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地理学(二)19春在线作业1-0004.4FA1B765-6390-4E3

合集下载

东北师范大学奥鹏自然地理学(一)20春在线作业2标准答案

东北师范大学奥鹏自然地理学(一)20春在线作业2标准答案
A.8-9千米
B.10-12千米
C.13-14千米
D.17-18千米
正确答案:B
10.下面哪种关于梯度风的描述是正确的()
A.梯度风是边际层大气中空气的一种运动形式
B.梯度风是自由大气中空气在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惯性离心达到平衡时的运动形式
C.在北半球,高压中梯度风是按逆时针方向旋转的
D.D、在南半球,低压中梯度风是按逆时针方向旋转的
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B
15.岩槛常出现在冲积性河床上。
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A
16.卷积云、淡积云和层积云都属于波状云。
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A
17.新月形沙丘的背风坡坡度多为沙丘沙的自然休止角。
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B
18.单向横向环流的图示表层流由凹岸流向凸岸,底层流由凸岸流向凹岸
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B
11.冰期到来时,大量的水以冰的形式被禁锢在陆上,引起海面下降。
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B
12.在河流入海处都能形成三角洲。
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A
13.主要的生物海岸类型有红树林海岸和珊瑚礁海岸。
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B
14.抛物线沙丘的两个翼角指向盛行风向的上风向
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A
19.锋两侧的温度、湿度、气压以及云、风等气象要素没有明显的差异
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A
20.石钟乳可在半充水的溶洞中发育。
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B
E.地面温度

自然地理学(二) 练习题答案

自然地理学(二)  练习题答案

自然地理学(二)练习题一一、名词解释题(每小题2分,共10分)1.水量平衡:指任意选择的区域(或水体)在任意时段内,其收入的水量与支出的水量之间差额必等于该时段区域(或水体)内蓄水的变化量,即水在循环过程中,从总体上说收支平衡。

2.潜水:饱水带中自地表向下第一个具有自由水面的含水层中的重力水,称为潜水。

3.径流模数:径流模数M是流域出口断面流量与流域面积F的比值。

对Q赋予的意义不同,如洪峰流量、多年平均流量等。

4.硅铝铁率:土体或粘粒部分的SiO2/R2O3分子比值,5.离子交换作用:土壤胶体上吸附离子可以与液相介质中带有同种电荷的离子进行交换的作用,称为土壤的离子交换作用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以外力作用为主形成的湖盆有( C 风成湖)。

2、蓄满产流主要决定于(D降雨量)大小。

3、赤道流、大洋流、极地流及沿岸流是按照( A 洋流流经的地理位置)特征分类的。

4、毛管水属于地下水中的( D 包气带水)。

5、在水库正常运用情况下,当发生设计洪水时,水库允许达到的最高水位(与防洪库容),称为( B 正常高水位)。

6、海水的密度与温度、盐度的关系是( C盐度高密度大 )。

7、砂质土温度易变的原因之一是( C热容量小)。

8、pH(KCl)表示的酸度是( C代换性酸度)。

9、卡庆斯基把物理性砂粒与物理性粘粒的分界定为( B、0.01 )毫米。

10、在农业土壤中,最好的耕层土壤结构是( C团粒状结构)。

11、被土壤固体颗粒表面的分子引力所吸持的水分称为( C吸湿水)。

12、由土壤胶体借表面能从溶液中吸附和保持离子态物质的作用称为( D物理化学吸收作用)。

13、依据气候特征,荒漠土壤中的次生粘土矿物应该以( C水化云母)为主。

14、土壤溶液中含有( C Na2CO3)时,最容易使土壤碱化。

15、土壤中发生硝化作用的条件是( B通气良好)。

三、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30分)1.水循环的实质是什么?水循环服从于质量守恒定律。

自然地理学(二)19春在线作业1-0003.023A5

自然地理学(二)19春在线作业1-0003.023A5

自然地理学(二)19春在线作业1-0003土体深部偶尔可见石膏淀积的土壤是( )
A:黑土
B:黑钙土
C:栗钙土
D:棕钙土
答案:C
生物种类最丰富的陆地生物区是()。

A:新热带区
B:东洋区
C:古热带区
D:全北区
答案:A
温带湿润地区,母质粘重的平坦台地上可以形成( )
A:草甸土
B:沼泽土
C:白浆土
D:暗棕壤
答案:C
由土壤胶体借表面能从溶液中吸附和保持离子态物质的作用称为( )。

A:机械吸收作用
B:物理吸收作用
C:化学吸收作用
D:物理化学吸收作用
答案:D
()是大气系统能量的主要传输、储存和转化者。

A:风力
B:太阳辐射
C:水循环
D:地心引力
答案:C
寒冷地区生活的哺乳动物四肢、尾和耳廓明显趋于缩短是对()的适应。

A:低温。

自然地理学作业和复习题

自然地理学作业和复习题

自然地理学作业(一)试述行星风带的成因机制。

由于太阳辐射分布在地表的差异,导致了热量带的产生;由于高低纬之间热量的差异,引致了大气环流;由于受到地转偏向力的作用,气流在副热带地区下沉形成副热带高压带,由副热带高压带与极地高压带流出的空气在副极地辐合上升,形成副极地低压带。

在这些气压带的控制下,近地表气流由高压流向低压,由于受到地转偏向力的作用,则分别形成了极地东风带、中纬西风带和东北、东南信风带。

举例说明生态系统是怎样维持其稳定性的。

生态系统的负反馈机制是维持系统平衡与稳定的原因。

如在植物——兔子——狼组成的生态系统中,植物增加——兔子数量增加——植物减少——兔子数量减少;植物增加——兔子数量增加——狼的数量增加——兔子数量减少——狼的数量减少。

这两种负反馈作用使得生态系统保持相对平衡状态。

简述世界地震带的分布规律及其成因。

环太平洋带、大洋中脊带与地中海—喜马拉雅带,都位于板块边缘,是板块活动的结果试述地球表面干湿度的空间变化规律,并说明其成因由于受地面气压带的控制,赤道低压带与副极地低压带,气流辐合上升,降水多而气候湿润;副热带高压带与极地高压带气流下沉,降水少而气候干燥。

另外,受海陆位置与季风、洋流的影响,存在着由沿海向内陆,降水逐渐减少,气候逐渐变干燥的规律。

自然地理学作业(二)为什么自然界食物链通常一般不超过五个环节?由于物质与能量在沿食物链的传递过程中,不断地消耗减少,通常从一个环节传递给下一个环节的物质与能量只有前面的10%。

经过五个环节的传递,物质与能量几乎全部消耗光了。

故一般难以超过五个环节自然地理学作业(三)一内陆封闭湖泊,面积为100平方千米,流域面积10000平方千米。

流域平均年降水量为120毫米(以毛毛雨形式降落),平均年蒸发量为2100毫米,土壤下渗水量相当于20毫米的降水,假定流域降水全部流入湖泊(没有外流),不考虑人类用水,那么湖泊水位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变化幅度大约有多大?假如以暴雨形式降落,湖泊水位又会怎么变化?大致变化幅度为多少?(假设忽略湖泊的水平扩张)毛毛雨的情况:降水全部被蒸发和下渗吸收,没有径流入湖。

东北师范大学《自然地理学(一)》在线作业2-0005

东北师范大学《自然地理学(一)》在线作业2-0005

自然地理学(一)在线作业2-0005
戴维斯侵蚀循环学说认为( )阶段地表起伏最大。

A:萌芽期
B:幼年期
C:壮年期
D:老年期
参考选项:C
秦岭是()的气候分界线。

A:暖温带与北亚热带
B:北温带与南亚热带
C:暖温带与亚热带
D:温带与亚热带
参考选项:D
干洁空气的主要成分是()
A:水汽和二氧化碳
B:氧和氮
C:混合气体、水汽和固体杂质
D:臭氧
参考选项:B
坎儿井常建在()上。

A:冲积平原
B:三角洲
C:洪积扇
D:坡立谷
参考选项:C
我国北方的冬春季节常见大风或沙暴天气,这是由于()。

A:冷锋过境形成的
B:暖锋过境形成的
C:准静止锋过境形成的
D:台风过境形成的
参考选项:A
由于气压带与风带交替控制形成的气候类型是()。

A:热带雨林气候
B:温带季风气候
C:温带海洋气候
D:地中海气候
参考选项:D
1。

自然地理学(二)19春在线作业1-0005.253EB

自然地理学(二)19春在线作业1-0005.253EB

自然地理学(二)19春在线作业1-0005
植物对光照长度没有严格的要求,只要其他生态条件适应,在不同长短的日照条件下都能开花,称为()日照植物。

A:长日照植物
B:短日照植物
C:中间植物
D:阳性植物
答案:C
地下水中的薄膜水属于()。

A:毛管水
B:潜水
C:结合水
D:重力水
答案:C
蓄满产流主要决定于()大小。

A:降雨强度
B:降雨历时
C:下渗强度
D:降雨量
答案:D
离岸海洋中生产力最高的在()。

A:河口湾
B:珊瑚礁
C:红树林
D:上涌带
答案:D
根瘤菌与根瘤之间的关系是()。

A:互利共生
B:寄生
C:原始合作
D:附生
答案:A
由阳离子交换作用所实现的成土过程是( )。

A:盐化过程。

东北师范大学《自然地理学(二)》20秋在线作业1附参考答案

东北师范大学《自然地理学(二)》20秋在线作业1附参考答案

东北师范大学《自然地理学(二)》20秋
在线作业1附参考答案
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
一、单选题 (共 10 道试题,共 30 分)
1.()在地表水循环中发挥着储存和补给的功能。

A.海水
B.河水
C.湖泊
D.冰川
答案:D
2.我国川、鄂交界处的水杉分布区属于()分布区。

A.扩展分布区
B.残遗分布区
C.替代分布区
D.潜在分布区
答案:B
更多加微boge30619
3.不同种的高矮棵耐荫性和阳性植物生活在一起有利于各自的生长,它们之间的关系是()。

A.原始合作
B.偏利共生
C.互利共生
D.群栖
答案:D
4.深海鱼角鮟鱇,其雄鱼寄生在雌鱼的头部或体侧,称为()寄生。

A.外寄生
B.内寄生
C.巢寄生
D.性寄生
答案:D
5.高大乔木发育着板状根是()的一个显著特征。

A.草原
B.常绿阔叶林
C.热带雨林
D.苔原
答案:C
6.pH(KCl)表示的酸度是( )。

A.活性酸度。

自然地理学试卷及答案(2)

自然地理学试卷及答案(2)

自然地理学试卷及答案(2)自然地理学试卷及答案二、简述(10×4=40)1、简述河川径流的形成和集流过程。

1.停蓄阶段降水落到流域内,一部分被植物截留,另一部分经过下渗,进入土壤和岩石孔隙中,形成地下水。

所以降水初期不能立即产生径流。

降水进行到大于上述消耗时,便在一些分散洼地停蓄起来,称为填洼。

停蓄于洼地的水也不能立即变为径流,所以这个阶段叫做停蓄阶段。

2.漫流阶段当植物截留和填洼都达到饱和、降水量超过下渗量时,地表便开始出现沿斜坡流动的细小水流,即坡面漫流。

坡面漫流逐渐扩大范围,并分别流向不同的河槽里。

漫流阶段的产流强度,决定于降水强度和土壤稳渗率之差。

在同样降水强度下,砂质土地区产流强度较小,而壤土地区产流强度较大。

3. 河槽集流阶段坡面漫流的水进入河道中,沿河网向下游流动,使河流流量大为增加,叫做河槽集流。

河槽集流阶段,大部分河水流出河口外,只有小部分渗过河谷堆积物补给地下水,待洪水消退后,地下水又反过来补给河流。

河槽集流过程在降水停止后还将继续很长时间。

这个阶段包括雨水由坡面进入河网,最后流出出口断面的整个过程,它是径流形成的最终环节。

2、简述大气垂直分层及各层的主要特征。

大气的分层据气温和气流运动分为5层: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暖层、散逸层(外层)① 对流层,特征:(1)厚度时空分布:夏季>冬季;低纬度到高纬度厚度减小。

(2)在一般情况下,对流层中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平均每上升100m下降0.65℃。

(3)空气对流运动显著。

(4)天气现象复杂多变。

② 平流层,对流层顶以上到55km的大气层气流稳定。

平流层气温基本上不受地面影响,高度上升而温度不变或微升。

平流层水汽、尘埃含量极少,很少出现云或降水。

气流运动相当平稳,并以水平运动为主,大气透明度良好。

③ 中间层,自平流层顶到85km高度的气层为中间层。

气温随高度增加而迅速下降;空气垂直运动相当强烈,水汽很少;80km高度有一个出现于白天的电离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然地理学(二)19春在线作业1-0004
植物有厚的木栓层是对()的适应。

A:高温
B:低温
C:湿润
D:干旱
答案:A
海水的密度与温度、盐度的关系是()。

A:温度高则密度大
B:温度低则密度小
C:盐度高则密度大
D:盐度低则密度大
答案:C
暗棕壤地带内,在母质粘重的平坦台地上可以形成( )。

A:草甸土
B:沼泽土
C:白浆土
D:暗棕壤
答案:C
热带的大花草是()植物。

A:寄生
B:附生
C:共生
D:绞杀
答案:A
在群落中个体数量最多并且有最大盖度的种是()。

A:伴生种
B:优势种
C:建群种
D:稀有种
答案:B
温带半湿润羊草草原地带发育的地带性土壤是( )。

A:黑土
B:黑钙土
C:栗钙土
D:棕钙土
答案:B
厚层黑钙土,在我国土壤发生学分类系统中是( )一级的土壤名称。

A:亚类
B:土属
C:土种
D:变种
答案:C
荒漠地区的爬行动物,以尿酸盐的形式排尿,使体内水分损失达到最小限度,是()适应。

A:行为适应
B:形态适应
C:生理适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