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地适树的造林原则

合集下载

造林树种选择如何做到适地适树

造林树种选择如何做到适地适树


02 00 . 、 .  ̄方米。兴安落 叶松为速生树种 ,按一般速生的标准,每亩每 9 6
年材积生长量为0 立方米 ( . 7 即每公 顷约 1立方米 )计算 ,在前两种立地 0 条件上 营造兴安落叶松是 “ 适地适树 ”的 ,在后一种立地条件上则不够 “ 适地适树” , 应考虑更换树种 。
3 标 准
怎样 鉴定 营造 的人工林是否达到了 “ 适地适树 ”呢? 目前大体上有
两个方法可供试用。
3 1对人工林进行调查和观察 。判 断其在 该立地条件下的适宜性 . 具体条件有如下 四点 : 1 顺 利成活 :就是造林树种在该立地 条件下 ,造林技术得 当,苗 ) 木可以顺利成 活,无冻害或高温危害 , 或幼树虽有冻害 , 随着林龄的 但 增大 ,可以好转。 2 )生长正常 :在一定年龄 阶段 , 树高 、胸径 的生长量能够达到一 般标准 , 尤其是容易被人看到的生长指标 ( 如树高 ) 速生期不缩短 。 3 稳定 性强 :对不 良环境条件 ,特别是 突变的条件 ,不出现很大 ) 异常 , 生长量不会锐减 ,林木不会死亡。 4) 不早 衰 :早 衰是树 木过早 地结 束其 正常 的生长发育 ,寿命 缩 短 ,趋于衰老的象征 。早衰的树木有生长缓慢 ,枝条节问变短,色泽变 暗 ,顶梢枯死 , 大量结实等特征。林木显现早衰大多是没有做到 “ 适地 适树”。从林木成活及生长发育特征 等外观进行分析 ,可以了解树种和 造林地 的相互关 系,作为落实 “ 适地适树”的重要依据 。
害蟊 袁
自然 科 学

造林树 种选择 如何做到 适地 适树
张淑慧 ,张彦 波 ( 沾河林业 局 ,黑龙江黑 河 1 4 3 ) 6 13

要 在造 林绿化 中我们把 “ 地” 与 “ 树”的有 机结合称 为适地适树 。本文结合 实际从途 径 、方 法 ,标准 阐述适地适 树。

浅析造林树种的选择及配置

浅析造林树种的选择及配置

浅析造林树种的选择及配置作者:牟宗林来源:《农民致富之友(上半月)》 2019年第6期近年来,国家对林业资源的重视程度比较高,加强了对林业资源的建设,采取了多种措施来增加森林资料的覆盖面积。

营林造林是林业行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内容。

想要提升营林造林效果,树种的科学选择和合理配置是非常重要的,其关系到造林工作的质量。

在进行造林树种的选择和配置时,需要结合种植区域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在该区域生长的树木,以此保证树木的健康生长,促进整体经济效益的提升。

一、造林树种选择的原则1、顺应市场发展需求促进地区的经济发展建设也是造林工作的一个目的。

那么在选择造林树种的过程中,也需要考虑到地区经济的发展要求和人们的生活需求,结合市场的发展形势来选择合适的树种,这样才能保证造林工作的有序开展。

2、确保可以满足造林目的选择的造林树种一定要可以满足造林工程开展需求。

不同地区的造林目的是不同的,选择的造林树种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这就需要结合造林目的进行选择,营造用材林就一定要选择生长速度快、质量高的树种。

生态林、公益林、经济林建设在选择树种的过程中也需要结合具体的造林目的进行选择。

3、遵循适地适树原则每种树木在生长的过程中对生长环境和立地条件的要求都是不一样的,只有保证在适宜的环境下生长,才能提高质量和产量,将林木的效益充分发挥出来。

所以,选择造林树种时,也需要做到适地适树,选择可以造林区域健康生长的树种。

这就需要在造林之前掌握造林区域的气候环境和土壤条件。

另外,一定要保证树种的来源和应用的营林技术符合要求。

二、造林树种选择和配置应考虑的因素1、树种的适应性造林树种的选择所考虑的因素有很多,首先要考虑到树种的适应性,确定其是否适合生长在造林区域。

要根据树种的生长特性来进行造林规划。

乡土树种是造林工程首要考虑的对象,因为乡土树种可以更好的适应该地区的生长环境,而且经济性比较高,所以在目前的造林工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2、环境的协调性人工造林是通过人为干预的方式,进行生态系统建设,可以在一定程度促进生态环境的平衡发展。

水土保持林造林设计

水土保持林造林设计

水土保持林造林设计5.5.1造林设计原则与标准(1)设计原则①适地适树,因地制宜,以获得稳定持续的林分环境,改善实地土地质量为目标。

②选择适宜的乡土树种,提高造林成活率。

③营建复层林相,充分利用营养空间,建立稳定的生态体系。

④充分发挥各种实地条件的土地生产力,以获得最大的水土保持三大效益[8]。

(2)造林标准设计立地类型:阳向缓坡地、阳向陡坡、阴向缓坡地、阴向陡坡、梁峁顶。

整地时间:前一年雨季穴状整地。

造林季节:雨季植苗造林,全部采用营养袋植苗,植苗时将营养袋去掉,保持营养土完整。

幼林抚育:造林后三年内对幼林进行抚育。

5.5.2分水岭防护林分水岭是土壤侵蚀严重地段,又是产生径流的发源地。

所以要严肃对待分水岭的水土保持。

通常分水岭的水土保持措施以营造防护林为主根据分水岭的地形、土壤、土壤利用状况营造不同的防护林。

地形起着决定作用,例如,浑圆而开阔的分水岭可以在坡度陡段设置防护林,而尖削的分水岭,其林带最好设在分水岭的附近。

带宽一般不小于6m o由于条件恶劣,林带设计的树种选择、造林技术都要保证林带自身保护要求。

为了使林带正常生长,可以乔、灌、草相结合的方式造林。

条件最恶劣的分水岭,可以只采用灌草或纯灌木形式,分水岭常有道路通过,分水岭下部又有农田分布。

所以分水岭防护林布置与道路、农田防护林三者相结合。

乔、灌、草;田、林、路、全面考虑,综合安排。

并不是所有的分水岭都要造防护林,根据侵蚀状况分段布置。

分水岭防护林示意图见图5.9 o1.5图5.9分水岭防护林示意图表5.3分水岭防护林配置表5.5.3侵蚀沟防护林(1)沟头防护林:大的荒溪沟头防护林也叫进水洼地造林[9]。

造林 的目的是减少进入沟头的径流和降低流速,以阻止沟头的溯源侵蚀。

其作用是使近水洼地形成局部拦蓄径流的地形。

在侵蚀发展到一、二 阶段时,或者是较大的侵蚀沟时,沟头以上进水洼地面积较大,往往 分水路和洼地两部分,水路可用灌木密植。

径向与水路流线垂直,便 于挂淤行距(*0.25〜0.35)洼地的水路两侧,林带与流水线平行,树 种可采用乔木、灌乔结合。

谈适地适树的造林原则

谈适地适树的造林原则
二、 适 地 适 树 的 标 准
虽然适地 适树是个相对 的概 念,但衡量是否达 到适地适树应该有 个 客观 的标准 。这衡量 的标 准是根据造林 目的确定的 。对于用材林 树种来 说, 起码要 达到成活 、 成林 、 成材 、 还要 有一定 的稳 定性 , 即对间歇性 灾害
有一定的抗御 能力 。 从成材的要求 出发 , 还该有~个数量 标准 衡量适地 适树 的数量 标准主 要有3 个 :第一个是某 个树种在各 种立地 条件下 的立 地指数 , 第 二个 是平均材积生 长量, 第三个是立 地期望值 。 1 、 立地指数与 树种选择 立地指数能够较 好地反映立地性 能与树种生长之 间的关系,如果能
择方案 既能发挥多种 立地条件 的综合生 产潜力 , 又能满足 国 民经 济 多方 面的要求 。
人工林 的产量水平 不同 的树种 , 由于其树 高与胸径和 形数的关系不 同, 单位 面积 上可容 纳的株 数不 同, 因此 , 其 立地 指数 与产量 之 间的关系 也
对 林木生 长的作用程 度和各 因子 之间 的相 互关系 , 又可配制 各 因子综合 作 用于林 木生 长的数 学模型 , 用于 立地评 价和 生长预 测 , 为适 地适 树提
目的。在这一前 提下 , 并不排除在 森林培育 的某个阶段 某些方面 会产 生 相互 矛盾 , 这些 矛盾需要通 过人为 的措施加 以调整 。当然这些人 为 的措 又受 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 的制约 。
立地条件 与树种特性 相互适 应,是选择 造林树 种的一 项基本 原则 。
依据生物 与其生态环境 的辩证统一这一生物 界的基本法则提 出。造林工
作 的成 败在很大程度上取 决于这个原则 的贯彻 。

包括选地适 树和 选树适地 ; 第二 条是改造 , 包括 改地适树和改树适合 地 。 选择 的途径和 改造 的途径是互相补 充,相辅相成 的。改造 的途径 会 随着 经济 的发展和 技术 的进 步逐 步扩 大 , 但是, 在 当前 的技 术经 济条 件

适地适树原则

适地适树原则

适地适树原则
适地适树原则是指在进行植树造林时,要根据当地的自然环境、气候条件、土壤类型等因素,选择适合当地生长的树种,使其能够适应当地的生态环境,达到最佳的生长效果。

这一原则是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生态建设的重要措施。

在实践中,适地适树原则的应用非常广泛。

例如,在城市绿化中,应该选择适合城市环境的树种,如耐污染、耐干旱、耐寒等树种,以保证城市绿化的质量和效果。

在农村生态建设中,应该根据当地的土壤类型、气候条件等因素,选择适合当地生长的树种,如果树、桑树、茶树等,以提高农村生态环境的质量和效益。

适地适树原则的应用还可以促进生态经济的发展。

例如,在旅游业中,应该选择适合当地环境的景观树种,如樱花、枫树等,以吸引更多的游客,促进旅游业的发展。

在林业经济中,应该选择适合当地生长的经济林种,如松树、桉树等,以提高林业经济的效益。

适地适树原则的应用还可以促进生态文明的建设。

例如,在教育中,应该加强对适地适树原则的宣传和教育,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这一原则的重要性,以培养人们的环保意识和生态文明观念。

在社会管理中,应该加强对适地适树原则的监管和管理,以保障生态环境的质量和稳定性。

适地适树原则是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生态建设的重要措施,应该在
各个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和推广。

只有坚持适地适树原则,才能够实现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建设美丽中国。

适地适树及提高人工林生产力的途径和措施

适地适树及提高人工林生产力的途径和措施

的树种;而次要造林树种则是那些经济价值很高但要求条
件过于苛刻,或适应性很强但经济价值稍低的树种,或其
他能适应特殊立地条件的树种。
提高人工林生产力的途径与措施
▪ 提高人工林生产力的途径: ▪ ⑴选用适当的造林方法(植苗造林、播种造
林、分殖造林3种方法——“两大一深”栽植 法) ▪ ⑵改良树种遗传品质——重要途径 ▪ ⑶控制林分结构 ▪ ⑷选择和调控立地
适宜当地的优良种源。
适地适树的标准和途径
▪ 适地适树的标准: ▪ 1、一般标准(客观标准) ▪ 用材林:成活、成林、成材、具有一定的稳
定性(即对间歇性灾害因子有一定的抗衡 力); ▪ 防护林:防护效益能充分发挥出来。 ▪ 2、数量化标准 ▪ 立地指数; ▪ 平均材积生长量。
适地适树的标准和途径
适地适树的途径: (1)选择 (单纯适应) ①选地适树―― 根据气候土壤条件确定主栽树
种或拟发展的造林树种后,选择适合的造林地。 ②选树适地――在确定了造林地以后,根据其立
地条件选择适合的造林树种。 以乡土树种为主,外来树种为辅。
适地适树的途径
(2)改造 (相对适应) ①改地适树 通过整地,施肥、灌溉、混交、土壤管理等措施
改变造林地的生长环境,使其适合于原来不适应的树 种生长。
②改树适地 如通过选种、育种、引种驯化等措施改变树种的某 些特性,增强树种耐寒、耐旱、耐盐等特性。
使树木的生产潜力发挥出来。
提高人工林生产力的途径与措施
▪ 6项造林基本技术措施:适地适树、细致整地、 良种壮苗、合理结构、科学种植、抚育保护。 (我国提出)
▪ 从3方面着手提高人工林生产力: ▪ ⑴从树木个体的遗传特性开始,选育良种,培育
壮苗。 ▪ ⑵从调控林分群体结构着手,使之形成合理的群

探讨造林树种的选择与适地适树原则

探讨造林树种的选择与适地适树原则

种树 除了可以改善环境状况之外 ,还可 以成为一种获取经 济利益 的手段 。利 用植树造林 获取经济效益主要通过 以下几个 方面 。 1 . 2 . 1 种植经济林 就是多种一些果树 、能制作工业原料等 的树种 。通过这些 树可 以获得一定 的经济效益。经济林 的种植需要充分考虑地质 条件 ,选择适合 的地理环境 。比如种植香蕉树 、橘子树等需要 南方那样湿热 的环境 ,而种植苹 果树 、梨树则需要在温带这样 温暖湿润 的环境 。 1 . 2 . 2 种植薪炭林 薪炭林 可以为人们提供必要的燃料 ,解决能源供应 紧张 问 题 。可以做燃料的树种必须具有生长周期短 、树干高大 、易燃 、 无臭 、无毒等特点 。这样 的树种才有利于砍伐 ,而且不会影 响 到生态环境 ,不会造成 环境 破坏。如松类 、桉类等树种就 比较 适合做薪炭林 的树种 。 1 . 2 . 3 种植用材林 所谓用材林就 是指将 大量的树木用来做建筑 、家居 、工业 生产等 的原料 。这些树木需要具 备以下特点 :生长速度快 、质 量优 良、产量丰 富。主要是 乔木林 、竹林 、疏林等 。这些树种 大部分生长于高 山或深 山区,多为原始林或次生林 。
识到植树造林的重要性 。 植树造林是一项利 国利 民的大事 , 不仅可以改善环境 , 还 可以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 植树造 林必须要有科 学性 , 对树 种的选择是造林成 败的关键 因素 。根据 地质选择合适 的树 种可 以防止 资源的浪 费,提 高成 林后的稳定率 。如 果没有选择合适 的 树种 , 那么树木就不容 易存 活, 这样就造成 大量 的人力 、 物 力、 财力的浪 费。因此 , 选择正确 的造林树种 , 进行适地种问题。
1 . 2 . 4种 植 风 景 林
1 . 2针 对 经 济 效 益 选 择 合 适 的 树 种

浅议造林树种的选择与适地适树原则

浅议造林树种的选择与适地适树原则

1 引 言
近 年来 , 政 府 不断 加 大 植 树 造 林 力 度 , 其 中 福 建 省 在 这 方 面 作 出 了重 要 努 力 与 贡 献 , 持 续 处 于全 国植 树 造
3 造 林 树 种选 择 存 在 的 问题
3 . 1 造 林 的 立 地 条 件 差
植树造林 时 , 应 遵 循 先 易 后 难 原 则 。所 以 , 后 期 造 林 立 地 条 件 往 往是 相对 较 差 , 特 别 是 在 城镇 周 边 地 区进 行 植 树 造 林 相 当困 难 。这 些 地 方 由 于 垃 圾 堆 放 已 经 造
林 的 领 先 地 位 。其 中仅 2 0 1 1年 , 福 建 省 人 工 造 林 合 格
积面就 达到 了 4 2 7 . 7 1万 亩 , 2 0 0 6 ~2 0 1 1年 问 , 福 建 省
植树造林累积达到 1 7 2 6万 亩 , 有 效 提 高 了 林 地 生 产 力 与 林 分 质 量 。福建 省正 在 实 现 造 林 方 式 转 变 , 其植 树 造 林 面 积 也 将 持 续 快 速 上 升 。植 树 造 林 获 得 的 如 此 丰 硕
2 0 1 3 年1 1 月
J o u r n a l o f G r e e n S c i e n c e a n d T e c h n o l o g y
绿 色科 技
第 1 1 期
浅议造林树种 的选择 与适地适树原则
吴淑玲
( 福 建 省 南 靖 国有 林 场 , 福 建 南靖 3 6 3 6 0 0 )
摘要 : 指 出 了随 着社 会 经 济 的 快速 发 展 , 各 地 也 加 快 了植 树 造 林 的 步 伐 , 植 树 造 林 工 作 的 成 败 关 键 在 于 造 林 树 种 的 选择 是 否合 适 , 是 否 能够 根 据 当地 的 情 况适 时 种 树 。造 林 树 种 的 选 择 既 是 自然 条 件 需 要 , 也 是 经 济发 展 的要 求 。 只有 处 理 好 造 林 地 的 特 点 与 造 林 目的 两 者 间 关 系 , 才 能 够 实现 造 林 的 目的 和 经济 价 值 , 也 才 能 更好 的造 福 子 孙 后 代 。造 林 的树 种 种 类很 多, 很 多的 树 种 都 具 有 极 高的 观 赏价 值 与 经 济 价 值 , 在 选 择 的 时候 不仅 要 考 虑 到 树 种 的适 生特 性 , 还 要 考 虑 到 树 种 对 于 改善 生 态环 境 和 社 会 经 济 的 需要 。 主要 阐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适地适树的造林原则
摘要:立地条件与树种特性相互适应,是选择造林树种的一项基本原则。

依据生物与其生态环境的辩证统一这一生物界的基本法则提出。

造林工作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个原则的贯彻。

关键词:适地适树造林原则
立地条件与树种特性相互适应,是选择造林树种的一项基本原则。

依据生物与其生态环境的辩证统一这一生物界的基本法则提出。

造林工作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个原则的贯彻。

一、适地适树的意义
适地适树的概念与要求和林业生产的科技水平有密切关系,现代的“适地适树”概念中的“树”,已经不是停留在树种的水平上,还应做到与同一树种中的类型、品种、无性系相适应。

“地”和“树”是矛盾统一体的两个对立面。

适地适树是相对的、变动的。

“地”“树”之间既不可能有绝对的融洽和适应,也不可能达到永久的平衡。

我们所说的地和的适应,是指它们之间的基本矛盾方面在森林培育的过程中是比较协调的,能够产生人期望的经济要求,可以达到培育目的。

在这一前提下,并不排除在森林培育的某个阶段某些方面会产生相互矛盾,这些矛盾需要通过人为的措施加以调整。

当然这些人为的措又受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的制约。

二、适地适树的标准
虽然适地适树是个相对的概念,但衡量是否达到适地适树应该
有个客观的标准。

这衡量的标准是根据造林目的确定的。

对于用材林树种来说,起码要达到成活、成林、成材、还要有一定的稳定性,即对间歇性灾害有一定的抗御能力。

从成材的要求出发,还该有一个数量标准。

衡量适地适树的数量标准主要有3个:第一个是某个树种在各种立地条件下的立地指数,第二个是平均材积生长量,第三个是立地期望值。

1、立地指数与树种选择
立地指数能够较好地反映立地性能与树种生长之间的关系,如果能够通过调查计算,了解树种在各种立地条件下的立地指数,尤其是把不同树种在同一立地条件下的立地指数进行比较,就可以较客观地为根据适地适树原则选择树种提供依据。

用立地指数判断适地适树的指标也有缺陷,因为它还不能直接说明人工林的产量水平。

不同的树种,由于其树高与胸径和形数的关系不同,单位面积上可容纳的株数不同,因此,其立地指数与产量之间的关系也是不同的。

2、材积生长量与树种选择
平均材积生长量也是衡量适地适树的指标。

一个树种在达到成熟收获时的平均材积生长量,不仅决定于立地条件,也决定于密度范围与经营技术水平,因此用它来作为衡釐指标就比较复杂。

但如果把寧度规定在能够达到高产的范围内,针对一定的经营水平(或分成几个经营集约度等级,,调查研究不同立地条件的人工林产量变化,也能够鲜明地反映出立地条件的影响,从而为制定适地适树
方案提供依据。

这实际上就是要求分地区按立地类型及经营强度编制林分收获表。

这方面的工.作至今还做得不多。

3、立地期望值与树种选择
由于不同树种采伐年龄、培育费用、成材价格等方面的不同,树种的地位指数或蓄积指标还难于从经济效益方面反映林地立地的产出高低,有人在立地经济评价指标中设计了立地期望值,用以评价立地经济效益水平。

立地期望值实际上相当于在一定的使用期内立地的价值。

三、适地适树的途径和方法
适地适树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但可以归纳为两条:第一条是选择,包括选地适树和选树适地;第二条是改造,包括改地适树和改树适合地。

选择的途径和改造的途径是互相补充,相辅相成的。

改造的途径会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逐步扩大,但是,在当前的技术经济条件下,改造的程度是有限的,只是在某些情况下使用,而选择造林树种,使之达到更适地适树的要求,仍然是最基本的途径。

树种选择是建立在深刻认识“树”和“地”特性基础之上的,而这个认识的来源是调查研究。

树种的生物学生态学特性的认识:一是通过对树种分布区的调查,天然林和人工林的调查;二是开展专门的生理生化和解剖学的研究与测定,例如,通过树种的水分生理生态的研究,将大大有助于对干旱地区树种的选择。

调查研究不同立地条件下的人工林生长情况,是探索适地适树
的主要方法。

单因子对比法,就是在其他因子相同而只有一个立地因子不同的情况下,对比调查相同树种人工林生长效应的方法。

这种方法简单易行,但是适应面比较狭窄,只可用于某些特殊的情况下对比研究,或按照类型的对比调查,这样的试验条件往往会受到很大的局限。

一般情况下,影响立地条件的因子是多个,运用多变量的分析方法,既可了解各因子对林木生长的作用程度和各因子之间的相互关系,又可配制各因子综合作用于林木生长的数学模型,用于立地评价和生长预测,为适地适树提供依据。

电子计算机的广泛应用和计算数学的发展,配合大量样地的调查,为这种方法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撑。

四、适地适树方案的确定
在全面调查研究和充分分析的基础上,需要把造林目的和适地适树的要求结合起来统筹安排。

在一个经营单位内,同一种立地条件可能有几个适宜的树种,同一个树种也可能适用于几种立地条件,要经过比较,将其中最适生、最高产、经济价值又最大的树种列为这个单位的主要造林树种;而将其他树种,如经济价值很高但要求条件过于苛刻,或适应性很强但经济价值较低的树种列为次要造林树种。

每个经营单位根据经营方针、林种比例及立地条件特点,选定为主要造林树种的只是少数几个最适合的树种,但是还要注意,在一个单位内,树种也不能太单调,要把速生树种和珍贵树种、针叶树种和阔叶树种、对立地条件要求严格的树种和广域性树种适当地搭配起来,确定各树种适宜的发展比例,使树种选择方案既能
发挥多种立地条件的综合生产潜力,又能满足国民经济多方面的要求。

对于一个经营单位来说,造林树种选定之后,要进一步把这些树种落实到一定立地条件的造林地上。

在落实中,应本着这样的原则:把立地条件较好的造林地优先留给经济价值较高而且对立地条件要求严格的树种;生态适应性比较广泛的树种安排在立地条件比较差的造林地。

对同一树种有不同要求时,应分配给不同的造林地,例如,山区发展剌槐,以培育速生矿柱林为目的,就要提供比较好的立地;经营水土保持林或薪炭林可以安排在一般的造林地上。

同样,同一树种,以培育大径材为目的时,要安排比较好的造林地;以培养中小径级为目的时,可选较差的造林地。

适地适树主要是生态学特性和造林地的立地条件相适应,以充分发挥生产潜力,达到该立地在当前技术经济条件下可能取得的高产水平。

适地适树是因地制宜原则在造林树种选择上的体现,是造林工作的一项基本原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