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第一本哲学书》有感_读后感完整版
你的第一本哲学书读后感1500字

你的第一本哲学书读后感1500字不要被“哲学”深奥难懂的外表吓退了!这本书不谈哲学家和哲学概念,而是问了人人都多少困惑过的9个哲学问题:我们如何知道心外世界不是一场大梦?理解他人的心灵,为何困难重重?肉体与心灵的关系是怎样的?语言为什么可以传达意义?我们的意志是自由的吗?我们的行为为什么会有对错之分?什么样的不平等是不公正的?死亡意味着什么?人生的意义何在?通过回应这些问题,内格尔展示了哲学思考的真正乐趣。
其实,古往今来的哲学家们,也都是带着这些问题踏上他们的哲学之旅的。
哲学的源泉,就在于我们身边的世界,以及我们与世界之间复杂而多彩的纠葛。
你的第一本哲学书读后感这真是一本袖珍书,好迷你,不过它又非常可爱,令你禁不住要喜欢它,仅120页,短小的篇幅,深刻的人生智慧。
有一天去妈妈家吃饭,饭后和妈妈聊天,聊着聊着,她忽然发出了一句人生百问:“人活着到底是为了什么呢?”当时我就想到了这本哲学小书,正好当天就背了这本书,马上从包里拿出来,我说妈妈这本书有你想要的答案。
于是一位七十岁的老人专心致志地读起这本书。
人人都有困惑的问题,但我们不要被“哲学”的深奥印象吓倒,这本书让你读着就会对哲学产生兴趣。
比如我妈妈,她说这本书她也能读下去呢。
作者托马斯-内格尔是当今著名哲学家,是当代西方哲学界里政治哲学、伦理学和心灵哲学领域内的领军人物。
内格尔著有多部在当代哲学领域有较大影响力的哲学论文集,包括《人的问题》、《利他主义的可能性》、《平等与偏倚性》等。
我在大学学的专业是社会学,隶属于哲学系,读了不少哲学书籍,对很多哲学家的名字和理论也很熟悉,但哲学其实是个很神奇的东西,有的时候你看了许多书,做了许多研究,最终回过头来可能发现什么都没学到,但是你会有一种内心的奇妙变化,自己无法轻易发现。
哲学就是教人思辨的智慧。
内格尔在前言中有一句话说:“与其先学上一大堆哲学理论,不如首先对这些理论所要尝试解答的问题产生困惑。
” 然而,内格尔恰恰与所有的哲学导论著作写法相反,全书不仅看不到任何一位哲学家的名字,例如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笛卡尔、康德、休谟、黑格尔、尼采、海德格尔等,而且也基本看不到那些名目繁多的哲学理论与各种五花八门的“主义”。
《你的第本哲学书》读后感

《你的第本哲学书》读后感《<你的第一本哲学书>读后感》在繁忙的生活中,我们常常陷入琐碎的事务,很少有时间静下心来思考那些关于人生、世界和存在的本质问题。
而《你的第一本哲学书》这本书,就像一把钥匙,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哲学思考的大门,让我得以窥探那些平日里被忽略的重要议题。
这本书没有用晦涩难懂的术语和复杂的逻辑推理来阐述哲学,而是以一种通俗易懂的方式,引导读者去思考哲学中最基本的问题。
作者从外部世界是否存在、他人的心灵、身心问题、语言与意义、自由意志、对与错、正义、死亡等多个方面展开讨论,每一个话题都像是一颗思想的种子,在读者的心中生根发芽。
关于外部世界是否存在这一问题,作者的探讨让我深受启发。
我们通常认为我们所感知到的世界是真实存在的,但我们如何能够确定这一点呢?或许我们所看到、听到、触摸到的一切,都只是我们大脑中的幻觉。
这个思考让我意识到,我们对世界的认知可能存在着局限性,我们所坚信的“真实”也许只是一种基于我们有限感知和经验的假设。
在思考他人的心灵这一问题时,我也有了新的感悟。
我们如何知道他人有着和我们相似的思想和感受?虽然我们可以通过他人的言行来推测,但这种推测是否可靠?也许每个人的内心世界都是独特的,无法完全被他人所理解。
这让我在与人交往中更加注重倾听和理解,尊重他人内心的独特性。
身心问题也是一个引人深思的话题。
我们的身体和心灵究竟是如何相互作用的?是身体决定了心灵的状态,还是心灵能够超越身体的限制?现代科学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身体和大脑的关系,但对于心灵的本质,仍然存在着许多未知。
这让我对人类自身的复杂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让我更加敬畏生命的奥秘。
语言与意义的关系同样让我陷入了沉思。
我们用语言来表达思想和情感,但语言真的能够准确传达我们想要表达的意义吗?不同的人对同一句话可能会有不同的理解,这是因为语言本身的局限性,还是因为我们的思维方式和背景的差异?这让我在交流中更加注重表达的准确性和对他人理解的关注。
你的第一本哲学书读后感(精选五篇)

你的第一本哲学书读后感(精选五篇)第一篇:你的第一本哲学书读后感《你的第一本哲学书》读后感老师,当初听你说,只要看完这本书就能明白你讲的课。
我满怀希望地从卓越上买了,而且满怀希望地看完了,最后,我还是不懂老师你上课讲的内容跟这本书有什么关系。
首先不说这本书,我想问老师一个幼稚的问题:为什么我们要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啊?它又不像数学可以用来买菜,又不像语文可以识字,我不懂我们为什么要学它,就因为它是马克思?难道我们就因为考试而学马克思?对《你的第一本哲学书》里研究的问题的讲解,有时会产生共鸣,有时却怎么也不能理解他为什么要如此纠结这个问题,如“外部世界是否存在”、“他人的心灵”和“身心问题”,这些本来就是无法用对与错、真与假来判断、理论的东西,无论你怎么假设、怎么假象都好,外部世界、心灵、身心等虚幻、无法捉摸的东西我们又怎么能研究得透呢?它们存不存在还是个问题呢,何必去纠结一个无限循环的圈呢,有些东西我们知道就好,理解就好,我觉得没有必要把它们翻来覆去地炒来炒去。
不过有些地方我还是挺赞成的。
例如说到“公平”那章吧,社会给予了我们人人生而平等的公平,却无法公平地让我们活着。
有些人生来就安享富贵,有些人生来却贫贱不堪,谁能说这是公平的?谁又能说这是不公平的?有人说,有钱人就能享受好的教育、好的医疗,这样对穷人是不公平的。
是的,这是不公平的,医生面临在同一时间究竟救有钱人还是救穷人的问题时,不应该以身份来衡量生命的重量和价值。
但是,有钱人的孩子能上很好的私立学校而穷人的孩子只能读公立学校甚至因无钱交学费而读不起的,有钱人的孩子生病了就可以住贵宾房而穷人的孩子生病了只能打打针吃吃药,这也算是不公平吗?我不知道,我只知道这是有钱人与没钱人之间的差别,我不知道这是不是不公平的。
如果非得要说这是不公平的,有钱人的孩子和没钱人的孩子应该上同一所学校,应该享受同样的医疗待遇,我觉得这样也不错,社会挺和谐的。
可是往深一层想,恐怖的问题就会出现了:解决这种不公平的局面的唯一方法就是中央集权的经济,什么都是政府统一发放、统一分配,社会上没有富人穷人之分,看似很好,可我们中国已经在这上面摔过一跤,是邓小平爷爷率先爬起来了,我们全国各族人民才可以慢慢地爬起来,一个扶一个,先富带动后富,最后一起达到共同富裕。
你的第一本哲学书读后感

你的第一本哲学书读后感最近我读了一本哲学书,让我对人生和世界观有了更深刻的思考。
这本书带领我进入了一个充满思辨与追问的世界,让我深入思考了许多问题。
这本书首先引导我进入了哲学的基本概念和思维方式。
它强调了对问题的质疑和思考的重要性,告诫我们不要轻易接受表面的观点,而应该主动思考并追问更深层次的原因和意义。
接着,这本书引导我探索了众多经典哲学问题,如存在与虚无、决定论与自由意志、道德与伦理等。
通过对这些问题的研究和讨论,我不断思考自己对这些问题的看法,并思考这些看法背后的理由和推论。
这个过程让我意识到,哲学并非简单地寻找对与错,而是一种挑战现有观念和思维方式的活动。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还特别注意作者对于不同哲学学派的介绍与讨论。
通过了解不同的哲学学派,我才意识到哲学并非单一的思维方式,而是可以有多种多样的观点和学派。
这样的了解让我更加开放和包容,愿意接纳不同的观点,而不是过于固执于自己的立场。
总体而言,这本哲学书不仅让我对哲学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还启发了我对于人生和世界的思考。
它教会了我如何思考和质疑问题,以及如何更加开放和包容。
通过探索哲学,我认识到真理并非绝对而是相对的,而人生的意义也是因为我们的选择和经历而不断变化的。
这本书让我意识到,哲学是一个持续的追问与思考的过程,而不是简单的得出答案。
它引导我反思自己的想法和偏见,并鼓励我不断进步和成长。
无论是如何回答哲学问题,最重要的是我们在这个过程中变得更加深邃和有思考力。
通过阅读这本哲学书,我对人生和世界的看法发生了微妙的改变。
它让我更加谦虚地面对世界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并教会我如何批判性思考和灵活应对。
我相信,这种思考方式将对我的未来产生深远的影响,使我能够更好地面对挑战和把握机遇。
《你的第一本哲学书》读后感(2篇)

《你的第一本哲学书》读后感《你的第一本哲学书》是一本哲学入门经典,作者将晦涩难懂的哲学问题,用平易近人且趣味横生的方式表达出来,贴近生活、简单易懂,且它短小精悍,花一个下午就能轻松读完。
我个人在读这本书的过程中,并不觉得这是一本哲学引导书,它更像是一个老朋友,一个好老师在和你说俏皮话。
他随手就能指着桌子上的一个桃子,给你解释自由意志和自由选择;或是拿起一块巧克力开始举例子,帮助你对大脑和心灵的关系产生思考。
其实本书中提出的很多问题,我们在成长的过程中都多多少少有过思考,可能有些疑问只是曾经在脑子里一闪而过,而有些却实实在在地困扰了你很多年。
我们生活的世界是否真的存在?如果存在,它和我们所观察到的样子是否相符?还是说我们看到的世界只是大脑传递给我们的信号、是大脑(或是某种掌握我们命运的更高等的存在)希望我们看到的样子?我们会不会只是像《黑客帝国》里面的人一样,在电脑的培养下沉睡,体验着虚构的世界里虚构的一生?我们该如何证明自己的存在是真实的?我的众多疑惑在此书中寻得共鸣。
然而只是疑问有了共鸣,并不代表它们得到了解答。
霸气公会名字,我记得很清楚,那是小学放学后的时间,气温凉爽宜人。
一阵风迎面挑拨年少的我乱糟糟的头发。
风卷起的那一瞬间,我忽地感到天地和人群都安静下来。
就在这时,一个莫名其妙的问题突然蹦到我的意识中——我是谁?对呀,我是谁?20几岁决定女人的一生幼小的我觉得惊讶,我是XXX啊!然而这不是自己想要的回答。
这只是一个名字,一个代号,一串叫出喉咙后能让你回头的声音。
那么,“我”到底为什么存在?为什么不是过去几十年,不是未来几十年,偏偏是现在,此时此刻,“我”在这个地方,以这样的形式发出这个疑问呢?这有什么特殊的含义吗?还仅仅是出于机缘巧合?别人也有过类似的疑问吗?为什么大家看起来似乎都对自己的存在感到理所当然?作为热爱科幻和反乌托邦题材的热血少年,我任性地猜测我应该是这个世界里的众多bug之一,一定有很多志同道合者共同组成bug 集合,最终我们以这样那样的形式相遇,“嘭”的一下子,推翻了某种高等生物对我们的控制——当然这是开玩笑的。
《你的第本哲学书》读后感

《你的第本哲学书》读后感《<你的第一本哲学书>读后感》哲学,这个看似高深莫测、遥不可及的领域,却在《你的第一本哲学书》中以一种平易近人的姿态展现在我面前。
这本书就像一位亲切的导师,引领着我踏入哲学的大门,让我对那些看似晦涩难懂的问题有了初步的思考和感悟。
在阅读这本书之前,我对哲学的印象仅仅停留在那些遥远的古希腊哲学家的名字和他们深奥的理论上。
我曾认为哲学是一门只有少数天才才能涉足的学科,与我们普通人的生活相距甚远。
然而,这本书彻底改变了我的看法。
它用简单易懂的语言,探讨了九个关于哲学的核心问题,包括外部世界是否存在、他人的心灵、身心问题、语言的意义、自由意志、对与错、正义、死亡以及人生的意义。
这些问题并非是纯粹的理论探讨,而是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关乎我们对世界的认知、对自我的理解以及对人生的价值判断。
书中关于外部世界是否存在的讨论让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
我们所感知到的世界真的就是真实的世界吗?还是说这只是我们的感官和大脑所构建出来的一种幻象?这个问题让我意识到,我们常常理所当然地认为我们所看到、听到、触摸到的一切都是真实存在的,但却很少去质疑这背后的本质。
我们生活在一个看似稳定和确定的世界中,但这种确定性是否只是一种假象?如果我们无法确定外部世界的真实存在,那么我们又该如何去理解和应对我们所处的环境呢?他人的心灵问题也让我感到颇为困惑。
我们如何能够确定他人拥有和我们相似的思想和情感?我们只能通过他人的言行来推断他们的内心世界,但这种推断是否准确可靠?当我们说理解他人时,我们真的能够完全进入他们的内心,感受到他们的感受吗?这让我反思在人际交往中,我们是否常常自以为了解他人,而实际上却只是基于自己的主观臆断。
身心问题则让我对人类自身的本质有了新的思考。
身体和心灵究竟是如何相互作用的?是身体决定了心灵的活动,还是心灵能够独立于身体而存在?现代科学虽然在生理学和神经学方面取得了巨大的进展,但对于身心关系的解释仍然存在着许多未解之谜。
《你的第本哲学书》读后感

《你的第本哲学书》读后感《<你的第一本哲学书>读后感》在翻开《你的第一本哲学书》这本书之前,我对哲学的认知还停留在那些高深莫测、晦涩难懂的理论和概念上。
然而,当我真正沉浸其中,却发现它为我打开了一扇全新的、充满趣味和思考的大门。
这本书没有像传统哲学书籍那样,一开始就用一堆复杂的术语和抽象的概念把人绕晕。
相反,它从一些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也最容易被忽视的问题入手,比如“我们能否真正认识外部世界”“自由意志是否存在”等等。
这些问题看似简单,可当你深入思考时,就会发现其中蕴含着无尽的玄机。
就拿“我们能否真正认识外部世界”这个问题来说吧。
书中提到,我们所感知到的一切,都是通过我们的感官传递给大脑的信息。
但是,我们怎么能确定这些信息就是对外部世界真实、准确的反映呢?比如说,我们看到一个红色的苹果,我们认为它是红色的,是因为我们的眼睛接收到了特定波长的光线,并将其转化为“红色”的感觉传递给大脑。
但谁能保证我们所看到的“红色”,和其他人看到的“红色”是完全一样的呢?也许在另一个人的眼中,这个苹果的颜色和我们所认为的“红色”有着微妙的差别,只是我们无法察觉而已。
还有那个关于“自由意志是否存在”的讨论,也让我想得脑袋都快炸了。
如果我们的每一个决定和行为,都是由之前的一系列原因所决定的,那么我们还有真正的自由吗?比如说,我今天选择吃披萨而不是汉堡,看起来是我自由做出的选择。
但也许是因为我昨天看了一个披萨的广告,让我对披萨产生了更多的渴望;或者是因为最近我身体里缺少某种披萨中含有的营养成分,导致我的大脑下意识地引导我选择了披萨。
如果真是这样,那所谓的“自由意志”岂不是一个幻觉?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就像是在一个神秘的迷宫里探险。
每一个问题都是一个岔路口,每一次思考都是一次选择。
有时候我觉得自己好像找到了出口,可走近一看,却发现又是一条死胡同。
但正是这种不断的探索和困惑,让我感受到了哲学的魅力。
让我给你讲讲我自己的一次小经历吧,这和书中探讨的问题还挺相关的。
《你的第本哲学书》读后感

《你的第本哲学书》读后感《<你的第一本哲学书>读后感》最近读了一本挺有意思的书,叫《你的第一本哲学书》。
说实话,一开始我以为这会是一本枯燥难懂、充满高深理论的书,但真正读起来,却发现它并不是我想象中的那样。
这本书没有那种让人望而生畏的长篇大论,也没有复杂到让人晕头转向的逻辑推理。
它就像是一位亲切的朋友,用简单易懂的语言,跟我探讨了一些关于哲学的基本问题。
书中提到的很多观点都让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
比如说,关于外部世界是否存在的问题。
我们每天都在与周围的世界打交道,看到的、摸到的、听到的,似乎都在证明这个世界是真实存在的。
但仔细想想,我们怎么能确定这一切不是一场巨大的幻觉呢?就像电影《黑客帝国》里那样,我们以为自己生活在一个真实的世界里,其实不过是被计算机程序控制的虚拟存在。
这听起来有点疯狂,对吧?但哲学就是要让我们去质疑那些我们习以为常的东西。
还有一个让我印象特别深刻的话题是关于自由意志。
我们总觉得自己能够自由地做出选择,决定自己的行为。
但如果一切都是由先前的原因所决定的,那我们所谓的自由意志又从何而来呢?比如说,我今天选择吃披萨而不是汉堡,是不是因为我过去的经历、我的口味偏好、甚至是我身体里的化学反应早就注定了我会做出这样的选择呢?如果是这样,那我们还能说自己是真正自由的吗?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就想起了有一次我迷路的经历。
那是在一个陌生的城市,我拿着手机导航,信心满满地以为能找到目的地。
结果,走着走着,我发现自己走进了一条小巷子,越走越觉得不对劲。
周围的房子看起来都差不多,狭窄的道路让我有种被困住的感觉。
当时我心里那个着急啊!我开始埋怨自己,怎么就这么笨,连个路都找不到。
我不停地看导航,可那箭头似乎也在跟我开玩笑,一会儿指着这边,一会儿指着那边。
就在我几乎要绝望的时候,我看到了一位老奶奶坐在门口晒太阳。
我像抓住了救命稻草一样,赶紧跑过去问她。
老奶奶眯着眼睛,听我说完后,慢悠悠地给我指了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你的第一本哲学书》有感》
《你的第一本哲学书》是一本哲学入门经典,作者将晦涩难懂的哲学问题,用平易近人且趣味横生的方式表达出来,贴近生活、简单易懂,且它短小精悍,花一个下午就能轻松读完。
我个人在读这本书的过程中,并不觉得这是一本哲学引导书,它更像是一个老朋友,一个好老师在和你说俏皮话。
他随手就能指着桌子上的一个桃子,给你解释自由意志和自由选择;或是拿起一块巧克力开始举例子,帮助你对大脑和心灵的关系产生思考。
其实本书中提出的很多问题,我们在成长的过程中都多多少少有过思考,可能有些疑问只是曾经在脑子里一闪而过,而有些却实实在在地困扰了你很多年。
我们生活的世界是否真的存在?如果存在,它和我们所观察到的样子是否相符?还是说我们看到的世界只是大脑传递给我们的信号、是大脑(或是某种掌握我们命运的更高等的存在)希望我们看到的样子?我们会不会只是像《黑客帝国》里面的人一样,在电脑的培养下沉睡,体验着虚构的世界里虚构的一生?我们该如何证明自己的存在是真实的?
我的众多疑惑在此书中寻得共鸣。
然而只是疑问有了共鸣,并不代表它们得到了解答。
我记得很清楚,那是小学放学后的时间,气温凉爽宜人。
一阵风迎面挑拨年少的我乱糟糟的头发。
风卷起的那一瞬间,我忽地感到天地和人群都安静下来。
就在这时,一个莫名其妙的问题突然蹦到我的意识中我是谁?
对呀,我是谁?
幼小的我觉得惊讶,我是XXX啊!然而这不是自己想要的回答。
这只是一个名字,一个代号,一串叫出喉咙后能让你回头的声音。
那么,我到底为什么存在?为什么不是过去几十年,不是未来几十年,偏偏是现在,此时此刻,我在这个地方,以这样的形式发出这个疑问呢?这有什么特殊的含义吗?还仅仅是出于机缘巧合?别人也有过类似的疑问吗?为什么大家看起来似乎都对自己的存在感到理所当然?
作为热爱科幻和反乌托邦题材的热血少年,我任性地猜测我应该是这个世界里的众多bug 之一,一定有很多志同道合者共同组成bug集合,最终我们以这样那样的形式相遇,嘭的一下子,推翻了某种高等生物对我们的控制当然这是开玩笑的。
很可惜的是,或许一些人曾经发出过疑问,但他们穷尽一生也找不到答案,于是只能把问题放下,最终适应了匆忙而艰辛的生活,关注点集中在外部世界,再也不去探求什么费力不讨好的抽象问题。
我一想到这种可能性就感到万分遗憾。
错过一次思考,就错过了一次完善自我的机会。
也许我们终究也是残缺不全的,但想要完善自我的愿望在我看来是一种重要的精神支柱。
哲学的意义是什么?它给人以思考的快乐,同时直窥人心,囊括万物,却又能以最朴实的姿态静卧于我们身边,或许就藏在一个桃子、一块巧克力中。
它使我们兴奋,使我们惊叹,最终使我们趋于平静。
若人人都能驰骋于思考的乐趣,不知世间是否能少些无谓的争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