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糊语言语用功能

合集下载

教师评价语中模糊语言的运用与功能

教师评价语中模糊语言的运用与功能

教师评价语中模糊语言的运用与功能【摘要】教师课堂评价性语言对学生的发展会产生很大影响,因此,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要讲究语言表达的艺术。

模糊语言以其自身的含蓄、委婉、灵活等修辞功能在交际中具有礼貌客气、委婉含蓄、保护面子等潜在的交际功能。

在教师的评价语中恰当地使用模糊语言有助于评价语取得更好的表达效果。

【关键词】教师课堂评价性语言;模糊语言;语用功能一、引言教师的课堂评价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各种表现,比如:对学生课堂活动参与质量的表态,对问题的回答,对作业的质量等做出的反馈性的语言评价。

教师的课堂评价性语言是整个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且对学生的发展会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

因此,教师如何使用课堂评价语既是一门语言艺术,也是一门交际的艺术。

模糊语言是言语交际中的一种普遍现象,它具有丰富的语义内涵和微妙的语用功能。

所以,模糊语言的恰当使用有助于教师的评价语取得更好的表达效果。

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育主要施加的手段是语言,通过语言来打动学生的理智和心灵,语言可以是强有力的,锐利的,火热的,但有时也可以是软弱无力的,这里的软弱无力其实指的就是模糊表达。

二、模糊语言的修辞特点及语用功能什么是模糊语言,模糊语言是语言使用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客观世界中的客体普遍存在界限不清的现象,而且人的思维过程也存在模糊性,那么,客观地反映现实世界的语言也必然会有模糊性。

模糊性是自然语言的基本属性之一。

人们运用言语进行交际时,不仅需要言语的精确性,而且需要言语的模糊性,有时只有用模糊的言语才能够满足交际的需要,达到交际的目的。

根据英国学者查奈尔(joanna channel)对模糊语言的语用功能所做总结,我们认为模糊语言具有含蓄性、委婉性、暗示性、生动性和灵活性等特点,在言语交际中具有一些潜在的交际功能,比如:礼貌客气,委婉含蓄,保护面子,和谐人际,自我保护,富有联想等等。

所以,在教师的评价用语中,模糊语言的恰当使用不仅可以使语言表达灵活多样,而且更重要是委婉含蓄,礼貌得体,并且能够保全师生双方面子,维护师生之间和谐的人际关系。

模糊语言在商务信函中的语用功能探讨

模糊语言在商务信函中的语用功能探讨

模糊语言在商务信函中的语用功能探讨摘要:为了保证商务交流活动的顺利进行,商务人员在使用作为交流工具的商务信函时会使用大量的模糊语言。

本文主要介绍了模糊语言在商务信函中的语用功能,即增强商务信函语言表达的灵活性、准确性、礼貌性、实现自我保护、促进商务活动的顺利进行五个方面。

关键词:模糊语言;商务信函;语用功能众所周知,商务英语的语言力求准确严密,清楚易解,避免模棱两可,似是而非,这才不致引起双方之间的误解。

作为国际商务活动中常用的一种具有独特特点的文体,商务英语信函在遣词造句、谋篇布局上都有自己的特点。

其具体原则就是说商务信函要写得生动、具体和明确;清晰原则就是说信要写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不会引起误解。

由此看来,商务英语信函似乎不需要模糊语言。

但是,模糊语言在商务英语信函中的应用却不胜枚举,商务英语信函中的模糊语言具有强大的语功能。

对模糊语言在商务英语信函中的语用功能的分析研究,可以帮助人们充分利用模糊语言积极的一面,尽量避免其消极的一面,从而促进交易双方快捷有效地完成商务交易。

一、模糊语言概述模糊性是语言的基本属性之一,语言的模糊性是普遍存在的。

美国控制论专家札德(L.A.Zadeh)以模糊集合论为工具来研究自然语言的朦胧含蓄特性,从而开创了模糊语言学这一新兴边缘学科。

在客观世界中,模糊语言是大量存在的,是日常交际中不可避免的现象,但更多情况下是人们故意使用模糊语言来达到某种语用目的。

人们选用模糊语言并不是因为缺乏语言能力,相反,能否正确地使用模糊语言代表着一个人的语言运用水平;使用模糊语言并不会妨碍交际,反倒常被用来达到各种不同的语用目的。

二、模糊语言在商务谈判中的语用功能(一)增强商务信函语言表达的灵活性商务英语信函是在国际商务活动中正式的交流工具,一般化和模棱两可的语言很可能会使买卖双方产生误解,引起不必要的麻烦和争议,应尽量避免。

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并不是所有的商业信函都要具体,模糊语言的适当使用会增强语言表达的灵活性和策略性。

商务谈判中模糊语言的语用功能

商务谈判中模糊语言的语用功能

通常在商务谈判中语言要准确简介,但有时为了达到某种语用目的可以使模糊语言客观存在于商务语言中。

具体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 营造和谐、友好的谈判氛围商务谈判是一个借助各种方式、措施、技巧、手段等,最终是对方接受自己的观点的过程。

在谈判过程中难免争锋相对产生一些分歧或矛盾,特别是涉及双方利益等敏感性话题时,模糊语言就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既能委婉、含蓄、巧妙地掩饰自己的意图,为对方理解话语留有余地、增加接受度,又能避免谈判双方直接对抗,伤害双方的面子和感情。

如,“I agree with you. But there might be some difficulty in operation.”中前半部分采用肯定的表述为对方营造出认同的氛围,后半部分采用意义不十分明确的词语委婉表达出“观点不认可”的真实意图,借助模糊语言的灵活性特点为谈判双方都留下一个缓冲的余地,有效地协调和维系了双方的合作关系。

( 二) 创造主动的谈判条件当谈判进行到没法满足对方提出的条件时,可以使用模糊语言不做明确表态,从而争取时间,掌握主动权。

如,“A: That’s very true. We thank you very much indeed for this talk,Mr. Smith. You have given us a lot to think about. I shall need a lot of time and careful assessment before making a decision of this importance.”( 三) 有利于减轻承担责任的程度虽然,谈判本身要求谈判人员的话语应客观、准确,并努力向对方传达真实的信息。

然而在实际情况下,谈判时的气氛瞬息万变,尤其是当谈判员掌握的信息不全面、对某个事物或某件事情的观点不确定、不能保证自己所提供信息的确切性和可靠性时,谈判人员出于自我保护的意识往往会使用模糊语言,以掩盖自己话语的不确定性。

模糊语言的语用功能

模糊语言的语用功能

模糊语言的语用功能
模糊语言的语用功能主要是:
1. 缓和冲突:模糊语言可以用来缓和冲突,减少社会紧张的气氛。

例如,用“大概”而不是“准确的”来表达,而不是明确的立场,可以是社会冲突不发生。

2. 表达异议:模糊语言也可以用来表达异议,而不必直白地表达。

例如,对某个话题没有强烈意见时,可以说“我不是很明白”,而不是“我不同意”。

3. 避免冒犯:模糊语言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言辞中的冒犯,使说话方在避免别人而不触犯别人的同时,也能表达自己的观点。

例如,把说实话改成表达更含蓄的附和语,如“我的观点有点异乎寻常/古怪”,也许可以比“我明显地不同意这种想法”更好地避免言语中的冒犯。

模糊语在外交语言中的语用功能探究

模糊语在外交语言中的语用功能探究

模糊语在外交语言中的语用功能探究摘要:模糊语在口头交际和书面表达中使用频繁,它具有多种不同的语用功能,恰当使用模糊语可以使话语委婉含蓄、礼貌客气、灵活有效,从而更好地维系和改善交际双方的人际关系,使言语交际顺利进行。

本文以外交语言为例,外交语言中模糊语的特点及其语用功能,从而表明外交事务中,人们常用模糊策略来实现诸如礼貌、委婉、自我保护或留有余地等各种语用功能。

关键词:模糊语外交语言语用功能1. 引言模糊语是一种特殊的语用策略,是语言使用者为了达到某种交际目的,有意利用某种特殊语境和对方话语中含糊的、不确定的表达方式,以便达到某种交际效果的语言现象。

何自然(1988)认为语用模糊指语言运用中的模糊性、不确定性、可能性、模棱两可和笼统性[1]。

他还指出“说话人有意含糊其辞,使用模糊语或模糊限制语,把话说得模棱两可”是一种“间接礼貌策略”[2]。

在跨文化交际中,人们适当使用模糊限制语,将话语说得不确定,以便留有回旋的余地,避免与听话人的想法或意愿直接相悖,从而实现理想的交际目的。

模糊性是语言的一种属性,在日常语言中,模糊语比比皆是,从而使得我们的日常语言丰富多彩,委婉含蓄。

由于模糊语独特的语义特征和丰富的语用功能,对它的研究对于指导人们之间的有效交际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将以政治外交用语为例,从语用学的角度出发,分析外交语言中模糊语的特点及其语用功能。

2.外交语言中模糊语的语用功能分析政治外交用语的一大特色就是使用模糊限制语。

外交用语的表达和时事政治观点的阐述通常代表着某个政党,某个政府的政策、法令和决定以及时事政治的变幻莫测,模糊语的巧妙使用则体现了外交发言人的睿智及其语言的灵活。

2.1 外交语言的特点外交语言的模糊在外交界誉被誉为为“建设性模糊”。

政治外交的一个技巧手段便是巧妙使用模糊语言。

在外交事务中,外交人员往往为了某种政治目的,故意含糊其辞,不直截了当提供信息,他们所用语言词汇常含有与字面意义不同的言外之意。

商务谈判中模糊语言的语用功能研究

商务谈判中模糊语言的语用功能研究
而达到自我保护的目的。 (2)马经理:你们这批产品质量怎样? 赵小姐:合作这么长时间了,我们产品的质量相
信您应该是.知道的。我们产品较同类产品而言质量还是比较 好的.
马经理:那么说就是包退包换了? 赵小姐:正常使用情况下,产品出现技术故障我 们保修、保退。 马经理:恩,保质期怎么才一年啊?是不是可以 适当延长一下? 赵小姐:我相信我们产品的质量,您觉得有妊要 可以适当延长一段时间。 在这则商务谈判中,-马经理和赵小姐是长期合作伙 伴,马经理之所以在谈判桌上提出产品质茸问题,是为了 使赵小姐方全面承担因质量问题而可能引起的产品纠纷。 赵小姐在IⅡl应马经理的要求时如果拒绝对方的请求,就可 能使整个谈判陷入僵局,如果答应了对方的请求就可能使 自己遭受不必要的损失。所以,赵小姐在回答这一问题时 使用了一系列的模糊语言“正常使用条件下”“技术故 障”“我相信”“一段时间”等表述方式,减少自己话语 输出的绝对意义,使自己的话语留有充分的余地,即使 将来出现产品质量问题也能在此基础上和对方进行新的磋 商,不全于使自己显得过于被动。 四、维护谈判双方的面子 面子理论最早由Goffman提出。Goffman认为,面子 是社会交往中人们有效地为自己赢得的lF面的社会价值, 是一种公众形象,这种称之为面子的“公众形象”是由他 人的评价所支撑的,是社会“借给”个人的。所以,人们 为了确保这种公众形象,避免丢面子,就要尽力实施符合 社会规约对面子所要求的言语行为。Brown和Levinson对 Goffman的面子理论进行了改造,并且把面子区分为积极面 子和消极面子。前者指希望得到别人的赞同和喜爱,后者 指不希蠼别人强加于自己,自己的行为/fi受别人的干涉和 阻碍。Brown和Levinson同时认为,有些言语行为具有周有 的威胁面子的性质。如果使用这类言语直接交际,则会给 听话人的面子造成伤害,在其内心形成负面影响,因而不 利于交际的顺利进行。近年来,众多语言学家开始将模糊 语言的运用和“合作原则”“礼貌原则”等其他语用学理 论结合起来,取得了不小的成就。在日常会话中如果本方 的言语行为与对方的面子相悖时,为了达到交际日的,可 以使用模糊限制语隐藏我方真实意图,削弱FAT威胁力度, 保全对方面子。就商务谈判而言,既要维护自我的积极面 子又要维护自我的消极面子,既要维护对方的移{极面子也 要维护对方的消极面子。如果对方提出的问题本方不便回 答,或者对方的要求和本方利益不一致的情况下就可以采取 模糊语言的表达策略,把输出的信息“模糊化”,做出富有 弹性的【口I答,以有利于避免尴尬、僵持状况的出现。如: (3)马经理:李先生,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我们打 算取消上周与责公司订的货。 李经理:这样做是不是有点儿那个?我们和贵公 司的合作一直是很愉快的。 马经理:是的。这次实在是迫不得己,请您谅解。 李经理:是什么原因呢?可以告诉我一点信息吗? 马经理:李经理,我想您很清楚,近几年来,纺织

论模糊语言的语用功能

论模糊语言的语用功能

论模糊语言的语用功能摘要:模糊语言是一种在外延上不明确、在内涵上无定指的特性弹性语言,其表达的意思具有灵活性,可以随着语境的变化实现不同的语用功能。

与精确语言相比,在语言外延上具有更大的概括性和灵活性。

模糊语言主要分词语的模糊和语义的模糊两类。

人际沟通中模糊语言的语用功能主要体现为:精确语义表述、委婉应对未明确结论的事项、委婉应对不便说明的事项等。

关键词;模糊语言;语用功能模糊语言是一种弹性语言,指在外延上不明确、在内涵上无定指的特性语言,其表达的意思具有灵活性,可以随着语境的变化实现不同的语用功能,与精确语言相比,在语言外延上具有更大的概括性和灵活性。

模糊语言主要分词语的模糊和语义的模糊两类。

词语的模糊是指一些词语表意模糊,如老师夸奖学生:“你真是个聪明的孩子”。

“聪明”是指天资高、记忆力和理解力强,那么怎样才能算“天资高”,“记忆力和理解力强呢”,没有一个确切的指标可以显示。

再如“瘦”“胖”“深”“浅”等,这些词语表面上看起来明确,其实并没有一个明确的区分标准;语义的模糊是指句子添加了模糊限制语后造成的句子语义模糊,如添加副词“大概”“也许”“可能”、动词的重叠“讨论讨论”、“研究研究”及表推诿性动词“再说”等等,例如,有人询问最近公司领导如何安排人事调动,得到的回答是:“还在研究中。

”其中的“研究”就造成了语义的模糊。

在人际交往沟通与工作中模糊语言的语用功能主要体现为以下三方面:1与精确语言互为补充,精确语义表述语言作为交际工具,其主要作用就是传递信息。

模糊语言与精确语言是相对而言的,与精确语言互为补充,能帮助我们理解精确语言的具体含义,在人际沟通中能更准确地描述清楚事项。

例如,“今年该省的新增外来人口109万,相当于一个县的人口。

”一般人对“109万”这个数字并没有概念,但“相当于一个县的人口”就让人明白了“109万”大概是个什么样的概念。

再如,“一个身高1米86的青年”,有些人其实对“1米86”并没有很清晰的认识,如果解释为“比你高半个头”,这样信息接收者就很明了了。

浅论模糊语言的语用功能

浅论模糊语言的语用功能
( ) a i, 1 DerSr
Mr ’ o . Sc mma d o g i s e c l n n i a tn a c X n fEn l h i x e l t d h s t d n e s e a e t tras a e n r g lr ot o i l h sb e e u a . u

20 5 ) 3 0 1
语 言增 加 了交 际 的 灵 活 性 , 交 际在 和平 友 好 中进 行 , 利 实 使 顺
现交 际 目的 。
语 言 的模 糊 性 并 不 会 妨 碍 交 际 , 实上 , 日常 的 言 语 交 事 在 际 中 , 要 大 量 的模 糊 词 语 。 如 波 兰 语 义 学 家沙 夫 指 出 :交 需 正 “ 际 需要 词语 的模 糊 性 . 听来 似乎 是奇 怪 的 。但 是 , 如 我 们 这 假 通 过 约定 的方 法 完 全 消 除 了词 语 的模 糊 性 ,那 么 …… 我 们 就 会 受 到 如此 大 的 限制 . 结 果 就摧 毁 了语 言 的 目的 , 的交 际 而 人 很 难进 行 , 为 我们 用 以 相互 交 际 的那 种 工 具遭 了损 害 。 ” 因 事 实 上 , 言 的 模 糊 性 并 不 影 响人 与 人 的信 息 交 流 , 恰 相 反 , 语 恰 正 是 这种 模 糊 性 在 交 际 中起 到 了积 极 作 用 ,使 得 自然 语 言 更 具 有 表 现力 。所 以 , 糊 语 言 具 有 以下语 用 功能 。 模 1使 言 语 表达 更委 婉 、 蓄 、 礼 貌 . 含 有 政治 、 外事 活动 中使 用 大 量 的模 糊 词 语 , 作 用 就 是 为 了 其 把话 说 得 更 委 婉 一 些 、 含 蓄 一 些 。 别 是针 对 一 些 敏 感 的 话 更 特 题 , 用模 糊词 语 常 常可 以起 到掩 饰 或 回避 的作 用 。有 时 , 使 运 用模 糊 词 语 完 全 是 出 于 对 礼 貌 原 则 的 考 虑 ,这 对 于 交 际 双 方 都 是有 益 的 。 一 些 政 治 性 场合 , 当地 使用 模 糊 语 言 是 委 婉 在 适 化 的一 种 有 效 方 式 17 年 周 总 理 在 欢 迎 尼 克 松 总 统 的 宴 会 92 上 有这 样 一 段 讲 话 : 由于 大 家 都 知 道 的 原 因 ,两 国人 民的 友 “ 好 往来 中断 了二 十 多 年 。 现 在 , 过 双 方 的共 同 努力 , 好 往 经 友 来 的大 门终 于 打 开 丁 。 至 于什 么 原 因 , 家 彼 此 都 明 白 , 必 ” 大 不 明说 , 则 整个 宴会 的气 氛 就 被 破 坏 了 。 否 这种 场合 应 用 的模 糊 然 两种 译 文 存 在 明显 的 不 同 ,但 可 以说 两 种 翻 译 起 到 了异 曲 同 工 的作 用 , 到 了再 现 原 文 幽 默 的效 果 。 果译 者 不 加 入 个 达 如 人 的 主 观 创 造 , 仅 复 制 原 文 , 但 幽 默 荡 然 无 存 , 且 读 者 仅 不 而 还 会觉 得 不 知 所 云 由上 面 的 例 子可 以看 出 。 者 的 主体 性 在 译 文 学 翻译 过 程 中的 再 现原 文 的表 达 阶段 体 现 得 尤 为 突 出 。 从某种 意义上说 , 译就是译 者做选择 、 决定 的过程 。 翻 做 “ 者 会 根 据 源语 文 本 的 内容 和 风 格 、 译 自己 的翻 译 观 等 , 决 来 定 自 己 的 翻 译 方 式 ,采 用 相 应 的 翻 译 策 略 、方 法 及 表 达 方 式 ” 译 者 可 能 会 增译 , 能会 漏 译 , 可 能 会 改 译 , 会 加 。 可 也 还 入 自己创 造 性 的想 象 和 表 达 。 者 为 了译 作 更 好 地 被 接受 , 译 会 以读 者 的身 份 再 次 审 视译 作 , 以求 得改 进 。 者 此 时俨 然 已成 译 了一 名 “ 者 ” 他 已将 自己 的 个性 融 人 到 了作 品 中 。 是 一个 作 , 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模糊语言的语用功能探析
摘要:语言的模糊性是人类自然语言的本质特征之一。

模糊语言,是指语言表达式所呈现出的不精确现象,或指带有模糊性的自然语言。

语言作为思维的载体、客观世界的表现形式,不可避免地具有模糊性。

本文从模糊语言的含糊功能、委婉功能、礼貌功能和缓和功能四个方面进行研究,这对如何正确地理解和使用模糊语言,成功地进行言语交际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模糊语言;语用功能;模糊性
一、引言
模糊语言研究是在美国学者查德( lofti zadeh,1965)的模糊集理论( fuzzy-set theory )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个新兴的语言研究领域。

自20 世纪90 年代以来,模糊语言学作为研究模糊语言的主要学科引起语言学界的广泛关注[1]。

著名的语言学家汤姆斯(j. thomas)认为,语言模糊指的是说话人在特定语境或上下文中使用不确定的、模糊的或间接的话语向听话人同时表达数种言外之意的现象。

王希杰在他的著作中也提到,说出来的话或写出来的文章有两种以上解释的可能性,这便是模糊语言。

归根到底,模糊语言的含义不够细致精确,让听话人产生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联想和推测[2]。

模糊语言主要是指带有模糊性的自然语言,或指语言表达式所呈现出的不精确现象。

在交际中,语言有时虽然是模糊的,但它并不影响有效的交际,其丰富的语义内涵和语用功能往往可起到精确语言所不能及的表达效果。

二、模糊语言的语用功能
语言的模糊性并不会妨碍交际,事实上,日常的言语交际中,需要大量的模糊词语,正如波兰语义学家沙夫指出:“交际需要词语的模糊性,这听来似乎是奇怪的。

但是,假如我们通过约定的方法完全消除了词语的模糊性,那么,我们就会受到如此大的限制,而结果就摧毁了语言的目的,人的交际很难进行,因为我们用以相互交际的那种工具遭了损害(《语义引论》中文本: 355)”
[3]。

事实上,语言的模糊性并不影响人与人的信息交流,恰恰相反,正是这种模糊性在交际中起到了积极作用,使得自然语言更具有表现力。

所以,模糊语言具有含蓄、委婉、礼貌和缓和等语用功能。

(一)含蓄功能
在人们的日常交际中,语言并不一定是越精确越好,有时也需要使用模糊语言。

模棱两可的词句可作多种解释,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和开放性,使说话人处于相对有利的交际地位[4]。

有时候出于面子的考虑,说话人会使用概括或笼统的说法,其中最典型的就是当别人问起工资时,一些人会将不足1500 元(如1457 元)的工资说成1500 元,这种笼统的说法既可照顾到说话人的面子,又可使表达较为简约。

如:
a: does mary still study in the school?
b: i am glad to tell you that mary has just received a degree.
说话人b 仅提及mary 获得学位,却没有告诉对方mary 获得的是什么学位:是学士学位、硕士学位,还是博士学位。

所以b 的回答是一种笼统的说法,他可能因为某些原因,不想让a 知道mary 究竟获得何种学位。

(二)委婉功能
在一般交际中,语言的表达要求清晰准确,但是在说话者没有把握准确时,人们往往会使用模糊语言。

在医患对话过程中,会经常使用模糊语言,通过模糊语言的使用,就可以把不便明确的话说得那么肯定,从而避免武断。

例2医:这个考虑可能是药疹,是过敏体质,但究竟是哪种药引起的的,一时还找不到原因,现在消点没有?
病:散开了。

医:抽了血了吗?最好抽个血吧,这样对确诊会稍微有些帮助。

病:好的。

在这个例子中,这是一个药疹过敏的病人,但在医生诊断的过程中,对于病因还不是非常肯定,所以在会话中,医生使用了一个模糊限制词“可能”,这个词的使用告诉病人,他的病情还需要进一步的检查才能得出结论,而根据目前的诊断只是一种推测,之后提出抽血检查的建议。

这种模糊间接才表达方式一方面可以使医生客观、准确地阐述问题,避免因武断而造成失误,另一方面可以使语气显得平和,减少医生的强势地位给患者造成影响,给患者更大的选择权[5]。

(三)礼貌功能
在日常交际中,说话者有时面对长辈、上级或师长,既要表示尊敬,又要表示不赞同他们的做法或意见[6]。

在某种特定的文化中,这时模糊语通常被当作是一条既能坚持礼貌,又不会使对方丢失面子的规则( brown and levison, 1987)。

例如:(当问话人已知道对方戒了白酒时会这样问) would you like a drink or range juice or something?从问话中来看,说话者已预料到对方不会要白酒,所以,他用了一个附加语礼貌地向对方提出喝非白酒类饲料(如桔子汁之类)的请求,大大减轻了强加的意味,保全了听话者的消极面子。

又比如:
a: how do you like my painting?
b: i don’t have an eye for beauty, i’m afraid.
从b 的回答可以看出,他并不喜欢a 的作品,但出于礼貌,他不想让a 感到尴尬,于是就用模糊语回答了a 的问题。

b 的回答虽然违反了“合作原则”中的关系准则,但这样才使得谈话顺利地进行。

因此模糊手法是一种能将会话中所有行为可能造成的面子威胁最小化的策略[7]。

(四)缓和功能
当说话人对某事直接猜测,对某事持有怀疑态度或者引用第三者看法,间接地表述原话人对某事的态度时,常运用模糊语词使语气趋向缓和。

在言语交际中,说话者要表达自己的f观点和态度,
表明自己的立场,同时也要保护自己[8]。

为了实现这一目的,说话者往往要避免言语的绝对化和极端化,从而营造一种融洽的交际氛围,而模糊限制语的使用可以避免把话语说得太直白。

一些间接缓和语常被使用来保护说话者,以减轻其所负的责任。

三、结束语
模糊语言是语言的一个重要部分。

模糊表达是交际的需要,具有精确表达不可替代的作用。

能否正确运用模糊语言在某种程度上可以代表一个人的语言运用水平。

模糊语言有其独特的语义特征,丰富的语义内容和微妙的语用功能。

因此,它具有精确语言不可替代的交际功能。

事实表明,合理地使用模糊语言不仅丝毫无损于人类语言的有效交际,反而极大地增强了语言的柔性和张力,为语言交际功能的充分发挥提供了灵活性。

参考文献
[1]桂诗春.应用语言学[m].湖南:湖南教育出版社,1988.
[2]金鑫.从“合作原则”谈模糊语言的语用功能[j].商洛学院学报,2008(4):70-72.
[3]徐仕琼.解读模糊语言的语用功能[j].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43-45.
[4]赵艳丽.论模糊语言的语用特征和限制条件[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8(1):42-43.
[5]宋振芹.和谐医患关系中医生的言语礼貌策略分析[j].医学与哲学,2010(1):40-42.
[6]潘丽群.论模糊语言与礼貌原则[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6):107-108.
[7]张玉洁,张跃.语用语言功能下的模糊语分析[j].河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85-88.
[8]周瑞珍,温小兰.英语教师课堂话语中模糊限制语的语用功能分析[j].教学与管理,2011(8):93-9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