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适地适树理论

合集下载

浅析园林绿化如何做到适地适树

浅析园林绿化如何做到适地适树

城市园林 绿化是一项 长期性具有改善 自然面貌 ,防止风沙 、涵养水 源、美
化环境等多方面的综合功能 。如果绿化树种和与其适应 的生 长地域选择不 当, 会使绿化树木 生长不 良,甚至死亡 , 就 这 样既达不到绿化 的 目的 , 且所造成 的损失是不 可弥补的 , 因
适地适树通俗地讲 就是把树木种 植在最合适 的地方 , 每 个树种都 具一定的生物学特 点 , 求一定的生态条件 , 要 只有 根据园林 绿化的立地条件 , 选择适宜 的树种 , 或选择 能满 足 某个树种生物特性 的立地条件 , 木才能正常生长发育而成 树 活、 成林 , 到绿化的 目的 ( 达 生态环境 、 景观效果 ) 。立地 条 件与树种特性相互适应 , 是选择 绿化树种 的一项基本原 则; 依据生物与其生态环境 的辩证统一 , 是生物界 的基 本法则。
干旱或盐渍化绿化地上生 长。
2 3 改地 适 树 .
( 称为阳性树种 ) 而石楠 、1 , 3 本冷 杉、白兰花 、 云杉等则较
耐阴 ( 为阴性 树种 ) 称 。 3 2 树种对 土壤 条件 的要 求 .
土壤与树种 生长 的关 系极 为密切 , 同的树种对土壤的 不 要 求不 同 , 在土壤条 件 中影响树种选择 的主要因素是水分 、 养分 、 酸碱度及盐渍化程度。各树种对土壤条件 的要求不 同,
上海农业 科技
2 1一 0l 3
浅 析 园林绿化 如何做到适地适树
谢 建 明 钱亚 明 徐 燕 欧 阳瑞光
石 磊
( 苏省 宜兴 市兴城 绿 化有 限公 司 24 2 ) 江 122
周益 民 ( 苏省 宜兴 市植 保植 检 站 2 4 0 ) 江 126
摘 要 :为 提高 绿 化树 种 的成 活率 ,保 持其 良好 的生 长 势和 景观 效果 ,提 出 了适地 适 树 的原 则 ,阐述 了适地 适 树 的意 义及 途 径 ,树 种 的选 择 必 须与 立地 条 件相 适 应 , 同时还 受 气 候 、土壤 、地 形 等条 件 的 影响 。 关键 词 :适 地 适树 ;树 种 。立地 条 件

园林景观设计——论公园滨水区生态驳岸处理

园林景观设计——论公园滨水区生态驳岸处理

论公园滨水区生态驳岸处理摘要:城市公园生态驳岸规划设计研究是一个大课题,涉及因素很多,诸如生态学、行为心理学、经济学、植物学、美学、文学……都是其理论参照构架。

城市滨水绿地空间所涉及的问题是难以完全阐述清楚的,也不是仅靠园林师个人思考及主观愿望就能实现的。

本文从理论研究的角度探讨湛江市霞湖公园生态驳岸建设,并通过对我国当前国情形势的分析和国内外理论、建设经验的总结,提出了驳岸绿化规划设计的理论框架。

关键词:公园滨水区、生态驳岸德国、瑞士、日本等于20世纪80年代末提出了“亲近自然河流”概念和“自然型驳岸”技术。

在建设中,强调“以人为本”、“资源共有、共享”、“整体营造,从根本处理”的原则,重视人与自然关系的处理。

在此基础上逐步诞生生态驳岸的实践和理论。

生态驳岸是指恢复自然河岸“可渗透性”的人工驳岸,是基于对生态系统的认知和保证生物多样性的延续,而采取的以生态为基础、安全为导向的工程方法。

水是生命之源,在人们生命过程中发挥着积极的功效。

水和城市、水和人类、水和一切生命都是共生共存、共荣共衰的。

水在日常生活中除了满足人们生理机能的需求外,在调节生态和满足人们视觉需求上也发挥着作用。

水的处理和驳岸有着直接的关系,它们共同线成景观,以共同的形象展示在人们面前,影响着人们对水体的欣赏。

驳岸是在园林水体边缘与陆地交界处,也是园景的组成部分。

在古典园林中,驳岸往往用自然山石砌筑,与假山、置石、花木相结合,共同组成园景。

驳岸必须结合所在具体环境的艺术风格、地形地貌、地质条件、材料特性、种植特色以及施工方法、技术经济要求来选择其建筑结构形式,在实用、经济的前提下注意外形的美观,使其与周围景色相协调。

一公园滨水区驳岸的类型在现代城市,到处充斥着水泥建筑与设施,供人们活动与休憩的自然环境越来越少,因此,人们渴望远离尘嚣、接近自然.城市公园人工湖,是城市中自然因素最为密集、自然过程最为丰富的地域,同时城市公园人工湖往往也是城市中最具活力、环境最优美、建筑密度最高、地价最高的地段。

基于风景园林植物景观规划设计的适地适树理论新解

基于风景园林植物景观规划设计的适地适树理论新解
l a nd s c a p e a r c h i t e c t u r e .I n t hi s p a p e r , b a s e d o n t he r e — i n t e r pr e t a t i o n o f t h e t h e o r y o f t r a d i t i o n a l l a n d s c a p e a nd o r i g i n a l MS S, i t wa s t h o u g h t t h a t t h e o r i g i n a l t h e o r y o f MS S s h o u l d b e i mp r o v e d a n d e n r i c h e d i n t h r e e ie f l d s : t h e e c o l o g i c a l f a c t o r f e a t u r e of u r b a n pl a c e , he t a d a p t a bi l i t y o f p l a n t ma t e r i a l s a nd i mp l e me n t a t i o n of l a n d s c a pe pl a n t s , a n d t h e n e e d of f u n c t i o n a l a n d r e s ou r c e t h r i f t t y p e , s t a b i l i t y a n d b i o d i v e r s i t y of p l a n t l a n d s c a p e s h ou l d a l s o b e r e l f e c t e d i n t h e t h e o r y s y s t e m t h r o ug h he t c o n s t r u c t i n g p r o c e s s o f p l a n t l a n d s c a pe . Mo r e o v e r , a s u g g e s t i o n f oc u s e d o n t h e e v a l u a t i o n s y s t e m o fn e w M SS wa s p r o p o s e d b a s e d O i l t h e r e t r o s p e c t . Ke y wo r ds :l a n d s c a p e a r c hi t e c t u r e ; t h e t h e o y r o f Ti a n - Di — Re n ; ma t c hi n g s p e c i e s wi t h t h e s i t e : p l a n ni n g a n d d e s i g n o f pl a n t l a n d s c a p e

浅谈适地适树

浅谈适地适树
21/22
22/22
23/22
浅谈适地适树
森林培育学 赵明明
1/22
2/22
目前我国森林面积已达1.75亿公顷, 森林覆盖率为18.21%,只有全球平 均水平的2/3,排在世界第139 位。 人均森林面积0.145公顷,不足世界 人均占有量的1/4。人均森林蓄积量 10.151立方米,只有世界人均占有量 的1/7。
3/22
树和地是矛盾统一体的两个对立 面。二者之间,不一定也不可能永 远绝对的融洽和保持长久的平衡, 只要求基本部分相适应,就能达到 一定的园林功能效果。
14/2 台田、挖掘排水沟以提高台面,降 低地下水位。
15/22
4.改树适地
如通过育种工作, 增强树种的耐寒性、 耐旱性或抗盐性, 以适应在寒冷、干 旱或盐碱化造林地上生长。
16/22
四、关于“ 适地适树”的几个问题
不少地方出现了造林不成林或成林不 成材的现象,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 没有贯彻适地适树的原则或者对适地 适树原则理解片面,总结以往的经验 教训,今后须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9/22
是否成活 数量质量要求
生长稳定性 用成本和效益评估
10/22
三、适地适树的途径
11/22
1.选树适地
选择乡土树种 引进外来树种
12/22
在生态公益林造林中,提倡大 量栽植地带性乡土阔叶树种, 是一种保险度很高的行为,其 带来的造林效果也较好。
13/22
2.选地适树
南洋楹适宜发展区域多在北回归 线以南,且应选择山坡中下部土 层厚的地方。
7/22
通俗地说,就是把树木栽在适合的环 境条件下,是因地制宜的原则在选用 树种的具体化。也就是使树木生态习 性和园林栽植地生境条件相适应,达 到树和地的统一,使其生长健壮,充 分发挥其园林功能。

适地适树选用乡土植物的重要意义-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适地适树选用乡土植物的重要意义-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适地适树选用乡土植物的重要意义-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的内容可以写成以下形式:概述适地适树选用乡土植物已经成为当今绿化建设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在城市化进程中,人们越来越重视保护和恢复自然生态环境,而乡土植物的选择和利用正是生态绿化的一个重要手段。

本文将从适地适树的概念及重要性,乡土植物的特点及价值等方面展开讨论,旨在探讨选用乡土植物在绿化建设中的重要意义。

文章结构本文将分为三个部分进行讨论。

首先,我们将介绍适地适树的概念及其在绿化建设中的重要性。

其次,我们将探讨乡土植物的特点及其在生态绿化中的价值。

最后,我们将对选用乡土植物在绿化建设中的重要意义进行总结,并展望未来的发展方向。

目的本文的目的是通过对适地适树选用乡土植物的重要意义的探讨,使人们更加认识到乡土植物在城市绿化建设中的价值,并为今后的绿化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同时,本文也希望倡导大家更加关注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建设,共同营造一个绿色、生态、宜居的城市环境。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按照以下结构进行阐述适地适树选用乡土植物的重要意义:第一部分是引言,同时也是本文的开篇,主要概述了适地适树选用乡土植物的基本背景和重要性。

在这一部分我们将对适地适树的概念进行简要介绍,并阐述其在环境保护、生态平衡、城市绿化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此外,我们还将描述本文的整体结构,列出各部分的主要内容,为读者提供整体框架。

第二部分是正文,是本文的重点部分,主要分为两个小节进行论述。

首先,我们将详细讲解适地适树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这一小节将对适地适树的定义进行阐述,解释其为何对环境和生态系统具有重要的影响。

其次,我们将介绍乡土植物的特点及其价值。

本小节将简要介绍乡土植物的生态适应性、稳定性以及独特的生长习性。

同时,我们还将探讨乡土植物在保护生物多样性、提供生态服务、改善土壤质量等方面的重要价值。

第三部分是结论,是对全文进行总结的部分。

在这一部分中,我们将对适地适树选用乡土植物的重要意义进行归纳总结,并强调其在未来发展中的潜力和前景。

森林土壤学适地适树知多少(共16张PPT)

森林土壤学适地适树知多少(共16张PPT)
〔4〕改树适地:改变树种的某些特性,使之能适应造林地条件, 如通过引进外来树种或育种来改变树种的原有特性,使之能 适应原来不适应的造林地立地条件。如较典型的例子是:毛 竹北移及一些抗性树种的培育等。
第六页,共16页。
案例(àn lì)分析
森林土壤学
山东省淄博市四宝山破坏山体立地(lìdì)分析与评价
来确定,林种不同,适地适树的标准也不一样。
1
发挥防护 效益,所 以要求成 活率高、 林分稳定 性高 。
2
3
4
5
有高的成 活率和稳 定性外, 还要 达到 经济效益 的要求。
提供木材和 林产品,成 活、成林、 成材,具有 稳定性和数 量指标。
用做燃料 的,所以 要求年生 物量要高。
发挥生态效 益和社会效 益的,所以 要求生态效 益和社会效 益要高。
〔2〕选地适树:根据(gēnjù)树种的特性选择最适宜的造林地。 如侧柏比较耐干旱瘠薄,可薄土层造林。
〔3〕改地适树:当造林地的条件不能满足造林树种的要求而又 必须开展这一树种时,可以采用人为措施改善造林地条件, 以适应造林树种的生长,使“地〞和“树〞相适应。如通过 整地、施肥、灌溉、混交、土壤管理等措施改变造林地的生 长环境。
概念



标准





途径
第二页,共16页。
理论依据
森林(sēnlín)土壤学
一、适地适树的概念(gàiniàn)
生态学特性
相发适应 挥
立地条件
(fāhuī)



生产潜力
第三页,共16页。
理论依据
森林(sēnlín)土壤学
二、适地适树的标准

适地适树

适地适树

适地适树摘要:阐述了适地适树的概念、途径,及近年来我国在适地适树的决策方法、判断标准方面的研究进展关键词:适地适树;立地类型近十几年来,国家高度重视作为生态环境建设主体的林业建设,通过封山育林、飞播造林、人工造林、全民义务植树、部门造林绿化,人工林面积居世界第一位[1]。

但我国的林地利用率仅50%,而日本为96%,瑞典为8%;以上现象与传统林业中的粗放经营,特别是没有适地适树有直接关系。

为了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提高人工林产量,我们应大力提倡适地适树。

1 适地适树的概念适地适树就是使造林树种的特性,主要是使生态学特性和造林地的立地条件相适应,以充分发挥生产潜力,达到该立地在当前技术经济条件下可能达到的高产水平[2]。

通俗讲就是把树栽植到最适宜其生长的地方。

所谓适地就是要正确认识造林地的气候、土壤、地形、天文、植被等立地条件,确定适宜的造林树种;适树就是要正确认识树种的生物学特性和生态学特性,确定适宜的造林地[3]。

适地适树是造林工作的一项基本原则,造林树种的林学特征与造林地环境条件的相适应是生物有机体与其周围环境辨证统一的客观规律所要求的,做不到这一点,则直接影响造林的质量。

造林过程中出现的小老头树、生长停滞林、成活不成材、成材不成林现象,就是没有贯彻适地适树原则,或者对适地适树原则理解片面而导致的。

2 适地适树的途径适地适树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但可以归纳为两条:第一条是选择,包括选地适树,和选树适地;第二条是改造,包括改地适树和改树适地[4]。

具体可表述为以下四种途径。

2.1 选树适地植树造林必须选择合适的种源、品种,并采用科学的造林营林措施。

否则因树种、品种或种源选择不当,盲目引进推广杨树树种,不仅会造成人财物和时间上的浪费,甚至有可能造成重大生态损失,带来严重隐患[5]。

在已确定造林地的前提下,根据立地条件,选择适宜的造林树种。

首先选择乡土树种(在某一地区的天然分布中,其中有栽培经验、生长稳定的树种),其次引进外来树种。

适地适树原则在林木种植中的应用

适地适树原则在林木种植中的应用

适地适树原则在林木种植中的应用姜丽霞(山西省大同市林业工作站山西大同037008)摘要:可持续发展原则在当下人们的意识中变得越来越重要,使得当前生态环境的发展也越来越靠近好的一面,特别突出的是林木种植方面,可谓是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就。

随着林木种植的普遍发展,慢慢的开始意识到了科学植树的重要性,种树讲究好办法,才能使树木更加茂盛。

要选择适合树木生长条件的土地,以及树苗选择恰当,才会减少种植过程中出现不必要的麻烦。

所以,在种植树木的过程中,一定要因地制宜,遵守种植树木的基本原则,让树木生长的更加茂盛,同时也能提高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因地制宜;植树造林;准则中图分类号:S72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7897(2019)20-0229-010引言别人口中的适地适树准则,大概意思就是在合适的土地上种植合适的树木。

不同的土壤存在不同的地质条件,土壤中存在的元素不一定适合所有植物的生长,这就需要先对土壤进行勘测、分析。

之后再根据勘测出来的地质条件,选择适合种植的树木,这样才可以满足树木的生长要求,让树木更好的生长,从而完成提前制定的目标。

1遵守因地制宜准则的关键性适地适树的意思是让树木种植可适应的条件与植树地的条件达到一致,让其各自发挥出最大的优势,最后在配合之下达到当前技术所能达到的最高的生长水平。

综上来说,就是利用土地的最大优势,将树木栽倒适合生长的土壤中。

适合的土地指的是对植树的土地范围内进行充分的了解,比如:气候、土壤、地形等所有与植树相关的条件。

最后根据了解到的所有因素,选择最适合生长的条件。

以及适合该土壤的树木。

适树则是对于树木自身的生物学形态极其特点的掌握,然后挑选出适合该树木生长的土地。

如果选择的土地不适合该树木的生长,在短期内树木也不会表现出非常明显的特征,但是时间一长,由于不良因素造成的后果就会凸显出来,并且这种树木还会继续恶化下去[1]。

2因地制宜植树的应用准则因地制宜种树还存在一种相对性,但是这依然符合植树的基准,比如,在最初的园林建设中,在某些方面需要达到一定的艺术要求,使其可以直观的展示出树木生长的挺拔茂盛之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 题:适地适树理论
课 型:理论课
教学目标:熟悉适地适树的概念、造林树种选择的意义和原则,掌握造林地、立地条件和立地条件类型的概念,造林树种选择的依据和要求,掌握适地适树的标准和途径、
立地类型的划分方法、造林地的种类、树种选择方法。

教学重点:林地、立地条件和立地条件类型的概念,造林树种选择的依据和要求
教学难点: 适地适树的标准和途径、立地类型的划分方法、造林地的种类、树种选择方法。

教 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讲授法
教学过程:
1、复习提问:
1、造林六大基本措施是什么
二、引入新课:
上节课学习了无土栽培的相关概念和方法,本次课在上次课的基础上学习人工林概述3、讲授新课:
模块二 造林
项目一 人工林基本理论
任务二 适地适树理论
一、造林区划与造林地
人工林生长的好坏受环境条件的综合影响,这些环境条件包括气候,地貌,地形,土壤,水文,生物及其它环境因子等。

了解这些环境条件的特征及其变化规律,对于选择合适的造林树种,拟定科学的造林技术措施具有十及重要的意义。

(一)造林区划
区划是区域划分的简称。

造林工作具有很强的区域性,不同地区气候与土壤条件不同,必须是选用不同树种和栽培技术措施。

为了因地制宜进行造林工作,便于总结推广造林经验和科研成果,充分发挥林地生产潜力,必须按各地区的自然地理条件,社会经济条件进行造林区划。

造林区划是林业区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通过统一的林业区划表达出来。

造林区划应该是多级的,用不同级别区划满足不同的要求,全国性的第一级区划,主要为制定全国性造林技术指导及进行全国性造林规划服务。

一般由各省进行二级区划,为各地区确定林种、树种和今后发展方向服务,省以下的地区或县为单位进行第三级区划。

通过造林区划可以划分出各个造林类型区。

造林类型区是一个服务于造林事业为目的综合地理区划单位。

划分目的,主要是为确定各地造林工作的方向,主要林种,树种和造林技术措施,以便根据全国林业发展规划的要求更有成效地完成各地区的造林任务,因此,造林区划不仅对造林调查设计工作,而且对
林业生产实践和科学研究,都有重大意义。

(二)造林地
造林地也称宜林地,是人工林生存的外界环境,研究造林地的目的首先是为了了解其
生产潜力,选择合适的造林树种,其次就是为了制定相应的造林技术措施。

1、造林地立地条件 在造林地上凡是对森林生长发育有直接影响的环境因子的综合体统称为立地条件,简称立地,或称森林植物条件。

它主要包括地形、土壤、生物、水文和人为活动等5大环境因子。

(1)地形 包括海拔高度、坡向、坡形和坡位、坡度、小地形等。

(2)土壤 包括土壤种类、土层厚度(总厚度及有效厚度)、腐殖质层厚度及腐殖质含量、土壤侵蚀程度、土壤各层次的石砾含量、机械组成、结构、结持力、酸碱度、土壤中的养分元素含量、含盐量及其组成,成土母岩和母质的种类、来源及性质等。

(3)生物 植物群落名称、结构、盖度及其地上地下部分的生长分布状况,病、虫、兽害的状况,有益动物(如蚯吲)及微生物(如菌根菌)的存在状况等。

(4)水文 地下水位深度及季节变化、地下水的矿化度及其盐分组成,有无季节性积水及持续期,地表水侧方侵润状况,水淹没的可能性,持续期和季节等等。

(5)人为活动 土地利用的历史沿革及现状,各项人为活动对环境的影响等。

此外,部分地区还有一些特殊环境因子,如沿海地区的风、沙危害,高山地区的冰雪危害等。

上述这些环境因子之间还存在着错综复杂的关系,而且对造林树种的选择,人工林的
生长发育和的产量都将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因此,必须深入研究分析不同造林地上的环境因子,才能正确采用不同的造林技术措施。

2、造林地的立地条件类型
(1)立地条件类型的概念 立地条件类型(森林植物条件类型)是指具有相似的立
地条件的许多造林地段的总和。

在一般情况下,同一立地条件类型适宜相同或特性相近的造林树种,并可采以大致相同的造林技术措施,因而立地条件类型的划分,为造林规划设计和提高造林质量提供了科学依据。

(2)立地条件类型划分的方法,划分立地条件类型是一种科学的认识造林地的方法,它是在经过造林区划后的造林地区内进行的。

一般来说,在立地环境因子中,气候,土壤及起再分配作用的地形因子是划分立地条件类型的主要依据,由于大气候条件已作为造林区划的主要依据而得到反映,因此,在一定的地区内进一步划分立地条件类型时,地形和土壤因子就占有更突出的地位,植被仅作为划分立地条件类型的补充依据。

目前较常用来划分立地条件类型的方法有以下三种:
①利用主导环境因子分类。

根据环境因子,特别是主导环境因子的异同性,进行分级和组成来划分立地条件类型。

例1:东北山地林区森林立地分类
首先进行定性分析:该林区土壤的共同特点是山坡基本上分布着地带性土壤,随着坡度变化,土层厚度和腐殖质层厚度亦发生变化。

一般坡度越大,土层越薄。

土层厚度影响着土壤的蓄水能力,因而坡度是影响土壤水分变化的重要因子,坡向对土壤水分含量有时也产生影响,定性综合分析的结果,认定坡度和土层厚度是影响森林生长的主导因子,在此基础上,选择了坡度,坡向,坡位,土层厚度和腐殖质层厚度五个项目,应用定量分析方法进行筛选,应用此法计算长白山北部和南部各立地因子对落叶松生长关系的得分值,其结果见表8—1。

坡向分2级,土厚分三级,共组合了11个立地条件类型。

水量:7级。

部立地区立地分类表
表8—2 长白山北
地区立地条件类型表
表8-3杉木中带东区湘东区幕阜山
主导环境因子坡位,坡形和黑土层厚度。

环境因子分级,坡位3级,坡形3级,土层厚度3级。

环境因子组合,共27个立地类型(如上部一凸一薄层黑土为第一个类型)
这种方法比较适合无林,少林地区,以及因森林破坏严重实在难以利用现有森林进行立地条件类型划分的地区,其特点是简单明了,易于掌握,因而在实际工作中广为应用,但这种方法包含的因子较少,显得比较粗放。

从上面两个例子看出,不同地区和不同地类的主导环境因子及其分级标准不可能完全一致,因此,划分立地条件类型时,可参照上述例子,结合本地具体条件制定出合适的立地条件类型表。

②利用生活因子分类,根据生活因子(水分,养分)划分立地条件类型(表8-4) 表8-4华北石质山
地立地条件类型表
在实际应用当中,只要测定造林地土壤湿度,土层厚度及出现的植物种类,覆盖度,通过立地条件类型表(如表8—4)就可查得造林地相应立地条件类型(如表8—4中A1,B1,C2等)。

这种方法,反映的因子比较全面,类型的生态意义比较明显,但生活因子不易测定,比如表8—4中的水分级很难界定。

在立地调查过程中,一次测定代表不了造林地的情况,需要长期定位观测才能够比较客观地反映造林地的水分状况,而且水分和养分受地形的影响较大,因此还要分别不同的地形条件测定土壤肥力,这就需要布设大量的定位观测点,
这在大面积造林规则设计调查中,很难应用。

③利用立地指数代替立地类型,用某个树种的立地指数级来说明林地的立地条件,具体做法见主导因子定量分析法,这种方法有如下特点:
a 应用于大面积人工林地区评估立地质量,易做到适地适树;
b能够预测未来人工林的生长和产量;
c编制立地指数类型表外业工作量大;
d某一树种的立地指数类型表仅适用于该调查地区,不同的树种要制作不同的立地指数类型表;
e立地指数只能说明立地的生长效果,不能说明原因。

立地指数法对立地因子进行定量的评价,准确地划分立地条件类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要用立地指数完全代替立地条件类型,则是困难的。

四、思考题与问题:
1、什么叫立地条件,立地条件类型?划分立地条件类型的方法有哪些?
2、造林地的种类有哪几种?其特点如何?
3、适地适树途径和标准是什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