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汽化和液化 知识点

合集下载

《汽化和液化》 知识清单

《汽化和液化》 知识清单

《汽化和液化》知识清单一、汽化汽化是指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

汽化有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

(一)蒸发1、定义:蒸发是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

2、特点:(1)蒸发可以在任何温度下进行。

(2)蒸发只发生在液体表面。

(3)蒸发是缓慢的汽化现象。

3、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1)液体的温度:液体的温度越高,蒸发越快。

比如,夏天温度高,湿衣服干得就比冬天快。

(2)液体的表面积:液体的表面积越大,蒸发越快。

同样多的水,摊开在大盘子里比装在小瓶子里蒸发得快。

(3)液体表面上方的空气流动速度:液体表面上方的空气流动速度越快,蒸发越快。

有风的时候,湿衣服干得快就是这个道理。

4、蒸发吸热制冷:蒸发过程中,液体从周围环境吸收热量,使周围环境的温度降低。

比如,在皮肤上擦酒精,酒精蒸发时会感觉凉凉的。

(二)沸腾1、定义:沸腾是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2、特点:(1)沸腾需要达到一定的温度,即沸点。

不同液体的沸点不同。

(2)沸腾时,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进行汽化。

(3)沸腾是剧烈的汽化过程。

3、沸点:(1)液体的沸点与气压有关。

气压增大,沸点升高;气压减小,沸点降低。

比如,在高山上,气压低,水的沸点低于 100℃,所以煮东西不容易熟。

(2)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 100℃。

4、沸腾的条件:(1)达到沸点。

(2)继续吸热。

二、液化液化是指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

1、液化的方法:(1)降低温度:所有气体在温度降低到足够低时都可以液化。

比如,冬天哈气时,口中呼出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形成“白气”。

(2)压缩体积:在一定温度下,压缩气体的体积也可以使气体液化。

比如,家用的液化气就是通过压缩体积的方法使气体液化储存在钢瓶中的。

2、液化放热:液化过程中,气体向外界放出热量。

例如,被 100℃的水蒸气烫伤比被 100℃的水烫伤更严重,就是因为水蒸气液化时会放出大量的热。

三、汽化和液化的应用1、汽化的应用:(1)蒸发制冷在生活中有很多应用,比如空调利用制冷剂的蒸发来吸收室内的热量,达到降温的目的。

初二物理上册汽化和液化知识点归纳

初二物理上册汽化和液化知识点归纳

实用精品文献资料分享
初二物理上册《汽化和液化》知识点归纳
初二物理上册《汽化和液化》知识点归纳
汽化和液化
1、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汽化和液化是互为可逆的过程,汽化要吸热、液化要放热;
3、汽化的方式为沸腾和蒸发; (1)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 注:蒸发的快慢与 A液体温度高低有关:温度越高蒸发越快(夏天洒在房间的水比冬天干的快;在太阳下晒衣服快干); B跟液体表面积的大小有关,表面积越大,蒸发越快(凉衣服时要把衣服打开凉,为了地下有积水快干要把积水扫开);
C跟液体表面空气流速的快慢有关,空气流动越快,蒸发越快(凉衣服要凉在通风处,夏天开风扇降温); (2)沸腾:在一定温度下(沸点),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注: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沸点;不同液体的沸点一般不同;同种液体的沸点与压强有关,压强越大沸点越高(高压锅煮饭);液体沸腾的条件:温度达到沸点还要继续吸热;
(3)沸腾和蒸发的区别和联系:它们都是汽化现象,都吸收热量;沸腾在一定温度下才能进行;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进行;沸腾在液体内部、外部同时发生;蒸发只在液体表面进行;沸腾比蒸发剧烈; (4)蒸发可致冷:夏天在房间洒水降温;人出汗降温;发烧时在皮肤上涂酒精降温;
(5)不同物体蒸发的快慢不同:如酒精比水蒸发的快;
4、液化的方法:(1)降低温度;(2)压缩体积(增大压强,提高沸点)如:氢的储存和运输;液化气;。

初一液化和汽化知识点归纳总结

初一液化和汽化知识点归纳总结

初一液化和汽化知识点归纳总结液化和汽化是初中物理学中的重要概念,涉及到物质的状态变化和能量转移过程。

本文将对初一液化和汽化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帮助读者理解和掌握相关内容。

一、液化液化是指物质从气体状态转变为液体状态的过程。

以下是液化的一些重要知识点:1. 相变概念:相变是指物质由一种状态转变为另一种状态的过程,液化就是一种相变。

常见的相变还有凝固和汽化。

2. 液化温度:不同物质的液化温度不同。

一般情况下,液化温度随着压强的增加而降低。

例如在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液化温度为100摄氏度。

3. 液化原理:液化是通过增加物质内部分子间的吸引力来实现的。

当物质的内部分子间吸引力增大到一定程度时,分子之间的空间变窄,从而转变为液体状态。

4. 液化的条件:液化的条件包括增加压强和降低温度。

当物质的压强超过临界压强且温度低于临界温度时,会发生液化。

5. 液化过程中的能量转移:液化过程中需要吸收热量,从而使物质的分子能量增加。

这个热量称为潜热,液化的过程称为潜热转化。

二、汽化汽化是指物质从液体状态转变为气体状态的过程。

以下是汽化的一些重要知识点:1. 汽化温度:不同物质的汽化温度不同。

与液化相反,汽化温度一般随着压强的增加而升高。

水的常规汽化温度为100摄氏度。

2. 汽化原理:汽化是由于物质的分子能量增加,分子运动加剧,从而分子能够克服内部吸引力逃离液体表面,转变为气体状态。

3. 汽化的条件:汽化的条件包括增加温度和降低压强。

当物质的温度超过临界温度且压强低于临界压强时,会发生汽化。

4. 汽化过程中的能量转移:汽化过程中需要释放热量,使得物质的分子能量减小。

汽化释放的热量也称为潜热。

5. 饱和汽化:当液体在一定温度下与其饱和蒸气达到动态平衡时,液体内部与外部的汽化和液化速率相等,称为饱和汽化。

总结:初一液化和汽化是物质状态变化的重要概念。

液化是气体转变为液体的过程,需要增加压强和降低温度;而汽化是液体转变为气体的过程,需要增加温度和降低压强。

汽化和液化知识点

汽化和液化知识点

一,汽化是指物质的状态由液态变为气态的现象(1)汽化有两种方式:一是蒸发;二是沸腾(2)从现象来看,液态是看得见的,而气态是看不见的(3)汽化进行过程伴随吸热,总体上任何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会发生汽化现象1、蒸发的特点蒸发是发生在液体表面的缓慢的汽化现象。

蒸发现象有三个方面显著的特点:(1)从发生的条件看,蒸发不受温度限制,所有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液体只要是敞开的,便会蒸发,蒸发无条件可言。

(2)从发生的部位看,蒸发是只发生在液体表面的一种平缓的汽化现象。

(3)从液体自身的温度情况看,液体蒸发过程中要吸热,所以温度降低。

2、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液体温度的高低、液体表面积大小,液体表面空气流动的快慢是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三个因素。

3、液体蒸发致冷液体蒸发要吸收热量,所以液体蒸发具有致冷作用。

这是因为:液体蒸发从液体中吸热,造成液体温度下降,与周围物体有温度差,液体就从周围物体吸热,所以周围物体放热温度下降,这就是液体蒸发产生致冷作用。

4、沸腾沸腾是在一定温度下,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它具有以下特点:(1)沸腾在一定温度下发生。

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沸点。

同种液体在不同的气压下,沸点不同。

如水在标准大气压下,沸点为100℃;低于标准大气压,沸点低于100℃;在高于标准大气压下,沸点高于100℃。

课本中沸点表是几种常见液体的标准大气压下的沸点。

(2)沸腾的条件:①液体温度达到当时大气压下的沸点;②液体要继续吸热(被不断加热)。

5、蒸发与沸腾的异同(二)液化1、液化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液化,水烧开后,从壶嘴中冒出“白气”,就是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滴悬浮在空中形成的。

自然现象中的云、雾、雨、露等,都是水蒸气遇冷液化的结果。

2、液化放热液化是汽化的逆过程,与汽化吸热相反,气体液化成液体必须放出热量。

所以通常状态下的不加压的气体液化时,外界的温度必须低于气体本身的温度。

3、使气体液化的方法(1)降低温度。

苏科版《2.2汽化和液化》ppt课件

苏科版《2.2汽化和液化》ppt课件
苏科版《2.2汽化和液化》 PPT课件

CONTENCT

• 汽化 • 液化 • 汽化与液化的关系 • 实验探究
01
汽化
汽化的概念
02
01
03
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 汽化过程需要吸热。 汽化有蒸发和沸腾两种方式。
汽化的方式
定义
在任何温度下,液体表面发生的 汽化现象。
特点
在任何温度下都可发生,吸收热 量,温度保持不变。
2. 在加热过程中,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观察温度 变化与水状态变化的关系。
3. 当水沸腾后,继续加热一段时间,观察水蒸气的产生和运 动。
4. 关闭酒精灯,观察水蒸气逐渐冷却液化成小水滴的 现象。
5. 在实验过程中,注意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以便分 析总结。
实验结果与结论
• 通过实验,可以观察到水从液态加热到气态的过程,以及水 蒸气冷却后重新回到液态的现象。实验结果表明,汽化和液 化是物质状态变化的一种表现,其发生需要特定的条件。在 实验过程中,学生可以了解到汽化和液化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培养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加深对物质状态变化 的理解。
THANK YOU
感谢聆听
汽化的方式
• 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液体的表面积、温度、液体表面空气的流速。
汽化的方式
定义
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汽化现象。
特点
在沸点时发生,吸收大量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影响沸腾的因素
液体的沸点、气压。
汽化的影响因素
液体的表面积
表面积越大,蒸发越快。
液体的温度
温度越高,蒸发越快。
液体表面空气的流速
汽化与液化的转化条件
汽化与液化的转化条件取决于温度、压 力和物质本身的性质。

汽化和液化(基础)知识讲解最新修正版最新修正版

汽化和液化(基础)知识讲解最新修正版最新修正版

汽化和液化(基础)撰稿:雒文丽审稿:史会娜【学习目标】1.知道汽化和液化现象;2.知道汽化的两种方式和使气体液化的两种方法;3.理解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4.通过实验探究了解液体沸腾时的特点;5.掌握汽化吸热液化放热的应用。

【要点梳理】要点一、汽化和液化1.汽化: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叫做汽化;汽化吸热。

2.液化: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叫做液化;液化放热。

要点诠释:(1)汽化与液化互为逆过程,汽化吸热,液化放热。

如下图所示:(2)汽化有两种方式,蒸发与沸腾。

如晾在阳光下的湿衣服变干是蒸发,水烧开后继续加热,水变成水蒸气,这属于沸腾。

要点二、蒸发1.蒸发:蒸发是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

2.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液体温度的高低,液体表面积的大小,液体表面空气流动的快慢。

3.液体蒸发吸热,有制冷作用:把酒精反复涂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用扇子扇,温度计的度数变小,这是因为酒精蒸发吸热。

要点诠释:(1)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

(2)液体蒸发时会吸热。

要点三、沸腾1.沸腾:沸腾是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2.观察水沸腾时的现象,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高清课堂:《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1)实验器材:铁架台、酒精灯、火柴、石棉网、烧杯、中心有孔的纸板、温度计、水、秒表(2)实验装置:(3)实验步骤:①按装置图安装实验仪器;②用酒精灯给水加热并观察;③当水温接近90℃时每隔1min 记录一次温度,并观察水的沸腾现象。

④完成水沸腾时温度和时间关系的曲线。

(4)水沸腾时的现象:剧烈的汽化现象,大量的气泡上升、变大,到水面破裂,里面的水蒸气散发到空气中。

虽继续加热,它的温度不变。

3.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

4.液体沸腾的条件:(1)温度达到沸点;(2)继续吸收热量。

要点诠释:(1)液体沸腾需要一定的温度,在标准大气压下不同的液体沸点不同。

(2)液体沸腾前吸收热量温度升高,沸腾后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物理九年级知识点汽化液化

物理九年级知识点汽化液化

物理九年级知识点汽化液化物理九年级知识点:汽化液化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汽化和液化是两个常见的物理现象。

汽化指的是物质从液态转变为气态,而液化则是物质从气态转变为液态。

这两个过程相互转换,并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一、汽化现象1. 汽化的定义和特点:汽化是物质从液态转变为气态的过程。

在汽化过程中,物质的分子动能增加,分子之间的距离增大,从而形成气体状态。

2. 汽化的条件:汽化过程受到温度和压强的双重影响。

温度升高会增加物质的分子动能,促使物质汽化;而压强减小会使分子活动更自由,也有利于汽化发生。

3. 汽化的类型:汽化可以分为两种类型:沸腾和蒸发。

沸腾是在液体中产生气泡,液体表面产生大量气泡并迅速蒸发;而蒸发是在液体表面逐渐蒸发。

4. 汽化的应用:汽化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

例如,水的沸腾使我们可以烧开水、做饭;蒸发则使我们感到舒适,如身体出汗蒸发会散热。

二、液化现象1. 液化的定义和特点:液化是物质从气态转变为液态的过程。

在液化过程中,物质的分子动能减小,分子之间的距离减小,从而形成液体状态。

2. 液化的条件:液化过程受到温度和压强的影响。

温度降低会减小物质的分子动能,有利于液化发生;而增大压强也会促使物质液化。

3. 液化的应用:液化在工业和科学研究中也有重要应用。

例如,液化气体广泛用于燃料和热能的供应;液化空气用于实验室和医疗器械中。

三、气体与物质状态转变1. 气体的特性:气体具有压强、体积、温度和粒子速度的特性。

气体分子间距离较远,运动自由,无固定形状和体积。

2. 物质状态转变:物质在不同的温度和压强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变。

例如,当温度降低时,气体可以转变为液体或固体。

3. 相变图:相变图是描述物质各种状态转变的图表。

相变图显示了不同状态下的温度和压强条件,以及物质从一个状态转变到另一个状态所需的条件。

4. 理解状态转变:理解物质的状态转变对于我们认识自然界和工业生产过程非常重要。

汽化和液化 考点汇总新版新人教版

汽化和液化  考点汇总新版新人教版

第三章物态变化第3节汽化和液化沸腾是液体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使气体液化有两种方法:沸腾是在一定温度下用酒精灯给盛了水的烧杯加热把石油气液化后装在防止口腔中的空气液化气体液化时需向温度低的物体放热。

一般情况下口腔内的水蒸气遇到温度比它高的镜温度/(3)实验结束后,同学们相互交流时,有的小组觉得把水加热到沸腾的时间过长,请你说出一条缩短加热时间的方法: 。

解:(1)98 ℃;不变(2)如图所示。

(3)用温度较高的水做实验(或适当减少水的质量或加盖等)点拨:从数据看出水的沸点是98 ℃,水沸腾后吸热,温度不变。

如果把水加热到沸腾的时间过长,可能是由于水的初温较低,也可能是由于水太多;缩短加热时间的方法是提高水的初温、减少水的质量等。

考点2:影响蒸发快慢因素的探究【例2】探究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

(1)提出问题:观察下图,结合生活实际,液体蒸发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2)猜想与假设:液体蒸发的快慢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a.液体表面积的大小:b.液体的高低;c.液体的快慢。

(3)进行实验、收集数据(针对猜想a)。

Ⅰ.取两块相同的玻璃板。

Ⅱ.在玻璃板上分别滴一滴质量相等的酒精,使两滴酒精表面积大小明显不同,如图所示。

Ⅲ.保持酒精的温度和酒精相同。

Ⅳ.若干时间后,两玻璃板上剩下的酒精明显不同。

(4)分析与结论液体蒸发快慢与液体表面积的大小(填“有关”或“无关”)。

(5)本实验采用了一种很重要的研究方法,这种方法是法。

答案:(2)温度;表面附近空气流动(3)表面附近空气流动的快慢(4)有关(5)控制变量点拨:将衣服放在阳光下,能提高衣服内水的温度,温度高,水蒸发快;摊开衣服是增大了湿衣服的表面积,表面积越大,水蒸发越快;通风处的湿衣服干得快,说明加快液体表面空气的流动情况,能加快水的蒸发。

由此可知,液体蒸发快慢与其表面积大小、温度高低及表面空气的流动快慢有关;在探究液体蒸发快慢与某一个因素的关系时,应采用控制变量的方法,从图示可看出,两滴酒精的质量相等,表面积不同,故图示情况是研究酒精蒸发快慢与液体的表面积大小的关系,应控制酒精表面的空气流动快慢和温度高低相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节汽化和液化
一、汽化
1、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现象叫汽化。

汽化要吸热。

2、汽化的两种方式为蒸发和沸腾。

(1)蒸发: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并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

(2)沸腾:在一定温度下,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只在液体表面发生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进行
(沸点)时发生
4、影响蒸发的三个因素:
①.液体的温度越高,蒸发越快;
②.液体的表面积越大,蒸发越快;
③.液体表面附近的空气流动越快,蒸发越快。

5、沸点:
①.定义: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做沸点。

②.不同液体的沸点是不同的。

(“相同”、“不同”)
6、沸腾的条件:①.必须达到一定的温度(沸点)
②.吸热
7、沸腾前,声音大,气泡上升时由大变小;
沸腾时,声音小,气泡上升时由小变大,原因:水汽化不断进入气泡。

〖例1〗在“观察水的沸腾”的实验中,某个实验小组观察到沸腾前
和沸腾时水中气泡上升过程中的两种现象,如图(a)、(b)所示,记录
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1)图中 b 图是水在沸腾前
...的情况, a 图是水沸腾时
...的情况。

水沸腾时,要继续吸热,
但温度不变。

(2)分析表格中的数据,你发现第 6 min观察记录的数据
明显是错误的。

(3)请在图中作出水沸腾时的图象,并对图象进行分析,你能
得出哪些结论?
二、液化
1、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的现象叫液化。

液化要放热。

2、液化是汽化的逆过程,即
3、
〖例2〗用壶烧水时,我们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水沸腾后,从壶
嘴冒出一团团“白气”,在最靠近壶嘴的地方往往看不到“白气”,
而在离壶嘴稍远的地方才能看到“白气”,为什么?
答:在最靠近壶嘴的地方,温度较高,水蒸气不能液化,而离
壶嘴稍远的地方温度较低,水蒸气液化,形成细小水珠,即出现“白气”。

问:“白气”是什么?
答:“白气”不是水蒸气而是小水珠,它的形成与“露”、“雾”一样都属于液化现象。

只是附
着物及其范围大小不同而已。

气体液化的两种方法
降低温度
压缩体积
汽化(吸热)
(a) (b)
浮于空气中极小范围而形成“白气”
浮于空气中较大范围而形成“雾”
附着在地面物体上而形成“露”
水蒸气小水珠
遇冷放热
液化
练习:
1.穿着被雨淋湿的衣服,容易着凉感冒,这是雨水蒸发吸收人体热量而引起的,在炎热的夏天,人只要出汗就不易中暑,这是汗水蒸发吸热的缘故。

2.有一种能反映空气中水蒸气含量的装置叫做干湿泡温度计,它是由两个相同的温度计并列制成的,其中一个温度计被湿布包起来了,两个温度计的读数不一样,湿泡温度计的读数较小,这是由于湿布蒸发吸热。

在一定的温度下,两个温度计的差别越小,表示空气的湿度越大。

3.冬天,窗玻璃的内(填:“内”、“外”)侧会出现小水珠,它是怎样形成的?
4.冬天,人口中会呼出“白气”,这是为什么?
〖www答案〗
1.为了生存,减小面积,减慢水的蒸发。

2.见蒸发与沸腾的异同表。

3.煮食物时,并不是火越大越旺就煮熟得越快,因为水沸腾时的温度是不变的,即使再加大火力,也不能提高水温,而结果只是加快了水的汽化,使锅内的水干得快而已,白白浪费了燃料。

正确的方法是用大火把水烧开后,就改用小火,保持锅内的水一直沸腾就行了。

4.水的沸点低于纸的着火点。

5.从蒸气熨斗喷出的热蒸气,温度很高,这些高温蒸气接触空气后迅速液化为同温度的小水滴,放出大量的热,如此高温足以将衣服熨平。

蒸气熨斗的另一个优点足不会将衣服烫坏。

6.提高镜子的温度,防止口腔中的水蒸气在镜面液化,影响医生的观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