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筋膜室综合征的观察和护理

合集下载

骨筋膜室综合征的观察与护理要点

骨筋膜室综合征的观察与护理要点

骨筋膜室综合征的观察与护理要点骨筋膜室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肌肉骨骼疾病,主要表现为肌肉韧带的炎症和压力增加,导致疼痛、肿胀和功能障碍。

观察和护理是管理骨筋膜室综合征的重要环节,本文将从观察和护理的角度介绍相关要点。

一、观察要点1. 疼痛观察:注意病人的疼痛程度、疼痛部位、疼痛性质(刺痛、酸痛、胀痛等),并记录疼痛发作的时间和持续时间。

2. 肿胀观察:观察病人是否存在局部肿胀,注意肿胀部位、程度和范围,并记录肿胀的变化情况。

3. 运动功能观察:观察病人的运动功能是否受限,注意病人的活动范围、关节活动度和力量,及时发现功能障碍的问题。

4. 神经功能观察:观察病人的感觉功能和神经反射是否正常,注意神经症状如麻木、刺痛、无力等,并记录相关表现。

5. 体征观察:观察病人的体温、心率、血压等生命体征,及时发现并处理相关异常。

二、护理要点1. 疼痛管理:根据疼痛程度和性质,采用适当的疼痛管理措施,如热敷、冷敷、按摩、药物治疗等,缓解疼痛症状。

2. 肿胀控制:采取适当的方法控制局部肿胀,如冰敷、提高患肢高度、使用弹力绷带等,减轻肿胀程度。

3. 运动康复:制定合理的运动康复计划,包括适量的运动和物理治疗,帮助恢复肌肉韧带的功能,促进肌肉的愈合和修复。

4. 保持关节功能:采取适当的保护措施,如使用支具、矫正姿势、避免过度活动等,保持关节的正常运动和功能。

5. 预防并发症:注意观察病人的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如感染、血栓形成等,保护患者的健康。

6. 心理支持:给予病人必要的心理支持和安慰,增强其对治疗的信心,减轻病情对其心理的影响。

7. 教育指导:向病人和家属提供相关的健康教育和护理指导,帮助其了解疾病的原因、症状和治疗方法,提高自我管理能力。

8. 定期复查:安排病人进行定期复查,评估疗效和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总结起来,观察和护理是管理骨筋膜室综合征的重要环节,通过观察疼痛、肿胀、运动功能、神经功能和体征的变化,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可以有效缓解症状、促进康复。

骨筋膜室综合征的观察与护理

骨筋膜室综合征的观察与护理

骨筋膜室综合征的观察与护理骨筋膜室综合征是指肢体骨筋膜室内的肌肉、神经、血管等组织因急性严重缺血而发生的一系列的病理改变所造成的早期综合征,是临床常见且较严重的创伤并发症。

好发于前臂掌侧和小腿。

本病的发生与筋膜间隔缩小和间隔区内容积增加密切相关。

1.临床表现1.1症状1.1.1局部表现早期受患肢体持续性剧烈疼痛,以后呈进行性加重,患肢麻木,指或趾呈屈曲状,肌力减退,被动伸指或足趾时,可引起剧痛。

1.1.2全身表现当肌肉广泛坏死,可出现高热、脉搏细速、血压下降等现象,严重者会休克、急性肾功能衰竭,甚至死亡。

1.2体征局部皮肤表面有红、肿、热、痛征象;肢体远端毛细血管充盈时间延长,动脉搏动减弱,甚至消失,肢体有麻木感觉。

1.3辅助检查伴有肌肉缺血性坏死时,血中的白细胞计数增高,血沉加快,伴肌肉广泛性坏死,可出现肾功能衰竭的一系列实验室异常指标。

1.4治疗一旦确诊,应立即切开减压,同时防止失水、酸中毒、高钾血症、急性肾功能衰竭、心律不齐、休克等严重并发症,必要时行截肢手术以抢救生命。

2.护理2.1一般护理2.1.1确保病室内空气清新,加强空气消毒冬季每日开窗通风3次,并注意病人保暖;夏季除每日通风外,还应保持室温在23~25℃;每日用紫外线灯照射20~30分钟,但注意要保护眼睛和皮肤。

2.1.2加强生活护理由于骨筋膜室综合征者卧床时间较长,应保持床铺的整洁、干燥,嘱其多饮水,多给病人进高营养、易消化的饮食,以增加机体抵抗力,避免压疮、肺部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

2.2患肢的观察及护理2.1.1观察患肢血液循环应密切观察患肢动脉搏动和指(趾)端血运、感觉、皮肤温度及活动。

若发现末梢温度降低、感觉麻木、发绀、疼痛等逐渐加重,应及时通知医师,立即采取相应措施,以免因延误治疗时机而造成截肢,甚至危及生命;患肢应避免抬高,以免因动脉供血不足而加重血液循环障碍。

2.2.2伤口及引流管护理确诊为骨筋膜室综合征的病人,应彻底行减压术。

骨筋膜室综合征观察及相关护理PPT课件

骨筋膜室综合征观察及相关护理PPT课件
评价结果
患者疼痛程度明显减轻,功能恢复良好,护理效果显著。
05
骨筋膜室综合征护理研究 进展
护理研究现状与趋势
护理研究现状
目前,骨筋膜室综合征的护理研究主 要集中在临床实践、护理效果评估和 护理干预措施等方面,旨在提高患者 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护理研究趋势
随着医学科技的进步,骨筋膜室综合征 的护理研究将更加注重跨学科合作、多 中心研究以及大数据分析等方向,以提 供更加科学、有效的护理方案。
对于异常情况应及时 报告医生,以便采取 相应处理措施。
观察结果应及时记录, 并注意保护患者隐私。
03
骨筋膜室综合征护理措施
一般护理措施
01
保持病室环境安静、清 洁,为患者提供舒适的 休养环境。
02
03
04
协助患者完成日常生活 活动,如进食、洗漱、 排便等。
定期记录患者生命体征, 观察病情变化。
给予患者心理支持,缓 解其紧张、焦虑情绪。
护理研究方法与技术
01
02
03
04
观察法
通过观察患者的临床表现、病 情变化和治疗效果,评估护理
措施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随机对照试验
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对不同 护理措施进行对照研究,以确
定最佳的护理方案。
案例研究
对典型病例进行深入剖析,总 结经验教训,为临床护理提供
参考。
循证护理
基于最新研究成果和临床实践 经验,制定并实施最佳的护理
疼痛护理措施
01
02
03
04
评估患者疼痛程度,遵医嘱给 予适当的止痛药。
指导患者采取舒适的体位,避 免疼痛加重。
通过分散注意力、放松技巧等 方式缓解患者疼痛。

骨筋膜室综合征

骨筋膜室综合征

骨筋膜室综合征观察及护理
一:主要临床表现
1 早期以局部症状和体征为主。

表现为患肢疼痛、麻木、手指不自觉屈曲状态,被动牵拉时引起剧烈疼痛。

患肢肿胀、触疼明显。

2 当肌肉广泛坏死时可引起全身反应。

如体温升高、脉搏加快、血压下降。

患者可发生休克、肾功能衰竭。

3 缺血4小时尿中出现肌球蛋白、白细胞升高,血沉加快。

大量肌肉坏死时血中肌酐、血钾、尿素氮增高,血红蛋白、二氧化碳结合力下降。

二:护理措施
1 术前护理
(1) 预防措施:处理单纯骨折避免粗暴,以免加重组织损伤。

随时
调整外固定的松紧度,包扎敷料不可过紧。

软组织损伤减少患肢活动
(2)疼痛的护理:密切观察疼痛的性质、原因,警惕骨筋膜室综症及时发现手术切开减张。

酌情使用镇痛剂。

(3)心理护理:多与患者交谈,给与安慰,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疾病信心。

2术后护理
(1)做好基础护理,病室定时通风,保持床单位清洁、整齐。

伤口定时换药,保持伤口外敷料清洁、干燥。

抬高患肢略高于心脏水平位置。

(2)指导患者进食富含蛋白质、维生素、高热量、易消化饮食,增加口入量。

(3)观察患肢肿胀、皮肤颜色、温度、伤口渗血、渗液情况。

观察患者意识及神志变化。

观察生命体征变化。

观察尿色、尿量变化。

(4)遵嘱给予预防感染治疗。

(5)指导患者患肢酌情进行活动。

鼓励患者保持良好乐观情绪,注意休息,注意个人卫生,保持皮肤清洁。

骨筋膜间室综合征的观察及护理

骨筋膜间室综合征的观察及护理

保守治疗主要针对濒临间室综 合征期 可疑,解除固定, 制动、患肢同心脏水平,20%甘 露醇250ml速滴,4-6h后重复。 VitE、C保护血管内皮降低通透 性,高压氧,密观病情,积极 检测压力 摩! 切忌抬高患肢!热敷!按
手术治疗指征:




肢体明显肿胀疼痛 张力大,“触”痛 该组肌肉被动牵拉疼痛 有或无神经功能障碍体征 筋膜间隙测压≥30mmHg
病 因
(二)骨筋膜室容积骤减
敷料包扎过紧或包扎不紧,但组织渐肿胀而后相对过紧
手法粗暴、外固定过紧 筋膜缺损过紧缝合 医源性 牵引过度 间室筋膜和肌肉紧张度增加
• 严重局部压迫,例如肢体长时被重物压迫
病变发展阶段


濒临缺血性肌挛缩 早期,经抢救,能避免发生肌坏死,不影响 功能。 缺血性肌挛缩 短时完全缺血,或程度重的不全缺血,恢复血供 后,有部分肌坏死,瘢痕挛缩而成----Volkman挛缩,严重影响功 能。 坏疽 严重完全缺血,大量肌坏死,需截肢。
掌侧筋膜间室:分浅、深室,浅层内有肱桡、旋前园、 桡侧腕屈、掌长、尺侧腕屈及指浅屈肌;深室内为指 深屈和拇长屈,掌侧屈肌数量多,血管神经主要所在, 压力增高极易产生此征。 背侧筋膜间室: 浅深两层,发病影响较小

(一) 前臂掌侧筋膜间室切开术: 单一“S”形切口上自肘前内 侧下至腕横韧带以远,必要时打开腕管
最新的压力监测设备是传导器尖端探针, 容易使用并高度准确, 对 于压力的改变有出色的动态反应, 不需盐水相关系统。这种技术目前 看起来是测量 ICP 的最佳方法。
实室检查
动态监测血清肌酸激酶CK、AST浓度, 对早期预防和诊断CS有重要意义, 可作为预防CS的一项重要指标。
诊断提示

骨筋膜室综合征的观察与护理

骨筋膜室综合征的观察与护理

第8页
三 演变过程
• (2)缺血肌挛缩: 组织缺血没有得到及时救治,筋膜室内个别肌肉组织不可防止坏 死,经纤维
组织修复后形成瘢痕挛缩,造成畸形(爪形手,爪形足),出现功效障碍。
骨筋膜室综合征的观察与护理
第9页
三 演变过程
坏疽) • 3)缺血坏死严重(
:时间长.大范围组织缺血,使大量肌肉坏
死或 肢体坏疽而无法修复,造成截肢,甚至深入引发全身不良反 应而危及生 命。
骨筋膜室综合征的观察与护理
第21页
六、药品使用:
• 低分子右旋糖酐应用能够提升血浆胶体渗透压、增加血流量、降低周围循环阻力、改 进微循环。
• 罂粟碱能扩张血管、改进微循环,并能预防肢体挤压伤后血管内膜损伤引发血栓形成 。
骨筋膜室综合征的观察与护理
第22页
骨筋膜室综合征的观察与护理
骨筋膜室综合征的观察与护理
第1页
一 概念
• 骨筋膜室综合征:由骨、骨间膜、肌间隔和深筋膜 形成骨筋膜室内肌肉和神经因急性缺血而产生早 期证候群,是一个严重损伤后反应性疾病
• 临床表现:患肢疼痛 麻木 手指或足趾不自觉屈 曲,被动牵拉可引发猛烈疼痛,患肢肿胀 触痛显 著。
• 多见于前臂掌侧和小腿。
依据缺血不一样程度分为 • 1、濒临缺血性肌挛缩 • 2、缺血性肌挛缩 • 3、坏疽
骨筋膜室综合征的观察与护理
第7页
三 演变过程
• (1)频临缺血性挛缩: 缺血早期,肌肉出现小量点状坏死灶和间质纤维 化,如能快速及 时抢救,适当
处理,缺血局部能较快恢复血液环,对肢体功效无影响
骨筋膜室综合征的观察与护理
色泽 • 4、观察和监测肢体远端脉搏及毛
细血管充盈时间 • 5、监测筋膜室内压力

医疗业务知识骨筋膜室综合征的医疗护理

医疗业务知识骨筋膜室综合征的医疗护理

一、概述骨筋膜室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神经压迫性疾病,主要表现为下肢疼痛、酸胀、麻木和无力感。

在医疗护理中,对骨筋膜室综合征的理解和护理工作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病因病理、护理诊断、护理干预和护理措施等方面介绍骨筋膜室综合征的医疗护理知识,以期提高护理人员对该疾病的认识,提高护理质量。

二、病因病理骨筋膜室是人体肌肉组织周围的一种结缔组织,由于其本身的不可扩张性,一旦内部出现压力增加,就容易引起神经和血管的受压,导致骨筋膜室综合征的发生。

病因主要包括外伤、长期压迫、过度使用肌肉以及慢性劳损等,这些因素都会导致骨筋膜室内压增加,从而压迫神经和血管。

三、护理诊断1. 主要症状骨筋膜室综合征患者常出现下肢疼痛、酸胀、麻木和无力感,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2. 辅助检查患者可进行神经电生理检查和肌肉活动电图检查,以帮助确定诊断。

核磁共振成像和超声检查也可以协助确诊。

四、护理干预1. 心理护理骨筋膜室综合征是一种慢性疾病,患者常常感到疼痛和不适,需要护理人员进行心理疏导,帮助患者调整心态,树立信心,积极配合治疗。

2. 保持患肢功能护理人员应指导患者进行适当的肢体锻炼,保持患肢功能,防止肌肉萎缩和功能障碍。

3. 减轻疼痛采用适当的物理疗法、药物治疗等手段减轻患者疼痛,提高生活质量。

五、护理措施1. 定期观察护理人员应定期观察患者的症状变化和疼痛程度,及时掌握病情变化,调整护理计划。

2. 督促患者配合治疗护理人员应耐心细致地向患者解释疾病的病因和治疗方法,增强患者对治疗的信心,督促患者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计划。

3. 注意饮食调理合理的饮食结构对患者康复十分重要,护理人员应指导患者保持清淡饮食,多摄入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食物,帮助患者提高免疫力。

六、结语骨筋膜室综合征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神经压迫性疾病,对其医疗护理的工作需要护理人员充分理解其病因、病理以及护理诊断和护理干预等知识,制定合理有效的护理措施,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能提高护理人员对该疾病的认识,提高护理质量。

骨筋膜室综合征护理常规

骨筋膜室综合征护理常规

骨筋膜室综合征护理常规
【观察要点】
1.观察患肢血液循环,皮肤颜色、温度、感觉,肢体运动、动脉搏动情况,肿胀程度。

2.观察疼痛性质,持续时间等。

3.观察生命体征及尿量、尿色的观察。

【护理措施】
1.严密观察患肢肿胀程度,动脉搏动和指(趾)端血运、感觉、皮肤温度及活动。

如发现末梢温度降低,感觉麻木,发绀、疼痛逐渐加重,立即通知医生,及时处理。

2.患肢制动,避免抬高,以免因动脉供血不足而加重血液循环障碍。

3.严密观察疼痛的性质,骨筋膜室内神经受压和缺血的早期表现为患肢持续性烧灼状剧痛,并传向远端,呈进行性加重,疼痛和损伤不成比例,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处理。

4.观察患肢肿胀程度,定时测量生命体征,评估组织张力,肢体功能情况。

观察尿液的颜色、性质和量,准确记录24小时尿量,严密观察肾功能损害的症状。

5.行切开减压的患肢,保持引流通畅,观察引流液的性质、颜色及量并做好记录。

敷料渗血、渗液后及时更换,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有效预防感染。

6.给予高热量、高蛋白、富含维生素的食物,肾功能损害者限制
蛋白质的摄入。

7.加强基础护理,预防压疮,按摩受压处皮肤,促进血液循环。

指导有效咳嗽和深呼吸,防止坠积性肺炎的发生。

鼓励多饮水,防止泌尿系感染。

【健康教育】
1.卧床休息,患肢制动,保持伸直或功能位。

2.胫腓骨骨折或尺桡骨骨折患者,出现剧烈疼痛或肿胀者,应立
即通知医护人员。

3.康复期进行功能锻炼,防止关节僵硬和肌肉萎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品课件
➢ 缺血性肌挛缩的五个主要临床表现, 5“P”:
➢ (1)疼痛(pain)。 ➢ (2)苍白(pallor)或发绀、大理石花纹等。 ➢ (3)感觉异常(paresthesia)。 ➢ (4)麻痹(paralysis)。 ➢ (5)无脉(pulselessness)。
精品课件
四 演变过程
➢ (1)濒临缺血性挛缩: 缺血早期,肌肉出现小量点状
2)严重的局部压迫:在地震或建筑物倒塌, 肢体长时间被重物挤压,或者昏迷、安眠药 过量、酗酒等原因致肢体精长品课时件 间被压在身下
➢ 二》 骨筋膜室的内容物体积剧增:
1、任何原因致肌肉缺血后,发生缺血、 水肿的恶性循环;
2、挫伤、挤压伤等损伤性室内肌肉严重 水肿区内有屈趾肌肌后肌、肌后 动脉、胫后神经。此间隙受压则屈趾肌及胫后肌 无力,伸趾时引起疼痛胫后神经分布的皮肤感觉 丧失。在小腿远端内侧,跟腱与胫骨之间组织紧 张,并有压痛。
精品课件
六 观察要点
➢ 一 局部情况:是否出现“5p”征象 (1)剧烈疼痛: 发病部位出现持续性深部胀
痛。呈刀割样 针刺样 烧灼样痛,一般止 痛 药不能缓解,晚期严重缺血后神经麻痹转 为无痛 (2)肌肉麻痹(瘫痪)(被动牵拉疼痛):
4、有凝血机制障碍或严重骨折移位,引 起的骨筋膜室内大血肿。
5、毒蛇、毒虫咬伤而引起的严重水肿。
精品课件
➢ 三》血供障碍: 大血管受压损伤痉挛梗塞血栓形成
如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并发肱动静脉 损伤,断肢再植或血管术后血流不畅,止血 带使用时间过长等造成组织缺血—渗血—水 肿恶性循环而发生本征.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五 发生部位
1.前臂间隔区 (1)发生在背侧时局部组织紧张,有压
痛,伸拇及伸指肌无力被动屈曲拇指及手 指时,引起疼痛。
(2)发生在掌侧时组织紧张,前臂掌侧 有压痛,屈拇及屈指肌无力,被动伸拇指 均引起疼痛尺神经及正中神经分布的皮肤 感觉丧失。
精品课件
2.小腿各间隔区
(1)前侧间隔区内有伸趾肌伸踝肌、腓深 神经。当间 隔区内压力上升时,除小腿前侧有组 织紧张及压痛外(有时红肿),可有腓神经深支分 布的皮肤感觉丧失,伸趾肌及胫前肌无力,被动 屈趾引起疼痛。
坏死灶和间质纤维 化,如能迅速及 时 抢救,适当处理,缺血局部能较快恢复 血液供应,对肢体功能无影响。
精品课件
➢ (2)缺血肌挛缩: 组织缺血没有得到及时救治,
筋膜室内部分肌肉组织不可避免坏 死, 经纤维组织修复后形成瘢痕挛缩,导致 畸形(爪形手,爪形足),出现功能障 碍。
精品课件
➢ 3)缺血坏死严重(坏疽):时间长.大范围 的组织缺血,使大量肌肉坏死或 肢体坏疽 而无法修复,导致截肢,甚至进一步引起全 身不良反 应而危及生命。
精品课件
➢ 2.指或趾呈屈曲状态,肌力减弱。被动牵 伸指或趾时,可引起剧烈疼痛,为肌肉缺 血的早期表现。
➢ 3.患肢表面皮肤略红,温度稍高,肿胀, 有严重压痛,触诊可感到室内张力增高。
精品课件
➢ 4.远侧脉搏和毛细血管充盈时间正常或延长。 前臂8.66kPa(65mmHg)、小腿
7.33kPa(55mmHg),就能使供给肌血运的小动脉关 闭,但此压力远远低于病人的收缩血压,因此还 不足以影响肢体主要动脉的血流。此时,远侧动 脉搏动虽然存在,指、趾毛细血管充盈时间仍属 正常,但肌已发生缺血,所以肢体远侧动脉搏动 存在并不是安全的指标。
患肢进行性肿胀,肌腹处发硬,肌肉 僵硬似条索状,肢体甚至呈圆筒 状僵 硬; 手指处于屈曲位,主动或被动牵伸时疼痛加 剧。
(3) 患肢苍白或发绀: 早期受累区远侧的指(趾)苍白发绀
或潮红后期呈暗红或暗紫色或成大理石花纹 状皮肤,菲薄光亮,可有水泡。
精品课件
(4) 感觉异常: 患肢出现套状感觉减退或消失神经缺血的另一
(2)外侧间隔区内有腓骨肌群腓浅神经。 此间隙受压,则足不能外翻足背皮肤感觉消失。 内翻足部时引起疼痛,局部皮肤紧张及压痛表现 在小腿外侧腓骨处,但在临床上此间隙受压少见, 出现上述体征时,首先要考虑到腓总神经损伤。
精品课件
(3)小腿后侧间隔区内有比目鱼肌、腓肠 肌此间隙受压多见于股动、静脉或腘动、静脉损 伤而仅修复动脉者。体征表现为强直性马蹄足畸 形,背屈踝关节时引起上述肌肉的疼痛,小腿后 方有肿胀及压痛。
精品课件
➢ 骨筋膜室是指由骨、骨间膜、肌间隔和深 筋膜所构成。
➢ 最多见于前臂掌侧和小腿。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二 病因(骨筋膜室内压力增高)
➢ 一》 骨筋膜室容积骤减 1)敷料包扎过紧:四肢损伤或骨折应用绷
带、石膏或小夹板后,随着患肢创伤性水肿 的发展,使原松紧适中的包扎物变得过紧而 形成压迫。如果早期包扎已经较紧则本征可 能更早发生
早期表现是:患处筋膜室中通过的重要神经其远端分布区 出现感觉异常过敏或迟钝,患处局部麻木感和异样感,两 点分辩觉消失和触觉异常 (5) 无脉:
桡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但是此项指标并非可靠, 因为骨筋膜室内压力上升时,首先阻断毛细血管和小静脉, 但此压力尚不足以影响肢体主要动脉的血流,因此肢体远 端脉搏依然存在,指趾毛细血管充盈时间仍属正常,但肌 肉可能早已发生缺血,只有大动脉损伤者一开始便无脉。
骨筋膜室综合征 的观察与护理
山西华晋骨科医院 何斌
精品课件
一 定义
➢ 骨筋膜室综合症 (osteofascialcompartmentsyndrome)即 由骨,骨间膜,肌间隔和深筋膜形成的骨 筋膜室内肌肉和神经因急性缺血、缺氧而 产生的一系列早期的症状和体征。又称急 性筋膜间室综合征、骨筋膜间隔区综合征。
三 症状体征
➢ 早期临床表现以局部为主。 ➢ 只在肌肉缺血较久,已发生广泛坏死时,才出现
全身症状,如体温升高、脉率增快、血压下降, 白细胞计数增多,血沉加快,尿中有肌球蛋白等。 ➢ 1.疼痛:创伤后肢体持续性剧烈疼痛,且进行性 加剧,为本征最早期的症状。是骨筋膜室内神经 受压和缺血的重要表现。神经组织对缺血最敏感, 感觉纤维出现症状最早,必须对此予以足够重视, 及时诊断和处理。至晚期,当缺血严重,神经功 能丧失后,感觉即消失,即无疼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