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知识点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第一章认识生物一、生物的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1)生长:指生物体体积由小到大,也就是细胞数目增多和体积增大的结果。
(2)发育:指生物体中各种器官逐渐达到成熟,并具有生殖能力。
(3)生殖:指生物体产生下一代的现象,通过繁殖保持种族的延续。
6.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病毒除外)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它是由蛋白质和遗传物质构成的。
但病毒作为一种生物,具有生物的共同特征。
二、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1.调查的步骤①明确调查目的;②确定调查对象;③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④调查记录;⑤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⑥撰写调查报告。
2.生物的分类(1)按照形态结构特点,将生物分为植物、动物和其他生物三大类。
(2)按照生活环境不同,将生物分为陆生生物和水生生物等。
(3)按照用途不同,将生物分为作物、家禽、家畜、宠物等※典型例题:1.某小组将生物中的鲫鱼、金鱼、水草、荷花、水鸭、蟹等归为一类,而将松、柏、蝇、玫瑰、麻雀等归为一类。
请问他们是按照什么标准归类的(D)A.按照生物的形态结构特点B.按照这些生物的用途C.按照生物的数量D.按照这些生物的生活环境第二章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一、生物圈1.生物圈的范围: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大气圈的底部:可飞翔的鸟类、昆虫、细菌等水圈的大部:距海平面150米内的水层岩石圈的表面:是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生物圈中的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的划分只是大体的划分,三者并不是截然分开)※典型例题:1.岩石圈中生活的生物,主要是(D)A.能够飞翔的昆虫和鸟类B.森林和草原C.陆生动物和人D.森林、草原、陆生动物、细菌、真菌和人类2.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典型例题:1.生物圈为其中的生物提供(D)A.水分B.空气C.食物D.生存条件二、环境对生物的影响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包括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两类。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全集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全集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1.1 科学探究- 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表达交流。
1.2 生物和生物圈- 生物的共同特征:生活需要营养、能进行呼吸、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能生长和繁殖、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除病毒以外,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1.3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生物圈的概念:生物圈是地球上的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
- 生物圈的范围:以海平面为标准来划分,生物圈向上可到达约10千米的高度,向下可深入10千米左右深处,厚度为20千米左右的圈层,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包括所有的生态系统,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
第二单元生物体的结构层次2.1 细胞是生命活动的结构单位和功能单位- 除病毒外,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2.2 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
- 动物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
第三单元生物的多样性3.1 生物的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的三个层次: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3.2 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就地保护、迁地保护、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科学研究、制定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法律和政策、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宣传教育。
第四单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4.1 绿色植物的一生- 种子的结构:种皮和胚。
- 种子萌发的条件:适宜的温度、适量的水分和充足的空气。
- 植物的生长需要无机盐。
-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在叶绿体里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释放氧气,同时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合成的有机物中的过程。
4.2 绿色植物的生殖- 绿色开花植物要形成果实和种子,必须经过传粉和受精两个生理过程。
- 果实和种子的形成过程。
4.3 生物技术在农业上的应用- 转基因技术:将某种生物的基因转移到另一种生物的遗传物质中,培育出转基因生物。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汇总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一、生物的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o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o动物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获取营养物质。
2.生物能进行呼吸:o大多数生物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
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o植物通过落叶等方式;o动物和人通过出汗、呼吸、排尿等方式。
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o表现出应激性,如向光性、向水性等。
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o生物体能够由小到大,通过繁殖产生后代。
6.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o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二、生物的分类1.按形态结构分:o动物、植物、细菌、真菌、病毒。
2.按生活环境分:o陆生生物、水生生物、空中飞翔的生物。
3.按用途分:o家禽、家畜、作物、宠物等。
三、生物圈1.定义:o地球上所有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
2.范围:o以海平面为标准,向上约10千米,向下约10千米,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3.生物圈为生物提供的条件:o营养物质、阳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4.环境对生物的影响:o非生物因素:光、温度、水、空气等;o生物因素:生物与生物之间的相互影响,如捕食、竞争、合作等。
5.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与影响:o生物在生存发展中不断适应环境,同时也影响和改变着环境。
6.生态系统:o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
o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
o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能力有限。
第二单元生物和细胞一、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1.显微镜的结构:o包括目镜、物镜、反光镜、转换器、载物台等部分。
2.使用步骤:o取镜安放、对光、放置玻片标本、观察、清洁收放。
3.注意事项:o在下降镜筒时眼睛要注视物镜,避免物镜与玻片标本相撞。
o在目镜内看到的物像是倒像。
二、细胞的结构与功能1.细胞的基本结构:o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2.细胞中的物质:o有机物(糖类、脂质、蛋白质、核酸)和无机物(水、无机盐、氧)。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总结(最新最全)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总结(最新最全)第一章生命的奥秘- 生物:构成生物的基本单位是细胞,分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
- 细胞的结构: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细胞器。
- 细胞的功能:物质转运、新陈代谢、细胞分裂。
- 生命的特征:新陈代谢、生长、繁殖、刺激反应、适应环境。
- 生物分类:物种、属、族、门、纲、目、类。
- 生物圈:陆地生物圈、淡水生物圈、海洋生物圈。
第二章生物的多样性- 真核生物的分类:原生生物、原核生物、动物、植物、真菌。
- 真核生物的形态:单细胞生物、多细胞生物。
- 细胞的多样性:各种细胞的形态。
- 物种多样性:种、亚种、品种。
- 生态多样性:由物种、微观生物、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差异而形成的生物多样性。
第三章生态系统的基本结构- 生态系统组成:生态系统有生物组成和非生物组成两部分,生物组成由生物群落构成,非生物组成包括无机物和能量等。
- 生态位:一个生物在一个生态系统中所占据的地位。
- 生态金字塔:用于表达生物在一个群落中的数量和生物间的能量关系,分为生物量金字塔和能量金字塔。
- 能量流动:食物链、食物网、营养金字塔。
- 环境保护:环境保护是保护自然环境不被人类活动所破坏的行为。
第四章生物的形态结构- 干燥、湿润和沼泽环境下植物适应的结构。
- 动植物的适应性变化。
- 动物的身体骨骼特征。
- 植物的结构特征。
- 动植物的生长发育规律。
第五章生物的物质与能量- 物质循环:碳、氮、水等。
- 能量的转化: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营养作用。
- 生物的繁殖方式。
第六章生物与健康- 常见的传染病和非传染病。
- 防治传染病和非传染病的方法。
- 饮食及其相关问题。
- 物质滥用的危害。
第七章种间相互关系- 生物种间关系的分类:共生关系、捕食关系、群落性关系、竞争关系。
- 生态平衡。
- 自然保育区。
- 灭绝和生物多样性。
总结本文概述了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的各章知识点,涉及内容包括但不限于生命的奥秘、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的基本结构、生物的形态结构、生物的物质与能量、生物与健康、种间相互关系等。
7年级人教版上册生物知识点归纳总结

生物知识点归纳总结【序号一】细胞的发现和研究1. 细胞的发现:17世纪前,人们认为动植物是由一种叫做原生质的物质构成,而后由微镜的发明者安东尼·范·莱文霍克首先观察到了微生物,并将其命名为“动物螺类”,标志着细胞的发现。
2. 细胞理论的提出:1838年,马提艾斯·舒莱登提出了细胞的概念,提出了细胞是构成一切生物体的基本单位,并提出了细胞是由细胞产生的观点。
【序号二】细胞的基本结构1. 细胞膜:包裹在细胞外部,保护和控制细胞内物质的出入。
2. 细胞质:包含细胞器和细胞环境,是细胞的基本工作场所。
3. 细胞器:包括液泡、高尔基体、内质网、线粒体、叶绿体、核糖体、核糖核、核仁等。
【序号三】细胞的分裂1. 有丝分裂:指有丝分裂的细胞周期包括有丝分裂前期、有丝分裂中期、有丝分裂后期和有丝分裂末期。
2. 裂变:指裂变的细胞周期是包括裂变前期、裂变中期和裂变后期。
【序号四】细胞的功能1. 细胞的营养:细胞通过吞噬和吸收营养物质来满足生长和发展的需要。
2. 细胞的新陈代谢:细胞通过有机物的分解和合成来维持自己正常的功能活动。
3. 细胞的生殖:细胞通过有丝分裂和裂变,对其DNA进行复制,并分裂成两个完全相同的子细胞。
【序号五】细胞的生命活动1. 新陈代谢:细胞通过有机物的分解和合成来完成生命活动的过程。
2. 分化:细胞根据需要进行功能的分化和特化。
3. 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结构决定功能,不同形态的细胞拥有不同的功能。
【序号六】生物多样性1. 分类:生物学家根据生物的形态、生理特征、生活习性等对生物进行分类,按照界、门、纲、目、科、属、种来分类。
2. 生物的多样性:生物种类的多样性让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环境中物种的自然分布情况。
【序号七】生态系统1. 生物圈:地球上的所有生物都存在于生物圈之内,生物圈包括陆地、海洋和空气中的生物。
2. 生态学:生态学是研究生物和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
生物对环境有着依存与适应的关系,环境的变化也会对生物产生影响。
知识点总结-2023-2024学年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

知识点总结-2023-2024学年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一章认识生物第一节生物的特征(七上P2—P8)1.观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
科学观察可以直接用肉眼,也可以借助各种仪器或工具,有时还需要测量。
科学观察不同于一般的观察,要有明确的目的;观察要全面、细致和实事求是,并及时记录下来。
2.生物的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绿色植物从外界吸收CO2、水、无机盐等,通过光合作用制造出自身所需要的葡萄糖、淀粉等有机物;动物和植物不同,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直接或间接以植物或别的动物为食,从中获得营养物质,维持生存。
(2)生物能进行呼吸,绝大多数生物吸入氧气,释放二氧化碳。
(3)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动物和人通过多种方式排出体内废物。
例如,人可以通过排尿、出汗、呼出气体将废物排出体外;植物也能排出废物,如落叶能带走一部分废物。
(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6)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7)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第二节调查周边环境中的生物(七上P9—P11)调查:是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之一。
我国的森林资源每五年清查一次,这就是调查。
人口普查也是调查。
调查时首先要明确调查目的和调查对象,并制订合理的调查方案。
调查过程中要如实记录。
对调查的结果要进行整理和分析,有时还要用数学方法进行统计。
森林资源的调查是调查中的抽样调查。
第二章了解生物圈第一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七上P12—P18)1.生物圈:地球上所有的生物与其环境的总和。
2.生态因素:环境中影响生物的生活和分布的因素。
3.生态因素分类:可分为两类(1)非生物因素——光、温度、水等。
(2)生物因素——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4.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订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六个过程。
在通过实验进行探究的过程中,控制变量和设置对照都是十分重要的。
实验方案设计一般有对照组和实验组。
人教版初中七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汇总

人教版初中七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汇总一、细胞与生命1. 细胞的发现1) 细胞发现的历史2) 细胞理论的提出2. 细胞的基本结构1) 细胞膜2) 细胞质3) 细胞核3. 细胞的基本功能1) 新陈代谢2) 分裂繁殖3) 自我修复二、细胞的代谢1. 细胞的营养1) 细胞对物质的需求2) 细胞的营养方式3) 细胞的消耗与生成2. 细胞的呼吸1) 呼吸器官及结构2) 呼吸过程与机制3) 呼吸与能量释放3. 光合作用1) 光合作用的意义2) 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3) 光合作用与环境的关系三、生物的遗传与变异1. 生物的遗传1) 遗传的基本概念2) 遗传物质DNA3) 遗传规律2. 生物的变异1) 变异的原因2) 变异的类型3) 变异的适应意义3. 基因工程与生物技术1) 基因工程的概念与方法2) 基因工程的应用3) 生物技术的发展前景四、细菌及其感染1. 细菌的形态结构1) 细菌的形态特征2) 细菌的结构组织3) 细菌的分类2. 细菌的生活与繁殖1) 细菌的生活习性2) 细菌的繁殖方式3) 细菌的感染途径3. 细菌引起的疾病1) 常见的细菌感染疾病2) 预防细菌感染的方法3) 抗生素的应用与管理五、植物的细胞与组织1. 植物细胞的结构1) 植物细胞的基本构造2) 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异同3) 植物细胞的生理功能2. 植物的组织与器官1) 植物的细胞组织2) 植物的器官结构3) 植物的生长发育3. 植物的营养生长1) 植物的取水与传导2) 植物的营养合成与储存3) 植物的生长调控六、动物的细胞与组织1. 动物细胞的结构1) 动物细胞的形态特征2) 动物细胞的器官3) 动物细胞的特殊功能2. 动物的组织与器官1) 动物的细胞组织结构2) 动物的器官结构与功能3) 动物的生长发育3. 动物的营养生长与生殖1) 动物的取食与消化2) 动物的营养代谢3) 动物的繁殖生殖七、生态环境与保护1. 生态系统的组成1) 生态环境的基本概念2) 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3)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2. 生物的裙落与裙落内关系1) 生物裙落的组成2) 生物裙落内的关系3) 生物裙落的稳定性3. 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建设1) 生态环境的危害与保护需求2) 生态环境的保护措施3) 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与路径以上是人教版初中七年级生物上册的知识点汇总。
2024新版生物七年级上册 章节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2024新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章节知识点总结(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复习提纲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一、基础知识梳理:1.生物有什么特征?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病毒是生物)2.观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可以直接用肉眼,也可以借助放大镜,显微镜,望远镜等仪器。
观察要有明确的目的,观察要全面、细致和实事求是,并及时记录下来。
对于较长时间的观察,要有计划和耐心,观察时要积极思考,多问几个“为什么”。
3.调查是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之一,有普查和抽样调查两种。
人口普查和森林资源调查属于调查法。
调查首先要有明确调查目的和调查对象,并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调查过程要如实记录,对调查结果要进行整理和分析。
4.生物按照形态结构特点,可分为动物、植物、其他生物三大类;按照生活环境将生物分为陆生生物和水生生物;按照用途分为作物、家禽、家畜、宠物.5.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及其环境的总和叫生物圈。
生物圈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
6.环境中影响生物生存和分布的因素叫生态因素,分为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如阳光,温度,水分等)。
7.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它生物叫生物因素,生物之间的关系有捕食、竞争、合作、寄生、共生等。
8.例举一些非生物因素对生物影响的例子。
①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温度)②干旱使农作物减产(水分)③动物昼伏夜出(阳光)④沙漠中靠近水源的地方出现绿洲(水分)9.例举一些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的例子。
①海豹皮下脂肪很厚,适应寒冷环境②仙人掌的叶子变成了刺③动物冬眠④大雁南飞⑤旗形树⑥变色龙、竹节虫⑦骆驼刺的根系很发达10.例举一些生物对环境的影响的例子。
①蚯蚓疏松土壤②大树底下好乘凉③千里之堤溃于蚁穴④山羊啃食草根使草场退化⑤森林能进化空气,调节气候。
11.探究实验的步骤:①提出问题②做出假设③制定计划④实施计划⑤得出结论⑥表达交流对照实验中只能有一个变量,遵循单一变量原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知识点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1、第一章:认识生物1.1、第一节生物的特征知识要点:1、生物的基本特征(区别于非生物):(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2)生物能进行呼吸。
(3)生物能排除体内产生的废物。
(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其它特征: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生殖过程存在遗传变异等。
1.2、第二节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知识要点:1、了解生活当中的一些生物,记录一下你所在周围的生物和生活环境。
2、把你所生活中的一些生物进行归类,进一步的了解生物。
3、学会去做调查和记录。
2、第二章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2.1、第一节生物圈:知识要点:1、生物都生存于生物圈中:(1)生物圈组成: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2)生物圈作用:为生物生存提供了。
(3)生物圈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是生物共同的家园)2.2、第二节环境对生物的影响知识要点:2、生物与环境(包括生物环境和非生物环境):相互影响。
(1)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生物生存需要营养物质、阳光、温度、水、空气等由环境提供。
(2)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捕食关系(例如:七星瓢虫扑食蚜虫。
)、竞争关系(例如:杂草与水稻夺取阳光和养料。
)、合作关系(例如:蚂蚁合作搬运食物。
)、寄生(例如:寄生在人体内的蛔虫与人。
)、共生(例如:小丑鱼居住在海葵的触手之间。
)等。
2.3、第三节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知识要点:3、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自然环境中,各种因素影响着生物,生物在生存发展中不断适应环境,同事也影响和改变着环境。
(1)生物能适应环境:生物的形态结构、生活方式等适应环境。
(2)生物能影响环境:如蚯蚓活动疏松土壤,种植植物防风、固沙等有利的, 老鼠打洞、取食破坏水坝草地等不利的。
2.4、第四节 生态系统知识要点:4、生态系统:在一定的地域内,所有生物与环境构成的统一整体就是生态系统。
非生物部分:空气、阳光、水、适宜的温度等 组成 植物 形成食物链、食物网 相互依存生物部分: 动物 相互制约细菌、真菌 分解者一定自动的调节能力生态平衡 生态系统的类型:海洋、草原、森林、湿地、湖泊、农田、池塘等多种生态系统在生态系统中: 生态系统(1)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
(2)物营养级越高,生物数量越少;营养级越高,有毒物质沿食物链积累越多(富集)。
(3)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相对稳定的——生态平衡。
2.5、第五节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知识要点:5、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1)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生物圈类的生物种类越多,环境越复杂的生态系统自我调节的能力越强,稳定性越好。
(如森林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等)(2)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生态系统多种多样不能独立他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一个整体。
第二单元生物和细胞1、第一章观察细胞结构1.1第一节练习使用显微镜知识要点:1、显微镜的使用注意事项:(1).使用显微镜观察时,开始下降镜筒时眼睛要注视物镜?(看下、左看粗上、再细调)看着物镜向下调:避免物镜与玻片标本相撞,防止玻片标本损坏和划坏物镜镜头。
(2).在目镜内看到的物像是倒像(颠倒看)。
——(要想物像到中央,看着物像同向移)(3).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目镜与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倍高数少个大暗,倍低数多个小亮)(4).区别两镜看端口丝,物镜变换用转换器。
长物倍大长目小,先低后高不能忘。
(5). 用显微镜进行观察的材料一定要薄而透明。
1.2第二节观察植物细胞知识要点:2、怎样观察植物细胞和植物结构:(1)玻片标本的种类:①按存放时间分:永久的、临时的;②按材料分:切片、涂片、装片。
(2)临时装片制作的一般步骤:擦片→滴水→放标本→盖片→染色。
(3)①细胞壁:保护和支持;②细胞膜:保护、控制物质进出;③细胞质:内有液泡(含细胞液)、线粒体、叶绿体等;④细胞核:储存遗传物质。
1.3第三节观察动物细胞知识要点:3、动物细胞的结构和动植物细胞的区别:(1)细胞膜:保护;控制物质进出;(2)细胞质:内有线粒体等;(3)细胞核:储存遗传物质。
动植物细胞的比较:植物细胞有细胞壁、液泡、叶绿体,动物细胞没有上述结构。
2、第二章细胞的生活2.1第一节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知识要点:1、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1)细胞中的物质:①无机物:水、无机盐、氧等;②有机物:糖类、脂类、蛋白质、核酸等。
(2)能量转换器:①叶绿体:将光能转变成有机物中的化学能;②线粒体:将有机物中的化学能释放出来供细胞利用。
2.2第二节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知识要点:2、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1)遗传信息在细胞核中;(2)遗传信息的载体是DNA;(3)染色体由DNA和蛋白质组成。
2.3第三节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知识要点:3、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1)细胞生长:使细胞体积增大;(2)细胞分裂:使细胞数量增多;(3)细胞分裂的过程:细胞核分裂→细胞质一分为二→中间形成新的细胞膜、细胞壁;(4)细胞分裂的特点:新、旧细胞所含的遗传物质相同。
3、第三章细胞怎样组成生物体3.1第一节动物体的结构层次知识要点:1、动物体的结构层次:(1)细胞的分化:在生长发育中,大多数细胞失去分裂能力,形态、结构和功能都发生了变化,形成多种多样细胞的过程。
细胞分化的结果是形成了不同的组织。
(2)细胞组织:由形态相似,结构和功能相同的细胞联合在一起形成的细胞群。
(3)生物的器官: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构成器官。
(4)器官构成系统:能够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的多个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组合在一起构成系统。
(5)动物体的结构层次:细胞(分裂、分化)→组织(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3.2第二节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知识要点:2、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细胞→分裂、分化→组织(分生组织、保护组织、营养组织、输导组织)→器官〔营养器官(根、茎、叶)、生殖器官(花、果实、种子)〕→植物体3.3第三节只有一个细胞的生物体知识要点:3、只有一个细胞的生物体:(1)常见单细胞生物:酵母菌、草履虫、衣藻、眼虫、变形虫;(2)草履虫的结构:纤毛、表膜、细胞质、细胞核、口沟、食物泡、收集管和伸缩泡、胞肛;(3)单细胞生物与人类的关系:有益:鱼类饵料、净化污水;有害:危害人体健康、形成赤潮。
4、第四章没有细胞结构的微小生物——病毒知识要点:(1)没有细胞结构的微小生物——病毒:①种类:动物病毒、植物病毒、细菌病毒(噬菌体);②结构:蛋白质外壳和内部遗传物质;③生活:寄生;④与人类的关系:害处:引起人和动植物疾病;益处:用于生物防治、基因工程。
第三单元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1、第一章 生物钟有哪些绿色植物1.1第一节 藻类、苔藓类和蕨类植物知识要点:1、 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常见植物:衣藻、水绵、海带、紫菜等; 藻类植物 主要特征:大都生活在水中,无根、茎、叶的分化;经济意义:释放氧气,可供食用、药用、鱼类饵料;常见植物:墙藓、葫芦藓、地钱等;孢子植物 苔藓植物 主要特征:生活在阴湿环境中,有茎、叶分化,有假根;经济意义:可作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 常见植物:蕨、肾蕨、卷柏、满江红等; 蕨类植物 主要特征:生活在阴湿环境中,有根、茎、叶的分化;经济意义:可供食用、药用、可作绿肥和饲料、可形成煤;1.2第二节 种子植物知识要点:2、 种子植物的结构和分类:种皮菜豆种子 胚芽胚轴 胚根种子结构 子叶:两片果皮和种皮胚乳玉米种子 胚芽胚轴胚根子叶:一片特征:种子裸露,无果皮包被 常见种类:松、柏、杉、银杏、苏铁等 特征:种子不裸露,有果皮包被 常见种类:牡丹、桃、杨树、小麦等类群 胚 胚 裸子植物 被子植物 种子植物绿色植物的分类: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和种子植物。
2、第二章被子植物的一生2.1第一节种子的萌发知识要点:1、种子的萌发条件与过程:适量的水分 环境条件 充足的空气 适宜的温度 自身条件:种子完整,有活力,且不在休眠期 子叶(或胚乳) 提供营养,后脱落 胚芽 茎和叶 胚轴 连接根与茎的部分 胚根 根发芽率:萌发种子占全部被测种子的百分数2.2第二节 植株的生长知识要点:2、绿色植物的生长过程:成熟区:根尖吸收水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根尖的结构和生长 伸长区:根生长最快的部位分生区:不断分裂产生新细胞根冠:保护生长点幼叶 叶 芽轴 茎 枝条 芽原基 侧芽水无机盐:氮、磷、钾等 有机物 叶片通过光合作用制造2.3第三节 开花和结果知识要点:3、 开花与结果萌发的过程 萌发的条件 种子的萌发植株的生长芽的发育 生长需要的 营养物质 根从土壤中吸收花柄花托萼片花瓣 花药(内生花粉) 花丝雌蕊 花柱 子房壁 胚珠 传粉:花粉从花药落到雌蕊柱头上的过程 1、柱头上的粘液刺激落在其上的花粉萌发出花粉管 2、花粉管穿过花柱,进入子房,直达胚珠 3、花粉管末端破裂,其内的精子释放出来 4、精子和胚珠里的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 受精后萼片、花瓣、雄蕊、柱头、花柱 凋落子房壁 果皮 珠被 种皮 受精卵 胚开花和结果雄蕊 花的基本结构 传粉和 受精 果实和种 子的形成 胚珠 种子 子房 果实 子房 发育成 发育成 发育成 受精过程3、第三章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3.1第一节 绿色植物的生活需要水知识要点:1、水对植物的作用的影响植物的分布:水是植物体的重要组成成分水对植物体的作用 水使植物体硬挺、舒展 无机盐只有溶解在水中才能被植物吸收和运输 水影响植物的分布3.2第二节 水分进入植物内的途径知识要点:2、植物吸收水的特点和运输水的途径:根吸水的部位:主要是根尖的成熟区(有大量根毛)绿色植物的生活需要水水分进入植物内的途径 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通过木质部中的导管自下而上运输茎不断长粗的原因:形成层细胞不断分裂,形成新的木质部细胞和韧皮部细胞3.3第三节 绿色植物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知识要点:4、 蒸腾作用和绿色植物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表皮细胞保卫细胞叶肉 叶脉 部位:主要是通过叶片上的气孔 在水循环中的作用:提高大气湿度,增加降水4、第四章 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4.1第一节 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知识要点:1、光合作用和光合作用的意义与应用:绿色植物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 叶片的结构 蒸腾作用表皮(分上、下表皮)原料:二氧化碳、水产物:有机物(主要为淀粉)、氧气 条件:光场所:叶绿体概念:绿色植物利用光提供的能量,在叶绿体中合成了淀粉等有机物,并且 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这个过程叫做光合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