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二龙抬头_说明文

合集下载

龙抬头习俗说明文

龙抬头习俗说明文

龙抬头习俗说明文龙抬头习俗说明文1中国在古代是一个农耕文化,春耕是一年的重中之重,每年的二月二是中国的龙头节,龙头节又被称为“春耕节”、“农事节”、“春龙节”,传说这一天是龙抬头的日子,这一天,老百姓要庆祝“龙头节”,以示敬龙祈雨,让老天佑保丰收。

二月二,传说是尧王的诞辰。

还有人相传是土地公公的生日,称“土地诞”,为给土地公公“暖寿”,有的地方有举办“土地会”的习俗:家家凑钱为土地神祝贺生日,到土地庙烧香祭祀,敲锣鼓,放鞭炮。

中国古代的传统节日,大多与节气有关,“龙抬头”这个日子自然也不例外。

俗话说:“二月二,龙抬头,大家小户使耕牛。

”此时,阳气回升,大地解冻,春耕将始,正是运粪备耕之际。

传说此节起源于三皇之首伏羲氏时期。

伏羲氏“重农桑,务耕田”,每年二月二这天,“皇娘送饭,御驾亲耕”,自理一亩三分地。

后来黄帝、唐尧、虞舜、夏禹纷纷效法先王。

到周武王,不仅沿袭了这一传统作法,而且还当作一项重要的国策来实行。

于二月初二,举行重大仪式,让文武百官都亲耕一亩三分地,这便是龙头节的历史传说。

又一说为武则天废唐立周称帝,惹得玉帝大怒,命令龙王三年不下雨。

龙王不忍生灵涂炭,偷偷降了一场大雨。

玉帝得知便将龙王打出天宫,压于大山之下,黎民百姓感龙王降雨深恩,天天向天祈祷,最后感动了玉皇大帝,于二月初二将龙王释放,于是便有了“二月二,龙抬头”之说。

实际上是过去农村水利条件差,农民非常重视春雨,庆祝“龙头节”,以示敬龙祈雨,让老天保佑丰收,从其愿望来说是好的,故“龙头节”流传至今!旧时这天早晨,人们要敬奉碾子,传说碾子是青龙的化身。

有的还把磙子支起来,表示“龙抬头”,以显尊贵、图吉利。

妇女忌做针线怕“扎瞎了龙眼”;不磨面,不碾米,不行大车,怕“砸断了龙腰、龙尾”。

元宵吃汤圆,清明节吃艾果,在龙头节这一天也有自己独特的习俗,有着自己的特色食物。

二月二这天大多数农家都吃“鼓撅”(手搓面条),俗称“顶门棍”。

为什么吃“鼓撅”?有人说,吃了“顶门棍”,把门顶住,邪祟不入,一年太平。

2月2龙抬头作文

2月2龙抬头作文

2月2龙抬头作文
今天是二月二,龙抬头!我一大早就激动地醒来,兴奋地跑到窗边,希望能看见一条威武的龙从天空中疾飞而过。

只不过,外面只有白茫茫的云,什么也没注意到。

爸爸说,龙抬头是传说,真正的龙是不可能再次出现的。

我有些惊诧,但还是决定去公园里玩,可能那里会有龙的影子吧。

公园里,孩子们在一起玩耍,花坛里开满了五颜六色的花,小鸟在枝头十分欢快地歌唱。

我仔细地观察着周围的一切,希望能找到龙的踪迹。

我看见了一只小狗在草地上飞奔,它的尾巴摇得像个小毛刷,眼睛闪着快乐的光芒。

它奔跑的样子真像一条小金龙,你是不是也来自传说中的龙呢?
我跑到湖边,湖面平静无波得像一面镜子。

我低下头,仔细地观察着湖水,好像看见了里面有一条金色的龙在睡觉。

我揉揉下巴,心里盘算着,龙也许是真实存在的,只是它们藏了起来,只有内心善良的人才能发现它们。

我决定以后要多做善事,让龙感应到我的善良,让它们从隐藏的地方出现,让我亲眼看见它们威猛无比的样子。

二月二,龙抬头,我见了龙,它就在我的心中,它属于着希望,属于着美好的感觉和幸福,它指向着绝大部分美好的事物。

家乡的风俗滕州2月2龙抬头作文

家乡的风俗滕州2月2龙抬头作文

家乡的风俗滕州2月2龙抬头作文在我的家乡滕州,农历二月初二龙抬头可是个特别热闹的日子。

这一天,仿佛整个城市都被注入了一股神奇的活力,到处弥漫着喜庆与欢乐的氛围。

记得小时候,每到二月初二的前夕,家里就开始忙碌起来。

大人们会提前准备各种各样的东西,而我总是在一旁好奇地看着,心里充满了期待。

二月初二这一天,天还没亮,就能听到外面传来的鞭炮声。

那噼里啪啦的声音,就像在催促着人们赶紧起床迎接这个特别的日子。

我也总是会被这鞭炮声从睡梦中唤醒,然后一骨碌从床上爬起来,迫不及待地想要出去看看。

等我洗漱完毕,跑到院子里,就看到奶奶已经在厨房里忙活着了。

锅里煮着的是香喷喷的豆子,那味道弥漫在整个院子里。

奶奶一边搅拌着锅里的豆子,一边笑着对我说:“孩子,今天吃了这豆子,一年都顺顺溜溜的。

”我站在一旁,眼睛直勾勾地盯着锅里的豆子,馋得口水都快流出来了。

好不容易等到豆子煮好了,奶奶把它们捞出来,放在一个大盘子里。

我伸手就想去抓,却被奶奶轻轻地打了一下手:“小馋猫,等凉了再吃。

”我只好乖乖地等着,不一会儿,豆子凉了一些,我抓起一把就往嘴里塞,那香甜的味道在嘴里散开,真是美味极了。

吃完豆子,我跟着爸爸去街上。

哇,街上可真是热闹非凡!到处都是人,有卖东西的,有玩耍的,还有表演节目的。

我看到一个卖糖人的小摊,摊主的手艺可真是厉害,只见他舀起一勺糖浆,在石板上飞快地舞动着,不一会儿,一个栩栩如生的小龙就出现了。

我缠着爸爸给我买了一个,拿在手里,怎么看都看不够。

走着走着,我们来到了一个理发店门口。

只见里面挤满了人,都是来理发的。

爸爸告诉我,二月二龙抬头这一天理发,寓意着鸿运当头,福星高照。

我看着那些排队等待理发的人们,心想,大家都希望在新的一年里能有个好兆头啊。

中午的时候,家里的饭菜更是丰盛。

有香喷喷的红烧肉,有鲜嫩的青菜,还有我最爱吃的鱼。

一家人围坐在一起,边吃边聊,其乐融融。

吃完饭,我和小伙伴们一起去田野里玩耍。

那时候,田野里已经是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

二月二龙抬头习俗作文5篇精选

二月二龙抬头习俗作文5篇精选

二月二龙抬头习俗作文5篇精选范文1:二月二龙抬头是中国传统的节日之一,它源于古代王朝时期的贵族祭祀活动,至今已经流传了千年。

这个节日的来历颇为有趣。

相传在古代,龙是中国古老文化的重要象征,被视为神圣、吉祥的动物。

每年二月二日,人们会举行龙船竞渡、投龙舟和抬龙等活动,以祈求平安和丰收。

当然,在现代,这个活动早已不再局限于某个族群或地区,而是成为全国范围内的传统节日。

关于二月二龙抬头的习俗,我最喜欢的是抬龙,“抬龙”是在二月初二这一天举行的一个祭祀活动,以龙为灵魂和精神来祈求平安、祥和、健康。

这是一项实现团队协作和社区和谐的非常好方法。

此外,我们需要通过学习歌曲、戏曲和乐器来传承和弘扬这个节日。

最后,我想说的是二月二龙抬头是一个非常有趣和值得庆祝的节日,我们应该更多地去了解它的意义和历史背景,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中国传统文化。

要点分析:此文以介绍二月二龙抬头的习俗为主。

在文章开头提及了该节日的来源,并分别说明了如今的民俗活动和发展趋势。

在第二段主要介绍了抬龙这种活动,重点在于团队协作和社区和谐的重要性,而这就是传统文化的精髓所在。

在文章结尾提醒大家要学会欣赏中国传统文化,这是每个人都应该做的。

用词分析:本文语言短小精悍,既不过于生硬又不失优美自然,恰到好处。

例如,文章中使用的关于日本习俗的句子“现在,这个活动已经不再局限于某个族群或地区,而是成为全国范围内的传统节日”,清晰地传达了一个信息,而不需要附加任何冗杂的描述。

范文2:习俗和习惯是人类文化的一部分,而二月二龙抬头是中国的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

在这个节日里,人们不仅热闹得要命,而且有许多有趣的活动。

比如,抬龙、舞狮、跳舞和吃汤圆等等。

抬龙是传统的主要活动之一。

它是一种重要的团队协作形式,在这个过程中,有数十个人手拉手,跳舞和呼气释放精神集中的技巧的代码来装饰龙。

随着音乐的响起,龙的运动越来越快,它们的呼吸也越来越强。

为了提醒龙,每个人都必须满腔热情,脍炙人口地呼喊龙的名字。

2023二月二龙抬头作文10篇

2023二月二龙抬头作文10篇

2023二月二龙抬头作文10篇2023二月二龙抬头作文精选篇1中国民间认为,龙是吉祥之物,主管云雨,而农历“二月二”这天是龙欲升天的日子。

从节气上说,农历二月初,正处在“雨水”、“惊蛰”和“春分”之间,我国很多地方已开始进入雨季。

这是自然规律,但古人认为这是“龙”的功劳。

而且,龙在中国人的心目中有着极高的地位,不仅是祥瑞之物,更是和风化雨的主宰。

因此,便有了“二月二,龙抬头”之说。

其实,所谓“龙抬头”指的是经过冬眠,百虫开始苏醒。

民间有“二月二,龙抬头,蝎子、蜈蚣都露头”之说。

“二月二,龙抬头”还有古代天文学方面的解释,但往往被人忽略。

中国古代用二十八宿来表示日月星辰在天空的位置和判断季节。

二十八宿中的角、亢、氐、房、心、尾、箕七宿组成一个完整的龙形星座,其中角宿恰似龙的角。

每到二月春风以后,黄昏时“龙角星(即角宿一星和角宿二星)”就从东方地平线上出现,这时整个苍龙的身子还隐没在地平线以下,只是角宿初露,故称“龙抬头”。

天上“龙抬头”的同时,春天也慢慢来到了人间。

此时节,大地返青,春耕从南到北陆续开始。

因此,二月二又被称为“春耕节”、“农事节”、“春龙节”,是汉族民间传统节日。

作为一个吉祥喜庆的日子,为取吉利,二月二这一天民间饮食多以“龙”为名,如吃水饺叫“吃龙耳”,吃米饭叫“吃龙子”,吃馄饨叫“吃龙眼”,吃面条叫“扶龙须”,蒸饼也在面上做出龙鳞状来,称“龙鳞饼”。

这些习俗寄托了人们祈龙赐福、保佑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美好愿望。

那么,为什么不是“二月一”或“二月三”呢?这和我们民俗中喜欢双数有关。

在中国古代,尤其是秦汉及其以前,凡像一月一、二月二、三月三之类的“重日”多被认为是天地交感、天人相通的日子。

因而,在这样的日子里人们就需多做祈福、祭祀或是纪念活动,以求得幸福、安康和吉祥。

在南方叫踏青节,古称挑菜节。

大约从唐朝开始,中国人就有过“二月二”的习俗。

据资料记载,这句话的来历与古代天文学对星辰运行的认识和农业节气有关。

二月二龙抬头民俗作文500字

二月二龙抬头民俗作文500字

二月二龙抬头民俗作文(6篇)二月二龙抬头民俗作文1二月二,龙抬头,春季来临,万物复苏,蛰龙开始活动,预示一年的农事活动即将开始。

真正的春天到啦......民间认为,龙是吉祥之物,主管云雨,而农历二月二这一天是龙升天的日子。

从节气上说,农历二月初,正处在雨水、惊蛰和春分之间,很多地方开始进入雨季。

这是自然规律,但古人认为这是龙的功劳。

而且,龙在国人的心目中有着极高的地位,不仅是祥瑞之物,更是和风化雨的'主宰。

这一天,也是我们一年中与龙走得最近的一天,作为龙的传人,我们传承着中华龙行天下、自强不息的精神,带着对神州大地无私馈赠的感恩,带着对美好未来的希望,在丰富多彩的节日习俗中描绘着新一年的愿景。

这一天民间传说中的神龙会苏醒升天,兴云布雨,以保来年风调雨顺,敬龙祈雨,祈求丰收。

这一天,使使耕牛,预示阳气回升,大地解冻,春耕将始。

这一天,打打囤,预兆丰年来临,大囤尖、小囤流。

这一天,理理发,被称为龙剃头,亦有鸿运当头、精神饱满、时时吉祥之意,正合一年蓬勃之气。

这一天,吃点龙食好兆头。

让煎饼、料豆、龙耳饺子、龙须面、猪头肉等等这些流传的老讲究,给人们带来吉利,带来欢畅,带来心灵的抚慰。

二月春龙送温暖,紫气东来万物舒。

祥和瑞气铺大地,风调雨顺随人愿。

一年之际在于春,让一年的鸿运就在二月二这天开始,踏着春天的步伐,昂首前行。

二月二,龙抬头,祝大家鸿运当头,梦想成真!龙日吉祥如意!二月二龙抬头民俗作文2今天是二月二,俗称龙抬头。

五十四年的今天,爸妈抱着三个月多的我到照相馆照相,因为这天是我的百天。

妈妈经常跟我讲起那天照相的事情,不满三岁的姐姐穿了一件小大衣,我穿着一件墨绿色的小棉袄和小棉裤,妈妈把我从厚厚的被子里抱了出来,小脸红扑扑的,没有几根头发的小脑袋上在被子里捂得潮潮的。

坐在高高的椅子上,爸爸躲在椅子的后面,半蹲着身子扶着我,可我不知道为何总是伸着小手去扑妈妈,很长时间都没办法照,摄影师没办法,把姐姐手里的糖葫芦拿下来,放到我的小手里,又把一个哗啦棒放到我的`另一只手上,嘱咐爸爸扶好了,妈妈和姐姐逗着我,我乐的小脸都开了花,"咔嚓"一张百天照总算是完成了。

二月二龙抬头作文6篇

二月二龙抬头作文6篇

二月二龙抬头作文6篇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二月二龙抬头作文一:二月二,龙抬头今天是农历二月二,俗话说的好“二月二,龙抬头”。

可我一直不明白“龙抬头”是什么意思,所以只好问偶老妈,妈妈说她也不知道,这个问题只好告一段落。

今天我们要去姥姥家,因为二月二,所以要去姥姥家。

一下车,我就看见小姨左手拿着梨,右手端着麻花;看起来特别好玩。

接着我跟着小姨一起去后院玩。

一进门,就看见笨笨摇着尾巴向我跑过来,我只好躲它,笨笨见我没兴趣和它闹,便向佳佳跑去,佳佳还小,她怕笨笨咬她,便哭了起来,好多人过来哄佳佳,终于佳佳不哭了,我们把笨笨关了起来,防止它再吓佳佳。

把笨笨关起来后,我们就去前院玩电脑了,小姨只要来了姥姥家就玩电脑哎!一会儿该吃中午饭了,我们都要喝雪碧姥爷就给我们打开,幌了几下,一打开马上气儿就上涌,弄了丫丫一身,我们大笑起来,爽朗的笑声充满了院子!一会儿丫丫该上课了,她就走了。

过了一会儿,我一看表都3点过5分了。

丫丫1点走的,但好像刚走了几分钟,这证明了时间飞快。

一会儿天就黑了,我们吃了晚饭就各回各家了。

二月二龙抬头作文二:二月到了,春天象一个顽皮的小姑娘,垫着脚尖悄悄地来到了我们身边,但我们却没有留心她的到来,直到我们看见路旁的树已经发满了嫩嫩的小绿芽;油菜开出了淡黄色的花;成群的蜜蜂嗡嗡的忙碌着;活泼可爱的小孩子手拿风筝从身边跑过.春天是那么的美好:她让我们心情舒畅,使我们告别了冬日的严寒,感受到了她的温暖,感受到了她带来的一片生机,感受到了她带给生命的无限活力.二月,春风得意.有时看,春风的力量很渺小,当她轻轻吹动柳条,温柔的抚摩人们的脸时,不敢再增加那么一丝的力气,怡人的微风中带着暗暗的幽香,使我想起了沙宝亮的,真想永远沐浴在春风了,让她抚育我们成长. 有时看,春风的力量又是那么的巨大,他象一个开天辟地的战士,驱赶了那另人厌恶的严寒,吹绿了每一处的田园和树林,他的军队在大地上驰骋,被他占领的地方到处都生机勃勃.满山的花儿都张开了笑脸为他庆功. 春天的力量如一团烈火.它烧红了千万家的红灯笼,也烧红了小孩子的脸,它使人们燃烧起了新一年的梦想,那火一般的春天让人们感到,今年一定有一个好年景.春,用它的力量给人们创造出了一片绿色的新天地.让人们看的眼花缭乱,如痴如醉. 二月到了,春天来了,春天是美好的,二月是美丽的.我相信在二月了人们会取得许多不小的成绩。

龙抬头风俗文章

龙抬头风俗文章

龙抬头风俗文章《二月二,龙抬头》“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

”在我们老家,二月二可是个特别重要的节日。

每到这一天,那真叫一个热闹,各种风俗习惯让人应接不暇。

记得小时候,二月二的一大早,老妈就会早早地把我从被窝里拽出来,说是要去理发店剪头发。

那时候我可不太理解为啥非得今儿个剪头发,而且理发店人多得要命,排队都得等好久。

后来才知道,这二月二理发叫“剃龙头”,寓意着一年都能鸿运当头。

每次剪完头发,我都觉得自己好像变得特别精神,雄赳赳气昂昂的,仿佛真的要变成“龙头”啦!除了理发,二月二还有一个重要的习俗,那就是吃炒豆。

老妈会在前一天晚上就炒好一大锅香喷喷的豆子,有黄豆、黑豆、蚕豆,各种口味都有。

到了二月二这天,我就会揣着满满一兜豆子去上学,和小伙伴们分享。

课间的时候,大家都拿出自己的豆子,你一颗我一颗地吃起来,那叫一个香啊!边吃还边互相打趣:“嘿,吃了这颗龙豆,你也能变龙啦!”还有啊,二月二这天,大人们还会用草木灰在院子里画出一个个大大的粮仓,寓意着来年五谷丰登。

我和小伙伴们还经常会在这些“粮仓”上走来走去,假装自己是守护粮仓的小精灵呢。

最有趣的是,在我们老家还有个习俗,就是二月二这天不能动针线,说是怕扎了“龙眼”。

小时候我对此深信不疑,有一次不小心拿了针线,还吓得我担心了好几天,生怕自己会惹恼了“龙王爷”呢!现在长大了,离开了老家,但是二月二的这些风俗习惯却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海里。

每到这一天,我都会想起小时候和家人、小伙伴们一起度过的那些欢乐时光。

这些风俗习惯虽然看似有些“土”,但却充满了浓浓的乡情和亲情,让人倍感温暖。

二月二,龙抬头,这不仅是一个节日,更是一种文化,一种传承。

它承载着我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盼,也让我们在忙碌的生活中找到了一份属于自己的乐趣和安慰。

我相信,不管时代如何变迁,这些风俗习惯都会一直流传下去,成为我们民族文化的瑰宝。

让我们一起珍惜这些宝贵的风俗习惯,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月二龙抬头
二月二龙抬头这一天,在清徐普遍流传,被大家成为“不成节日的节日”。

这是为什么呢?
二月初正处在“雨水”、“惊蛰”、“春分”之间。

而在清徐,只和惊蛰有关。

惊蛰过后,大地复苏,阳气上升。

“二月二,龙抬头。

”在山西民谚中便出现了这种说法。

于是,在这一天,老百姓都习惯于在这一天理发,农村则是剃头,借以去掉昔日的晦气,迎接来年的希望!
俗话讲:“惊蛰过,百虫苏。

”惊蛰过去,二月二便也过去了。

于是,在二月二这一天,民间流传着许多驱毒活动:早上,人们起床时,忌说“起”字,恐怕一切毒虫也应声而起。

清徐有的地方喜煮蔓菁汤,遍洒屋内墙缝、墙角,炕席底、床下,谓之“禁百虫”。

也有的集合村民,抬着神像,到各家门首,向院内洒米汤,意喻将瘟疫禳而散之。

人家门前则围以石灰。

有的地区,画一个药葫芦,内装蛇、蝎、蜈蚣、蚰蜒、蜘蛛等五毒虫害,贴于墙壁谓之“辟百虫”。

也有的用豆、麦面搓成灯捻形式,埋在土中,称之为“薰蚰蜒”。

有的地方,家家拍簸箕,童谣有“二月二,拍簸箕,跳蚤、壁虱不敢上炕哩”。

总之,各种各样的习俗,都寄托着人们美好的愿望!
人们经常说:“过了二月二,整个过年才算结束。

”的确是,二月二,是寄托着人们美好愿望的节日!是辞旧迎新的节日!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学习参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