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家的“兼爱”思想对现代社会的意义
墨子兼爱思想及对现代社会的意义

墨子兼爱思想及对现代社会的意义一、墨子“兼爱”思想的时代背景与基本内涵墨子出生于春秋战国时期,当时正值社会转型期,诸侯兼并,战祸不断。
在这样一个生产关系变革、政治局势动荡的年代,旧的社会道德体系正逐步瓦解,建构新的社会道德体系更是刻不容缓,并且墨子对于当时贵族阶级的一切生活,抱着彻底反对的态度,因此提出了“非礼”“非乐”等相关主张,并把矛头直指提倡复兴周礼的儒家思想,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墨子提出了自己的主张,并以“兼爱”作为其主张的核心,构建了一套较完整的社会道德和社会政治理论。
生在战国初期的墨子,列强篡杀攻伐之事愈演愈烈,对人民造成的伤害不断加深。
对此墨子提出“当察乱何自起。
起不相爱。
虽至大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者亦然。
大夫各爱其家,不爱异家,故乱异家以利其家。
诸侯各爱其国,不爱异国,故攻异国以利其国,天下之乱物,具此而已矣。
查此何自起。
皆起不相爱”。
的确如此,作为墨家思想的领袖。
墨子提出“兼相爱,交相利”的主张,即指“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
”这句话很好的说明了人的平等性问题,即人与人之间应平等相待,在这之中,“兼”取代“别”,指平等,而“别”指差别和等级。
出于游侠的身份,墨子正是以这种团体“有福同享,有难同当。
”的处事理论为基础,极力扩大这种思想,采用宣扬兼爱学说的做法,呼吁大众平等无差别的对待身边的所有人。
二、墨子“兼爱”思想的实践诉求“兼爱”思想是否能顺利实行,应该说是墨子“兼爱”理论体系中最具有争议的地方,也是从古至今很多学者予以研究和争辩的核心。
对“兼爱”思想的质疑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兼爱”涉及到人的道德层面,当时社会秩序混乱,战争不止,百姓生活困苦,在这种情况下,几乎所有的人都在为了生存而奔命,反映出的都是人自利自保的天性,对自身的道德要求根本不高,因此“兼爱”这种高尚的道德情操不可能推行。
其次,“兼爱”实行需要有贤明君主作为保障。
“兼爱”不仅仅涉及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调节,更注重国与国之间关系的维护。
浅析墨家“兼爱”思想及其对当今社会的启示

浅析墨家“兼爱”思想及其对当今社会的启示春秋战国时代,社会急剧变化,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各种思想流派应运而生。
这一学术领域的繁荣景象,被后世成为“百家争鸣”。
墨家是战国时期重要学派之一,其系统的政治理论思想,不仅在历史上具有不可磨灭的进步性,而且对当今的社会经济发展和进步,也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一.“兼爱”思想其内容墨家著有十大教义,分别是兼爱、非攻、尚同、尚贤、天志、明鬼、非命、非乐、节用、节葬,其中兼爱是核心政治思想。
所谓兼爱,体现在人与人之间即是互爱互助,体现在国与国之间即是大国不侵略小国,国与国之间无战事,和平共处。
当时社会礼崩乐坏,战乱纷飞,墨子提出“兼相爱,交相利”的学说,并指出当时社会混乱的原因皆起于人们之间的“不相爱”。
“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
是故诸侯相爱,则不野战;家主相爱,则不相篡;人与人相爱,则不相贼;君臣相爱,则惠忠;父子相爱,则慈孝;兄弟相爱,则和调。
天下之人皆相爱,强不执弱,众不劫寡,富不侮贫,贵不傲贱,诈不欺愚,凡天下祸篡怨恨,可使毋起者,以相爱生也,是以仁者誉之”i,这是墨子提出的解决之道,即“兼爱”。
人人做到“视人若己”,则能社会和睦,国家安宁。
二.“兼爱”思想的特点了解“兼爱”思想的特点,首先要了解何为“兼”?用现代白话文解释“兼”,即“全部,整个”。
所有的一切事物共同构成了一个整体,且各部分都是平等的。
那么,“兼爱”就是爱一切人和事,平等地对待一切人和事。
张岱年曾言:“墨子的兼,与孔子的仁,大体相近,然亦颇不同。
仁是由己推人,由近及远,以自己为起点,而渐渐扩大;由远近之程度,而有厚薄。
兼则是不分人我,不分远近,对一切人,一律同等爱之助之。
”ii其平等性的体现,不仅体现在社会范围领域,还体现在时空领域。
“爱尚世与爱后世,一若今之世人也”iii正印证了墨家的“兼爱”是超越时空的限制,为对全人类的爱。
由此可知,墨家的兼爱思想具有广泛性。
墨子兼爱非攻的理想社会

墨子兼爱非攻的理想社会墨子(公元前468年-公元前376年),战国时期的著名思想家、科学家、工程师,被誉为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和哲学的先驱。
墨子的理念主要体现在“兼爱非攻”上,倡导人们相互关爱,主张以和平的方式解决争端,构建理想社会。
本文将探讨墨子兼爱非攻的理念,及其在社会中的应用及影响。
一、墨子的兼爱非攻理念墨子主张兼爱,认为人们应该视他人如己,互相关心和照顾,摒弃私利和个人欲望,以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
他认为人类都有共同的人性本质,因此都应该得到平等和公正的对待。
而非攻则代表着反对战争和暴力,主张用和平手段解决争端,摒弃战争带来的人间灾难。
墨子对于兼爱的追求,并不仅仅是口头上的表达,更是将其付诸实践。
他创办了墨家学派,以工程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为基础,积极参与社会实践,致力于帮助人们获得更好的生活,并且尽量消除社会不公。
二、兼爱非攻的理念在社会中的应用墨子的兼爱非攻理念对今天的社会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和指导意义。
它可以在国家层面和个体层面得到具体应用。
在国家层面,兼爱非攻理念积极倡导着国家之间的和平与友好关系。
尊崇兼爱的理念可以缓解国与国之间的冲突和对抗,构建起一个和平共处的国际社会。
国家间的纷争可以通过协商、谈判等和平手段来解决,为世界带来更多的和谐与发展。
在个体层面,墨子的理念能够影响人们对待他人的态度和行为。
兼爱鼓励人们关心他人的需要,分享喜怒哀乐,建立起互相支持与协作的人际关系。
非攻则教导人们避免使用暴力手段解决纷争,并鼓励寻求和平的解决方法。
在家庭、学校、工作场所等多样化的社会环境中,人们应该尊重他人的权利和尊严,形成一个充满友善、包容和共融的社区。
三、墨子兼爱非攻的理想社会的影响墨子的兼爱非攻理念对中国古代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且对今天的社会依然具有重要的价值。
首先,墨子的兼爱非攻思想推动了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兼爱的理念促使人们关心他人,共同为社会福祉而努力。
这种关爱精神激发了人们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为科技、经济和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动力。
墨子兼爱非攻

墨子兼爱非攻墨子,即墨翟,是古代中国的一位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和军事家。
他的思想以兼爱非攻为核心,提出了人道主义的理念,主张以和平解决冲突,深受后世人士的推崇。
本文将围绕墨子的兼爱非攻思想展开论述,探究其思想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一、墨子的背景与思想来源墨子活动的时期属于战国时期,政权割据,战争频繁。
墨子所在的墨家学派以信仰宇宙主义思想和兼爱非攻理念为核心,针对当时社会动荡和人民苦难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墨子主张不以国家或家族成员为限,要将爱心扩展到所有人,实现普遍和平,消除战争与冲突。
二、兼爱非攻的内涵与意义1. 兼爱:墨子主张人们不仅应关心自己的人际关系,还要广泛的关怀他人。
他认为人类是平等的,要摒弃仇恨与偏见,努力促进社会的和谐与进步。
2. 非攻:墨子反对战争与武力解决问题,主张用和平的方式处理分歧与纷争。
他强调通过对话、互助和合作来解决问题,避免战争对人类社会带来的破坏。
三、兼爱非攻与现代社会1. 国际关系:在当今世界,国家之间的争端和矛盾依然存在。
墨子的兼爱非攻思想,为国际关系提供了新的思考方式。
通过互相尊重、平等对话和合作,可以促进友谊与和平的发展,化解各种纷争与冲突。
2. 社会和谐:在社会层面,兼爱非攻的思想也能产生重要影响。
人们应当摒弃偏见和歧视,以包容的心态对待不同的个体和群体。
通过相互帮助和支持,构建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3. 个人修养:在个人生活中,墨子的思想也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兼爱非攻的理念提醒人们要培养善良的品德,注重自己与他人的关系。
通过宽容、守信和慈善行为,塑造美好的个人形象。
四、墨子兼爱非攻的限制与反思尽管墨子的兼爱非攻思想有着伟大的理念和理想,但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在极端情况下,单纯的兼爱非攻可能缺乏实际可行性,无法解决强权和不公平带来的问题。
在现实社会中,对于一些恶意的行为,仅仅依靠兼爱非攻的理念,可能会导致损害自己利益的结果。
因此,在兼爱非攻的指导下,我们仍需要结合具体情况,灵活应对,综合运用各种方式解决问题。
墨子“兼爱”思想的特征和时代意义

墨子“兼爱”思想的特征和时代意义文章叙述了墨子“兼爱”思想产生的社会背景,分析了“兼爱”思想的特征:墨子认为“兼相爱”可以引导出“交相利”的积极效果,一旦实现,就可以避免人与人互相猜忌、国与国互相攻伐的有害行为,尤其可以保护弱小者的利益不受侵害。
阐释了“兼爱”思想的时代意义,认为以“兼爱”为代表的墨家思想事实上已经具有了朴素的天赋人权、民主平等的思想。
倡导平民结社以实现社会治理的先进思想,这也是墨家思想在近代能够被重新发掘的一个重要原因。
墨子的这种“兼爱”思想在今天看来,对构建和谐社会也有着重大的意义。
标签:墨子;兼爱;治乱;和谐一、墨子“兼爱”思想产生的社会背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处在一个诸侯割据、相互攻伐、连年征战的环境中,恃强凌弱、大国吞并小国的事情时常发生,从个人到国家都有一种不安全感。
社会的动荡不安定在客观上促成了学术思想的百家争鸣局面,各种流派的学术思想自由传播,都以寻找和治理当时的问题根源为出发点,以解决战乱使国家富强、百姓安居乐业为根本目的。
这其中以儒墨两家为显学代表,展开了对于国家社会以及人文思想的争论。
墨家思想的出现较孔子稍晚些。
儒道思想出现的时间比较早,但是并没有形成全社会的共识,也没有为解决当时社会问题提供完美的方案。
墨子在看到国与国之间的相互征伐,家与家之间的相互攻讦,人与人之间的残害后,墨子在批判儒家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了一套以“兼爱”为代表的“墨子十事”,完全不同于儒道两家的社会理想的主张和方案,这其中“兼爱”思想又是墨子思想体系中的核心和基础。
当时出现一系列社会战乱,民不聊生的乱象,在墨子看来根源是在于人与人的不相爱。
“父自爱也,不爱子,故亏子而自利,兄自爱也,不爱弟,故亏弟而自利,君自爱也,不爱臣,故亏臣而自利,是何也,皆起不相爱”,①这是墨子在对于人们自私自利状态的批判,认为个人或者个人团体的自爱是一种自私自利的表现,因为有着这种。
墨子与儒家有着相同的意识,墨子虽没有特别提出一个“仁爱”的主张,但是这应当是儒墨两家的普遍共识,就是对于人与人,家与家,国与国之间的不相爱的情况的一种揭示和批判。
墨家思想对当今社会的影响

墨家思想以兼爱为核心,意即人人平等互助互爱。
提倡“兼以易别”,反对儒家所强调的社会等级观念。
墨家提出“兼相爱,交相利”,就是要普通大众待人如己、爱人如己、相亲相爱。
并以理想化的思想境界,达到墨子所希望的和谐的社会关系。
除兼爱的核心思想以外,墨家还以尚贤、尚同、节用、节葬作为治国方法,反对当时的诸侯兼并战争,提出非攻的主张,并主张非命、天志、明鬼,一方面否定先秦时期颇为流行的天命论,同时又承认鬼和神的存在。
墨子的思想在战国时代十分盛行,其门人弟子遍布天下,影响层面很大。
墨子以其务实的济世理想,高越的人格情操、丰富的思想内容,完善的教材设计,形成了一个极其严密而充满宗教精神的团体,深深吸引了无数底层百姓与知识分子,对后世也产生了重要影响。
首先值得注意的是墨子的科学精神,他不但对科学哲学中的概念定义有所主张,他对科学方法的建立,科学教材的撰写与科学思想的传授,也使中国科学研究和应用很早就展现了高度智慧。
其次,前期墨家在认识论方面,提出了以经验为基础的认识方法,主张“闻之见之”、“取实与名”,提出“有本之者,有原之者,有用之者”的三表作为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方法,以政*实践的结果是否符合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为依据。
这是中国哲学史上最早提出的关于真理标准的命题,对后世哲学史的发展影响深远。
墨子之后的后期墨家基本分成两派,一派从自然科学,逻辑思辨的法则与认识论问题着手,主张人的认识能力是获得知识的工具,但必须透过感官与思维作用才能取得,而逻辑真伪的标准,只有透过客观的自然世界或人类社会现况的检证才能取得。
而另外一派则是发展墨子的宗教理念,他们试图在现实政*权力无法取得或予以保护的情况下,仍能奉行墨子平等兼爱的社会理想,因而发展成劫富济贫的游侠之路无论是墨子在世时期还是后期墨家时代,墨家都坚持以大义引导任侠精神,从而对中国几千年的任侠文化起了主导作用。
后世军民抵抗外来侵略的慷慨赴死,侠士路见不平的见义勇为,其精神源头皆来源于墨家。
墨家思想

墨家“兼爱”思想的现实意义墨子,作为中国古代学术界的佼佼者之一,本人一直对他推崇有加。
墨家思想的核心是“非攻兼爱”。
我尤其喜欢他的“兼爱”思想,这种爱是一种大爱,爱世人,爱天下,是一种心忧天下,甘为民先的高尚情操。
我想墨家思想在如今这个物欲横流,人人自危的时代,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近些年来,中国不断地发展经济,号召着要构建和谐社会。
也许人们的物质生活确实有了一些提高,然而人们的精神生活似乎并没有太多提升,大有“世风日下,人心不古”之势。
不久前两岁女童遭碾压,路人却视而不见,如果这是在古代,我想情况一定是截然相反,难道我们连古人都不如了?大家对毒奶粉,地沟油等等令人心寒的事情似乎早已见怪不怪。
太多的漠不关心和麻木不仁,太多的损人利己和尔虞我诈,这样的国家,谈何复兴与和谐?我们必须明白,一时的眼前利益和损人利已只会把我们生存的环境和大家都推向黑暗深渊。
如今的高昂的违背自然经济规律的高房价使得老百姓不堪重负,太多失梦的“80后”,这些正是某部分人罔顾人民的利益往自己的口袋捞钱的结果,假如最后房地产崩盘,造成严重经济危机,那真是得不偿失啊。
所以我们必须要深刻理解并奉行墨子的“兼爱”的思想,比如,大企业,资本家建立的各种助学、扶贫、福利等基金,其实就是“兼爱”思想的最好阐释;又比如社会商业的契约精神,如果都遵守合同,遵守约定,在这样的信用环境和契约精神下,工商业文明才能够得以发展,否则今天你不遵守合同,那么明天别人也不遵守合同,今天你可能骗了别人,明天可能别人会骗取你更多,那么社会风气就污浊不堪。
如今要想真正构建和谐社会,首先领导者就应该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心忧天下,甘为民先,好好地做一番事业,带领大家真正理解并推行墨子的“兼爱”思想,而不是使太多的利民政策成为一纸空文。
墨家“兼爱”思想与和谐社会构建

墨家“兼爱”思想与和谐社会构建【摘要】墨家“兼爱”思想是中国古代哲学家墨子提出的一种价值观,主张广泛的爱和关爱,强调人们应该以仁爱和公正来对待他人。
这一思想的内涵包括互相尊重、互相帮助、互相理解和包容等。
墨家“兼爱”思想与和谐社会的关系密切,它为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了积极的思想支持。
在当今社会建设中,继承和发扬墨家“兼爱”思想,将有助于实现社会和谐和稳定。
墨家“兼爱”思想不仅是一种理念,更是一种实践,需要在实际行动中得到贯彻。
墨家“兼爱”思想的重要性不可低估,它是促进社会团结、和谐发展的重要力量,值得我们在社会建设中认真对待和运用。
【关键词】墨家,兼爱思想,和谐社会构建,内涵,特点,关系,启示,社会构建,重要思想支持,理念,发扬,当今社会建设1. 引言1.1 墨家“兼爱”思想与和谐社会构建墨家“兼爱”思想是中国古代儒家学派之一,提倡“以爱为本,以和为贵”,倡导“兼爱”、“非攻”、“节用”、“尚同”等思想,旨在实现社会和谐与安定。
墨家认为,人类社会应该摒弃战争与冲突,以爱和同情作为基础,实现全人类的平等、和谐与共存。
墨家所倡导的“兼爱”思想与和谐社会构建密不可分。
和谐社会需要人们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关心,而“兼爱”思想正是强调所有人都应该得到平等的爱和尊重。
只有在全社会普遍推崇“兼爱”理念的情况下,才能实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墨家“兼爱”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宝贵财富,对当代社会建设仍具有重要意义。
在现代社会中,我们不仅需要注重物质生活的改善,更应该关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弘扬“兼爱”、“和谐”等传统理念,促进社会和谐共赢。
墨家“兼爱”思想为和谐社会构建提供了重要的精神支持,值得我们深入传承与发扬。
2. 正文2.1 墨家“兼爱”思想的提出墨家“兼爱”思想的提出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的中国。
墨子(墨翟)是墨家学派的创始人,他强调“兼爱”思想,认为爱应该包容所有人,无论贵贱贤愚,都应该受到平等的尊重和关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墨家的“兼爱”思想对现代社会的意义
自秦独尊儒术以来,儒家思想一直是尊为正统思想,为封建统治奠定了思想基础,但是,在现代,我们还要以儒为尊吗?这并不是说儒家思想不好,但我们要以批判的眼光看待问题,在新时代的潮流下,如何选择思想,何者更能满足现代发展的需要呢?这引起了我的思考。
在阅读相关书籍的时候,我对墨子的思想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也为其一些深刻醒世的道理所折服,这也是现代急功近利社会所迫切需要的思想,与社会发展所倡导的价值观也有共通之处。
墨子有很多重要的文章,除《兼爱》外,还有《非攻》、《尚贤》、《尚同》、《节葬》、《节用》、《天志》、《明鬼》、《非乐》、《非命》、《非儒》等。
但他的兼爱一直贯穿在整个思想体系中。
“墨子唯兼爱,是以尚同;唯尚同,是以非攻;唯非攻,是以讲求备御之法”。
一、墨子兼爱之于“乱”
墨子对社会的“乱”有自己的见解:不爱而起乱。
“乱何自起?起不相爱。
”“虽父之不慈子,兄之不慈弟,君之不慈臣,此亦天下之所谓乱也。
”由小家而至大家,其乱之因皆可由“无爱”而起,人人爱自己而不兼爱。
在现实,因为一己私心而造成骨肉分离、背信弃义的事让人司空见惯,心透凉。
而墨子的提醒世人“凡天下祸篡怨恨,其所以起者,以不相爱生也”因此他主张君主“视人之国若视其国”,家主“视人之家若视其家”,每个人“视人之身若视其身”(《非攻》),人与人相爱,没有人、己、亲、疏的区别,则无乱矣。
墨子的兼爱在很大程度上与和谐社会的发展是一致的。
诚信友爱,
是和谐社会的凝聚剂,是和谐社会的精神内核,而兼爱也是墨子思想的核心,“兼爱”的意思是视人如己。
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有了视人如己的“兼爱”思想,大家相互间就更容易消除隔阂,开展正常交往。
在和睦相处的情况下去保持社会公共生活的安定有序,并维护人民大众的整体利益,最终形成一个平等友爱、融洽和谐的人际环境。
它们都要求人们互相爱护、互相尊重,爱别人就象爱自己一般。
“天下之人皆相爱,强不执弱,众不劫寡,富不侮贫,贵不敖贱,诈不欺愚。
凡天下祸篡怨恨可使毋起者,以相爱生也,是以仁者誉之。
”若人人兼爱便能治乱,人人兼爱必定社会安定和谐。
二、墨子兼爱之于“义利”
“义”是指人们应该遵守的与礼制相联系的道德行为规范,而“利”则指个人对物质利益的追求。
兼爱,即既要爱自己的义务和权利,更要爱他人的权利与义务,在想到自己利益的之前要顾全大家的利益。
对墨子主张“欲天下之治而恶其乱,当兼相爱,交相利。
”由此可见,兼爱是交相利的前提,只要兼爱能够代替一己之私,那么个人之间的恩恩怨怨可以化作云烟,而且国家之间也能够和平相处,百姓就能享受平安的幸福生活了。
墨子曰:“仁,爱也,义,利也。
爱利,此也;所爱、所利,彼也。
爱利不相为内外,所爱、所利亦不相为外内。
”
兼爱不仅是考量“利义”的前提,也是整个思想动态过程中的衡量标尺。
墨子曰:“观其事,上利乎天,中利乎鬼,下利乎人,三利
无所不利,是谓天德。
聚敛天下之美名而加之焉,曰:‘此仁也,义也。
爱人利人,顺天意,得天之赏者也。
”墨子讲了利天”、“利鬼”、“利人”,其实就是要利各个方面的意思,这各个方面也就是“兼”之意韵所在。
一个人得到的利益是否符合义,我们就要用他是否损害到了其他人的利益作为标准,在对他的行为做一个判断。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对私利的追求在一定程度上忽视或淡化了对社会公利的追求,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出现了诸多的不和谐,而且人们为片面追求经济高速增长而向大自然过度索取,造成污染物的随意排放,最终导致人类生存环境恶化、生态失衡、各种复杂疾病蔓延等问题。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我们应该借鉴墨子义利观中的积极因素,以兼爱的思想化干戈为玉帛,树立公利至上的观点,维护社会公共利益,保护人类生存的环境,构建人人和睦安宁的和谐社会。
三、墨子兼爱之于“攻”
春秋战国时期,战乱频仍,兵连祸接,因而建立和谐世界最重要也最迫切的先秦诸子中除法家外,其余大都反对战争,尤其是侵略战争。
墨子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就是首先停止战争,实现和平和共同安全。
墨子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墨子主张“非攻”表现在现实实践中就是反对战争, 崇尚和平; 反对浪费、劝解执政者清正廉洁“尚俭节用”, 为人民生活减轻负担,这些都是以兼爱的主张作为明确的理论根基的。
他还身体力行
“非攻”这一实践, 当听说楚国要攻打宋国时, 他昼夜兼程, 急赶至楚国, 向楚君备陈攻战之害: 不仅被攻的国家受害, 攻人的国家也要受害, 战争将会导致“兼国覆军, 贼虐万民”、“春则废民耕稼树艺, 秋则废民获敛”、“百姓饥寒冻馁而死者, 不可胜数”。
他的劝说打动了楚王, 最终免除了一场战争, 挽救了无数黎民百姓。
清末著名学者、文学家、经学家、古文字学家俞樾认为: “墨子唯兼爱, 是以尚同; 唯尚同, 是以非攻; 唯非攻, 是以讲求备御之法。
”这段话道出了墨子“兼爱、非攻”思想的要义,即强烈反对独裁专制主义, 主张民本思想, 倡导平等、互利的社会道德。
这些主张对于构建现代社会的政治文明、社会民主具有极强的指导意义, 同时针对当下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以及由我国提出的倡导国际间的和平共处、构建和谐世界的伟大构想也具有极强的思想指导性。
“兼爱”和“非攻”,是一种思想的两面。
这种思想是非暴力论。
“兼爱”是非暴力论在内政方面的表现。
“非攻”是非暴力论在外交方面的表现。
“兼爱”、“非攻”都是中华民族热爱和平思想的源泉之一,都表现出了墨子对于和谐世界的美好向往。
墨子的兼爱于“乱”、于“义利”、于“攻”都一以贯之,从总体上看,墨子的这些冷静而深刻的主张,反映的是下层的实际需要和实际利益,因而具有更大的代表性和普遍意义。
我们应当批判地继承其中的优秀思想成果,从而为当代中国的和谐社会建设注入有益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