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溯系统测试记录

合集下载

追溯系统测试报告

追溯系统测试报告

生产单号
客户产品名称产品规格
订单数量
下单日期
序号
1可追溯2可追溯3可追溯4可追溯5可追溯6可追溯7可追溯8可追溯9可追溯10可追溯11
可追溯
无效
测试记录人:
核准:
日期:
追溯体系测试结论
查询该订单号相对应的下料检验记录查询该订单号相对应首件检验记录
查询该订单号对应产品的原材料辅料入库记录查询该订单号对应产品的原材料检验记录查询该订单号对应产品的辅料检验记录
有效
查询该订单号相对应的成品入库记录查询该订单号相对应的成品抽箱检验记录查询该订单号相对应的成品包装检验记录查询该订单号相对应的流水线检验记录查询该订单号相对应的焊接检验记录查询该订单号相对应的弯铁检验记录追溯系统测试报告
追溯内容
内容
结论。

可追溯性程序文件

可追溯性程序文件

可追溯性程序文件概述:在软件开发中,可追溯性程序文件是指为了跟踪和管理软件开发过程中的变更和决策而创建的文件。

这些文件包含了开发人员在项目开发周期内做出的决策、变更和相关信息,旨在提高软件开发的透明度和可靠性。

本文将介绍可追溯性程序文件的重要性、常见的文件类型以及如何创建和管理这些文件。

重要性:可追溯性程序文件对于软件开发项目的成功非常关键。

它们提供了一个完整的开发历史记录,使得开发人员和其他相关人员可以追溯软件中的任何决策和变更。

以下是几个重要的原因,说明了为什么可追溯性程序文件是如此重要:1. 文档化开发过程:可追溯性程序文件记录了软件开发过程中所做的各种决策,如需求变更、设计更改和错误修复等。

这些文件不仅可以帮助开发人员追溯开发过程,而且也有助于其他开发人员理解项目的背景和目的。

2. 质量控制:可追溯性程序文件提供了对软件变更的完整可见性,从而使团队能够更好地控制软件的质量。

通过追踪错误报告和变更请求,开发人员可以了解到哪个决策或变更导致了某个问题,从而及时纠正和优化。

3. 便于合作:可追溯性程序文件为团队成员提供了共享信息的便捷方式。

团队成员可以通过查看这些文件来了解项目的当前状态和进行后续操作的决策,从而更好地协作和合作。

常见的文件类型:下面是几个经常使用的可追溯性程序文件的示例:1. 需求文档:需求文档记录了软件项目的功能需求和非功能需求。

它描述了客户或用户对软件的期望和要求,并提供了开发人员进行设计和开发的参考。

2. 设计文档:设计文档包含了关于软件系统架构、模块和组件的详细信息。

它描述了系统的设计原则、关键模块之间的交互方式以及数据流等。

追溯要求(中文)

追溯要求(中文)

供应商质量特殊要求声明零部件/工艺/技术/管理工具名称:动力总成零件的精确追溯和批次追溯工艺要求简介:该文件包含动力总成零件的精确追溯和批次追溯中的详细要求(共28条)一、符合要求的追溯方案(4条)二、追溯的分类(3条)三、追溯的内容(5条)四、电子化追溯的要求(16条)一.符合要求的追溯方案:1.供应商必须提供精确追溯或批次追溯的能在PPAP前完成的方案。

2.供应商提供的追溯方案(方案包括:追溯方式、条码规格、追溯内容等)必须符合本要求,在技术评审阶段,没有要求供应商全部符合本要求,但必须具备合理的方案和计划,供应商在PPAP之前必须完全执行本要求汇总的要求。

APQP各个阶段SGM都将跟踪供应商的进展情况。

最终的追溯过程需要经过PPAP评审的认可,如果无法通过PPAP评审,SGM有权要求供应商进行整改直至通过评审。

3.供应商提供的追溯过程需要满足精确追溯或批次追溯的追溯要求,能提供完整的追溯信息支持SGM的追溯。

4.如果供应商提出对该SOR的偏离期望,其解决方案需要得到SQE的认可。

二.追溯的分类:1.精确追溯零件:每个零件都有唯一标识,SGM生产线扫描该标识使之与整机一一对应。

2.批次追溯零件:零件没有独一的标识,每箱发至生产线的零件按箱贴有追溯码标签,扫描该标签使整机得以实现批次追溯。

3.一般追溯零件:包括除精确追溯和批次追溯零件之外的所有零件。

由SGM负责在RDC区域内的物料运作过程中记录的信息追溯,实现一般追溯。

三.追溯的内容:1.图纸或SOR 中规定的关键特性和需要在线100%测量的尺寸。

2.关键过程特性,如关键的温度、压力、角度、位移等。

3.图纸要求的功能测试结果,如扭矩,泄漏测试结果、特殊功能测试结果等。

4.重要分零件信息(分零件根据零件的重要性,可以定义为精确追溯、批次追溯或一般追溯,由供应商提出方案,经SGM PDT 包括DRE、SQE 等批准)。

5.针对不同零件的特殊性,特定零件的具体关键特性由SGM PDT 包括DRE、SQE 等具体提出。

产品可追溯性模拟演练记录

产品可追溯性模拟演练记录

中山诚盈塑胶科技有限公司产品可追溯性模拟演练记录2014年2月28日,品管课针对公司成品进行一次产品可追溯性模拟测试,从客户的订单追溯至原材料,以验证公司产品的可追溯性。

1.目的:当销售的产品存在危害性或潜在危害是,能够迅速有效的做出判断,找到发生问题的关键点。

2.职责2.1品管课全面负责。

2.2其它各部门全面配合。

3.演练3.1追溯流程,从客户的订单开始追溯:客户订单→仓库成品(标识)→入库单→成品检验记录→组装日报表→组装巡检表→组装首检记录表→注塑、发泡生产日报表→注塑、发泡巡检记录表→注塑、发泡首检记录表→押出班生产日报表→原材料入库单→来料检验记录→原材料采购单。

3.2追溯源及相关信息:随机找到客户博科布一张的订购单:到成品仓找到成品:找到该批产品的入库单:组装巡检记录表:组装首检记录表:发泡、注塑日报表:注塑、发泡巡检日报表:注塑、发泡首检记录表:押出班生产日报表:原材料入库单:橡胶外胎入库单:原料来料检验记录;原料来料检验记录:橡胶胎皮来料检验记录:采购单:4.演练结果:演练证明,我公司的产品追溯系统是可追溯的。

审核:编制:当我被上帝造出来时,上帝问我想在人间当一个怎样的人,我不假思索的说,我要做一个伟大的世人皆知的人。

于是,我降临在了人间。

我出生在一个官僚知识分子之家,父亲在朝中做官,精读诗书,母亲知书答礼,温柔体贴,父母给我去了一个好听的名字:李清照。

小时侯,受父母影响的我饱读诗书,聪明伶俐,在朝中享有“神童”的称号。

小时候的我天真活泼,才思敏捷,小河畔,花丛边撒满了我的诗我的笑,无可置疑,小时侯的我快乐无虑。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青春的我如同一只小鸟,自由自在,没有约束,少女纯净的心灵常在朝阳小,流水也被自然洗礼,纤细的手指拈一束花,轻抛入水,随波荡漾,发髻上沾着晶莹的露水,双脚任水流轻抚。

身影轻飘而过,留下一阵清风。

可是晚年的我却生活在一片黑暗之中,家庭的衰败,社会的改变,消磨着我那柔弱的心。

可追溯性测试报告

可追溯性测试报告
纠正措施要求及测试报告分发对象:1.发出纠正预防报告。2将本次测试结果发各车间讨论。
测试组长:汪正祥测试:胡芙蓉批准:赖尊阳
日期:2013-12-18日期:2013-12-18日期:2013-12-18
不合格项统计与分析(包括:数量、严重程度、特定部门优、缺点、特定要素执行情况、存在的主要问题等):
电镀车间部分在生产同订单产品标示不完整。
对可追溯体系的评价(包括:文件化体系与标准的符合程度、实施效果、发现和改进体系运行的机制及措施等):
经测试小组确认:公司的产品可追溯性行为持续有效进行,产品可追溯性体系持续有效,基本满足公司质量要求。
产品可追溯性内测报告
测试目的:测试公司的产品可追溯体系,持续改进产品质量
测试范围:原辅料、成品仓库及产品生产全过程
测试依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二级文件----产品标示和可追溯性程序测试日期:2013-12-17
受测试部门:原料仓库、电镀车间、包装车间、成品仓库
测试组长:汪正祥测试组成员:胡芙蓉、王桂保、符建望
测试过程综述:测试组从成品仓库随机抽取一箱产品,根据物料标示上面订单号,分别在各车间找到在生产的同订单产品,各工序相对应生产进度表、原料检验报表、半成品检验报表、成品抽检报表等记录。

追溯性评估报告

追溯性评估报告

追溯性评估报告1. 引言本报告是针对某个软件系统(以下简称系统)进行的追溯性评估报告。

追溯性评估是一种评估软件需求追溯性以及测试追溯性的方法,旨在评估系统中需求与测试之间的关联性以及追溯性的有效性。

2. 背景系统是一个基于客户需求开发的软件系统,开发团队在开发过程中,对系统需求进行了追踪,并进行了相应的测试。

为了确保系统的质量,确保软件需求与测试之间的一致性和可追溯性,我们进行了追溯性评估。

3. 评估目标本次追溯性评估的主要目标如下: - 评估软件需求与测试用例之间的追溯关系是否正确建立。

- 评估需求变更对测试用例的影响程度。

- 评估测试用例的覆盖率,以及与需求之间的一致性。

4. 方法为了实现上述评估目标,我们采用了以下方法进行评估: 1. 分析需求追踪矩阵,验证需求与测试用例之间的追溯关系。

2. 通过分析需求变更记录,评估需求变更对测试用例的影响程度。

3. 对已执行的测试用例进行回顾,分析测试用例的覆盖率和与需求的一致性。

5. 评估结果5.1 需求与测试用例追溯关系经过对需求追踪矩阵的分析,发现需求与测试用例之间的追溯关系建立基本正确,大部分需求都有相应的测试用例进行了测试。

然而,部分需求的测试用例覆盖率较低,需要进一步补充测试用例来增加覆盖率。

5.2 需求变更对测试用例的影响程度评估根据需求变更记录的分析,大部分需求变更对测试用例造成了影响。

其中部分测试用例需要进行相应的修改或添加,以适应需求变更。

需要注意的是,有一些需求变更未被及时更新到测试用例,导致测试用例与实际需求不一致,需要对这些测试用例进行更新或重新编写。

5.3 测试用例覆盖率评估通过回顾已执行的测试用例,发现测试用例的覆盖率整体较高,覆盖了大部分需求。

但仍有一些需求没有相应的测试用例,需要进一步补充测试用例来增加覆盖率。

6. 结论通过本次追溯性评估,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 1. 系统中需求与测试用例之间的追溯关系基本正确,但部分需求的测试用例覆盖率较低,需要进一步补充测试用例。

产品、物料、标识可追溯性控制程序(含表格)

产品、物料、标识可追溯性控制程序(含表格)

文件制修订记录1.0目的对产品、物料、标识等进行适当的控制,以防止不同类别、规格、批次、状态的产品、物料混淆、误用,并实现可追溯性。

2.0范围适用于本公司从原辅料、过程产品、半成品、成品、包材全过程中的标识控制。

3.0职责3.1生产管理部负责过程产品、半成品、成品的标识管理。

3.2供应链部负责采购、仓储、产品运输环节原辅料、包材、成品的标识管理。

3.3生产车间的操作人员负责生产加工过程中的原辅料、半成品、成品、包材的标识。

3.4质量管理部负责标识的监督管理。

4.0控制程序4.1标识的分类a)产品标识;b)状态(包括待检、合格、不合格)标识。

各类产品标识包括产品本身标识和检验与试验状态标识。

4.2标识的原则a)对每批产品皆需有唯一性标识;b)对不同状态的产品必须标识。

4.3产品标识4.3.1原辅料标识原辅料入厂后,由库管员根据《物料验收入库管理制度》和《批号与生产日期管理规程》《物料编码管理规程》进行验收和标识。

标识包括品名、批号、数量、入库日期等内容。

4.3.2过程产品、半成品标识4.3.2.1车间操作人员根据《批号与生产日期管理规程》《物料编码管理规程》进行过程产品的标识,标识包括品名、批号、数量、生产日期、操作人等内容。

4.3.2.2从原材料领出到产品入库采用可追溯性批号标识。

a)车间领料应由管理人员填写“领料单”,并在单据上写清原辅料名称、生产批号、请领数量。

领料人持“领料单”到库房领料,库管员核对“领料单”无误后发料,并在“领料单”写清实发原辅料名称、数量。

领、发料人在“领料单”上签名。

库管员在库房台帐上登记。

b)领料人把“领料单”同原料一起交生产岗位。

生产岗位依据“领料单”上原料名称、批号填写“批生产原始记录”及“岗位操作记录”。

“批生产记录”上应写明名称、生产批号、生产日期、数量、操作人、复核人(对某些需变更或合并的物料则要求合并人详细记录)等内容。

c)操作工按工艺要求达到产品质量要求时出料,并在周转容器上粘贴标识。

测试原始记录规范

测试原始记录规范
3.7卷面整齐、洁净,一页中不得使用两色或两色以上墨水。
原始记录不得重新抄写整理,要保持原始记录的原始属性。
4.原始记录格式
4.1本单位测试工作中有关原始记录表的格式分别附在各自作业指导书里。
XX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
作业指导书
编号
BIEP-ZYZD-022
共3页,第2页
版次
第A版第0次修改
测试原始记录规范
5.10计算值的有效位数或小数点后位数按有效数字运算规则确定。
5.11如某些数据系引自其他测试原始记录,应注明出处。
5.12签字
5.12.1测试人员应在每个测试项目下签署姓名和实验日期。如果一个项目是由两个以上人员完成,则应签所有参加人的姓名。
5.12.2审核人在该校核项目下签署姓名和日期。
批准实施日期:XXXX年1月1日
4.2办公室根据各自的格式和需求分别印制若干份,由办公室保管。
4.3如测试项目有特殊情况和要求,可按有关标准另行设计原始记录表,按上.述办法印制和使用。
5.原始记录格式及填写要求
5.1原始记录应采应用A4幅面纸并算为1页,应有“XX环科院中心实验室XXXX原始记录”字样,其中“XXXX”为测试仪器名称。
5.2应有“( )字第( )号第( )页共()页”,前两个空格编号与测试报告编号一致。“共( )页”填写原始记录总页数与仪器设备自动记录页数之和。“第( )页”从第1页起,顺序排列。
5.3仪器设备自动记录纸不小于32开为1页,如小于32开要粘贴在A4幅面原始记录纸上。
5.4仪器编号
填写测试所用仪器在中心仪器设备档案中的编号。
5.5测试项目名称
测试项目名称Βιβλιοθήκη 与《质量手册》中测试项目表中规定的名称一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上内容、追溯系统已完成从成品出运到原材料入库的所有相关记录
追溯体系测试结论
测试记录人: 日期: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有效 ☐无效
XXX有限公司
注:所有追溯记录证据件附页图片
XXX有限公司
追溯系统测试记录
订单号 产品型号 客 户 产品名称 下单日期
订单数量
追溯内容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内容 查询该订单号对应产品的原材料辅料入库记录 查询该订单号对应产品的原材料进料检验记录 查询该订单号对应产品的辅料入库检验记录 查询该订单号对应的首件检验记录 查询该订单号对应的裁片检验记录 查询该订单号对应的针车检验记录 查询该订单号对应的鞋包分发记录 查询该订单号对应的流水线检验记录 查询该订单号对应的包装检验记录 查询该订单号对应的成品抽箱检验记录 查询该订单号对应的成品入库记录 结论 ☐可追溯 ☐可追溯 ☐可追溯 ☐可追溯 ☐可追溯 ☐可追溯 ☐可追溯 ☐可追溯 ☐可追溯 ☐可追溯 ☐可追溯 ☐无追溯性 ☐无追溯性 ☐无追溯性 ☐无追溯性 ☐无追溯性 ☐无追溯性 ☐无追溯性 ☐无追溯性 ☐无追溯性 ☐无追溯性 ☐无追溯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