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和冬天图片
冬天的小路故事图片

冬天的小路故事冬天,是一个充满神秘和寂静的季节。
大地被白雪覆盖,树木披上银装,小路上也显得格外幽静。
而冬天的小路,更是带着一种特殊的魅力,让人沉迷其中。
冬天的小路冬天的小路总是那么幽静而神秘。
当夜幕降临,冷风呼啸,地上的雪花轻轻飘落,小路上铺上一层薄薄的雪地。
行走在小路上,仿佛置身于童话般的世界中。
小路两旁的树木,已经积雪成了银装。
远处,只见一片朦胧的白色,仿佛是一幅梦幻般的画卷。
这时候,小路显得格外宁静,只有脚步声和风的呼啸声陪伴。
小路的故事故事发生在一个小村庄里的冬天。
这条小路是村子里的一条小径,平时人流量很少,但在冬季却成了农民们通往田地和村子的必经之路。
村子里的人们对这条小路充满了感情。
他们每天早晨就会走在这条小路上,穿行于银装世界中。
尽管小路有时候会被积雪覆盖,但村民们却总能找到通行的方法。
这条小路经历了许多故事,像是见证了村子里的日常生活一般。
村民们在小路上交流着天气、农作物和家庭的消息,他们彼此关心,互相帮助,形成了一个温暖的大家庭。
小路的变化冬天的小路并不总是如此宁静和安详。
有时候,大雪封路,使村民们无法通行。
这时候,他们会组织起来,齐心协力进行除雪工作。
他们用铁锹、扫帚和推雪车,努力将小路重新打通。
小路经历了雪的覆盖,翻新和重塑。
这似乎是一种对生命力的考验,但无论多么严峻的环境,冬天的小路总是能够迎接挑战,更加美丽而坚强。
冬天的小路的启示冬天的小路教会了我们很多。
它告诉我们,在困难和挑战面前,我们不能轻易放弃,而是要坚持不懈地努力。
只有经历过风雪的洗礼,我们才能更加坚强和成长。
冬天的小路也教会了我们珍惜身边的人和事物。
村民们在雪地中往来,彼此互助,形成了相互依靠的联系。
这样的团结和温暖给我们带来了很大的启示,让我们明白,团结和互助是克服困难的关键。
最后,冬天的小路还教会了我们欣赏生活中的美好。
它让我们感受到寂静和宁静的力量,让我们看到大自然的魅力和奇迹。
在冬天的小路上,我们可以静下心来,思考人生的意义,感受到内心的宁静和平静。
4.四季(课件+素材)人教新课标版一年级语文上册

总结与展望
对四季课件和素材的总结评价
内容丰富:四季课件和素材涵盖了 丰富的知识点,有助于学生全面了 解四季的特点和变化。
实用性强:课件和素材紧密结合教 材,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点, 提高学习效果。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形式多样:课件和素材采用了多种 形式,如图片、音频、视频等,使 得学习更加生动有趣。
四季的划分
春季: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 夏季: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 秋季: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 冬季: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四季的特点
春季的特点:万 物复苏,生机勃 勃,是新的开始。
夏季的特点:炎 热多雨,是生命 的旺盛期。
秋季的特点:凉 爽宜人,是丰收 的季节。
学生的视野。
关注学生发展: 关注学生的个 体差异和需求, 因材施教,帮 助学生实现个
性化发展。
感谢观看
汇报人:
结合四季的特点,教师可以设计不同的情境,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课文所描述的场景。
通过展示四季的图片、视频等素材,可以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四季的变化,增强学生 的感官体验。
利用四季的素材进行情境创设,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语文教学的效 果。
结合生活体验进行拓展延伸
利用四季的课件和素材,引导学生观察大自然的变化,感受季节的特点。 结合生活体验,让学生描述自己最喜欢的季节,并分享与之相关的经历和感受。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通过阅读、写作、绘画等方式,表达对四季的热爱和赞美。 结合课件和素材,引导学生了解不同季节的文化背景和历史渊源,增强文化素养。
秋季活动:介绍秋季特有的活动, 如秋游、赏菊等
添加标题
4《四季》课件(共29张PPT)

动问答等,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和理解了课文的内容和意义。同时,通过引导学生进行
思考和讨论,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提高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
达能力。
在课程的教学效果方面,大部分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互动,认真听讲,主动思考问
题,回答问题准确。同时,通过课后的作业和测试,可以看出学生对四季的特点和变
我会认
本节课学习了课文《四季》,认识了“尖、说、 春、青、蛙、夏、弯、皮、地、冬”十个生字,学 会了书写“天、四、是“三个字。
新课导入与教学方法总结(一)
下 也
载 可
后 编
此 辑
页 修
可 改
删
除
掉
2024年春季统编教材(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春夏秋冬》的新课导入: 一、教学目标 认识“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汉字; 能够正确读写“春风、夏雨、秋霜、冬雪”等词语; 掌握一些简单的描绘季节的词语; 能够根据插图和词语猜测课文内容; 感受四季的美好,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二、导入方法 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一年四季吗?能说出每个季节的特点吗? 生:交流每个季节的特点。 师:同学们,每个季节都有它的特点,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春夏秋冬》这篇课文,了解它们的特点吧! 图片导入: 师: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些图片,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图片描绘的是哪个季节? 生:观看图片,自由交流。
第3笔
第4笔
组词:天空 天气 夏天 造句:一片片白云在天空中飘荡着。
我会认
sì
第1笔
第2笔
第3笔
第4笔
第5笔
组词:四处 四季 四方 造句:小鹿看见狮子来了,吓得四处逃窜。
我会认
shì
组词:不是 只是 但是 造句:这支铅笔不是小明的,而是我的。
lesson51~CC629

“
是自由的天空
• May 5月 • He is under a commitment to finish the task by May 1. • 他应允五月一日以前完成这项工作。 • The first of May is In the latter 10 days of May • 五月下旬
• climate 气候,一年的气候状况 • weather 天气,短时间的天气 • He could not stand the terrible English climate. • 他忍受不了糟糕的英国气候。 • the climate of a place 风土 • The English seasons and climate tend towards extremes. • 英国的天时与气候是走极端的。 • The weather was lazy. • 这天气使人无精打采。 • Personally, I prefer fall (spring)weather. • 我个人比较喜欢秋(春)天的天气。
对齐是第一要素
• June 6月 • The campaign lasted from June to October. • 这次战役从6月进行到10月。 • English strawberries usually come in in late June. • 英国草莓通常在六月下旬上市.
• july 七月 • What day of the week was 2 July last year? • 去年7月2日是星期几? • School breaks up in July. • 学校七月放假。 • I spent the whole of July in the country. • 我在乡下度过了整整一个七月份。 •
幼儿园:中班绘本温妮的冬天

中班绘本:冬天的温妮活动目标:1.增进对冬天的喜爱之情。
2.乐意观察画面,能大胆清楚地表达对画面的理解,并感受温妮的心理变化。
3.通过绘本,掌握“有的…有的…还有的…”的句式。
活动准备:课件《冬天的温妮》活动过程:一、导入,引出故事。
1.出示书的封面,教师向幼儿介绍温妮。
师:“她叫温妮,你知道温妮是干什么的吗?”温妮可是一个会变魔法的女巫哦!引起幼儿兴趣。
二、结合PPT,引导幼儿观察讲述画面内容,推测故事情节。
1.逐一出示图片,穿插提问。
(1)出示图片3,提问:温妮看到了什么?温妮说了什么?请幼儿学一学"我烦死冬天了!"(可以请个别幼儿上来学一学)(2)提问:提问:你们猜猜温妮会想什么好主意?出示图4。
(3)出示图片5,教师念咒语时故意表现魔法不够,导致什么都没有发生。
"温妮的魔法不够了,我们先学一学咒语,然后和温妮一起念咒语。
"(4)出示图片6,"不可思议的事情发生了!"提问:发生了什么事情?竟然真的把夏天变来了!你是从哪看出来的?(温妮坐在躺椅上,她穿着夏天的衣服,光着脚丫子,戴着太阳镜,在绿油油的大树下正高兴地吃冰淇淋呢。
还有很多水果,还有书,放在旁边,一个大桶里面,还满满装着泡在冰块里的饮料呢!威伯也舒舒服服地躺在躺椅下面,真美妙啊。
)(5)出示图片7,提问:你们猜猜这是什么奇怪的声音啊?是谁来了呢?(6)出示图片8,提问:有许许多多的人朝温妮的家里涌来,这些人来到温妮的花园里干什么?(7)出示图片9这些人都在温妮家的花园里干什么?教师引导幼儿用“有的…有的…还有的…”的句式来表达。
(8)出示图片11,提问:温妮勃然大怒,冲出了屋子,她现在想干嘛?引导幼儿再次念咒语把冬天变回来。
(9)出示图片12,人们都逃走了,温妮家的花园又变成了冬天。
讨论:请你帮助温妮想一想有什么办法可以让温妮温暖一点?引导幼儿讨论防寒的工具和办法。
(10)出示图片14,小结温妮的防寒方法。
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课文《四季》教案 省赛获奖

四季一、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能正确认读“尖、说”等10个生字和言字旁、虫字旁、折文3个偏旁;正确认读多音字“地”在本课的读音,能根据语境选择读音,能正确书写“天、四、是”3个生字。
2.初步了解四季的特征,感受四季的美丽。
3.模仿课文,说说自己喜欢的季节。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正确认读“尖、说”等10个生字和言字旁、虫字旁、折文3个偏旁,正确书写“天、四、是”3个生字。
2、难点:正确认读多音字“地”在本课的读音,能根据语境选择读音。
了解四季的特征,感受四季的美丽,能模仿课文,说说自己喜欢的季节。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复习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还记得之前学习过的《秋天》这篇课文吗?让我们一起背诵一遍。
(背诵课文)谁能告诉教师,秋天有什么特点呢?(课件出示秋天图片)明确:天气凉了,树叶黄了,大雁南飞等。
通过第一课的读书学习,我们认识了秋天。
那同学们知道一年有几个季节吗?(四个季节)除了秋天,还有哪几个季节呢?(春、夏、冬)(依次出现春夏冬季的图片)秋天加上春天、夏天、冬天就组成了四季,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四季。
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2、课题引出“四”字的学习:①“四”:可以用数笔顺的方法记住它:竖、横折、撇、竖弯、横。
同桌相互说着笔画名称书空一遍。
闭上眼睛,自己再书空一遍。
要想写好“四”字,必须注意外框上宽下窄,不要把竖弯写成竖钩。
请大家试着描红两遍再临帖写两个,看谁写得更规范、漂亮。
请学生仔细听教师范读,再齐读一遍。
②已经记住这个字的同学请举起手。
好,不错,我们再来齐读课题一次。
想要读得准确、流利,我们就要做到认准字,读准音,请大家自由朗读诗歌,注意将课文后面要求我们会认、会写的字圈出来,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3、初读课文:①请同学们自由放声朗读两遍课文,注意遇到不熟或不认识的生字和词语借助拼音多读几遍,也可以请同桌帮忙。
完成自读要求:a.用圆圈圈出本课的10个生字,大声读给同桌听。
四季的气候特征图片

四季的气候特征图片1、写出描写四季气候特点的词语各4个1、莺歌燕舞意思是黄莺在歌唱,燕子在飞舞。
形容春天鸟儿喧闹活跃的景象。
现常比喻革命和建设蓬勃兴旺的景象。
出自于宋·苏轼《锦被亭》。
宋·苏轼《锦被亭》词:“烟红露绿晓风香,燕舞莺啼春日长。
”2、七月流火意思是夏去秋来,天气转凉。
“七月流火”一词,最早出自《诗经》中的《国风》:“七月流火,九月授衣。
”这里的“火”即指“心宿”,就是“大火”星。
每年仲夏午月黄昏,“大火”位于正南方,位置最高,而到了七月黄昏,它的位置由中天逐渐西降,知暑渐退而秋将至。
人们把这种现象称作“七月流火”。
“七月流火”就是“心宿二”晚上向西天慢慢落下去,预示寒冷的季节就快要来到,天气逐渐凉爽起来。
;3、丹桂飘香;原指桂树开花,香飘到十里外。
桂花在金秋十月开放,香气迷人,因此常用丹桂飘香表示金秋时节的特点。
4、秋高气爽形容秋天晴空万里,天气凉爽,或形容秋天天空晴朗明净,气候凉爽宜人。
这与秋天的气候特征相一致,常用来描写秋天。
秋天由于白天碧空万里,夜晚的天空又无云层遮盖,地面上的热量可以自由散放。
加上入秋后,日短夜长,白天吸收的太阳热量,就不够弥补夜晚散放的热量,于是地面的温度就逐渐降低下来,但降低得还不多,因此是始凉未寒,气温宜人。
同时,入秋后人们出汗较少,即使出点汗,由于空气中缺少水分,干而凉的空气使人身上的汗液很快蒸发掉,身上的衣服有凉爽感,因此给人们以“气爽”的感觉。
5、一叶知秋意思是从一片树叶的凋落,知道秋天的到来。
比喻通过个别的细微的迹象,可以看到整个形势的发展趋向与结果。
出处:《淮南子·说山训》:“见一叶落而知岁之将暮。
”宋·唐庚《文录》引唐人诗:“山僧不解数甲子,一叶落知天下秋。
”6、千里冰封通过夸张的手法描写北国冰天雪地、广袤无垠的冰雪世界。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是《沁园春·雪》中的内容。
即千万里都是冰封,千万里都是雪飘。
济南的冬天-49张精美图片PPT教学课件-七上PPT教学课件

2020/10/16
27
济南的冬天
写景顺序:
作者运用了三组对比:
1. 济南的冬天与北平的冬天比较
北平的冬天风声满天 济南的冬天没有风声 2. 济南的冬天与伦敦的冬天比较
伦敦的冬天云遮雾笼
济南的冬天温暖响晴
3. 济南的冬天与热带地方比较
热带地方的冬天日光永远火毒响亮
冬天温晴舒适
对比的结果是: 真得算个宝地
济南的
济南的冬天
1、作者是如何引出济南冬天的特点的?
无重雾 宝地
与热带相比
无毒日
喜爱
2020/10/16
济南的冬天
13
讨论
阅读第1自然段 1.你对冬天的景色进行过观察吗?冬天的气
候特点有哪些? 2.济南冬天的气候有什么特点? 3.写济南的冬天为什么要讲到北平、伦敦的
冬天和热带地方呢?
济南的冬天
济南的冬天-第一部分(第一自然段)
1、写了什么?是用什么手法写的? 济南冬天的天气。对比写法
济南的冬天
作者简介
老舍(1899-1966),现代作家和人民艺 术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北京市人, 出生于城市贫民家庭。幼年丧又靠母亲抚养长 大。
1912年入北京师范学校,爱上了文学。毕 业,任天津南开中学国文教员。1924年应聘去 英国伦敦东方学院教中文。在英国六年,共发 表三部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赵子曰》 《二马》。1930年回国,先后在济南齐鲁大学、 晚年标准像 青岛大学任教。这期间,老舍写了长篇小说 《猫城记》《离婚》《牛天锡传》《骆驼祥子》 和多部短篇小说集。其中尤以《骆驼祥子》影 响最大,这是一首“旧时代的葬歌”。小说被 译成十几种外国文字,在国际上有较大影响。
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