生产基地的山西,长期承担国家能源供应,为国家经济发展做出巨大贡献。
但同时,山西的煤炭改革呈现出多、小、散、乱的格局,资源利用率低,环境破坏严重,使山西付出了高昂的代价。
当务之急是探索一条资源整合的新路。
朔州的煤炭资源整合给我们提供了很多思考。
以煤炭立市的山西朔州市在煤炭资源整合过程中大胆探索,走出了一条新路,取得了巨大成功,被誉为“朔州途径”。
“朔州途径”即打破所有制界限,创新管理模式;促进产业结构升级;资源整合过程中注重环境保护,以煤补林、以黑补绿。
朔州途径为我们探索资源整合提供了宝贵经验。
整个资源整合过程都应该借鉴朔州途径,树朔州途径为典范,探索一条符合整个资源整合的新型道路。
资源整合需做到优进劣退。
资源整合过程中,应充分发挥拥有先进开采技术、管理经验和资金优势的大型煤炭企业集团,发挥其技术管理资金优势,在资源整合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对落后产能的企业进行整合。
目前,中小煤矿在资源回收率方面远远不足,资源浪费严重,亟需整合。
在整合过程中,充分利用大企业的优势进行产业升级改造,提高煤炭回采率。
资源整合需做到大进小退。
所谓大进小退指关闭产能较小的企业,由较大企业进行整合,并且,不仅如此,小企业管理混乱,矿难频发,而大量小煤窑逃脱监管的黑煤给国家造成了重大损失,长此以往不仅难以保证国家能源安全,同时也牺牲了众多生命的代价。
因此,资源整合之路必须进行大进小退的整合。
在整合过程中,要坚决打破所有制界限,不以所有制论英雄,以优劣为评判标准,真正做到大进小退而不是国进民退,支持有实力的民营企业,因地制宜,因矿制宜,顺利完成整合,形成像朔州那样国有大型骨干企业和地方民营骨干企业各占半壁江山的格局。
资源整合需做到绿进黑退。
绿进黑退指的是在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注重保护矿区生态的绿化和修复。
长期以来,山西在为全国源源不断提供能源的同时,也在透支着自身的环境,无论是空气质量还是水质标准都下降到了难以想象的恶劣程度,利用资源整合的契机,改善生态环境显得尤为重要。
在整合中可以借鉴朔州的成功经验,实行“挖一顿煤种一棵树”的“以煤补林”、“以黑补绿”的政策,
用绿色取代矿区的一片黑色,竭力恢复生态环境。
煤炭资源整合是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体现。
要想真正实现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我国这样的资源大国需要真正做到推动资源整合,要想推动资源整合需要探索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资源整合之方,要想探索资源整合之方需借鉴朔州途径的成功经验,树朔州途径之范,真正做到优进劣退、大进小退、绿进黑退,才能实现我国构建两型社会的基本构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