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浮力专题复习与方法指导教学案

合集下载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章浮力复习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章浮力复习教案
2.例题讲解:
(1)计算物体受到的浮力。
(2)根据物体浮沉条件判断物体在水中的浮沉情况。
3.随堂练习:
(1)完成教材第十章课后练习题1、2、3。
(2)根据物体浮沉条件,判断下列物体在水中的浮沉情况:木块、石块、铁块、乒乓球、篮球。
4.知识点总结:引导学生回顾浮力的概念、产生原因、计算方法以及物体的浮沉条件。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1.反思:本节课学生对浮力的概念、产生原因和计算方法掌握较好,但对物体的浮沉条件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练习和讲解。
2.拓展延伸:引导学生了解浮力的应用,如船舶、潜水装备等,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附录:作业答案
1.计算题答案:
物体体积:V = 500cm³
液体密度:ρ = 1.0g/cm³
重力加速度:g = 9.8N/kg
浮力:F = ρVg = 1.0g/cm³ × 500cm³ × 9.8N/kg = 4.9N
2.判断题答案:
①橡皮泥:沉入水底
②玻璃球:浮在水面上
③铁钉:沉入水底
重点和难点解析
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关注细节
1.浮力大小与排开液体体积的关系。
2.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2.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船舶、救生圈等,说明浮力在现实中的应用。
教案反思
1.学生参与度:本节课是否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是否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和练习。
2.教学方法:是否采用了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实验演示、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浮力的相关知识。
3.课堂氛围:是否营造了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愉悦的情感中学习物理。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章浮力复习教案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十章浮力《浮力计算专题复习》教学设计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十章浮力《浮力计算专题复习》教学设计
4.请家长协助监探究题:设计一道关于浮力的探究题,要求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发现身边的浮力现象,并运用浮力计算公式进行解释。例如,探究为什么有些船只可以浮在水面上,有些船只却会沉没。
4.小组合作作业: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完成一份关于浮力计算的应用报告。报告可以涉及浮力在日常生活、工程应用等方面的实例,并分析浮力计算在其中的作用。此作业旨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深入探究的精神。
4.课后作业:
-设计具有挑战性的课后作业,让学生在课后继续巩固浮力计算知识。
-布置开放性问题,鼓励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500字
在导入新课环节,我将以一个简单的实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他们对浮力计算的思考。课堂上,我会准备一个装有水的透明容器,然后放入一个金属块。学生会观察到金属块在水中沉没的现象。接着,我会提问:“为什么金属块会沉入水底?如何计算金属块受到的浮力?”通过这个实验和问题,引导学生回顾浮力的基本概念,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四)课堂练习,500字
在课堂练习环节,我会布置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浮力计算公式进行解答。练习题分为基础题和提高题,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
基础题主要针对浮力计算公式的直接应用,例如计算某个物体在液体中的浮力。提高题则涉及一些实际问题,需要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解决。在练习过程中,我会关注学生的解题方法,及时纠正错误,指导他们正确运用公式。
5.思考题:布置一道思考题,要求学生思考浮力计算在环保方面的应用。例如,如何利用浮力原理设计一种减少油污扩散的装置。
作业布置要求:
1.学生需认真完成作业,确保作业质量,以提高对浮力计算知识点的掌握。
2.鼓励学生在完成作业过程中,积极思考、主动探究,充分发挥自己的创新能力。

2024年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章浮力复习教案

2024年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章浮力复习教案

2024年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章浮力复习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复习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章“浮力”的内容。

主要涉及章节包括:10.1浮力及其产生原因;10.2阿基米德原理;10.3浮力与物体密度的关系;10.4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浮力的概念,理解浮力产生的原理。

2. 使学生能够运用阿基米德原理分析物体的浮沉情况,并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运用浮力知识进行科学探究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浮力的计算及物体浮沉条件的判断。

教学重点:浮力的产生原因、阿基米德原理、浮力与物体密度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浮力演示装置、浮沉物体(如木块、铁块等)、电子秤、计算器。

2. 学具:浮力计算题、物体浮沉现象观察记录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演示浮力实验,让学生观察物体浮沉现象,引发学生对浮力问题的思考。

复习浮力的概念、产生原因、阿基米德原理、浮力与物体密度的关系。

学生分享自己在学习浮力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3. 例题讲解(10分钟)讲解浮力计算题,引导学生运用阿基米德原理解决问题。

分析物体浮沉条件,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4.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独立完成浮力计算题,教师巡回指导。

学生相互讨论,交流解题思路。

5. 知识拓展与应用(10分钟)讲解浮力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船舶、潜水装备等。

学生思考浮力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实例。

六、板书设计1. 浮力及其产生原因2. 阿基米德原理3. 浮力与物体密度的关系4. 物体浮沉条件及其应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计算题:一个质量为m的物体在水中浮起来,已知物体密度为ρ物,水的密度为ρ水,求物体受到的浮力。

(2)实验题:观察生活中浮沉现象,分析原因并记录。

2. 答案:(1)物体受到的浮力为:F浮= m g (ρ水ρ物)。

(2)实验题答案根据实际观察情况分析。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对浮力的理解程度如何?在解题过程中存在哪些问题?如何改进教学方法?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探索浮力在其他领域(如航空航天、海洋开发等)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第10 章浮力》复习课教学设计人教版物理 八年级下册 《浮力》复习课教学设计

《第10 章浮力》复习课教学设计人教版物理 八年级下册 《浮力》复习课教学设计

第10 章浮力复习课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理解浮力的概念和产生原因;2.掌握计算物体所受浮力的方法;3.能够分析物体在液体中浮沉的条件和原理;二、教学重点1.浮力的概念和产生原因;2.物体浮沉的条件和原理;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示范实验所需材料:透明容器、水、不同材质的物体;2.教师准备板书工具和课件;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学生关于浮力的概念和产生原因,激发学生的思考和猜测。

然后教师简要介绍浮力的概念和产生原因。

2. 实验演示(15分钟)教师进行示范实验,将不同材质的物体放入透明容器中,观察它们在水中的浮沉现象。

同时,教师向学生解释浮力的产生原因,并引导学生思考实验观察到的现象。

3. 概念讲解(15分钟)通过板书和课件,教师对浮力的概念进行详细讲解,包括浮力的定义、浮力的产生原因以及浮力与物体的体积和液体的密度之间的关系。

4. 计算浮力(15分钟)教师以实际例子为基础,引导学生学习计算物体所受浮力的方法。

通过解析示范计算过程,学生能够熟练运用公式计算浮力。

5. 浮沉条件和原理(15分钟)教师根据学生之前的学习,通过问题和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物体在液体中浮沉的条件和原理。

帮助学生理解物体浮沉的背后的科学原理,包括浮力与物体所受的重力之间的关系。

6. 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知识进行小结,并进行简单的概念回顾和思考题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五、课堂作业1.完成课堂上的浮力计算练习;2.预习下节课的内容。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演示、概念讲解和计算浮力的方法,全面介绍了浮力的概念和产生原因,并引导学生理解浮力与物体浮沉的条件和原理。

同时,教师提供了课堂作业和预习任务,巩固学生对本堂课内容的掌握,并为下节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整个教学过程充满趣味性和互动性,学生参与度较高。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更加注重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展开讨论,促进学生对浮力原理的深入理解。

2024年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章浮力复习精彩教案

2024年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章浮力复习精彩教案

2024年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章浮力复习精彩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为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章浮力的复习。

详细内容包括:浮力的定义、阿基米德原理、物体浮沉条件、浮力计算、浮力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等。

涉及的章节为第十章第15节。

二、教学目标1. 掌握浮力的定义、阿基米德原理,能运用浮沉条件分析物体浮沉现象。

2. 能运用浮力计算公式解决实际问题,了解浮力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浮力计算公式的运用,物体浮沉条件的判断。

教学重点:浮力的定义、阿基米德原理,浮力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浮力演示器、物体浮沉实验器材、多媒体课件。

学具:练习本、计算器、直尺。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展示物体浮沉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浮沉现象的原因。

(2)提出问题:为什么有的物体可以浮在水面上,有的物体却沉入水底?2. 例题讲解(1)讲解浮力的定义、阿基米德原理。

(2)讲解物体浮沉条件的判断方法。

(3)讲解浮力计算公式的运用。

3. 随堂练习(1)判断物体浮沉。

(2)计算物体所受浮力。

4. 知识巩固(1)学生自主完成练习题。

(2)教师解答学生疑问。

5. 知识拓展介绍浮力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轮船、热气球等。

六、板书设计1. 浮力的定义、阿基米德原理。

2. 物体浮沉条件。

3. 浮力计算公式。

4. 浮力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判断下列物体在水中是浮还是沉?答案:(1)略(2)略2. 作业要求:认真完成,书写工整,注重解题过程。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对浮力知识的掌握情况,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不足,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1)了解浮力在其他学科中的应用。

(2)探索浮力与物体形状、密度的关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

2. 实践情景引入的设计。

3. 例题讲解的深度和广度。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教案:第十章浮力复习课之浮力的计算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教案:第十章浮力复习课之浮力的计算教学设计
2.设想二:运用实验探究,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安排相应的实验,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观察浮力现象,测量浮力大小,从而加深对浮力计算方法的理解和掌握。
3.设想三:采用案例教学法,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情境相结合。
教师精选与浮力相关的实际案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案例中的问题,提高学生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在作业布置过程中,注意以下几点:
1.作业难度要适中,既能巩固所学知识,又能激发学生的思考。
2.作业量要适中,避免给学生造成过重的负担。
3.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适当调整作业难度,使每个学生都能在作业中找到合适的挑战。
4.鼓励学生在完成作业过程中主动探究、积极思考,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针对公式中的各个参数,我会逐一解释其物理意义和测量方法。同时,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理解不同情境下浮力公式的运用。在此过程中,我会强调单位换算的重要性,并提醒学生注意在计算过程中避免常见的错误。
(三)学生小组讨论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会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分配一个与浮力计算相关的问题。例如:“如何计算一个物体在水中浮力的大小?”或“为什么轮船能够浮在水面上?”等。各小组成员需要合作探讨,运用所学的浮力知识解决问题。
学生在完成练习题的过程中,我会及时给予个别辅导,帮助他们纠正错误,巩固所学知识。针对普遍存在的问题,我会进行集中讲解,确保每位学生都能掌握浮力计算的方法。
(五)总结归纳
在总结归纳环节,我会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浮力计算知识,总结计算步骤和注意事项。同时,强调浮力计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认识到物理学科的实用性和价值。
本章节教学设计以浮力的计算为核心,围绕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展开。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同时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使他们在掌握物理知识的同时,形成良好的社会责任感和环保意识。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章浮力复习课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章浮力复习课教学设计
3.鼓励学生在完成作业过程中积极思考,善于发现并提出问题。
4.家长督促学生按时完成作业,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
9.课后作业: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运用浮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在学习浮力这一章节时,已具备了一定的物理知识基础,掌握了质量、密度、重力等基本概念,能够理解物体的浮沉现象。但在具体运用浮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时,可能会遇到一定的困难。学生对实验探究充满兴趣,善于观察现象,但在分析问题和归纳总结方面尚需加强。此外,学生对浮力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了解不足,需要通过教学引导,激发学生将物理知识应用于生活的意识。因此,在本章节教学中,应注重以下方面:
1.注重知识衔接:帮助学生回顾已学过的相关概念,为新知识的学习奠定基础。
2.强化实验探究: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实验,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3.培养逻辑思维:通过问题解决和总结归纳,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概括能力。
4.拓展应用视野:介绍浮力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将物理知识应用于生活的兴趣。
5.关注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因材施教,提高教学效果。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章浮力复习课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浮力的定义,掌握阿基米德原理,并能运用浮力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2.掌握物体的浮沉条件,能够判断物体在液体中的浮沉状态。
3.了解浮力的计算方法,能够求解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
4.熟悉浮力的应用,如船舶、潜水装备等,并能够分析其工作原理。
3.学生回答:轮船和木筏都是因为浮力才能在水中漂浮。
4.教师引导:浮力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今天我们将进一步学习浮力的相关知识。
(二)讲授新知,500字

人教版九年级总复习第十章浮力复习教案3

人教版九年级总复习第十章浮力复习教案3

教案:人教版九年级总复习第十章浮力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章第三节“浮力”的复习。

复习的内容包括:浮力的概念、阿基米德原理、浮力的计算、物体的浮沉条件以及浮力在生活中的应用等。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浮力的概念,掌握阿基米德原理,能运用浮力的计算公式计算物体的浮力。

2. 了解物体的浮沉条件,能解释生活中有关浮力的现象。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浮力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2. 阿基米德原理的理解与应用。

3. 物体的浮沉条件的判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浮力演示器、浮力计算公式板书。

2. 学具:学生实验器材(包括浮力计、物体、液体等)、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验,让学生观察和感受浮力的存在,引发学生对浮力的兴趣。

2. 讲解浮力的概念:讲解浮力的定义,通过示例解释浮力的产生原因,引导学生理解浮力的概念。

3. 讲解阿基米德原理:介绍阿基米德原理的内容,讲解原理的数学表达式,让学生理解阿基米德原理的含义。

4. 浮力的计算方法:讲解浮力的计算公式,引导学生掌握浮力的计算方法。

5. 物体的浮沉条件:讲解物体的浮沉条件,通过示例让学生理解浮沉条件的判断方法。

6. 浮力在生活中的应用:介绍浮力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让学生了解浮力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

7. 课堂练习:布置一些有关浮力的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解答,巩固所学内容。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浮力定义:物体在液体或气体中受到的向上的力。

计算公式:F浮= ρ液体V排g。

阿基米德原理:物体在液体或气体中受到的浮力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或气体的重力。

浮沉条件:物体浮在液体或气体表面,当且仅当物体所受浮力大于或等于物体的重力;物体沉入液体或气体中,当且仅当物体所受浮力小于物体的重力。

七、作业设计1. 请用浮力的计算公式计算一个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并解释计算结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浮力专题复习导学案考点一 浮力【知识要点】1.浮力是指浸在______或______里的物体受到液体或气体____的托力.2.浮力的施力物体是__________,浮力的方向总是________.3.称重法测浮力:先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再用测力计测出物体浸在(包括浸没或部分浸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即可求出物体所受的浮力____________________4.浮力的产生原因是物体的上下表面存在压力差即_________________【重点题型训练】1.(江苏 中考)如图所示.是认识浮力的探究实验.(1)将物体悬挂在弹簧测力计下端,如(a)实验所示,物重G =___________N .(2)当用手向上托物体时,如(b)实验所示,手对物体向上的托力F 2=__________N .(3)当物体浸入水后,如(c)实验所示.将(c)实验与(a)、(b)实验对照.说明水对物体也有向上的托力,即浮力.水对物体的浮力F 浮=_______________N .(4)该实验是利用 法建立浮力概念的。

【点对点训练】1.一个1牛的钩码,挂在弹簧秤钩上, 当钩码浸没在水中时弹簧秤的示数是0.87牛,这个钩码受到水的浮力是________牛,施力物体是_______ ;若钩码受到的浮力是0.1牛时,弹簧秤的示数应是______牛。

考点二 阿基米德原理【知识要点】1.实验: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阅读P51至P52页,完成填空)⑴猜想一:浮力大小可能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关.猜想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猜想二:浮力大小可能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关猜想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⑵验证方案设计:。

⑶实验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实验:探究浮力的大小⑴方案设计:用测力测出物体浸在液体中所受的浮力和物体排开液体所受的重力,然后比较其大小即可. ⑵实验步骤: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⑤比较__________与_________大小. 3N5N 2N⑶实验结论:3. 阿基米德原理⑴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⑵数学表达式_______________,用ρ液其中是液体的密度,V 排是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重点题型训练】1.如图所示是研究浮力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弹簧测力计下挂着同一物体,其示数依次是5N,4N 、4N 、3N 。

(l )比较图乙和丙得到的结论是:浸没在液体里的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与 无关。

(2)比较图 和图 可得到的结论是:浮力的大小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2.(重庆 中考)一个重6N 的实心物体,用手拿着使它刚好浸没在水中,此时物体排开的水重是10N ,则该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为_________N 。

3.(辽宁 中考)一位跳水运动员从他刚接触水面到逐渐浸入水面以下的过程中,所受到的浮力,和水对他的压强p 随深度h 变化关系的图像如图所示,其中正确的是: ( ) 【点对点训练】1.用弹簧测力计在空气中称得一石块重为1N ,将石块完全浸入水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0.6N ,则石块在水中受到的浮力为________N ,石块的体积为_________cm 3。

(取g=10N /kg)2. 2007年12月22日在海底沉睡了800多年的“南海一号”被成功打捞出水。

在打捞过程中潜水员多次下潜勘查,当潜水员浸没海水后继续下潜的过程中,其所受浮力的大小 ,压强的大小 。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3. 在一个装满水的容器中,放入一个质量为20g 的物体,从容器中溢出15g 的水,则该物体在水中的浮沉情况和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是A .下沉,压强不变B .上浮,压强不变C .漂浮,压强减D .悬浮,压强增大( )4.如图甲所示,在—只薄塑料袋中装水过半(未满),用细线扎紧袋口,用弹簧测力计测得其所受重力为9N ;再将这个装水的塑料袋浸入烧杯内的水中,如图乙所示,当弹簧测力计示数为6N 时,袋内水面与烧杯中的水面相比(不计塑料袋和细线的重)A .比烧杯中的水面高B .比烧杯中的水面低C .与烧杯中的水面相平D .高低无法判断5.在“浮力”这一节,老师要求同学们完成下面5个内容。

(1)如图甲所示,在水桶中装半桶水。

用手把空的饮料罐按入水中越深,观察发现水面升得越高,说明饮料罐排开水的重力越大;同时感受到手对罐向下的压力也越大,这说明罐受到向上的浮力 _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不变”)。

于是同学们猜想:浮力大小可能跟排开水的重力有关。

(2)如图乙所示在弹簧测力计下面挂一石块,测得石块重力为G ,把石块浸入水中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示数减小为F ,分析石块在水中静止时受力,则石块所受浮力的表达式:F 浮= 。

(3)在“探究浮力大小跟排开液体重力大小的关系”时,老师提供足够的器材,同学们设计并完成实验,第4题下表是某组同学记录的数据,请在空格处填上适当数据。

(4)分析上表数据得出结论: 。

(5)请同学们运用自己所学知识,器材不限,设计一种测王冠密度的方案(要求不损坏王冠) ①如何测王冠的质量m: ;②如何测王冠的体积V: ;由______________即可计算出王冠的密度。

考点三 物体的浮与沉【知识要点】1.浸没物体的浮与沉取决于物体的_________与物体所受的________的大小2.浸没物体的浮沉条件:填写下列表格注:⑴如果物体是实心的,ρ物就是组成物体的物质的密度;如果物体是空心的,ρ物就是物体的平均密度. ⑵在图中作出物体所受的浮力与重力的示意图3.潜水艇的浮与沉:潜水艇是通过改变_______来实现潜水和上浮的。

【重点题型训练】1.把质量为250g ,体积为300cm 3的金属球放入水中,静止时它受到的浮力为 。

2. 如图所示,四个相同的容器内水面一样高,a 容器内只有水,b 容器内有木块漂浮在水面上,c 容器内漂浮着一块冰块,d 容器中悬浮着一个空心球。

则下列四种说法正确的一组是 ( )① 每个容器的总质量都相等 ② b 容器中再倒入酒精后,木块在液面下的体积减小 ③ c 容器中冰块熔化后水面高度升高 ④ d 容器中再倒入酒精后,小球将下沉A .①④B .③④C .①②D .②④3.有一木块,放入水中静止后,有41的体积露在水面上,若将它放入另一种液体中时,有53的体积浸入液体中,求液体的密度.【点对点训练】 1.刘星将一块重2N的橡皮泥放入水中后橡皮泥立即沉入水底;他取出橡皮泥将其捏成船状再放入水中,"泥船"却漂浮在水面上,他是利用了 的方法来增大浮力的,此时"泥船"所受的浮力为 N.2.有一潜水艇悬浮在水中,如图所示.当用压缩空气把水舱中的水排出一部分时,潜水艇将__________(填“上浮”或“下沉”).在未露出水面之前,潜水艇所受的浮力将__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3.把一个苹果(ρ苹果<ρ水)轻轻放入装满水的杯中,苹果静止时将处于_______(选填“漂浮”、“悬浮”或“沉底”);若苹果受到的重力为1.5N ,则从桶中溢出的水受到的重力为_______N.4.“在水中能下沉的物体是否受到浮力呢?”小明决定通过实验探究。

他取了一个重为1N 的铝块,挂在弹簧测力计上,当铝块浸没在水中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0.63N 。

依据小明的实验可知铝块受到了水的浮力作用,且铝块所受的浮力大小为 N 。

接下来,小明又做了进一步的探究,他让浸没在水中的铝块处在不同的深度,然后观察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否变化,小明的设计是想探究 。

5.为了支援四川灾后重建,海外华人华侨捐赠的物资将陆续运抵我国。

若一艘满载赈灾物资的货轮从海上进入长江后,轮船所受的浮力 ( )A .不变B .变大C .变小D .无法确定夯实基础一.选择题( )1.完全相同的石块,用细线系住,分别浸没在水和酒精中,由于线上拉力的作用,石块都静止在液体中,此时线上拉力分别为F 1、F 2,则两个拉力大小关系是A.F 1>F 2B.F 1=F 2C.F 1<F 2D.无法比较( )2.如图所示,四个体积和形状完全相同的小球,放入盛水的容器中,浮沉情况如图示,待四个小球静止时,受到浮力最小的球是A.甲B.乙C.丙D.丁( )3.如图所示,将两个同样形状的长方体分别放入水平与竖直放置在盛水的容器中,则两个长方体所受到的A .上下压强差相等,浮力相等B .上、下压强差不等,浮力相等C .上下压强差不等,浮力不等D .上下压强差相等,浮力不等( )4.如图所示,将一只玩具青蛙放入水中,它能漂浮于水面上;把它放人另一种液体中,它却沉人底部.则在这两种情况下这只玩具青蛙受到的浮力大小相比较第2题 第4题 第3题 第5题 第6题A.在水中受到的浮力较大 B.在另一种液体中受到的浮力较大C.受到的浮力一样大 D.无法比较浮力大小()5.如图,对于水中正在上升的气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气泡受到水的压强变小、浮力变小B.气泡受到水的压强变小、浮力变大C.气泡受到水的压强变大、浮力变小D.气泡受到水的压强变大、浮力变大()6.如图所示,乒乓球从水面下上浮到漂浮在水面上,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露出水面前,浮力逐渐增大;露出水面后,浮力继续增大,最后不变B.露出水面前,浮力保持不变;露出水面后,浮力仍保持不变C.露出水面前,浮力逐渐减小;漂浮在水面时,浮力保持不变D.露出水面前,浮力保持不变;露出水面后,浮力开始减小,最后保持不变( )7.(12·河南).如图所示,水平桌面上有两个完全相同的鱼缸甲和乙,盛有适量的水,把一个橡皮泥做的小船放入乙后,小船处于漂浮状态,此时两鱼缸内的水面刚好相平。

然后把它们分别放在台秤上,则台秤的示数A.甲放上时大B.乙放上时大C.甲或乙放上一样大D.无法判断()8.在一根表面涂蜡的细木棍的一端绕着适量的铁丝,把它放到甲乙丙三种密度不同的液体中,木棍浸入液体里的情况如图所示,则木棍在三种液体里受到的浮力F的大小及三种液体密度ρ之间的关系,正确的是A.F甲>F乙>F丙ρ甲>ρ乙>ρ丙B.F甲<F乙<F丙ρ甲<ρ乙<ρ丙C.F甲=F乙=F丙ρ甲>ρ乙>ρ丙D.F甲=F乙=F丙ρ甲<ρ乙<ρ丙()9.有两个金属块A、B,用弹簧秤称时,A的示数大于B的示数,再分别把它们浸没在水中称时,发现弹簧称减小的示数相同,则它们有A.相同的密度B.相同的质量 C.相同的体积 D.相似的形状()10.在重38N的铁桶中装满水,水重90N,用手提住铁桶,再将这桶水浸没在河里,此时手提水桶所用的力A.0 B.38N C.小于38N D.大于38N小于128N( )11.小华在游泳池游泳,当他从浅水区走向深水区,若水底布满小石头,则下述体验与分析合理的是A.脚底疼痛感觉减弱,因为人越来越轻 B.脚底疼痛感觉减弱,因为水对人的浮力越来越大C.脚底疼痛感觉加重,因为人越来越重 D.脚底疼痛感觉加重,因为水对人的浮力越来越小( )12.先在溢水杯中装满水(水面与溢水口齐平),然后放人一块重2N的术块,溢出的水全部用小烧杯接住(如图所示).则A.溢水杯底部受到水的压强不变,小烧杯中水的重力大于2NB.溢水杯底部受到水的压强不变,小烧杯中水的重力等于2N,c.溢水杯底部受到水的压强减小,小烧杯中水的重力等于2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