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三章 专题 简单的受力分析

合集下载

人教版 高一物理 必修一 第三章 相互作用——分析物体的受力(教师必备)(共26张PPT)

人教版 高一物理 必修一 第三章 相互作用——分析物体的受力(教师必备)(共26张PPT)
2020/7/11
1
复 1、重力怎样产生的?其方向
习 怎样?
回 由于地球吸引而产生的,总是竖直向下或

垂直水平面向下,物体在地球表面及附近 都要受到重力
2、弹力的产生条件是什么?
两个物体直接接触,发生弹性形变。
2020/7/11
2
复 压力支持力、绳中拉力的方向怎样?
习 压力,支持力:垂直于接触面,指向被压或
12
FN
f VA
(1)沿斜面下滚的小 球接触面不光滑.
G FN
f A
(3)静止在斜面上的物体 G
2020/7/11
N V
A
(2)沿斜面上滑的物体A
(接触面光滑)
FN
G
A F
G (4)在力F作用下静止在斜面 上的物体A.(光滑)
13
N1 N2
A
G (5)各接触面均光滑
FN
f
A
(6)沿G传送带匀速上 滑的物块A
B.分析所得结果能否使物体处于题目中所给的 状态,否则必然发生了多力或漏力的现象
C.深刻理解“确定研究对象”的含义,研究对象 可以是一个物体或者是几个物体甚至是一个点, 受力分析时只分析研究对象所受的力
2020/7/11
9
D、不要把作用在其它物体上的力错 误的认为通过“力的传递”作用在 研究对象上。
(5)均静止
NBA A:
fAB
N
(6)均静止
N
T
f
A:
B:
fBA
NAB
GA
GB
GA
GB
2020/7/11
18
(7)均静止
A:
N
B: T
Hale Waihona Puke T fGA GBAB (8)静止

新人教版物理必修一第三章受力分析优质课件

新人教版物理必修一第三章受力分析优质课件
THE END 15、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2021年3月2021/3/62021/3/62021/3/63/6/2021
16、如果一个人不知道他要驶向哪头,那么任何风都不是顺风。2021/3/62021/3/6March 6, 2021 17、一个人如果不到最高峰,他就没有片刻的安宁,他也就不会感到生命的恬静和光荣。2021/3/62021/3/62021/3/62021/3/6
,也可以是保持相对静止的若干个物体
,还
可以是一个结点。
在解决比较复杂的问题时,灵活地选取研究对象可以使问题简洁地得到解决。研究对象 确定以后,只分析研究对象以外的物体施予研究对象的力(既研究对象所受的外力),而不 分析研究对象施予外界的力。
2、隔离研究对象,按顺序找力
把研究对象分离出来,按先已知力,再重力,再弹力,然后摩擦力,最
谢谢观看
例 2.如图所示,处于水平地面上的物体。
(1)静止
(2)向左匀速运动
F
2、竖直面 例.如图所示,物体(1)沿竖直墙面下滑;(2)静止在竖直墙面上 ;(3)沿竖直墙面匀速 下滑。
F
A
F
3、斜面 例 1、如图所示。
(1)物体沿光滑斜面下滑 (2)物体静止在斜面上 (3)物体沿斜面匀速下滑
例 2、试画出右侧两图中的物体所受的示意图(斜面和挡板均光滑)
图 2-1-7
2.如图 2-2-1 所示,A、B 两物体叠放在水平面上,水平力 F 作用在 A 上,使两者一起向右
作匀速直线运动,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A、B 间无摩擦力 B.A 对 B 的静摩擦力大小为 F,方向向右
A
F
C.B 对地面的动摩擦力的大小为 F,方向向右
B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三章前三个小节受力分析专题2.docx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三章前三个小节受力分析专题2.docx

高中物理学习材料桑水制作受力分析专题一.力学中常见的三种力1.重力产生:物体在地面上或地面附近,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方向:竖直向下。

大小:根据二力平衡条件可知,物体受到的重力等于物体静止时对竖直悬绳的拉力或对水平支持面的压力。

作用点:重心。

形状规则、质量分布均匀物体的重心在其几何中心。

用悬挂法可以找薄板状物体的重心。

弹力产生条件:接触、发生弹性形变(接触力、被动力)。

方向:作用在使之发生形变的物体上,与接触面垂直(点接触时,垂直于过接触点的切面),指向形变前的位置。

常见的弹力:弹簧的弹力、绳的拉力、压力和支持力。

大小:弹簧的弹力大小遵守胡克定律f=kx,劲度系数k(N/m)。

摩擦力产生条件:接触、接触面不光滑、有正压力、发生相对运动和相对运动的趋势(接触力、被动力,有摩擦力必有弹力)。

方向:沿接触面,与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大小:(1)滑动摩擦力f=μF N,动摩擦因数μ,F N指物体对接触面的正压力,其大小与接触面对物体的支持力等大。

(2)静摩擦力f0、最大静摩擦力f m可由二力平衡条件求,f m略大于滑动摩擦力,在近似计算时,f m近似等于滑动摩擦力。

摩擦力既可以做阻力,也可以做动力。

二.受力分析基本步骤.一般情况下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可按照以下步骤:(1)明确研究对象,并把研究对象隔离出来。

(2)分析重力:地面附近的物体一定受到地球对物体的重力作用。

(3)观察跟研究对象接触的物体,并逐个分析与这些接触物对研究对象的弹力、摩擦力(先分析弹力再分析摩擦力)。

当很难判断是否受弹力、静摩擦力时,可根据假设法进行判断。

(4)只分析研究对象所受的力,不分析研究对象对其它物体所施加的力。

(5)为了使问题简化,将物体简化,将所有力的作用点都画在物体的重心上。

(对杆进行受力分析时例外)总之,在进行受力分析时一定要按次序画出物体实际受的各个力,为解决这一难点可记忆以下受力口诀:地球周围受重力,绕物一周找弹力考虑有无摩擦力,其他外力细分析合力分力不重复,只画受力抛施力三.例题分析【例1】如图所示,光滑斜槽由槽板AB、BC组成,AB与BC的夹角大于900,质量为m的均质球放在斜槽中,整个系统处于静止状态,分析在球和板接触的D、E点球受到的弹力。

必修一物理第三章知识点总结(含受力分析专题)

必修一物理第三章知识点总结(含受力分析专题)

必修一物理第三章知识点总结(含受力分析专题)物理第三章主要涉及科学实验及力学知识,重点包括力的概念、力的合成与分解、力的作用效果以及力的受力分析等。

下面是对这些知识点的总结。

1. 力的概念:力是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原因,是一种作用在物体上能够改变物体状态的物理量。

力的大小用牛顿(N)作单位。

2. 力的合成与分解:当物体同时受到两个力时,它们的合力是两个力的矢量和。

合力的方向与力的方向有关。

力可以沿一定的方向进行分解,将该力分解为两个力,其大小和方向满足三角形法则。

3. 力的作用效果:力对物体的作用效果体现为:改变物体的状态(静止或运动状态)、改变物体的形状或大小(压缩、拉伸、弯曲等)、改变物体的运动速度(加速、减速、改变方向等)。

4. 受力分析:受力分析是解决力学问题的重要方法。

在受力分析中,首先要分析受力物体,确定物体所受的力(如重力、弹力、摩擦力等),确定力的方向和大小。

然后,利用物体所受力的特点,通过受力分析,求解问题。

具体的受力分析专题还有以下内容:- 斜面上的物体受力分析:当物体放在斜面上时,斜面对物体的作用力可分解为物体的重力分力和垂直于斜面的支持力。

通过受力分析,可以计算物体在斜面上的摩擦力、加速度等。

- 倾斜面上的物体滑动和静止条件:当物体放在倾斜面上时,只有当物体的斜面倾角小于一定值时,物体会发生滑动;当倾角大于该临界角时,物体处于静止状态。

- 物体受到的拉力和斜拉力:当一端连接物体的绳子被拉力拉动时,物体会产生拉力。

当物体与绳子成一定的夹角时,绳子对物体的作用力可分解为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的两个力。

- 物体的平衡条件:当物体所受的合力为零时,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根据平衡条件,可以计算物体所受支持力、拉力、斜拉力等。

- 物体受力分析中的静力学方法:在受力分析过程中,可以采用静力学方法,即将物体在特定情况下所受的力与其相应的支持力、摩擦力相平衡。

以上是对物理第三章的知识点进行的总结。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力学的基本概念和作用效果,并能够应用力学原理进行受力分析和问题求解。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三章《相互作用》重点专题:受力分析(基础篇)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三章《相互作用》重点专题:受力分析(基础篇)

专题:受力分析(基础篇)一、受力分析1、定义:把某个特定的物体在某个特定的物理环境中所受到的力一个不漏,一个不重地找出来,并画出定性的受力示意图。

对物体进行正确地受力分析,是解决好力学问题的关键。

2、相对合理的顺序:先找场力(电场力、磁场力、重力),再找接触力(弹力、摩擦力),最后分析其它力。

3、为了在受力分析时不多分析力,也不漏力,一般情况下按下面的步骤进行:(1)确定研究对象:可以是某个物体也可以是整体。

(2)按顺序画力①.先画重力:作用点画在物体的重心上,方向竖直向下。

②.次画已知力③.再画接触力(弹力和摩擦力):看研究对象跟周围其他物体有几个接触点(面),先对某个接触点(面)分析,若有挤压,则画出弹力,若还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的趋势,则再画出摩擦力。

分析完一个接触点(面)后,再依次分析其他的接触点(面)。

④.再画其他场力:看是否有电、磁场力作用,如有则画出。

二、受力分析的方法1、整体法:以几个物体构成的整个系统为研究对象进行求解的方法。

2、隔离法:把系统分成若干部分并隔离开来,分别以每一部分为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分别列出方程,再联立求解的方法。

3、通常在分析外力对系统作用时,用整体法;在分析系统内各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时,用隔离法。

有时在解答一个问题时要多次选取研究对象,需要整体法与隔离法交叉使用。

三、受力分析的判断依据:①从力的概念判断,寻找施力物体;②从力的性质判断,寻找产生原因;③从力的效果判断,寻找是否产生形变或改变运动状态。

总之,在进行受力分析时一定要按次序画出物体实际受的各个力,为解决这一难点可记忆以下受力口诀:地球周围受重力 绕物一周找弹力 考虑有无摩擦力 其他外力细分析 合力分力不重复 只画受力抛施力四、例题例1、单个物体受力情况(A 静止)(A 匀速下滑)空中飞行的足球 匀速行驶的汽车例2、两个物体受力情况ABA 、B 都静止A 、B 都静止A 、B 静止不动(A 向下运动,斜面不光滑)A 沿着墙向上运动A 沿着水平面向右运动A 沿着斜面向上运动A 静止v例3、三个物体受力情况变式:如图所示,各图中,物体总重力为G,请分析砖与墙及砖与砖的各接触面间是否有摩擦力存在?如有大小是多少?五、习题精选1.(2020·山东滕州市第一中学新校高三月考)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木块,被垂直于墙面的推力F紧压在倾角为θ的墙面上并保持静止。

新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3.4 受力分析课件

新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3.4 受力分析课件
• 10、人的志向通常和他们的能力成正比例。2021/3/72021/3/72021/3/73/7/2021 9:03:37 AM • 11、夫学须志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2021/3/72021/3/72021/3/7Mar-217-Mar-21 • 12、越是无能的人,越喜欢挑剔别人的错儿。2021/3/72021/3/72021/3/7Sunday, March 07, 2021 • 13、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2021/3/72021/3/72021/3/72021/3/73/7/2021

THE END 17、一个人如果不到最高峰,他就没有片刻的安宁,他也就不会感到生命的恬静和光荣。2021/3/72021/3/72021/3/72021/3/7
谢谢观看
AF
B
fA B
受力分析的判断依据
4.效果判断
由于受到重力的 作用,使物体有 向下滑、挤压斜 面的效果
F支
f
G
静止在斜面 上的物体
受力分析的步骤
• 确定研究对象
• 具体分析研究对象的受力情况
“一重二弹三摩擦四其他”
• 画出研究对象的受力示意图
将作用点画在重心上 • 检查正误
F拉
防止少力/多力
G
例题
。2021年3月7日星期日2021/3/72021/3/72021/3/7
• 15、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2021年3月2021/3/72021/3/72021/3/73/7/2021
• 16、如果一个人不知道他要驶向哪头,那么任何风都不是顺风。2021/3/72021/3/7March 7, 2021
F支 v
G
在光滑水平面上 向右运动的物体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人教版必修一 第三章 相互作用 专题:受力分析(共17张PPT)

人教版必修一 第三章 相互作用 专题:受力分析(共17张PPT)
【答案】B
例3
如图所示,一根细绳通过光滑定滑轮拉物体m, 物体m静止不动,下列对物体m的受力分析示意 图正确的是
【答案】D
(1)明确研究对象(可以是质点、结点、物体、物 体系),分析的是它物对研究对象的力;
(2)明确研究对象所处的运动状态(1.静止、匀速为 平衡状态. 2.速度变化为非平衡状态);
专题六
受力分析
平遥二中 刘壮
指定物体(研究对象)在特定物理情景中 所受的所有外力找出来,并画出受力示意图。 一般顺序:先已知力,再重力、弹力、摩擦力
例1.1如图所示,处于水平地面上的物体。
(1)静止
FN
·
G
(2)向右运动 f
FN
·
G
例1.2 如图所示,处于水平地面上的物体。
受到一水平向右的拉力F。
(1)静止
FN
f
F
·
G
(2)向右匀速运动 f
FN F
·
G
(3)向左运动
v FN fF
·
G
例1.3 如图所示 (1)沿光滑斜面下滑 (2)沿光滑斜面上滑
·
·
G
G
(3)静止在斜面上 (4)沿粗糙斜面下滑
·
·
G
G
•9、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亲共做;要学生学的知识,教职员躬亲共学;要学生守的规则,教职员躬亲共守。2021/8/252021/8/25Wednesday, August 25, 2021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人谈话。2021/8/252021/8/252021/8/258/25/2021 12:21:56 AM •11、只有让学生不把全部时间都用在学习上,而留下许多自由支配的时间,他才能顺利地学习……(这)是教育过程的逻辑。2021/8/252021/8/252021/8/25Aug-2125-Aug-21 •12、要记住,你不仅是教课的教师,也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2021/8/252021/8/252021/8/25Wednesday, August 25, 2021

人教版 高一物理 必修一 第三章 相互作用——《受力分析》(共23张PPT)

人教版 高一物理 必修一 第三章 相互作用——《受力分析》(共23张PPT)
4 ) 画完受力图后再做一番检查.
A.检查一下画出的每个力能否找出它的施力物体,若没有施力 物体,则该力一定不存在.注意寻找施力物体是防止多力的有效 措施。养成按步骤分析力的习惯是防止漏力的有效措施)
B.分析一下分析的结果能否使物体处于题目中所给的状态, 否则必然发生了多力或漏力的现象.(力和运动的一致性)
2020/7/19
7
F
A
A
F
B
G
*如果一个力的方向难以确定,可用假设法进行分析.
先假设这个力不存在,观察所研究的物体会发生怎样的运动, 然后审查这个力应在什么方向时,研究对象才能满足给定的 运动状态.
A
1) 匀速时
B
F
2)加速时
2020/7/19
8
木块静止在斜面上,分析木块和斜面的受力情况.
F
F2
• 当所涉及的物理问题是整体与外界作用时,应用整体 法分析,当涉及的问题是物体间的作用时,应用隔离 法分析,这时原整体中相互作用的内力就变为各个独 立物体的外力。
2020/7/19
10
例1 F
F
F
F
12
F
F
12 3
F
F
12 34
2020/7/19
11
例题2
2020/7/19
12
2020/7/19
受力分析
2020/7/19

1
(一)受力分析四依据
1、力的物质性:任何一个力都不可能脱离物体而单独存在, 必须同时与两个物体相联系,即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例1:子弹从枪口射击后,在跟水平成30°仰角的 方向上运动,画出子弹的受力分析图。
有人会说子弹受到高温高压气体施于 子弹向前的力F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④选用适当的物理规律列方程求解.
对于多体受力问题,状态相同时,通常先整体后隔离,使解
题简捷明快.
例3:如图所示,A、B、C叠放于水平地面上,加一水平力F,三物体 仍静止,分析A、B、C的受力情况.
练3:如图,A,B,C叠放在一起,处于静止状态,分别对A,B,C 进行受力分析:
假设我们分析物体A。
三:弹力和摩擦力的综合
1.弹力方向与摩擦力方向一定垂直. 2.应用假设法判断摩擦力:首先假设物体间不存在摩擦
力,再分析研究对象与接触物体之间将会出现的相对运
动的方向,最后确定研究对象所受到的摩擦力的方向.该 法通常用来判断相对静止的物体所受静摩擦力的方向.
例4:(多选)如图所示,物体A放在水平桌面上,通过定滑轮悬挂一
③选用适当的物理规律列方程求解.
例2:如图所示,用两相同的夹板夹住四个重为G的物体1,
2,3,4三个物体均保持静止,请分析墙面对1,4以及
2,3之间的摩擦力.
F
F
2f
12 34
2f1
F
F
F
F
12 34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4G
2G
2.隔离法:将研究对象从周围的物体中隔离出来,并分析
周围有哪些物体对研究对象施加了力的作用。 运用隔离法解题的基本步骤是: ①明确研究对象和运动过程或状态; ②将某个研究对象、某段运动过程或某个状态隔离出来; ③画出某状态下的受力图或某段运动过程的示意图;
练2:(受力分析)如图所示,物体A、B静止,画出A、B的受力图.
二:受力分析的整体法和隔离法
1.整体法:把几个运动状态一样的物体看作一个物体
去作研究对象,不考虑内力的作用,一般可采用整体
法.
运用整体法解题的基本步骤是: ①明确研究的系统和运动的全过程; ②画出系统整体的受力图和运动全过程的示意图;
A
B
FA
C
A
GA 假设我们分析物体B。
FB
假设我们分析物体C。 FC
B
FA ′ GB
C
FB ′ GC
练4:三物块均静止。求:A,B,C所受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
A
B
F1=10N
F2=5N
C
3.整体法和隔离法对比
整体法
隔离法
将几个物体作为一个整体来分析 将研究对象与周围物体
概念
的方法
分隔开的方法
选用 研究系统外的物体对系统整体的 研究系统内物体之间的
③再画接触力(弹力和摩擦力):看研究对象跟周围其他物 体有几个接触点(面),先对某个接触点(面)分析,若有挤压, 则画出弹力,若还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的趋势,则再画出
摩擦力.分析完一个接触点(面)后,再依次分析其他的接触 点(面). 4.验证: ①每一个力都应找到对应的施力物体. ②受力情况应与物体的运动状态对应.
个重为10 N的物体B,且已知物体A与桌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为4 N.
要使A静止,需加一水平向左的力F1,则力F1的取值可以为(BC)
A.4 N
B.6 N
C.10 N
D.18 N
小结
1、明确研究对象(受力物体) 2、受力分析的顺序: (1)先画已知力 (2)再画重力(方向总是竖直向下) (3)接着画弹力(用假设法判断) (4)再画摩擦力(用假设法判断)
注意:不能漏力也不能多力
例1:画出图中物体A所受力的示意图,并写出力的名称和施力物体:
(1)A静止,接触面光滑;
(2)A沿粗糙斜面上滑;
(3)A沿粗糙水平面滑行;
(4)接触面光滑,A静止.
FN FN
f
Ff
FN
f
F
FN
G
G
G
G
练1.(受力分析) 物体在斜面上匀速下滑,如图所示的四个受力示
B 意图中正确的是( )
原则 作用力
相互作用力
分析整体周围其他物体对整体的
注意
分析它受到周围其他物
作用力.而不画整体内部物体间的
问题
体的作用力
相互作用力.
练5:(整体法与隔离法)(多选)如图所示,水平地面上的L形木板M 上放着小木块m,M与m间有一个处于压缩状态的弹簧,整个装置处
于静止状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D )
A.M对m的摩擦力方向向右 B.M对m的摩擦力方向向左 C.地面对M的摩擦力方向向右 D.地面对M无摩擦力的作用
3、注意:不能漏力也不能多力
第三章 相互作用
专题课:简单的受力分析
一:受力分析的一般步骤
1、明确研究对象,即明确分析哪个物体的受力情况。
1)不要找该物体施加给其它物体的力。
研究对象是A,只分析其他
A
物体对A的作用力。
2)不要把作用在其它物体上的力错误的认为通过“力的传 递”作用在研究对象上。
2.受力分析的依据:各种性质力的产生条件及各力方向 的特点. 3.受力分析的一般顺序: ①先画重力:作用点画在物体的重心,方向竖直向下. ②次画已知力(题目中给予的力F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