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下学期数学练习册答案

合集下载

七年级数学下册练习册参考答案

七年级数学下册练习册参考答案

七年级数学下册练习册参考答案做七年级数学练习册习题要仔细,成功在等你。

不读书则愚,不思考则浅,不多练则生,不巧用则钝。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编的`七年级数学下册练习册参考答案,感谢欣赏。

七年级数学下册练习册参考答案(一)平方根第3课时基础知识1、 2、 3、 4、 5、A B A C A6、97、±68、±9/119、12 ±1310、011、913、(1)x=±5 (2)x=±9 (3)x=±3/2 (4)x=±5/214、(1)-0.1 (2)±0.01 (3)11 (4)0.42七年级数学下册练习册参考答案(二)平行线的判定第2课时基础知识1、C2、C3、题目略(1)AB CD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2)∠C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3) ∠EFB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4、108°5、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6、已知∠ABF ∠EFC 垂直的性质 AB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已知 DC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AB CD 平行的传递性能力提升7、B 8、B9、平行已知∠CDB 垂直的性质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三角形内角和为180° 三角形内角和为180° ∠DCB 等量代换已知∠DCB 等量代换 DE BC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10、证明:(1)∵CD是∠ACB的平分线(已知)∴∠ECD=∠BCD∵∠EDC=∠DCE=25°(已知)∴∠EDC=∠BCD=25°∴DE∥BC(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2)∵DE∥BC∴∠BDE+∠B=180° 即∠EBC+∠BDC+∠B=180°∵∠B=70° ∠EDC=25°∴∠BDC=180°-70°-25°=85°11、平行∵BD⊥BE∴∠DBE=90°∵∠1+∠2+∠DBE=180°∴∠1+∠2=90°∵∠1+∠C=90°∴∠2=∠C∴BE∥FC(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探索研究12、证明:∵MN⊥AB EF⊥AB∴∠ANM=90° ∠EFB=90°∵∠ANM+∠MNF=180° ∠NFE+∠EFB=180°∴∠MNF=∠EFB=90°∴MN∥FE七年级数学下册练习册参考答案(三)平行线的判定第1课时基础知识1、C2、AD BC AD BC 180°-∠1-∠2 ∠3+∠43、AD BE AD BC AE CD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4、题目略MN AB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MN AB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两直线平行于同一条直线,两直线平行5、B6、∠BED ∠DFC ∠AFD ∠DAF7、证明:∵AC⊥AE BD⊥BF∴∠CAE=∠DBF=90°∵∠1=35° ∠2=35°∴∠1=∠2∵∠BAE=∠1+∠CAE=35°+90°=125°∠CBF=∠2+∠DBF=35°+90°=125°∴∠CBF=∠BAE∴AE∥BF(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8、题目略(1)DE BC(2)∠F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3)∠BCF DE BC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能力提升9、∠1=∠5或∠2=∠6或∠3=∠7或∠4=∠810、有,AB∥CD∵OH⊥AB∴∠BOH=90°∵∠2=37°∴∠BOE=90°-37°=53°∵∠1=53°∴∠BOE=∠1∴AB∥CD(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11、已知互补等量代换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12、平行,证明如下:∵CD⊥DA,AB⊥DA∴∠CDA=∠2+∠3=∠BAD=∠1+∠4=90°(互余)∵∠1=∠2(已知)∴∠3=∠4∴DF∥AE(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探索研究13、对,证明如下:∵∠1+∠2+∠3=180° ∠2=80°∴∠1+∠3=100°∵∠1=∠3∴∠1=∠3=50°∵∠D=50°∴∠1=∠D=50°∴AB∥CD(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14、证明:∵∠1+∠2+∠GEF=180°(三角形内角和为180°)且∠1=50°,∠2=65°∴∠GEF=180°-65°-50°=65°∵∠GEF=∠BEG=1/2∠BEF=65°∴∠BEG=∠2=65°∴AB∥CD(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七年级数学下册练习册参考答案】。

人教数学七年级下全册同步练习-初中数学七年级下册全册同步练习题(含答案,共119页)

人教数学七年级下全册同步练习-初中数学七年级下册全册同步练习题(含答案,共119页)

第五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1相交线学习要求1.能从两条直线相交所形成的四个角的关系入手,理解对顶角、互为邻补角的概念,掌握对顶角的性质.2.能依据对顶角的性质、邻补角的概念等知识,进行简单的计算.课堂学习检测一、填空题1.如果两个角有一条______边,并且它们的另一边互为____________,那么具有这种关系的两个角叫做互为邻补角.2.如果两个角有______顶点,并且其中一个角的两边分别是另一个角两边的___________ ________,那么具有这种位置关系的两个角叫做对顶角. 3.对顶角的重要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_.4.如图,直线AB 、CD 相交于O 点,∠AOE =90°.(1)∠1和∠2叫做______角;∠1和∠4互为______角; ∠2和∠3互为_______角;∠1和∠3互为______角; ∠2和∠4互为______角.(2)若∠1=20°,那么∠2=______;∠3=∠BOE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1=______°-______°=______°. 5.如图,直线AB 与CD 相交于O 点,且∠COE =90°,则(1)与∠BOD 互补的角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与∠BOD 互余的角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与∠EOA 互余的角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BOD =42°17′,则∠AOD =__________; ∠EOD =______;∠AOE =______. 二、选择题6.图中是对顶角的是( ).7.如图,∠1的邻补角是( ).(A)∠BOC (B)∠BOC 和∠AOF (C)∠AOF (D)∠BOE 和∠AOF 8.如图,直线AB 与CD 相交于点O ,若AOD AOC ∠=∠31,则∠BOD 的度数为( ). (A)30° (B)45° (C)60°(D)135°9.如图所示,直线l1,l2,l3相交于一点,则下列答案中,全对的一组是( ).(A)∠1=90°,∠2=30°,∠3=∠4=60°(B)∠1=∠3=90°,∠2=∠4=30°(C)∠1=∠3=90°,∠2=∠4=60°(D)∠1=∠3=90°,∠2=60°,∠4=30°三、判断正误10.如果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是对顶角.( ) 11.如果两个角有公共顶点且没有公共边,那么这两个角是对顶角.( ) 12.有一条公共边的两个角是邻补角.( ) 13.如果两个角是邻补角,那么它们一定互为补角.( ) 14.对顶角的角平分线在同一直线上.( ) 15.有一条公共边和公共顶点,且互为补角的两个角是邻补角.( )综合、运用、诊断一、解答题16.如图所示,AB,CD,EF交于点O,∠1=20°,∠BOC=80°,求∠2的度数.17.已知:如图,直线a,b,c两两相交,∠1=2∠3,∠2=86°.求∠4的度数.18.已知:如图,直线AB,CD相交于点O,OE平分∠BOD,OF平分∠COB,∠AOD∶∠DOE=4∶1.求∠AOF的度数.19.如图,有两堵围墙,有人想测量地面上两堵围墙内所形成的∠AOB的度数,但人又不能进入围墙,只能站在墙外,请问该如何测量?拓展、探究、思考20.如图,O是直线CD上一点,射线OA,OB在直线CD的两侧,且使∠AOC=∠BOD,试确定∠AOC与∠BOD是否为对顶角,并说明你的理由.21.回答下列问题:(1)三条直线AB,CD,EF两两相交,图形中共有几对对顶角(平角除外)?几对邻补角?(2)四条直线AB,CD,EF,GH两两相交,图形中共有几对对顶角(平角除外)?几对邻补角?(3)m条直线a1,a2,a3,…,a m-1,a m相交于点O,则图中一共有几对对顶角(平角除外)?几对邻补角?2 垂线学习要求1.理解两条直线垂直的概念,掌握垂线的性质,能过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线.2.理解点到直线的距离的概念,并会度量点到直线的距离.课堂学习检测一、填空题1.当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有一个角是直角时,就说这两条直线______,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______线,它们的交点叫做______.2.垂线的性质性质1:平面内,过一点____________与已知直线垂直.性质2: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_________中,_________最短.3.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__________________叫做点到直线的距离.4.如图,直线AB,CD互相垂直,记作______;直线AB,CD互相垂直,垂足为O点,记作____________;线段PO的长度是点_________到直线_________的距离;点M到直线AB的距离是_______________.二、按要求画图5.如图,过A点作CD⊥MN,过A点作PQ⊥EF于B.图a 图b 图c6.如图,过A点作BC边所在直线的垂线EF,垂足是D,并量出A点到BC边的距离.图a 图b 图c7.如图,已知∠AOB及点P,分别画出点P到射线OA、OB的垂线段PM及PN.图a 图b 图c8.如图,小明从A村到B村去取鱼虫,将鱼虫放到河里,请作出小明经过的最短路线.综合、运用、诊断一、判断下列语句是否正确(正确的画“√”,错误的画“×”)9.两条直线相交,若有一组邻补角相等,则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 10.若两条直线相交所构成的四个角相等,则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 ) 11.一条直线的垂线只能画一条. ( ) 12.平面内,过线段AB 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AB 垂直. ( ) 13.连接直线l 外一点到直线l 上各点的6个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 ) 14.点到直线的距离,是过这点画这条直线的垂线,这点与垂足的距离. ( ) 15.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叫做点到直线的距离. ( ) 16.在三角形ABC 中,若∠B =90°,则AC >AB . ( )二、选择题17.如图,若AO ⊥CO ,BO ⊥DO ,且∠BOC =α,则∠AOD 等于( ).(A)180°-2α (B)180°-α(C)α2190+︒ (D)2α-90°18.如图,点P 为直线m 外一点,点P 到直线m 上的三点A 、B 、C 的距离分别为P A =4cm ,PB =6cm ,PC =3cm ,则点P 到直线m 的距离为( ). (A)3cm (B)小于3cm (C)不大于3cm (D)以上结论都不对19.如图,BC ⊥AC ,CD ⊥AB ,AB =m ,CD =n ,则AC 的长的取值范围是( ).(A)AC <m (B)AC >n (C)n ≤AC ≤m (D)n <AC <m 20.若直线a 与直线b 相交于点A ,则直线b 上到直线a 距离等于2cm的点的个数是( ). (A)0 (B)1 (C)2 (D)3 21.如图,AC ⊥BC 于点C ,CD ⊥AB 于点D ,DE ⊥BC于点E ,能表示点到直线(或线段)的距离的线段有( ). (A)3条 (B)4条 (C)7条 (D)8条 三、解答题22.已知:OA ⊥OC ,∠AOB ∶∠AOC =2∶3.求∠BOC 的度数.23.已知:如图,三条直线AB ,CD ,EF 相交于O ,且CD ⊥EF ,∠AOE =70°,若OG 平分∠BOF .求∠DOG .拓展、探究、思考24.已知平面内有一条直线m 及直线外三点A ,B ,C ,分别过这三个点作直线m 的垂线,想一想有几个不同的垂足?画图说明.25.已知点M ,试在平面内作出四条直线l 1,l 2,l 3,l 4,使它们分别到点M 的距离是1.5cm .·M26.从点O 引出四条射线OA ,OB ,OC ,OD ,且AO ⊥BO ,CO ⊥DO ,试探索∠AOC与∠BOD 的数量关系.27.一个锐角与一个钝角互为邻角,过顶点作公共边的垂线,若此垂线与锐角的另一边构成75直角,与钝角的另一边构成直73角,则此锐角与钝角的和等于直角的多少倍?3 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学习要求当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时,能从所构成的八个角中识别出哪两个角是同位角、内错角及同旁内角.课堂学习检测一、填空题1.如图,若直线a,b被直线c所截,在所构成的八个角中指出,下列各对角之间是属于哪种特殊位置关系的角?(1)∠1与∠2是_______;(2)∠5与∠7是______;(3)∠1与∠5是_______;(4)∠5与∠3是______;(5)∠5与∠4是_______;(6)∠8与∠4是______;(7)∠4与∠6是_______;(8)∠6与∠3是______;(9)∠3与∠7是______;(10)∠6与∠2是______.2.如图2所示,图中用数字标出的角中,同位角有______;内错角有______;同旁内角有______.3.如图3所示,(1)∠B和∠ECD可看成是直线AB、CE被直线______所截得的_______角;(2)∠A和∠ACE可看成是直线_______、______被直线_______所截得的______角.4.如图4所示,(1)∠AED和∠ABC可看成是直线______、______被直线______所截得的_______角;(2)∠EDB和∠DBC可看成是直线______、______被直线_______所截得的______角;(3)∠EDC和∠C可看成是直线_______、______被直线______所截得的______角.综合、运用、诊断一、选择题5.已知图①~④,图①图②图③图④在上述四个图中,∠1与∠2是同位角的有( ).图2 图3 图4(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D)①6.如图,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5与∠2是对顶角(B)∠1与∠3是同位角(C)∠2与∠3是同旁内角(D)∠1与∠2是同旁内角7.如图,∠1和∠2是内错角,可看成是由直线( ).(A)AD,BC被AC所截构成(B)AB,CD被AC所截构成(C)AB,CD被AD所截构成(D)AB,CD被BC所截构成8.如图,直线AB,CD与直线EF,GH分别相交,图中的同旁内角共有( ).(A)4对(B)8对(C)12对(D)16对拓展、探究、思考一、解答题9.如图,三条直线两两相交,共有几对对顶角?几对邻补角?几对同位角?几对内错角?几对同旁内角?4 平行线及平行线的判定学习要求1.理解平行线的概念,知道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掌握平行公理及其推论.2.掌握平行线的判定方法,能运用所学的“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判定两条直线是否平行.用作图工具画平行线,从而学习如何进行简单的推理论证.课堂学习检测一、填空题1.在同一平面内,______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若直线a与直线b平行,则记作______.2.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只有______、______.3.平行公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平行公理的推论是如果两条直线都与______,那么这两条直线也______.即三条直线a,b,c,若a∥b,b∥c,则______.5.两条直线平行的条件(除平行线定义和平行公理推论外):(1)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____________,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这个判定方法1可简述为:____________,两直线平行.(2)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____________,那么____________.这个判定方法2可简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____________,那么____________.这个判定方法3可简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根据已知条件推理6.已知:如图,请分别依据所给出的条件,判定相应的哪两条直线平行?并写出推理的根据.(1)如果∠2=∠3,那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如果∠2=∠5,那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如果∠2+∠1=180°,那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如果∠5=∠3,那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如果∠4+∠6=180°,那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如果∠6=∠3,那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已知:如图,请分别根据已知条件进行推理,得出结论,并在括号内注明理由.(1)∵∠B=∠3(已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1=∠D(已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2=∠A(已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B+∠BCE=180°(已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综合、运用、诊断一、依据下列语句画出图形8.已知:点P是∠AOB内一点.过点P分别作直线CD∥OA,直线EF∥OB.9.已知:三角形ABC及BC边的中点D.过D点作DF∥CA交AB于M,再过D点作DE∥AB交AC于N点.二、解答题10.已知:如图,∠1=∠2.求证:AB∥CD.(1)分析:如图,欲证AB∥CD,只要证∠1=______.证法1:∵∠1=∠2,(已知)又∠3=∠2,( )∴∠1=_______.( )∴AB∥CD.(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析:如图,欲证AB∥CD,只要证∠3=∠4.证法2:∵∠4=∠1,∠3=∠2,( )又∠1=∠2,(已知)从而∠3=_______.( )∴AB∥CD.(___________,___________)11.绘图员画图时经常使用丁字尺,丁字尺分尺头、尺身两部分,尺头的里边和尺身的上边应平直,并且一般互相垂直,也有把尺头和尺身用螺栓连接起来,可以转动尺头,使它和尺身成一定的角度.用丁字尺画平行线的方法如下面的三个图所示.画直线时要按住尺身,推移丁字尺时必须使尺头靠紧图画板的边框.请你说明:利用丁字尺画平行线的理论依据是什么?拓展、探究、思考12.已知:如图,CD ⊥DA ,DA ⊥AB ,∠1=∠2.试确定射线DF 与AE 的位置关系,并说明你的理由.(1)问题的结论:DF ______AE .(2)证明思路分析:欲证DF ______AE ,只要证∠3=______. (3)证明过程:证明:∵CD ⊥DA ,DA ⊥AB ,( )∴∠CDA =∠DAB =______°.(垂直定义) 又∠1=∠2,( )从而∠CDA -∠1=______-______,(等式的性质) 即∠3=___.∴DF ___AE .(____,____)13.已知:如图,∠ABC =∠ADC ,BF 、DE 分别平分∠ABC 与∠ADC .且∠1=∠3.求证:AB ∥DC .证明:∵∠ABC =∠ADC ,.2121ADC ABC ∠=∠∴( ) 又∵BF 、DE 分别平分∠ABC 与∠ADC ,.212,211ADC ABC ∠=∠∠=∠∴ ( ) ∴∠______=∠______.( )∵∠1=∠3,( ) ∴∠2=∠______.(等量代换) ∴______∥______.( )14.已知:如图,∠1=∠2,∠3+∠4=180°.试确定直线a 与直线c 的位置关系,并说明你的理由.(1)问题的结论:a ______c .(2)证明思路分析:欲证a ______c ,只要证______∥______且______∥______. (3)证明过程:证明:∵∠1=∠2,( )∴a ∥______.(________,________)① ∵∠3+∠4=180°,( )∴c ∥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 由①、②,因为a ∥______,c ∥______, ∴a ______c .(________,________)5 平行线的性质学习要求1.掌握平行线的性质,并能依据平行线的性质进行简单的推理.2.了解平行线的判定与平行线的性质的区别.3.理解两条平行线的距离的概念.课堂学习检测一、填空题1.平行线具有如下性质:(1)性质1:______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______.这个性质可简述为两直线______,同位角______.(2)性质2:两条平行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相等.这个性质可简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性质3:__________________,同旁内角______.这个性质可简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同时______两条平行线,并且夹在这两条平行线间的______________叫做这两条平行线的距离.二、根据已知条件推理3.如图,请分别根据已知条件进行推理,得出结论,并在括号内注明理由.(1)如果AB∥EF,那么∠2=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如果AB∥DC,那么∠3=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如果AF∥BE,那么∠1+∠2=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如果AF∥BE,∠4=120°,那么∠5=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已知:如图,DE∥AB.请根据已知条件进行推理,分别得出结论,并在括号内注明理由.(1)∵DE∥AB,(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DE∥AB,(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DE∥AB( ),∴∠1+______=180°.(______,______)综合、运用、诊断一、解答题5.如图,∠1=∠2,∠3=110°,求∠4.解题思路分析:欲求∠4,需先证明______∥______.解:∵∠1=∠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已知:如图,∠1+∠2=180°.求证:∠3=∠4.证明思路分析:欲证∠3=∠4,只要证______∥______.证明:∵∠1+∠2=18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4.(______,______)7.已知:如图,AB∥CD,∠1=∠B.求证:CD是∠BCE的平分线.证明思路分析:欲证CD是∠BCE的平分线,只要证______=______.证明:∵AB∥CD,(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但∠1=∠B,( )∴______=______.(等量代换)即CD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已知:如图,AB∥CD,∠1=∠2.求证:BE∥CF.证明思路分析:欲证BE∥CF,只要证______=______.证明:∵AB∥CD,( )∴∠AB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 )∴∠ABC-∠1=______-______,( )即______=______.∴BE∥CF.(__________,__________)9.已知:如图,AB∥CD,∠B=35°,∠1=75°.求∠A的度数.解题思路分析:欲求∠A,只要求∠ACD的大小.解:∵CD∥AB,∠B=35°,(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1=75°,∴∠ACD=∠1+∠2=______°.∵CD∥AB,( )∴∠A+______=18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A=_______=______.10.已知:如图,四边形ABCD 中,AB ∥CD ,AD ∥BC ,∠B =50°.求∠D 的度数.分析:可利用∠DCE 作为中间量过渡. 解法1:∵AB ∥CD ,∠B =50°,( )∴∠DCE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又∵AD ∥BC ,( )∴∠D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想一想:如果以∠A 作为中间量,如何求解? 解法2:∵AD ∥BC ,∠B =50°,( )∴∠A +∠B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即∠A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C ∥AB ,( )∴∠D +∠A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即∠D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已知:如图,AB ∥CD ,AP 平分∠BAC ,CP 平分∠ACD ,求∠APC 的度数.解:过P 点作PM ∥AB 交AC 于点M .∵AB ∥CD ,( )∴∠BAC +∠______=180°.( ) ∵PM ∥AB ,∴∠1=∠_______,( )且PM ∥_______.(平行于同一直线的两直线也互相平行) ∴∠3=∠______.(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AP 平分∠BAC ,CP 平分∠ACD ,( )∠=∠∴211______,∠=∠214______.( ) 90212141=∠+∠=∠+∠∴ACD BAC .( )∴∠APC =∠2+∠3=∠1+∠4=90°.( ) 总结:两直线平行时,同旁内角的角平分线______.拓展、探究、思考12.已知:如图,AB ∥CD ,EF ⊥AB 于M 点且EF 交CD 于N 点.求证:EF ⊥CD .13.如图,DE∥BC,∠D∶∠DBC=2∶1,∠1=∠2,求∠E的度数.14.问题探究:(1)如果一个角的两条边与另一个角的两条边分别平行,那么这两个角的大小有何关系?举例说明.(2)如果一个角的两边与另一个角的两边分别垂直,那么这两个角的大小有何关系?举例说明.15.如图,AB∥DE,∠1=25°,∠2=110°,求∠BCD的度数.16.如图,AB,CD是两根钉在木板上的平行木条,将一根橡皮筋固定在A,C两点,点E 是橡皮筋上的一点,拽动E点将橡皮筋拉紧后,请你探索∠A,∠AEC,∠C之间具有怎样的关系并说明理由.(提示:先画出示意图,再说明理由).6 命题学习要求1.知道什么是命题,知道一个命题是由“题设”和“结论”两部分构成的.2.对于给定的命题,能找出它的题设和结论,并会把该命题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能判定该命题的真假.课堂学习检测一、填空题1.______一件事件的______叫做命题.2.许多命题都是由______和______两部分组成.其中题设是____________,结论是______ _____.3.命题通常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这时,“如果”后接的部分是______,“那么”后接的部分是______.4.所谓真命题就是:如果题设成立,那么结论就______的命题.相反,所谓假命题就是:如果题设成立,不能保证结论______的命题.二、指出下列命题的题设和结论5.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题设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题设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题设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对顶角相等.题设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将下列命题改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9.90°的角是直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末位数字是零的整数能被5整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等角的余角相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综合、运用、诊断一、下列语句哪些是命题,哪些不是命题?13.两条直线相交,只有一个交点.( ) 14. 不是有理数.( )15.直线a与b能相交吗?( ) 16.连接AB.( )17.作AB⊥CD于E点.( ) 18.三条直线相交,有三个交点.( )二、判断下列各命题中,哪些命题是真命题?哪些是假命题?(对于真命题画“√”,对于假命题画“×”)19.0是自然数.( )20.如果两个角不相等,那么这两个角不是对顶角.( )21.相等的角是对顶角.( )22.如果AC=BC,那么C点是AB的中点.( )23.若a∥b,b∥c,则a∥c.( )24.如果C是线段AB的中点,那么AB=2BC.( )25.若x2=4,则x=2.( )26.若xy=0,则x=0.( )27.同一平面内既不重合也不平行的两条直线一定相交.( )28.邻补角的平分线互相垂直.( )29.同位角相等.( )30.大于直角的角是钝角.( )拓展、探究、思考31.已知: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给出下列论断:①AB∥DC;②AD∥BC;③AB=AD;④∠A=∠C;⑤AD=BC.以上面论断中的两个作为题设,再从余下的论断中选一个作为结论,并用“如果……,那么……”的形式写出一个真命题.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2.求证: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的平分线互相平行.7 平移学习要求了解图形的平移变换,知道一个图形进行平移后所得的图形与原图形之间所具有的联系和性质,能用平移变换有关知识说明一些简单问题及进行图形设计.课堂学习检测一、填空题1.如图所示,线段ON是由线段______平移得到的;线段DE是由线段______平移得到的;线段FG是由线段______平移得到的.2.如图所示,线段AB在下面的三个平移中(AB→A1B1→A2B2→A3B3),具有哪些性质.图a图b 图c(1)线段AB上所有的点都是沿______移动,并且移动的距离都________.因此,线段AB,A1B1,A2B2,A3B3的位置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线段AB,A1B1,A2B2,A3B3的数量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2)在平移变换中,连接各组对应点的线段之间的位置关系是______;数量关系是______.3.如图所示,将三角形ABC平移到△A′B′C′.图a 图b在这两个平移中:(1)三角形ABC的整体沿_______移动,得到三角形A′B′C′.三角形A′B′C′与三角形ABC的______和______完全相同.(2)连接各组对应点的线段即AA′,BB′,CC′之间的数量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位置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综合、运用、诊断一、按要求画出相应图形4.如图,AB∥DC,AD∥BC,DE⊥AB于E点.将三角形DAE平移,得到三角形CBF.5.如图,AB∥DC.将线段DB向右平移,得到线段CE.6.已知:平行四边形ABCD及A′点.将平行四边形ABCD平移,使A点移到A′点,得平行四边形A′B′C′D′.7.已知:五边形ABCDE及A′点.将五边形ABCDE平移,使A点移到A′点,得到五边形A′B′C′D′E′.拓展、探究、思考一、选择题8.如图,把边长为2的正方形的局部进行如图①~图④的变换,拼成图⑤,则图⑤的面积是( ).(A)18 (B)16 (C)12 (D)8二、解答题9.河的两岸成平行线,A,B是位于河两岸的两个车间(如图).要在河上造一座桥,使桥垂直于河岸,并且使A,B间的路程最短.确定桥的位置的方法如下:作从A到河岸的垂线,分别交河岸PQ,MN于F,G.在AG上取AE=FG,连接EB.EB交MN于D.在D处作到对岸的垂线DC,那么DC就是造桥的位置.试说出桥造在CD位置时路程最短的理由,也就是(AC+CD+DB)最短的理由.10.以直角三角形的三条边BC,AC,AB分别作正方形①、②、③,如何用①中各部分面积与②的面积,通过平移填满正方形③?你从中得到什么结论?第六章 实数6.1平方根学习要求1. 理解算术平方根和平方根的含义。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配套练习册答案课堂作业本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配套练习册答案课堂作业本答案

ED CBAEDCBA21FED CBA第五章经典例题例1 如图,直线AB,CD,EF 相交于点O ,∠AOE=54°,∠EOD=90°,求∠EOB ,∠COB 的度数。

例2 如图AD 平分∠CAE ,∠B = 350,∠DAE=600,那么∠ACB 等于多少?例3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相邻的内角的4倍,等于与它不 相邻的一个内角的2倍,则这个三角形各角的度数为( )。

A .450、450、900B .300、600、900C .250、250、1300D .360、720、720例4 已知如图,求∠A +∠B +∠C +∠D +∠E +∠F 的度数。

例5 如图,AB ∥CD ,EF 分别与AB 、CD 交于G 、H ,MN ⊥AB 于G ,∠CHG=1240,则∠EGM 等于多少度?第六章经典例题例1 一个机器人从O 点出发,向正东方向走3米到达A1点,再向正北方向走NM HGFE DC BA1 ●●● ●●●ABC DEFO x y-1例3再向正东方向走15米到达A5•点,如果A1求坐标为(3,0),求点 A5•的坐标。

例2 如图是在方格纸上画出的小旗图案,若用(0,0)表示A 点,(0,4)表示B 点,那么C 点的位置可表示为( )A 、(0,3)B 、(2,3)C 、(3,2)D 、(3,0)例3 如图2,根据坐标平面内点的位置,写出以下各点的坐标:A( ),B( ),C( )。

例4 如图,面积为12cm2的△ABC 向x轴正方向平移至△DEF 的位置,相应的坐标如图所示(a ,b 为常数), (1)、求点D 、E 的坐标 (2)、求四边形ACED 的面积。

例5 过两点A (3,4),B (-2,4)作直线AB ,则直线AB( ) A 、经过原点 B 、平行于y 轴 C 、平行于x 轴 D 、以上说法都不对ABC例2第七章经典例题例1 如图,已知△ABC中,AQ=PQ、PR=PS、PR⊥AB于R,PS⊥AC于S,有以下三个结论:①AS=AR;②QP∥AR;③△BRP≌△CSP,其中( ).(A)全部正确 (B)仅①正确 (C)仅①、②正确 (D)仅①、③正确例2 如图,结合图形作出了如下判断或推理:①如图甲,CD⊥AB,D为垂足,那么点C到AB的距离等于C、D两点间的距离;②如图乙,如果AB∥CD,那么∠B=∠D;③如图丙,如果∠ACD=∠CAB,那么AD∥BC;④如图丁,如果∠1=∠2,∠D=120°,那么∠BCD=60°.其中正确的个数是( )个.(A)1 (B)2 (C)3 (D)4例3在如图所示的方格纸中,画出,△DEF和△DEG(F、G不能重合),使得△ABC≌△DEF≌DEG.你能说明它们为什么全等吗?例4 测量小玻璃管口径的量具CDE上,CD=l0mm,DE=80mm.如果小管口径AB 正对着量具上的50mm刻度,那么小管口径AB的长是多少?例5 在直角坐标系中,已知A(-4,0)、B(1,0)、C(0,-2)三点.请按以下要求设计两种方案:作一条与轴不重合,与△ABC的两边相交的直线,使截得的三角形与△ABC相似,并且面积是△AOC面积的.分别在下面的两个坐标中系画出设计图形,并写出截得的三角形三个顶点的坐标。

初一数学下册练习册答案

初一数学下册练习册答案

初一数学下册练习册答案1.初一数学下册练习册答案篇一平行线的判定基础知识1、C2、C3、题目略(1)ABCD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2)∠C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3)∠EFB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4、108°5、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6、已知∠ABF∠EFC垂直的性质AB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已知DC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ABCD平行的传递性;能力提升7、B8、B9、平行已知∠CDB垂直的性质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三角形内角和为180°三角形内角和为180°∠DCB等量代换已知∠DCB等量代换DEBC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10、证明:(1)∵CD是∠ACB的平分线(已知)∴∠ECD=∠BCD∵∠EDC=∠DCE=25°(已知)∴∠EDC=∠BCD=25°∴DE∥BC(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2)∵DE∥BC∴∠BDE+∠B=180°即∠EBC+∠BDC+∠B=180°∵∠B=70°∠EDC=25°∴∠BDC=180°-70°-25°=85°11、平行∵BD⊥BE∴∠DBE=90°∵∠1+∠2+∠DBE=180°∴∠1+∠2=90°∵∠1+∠C=90°∴∠2=∠C∴BE∥FC(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探索研究12、证明:∵MN⊥ABEF⊥AB∴∠ANM=90°∠EFB=90°∵∠ANM+∠MNF=180°∠NFE+∠EFB=180°∴∠MNF=∠EFB=90°∴MN∥FE2.初一数学下册练习册答案篇二绝对值一、1.A2.D3.D二、1.2.3.74.±4三、1.2.203.(1)|0|<|-0.01|(2)>拓展:有理数知识概念1、有理数:(1)正整数、0、负整数统称整数;正分数、负分数统称分数;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注意:0即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a不一定是负数,+a也不一定是正数;p不是有理数;(2)有理数的分类:2、数轴:数轴是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一条直线。

初一数学下册练习册答案 (2)

初一数学下册练习册答案 (2)

初一数学下册练习册答案第一章:整数第一节:整数的概念a)整数是由正整数、负整数和0组成的集合。

b)整数的绝对值是它离0的距离。

c)方向相反的两个整数之和等于0。

a)O∈N,O∈Z,O∈Q,O∈R。

b)-7∈Z,-7∈Q,-7∈R。

c)5/3∈Q,5/3∈R。

第二节:整数的加法和减法a)3+(-7)=-4b)-5+(-1)=-6c)-12+6=-6d)10+0=10a)8-(-3)=11b)-5-(-7)=2c)10-(-12)=22d)0-10=-10第三节:整数的乘法和除法a)3\*(-7)=-21b)-5\*(-1)=5c)-12\*(-6)=72d)10\*1=10a)(-6)/2=-3b)(-15)/(-3)=5c)12/(-4)=1d)0/10=0第四节:数字的比较a)3>-7b)-5<-1c)-12>-6d)10=10a)-6<2b)-5>-7c)12>4d)0=0第二章:分数第一节:分数的概念a)分数是整数与整数、或整数与整数的比值。

b)分数的分子表示其中的分子,分母表示其中的分母。

c)假分数的分子大于或等于分母。

a)5/6是假分数。

b)2/9是真分数。

c)12/5是假分数。

第二节:分数的加法和减法a)3/4 + 2/3 = (3\3+2\4)/(4\*3) = 17/12b)2/5 + 1/5 = 3/5c)7/8 - 3/8 = (7-3)/8 = 4/8 = 1/2d)4/7 - 1/7 = 3/7第三节:分数的乘法和除法a)(1/3) \* (2/5) = 2/15b)(2/3) \* (2/3) = 4/9c)(3/4) / (1/2) = (3/4) \* (2/1) = 6/4 = 3/2d)(3/5) / (1/10) = (3/5) \* (10/1) = 30/5 = 6第四节:比较分数的大小a)3/4 > 2/3b)2/5 < 1/2c)7/8 > 3/4d)4/7 < 1/2第五节:分数与整数的关系a)1/3 < 2b)7/8 > 3/4c)4/7 < 2d)3/2 > 1第三章:代数式与方程第一节:代数式a)2x+3yb)4x-5yc)3a+2b-cd)5m-2n+3pa)7ab)-4xc)3xyd)-2m^2第二节:方程a)2x+3=9b)4x+5=13c)3a-2=8d)5m+2n=3pa)7a-4=18b)-4x+3=5c)3xy-2=7d)-2m^2+9=1第三节:解代数式和方程a)2x+3y,当x=2,y=1时,等式成立。

七年级下册数学练习册答案2021人教版(Word版)

七年级下册数学练习册答案2021人教版(Word版)

七年级下册数学练习册答案2021人教版(2021最新版)作者:______编写日期:2021年__月__日5.3.1平行线的性质答案知识要点:1、相等2、相等3、互补巩固基础、提升能力、综合创新: 1、2、3、4、5、AAADC6、7、8、9、10、DBBDA11、125°12、50°13、70°14、120°15、6016、∠1=65°17、C18、40°19、30°20、解:延长AC交直线l2于点E∵l1//l2,∴∠AEB=∠1=40°.又∵∠α=∠β,∴AE//DB.∴∠2+∠AEB=180°.∴∠2==180°-∠AEB=180°-40°=140°.21、由图1,可得∠PAB+∠PCD=360°-∠APC;由图2,可得∠APC=∠PAB+∠PCD;由图3,可得∠APC=∠PCD-∠PAB;由图4,可得∠APC=∠PAB-∠PCD.如图3,AB//CD.说明∠APC=∠PCD-∠PAB的理由,说明:∵AB//CD,∴∠PCD+∠CEB=180°(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又∵∠PAB+∠APC+∠AEP=180°(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AEP=∠CEB(对顶角相等),∴∠PAB+∠APC+∠CEB=180°∴∠PAB+∠APC+∠CEB=∠PCD+∠CEB(等量代换).∴∠APC=∠PCD-∠PAB.5.3.2命题、定理、证明答案知识要点:1、判断一件事情的2、题设;结论3、题设成立时,结论一定成立;题设成立时,不能保证结论一定成立4、反例5、推理证实;真6、一个命题的正确性的推理过程巩固基础、提升能力、综合创新:1、2、3、4、5、DCACD6、真;假7、假8、AB;CD;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C;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等量代换9、两个角是另两个相等角的补角;这两个角相等10、两个角是直角这两个角相等;真11、(1)直角三角形有两个锐角(2)两直线平行时,同位角相等,但这个角不是对顶角12、13、14、15、CDAB16、(1)如果两条直线平行于同一条直线,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2)如果两个角都是同一个角的余角,那么这两个角相等.(3)如果两个数的绝对值相等,那么这两个数一定相等.17、(1)题设:a//b,b//c,结论:a//c.(2)题设:两个角相等,结论:这两个角是对顶角.(3)题设:两个角都是同一个角的补角,结论:这两个角相等.18、(1)假命题;例如:当a=-3,b=2时,(-3)2>22,但-330°.19、条件为③⑤,绪论为②.语言叙述为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垂直,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20、已知;垂直的定义;已知;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已知;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45°21、解:(1)一共能组成3个命题,分别是题设:①②,结论:③;题设:①③,结论:②;题设:②③,结论:①.(2)题设:①②,结论:③.证明:∵DE//BC,∴∠1=∠B,∠2=∠C.又∵∠1=∠2,∴∠B=∠C.。

2019-2020人教版新教材七年级数学下全册同步练习答案.doc

2019-2020人教版新教材七年级数学下全册同步练习答案.doc

同步练习参考答案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11.公共,反向延长线.2.公共,反向延长线.3.对顶角相等.4.略.5.(1)∠BOC,∠AOD;(2)∠AOE;(3)∠AOC,∠BOD;(4)137°43′,90°,47°43′.6.A.7.D.8.B.9.D.10.×,11.×,12.×,13.√,14.√,15.×.16.∠2=60°.17.∠4=43°.18.120°.提示:设∠DOE=x°,由∠AOB=∠AOD+∠DOB=6x=180°,可得x=30°,∠AOF =4x=120°.19.只要延长BO(或AO)至C,测出∠AOB的邻补角∠AOC(或∠BOC)的大小后,就可知道∠AOB的度数.20.∠AOC与∠BOD是对顶角,说理提示:只要说明A,O,B三点共线.证明:∵射线OA的端点在直线CD上,∴∠AOC与∠AOD互为邻补角,即∠AOC+∠AOD=180°,又∵∠BOD=∠AOC,从而∠BOD+∠AOD=180°,∴∠AOB是平角,从而A,O,B三点共线.∴∠AOC与∠BOD是对顶角.21.(1)有6对对顶角,12对邻补角.(2)有12对对顶角,24对邻补角.(3)有m(m-1)对对顶角,2m(m-1)对邻补角.21.互相垂直,垂,垂足.2.有且只有一条直线,所有线段,垂线段.3.垂线段的长度.4.AB⊥CD;AB⊥CD,垂足是O(或简写成AB⊥CD于O);P;CD;线段MO的长度.5~8.略.9.√,10.√,11.×,12.√,13.√,14.√,15.×,16.√.17.B.18.B.19.D.20.C.21.D.22.30°或150°.23.55°.24.如图所示,不同的垂足为三个或两个或一个.这是因为:(1)当A,B,C三点中任何两点的连线都不与直线m垂直时,则分别过A,B,C三点作直线m的垂线时,有三个不同的垂足.(2)当A,B,C三点中有且只有两点的连线与直线m垂直时,则分别过A,B,C三点作直线m的垂线时,有两个不同的垂足.(3)当A,B,C三点共线,且该线与直线m垂直时,则只有一个垂足.25.以点M为圆心,以R=1.5cm长为半径画圆M,在圆M上任取四点A,B,C,D,依次连接AM,BM,CM,DM,再分别过A,B,C,D点作半径AM,BM,CM,DM的垂线l1,l2,l3,l4,则这四条直线为所求.26.相等或互补.27.提示:如图,,9073,9075 ⨯=∠⨯=∠FOC AOE.90710,9072 ⨯=∠⨯=∠∴BOC AOB .90712⨯=∠+∠∴BOC AOB∴是712倍. 31.(1)邻补角,(2)对顶角,(3)同位角,(4)内错角, (5)同旁内角,(6)同位角,(7)内错角,(8)同旁内角, (9)同位角,(10)同位角.2.同位角有:∠3与∠7、∠4与∠6、∠2与∠8;内错角有:∠1与∠4、∠3与∠5、∠2与∠6、∠4与∠8; 同旁内角有:∠2与∠4、∠2与∠5、∠4与∠5、∠3与∠6. 3.(1)BD ,同位. (2)AB ,CE ,AC ,内错.4.(1)ED ,BC ,AB ,同位;(2)ED ,BC ,BD ,内错;(3)ED ,BC ,AC ,同旁内. 5.C . 6.D . 7.B . 8.D .9.6对对顶角,12对邻补角,12对同位角,6对内错角,6对同旁内角.41.不相交,a ∥b . 2.相交、平行.3.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4.第三条直线平行,互相平行,a ∥c . 5.略.6.(1)EF ∥DC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2)AB ∥EF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3)AD ∥BC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4)AB ∥DC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5)AB ∥DC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6)AD ∥BC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7.(1)AB ,EC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2)AC,ED,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3)AB,EC,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4)AB,EC,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8.略.9.略.10.略.11.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12.略.13.略.14.略.51.(1)两条平行线,相等,平行,相等.(2)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3)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互补.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2.垂直于,线段的长度.3.(1)∠5,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2)∠1,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3)180°,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4)120°,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4.(1)已知,∠5,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2)已知,∠B,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3)已知,∠2,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5~12.略.13.30°.14.(1)(2)均是相等或互补.15.95°.16.提示:这是一道结论开放的探究性问题,由于E点位置的不确定性,可引起对E点不同位置的分类讨论.本题可分为AB,CD之间或之外.如:结论:①∠AEC=∠A+∠C②∠AEC+∠A+∠C=360°③∠AEC=∠C-∠A④∠AEC=∠A-∠C⑤∠AEC=∠A-∠C⑥∠AEC=∠C-∠A.61.判断、语句.2.题设,结论,已知事项,由已知事项推出的事项.3.题设,结论.4.一定成立,总是成立.5.题设是两条直线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结论是这两条直线平行.6.题设是同位角相等;结论是两条直线平行.7.题设是两条直线平行;结论是同位角相等.8.题设是两个角是对顶角;结论是这两个角相等.9.如果一个角是90°,那么这个角是直角.10.如果一个整数的末位数字是零,那么这个整数能被5整除.11.如果有几个角相等,那么它们的余角相等.12.两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截得的同旁内角互补,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13.是,14.是,15.不是,16.不是,17.不是,18.是.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正确的命题例如:(1)在四边形ABCD中,如果AB∥CD,BC∥AD,那么∠A=∠C.(2)在四边形ABCD中,如果AB∥CD,BC∥AD,那么AD=BC(3)在四边形ABCD中,如果AD∥BC,∠A=∠C,那么AB∥DC.32.已知:如图,AB∥CD,EF与AB、CD分别交于M,N,MQ平分∠AMN,NH平分∠END.求证:MQ∥NH.证明:略.71.LM,KJ,HI.2.(1)某一方向,相等,AB∥A1B1∥A2B2∥A3B3或在一条直线上,AB=A1B1=A2B2=A3B3.(2)平行或共线,相等.3.(1)某一方向,形状、大小.(2)相等,平行或共线.4~7.略.8.B9.利用图形平移的性质及连接两点的线中,线段最短,可知:AC+CD+DB=(ED+DB)+CD=EB+CD.而CD的长度又是平行线PQ与MN之间的距离,所以AC+CD+DB最短.10.提示:正方形③的面积=正方形①的面积+正方形②的面积.AB2=AC2+BC2.第六章实数6.11、算术平方根a根号a被开方数2、2.23613、0.54、0或15、B6、两个,互为相反数,0,没有平方根7、±0.6,平方根8、算术,负的 9、±2 10、C11、312、0.25 413、x=2.14、∵4=16,∴15 < 4∵25>22>1,∴215-=2125->1-0.5>0.5 , ∴215->0.5 15、22.361500071.750 2361.25 7071.05.0====(2)被开方数扩大或缩小100倍,算术平方根扩大或缩小10倍 16、90.424≈ 60.19490.4=⨯ 周长大约是19.60厘米 17、(1)12 (2)410 (3)6 (4)151118、B 19、计算;①=±=±91697134±②=-=--81404122-9 ③0.4220、解方程:① x=±43 ② x=217-± ③()25142=+x ④()()223324-=+x125251425)1(2-±=±=+=+x x x 3232233249)32(2-±=±=+=+x x x X=-3.5或1.5 2x=-1.5或-4.5 X=-0.75或-2.2521、解:x=±11,因为被开方数大于等于零,算术平方根大于等于零,所以y-2=0,y=2 故xy=±2222、解;因为一个数的两个平方根互为相反数,所以(2a-3)+(4-a )=0,得a=-1,即2a-3=-5故这个数的负的平方根是-523、解:由题意得⎩⎨⎧=-+=-1613912b a a ,解得⎩⎨⎧==25b a ,所以392252==⨯+=+b a24、①25x 052-≥≥+即x ②3-2x ≥0且2x-3≥0,解得x=1.5③5+x ≥0且x+2≠0,解得x ≥-5且x ≠-2 6.21.D 2.D 3.C 4.C1. B 6. B 7. B 8.D 9.C 10. A11.8± 4 12.27 9 13.3m 14.-6 -0.008 15.-3 133 16. ±517.-1. 518. ⑴ -2 ⑵ 0.4 ⑶ 25- ⑷ 9⑴0.01 0.1 1 10 100⑵被开方数小数点向左(或右)移动三位,它的立方根的小数点向左(或右)移动一位. ⑶ ① 14.42 0.144221、解析:正方体 113=, 球体1 4313433<⇒=⇒=R R R ππ,所以甲不符合要求,乙符合要求。

七下数学同步练习答案必备

七下数学同步练习答案必备

七下数学同步练习答案必备求学的三个条件是:多观察、多吃苦、多研究。

每一门科目都有自己的学习方法,但其实都是万变不离其中的,也是要记、要背、要讲练的。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一些七下数学同步练习的答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七年级下册数学同步练习册参考答案一元一次方程§6.1 从实际问题到方程一、1.D 2. A 3. A二、1. x = - 6 2. 2x-15=25 3. x =3(12-x)三、1.解:设生产运营用水x亿立方米,则居民家庭用水(5.8-x)亿立方米,可列方程为:5.8-x=3x+0.62.解:设苹果买了x千克, 则可列方程为: 4x+3(5-x)=173.解:设原来课外数学小组的人数为x,则可列方程为:§6.2 解一元一次方程(一)一、1. D 2. C 3.A二、1.x=-3,x= 2.10 3. x=5三、1. x=7 2. x=4 3. x= 4. x= 5. x=3 6. y=§6.2 解一元一次方程(二)一、1. B 2. D 3. A二、1.x=-5,y=3 2. 3. -3三、1. (1)x= (2)x=-2 (3)x= (4) x=-4 (5)x = (6)x=-22. (1)设初一(2)班乒乓球小组共有x人, 得:9x-5=8x+2. 解得:x=7(2)48人3. (1)x=-7 (2)x=-3§6.2 解一元一次方程(三)一、1. C 2. D 3. B 4. B二、1. 1 2. 3. 10三、1. (1) x=3 (2) x=7 (3)x=–1 (4)x= (5) x=4 (6) x=2. 3( x-2) -4(x- )=4 解得 x=-33. 3元浙教版七下数学同步练习答案基础训练一、填空题1.如果+5ºC表示比零度高+5ºC,那么比零度低7ºC记作_______ºC.2.如果-60元表示支出60元,那么+100元表示______________.3.下列各数-0.05 - +120-4.10 -8正数有__________________;负数有_____________;整数有_________________分数有__________________.4. 的相反数是______;________.和0.5互为相反数;_________的相反数是它本身.5.-(+6)是_______的相反数,-(-7)是_______的相反数.[6.按规律填数1,-2,3,-4,5,____,_____,...二、选择题7.把向东记作“-”,向西记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10米表示向西10米B.+10米表示向东10米C.向西行10米表示向东行-10米D.向东行10米也可以记作+10米8.温度上升6ºC,再上升-3ºC的意义是().A.温度先上升6ºC,再上升3ºCB.温度先上升-6ºC,再上升-3ºCC.温度先上升6ºC,再下降3ºCD.无法确定9.不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是( ).A. 妈妈的月工资收入是1000元,每月生活所用500元B. 5000个产品中有20个不合格产品C. x疆白天气温零上25ºC,晚上的气温零下2ºCD. 商场运进雪碧100箱,卖出80箱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任何数的相反数都是负数B.一对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的和等于其中一个数的两倍C.符号不同的两个数都是互为相反数D.任何数都有相反数11.下面两个数互为相反数的是( ).A. 和0.2B. 和-0.333C.-2.75和D.9和-(-9)12.- 不是负数,那么( ).A. 是正数B. 不是负数C. 是负数D. 不是正数综合训练三、解答题13.下列是非典时期10个同学的体温测量结果,以36.9为标准体温,请用正负数的形式表示这些同学的体温与标准体温之间的关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填空。

1. 24的因数有(),32因数有(),24和32的公因数有(),24和32的最大公因数是()。

2.在每组数的后面的()里填上它们的最大公因数,[ ]里填上最小公倍数。

10和30()[ ] 45和5()[ ]
4和5 ()[ ] 12和8 ()[ ]
26和52()[ ] 13和26()[ ]
3.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是180,最大公因数是30,其中一个数是90,另一个数是()。

4.三个连续的自然数,它们的最小公倍数是60,这三个数可能是()或者()。

5.按要求写出两个数,使它们的最大公因数是1.两个数都是素数(),两个数都是合数(
),一个质数一个合数()。

6.如果a=2×3×7,b=2×3×5,那么a和b的最大公因数是()。

7. 8和12的最大公因数与最小公倍数是()
8. 两个相邻偶数的和是18,它们的最大公因数是(),最小公倍数是()。

9. 用0,1,2三个数字组成的2,3,5的公倍数中,最小的是(),最大的是()。

10. 两个互质数的最小公倍数是91,这两个数的和最大是()。

二、判断。

1. 一个数没有最大公因数,也没有最小公倍数。

()
2. 奇数和偶数的最小公倍数就是这两个数的积。

()
3.已知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是8,这两个数所有的公因数有4个。

()
4.所有偶数(0除外)的最大公因数是2. ()
5.任意两个数的乘积一定是这两个数的公倍数。

()
6.大数是小数的倍数,大数就是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
7.1和所有非0自然数都没有公因数。

()
8. 奇数与1相加一定得偶数。

()
9.16和4的最小公倍数是64. ()
10.连续的四个自然数中,一定有一个数是4的倍数。

()
三、选择。

1.a与b的最大公因数是1,最小公倍数是()。

A.1 B.a C.b D. ab
2. 6m=n,m和n的最小公倍数是()。

A.m B.n C.6 D. 6m
3. 两个数的()的个数是无限的。

A.公因数B.公倍数C.最大公因数 D. 最小公倍数
4.如果m、n的最大公因数是8,那么m和n的公因数有()个
A.1 B.2 C.3 D. 4
5. a和b最大公因数是5,那么a和b不可能是()
A.15和25 B.5和8 C.35和40
6. 有三个数,它们的最大公因数是6,那么这三个数的公因数是()
A.1 ,2,3,4 B.2 ,3 C.2,3,6
7.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是15,最小公倍数是90,这两个数是()。

A.15和90 B.30和60 C.45和90
8. 一个两位数个位是最小的合数,十位数是最小的素数,这个数是()
A.12 B.2 4 C.42
9.一个数的最大的因数是36,它的最小倍数是()。

A.12 B.3 C.36
10.能被2、3、5除都余1的最小的数是()
A.30 B.31 C.61
四、解决问题。

1.假期里,张老师每6天到校一次,朱老师每10天到校一次。

如果7月10日两人同时到校。

问下一次两人同时到校是哪一天?
2.有一张长方形纸,长70cm,宽50cm。

如果要将这张长方形纸剪成若干同样大小的正方形而没有剩余,剪出的小正方形的边长最大是几厘米?
3. 一个长方形的面积是24平方厘米,它的长和宽都是整厘米数。

这样的长方形有几种?分别写出来。

4.一个长方形纸片长28厘米,宽22厘米,在纸的四边留2厘米的空白,然后把中间的长方形分成若干个相同的正方形。

正方形的边长最大是多少厘米?
5.甲、乙两个数的积是864,甲、乙两数的最小公倍数是72,甲、乙两数的最大公因数是多少?
6. 一篮鸡蛋,3个3个地数,最后多1个;5个5个地数,最后还是多1个。

这蓝鸡蛋至少有多
少个?
7. 五年级一班开展了“献一本书看百本书”的活动,杨坤同学拿来了自己全部的课外书,如果分成
3组还多1本;分成6组,多4本;分成7组,多出5本。

你知道他一人至少捐了多少本书吗?
8.把一张长5.6分米,宽3.2分米的长方形纸裁成大小相同的正方形,且没有剩余,最少可以裁
多少个?
9. 学校运动会即将召开,在长60米操场上插彩旗,原来从一端起每隔3米插一面彩旗。

由于彩
旗比较少,现改成每隔4米插一面。

有些位置已经插好的就不需要重新插上,不需要重新插得彩
旗有多少面?
10.把47块水果糖和39块巧克力分别分给同一组的同学,结果水果糖剩下2块,巧克力少1块。

你知道这个组最多有几位同学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