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酸钠与碳酸氢钠教案-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碳酸钠与碳酸氢钠教案

碳酸钠与碳酸氢钠教案
溶液颜色。
小结:Na2CO3比NaHCO3易溶于水,溶液碱性比NaHCO3溶液强
观看视频,思考
两位同学将盛有等质量的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气球同时、同步的加入稀盐酸中
分组实验:奇数组的同学把稀盐酸逐滴滴入2mLNa2CO3溶液的试管中,边滴边振荡;偶数组的同学把Na2CO3溶液逐滴滴2mL稀盐酸溶液的试管中,边滴边振荡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板书
探究实验
提问
热稳定性
与酸反应
设疑
与碱的反应
与盐的反应
鉴别和转化
总结
从苏打水、苏打饼干、苏打片这些生活中常见的物质入手导入新课,开门见山的指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
布置实验方案
巡视、指导
通过实验,你对Na2CO3、NaHCO3的物理性质有什么认识?
播放实验视频
在两只试管中分别加入等物质的量的稀盐酸,将等质量的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加入试管中。邀请学生完成演示实验
CaCI2白色沉淀不反应
教学
反思
同时和酸反应,碳酸钠慢,为什么呢?
和学生分析,讨论并利用坐标来解释现象。
引导学生思考:与NaOH、
Ca(OH)2反应时的异同
讲述:Na2CO3与可溶性的钙盐、钡盐反应生成沉淀
指导、评价
侯德榜及侯氏制碱法
聆听、思索,初步了解钠盐的用途
分组动手实验
观察Na2CO3,NaHCO3外观上的细小区别;加入水比较溶解性;分别加2滴酚酞溶液,比较
课题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授课人源自朱春芳学校安图一中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掌握Na2CO3和NaHCO3性质的异同
2.理解Na2CO3和NaHCO3与酸反应为何存在差异

2.1.2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教学设计高一上学期化学人教版(1)

2.1.2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教学设计高一上学期化学人教版(1)

第三章第二节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一、教材分析钠的化合物是本章教材的重点之一,它贯穿整个无机化学的教学过程中。

通过钠的化合物的学习,可以加深巩固对钠这一节知识理解与应用,并为下一节学习碱金属的性质奠定基础,所以本节课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并且通过过氧化钠强氧化性的学习还能进一步巩固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以及对氧化还原反应的认识与理解;钠的化合物碳酸钠和碳酸钠等又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理论联系实际,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所以学好本节内容还有着重要的实际意义。

二、学情分析在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以及钠单质的性质等知识,能够对化学反应的得失电子情况及离子反应的本质做出正确的判断。

在能力上,学生已经初步具备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喜欢通过实验探究的方式来研究物质的性质,可以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对比、归纳出实验结论。

三、设计理念根据建构主义理论,创设一定的任务情景,通过问题线索引发学生在原有认知基础上主动建构新知识。

充分体现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促进学生主动发展。

本节课的设计思路是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探究性质→总结性质→解决问题。

本节课的设置了五个教学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充分运用探究精神,层层推进,坚持以人为本的宗旨,注重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的训练和科学思维的培养,提高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总结规律的能力。

四、教学目标1.掌握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物理、化学性质及鉴别方法。

2.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以及分析总结的能力。

3.通过演示实验,启发、诱导使学生体验实验的作用,认识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4.采用实验探究、列表比较的对比分析和讨论归纳,突破教学重难点,让学生掌握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五、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Na2CO3和NaHCO3的化学性质及鉴别方法。

教学难点: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探究能力的培养提高。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教案(完整版)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教案(完整版)
3.热稳定性:NaHCO3>Na2CO3
2NaHCO3=Na2CO3+H2O+CO2↑
用途
1.制玻璃、肥皂、造纸、纺织等
2.焙制糕点的发酵粉,治疗胃酸过多
鉴别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方法:
加热、酚酞、溶解、与盐酸反应
讨论总结后,个别回答
学生分组讨论
布置作业:习题 11,12
第二节 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
物质
名称
现象
反应方程式
结论
Na2CO3


碳酸钠固体比碳酸氢钠固体热稳定性强
NaHCO3
生成气体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2NaHCO3=
Na2CO3+H2O+
CO2↑
个别学生上台演示,
学生回答:NaHCO3受热分解产生水、二氧化碳,Na2CO3受热不易分解。
Na2CO3
热稳定性:
Na2CO3>NaHCO
(并注意观察实验现象)
板书
结论:碳酸氢钠与盐酸反应比碳酸纳与盐酸反应剧烈,
反应速率:碳酸氢钠比碳酸钠快
学生上台书写方程式:
Na2CO3+2HCl=
NaHCO3+HCl=
板书
Na2CO3和NaHCO3的对比
1.在水中溶解性Na2CO3>NaHCO3
2.与盐酸反应
a.CO32-+2H+=H2O+CO2↑
b.HCO3-+H+=H2O+CO2↑
学生1:俗称、颜色
学生2:溶解性、与酸反应,热稳定性等..
下面我们将对这两种物质的溶解性、热稳定性、及与盐酸反应进行重点比较
为了证明你的猜想那我们一起来探究它们的性质

2.1课时3碳酸钠与碳酸氢钠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2.1课时3碳酸钠与碳酸氢钠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过程:
选择几个典型的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应用案例进行分析。
详细介绍每个案例的背景、特点和意义,让学生全面了解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多样性或复杂性。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案例对实际生活或学习的影响,以及如何应用碳酸钠和碳酸氢钠解决实际问题。
4. 学生小组讨论(10分钟)
目标: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
2.多媒体课件:用于辅助讲解和展示实例。
3.实物模型:展示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微观结构。
七、教学策略
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知识。
2.通过生活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利用多媒体课件和实物模型,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
八、教学注意事项
c. 碳酸钠常用于洗涤剂的制造。
d. 碳酸氢钠的溶解度大于碳酸钠的溶解度。
- 填空题:根据所学知识,填写下列空白。
a. 碳酸钠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
b. 碳酸氢钠在生活中的应用包括__________和__________。
c. 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生成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二)存在主要问题
1. 教学管理:在教学管理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如课堂纪律不够严格,学生的注意力不够集中,需要加强课堂管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 教学组织:在教学组织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如课堂活动安排不够合理,学生的参与度不够高,需要合理安排课堂活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3. 教学方法:在教学方法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如讲授法过于单一,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得不到充分发挥,需要丰富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其他学生和教师对展示内容进行提问和点评,促进互动交流。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教案(完整版)讲课教案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教案(完整版)讲课教案
2.加强对党和国家的感恩,培养爱国精神。
3.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促进建设节约型的社会,反对浪费。
教学方法;
学生实验探究法,学习小组讨论、交流,归纳,总结。
教学重点: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性质
教学难点:鉴别碳酸钠与碳酸氢钠
教学工具;
多媒体,黑板,教科书
仪器、用品:
试管、滴管、烧杯、酒精灯、带铁夹的铁架台、碳酸钠(s)、碳酸氢钠(s)、酚酞、澄清石灰水、稀盐酸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引入
碳酸钠与碳酸氢钠工业用于哪些领域?同学们有没有蒸过馒头?蒸馒头用的发酵粉的主要成分之一就是小苏打碳酸氢钠。为什么一小块面团能蒸出一个大馒头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来学习今天的内容: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性质的探究。
通过PPT介绍两者的用途,简单说明两者的不同。
过渡
引导
板书
如何设计鉴别分离Na2CO3和NaHCO3?
教材从哪些方面进行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对比?
1.Na2CO3与NaHCO3的对比;
化学名称:碳酸钠,碳酸氢钠
俗称:碳酸钠:纯碱、苏打,碳酸氢钠:小苏打
颜色及晶形:碳酸钠:白色粉末,碳酸氢钠:
白色晶体
阅读课本,总结、归纳。
学生1:俗称、颜色
学生2:溶解性、与酸反应,热稳定性等..
下面我们将对这两种物质的溶解性、热稳定性、及与盐酸反应进行重点比较
生1:溶解性:Na2CO3>NaHCO3
生2:都使溶液变红,但Na2CO3颜色更深。
板书
溶解性:Na2CO3>NaHCO3
碱性:Na2CO3>NaHCO3
对比自己的结论,查漏补缺,完善结论。
设疑
深入
如果Na2CO3固体混有NaHCO3固体,应该如何除去?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教案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教案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教案教案标题: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化学性质和常见用途;2. 能够区分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区别;3. 掌握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制备方法;4. 了解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准备:1. 实验室设备和材料:试剂瓶、试剂盒、试管、酒精灯、试剂(碳酸钠、碳酸氢钠)、酚酞指示剂等;2. PPT或黑板、粉笔等;3. 学生实验报告模板。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PPT或黑板,简要介绍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化学性质和常见用途,引发学生的兴趣。

二、理论讲解(15分钟)1. 通过PPT或黑板,详细介绍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结构、性质、制备方法和应用领域。

2. 强调两者之间的区别,包括化学式、酸碱性质、溶解度等。

三、实验演示(20分钟)1. 展示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制备方法,如碳酸钠的烧碱法和碳酸氢钠的中和法。

2. 演示实验过程中,注意安全操作,提醒学生注意实验室安全知识。

四、实验操作(30分钟)1.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制备碳酸钠和碳酸氢钠。

2. 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记录实验数据和观察现象。

五、实验结果分析与讨论(15分钟)1. 学生根据实验结果,进行数据分析和讨论。

2. 引导学生思考实验中可能出现的误差和原因。

六、知识总结(10分钟)1.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总结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制备方法和应用。

2. 教师进行知识点的巩固和补充。

七、作业布置(5分钟)1. 布置学生实验报告的撰写任务,要求学生结合实验结果和理论知识,撰写实验报告。

2. 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学生对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理解。

教学反思:1. 在实验演示和实验操作环节,要保证学生的安全意识和实验操作技能。

2. 教学过程中,要及时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高中化学《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教学设计

高中化学《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教学设计

高中化学《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化学性质及应用。

2.掌握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实验方法和实验技巧。

3.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第一部分:引入1.教师简要介绍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常见应用,如烘焙中的膨化剂、制作洗涤剂等,并引出课题。

2.利用化学实验仪器和试剂对碳酸钠和碳酸氢钠进行简单的实验展示,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第二部分:知识讲解1.教师讲解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化学式、结构及物理性质。

2.通过示意图和实验现象讲解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溶解性、稳定性和酸碱性。

第三部分:实验操作1.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每组分别取一定量的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溶解于水中,并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

2.学生根据实验结果,探究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酸碱性质,并对实验结果进行总结和分析。

第四部分:拓展延伸1.教师展示一些基于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反应原理的实际应用,如小苏打在清洁去污中的应用等。

2.学生就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常见应用进行讨论,提出自己的想法和意见。

第五部分:归纳总结1.教师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并梳理知识框架。

2.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归纳总结的成果。

第六部分:巩固练习1.教师出示一些与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相关的常见问题,要求学生进行答题。

2.学生互相交流答案,批判性地思考,发现错误并加以纠正。

第七部分:课堂反馈1.教师对学生在课程知识掌握和实验操作方面的表现进行评价。

2.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学习收获进行反馈。

评价方法:1.实验操作表现评价:根据学生的实验操作记录和实验数据,评价学生的操作准确性和实验技巧。

2.学生的讨论和归纳总结:评价学生思维逻辑性和自主学习能力。

3.学生在课堂反馈环节的表现:评价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1.实验安全:确保学生在实验操作中遵守实验室安全规范,提前规划并配备好必要的实验器材和药品。

2.学生参与度:利用小组合作、讨论等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提高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兴趣和学习热情。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教案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教案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基本性质和用途。

2.掌握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制备方法。

3.能够进行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实验操作,并能够正确记录实验数据。

4.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二、教学重点1.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制备方法。

2.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实验操作。

三、教学难点1.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制备方法的理解和掌握。

2.实验操作中的注意事项和实验数据的正确记录。

四、教学内容1.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基本性质和用途碳酸钠碳酸钠,化学式为Na2CO3,是一种白色晶体或粉末状物质。

它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广泛用于玻璃、纺织、造纸、化肥、洗涤剂等行业。

此外,碳酸钠还可以用于制备其他化学品,如碳酸氢钠、硼酸、过氧化氢等。

碳酸氢钠碳酸氢钠,化学式为NaHCO3,是一种白色粉末状物质。

它是一种重要的食品添加剂,可以用于面包、饼干、蛋糕等烘焙食品的发酵剂。

此外,碳酸氢钠还可以用于制备其他化学品,如碳酸钠、氯化钠、碳酸钙等。

2.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制备方法碳酸钠的制备方法碳酸钠的制备方法有多种,其中比较常用的是氨法和索达法。

氨法氨法是将氨气通过食盐水溶液,使其与食盐反应生成氯化铵,再将氯化铵与石灰石反应生成氨气和氯化钙,最后将氨气通过浓碱液,使其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

氨法的反应方程式如下:2NH3 + 2NaCl + CO2 + H2O → 2NaHCO3 + 2NH4Cl索达法索达法是将石灰石和食盐在高温下反应生成氯化钙和二氧化碳,再将氯化钙与氨水反应生成氯化铵和氢氧化钙,最后将氯化铵与石灰石反应生成氨气和氯化钙,最终将氨气通过浓碱液,使其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

索达法的反应方程式如下:CaCO3 + 2NaCl → Na2CO3 + CaCl2CaCl2 + 2NH3 + 2H2O → Ca(OH)2 + 2NH4Cl2NH4Cl + CaCO3 → CaCl2 + 2NH3 + H2O + CO22NH3 + CO2 + H2O → (NH4)2CO3(NH4)2CO3 + Na2CO3 → 2NaHCO3 + 2NH3碳酸氢钠的制备方法碳酸氢钠的制备方法有多种,其中比较常用的是反硝化法和氨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碳酸钠与碳酸氢钠》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1.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物理性质。

2.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酸碱性、热稳定性、与盐酸的反应等化学性质。

[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技能
1.掌握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物理、化学性质及鉴别方法。

2.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以及分析总结的能力。

二、过程和方法
1.通过演示实验,启发、诱导使学生体验实验的作用,认识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采用实验探究、列表比较的对比分析和讨论归纳,突破教学重难点,让学生掌握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实验引导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喜悦,培养学生勇于创新、积极实验的科学态度。

2.通过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培养学生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活、生产实践的意识。

[教学说明]
本堂课以教师演示实验为主,讲解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性质。

让学生自己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记录、分析、总结,掌握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并通过对比分析得出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不同性质和鉴别方法。

步步深入,提高本次课堂教学效率,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总结能力,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教学过程】
看看苏苏两姐妹面向如何。

我们分别取一小平勺碳酸钠与碳酸氢钠于两只洁净的试管中,大家观察她们外观有什么区别呢?
[板书] 表格一(表格见最后) 钠为白色粉末状固体,
碳酸氢钠为白色细小粉
末固体。

观察、回答,吸引学生注
意。

[讲解] 1.看来妹妹碳酸氢钠要比姐姐碳酸钠面相上
要细腻一些,这呢是从她们的外观上的区别。

我再跟这两姐妹进行下一步的接触。

分别在试管中加入5滴水,观察现象。

2.嗯,看来碳酸氢钠的溶解度要大一些,看来呀妹妹要合群一些。

再请同学们触摸一下试管底部,有什么感觉呢?
3.碳酸钠试管底部发热,说明碳酸钠溶解在水中是放出热量的,看来呀姐姐还是要比妹妹热情一些。

[板书] 讲解并补充表格一1.学生观察并回答:
碳酸钠加水结块变
成晶体,碳酸氢钠
加水无明显变化。

2.碳酸钠试管底部有
些微热,碳酸氢钠
试管底部没感觉。

通过教师演示引导学生
观察、回答,吸引学生注
意,让学生自主吸取新知
识,培养学生的观察、分
析、总结能力。

[讲解] 我们在继续向试管中加入10mL的水,观察她们溶液的怎么样?
[板书] 补充表格一学生观察并回答:碳酸钠全部溶解,碳酸氢钠部分溶解。

[讲解] 1.看来呀姐姐虽然外观没有妹妹细腻,但是
溶解度大,溶解时放热,显然要比妹妹更合群、活泼一些。

我们再向两只试管中各加入2滴酚酞溶液,测测她们的酸碱性的强弱。

2.碳酸钠跟碳酸氢钠都虽然都是盐类,但是她们都显碱性,这也是为什么她们会被当做食用碱的原因。

小结一下呢:Na2CO3加水先变成含结晶水的晶体,溶解度比NaHCO3大,溶液碱性比NaHCO3的强。

[板书] 补充表格一学生观察并回答:碳酸
钠遇酚酞溶液颜色变
红;碳酸氢钠遇酚酞颜
色变粉红色。

碳酸钠的
碱性更强些。

通过教师演示引导学生
观察、回答,吸引学生注
意,让学生自主吸取新知
识,培养学生的观察、分
析、总结能力。

[讲解] 1.我们从外观、溶解度、酸碱性方面分析了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一些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

那么两
姐妹的热稳定性如何呢?关键时刻,她们谁更HOLD住呢,我们接着进行更深入的分析:Na2CO3与NaHCO3的热稳定性探究。

老师已经连接学生观察并回答:碳酸
钠受热没有明显现象不
发生反应;碳酸氢钠加
热后试管中有水滴产
生,分解了,并产生能
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
二氧化碳气体。

通过教师演示引导学生
观察、回答,吸引学生注
意,让学生自主吸取新知
识,培养学生的观察、分
析、总结能力。

好了实验装置,我们各称取5g的样品进行加热,并用澄清石灰水进行检验,大家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并思考这是为什么。

2.看来呀姐姐碳酸钠热稳定性要比妹妹碳酸氢钠好的多,碳酸氢钠受热易分解,化学方程式为:
2NaHCO
3=Na
2
CO
3
+H
2
O+CO
2

这个方法呢,也是我们最常用来鉴别碳酸钠与碳酸氢钠
的方法,请同学们记下来。

[板书] 讲解并板书表格二(见最后页)
学生思考并重点笔记。

[讲解] 1.在前面,我们知道碳酸钠与碳酸氢钠两姐
妹都是显碱性的,那么它们与遇到心仪的对象——盐酸时,各自又会有什么样的反应呢?接着进行下一步的探究。

老师在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3 mL(水柱高3cm)稀盐酸,将两个各装有小半勺Na2CO3或NaHCO3粉未的小气球分别套在两支试管口。

将气球内的Na2CO3和NaHCO3同时倒入试管中(如下图所示),
大家观察反应现象。

2.从实验现象中我们得出呢:相
同质量的Na2CO3和NaHCO3与相同浓
度相同体积的盐酸,NaHCO3反应更
剧烈,产生CO2气体更多。

看来妹
妹在遇到心仪的对象的时候呢更
心动,产生的化学反应更剧烈。

[板书] 板书碳酸钠与碳酸氢钠
分别和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见最后板书设计)[讲解]我们学习了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物理性质,知
道碳酸氢钠的溶解度大些,受热易分解,与酸反应更剧烈,而碳酸钠的碱性更强。

大家今天学习过后,回去完成两个习题:1.区别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方法有哪些呢?2.从碳酸钠中除去碳酸氢钠,或者从碳酸氢钠中除去碳酸钠有什么方法呢?我们这节课就上到这里。

学生观察并回答:都有
大量气泡产生,气球体
积都膨胀,但NaHCO3对
应的气球膨胀得快且
大。

学生思考并重点笔记。

通过教师演示引导学生
观察、回答,吸引学生注
意,让学生自主吸取新知
识,培养学生的观察、分
析、总结能力。

[板书设计]
一、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在水中的溶解度
三、与盐酸反应
1.Na2CO3与盐酸反应是分步进行的:
Na2CO3+HCl=NaHCO3+NaCl
NaHCO3+HCl=NaCl+H2O+CO2↑
二、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热稳定性
2.NaHCO3跟HCl反应一步完成:
NaHCO3+HCl=NaCl+H2O+CO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