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综合自然地理学的形成和发展.
综合自然地理学提纲

综合自然地理学知识要点总结1.综合自然地理学的概念及其研究对象综合自然地理学是一门整体研究自然地理环境结构的科学。
其研究对象: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分异性、结构和功能,包括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和相互制约,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制定等级系统划分各级自然地理综合体并研究其动态、发展史、预测其未来变化,以及人类与自然地理环境的关系等。
2.地球表层六大特征(简答)1.太阳辐射集中分布于地球表层,太阳能的转化以主要在地球表层进行。
2.地球表层自然地理环境同时存在着气体、液体、固体三相物质和三个圈层的界面。
3.地球表层自然地理环境具有本身发展的形成物,例如风化壳、土壤层等4.互相渗透的个圈层之间进行着复杂的物质、能量交换和循环、化学物质循环、地质循环等,同时伴随着信息传递。
5.地球表层地理环境既是一个整体,又存在着复杂的内部分异,其各部分的特征差异明显,在极小的距离内都有可能发生变化。
6.地球表层是人类发生发展的场所。
、3.地球表层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地球表层的自然地理环境,是又许多要素如地貌,气候,水文,植被,动物界和土壤等组成。
4.自然地理环境的能量基础(太阳能,地球内能,宇宙射线,潮汐能,势能与动能…)5.自然地理环境空间结构复杂性的原因及特征自然地理环境中物质密度的差异性及物质运动的多样性决定了其结构的复杂性。
其主要具有三个方面的特征:垂直方向上的分层性、相互渗透性和人水平方向上的地域结构特征。
6. 如何理解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地理环境的结构是指地理环境各组成要素之间和各组成部分之间相互关系性质的组合而言,它包括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两个方面,即整体性和差异性。
地理环境结构的整体性是指地理环境各组成要素和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性和空间组合性,它们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并结成一个整体,其中某一要素影响另外的要素,某一部分影响另外的部分。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是对自然地理环境的特点的总的概括。
专题 综合自然地理学的形成与发展

一、综合自然地理学的形成过程 二、综合自然地理学的发展趋势
一、综合自然地理学的形成过程
在整个人类历史进程中,地理学经历了:
(一)古代地理学 (二)近代地理学 (三)现代地理学 三个发展时期。
综合自然地理学依从着它的母体也有三个相应的 发展时期 。
(一)古代地理学时期 1、时间 从远古到18世纪地理大发现。经历了原
中世纪的大倒退 —— “寰宇图”
A、地理大发现 是指15至18世纪的一系列 的海上探险活动,以4个事件为主体。
A、1434年,吉尔.埃安内 航行至热带。
1441年恩里克王子的船队向南航行很远,找到 了黄金,俘获了奴隶,轰动了欧洲。
B、1486—1487年,迪亚士率领葡舰队绕过非 洲南端,发现了好望角。1497年,葡王又派 瓦斯科·达·伽马率舰队绕过好望角,航行10个 月到达了印度。
麦哲伦船队
麦哲伦环球航行路线
B、地理大发现的意义
极大地刺激了地理学的发展。
a、扩大了人类的地理视野,获得空前大量的新 资料。
b、各种错误观念被消除,引起地理学界新的思 考
c、在前二者的基础上,人们有可能全面地探讨 地理 问题,重新建立地理学新的理论体系。
通论地理学开始出现了。 最有价值的是17 世纪荷兰地理学家瓦伦纽斯(Varenius, 1622—1650)的《地理学通论》。
所以被称为“地理学之父”。
第一个测量了地球的周长。
(塞伊尼也译塞安)
埃拉托色尼测地球周长=39360km
地球的实际周长=40009km
(3)、封建社会
自公元5世纪西方进入封建社会以后,直到15 世纪,是漫长而黑暗的中世纪。地理学停滞 了,甚至倒退了! 直至地理大发现,地理学 才出现了新的生机。
自然地理学课后习题

第一章综合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综合自然地理学研究的对象综合自然地理在地理学中的位置综合自然地理学的任务综合自然地理学的应用研究复习思考题综合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什么是自然地理环境?简述综合自然地理学在地理学体系中的地位。
简述综合自然地理学的应用研究方向。
第二章综合自然地理学的形成和发展第一节综合自然地理学的根基第二节综合自然地理学的萌芽第三节综合自然地理学的形成第四节综合自然地理学发展趋势第五节我国综合自然地理学的发展复习思考题1、综合自然地理学发展经历了哪些阶段,每个阶段有哪些代表性的人物?2、现代综合自然地理学具有哪些特征?3、综合自然地理学未来重点研究领域?第三章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和结构第一节自然地理环境的范围和边界第二节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第三节自然地理环境的结构第四节自然地理环境的系统框架复习思考题1、分述自然地理环境的物质、能量和要素组成。
2、试述自然地理环境的基本特征。
3、自然地理环境结构有何特性?4、什么是自然地理环境的空间结构?5、简述系统的结构类型,并举例进行说明。
第四章外部因素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第一节宇宙因素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第二节行星因素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第三节地球因素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第四节自然地理环境外部联系的本质复习思考题1、太阳辐射对自然地理环境有什么影响?2、海洋潮汐对自然地理环境有什么影响?3、简述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对自然地理环境的作用。
4、试述自然地理环境外部联系的本质。
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内部联系第一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第二节自然地理环境的物质循环第三节自然地理环境的地球化学作用第四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水热作用第五节自然地理环境内部联系的基本特点复习思考题1、人们对自然环境整体性的认识经历了哪三个阶段,各个阶段的特点是什么?2、简述自然地理环境中四种物质循环类型。
3、试述自然地理环境内部联系的基本特点。
第六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时间演化规律第一节自然地理环境发展的方向性第二节自然地理环境的节律性第三节自然地理环境的稳定性第四节自然地理环境时间演化的基本特点复习思考题简述岩石圈、水圈、大气圈和生物圈发展的方向性。
综合自然地理学2

第一章综合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1、什么是自然环境?自然地理环境(自然综合体、景观)是地球表层的大气、水、岩石、生物以及其他派生的自然物质共同组成的整体。
2、天然环境和人为环境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区别:天然环境是指那些只受人类间接的或轻微影响的、而原有自然面貌基本上未发生明显变化的原生自然环境,如极地、高山、大荒漠、大沼泽、热带雨林、某些自然保护区以及人类活动较少的海域等。
人为环境是指那些自然条件经受人类直接影响和长期作用之后,自然面貌发生重大变化的次生自然环境,如放牧的草场,经过采伐的森林、农田、鱼塘、水库、运河等。
联系:人为环境的成因及其形式,主要取决于人类干预的方式和强度。
但它自身的演变和作用过程,则受自然规律制约。
如水库、运河的水量和流速等水情要素,与天然湖泊、河流一样,仍受气候、地貌等因素的影响。
因此,人为环境和天然环境一样,同属于自然环境。
3、试述自然地理学的学科分支和它们的研究对象及其相互关系。
自然地理环境的物质组成具有相对独立性、整体性和区域性的特点。
相应于这三个方面,自然地理学可分为部门自然地理学、综合自然地理学和区域自然地理学。
部门自然地理学研究组成自然地理环境的某一要素,即研究这个要素的组成、结构、时空动态和分布等特征和规律,如气候学、水文地理学、地貌学、植物地理学、动物地理学、土壤地理学。
综合自然地理学研究自然地理环境的综合特征,即把自然地理环境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着重研究其整体的各组成要素及各组成部分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规律。
区域自然地理学研究一定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的某个组成要素和自然地理环境的综合特征,即对区域的部门情况和区域的综合情况进行研究,故可分为区域部门自然地理和区域综合自然地理。
前者如区域气候、区域水文、区域地貌、区域植被、区域动物等,后者对某一具体区域进行综合自然区划和土地类型的研究。
4、试述综合自然地理学在地理学科体系中的地位。
综合自然地理学以部门自然地理学为基础,综合研究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阐明这个环境整体的组成与结构特点、功能效应、发展动态、地域差异以及人与自然关系等基础问题。
自然地理学第二章行星地球第二节地球的运动

四季变化
地球公转使得太阳直射点 在赤道两侧来回移动,导 致四季的变化。
指导农业生产
农作物种植
根据不同地区的季节变化,合理 安排农作物的种植和收割时间,
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畜牧业管理
根据季节变化合理安排饲料的种植 和储备,确保畜牧业生产的稳定。
渔业生产
掌握潮汐、洋流等海洋运动的规律, 合理安排渔业生产活动,提高渔业 产量。
THANKS.
地球运动对五带的影响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对五带的形成和变化起着重要作用。例如,地球自转导致昼夜交替和太阳高度 角的变化,进而影响不同地区的气候特征;而地球公转则导致四季变化和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进一步 加剧了不同地区的气候差异。
地球运动对地理环境
05
的影响
对气候的影响
地球自转导致昼夜交替,形成太阳辐射的日变化,影响气温的日较差。
公转轨道
近似正圆的椭圆轨道,太阳位于其中一个 焦点上。
公转周期
365.2422天(回归年),365.2564天( 恒星年)。
公转方向
自西向东,与自转方向相同。
地球运动的意义
昼夜交替现象
地方时差异
昼夜长短变化
正午太阳高度变化
四季更替和五带划 分
由于地球自转,使得同 一地点在24小时内经历 昼夜交替。
地球公转详解
03
公转周期
恒星年
以恒星为参考点,地球绕日公转一周 所需的时间,约为365.2564日。
回归年
以春分点为参考点,太阳在黄道上连 续两次经过春分点的时间间隔,约为 365.2422日。
公转轨道
近日点和远日点
地球绕日公转的轨道为椭圆形,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地球距离太阳最 近的点称为近日点,距离最远的点称为远日点。
综合自然地理学(蔡运龙,伍光合 主编)期末考试复习题

综合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一)地理学研究对象地理学研究对象——地理环境,包括自然环境、经济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二)自然地理学研究对象自然地理学研究对象——自然地理环境,包括天然环境和人为环境。
(三)综合自然地理学研究对象综合自然地理学研究对象——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分异性、结构和功能,包括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和相互制约,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制定等级系统划分各级自然地理综合体并研究其动态、发展史、预测其未来变化,以及人类与整体自然环境的关系等。
三、综合自然地理学的任务➢研究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关系,彼此之间的本质联系和作用效应➢研究自然地理环境的动态,从整体上阐明他的变化发展规律,预测其演替趋势➢研究自然地理环境的空间分异规律,规划不同等级的自然综合体➢确定自然综合体的特征及其开发利用方向…➢协调环境、资源、人口和发展的关系,探求自然环境和资源的永续利用途径综合自然地理学的形成和发展(一)综合自然地理学的根基1、古代地理知识的积累从远古到18世纪地理大发现,地理学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即搜集和积累材料阶段,这一阶段为古代地理学时期,在社会进程中包括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
原始社会——一切地理现象和过程被误认为是神的行为,而蒙上了神秘的色彩,这一时期称为地理思想的朦胧阶段奴隶社会——地理学显著发展,地志学应运而生。
地理学家中最杰出的三位代表:埃拉托色尼、斯特拉波、托勒密。
埃拉托色尼(古希腊)——地理学之父代表作:《地理学》论述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把地球表面分为五带,把世界分为欧洲、亚洲、利比亚三个主要地区,并绘制了当时的世界地图斯特拉波(古罗马)代表作:《地理》阐述了尼罗河的泛滥的理由,应归因于埃塞俄比亚高原夏季丰富的降水托勒密(古罗马)把地理学分为地理学和地志学两部分。
地理学把地球作为整体来研究,反映的是最本质的东西,能使我们看到整个地球的一般图景;地志学则是详细描述个别国家,给我们提供的仅是个别的单一画面。
综合自然地理学:第二章 地域分异规律(二)

月牙泉
沙漠芦苇
第四节 地域分异的相互关系
全球性分异 (全)大陆、 (全)海洋分异
区域性尺度分异
大尺度分异
中尺度分异
小尺度分异
大尺度分异是中小尺度分异的背景,通过小尺度区 域分异的比较和概括,可以反映大尺度分异规律。
全球性分异规律大陆和大洋的分异规律区域性分异派生的分异规律中尺度地方性分异规律基本的分异规律地域分异规律之间的关系地域分异规律分布规律形成基础根本原因小结东西延伸热量为主太阳辐射纬度地带性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东西更替水分为主海陆位置经度省性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水平延伸水热状况海拔高度垂直地带性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ks5u精品课件纬度地带性经度省性垂直地带性重点
水上处境:潜水面距地表不远,埋藏不深,潜水因蒸发 可上升到地表,影响土壤发育。这一处境有地表水和地 下水流入,从残积处境的土壤中淋溶出来的不同物质可 被潜水带到这里。水上处境又是过境环境,从分水岭来 的物质经过这里,被带到水下处境去。
水下处境:物质从侧面以流体或固体径流方式流入,土 壤(河泥、湖泥)自下而上发育,与下部基岩无关,周 围分水岭地区的所有化学元素都能进入到这里,因此, 易移动元素的堆积可以作为水下处境的特征。
原因是山地的水热状况随海拔发生的变化; ✓ 垂直带性既受到地带性因素影响,又受到非地带
性因素影响,是此两种因素相互作用的区域性地 域分异规律。
(1)垂直带性与纬度地带性有相似之处 珠穆朗玛峰从山脚到山顶的植被与赤道到
北极。但二者产生的原因有差别,在哪里?
(2)垂直带性受经度省性的影响明显
垂直带谱
因素4:人类活动
……
综合自然地理学复习资料

综合自然地理学复习资料1、简述地理学和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
答:1)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地理环境2)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为地球表层系统及其要素2、简述地理学的科学体系答:三分法(地理学分科):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经济地理学三层次(综合层次):部门地理学、综合地理学、统一地理学三重性(研究性质):理论地理学、应用地理学、区域地理学三时段(时间性质):过去地理学、现代地理学、未来地理学横断面(横断科学):地理哲学、方法论等横断科学(地图学、3R 、测量学等)3、简述综合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在地理学科学体系中的地位。
答:1)综合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是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分异性、结构和功能,包括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关系、相互依存和相互制约,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制定等级系统,划分各级自然地理综合体并研究其动态、发展史,预测未来变化以及人类与整体自然环境的关系等。
2)合自然地理学在地理学科学体系中的地位:(1)属于自然地理学(2)位于第二层次综合层次(第一综合层次)(3)包含理论、应用和区域三重属性4、地球表层是指那个范围?有何特征?答:1)地球表层是指岩石圈底部到大气圈对流层顶的空间范围2)特征:(1)内外能的叠加区(2)三相物质共存并相互转换(3)有表层体(新生体)的生产(4)存在着复杂的内部分异,并进行着复杂的物质能量交换与循环(5)人类生产与发展的场所 5、简述综合自然地理学的基本内容和任务。
1)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2)地域分异规律 3)自然区划理论 4)土地科学5)人类活动于自然地理环境的关系6、简述综合自然地理学的基本理论框架7、简述综合自然地理学基本理论的形成答:第二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8、自然地环境的整体性的基本内涵是什么,整体性思想发展经历了哪三个阶段?答:1)自然地环境的整体性的基本内涵是自然地理环境各组成要素、组成部分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形成一个有机整体的性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古代地理学存两大基本学派。
古代地理学两大基本学派
博杂派:这部分学者着重联系历史研究个别国家和 地区的总的情况,无所不包地加以描述,其典型 代表是地方志著作。博杂派的思想一直是古代地 理学的主流。
宇宙派:这部分学者注意把地球和宇宙及数学联系 起来研究,尝试对自然地理现象进行朴素的唯物 解释,其代表有埃拉托色尼的《地理学》、瓦伦 纽斯的《地理学通论》。宇宙派的思想,后来成 为自然地理学和综合自然地理学发展的基础。
第二章 综合自然地里的形成和发展
阅读第1,2,3节,回答问题
1、综合自然地理学发展经历了哪些阶段? 2、综合自然地理学的根基阶段有哪些代表人物? 3、瓦伦纽斯的一生中,对地理学做出了哪些重要贡 献? 4、综合自然地理学萌芽阶段有哪些代表人物? 5、道库恰耶夫对自然地理综合性研究有哪些重大贡 献? 6、我国古代综合自然地理学有哪些成就? 7、现代综合自然地理学研究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第二节 综合自然地理学的萌芽
一、地理学转折时期自然地理学的延生
李特尔继承和发展了“博杂派” 的思想,著有《地学通论》
德国第一个地理学讲座教授 全世界最早的地理学会——柏林地理学会创建 人 卡尔·李特尔(Carl Ritter, 1779-1859年)
①把自然现象和人类活动结合起来研究,强调变化中的 “人和自然的统一”; ②他把地球表面作为人类活动的舞台,认为地理学是研究 人类住宅的地球表面; ③他把古代的地志学发展成为人文地理学。
李特尔用唯心主义的观点来解释人地关系,认为自然环境 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这一观念被他的追随 者发展为“地理环境决定论”,在地理学界颇受批评。
亚历山大·冯·洪堡(Alexander von Humboltt)
知识渊博,考察了西欧 和南欧许多地方。
1804年出版了《新大 陆热带地区旅行记》 共30卷。
亚历山大·冯·洪堡(1769-1859年)
洪堡继承和发展了“宇宙派”的思 想
(1)洪堡长期从事地理考察,在对自然和物质世界深刻 认识的基础上,地理巨著《宇宙》
(2)创立了多种重要的自然地理研究方法。主要的有: ①气候要素的平均值法;②气温的高度换算法;③等温线 法;④剖面图法;⑤比较法。
(3)在对各种自然地理现象的成因及其分布规律作理论 性概括的基础上,发现了一系列自然地理规律 。
地理学家中最杰出的代表
埃拉托色尼(Eratosthenes,公元前273—前 192), “地理学之父”。
埃拉托色尼被西方地理学家推崇为“地 理学之父”,除了他在测地学和地理学 方面的杰出贡献外,另一个重要原因是 因为他第一个创用了西文“地理学”这 个词汇,并用它作为《地理学概论》的 书名。
斯特拉波(Strabo,公元前64—公元20),杰 出的古罗马地理学家。其代表作《地理》。
斯特拉波,古罗马地理学 家、历史学家。约公元前64 或前63年生于小亚细亚的阿 马西亚,约公元23年去世。 著有《历史学》(43卷)和 《地理学》(17卷)。
托勒密(Ptolemy,公元90—168),托勒密把地 理学分为地理学和地志学两部分 ,其著作《地理
学指南》
古希腊地理学家,天文学家,数学家。长期进行 天文观测。《天文学大成》(又称《大综合论》13 卷)主要论述了他所创立的地心说,认为地球是宇 宙的中心,且静止不动,日、月、行星和恒星均 围绕地球运动。 《地理学指南》(8卷)主要论述地球的形状、大小、 经纬度的测定,以及地图的投影方法,是古希腊 有关数理地理知识的总结。书中附有27幅世界地 图和26幅区域图,后人称之为托勒密地图。他制 造了供测量经纬度用的类似中国浑天仪的仪器和 角距仪;通过系统的天文观测,编有包括1028颗 恒星的位置表,测算出月球到地球的平均距离为 29.5倍于地球直径,这个数值在古代是相当精确 的。对几何学也有研究。还著有《光学》(5卷)等。
《地理学通论》
主要观点是:
①第一次提出了比较接近现代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地球 表面,即“陆界”、“水界”和“天界”;
②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地理学应分为两类进行研究——研究 整个地球表面的“普通地理学”和研究地球局部地区的“ 特殊地理学”;
③第一次把哥白尼、开普勒、伽利略的学说引进地理学来 探讨数理地理问题;
(4)明确指出了自然地理学研究客体的综合特征。
二、地理学分化时期综合自然地理 学的萌芽
德国地理学家拉采尔、赫特纳为代表的一批沿袭 李特尔的“统一”观念,开创了“统一地理学” 道路,企图以此确立地理学的科学地位。统一地 理学在发展过程中,由于受到唯心主义和形而上 学思想的影响,曾出现了一些错误乃至反动的思 潮。地理环境决定论的泛滥就是突出的例子。
第二章 综合自然地里的形成和发展
第一节 综合自然地理学的根基
一、古代地理知识的积累
从远古到18世纪地理大发现,地理学仍处于它 发展的最初阶段,即搜集和积累材料阶段。这 一时期被称为地理思想的朦胧阶段。
毕达哥拉斯( 公元前6世纪)和亚里士多德(公元前 384—前322),已经获得地球是个球体和地球表面存 在气候带的观念。
④反对把地理学作为是描述性科学的看法,而用自然界是 统一的思想把当时积累下来的有关气候、海洋、地形等知 识作为一个统一的物质体系来论述,并指出水界与陆界是 互相渗透的。
16世纪德国学者明斯特尔(Munster, 1489-1552)的描述地理著作《宇宙学》
。
德国地理学家。生于英格尔海姆 ,卒于瑞
二、地理大发现
17世纪荷兰地理学家瓦伦纽斯(Varenius, 1622—1650)的《地理学通论》。
德国地理学家。生于汉堡附近的希 茨阿克,卒于荷兰的莱顿。首创地 理学分类,将地理学分为普通(或 通论)地理学和特殊(或专门)地理学, 前者研究地球总的情况,解释各种 现象的性质,后者描述每个国家的 结构和位置。
士的巴塞尔。1536年任巴塞尔大学教授。
曾审订托勒密的著作。长期主持编辑《宇
宙志》,该书介绍了已知世界的各个地区,
主要是欧洲,尤其是德国。在一个多世纪
中,该书被看成世界地理的权威著作,书
中还附有许多地图。
三、古代地理学的特点
(1)从远古到18世纪中叶,地理学处 于搜集和积累资料的时期。
(2)古代地理学实际上是一门包罗万 象的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