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可追溯性测试记录

合集下载

品检中的仪器校准与可追溯性要求

品检中的仪器校准与可追溯性要求

品检中的仪器校准与可追溯性要求仪器校准与可追溯性在品检中的重要性品质检验是确保产品符合质量标准的关键步骤。

这个过程中使用的仪器设备必须保持准确性和可靠性,以确保测试结果的准确性。

为了满足这个要求,仪器校准与可追溯性成为品检中不可或缺的要素。

仪器校准是指对仪器设备进行定期检查和校准,以确保其准确性和合规性。

校准过程通常包括对仪器的各项参数进行检测和验证,例如测量范围、精确度、重复性等。

通过校准,可以及时发现并纠正仪器设备的偏差和误差,保证其在使用过程中的准确性。

可追溯性是指仪器校准结果与国际或国家标准之间存在精确的联系。

根据国际标准组织(ISO)的定义,可追溯性是指测量结果或测量不确定度与已建立的参考标准之间的关系。

通过确立与参考标准的连接,可以确保仪器校准结果的准确性可信,并且可以与其他实验室或组织的校准结果进行比较。

仪器校准与可追溯性在品检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校准可以帮助排除人为因素和仪器本身的误差,提高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只有准确的测试结果才能真正反映产品质量的情况,为企业的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减少因测试误差而造成的质量风险。

校准和可追溯性可以提高测试结果的可比性。

通过与国际或国家标准的连接,不同实验室或组织的测试结果可以进行比较和验证。

这种可比性有助于消除不同实验室之间的差异,提高测试结果的一致性和可信度。

在全球贸易和合作日益频繁的情况下,可比的测试结果对于产品交付和贸易的顺利进行至关重要。

仪器校准与可追溯性也有助于追溯产品的质量问题。

通过记录仪器校准的结果和过程,可以追踪产品质量问题的根本原因。

当出现产品质量问题时,可以通过仪器校准信息了解是否与测试仪器的准确性有关,并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

这不仅有助于保证产品质量,还可以避免潜在的质量纠纷和损失。

仪器校准与可追溯性是保持实验室认可和认证的基础。

许多认可机构和行业标准要求实验室对仪器设备进行定期校准,并确保校准结果的可追溯性。

通过遵守这些要求,实验室可以获得认可和信任,树立良好的信誉和形象。

产品精确追溯报告模板

产品精确追溯报告模板

产品精确追溯报告模板1. 概述本报告旨在对产品的生命周期进行精确追溯分析,包括产品的设计、开发、测试、上线等各个阶段,并明确追溯相关过程中的关键要点、风险因素以及验证方法。

通过该报告,可以全面了解产品的各个细节,确保产品质量与安全。

2. 项目描述2.1 项目背景(介绍项目的背景信息和目的)2.2 项目范围(明确项目的范围和目标)3. 需求管理追溯3.1 需求收集与分析(列举需求的来源和整理方法,并阐明需求分析的过程)3.2 需求评审与确认(说明对需求进行评审的方法和评审结果的处理)3.3 需求变更与控制(描述需求变更的情况及控制方法)4. 设计追溯4.1 系统架构设计(介绍系统的整体架构设计和模块划分)4.2 模块设计(详细说明每个模块的设计思路和实现)4.3 接口设计(展示各个模块之间的接口设计和信息传递方式)5. 开发追溯5.1 开发环境(列举开发所需的硬件、软件环境)5.2 代码管理与版本控制(说明代码管理的工具和版本控制策略)5.3 编码规范与质量保证(阐述编码规范的制定和代码质量保证措施)6. 测试追溯6.1 测试计划与用例设计(描述测试计划的编制和用例设计的过程和结果)6.2 测试执行与结果分析(介绍测试执行的方式和测试结果的分析)6.3 缺陷管理与解决(说明发现的缺陷情况以及解决过程)7. 验证追溯7.1 用户验收测试(说明用户验收测试的方法和结果)7.2 性能测试(列出性能测试的指标和结果)7.3 安全测试(介绍安全测试的方式和发现的安全问题)8. 上线与运维追溯8.1 上线准备与发布(描述上线前的准备工作和发布过程)8.2 运维与故障处理(说明产品上线后的运维情况和故障处理过程)9. 风险管理追溯9.1 风险识别与分析(列举风险案例和评估风险程度)9.2 风险应对与控制(描述对风险的应对策略和控制措施)10. 总结本报告详细记录了产品的生命周期,从需求管理到设计开发、测试验证再到上线与运维,全面追溯了每个阶段的关键要点、风险因素以及验证方法。

供方产品可追溯性测试报告

供方产品可追溯性测试报告

供方产品可追溯性测试报告1. 引言本测试报告旨在对供方产品的可追溯性进行测试评估,以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可信度。

通过对供方产品的追溯性进行测试,可以验证产品的合规性、完整性以及追踪记录的准确性。

本报告将详细介绍测试目的、测试方法、测试过程和测试结果,并提供相应的结论和建议。

2. 测试目的供方产品的可追溯性测试旨在验证以下几个方面:- 产品追溯信息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产品提供的追溯记录的合规性和完整性- 确认供方能够提供有效的证明材料来支持产品的追溯性3. 测试方法为了完成对供方产品的可追溯性测试,我们采用了以下测试方法:3.1 样本选择我们从不同供应商提供的产品中随机选择了若干样本作为测试对象。

样本覆盖了不同品牌、型号和生产日期的产品,以确保测试的广泛性和全面性。

3.2 数据收集我们要求供方提供产品的相关文件和证明材料,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追溯记录表或档案- 原材料采购记录- 生产过程记录- 实施质量控制和质量检查的文件- 验证产品符合可追溯性要求的证明文件3.3 文件审核我们对供方提供的文件进行仔细审核,确认其符合可追溯性的要求,并核查其准确性和完整性。

3.4 数据比对与分析在审核供方提供的文件之后,我们将对产品的追溯记录进行比对和分析。

我们将核对每个样本的追溯记录与实际情况进行比对,并进行数据分析,以确认产品的追溯性能力和数据的真实性。

4. 测试过程我们按照以上测试方法对供方产品进行了可追溯性测试,下面是测试的具体过程:4.1 样本收集我们从供方的产品中随机选择了20个样本,涵盖了不同品牌、型号和生产日期的产品。

4.2 数据收集与审核我们向供方索取了与产品追溯性相关的文件和证明材料,并对其进行审核。

我们核对了原材料采购记录、生产过程记录、质量控制文件以及其他相关文件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4.3 数据比对与分析根据供方提供的文件记录和实际情况,我们对每个样本的追溯记录进行了比对和分析。

我们确认了产品的追溯信息和数据的准确性,并评估了产品的可追溯性能力。

质量可追溯性模拟演练(检验-产品)记录

质量可追溯性模拟演练(检验-产品)记录

质量可追溯性模拟演练(检验-产品)记录
日期
演练日期:[日期]
演练目的
本次模拟演练旨在测试检验-产品环节在质量可追溯性方面的
能力和效率。

检验-产品环节在质量可追溯性方面的能力和效率。

演练内容
本次演练以产品流程为基础,模拟了从检验环节开始到生产流
程结束的全流程。

演练涵盖了以下内容:
1. 零部件检验的校验和审批过程
2. 零部件装配和生产检验记录的跟踪
3. 各个环节的检验合格标志和不合格标志使用
4. 整个流程中不合格品的处理及相关记录
演练结果
在本次演练中,检验-产品环节共检验了[数量]个产品,其中合
格品[数量]个,不合格品[数量]个。

所有记录均被妥善记录并储存。

问题和建议
演练过程中发现了以下问题:
1. 某些检验标准描述不够清晰
2. 部分记录无法方便地跟踪
3. 部分记录储存方式存有安全隐患
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以下建议:
1. 对于标准描述不清晰的问题应及时更新
2. 优化记录跟踪和储存方式,确保可追溯性
3. 对记录储存进行归档和备份,确保安全性和可靠性。

结论
本次模拟演练充分检验和展示了检验-产品环节在质量可追溯性方面的能力和效率,同时也为相关环节发现问题和提出建议提供了重要参考。

产品可追溯性模拟演练记录

产品可追溯性模拟演练记录

台州市舜宁塑胶有限公司
产品可追溯性测试记录
2020年10月27日,品管部针对公司成品进行一次产品可追溯性模拟测试,从客户的订单追溯至原材料,以验证公司产品的可追溯性。

(订单号:2020386,货号:42776604产品:2L灰色水壶)
1.目的:当销售的产品存在危害性或潜在危害是,能够迅速有效的做出判断,找到发生问题的关键点。

2.职责
2.1品管部全面负责。

2.2其它各部门全面配合。

3.演练
3.1追溯流程,从客户的订单开始追溯:客户订单→成品检验记录→包装检验→组装检验→原材料入库单→来料检验记录→原材料采购计划单。

3.2追溯源及相关信息:
随机找到客户的订购单:
成品检验:
找到该批产品的包装检验:
注塑检记录表:
原料检验:
采购合同:
4.演练结果:
演练证明,我公司的产品能够追溯到关键原材料的批次号,追溯系统是可追溯的。

编制:黄坤金审核:孙卫红2020.10.27。

产品可追溯性测试记录

产品可追溯性测试记录

惠州市博罗县李道明电子有限公司
产品可追溯性测试记录
审核员总结;从整个追溯过程的记录显示,无论是本产品的制作过程,还是过程中使用的物料批号及PO单号,都能追溯到来源,操作人,操作时间,操作机台等信息,可完整再现制作的全流程,因此《标识和可追溯性实施办法》的流程管理是清晰、有效的。

制表人; 审核日期
客户
订单数量下单日期订单交期
生产流程时间负责人生产备料出货
订单开始生产计划
物料采购
电线组
成品组装
包装
包装生产报表
成品检验报告
出货记录
IPQC检验记录组装报表
IPQC检验记录物料入库单
生产领料单电线加工报表物料采购单
供应商送货单IQC检验报告订单物料表(BOM)物料申请单物料测试报告订单确认单生产工艺指令单生产计划排程
相关记录表单备注说明
客户订单合同
订单评审惠州市博罗县李道明电子有限公司。

产品可追溯性模拟演练(成品-原料)记录

产品可追溯性模拟演练(成品-原料)记录

产品可追溯性模拟演练(成品-原料)记录
童城(福建)XXX进行了一次产品可追溯性模拟测试,
以验证其产品的可追溯性。

测试目的是为了在销售的产品存在危害性或潜在危害时,能够迅速有效地找到问题的关键点。

品管部全面负责,其它各部门全面配合。

测试流程从客户的订单开始追溯,包括客户订单、出库单、仓库成品(标识)、入库单、成品检验记录、工器具清洗消毒、生产巡检表、组装首检记录表、注塑、发泡生产日报表、注塑、发泡巡检记录表、注塑、发泡首检记录表、押出班生产日报表、原材料入库单、来料检验记录和原材料采购单。

随机选择了客户金语的订购单,然后在成品仓找到出仓单和成品标示卡,找到了该批产品的入库单、成品检验记录、包装日报表、车间巡检记录表,以及生产现场的各种相关记录表、个人卫生检查表、工衣清洗消毒记录表、微生物涂抹检测记录、工艺卫生检查原始记录、水分原始记录、原辅料投料记录表、生产车间各区域消毒记录、车间臭氧消毒记录、金属探测仪检测记录、易碎品检查记录处置表、筛网完整性检查记录、包材清洁消毒记录表、洗手消毒记录和生产任务单,以及原材料入库单、原料来料检
验记录和采购单。

测试结果表明,该公司的产品追溯系统是可追溯的。

产品可追溯系统管理程序(含产品追溯性验证表格)

产品可追溯系统管理程序(含产品追溯性验证表格)

产品可追溯系统管理程序1. 范围:1.1适用于主副料、半成品、成品的标识与追溯;1.2可追溯性有利于鉴别产品、追溯其历史和产品来源,即能将原料和最终成品匹配起来,并能够此与加工历史纪录进行连结。

有助于保障成品安全,并在发现产品不安全时有助于采取必要的行动。

2. 参考文件:无3. 定义:无4. 程序:4.1职责:4.1.1可追溯性的权利和责任4.1.1.1仓库管理员负责仓库物料及成品的标识和管理4.1.1.2生产部负责生产过程中的半成品、成品的标识和管理4.2鉴定和追溯接受的物料4.2.1 物料的标识,应根据实际情况适当标示型号、批次、颜色、接收日期等;4.2.2仓库管理员收料时,应依据采购订单内容仔细核对;4.2.3IQC检验后,应即刻填写“进料检验报告”,于被检布料瑕疵处贴上不合格标识加以标识;4.2.4仓库中物料存放处应有能表示物料增减状态的“物料卡”;4.2.5 物料合格品放置于合格品区,不合格品放置于不合格品区。

4.3鉴定和追溯半成品及成品建立半成品及成品与所使用的原料批次等的关系4.3.1 半成品及成品的标识与追溯4.3.2 生产部在领料时,领料单需要注明生产单号;4.3.3 生产过程中的半成品及成品需要标识产品型号、生产单号等必须的数据,整个生产过程是以生产单为主线进行追溯。

4.3.4各检验员检验时,应将待检品存放于待检区域,合格品放于“合格品区域”,不合格品应放于“不合格品区域”,并且需要加以标识。

4.3.5如果检验员发现质量问题时,可以通过材料的领用记录以及生产记录可以追查责任者,将质量问题影响的损失控制在最小范围。

4.4 验证可追溯性的有效性4.4.1 目的:建立一套程序来检验可追溯性系统的有效性,包含是否符合可追溯性设计、测试可追溯性及复审可追溯性系统4.4.2是否符合可追溯性测试各负责单位可以按照预设的频率审计可追溯系统是否都到位且符合需要,所以可追溯性审计应具备如下特征:4.4.2.1建立在持续进行的基础上4.4.2.2追踪发生不符合现象之处4.4.2.3在产品/工厂/人员发生异动时进行审计4.4.2.4能够应对投诉或其它系统失败的证据4.4.3. 测试可追溯性系统4.4.3.1确保从原料到成品的发送都能可追溯,反之亦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产品可追溯性测试记录
客户 货号 品名 订单数量 下单日期 订单交期
生产流程
相关记录表单 客户订单合同
时间
负责人
备注说明
Hale Waihona Puke 订单开始订单评审 订单确认单 生产工艺指令单 生产计划排程
生产计划 订单物料表(BOM) 物料申请单 物料测试报告 物料采购单 物料采购 供应商送货单 面辅料检验报告 物料入库单 生产备料 裁剪 裁片检验记录 缝制日报表 缝制 缝制检验记录 后道生产日报表 后道 成品检验报告 出货 出货记录 生产领料单 裁剪日报表
审核员总结:从整个追溯过程的记录显示,无论是本产品的制作过程,还是过程中使用的物 料批号及PO单号,都能追溯到来源,操作人,操作时间,操作机台等信息,可完整再现制作 的全过程。因此《标识和可追溯性实施办法》的流程管理是清晰有效的。 制表人: 审核: 日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