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教案(完整版)

合集下载

碳酸钠与碳酸氢钠教案

碳酸钠与碳酸氢钠教案
溶液颜色。
小结:Na2CO3比NaHCO3易溶于水,溶液碱性比NaHCO3溶液强
观看视频,思考
两位同学将盛有等质量的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气球同时、同步的加入稀盐酸中
分组实验:奇数组的同学把稀盐酸逐滴滴入2mLNa2CO3溶液的试管中,边滴边振荡;偶数组的同学把Na2CO3溶液逐滴滴2mL稀盐酸溶液的试管中,边滴边振荡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板书
探究实验
提问
热稳定性
与酸反应
设疑
与碱的反应
与盐的反应
鉴别和转化
总结
从苏打水、苏打饼干、苏打片这些生活中常见的物质入手导入新课,开门见山的指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
布置实验方案
巡视、指导
通过实验,你对Na2CO3、NaHCO3的物理性质有什么认识?
播放实验视频
在两只试管中分别加入等物质的量的稀盐酸,将等质量的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加入试管中。邀请学生完成演示实验
CaCI2白色沉淀不反应
教学
反思
同时和酸反应,碳酸钠慢,为什么呢?
和学生分析,讨论并利用坐标来解释现象。
引导学生思考:与NaOH、
Ca(OH)2反应时的异同
讲述:Na2CO3与可溶性的钙盐、钡盐反应生成沉淀
指导、评价
侯德榜及侯氏制碱法
聆听、思索,初步了解钠盐的用途
分组动手实验
观察Na2CO3,NaHCO3外观上的细小区别;加入水比较溶解性;分别加2滴酚酞溶液,比较
课题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授课人源自朱春芳学校安图一中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掌握Na2CO3和NaHCO3性质的异同
2.理解Na2CO3和NaHCO3与酸反应为何存在差异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教案(完整版)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教案(完整版)
3.热稳定性:NaHCO3>Na2CO3
2NaHCO3=Na2CO3+H2O+CO2↑
用途
1.制玻璃、肥皂、造纸、纺织等
2.焙制糕点的发酵粉,治疗胃酸过多
鉴别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方法:
加热、酚酞、溶解、与盐酸反应
讨论总结后,个别回答
学生分组讨论
布置作业:习题 11,12
第二节 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
物质
名称
现象
反应方程式
结论
Na2CO3


碳酸钠固体比碳酸氢钠固体热稳定性强
NaHCO3
生成气体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2NaHCO3=
Na2CO3+H2O+
CO2↑
个别学生上台演示,
学生回答:NaHCO3受热分解产生水、二氧化碳,Na2CO3受热不易分解。
Na2CO3
热稳定性:
Na2CO3>NaHCO
(并注意观察实验现象)
板书
结论:碳酸氢钠与盐酸反应比碳酸纳与盐酸反应剧烈,
反应速率:碳酸氢钠比碳酸钠快
学生上台书写方程式:
Na2CO3+2HCl=
NaHCO3+HCl=
板书
Na2CO3和NaHCO3的对比
1.在水中溶解性Na2CO3>NaHCO3
2.与盐酸反应
a.CO32-+2H+=H2O+CO2↑
b.HCO3-+H+=H2O+CO2↑
学生1:俗称、颜色
学生2:溶解性、与酸反应,热稳定性等..
下面我们将对这两种物质的溶解性、热稳定性、及与盐酸反应进行重点比较
为了证明你的猜想那我们一起来探究它们的性质

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教案

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教案

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教案教案标题: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化学性质和常见用途。

2. 掌握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化学式、分子结构和物理性质。

3. 能够区分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并能够正确使用它们。

教学重点:1.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化学性质和常见用途。

2.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化学式、分子结构和物理性质。

教学准备:1. PowerPoint演示文稿。

2. 实验器材和化学试剂:碳酸钠、碳酸氢钠、酚酞指示剂、醋酸。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图片或实物引入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概念,让学生猜测它们的用途和性质。

2. 引导学生思考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二、讲解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化学性质和常见用途(15分钟)1. 通过PPT演示,向学生介绍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化学性质,如溶解性、酸碱性等。

2. 列举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在日常生活中的常见用途,如烹饪调料、清洁剂、药品等。

三、介绍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化学式、分子结构和物理性质(20分钟)1. 解释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化学式及其分子结构。

2. 通过实验演示或图片展示,展示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物理性质,如颜色、形状、溶解度等。

四、实验操作(15分钟)1. 将一定量的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溶解于水中,观察其溶解性和酸碱性变化。

2. 使用酚酞指示剂和醋酸进行酸碱中和反应,观察反应现象。

五、总结与拓展(10分钟)1. 总结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化学性质和常见用途。

2. 提出拓展问题,如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等。

六、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相关作业,如写一篇关于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小结,或者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某一性质。

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

2. 实验操作:观察学生在实验中的操作技能和实验报告的准确性。

3.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教学延伸:1. 邀请相关专业人士进行讲座,深入了解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和环境影响。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教案(完整版)讲课教案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教案(完整版)讲课教案
2.加强对党和国家的感恩,培养爱国精神。
3.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促进建设节约型的社会,反对浪费。
教学方法;
学生实验探究法,学习小组讨论、交流,归纳,总结。
教学重点: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性质
教学难点:鉴别碳酸钠与碳酸氢钠
教学工具;
多媒体,黑板,教科书
仪器、用品:
试管、滴管、烧杯、酒精灯、带铁夹的铁架台、碳酸钠(s)、碳酸氢钠(s)、酚酞、澄清石灰水、稀盐酸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引入
碳酸钠与碳酸氢钠工业用于哪些领域?同学们有没有蒸过馒头?蒸馒头用的发酵粉的主要成分之一就是小苏打碳酸氢钠。为什么一小块面团能蒸出一个大馒头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来学习今天的内容: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性质的探究。
通过PPT介绍两者的用途,简单说明两者的不同。
过渡
引导
板书
如何设计鉴别分离Na2CO3和NaHCO3?
教材从哪些方面进行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对比?
1.Na2CO3与NaHCO3的对比;
化学名称:碳酸钠,碳酸氢钠
俗称:碳酸钠:纯碱、苏打,碳酸氢钠:小苏打
颜色及晶形:碳酸钠:白色粉末,碳酸氢钠:
白色晶体
阅读课本,总结、归纳。
学生1:俗称、颜色
学生2:溶解性、与酸反应,热稳定性等..
下面我们将对这两种物质的溶解性、热稳定性、及与盐酸反应进行重点比较
生1:溶解性:Na2CO3>NaHCO3
生2:都使溶液变红,但Na2CO3颜色更深。
板书
溶解性:Na2CO3>NaHCO3
碱性:Na2CO3>NaHCO3
对比自己的结论,查漏补缺,完善结论。
设疑
深入
如果Na2CO3固体混有NaHCO3固体,应该如何除去?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教案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教案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教案教案标题: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化学性质和常见用途;2. 能够区分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区别;3. 掌握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制备方法;4. 了解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准备:1. 实验室设备和材料:试剂瓶、试剂盒、试管、酒精灯、试剂(碳酸钠、碳酸氢钠)、酚酞指示剂等;2. PPT或黑板、粉笔等;3. 学生实验报告模板。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PPT或黑板,简要介绍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化学性质和常见用途,引发学生的兴趣。

二、理论讲解(15分钟)1. 通过PPT或黑板,详细介绍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结构、性质、制备方法和应用领域。

2. 强调两者之间的区别,包括化学式、酸碱性质、溶解度等。

三、实验演示(20分钟)1. 展示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制备方法,如碳酸钠的烧碱法和碳酸氢钠的中和法。

2. 演示实验过程中,注意安全操作,提醒学生注意实验室安全知识。

四、实验操作(30分钟)1.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制备碳酸钠和碳酸氢钠。

2. 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记录实验数据和观察现象。

五、实验结果分析与讨论(15分钟)1. 学生根据实验结果,进行数据分析和讨论。

2. 引导学生思考实验中可能出现的误差和原因。

六、知识总结(10分钟)1.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总结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制备方法和应用。

2. 教师进行知识点的巩固和补充。

七、作业布置(5分钟)1. 布置学生实验报告的撰写任务,要求学生结合实验结果和理论知识,撰写实验报告。

2. 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学生对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理解。

教学反思:1. 在实验演示和实验操作环节,要保证学生的安全意识和实验操作技能。

2. 教学过程中,要及时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教学设计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教学设计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第三章第二节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一、教材分析钠的化合物是本章教材的重点之一,它贯穿整个无机化学的教学过程中。

通过钠的化合物的学习,可以加深巩固对钠这一节知识理解与应用,并为下一节学习碱金属的性质奠定基础,所以本节课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并且通过过氧化钠强氧化性的学习还能进一步巩固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以及对氧化还原反应的认识与理解;钠的化合物碳酸钠和碳酸钠等又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理论联系实际,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所以学好本节内容还有着重要的实际意义。

二、学情分析在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以及钠单质的性质等知识,能够对化学反应的得失电子情况及离子反应的本质做出正确的判断。

在能力上,学生已经初步具备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喜欢通过实验探究的方式来研究物质的性质,可以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对比、归纳出实验结论。

三、设计理念根据建构主义理论,创设一定的任务情景,通过问题线索引发学生在原有认知基础上主动建构新知识。

充分体现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促进学生主动发展。

本节课的设计思路是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探究性质→总结性质→解决问题。

本节课的设置了五个教学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充分运用探究精神,层层推进,坚持以人为本的宗旨,注重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的训练和科学思维的培养,提高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总结规律的能力。

四、教学目标1.掌握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物理、化学性质及鉴别方法。

2.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以及分析总结的能力。

3.通过演示实验,启发、诱导使学生体验实验的作用,认识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4.采用实验探究、列表比较的对比分析和讨论归纳,突破教学重难点,让学生掌握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五、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Na2CO3和NaHCO3的化学性质及鉴别方法。

教学难点: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探究能力的培养提高。

2.1.3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2.1.3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反馈作业情况:及时批改作业,给予学生个性化的反馈和指导。
学生活动:
-完成作业:认真完成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拓展学习:利用教师提供的资源,进行深入学习,了解更多的实际应用。
-反思总结: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提出改进措施。
教作业和拓展学习。
-反思总结法:引导学生通过反思,促进自我提升和持续学习。
-与酸反应:NaHCO3 + HCl → NaCl + H2O + CO2↑
-加热分解:2NaHCO3 → Na2CO3 + H2O + CO2↑
4.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制备方法
-碳酸钠:CaCO3 → CaO + CO2↑,CaO + Na2CO3 → CaCO3↓ + Na2O
-碳酸氢钠:Na2CO3 + CO2 + H2O → 2NaHCO3
-了解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在工业应用中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培养环保意识。
课堂
1.课堂评价
-通过课堂提问:针对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制备和应用等知识点,设计不同难度的问题,检查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观察学生的回答情况,了解他们对知识点的理解深度和广度。
-观察学生课堂表现:在小组讨论、实验操作等环节,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合作能力和操作技能。注意观察学生的学习态度、探究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信息技术手段:利用学习平台和微信群,共享预习资源,提高预习效率。
2.课中强化技能
教师活动: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生活案例(如烘焙中碳酸氢钠的使用),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兴趣。
-讲解知识点:详细讲解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制备方法,并强调两者的区别和联系。
-组织课堂活动:设计小组讨论和实验操作,让学生通过对比实验探究两者的性质差异。

教案碳酸钠与碳酸氢钠

教案碳酸钠与碳酸氢钠

讲课稿院别:化学化工学院专业:化学班级: 2010级1班姓名:罗大英讲课题目:《碳酸钠与碳酸氢钠》指导老师:刘凯学号: 20100441080《必修一》第三章第二课时第二节《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一、教学分析教学重点: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教学难点: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水溶液碱性和热稳定性探究及两者的转化二、教学过程第一环节:知识衔接(导入)讲述: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了钠的氧化物(过氧化钠、氧化钠)的性质。

今天我们接着学习钠的其他化合物。

在古代文学界,存在这样三个才人,他们被世人合称为“三苏”一直影响着华夏儿女。

他们是哪三位呢?在我们化学界,也后起了“三苏”,不过她们的性别有所不同,她们就是“苏氏三姐妹”。

那么这三姐妹在“性格”上会有哪些异同点呢?今天我们就来探讨其中的两姐妹“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

第二环节:综合实验探究过度:虽然“苏氏三姐妹”名字相似,但是她们的脾气却不一样,对人类的贡献也不一样。

那么我们就从她们的物理和化学性质两方面来探究、比较她们,看他们怎样个不同法。

【探究实验系列一】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物理性质的探究⑴对照实验法对比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状态、溶解热效应、溶解度实验表(非探究点)【探究实验系列二】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化学性质的探究⑶思考:碳酸钠与BaCl 2反应的实质是什么?过渡: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从物质分类的角度都可以归为钠盐,都属于强电解质. Na 2CO 3 = 2Na + + CO 32— NaHCO 3 = Na + + HCO 3—其大多数反应都在溶液中进行,根据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以及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可以总结出碳酸钠、碳酸氢钠和酸碱盐的反应情况。

①有气体生成 Na 2CO 3、NaHCO 3能与盐酸反应 ②有水生成 NaHCO 3能与碱反应③有沉淀生成 Na 2CO 3能与B a ﹢、Ca ﹢以及Ca(OH)等反应 ⑷回顾:在石灰水中不断通入CO 2气体,有哪些现象?请写出反应方程式预测:在碳酸钠溶液中通入CO 2可生成什么物质呢?写出离子方程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1:可能相同。
生2:不同
科学探究3
Na2CO3溶液和NaHCO3溶液与盐酸的对比反应,
引导学生观察两个试管中是否产生气泡以及快慢。
个别学生上台演示:
观察:两个试管中都产生气泡,但NaHCO3溶液更快产生气体。
板书
结论:碳酸氢钠与盐酸反应比碳酸纳与盐酸反应剧烈,
反应速率:碳酸氢钠比碳酸钠快
学生上台书写方程式: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引入
碳酸钠与碳酸氢钠工业用于哪些领域?同学们有没有蒸过馒头?蒸馒头用的发酵粉的主要成分之一就是小苏打碳酸氢钠。为什么一小块面团能蒸出一个大馒头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来学习今天的内容: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性质的探究。
通过PPT介绍两者的用途,简单说明两者的不同。
过渡
引导
板书
如何设计鉴别分离Na2CO3和NaHCO3?
Na2CO3+2HCl=
NaHCO3+HCl=
板书
Na2CO3和NaHCO3的对比
1.在水中溶解性Na2CO3>NaHCO3
2.与盐酸反应
a.CO32-+2H+=H2O+CO2↑
b.HCO3-+H+=H2O+CO2↑
3.热稳定性:NaHCO3>Na2CO3
2NaHCO3=Na2CO3+H2O+CO2↑
生成气体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2NaHCO3=
Na2CO3+H2O+
CO2↑
个别学生上台演示,
学生回答:NaHCO3受热分解产生水、二氧化碳,Na2CO3受热不易分解。
Na2CO3
热稳定性:
Na2CO3>NaHCO
(并注意观察实验现象)
设疑
深入
NaHCO3和Na2CO3分别和盐酸反应,他们的现象相同吗?(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我们一起来做个对比实验吧)
2.加强对党和国家的感恩,培养爱国精神。
3.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促进建设节约型的社会,反对浪费。
教学方法;
学生实验探究法,学习小组讨论、交流,归纳,总结。
教学重点: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性质
教学难点:鉴别碳酸钠与碳酸氢钠
教学工具;
多媒体,黑板,教科书
仪器、用品:
试管、滴管、烧杯、酒精灯、带铁夹的铁架台、碳酸钠(s)、碳酸氢钠(s)、酚酞、澄清石灰水、稀盐酸
教材从哪些方面进行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对比?
1.Na2CO3与NaHCO3的对比;
化学名称:碳酸钠,碳酸氢钠
俗称:碳酸钠:纯碱、苏打,碳酸氢钠:小苏打
颜色及晶形:碳酸钠:白色粉末,碳酸氢钠:
白色晶体
阅读课本,总结、归纳。
学生1:俗称、颜色
学生2:溶解性、与酸反应,热稳定性等..
下面我们将对这两种物质的溶解性、热稳定性、及与盐酸反应进行重点比较
生1:溶解性:Na2CO3>NaHCO3
生2:都使溶液变红,但Na2CO3颜色更深。
板书
溶解性:Na2CO3>NaHCO3
碱性:Na2CO3>NaHCO3
对比自己的结论,查漏补缺,完善结论。
设疑
深入
如果Na2CO3固体混有NaHCO3固体,应该如何除去?
加热,使NaHCO3固体分解。
选择
如何选择装置?(学生思考后)安装装置。
固体加热分解的实验装置
科学探究2
提问
结论
板书(表格设计)
Na2CO3和NaHCO3的加热
我们看见碳酸氢钠的试管中有水珠生成,并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继续加热,浑浊的石灰水有开始变澄清,说明什么?碳酸钠是否有这种现象?
物质
名称
现象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反应方程式
结论
Na2CO3


碳酸钠固体比碳酸氢钠固体热稳定性强
NaHCO3
用途
1.制玻璃、肥皂、造纸、纺织等
2.焙制糕点的发酵粉,治疗胃酸过多
鉴别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方法:
加热、酚酞、溶解、与盐酸反应
讨论总结后,个别回答
学生分组讨论
布置作业:习题 11,12
第二节 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
班级: 高一年级
姓名:麦麦提江·热麦提
时间:2014年12月4日
第二节 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验探究、对比的方法,探究归纳Na2CO3和NaHCO3的主要性质。
过程与方法
1.体验实验探究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鼓励学生积极提出问题,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勇于创新的精神和合作的精神。
为了证明你的猜想那我们一起来探究它们的性质
科学探究1
请通过实验证明,称取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各0.5g,分别加入滴加水(注意水的滴加,加的过多得不到结论),观察那种物质先溶解完,探究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溶解性。滴加酚酞溶液,探究其碱性强弱。
小组合作完成科学探究1,通过实验现象讨论得结论。
成员讲述、归纳
请其中2组成员讲述该组的实验现象及结论;然后进行评价,总结出结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