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与教师成长

合集下载

读书与成长教师征文

读书与成长教师征文

读书与成长教师征文读书与成长教师征文范文读书与成长教师征文范文一从教多年来,我深深体会到:对于我们从事教育、教学第一线的教师而言,要学的东西实在太多,而我知道的东西又太少了。

有人说:“教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应该有一桶水。

”这话固然有道理,但一桶水如不再添,也有用尽的时候。

我体会到:教师不仅要有一桶水,而且要有“自来水”、“长流水”。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因此,我认识到教育教学中,书本是我们无言的老师,读书是我教育、教学中最大的乐趣。

教书的生活是清贫的,从事教育教学多年,我无法跟他人一样享受到奢侈的物质生活,但我学会了读书中获得最大的享受。

一本好书会使我爱不释手,一首好诗会使我如痴如醉,一篇美文会使我百读不厌。

暑假期间,我读完了布鲁纳的《教育过程》一书,收获很大、感触良多。

通过读布鲁纳的《教育过程》,我进一步知道了课程改革的四个中心思想:1.学习任何学科,主要是使学生掌握这一学科的基本结构,同时也要掌握研究这一学科的基本态度或方法;2.任何学科的基本原理都可以用某种形式教给任何年龄的学生;3.过去在教学中只注意发展学生的分析思维能力,今后应重视发展直觉思维能力;4.学习的最好动机乃是对学习材料本身发生兴趣,不宜过分重视奖励、竞争之类的外在刺激。

这些对我以后的教育教学工作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布鲁纳的《教育过程》书中还提到学习的首要目的是“务必使学生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的观点是正确的。

因为学生掌握了结构,就获得了运用一个学科的基本概念的能力;然后,学生就可以利用这些基本概念,把它们当作认识和攻克其他问题的基础,其积极意义在于为解决“知识爆炸”时期的知识需求问题找到了一条途径。

同时,布鲁纳把学生学习和掌握学科的态度及基本方法作为掌握学科基本结构的组成部分,这种见解是正确的。

因为教学过程不仅要考虑“教”,而且还要重视“学”,充分体现了“教学本长”的科学的原则。

用“认识论者”的一句话说,那就是“学习如何学习”、“学就是为了更好地学”,这就是说要交给学生开启知识宝库的一把灵巧的钥匙。

多读书对教师的专业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

多读书对教师的专业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

多读书对教师的专业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教师作为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以更好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

而多读书作为教师专业成长的一种方式,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多读书可以帮助教师积累知识和提升专业素养。

教师所从事的是知识传授工作,只有不断扩充知识面,学习各种新的理论和观点,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把握学科的要点和精髓。

通过多读书,教师可以接触到不同领域的学术研究成果,了解最新的教育理念和方法,进一步深化对学科的理解和认识,提高教学水平。

同时,读书还可以开拓教师的眼界和思维方式,激发教师思考问题的能力,培养教师对教育问题的洞察力和创新意识。

其次,多读书有助于教师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

教学是教师的核心工作,而教师的教学能力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发展。

通过多读书,教师可以了解到不同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借鉴和吸收相关领域的教学经验和教育技巧,使自己的教学更加科学、有效。

此外,读书还可以帮助教师提高教学内容的丰富度和深度,拓展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知识领域和视野。

通过阅读,教师可以从中获取教材、教辅和文献等资源,丰富自己的教学材料和教学案例,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再次,多读书有助于教师培养自主学习和持续学习的能力。

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榜样和引导者,应该具备持续学习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以适应日新月异的社会发展和知识变化。

而多读书可以培养教师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激发教师主动学习的意识和习惯,让教师成为自身成长的主导者。

通过读书,教师可以学习到不同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技巧,更好地组织和安排自己的学习,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成果。

最后,多读书可以提升教师的人文素养和情感教育能力。

教育不仅仅是传递知识,更是培养学生的品德和道德。

而人文素养和情感教育是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素养。

通过多读书,教师可以接触到各种精神文化遗产,借鉴和学习先贤的人文智慧和道德观念,培养自身的人文情怀和修养。

通过阅读文学作品和心理学知识,教师可以提升自身的情感教育水平,更好地理解和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情商和情感能力。

2024年读书,做一个与学生一起成长的人——“读书与教师专业成长”演讲稿

2024年读书,做一个与学生一起成长的人——“读书与教师专业成长”演讲稿

2024年读书,做一个与学生一起成长的人——“读书与教师专业成长”演讲稿尊敬的各位教职员工和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我是一名教师,也是一位与学生一起成长的人。

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想法和观点,关于“读书与教师专业成长”。

教师是祖国的建设者,也是学生未来的引路人。

我们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学生的成长是密不可分的。

当我们自己不断提升自身的知识和能力,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成长,让他们茁壮成长,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才。

读书对于教师的专业成长有着重要的影响。

通过阅读,我们可以开阔自己的视野,拓宽自己的知识面。

书中有着丰富的人生智慧和经验,可以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引导学生。

同时,阅读也可以激发我们的思考和创造力,让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更富有创造性,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

除了读书,与学生一起成长也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方式之一。

我们与学生共同学习,共同交流,从中获得教学的灵感和启示。

当我们与学生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困惑,找到更好的解决办法,进一步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

同时,我们也需要不断学习和更新自己的知识,跟上时代的步伐。

教育是一个不断变化的领域,我们需要时刻关注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技能。

只有不断学习,我们才能更好地适应和引导学生的成长。

最后,我想说的是,作为教师,我们要时刻保持激情和热情。

教师的工作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更是一份责任和使命。

我们要坚持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执着,不断追求教育的进步和卓越。

2024年,我们期待着读书与教师专业成长的新篇章。

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学生成长成才,为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我们的力量!谢谢大家!。

读书对青年教师成长的影响

读书对青年教师成长的影响

读书对青年教师成长的影响读书对青年教师成长具有深远的影响。

以下是一些主要的积极影响:1、专业知识积累:通过阅读教育领域的专业书籍和文献,青年教师可以了解最新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和理论,从而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提升教学技能。

2、教育观念形成:阅读经典的教育学著作,可以帮助青年教师形成正确的教育观念,理解教育的本质和目标,从而更好地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

3、教育智慧提升:阅读教育随笔、教学反思、教育散文等作品,可以帮助青年教师领悟教育的智慧,提高解决实际教学问题的能力。

4、人文素养提升:通过阅读人文社科类书籍,青年教师可以提升自己的人文素养,从而更好地理解学生、教育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5、个人成长发展:阅读也可以开阔青年教师的视野,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提升他们的个人修养和综合素质,从而更好地应对职业挑战。

6、提供灵感与启示:读书可以让青年教师从书中获得灵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日常教学中,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同时,通过与书中人物的对话,可以获得新的思考和启示。

7、培养批判性思维:通过阅读,青年教师可以接触到不同的观点和思想,从而培养自己的批判性思维。

这对于他们在教学中的决策、判断和解决问题都具有重要意义。

8、促进专业发展:读书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

通过阅读相关书籍,青年教师可以了解最新的教育趋势和理念,从而为自己的专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9、塑造个人风格:通过阅读和实践,青年教师可以逐渐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和教育特色,这对于他们的职业发展和个人成长都是非常有益的。

10、提高职业满足感:通过阅读和成长,青年教师可以感受到自己的进步和变化,从而增强职业满足感,更加热爱教育事业。

因此,读书对青年教师的成长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为了更好地发挥读书的作用,青年教师应该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定期阅读优秀的教育书籍,并积极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教学中。

同时,学校和教育部门也应该为青年教师提供良好的阅读环境和资源支持。

读书与教师成长

读书与教师成长

读书与教师成长各位老师们,大家好!今天我想谈一下读书与教师成长,为什么谈这个问题呢?我认为,当今社会上浮躁之风盛行,功利之心蔓延,在这样一种情况下,最有文化的校园这一片土壤,也沾染了这样一种风气。

另外,作为一个校园,它应当是文化的沃土,文化的沃土离不开读书,但是就在这片文化沃土之上,读书也是渐行渐远。

因此,我想从这个角度和我们在座的老师进行交流。

下面,我将从十个方面谈一下。

一、生存必需我之所以说读书是我们的生存的必需,正像我们人需要吃饭、休息等等一样,这是必需的事业一、授业解惑-----文不在兹唐朝的大散文家韩愈曾经说过一句话:“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但人们对“传道授业解惑”的理解仅仅说是传授道理,解除疑惑,传授道业。

这还不在它的真正的内涵方面,为什么这样说呢?他的“传道”更应该在完善人格方面;“授业解惑”也不但但是一般的授业和解除疑惑,它是带有一种文化升值的文化成长。

因此,我们应当授业解惑;而授业解惑,就应当拥有文化。

大家知道,孔子在14年周游列国时“畏于匡”,就是在匡这个地方被围困了。

但是孔子却说:“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周文王已经死了,文化难道不在我孔子这里吗?他又说:“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

”如果老天要想把这个文化毁掉了,那么到我这里也就完了。

“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如孔子一句话:“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回答是这样的,“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为好学者也。

”他说有个徒弟叫颜回的非常好学,他的标准是什么,只有六个字“不迁怒,不贰过”,不迁怒:不把自己的怒气迁怒到别人的身上,不犯同样的第二次错误,这就是好学。

这跟我们现在所说的学习完全在两个层面上。

就是孔子所说的“学”很多在思想道德层面上。

因此,如果我们学圣贤之书,和圣人进行对话的时候,我们也会提升自己的的道德修养。

我们在读名著的时候也有这样一种感觉。

比如读夏洛特·勃良特的《简爱》,我们从中充分感受到了简爱的那种善良、质朴、坚韧,远远比受上十天,八天的空洞的思想教育要起作用的多。

读书与教师成长

读书与教师成长

读书与教师成长
作为一名教师,不仅要注重教学技能的提升,还需要有一个广阔的知
识面和丰富的阅读经验。

读书是教师成长的重要途径之一,以下是几点读
书对教师成长的帮助:
1.提高教育理论素养:读书可以帮助教师了解教育理论、教育心理学、学生发展等方面的知识,有利于教师更好地指导学生学习。

2.拓展教学内容:通过阅读各种书籍,教师可以获得更丰富的教学资
源和内容,这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丰富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开拓视野:读书可以让教师拥有更加广泛和深刻的视野,更好地认
识世界和人类,有助于促进教师的人文素质和教育智慧的提升。

4.提高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教师需要与学生和家长等各种人群进行
沟通和交流,读书可以提高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逻辑能力,使其在
教育实践中更加自信和有说服力。

总之,读书是教师成长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读书来
提高自己的学术素养和专业水平,从而更好地服务学生和教育事业。

读书对教师专业成长的促进作用

读书对教师专业成长的促进作用

读书对教师专业成长的促进作用
读书可以使人远离平庸,读书可以增加睿智,读书可以滋养教师的底蕴与灵气,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然而,要让读书能有效地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教师必须正确地读书。

教师要专业成长,就必须筑起专业知识的金字塔,即要积累教师成长所需要的专业知识。

我们读魏书生的书,学习其教育之法;读于永正的文章,领悟简单教学之谛;读教育理论知识方面的书,提高我们的执教能力。

读后有所感悟则及时记录摘抄下来,还可以联系实际写写反思或博客日记。

这些专业知识的一点一滴的积累,可以不断提升自身的水平、素质和能力。

教师的日常工作任务是比较多的,但是不论教学任务多么繁重,一定要挤出时间坚持读书学习。

很多名师在谈起自己的成长经历时都会说起自己读书的经验。

很多教师都给自己制定读书计划,并按照计划严格执行。

读书的过程是获取知识信息的过程,但是“书上得来终觉浅,要为己用须整合。

”为什么很多教师照搬名师的教学设计来自己的班级来实施教学,可是效果却不尽如人意呢?原因就在于学到的东西没有联系实际进行有效整合,为自己的教学服务。

所以我们在读书学习的过程中,要学会把一些别人的成功经验与自己的教学实际进行整合,才能有效发挥作用。

教师读书,不仅要会读,而且还要会创新,这样才能使自己在专业成长的道路上走得更远。

在读书的过程中,教师应当有所创新。

教师获取某种知识和接受某种新观点比产生新观点是要容易得多的,但是不应该仅仅停留于接受别人的经验,要有创新意识,学会提出自己的教育观点和有效教学方法,力求有所创新。

这对教师个人的专业成长很有好处,对整个教师群体更是有很大的促进作用的。

读书与教师专业成长

读书与教师专业成长

读书与教师专业成长一、读书的意义(为什么读)(一)外在功利丰富知识,拓宽视野,启迪思维,增长智慧;提高素养,加快成长,实现理想,改变命运。

(二)内在涵养滋养心灵,净化情感,愉悦精神,陶冶性灵;丰富阅历,追寻意义,洞察世事,顿悟人生。

(三)现实要求用心做事,激情工作,挖掘潜能,超越自我;遵循规律,科学施教,培育人才,传承文化。

事例,买土豆。

二、读书的内容(读什么)(一)直面经典中国:重要思想以老庄、孔孟、韩申为代表。

申为申不害,郑之贱臣,用于韩昭侯。

文化经典以先秦散文、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为代表。

教育经典主要有陶行知、叶圣陶、蔡元培等教育家的著作。

外国:苏格拉底、柏拉图、康德、黑格尔、卢梭、裴斯泰洛齐、赫尔巴特、第斯多惠、福禄培尔、斯宾塞、乌申斯基、杜威、怀特海、蒙台梭利、罗素、马卡连柯、苏霍姆林斯基、赞可夫、巴班斯基、雅斯贝尔斯、斯金纳、皮亚杰、布鲁纳、加涅、布卢姆、奥苏贝尔、罗杰斯等。

(说这么多的目的在于让大家知道,我们需要研究的太多,研究一位专家,就可以掌握一种理论体系)教育经典有很多,而最具代表性的有《理想国》《爱弥儿》《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民主主义与教育》等。

(二)关注时下教育专家:魏书生、李希贵、朱永新、袁振国、张志勇、叶澜、肖川、刘良华、张文质、刘铁芳、卢勤、孙云晓、刘京海等。

教研专家:余文森、顾泠沅、施良方、郑金洲、陈向明、靳玉乐、熊川武、周彬、杨九俊、周小山、严先元、王敏勤等。

知名校长:程红兵、李镇西、郑杰、刘彭芝、刘永胜、李烈、康岫岩、高万祥、崔其升等。

学科名师:于漪、钱梦龙、李吉林、丁有宽、赵谦翔、韩军、程翔、于永正、支玉恒、贾志敏、窦桂梅、薛瑞萍、王崧舟、薛法根、孙双金、闫学。

邱学华、孙维刚、吴正宪、钱守旺、黄爱华、任勇、张思明、刘德武、徐斌、华应龙、陈惠芳等。

主要教育报刊:人民教育、中国教育报、中国教师报、现代教育导报、教师博览、师道、江苏教育、班主任之友、小学语文教学、烟台教育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书与教师成长
教师,是天底下最神圣的职业。

老子曰:轻则失根,躁则失君。

我们教育的“根”在哪里?
我依稀听到了智者之声:“热爱书吧,书籍是智慧的源泉!”那些历经千年而辉光不减的优秀书籍,那些在暗暗长夜里曾经照亮了人类心灵的宝贵精神财富啊,怎能被我们淡漠在教育之外?
阅读本就是学习之本,立教之根,生存之道;阅读,可以为我们与大师、伟人之间展开对话搭起一座美丽的桥梁,让心灵归于宁静平和;阅读,可以让我们穿越岁月的迷雾,锤炼教育的智慧,拥有自己的思想。

一句话,阅读就是我们赖以享受教育幸福的一种强大支撑!
读书在一个教师的精神世界里究竟能完成什么?我觉得最重要的有三点:它能改变教师的人格,使教师更具有认识真善美的能力;它能增强一名教师感应这个世界的能力;它能教给一名教师独立的思考世界的方法和观察世界的视角。

这三点尤其重要,它们甚至是一名优秀教师的教育力量的最为主要的来源。

作为新型教师,我们要同时代一起成长,要成长就离不开读书。

读书有三种境界——以书为师、以书为友、以书为敌,教师每进入一种境界,便向前发展一步。

以书为师,造就听话型教师。

以书为友,造就对话型教师。

以书为敌,造就质疑型教师。

作为新型教师,我们要适应新形势和课程改革教学,必须从一次性学习转向终生学习,树立终身学习的信念。

1、读书,是学生的榜样力量
苏霍姆林斯基自己的叙述:“我私人的图书馆里,在几间房子和走廊里,从地板直到天花板都摆上了书架……有成千上万册图书……我每天不读上几页,有时不读上几行,我是无法活下去的……”苏氏认为,集体的智力财富之源首先在于教师的个人阅读,真正的教师一定是读书的爱好者。

在日常教育教学中,我们经常抱怨学生不学习,不喜欢读课外书。

我们的学生为什么会这样?其中一个因素就是我们没有树立榜样作用。

可是我们的教师除了忙手中的事,有多少位老师在读经典,在知识的海洋徜徉,在成为学生阅读榜样呢?在这种氛围中,学生能有兴趣阅读吗?实践证明,只有爱好阅读、爱好写作的老师,才能带出爱好阅读、爱好写作的学生。

“当书籍成为教师的第一至爱的时候,喜爱读书便会成为学生的第一爱好。


2、读书,是教师素养提升的历程
古人语:“木无本则枯,水无源则竭。

”读书是解决源头活水的问题。

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必须有一桶水,甚至是一潭鲜活的水。

由于有的教师满足现有的专业知识,缺乏读书,缺乏对其他文学的学习,在平常的教学中,老师总是围着手中教材转,不敢超越教材传授。

碰到学生质疑,老师总是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匆匆收场或显得一副茫然,那时方恨自己知识面狭窄。

从魏书生成长的历程,我们不难看到魏书生--这个初中毕业的教师,完全是靠他不断的读书,汲取书中精华,丰富知识,提高自己的素养,走上成功的彼岸。

在课改的今天,教师过去一时一地的学习已不可能成为终生享用的财富。

不是吗?在课堂上,学生质疑:老师,李白什么时候逝世?他写过多少首诗?他有
多少朋友?他的后代在做什么?他为什么不愿当官?………教师只能无言,心想现在的学生多刁呀!
因此,教师只有读书,才能开拓视野,丰富知识,才能改变知识的匮乏、苍白的状态。

教师只有读书,才能在课堂上才能引经据典,妙语连珠,给学生以知识的充实和心灵的震撼。

3、读书,丰富教师的视野
人类几千年的教育历史中,创造和积累了许多宝贵的教育思想财富。

阅读经典,与过去的教育家对话,是教师成长的基本条件,也是教师教育思想形成与发展的基础。

肖川老师在《与经典为友》一文中说:“教育的道理,其实都是些大道理、朴素的道理,都是些家常话。

教育的智慧,大多是一些古老的智慧。

这些年,泡沫学术、短命学科、虚假的理论、换汤不换药的改革见得多了,还是觉得‘老’的厚实、可靠。

”。

教师在空闲时,要阅读经典、名著,善于积累。

教师还要向一切媒体学习,了解国内、国外大事;或浏览书报杂志,了解信息,捕捉有价值的知识,可获得灵感;还要学习现代教育理论,尤其是新课程改革理论。

这样教师能从过去的教育家的著作中,学习到很多东西,能学习到不同时代教育家的人生理想与人格力量和一些专业知识。

这样,既充实了自己的文化底蕴和理论素养,又为教学广开了鲜活的源泉。

一个优秀教师必然是一个会读书的人,一个读很多书的人。

读书,能够使教师不断增长职业智慧,能使自己的教学闪耀着睿智的光彩,充满着创造的快乐。

孔子说:“学而不思列罔,思而不学则殆。

”这句话概括地道出了“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

只有二者紧密结合,才能经过“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比较分析、归纳综合等思维活动,获得真知灼见。

在读书中,教师应把读书与思考相结合起来,写教学后感,写教学论文,从而提高自己素养,只有厚积才能簿发。

因此,我们教师应该珍惜每次读书写作的机会,习、教学实践、反思,积年累月,自然会形成自己的风格,古人云“吾日三省吾身”,反思尤为重要。

通过反思既能发现自己在学习和教学实践中的亮点。

更有意义的是,通过反思能找出学习和教学实践中的不足甚至是错误,才能做到真正的提升。

让我们从今天开始更加地热爱读书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