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气质类型的心理护理干预对单纯性肥胖症儿童体重的影响观察

合集下载

家庭如何对单纯肥胖的儿童进行心理健康护理干预

家庭如何对单纯肥胖的儿童进行心理健康护理干预

家庭如何对单纯肥胖的儿童进行心理健康护理干预发表时间:2019-09-05T16:26:21.557Z 来源:《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19年7期作者:简莲萍[导读] 肥胖严重威胁儿童的身体健康,儿童肥胖发展至成年时常出现高血压及冠心病等慢性疾病。

四川省雅安市人民医院 625000肥胖严重威胁儿童的身体健康,儿童肥胖发展至成年时常出现高血压及冠心病等慢性疾病。

据统计,我国儿童肥胖呈逐年增长的趋势。

儿童肥胖与遗传、社会及家庭因素、不良生活习惯及心理因素有关。

其中单纯性肥胖是激发的病理性肥胖,多因饮食及不当的生活习惯引发。

目前尚无治疗单纯性肥胖的药物,因此有效控制儿童肥胖非常重要[1]。

目前我国对单纯性肥胖儿童采取联合学校、家庭和社会等综合干预措施,由于儿童长时间活动于家庭中,因此家庭干预十分重要。

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善和社会的发展,营养过剩、运动不足、行为偏差导致儿童肥胖的人数逐年增加。

由于家庭对单纯肥胖疾病的认知较少,可能会出现紧张等不良心理情绪,无法配合治疗,导致治疗效果不佳。

有的研究发现单纯性肥胖的儿童常形成内向、易怒、社会退缩等行为特征。

也有研究发现单纯性肥胖儿童常出现敏感及内向的性格特征。

由于在陌生环境中患儿紧张及恐惧的情绪造成依从性下降。

单纯性饮食疗法已经不能满足减重的需要,缓解儿童的恐惧和紧张等不良情绪十分重要。

研究发现单纯性肥胖儿童不仅独立功能因子明显低于正常体重者,包括运动、生活自理能力、劳动能力和身体平衡等因素,而且社会适应能力、活动、社交和学习能力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可能的原因是肥胖的体型和笨拙的动作引起同伴的排斥和嘲笑,严重损害了儿童的自尊心,妨碍他们积极参与集体活动中,影响社交能力的发展。

而这些心理行为的改变导致学习动力不足影响智力的发挥。

再者,肥胖儿童的体内脂肪含量高,大脑神经功能降低,抑制大于兴奋,信息传到速度减慢,思维迟钝,智商下降[2]。

儿童虽然有一定的自理能力,但是能力有限,因此在干预过程中家庭的干预十分重要。

单纯性儿童肥胖儿童心理状态及护理对策分析

单纯性儿童肥胖儿童心理状态及护理对策分析

单纯性儿童肥胖儿童心理状态及护理对策分析【摘要】目的分析单纯性儿童肥胖患儿的心理状态和护理对策。

方法研究对象为本院收治的56例单纯性肥胖儿童,纳入时间为2021年6月~2022年6月,借助随机、单盲法进行平均分组,每组各28例儿童。

其28例患者使用常规护理的方法,组成对照组,剩余28例患者使用心理护理的方法,归为研究组。

对比两组儿童的心理状态和行为问题发生率等指标。

结果研究组的行为问题发生率为7.14%,对照组的行为问题发生率为18.57%;研究组儿童的心理状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当在面对单纯性儿童肥胖儿童时,为其提供心理护理的措施,可以有效缓解儿童心理状态,减少行为问题的出现,保障儿童的健康成长,具备应用在临床治疗之中应用的价值。

【关键词】心理状态;单纯性儿童肥胖;心理护理;行为问题发生率;护理对策儿童单纯性肥胖症是全世界范围之中不断严重的一种疾病,其中与心理和医学以及经济等有着密切关系,不光是一种严重的健康问题,还是全球的公共卫生问题。

在社会习惯与认同方面会对肥胖者产生歧视,影响儿童的心理健康,不利于儿童的健康成长。

因此,就要对单纯性儿童肥胖者患儿的心理状态进行研究,制定相应的护理对策,引导儿童树立正确的观念,减少心理问题的出现。

但是使用常规护理的方式时候,难以起到引导和解决问题的作用,这就要重视心理护理的应用,解决患者的心理问题,保证儿童的身心健康,推动其向着健康成长的方向发展[1]。

本实验对单纯性儿童肥胖儿童心理状态及护理对策进行分析。

现总结如下:1资料和方法1.1资料研究对象为本院收治的56例单纯性肥胖儿童,纳入时间为2021年6月~2022年6月,借助随机、单盲法进行平均分组,每组各28例儿童。

研究组男性患儿14例,女性患儿14例,年龄7-14岁,平均(10.53±0.83)岁,身高96-152㎝,平均(124.16±0.79)㎝;对照组男性患儿16例,女性患儿12例,年龄8~14岁,平均(11.34±0.81)岁,身高97-153㎝,平均(125.31±0.91)㎝;经比较两组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性,(P>0.05)。

心理干预对肥胖患者的效果评估

心理干预对肥胖患者的效果评估

心理干预对肥胖患者的效果评估肥胖问题在世界范围内日益突出,给患者的身心健康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作为一种草根性的解决方法,心理干预在肥胖治疗中逐渐被重视和应用。

本文旨在评估心理干预对肥胖患者的效果,并探讨其在实践中的应用价值。

一、背景介绍肥胖现象的普遍性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除了身体健康问题外,肥胖还与精神和心理健康密切相关。

心理因素如情绪和应激反应对肥胖的发生和持续起到重要作用。

因此,心理干预成为了改善肥胖患者身心健康的一种重要手段。

二、心理干预的定义与类型心理干预,顾名思义,是指通过心理学理论和技术手段,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和治疗的过程。

在肥胖治疗中,常见的心理干预方法包括认知行为疗法、心理健康教育、生物反馈和催眠疗法等。

这些方法通过不同的途径帮助患者理解并改变不健康的行为和思维模式,从而达到减肥的目的。

三、心理干预对肥胖患者的效果评估1. 体重减轻和身体指标改善:研究表明,心理干预对肥胖患者的体重减轻和身体指标改善具有显著的效果。

通过调整饮食、增加运动等方法,心理干预可以帮助患者逐渐减少摄入的热量,达到良好的体重管理效果。

2. 情绪和心理健康改善:心理干预的另一个重要效果是改善患者的情绪和心理健康状况。

通过提供情绪支持、心理教育和应激管理等措施,心理干预可以帮助患者减轻焦虑、抑郁和自卑等负面情绪,增加自信和积极性。

3. 行为和生活方式改变:心理干预不仅仅是对患者进行了心理疏导,更为重要的是帮助患者改变不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

通过认知行为疗法等方法,心理干预可以帮助患者从根本上改变对食物的认识和态度,培养良好的饮食和运动习惯。

4. 治疗长期效果:心理干预的治疗效果并非短暂的,研究发现,良好的心理干预和持续的跟踪和支持,可以使肥胖患者在长期内保持健康的体重和生活方式。

因此,心理干预不仅仅是一时的治疗手段,更是对患者终身健康的有益投资。

四、心理干预在实践中的应用价值1. 多学科综合治疗:心理干预在肥胖治疗中的应用,不仅可以提高治疗效果,还可以促进多学科合作和综合治疗。

基于气质类型的心理护理干预对单纯性肥胖症儿童体重的影响

基于气质类型的心理护理干预对单纯性肥胖症儿童体重的影响
a me n t t y p e o n t h e we i g h t o f c h i l d h o o d s i mp l e o b e s i t y .M e t h o d s 5 0 c a s e s wh o w e r e d i a g n o s e d a s c h i l d r e n s i mp l e O —
b e s i t y we r e s e l e c t e d a n d r a n d o ml y d i v i d e d i n t o 2 g r o u p s ,i n c l u d i n g o b s e va r t i o n g r o u p a n d c o n t r o l n u r s i n g g r o u p,2 5 c a s e s i n e a c h ro g u p ,C o n t r o l g r o u p W B S t r e a t e d t l 1 r o u t i n e n u si r n g i n t e ve r n t i o n i n c l u d i n g n u t r i t i o n,e x e r c i s e ,h e lt a h
计 学意 义( p< 0 . 0 5 ) 。其 中, 试验组 中重度肥胖 患儿的心理 干预效果 最为 明显 , 显著 高于对照组 , 差异有 统计
学意义 ( P< 0 . 0 5 ) 。结论 不 同护理干预可以不 同程度的改善儿 童肥 胖症状 态, 辅 以有 效的心理护 理可改善
肥胖儿童心理状 态, 对体 重和 肥 胖 度 降低 具 有 更 为显 著 效 果 。
【 关键词 】 儿童单纯性肥胖

肥胖婴儿气质对其抚养人养育行为影响及干预探讨

肥胖婴儿气质对其抚养人养育行为影响及干预探讨

肥胖婴儿气质对其抚养人养育行为影响及干预探讨吴田英;翟晓蔚;浦争;宋魏;沈春兰;秦德燕【期刊名称】《中国初级卫生保健》【年(卷),期】2013(027)008【摘要】目的探讨肥胖婴儿气质特征及肥胖婴儿气质对抚养人养育行为的影响,并探索对肥胖婴儿的干预措施.方法选取肥胖婴儿79例为肥胖组,正常体重婴儿81例为正常组,进行体格测量与评价及气质测评.将肥胖组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并对研究中收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肥胖组与正常组婴儿相比,气质类型、气质维度、日常行为以及抚养人的养育行为有显著性差异(P>0.05).干预组婴儿每天运动练习和有固定进食量的人数比例要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组每天运动练习的人数比例也高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组与对照组、正常组在气质类型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气质维度比较显示,干预组婴儿坚持性分值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婴儿气质影响抚养人的养育行为,并对婴儿的活动量与进食量产生影响,进而影响婴儿体重的增长.结合婴儿气质特征对其抚养人的养育行为进行干预可减轻婴儿肥胖程度.【总页数】4页(P47-50)【作者】吴田英;翟晓蔚;浦争;宋魏;沈春兰;秦德燕【作者单位】上海市嘉定区妇幼保健院上海201800;上海市嘉定区妇幼保健院上海201800;上海市嘉定区妇幼保健院上海201800;上海市嘉定区妇幼保健院上海201800;上海市嘉定区妇幼保健院上海201800;上海市嘉定区妇幼保健院上海2018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151.4【相关文献】1.社区健康干预对儿童保健服务及母亲养育行为的影响 [J], 丘碧月;邓健忠2.社区健康干预对儿童保健服务认可度及母亲养育行为认知的影响 [J], 翟磊3.社区健康干预对儿童保健服务认可度及母亲养育行为认知的影响 [J], 翟磊4.母亲积极养育行为对儿童顺从行为的早期预测与双向作用:从婴儿到学步儿 [J], 董书阳;梁熙;张莹;王争艳5.家庭养育环境和养育者共心力对婴儿气质的影响 [J], 邝贝贝;彭申立;柯竞怡;张诗容;胡平;关宏岩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家庭护理干预对单纯性肥胖儿童心理健康影响分析

家庭护理干预对单纯性肥胖儿童心理健康影响分析

家庭护理干预对单纯性肥胖儿童心理健康影响分析
王春生
【期刊名称】《护士进修杂志》
【年(卷),期】2004(019)007
【摘要】目的探讨和评价家庭护理干预对单纯性肥胖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 方法对50名单纯性肥胖儿童实施家庭护理干预,比较干预前后儿童的心理适应行为和智商的变化;心理适应行为和智商的测定采用儿童适应行为评定表量和韦氏学龄儿童智力量表.结果单纯性肥胖儿童接受干预后的心理适应行为评定量表总平均分和各因子得分高于干预前(P=0.000);干预后儿童适应行为商数(ADQ)显著高于干预前(P=0.000);干预后儿童总IQ、言语IQ、操作IQ均显著高于干预前(P=0.000).结论家庭护理干预对矫正单纯性肥胖儿童不良心理适应行为效果明显,同时可提高单纯性肥胖儿童的智商,能有效促进肥胖儿童心理健康.
【总页数】2页(P593-594)
【作者】王春生
【作者单位】湖州师范学院医学院预防医学教研室,浙江,湖州,313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73.2;R493
【相关文献】
1.心理护理干预对肝硬化患者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分析 [J], 杨燕红
2.单纯性肥胖儿童家庭护理干预效果分析 [J], 王春生
3.心理护理干预对肝硬化患者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分析 [J], 蔡剑梅
4.单纯性肥胖儿童家庭护理干预效果分析 [J], 王春生
5.优质护理干预对抑郁症伴自杀倾向患者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 [J], 孙晓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护理干预对单纯性肥胖症儿童的影响

护理干预对单纯性肥胖症儿童的影响
to . The t e a e i fia y wa om pa e f r nd a t r t e nu sn nt r ntons Re uls St itc la l i ho e i ns h r p utc e fc c s c r d be o ea fe h r i g i e ve i . s t ats ia naysss w d t att r s sgn fc ntdif r nc ih r g r O t r pe i fiac f r nd a t rt ur i g i e v nto h he e wa i iia fe e ew t e a d t he a utc efc y be o ea fe he n s n ntr e ins ( P< O. ). 0S Co l so I sofc i c li po t nc O un rak henur i nt r nto ort hid od sm pl be y. I an e f c ncu in s ti lnia m r a e t de t e t sng i e ve insf he c l ho i eo  ̄t tc fe — tv l e i e y r duc he bo eg , a d t l f lt her g ow t e t dy w iht n husbe hep u O t i r h.
患 儿施 行 护 理 干 预 具 有 重 要 意 义 , 可有 效 达 到 减 肥 的 效 果 , 以利 于儿 童健 康 成 长 。
关 键 词 肥 胖 症 / 理 ; 疗 结 果 护 治 中图分类号 R 2.9 ;435 7 5 8 2 R 7 .
Ef e tof nu i nt r e t o s o he t e ap u i f i a y o he c l o d sm p e o e iy f c  ̄ ng i e v n i n n t h r e tc e f c c f t hidh o i l b s t

0-6岁儿童单纯性肥胖群体综合干预效果观察

0-6岁儿童单纯性肥胖群体综合干预效果观察

0-6岁儿童单纯性肥胖群体综合干预效果观察目的:探讨0-6岁儿童单纯性肥胖群体综合干预的效果。

方法:选取2016年11月至2017年11月在无锡市梁溪区南禅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儿保科体检并被诊断为单纯性肥胖儿童66人,随机分为对照组33人,观察组33人。

根据无锡市高危体弱儿管理规范建立专案,观察期一年。

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干预方法。

于就诊时进行健康指导,每三个月随访一次。

观察组给予群体综合干预方法,包括饮食调整、开立运动处方、线上线下同步指导等,1年后比较两组肥胖干预效果。

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肥胖控制率、身体质量指数(BMI指数)、干预依从性和肥胖知识知晓情况均明显改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差异(P <0.05)。

结论:儿童单纯性肥胖群体综合干预,能更有效地控制肥胖,值得临床应用和社区推广。

关键词:单纯性肥胖;群体综合干预;效果观察体重达到或超过按身长(高)计算的平均标准体重的20%,而无其他异常临床表现可诊断单纯性肥胖。

许多研究证明,儿童期肥胖症是成年后许多慢性代谢性疾病的主要发病原因。

因此,儿童肥胖不仅影响儿童生长发育,还可增加成年后许多慢性病的发病率,单纯性肥胖逐渐成为影响我国儿童健康的重要问题。

因此如何控制肥胖,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重点。

单纯性肥胖可发生于任何年龄阶段,以婴幼儿、学龄前期及青春期为发病高峰[1],0-6岁儿童肥胖的控制尤为重要。

而社区体检是发现儿童肥胖的第一道关口,在儿童肥胖的防治上,地位尤为突出。

因此,探索适合儿童单纯性肥胖的社区干预措施有着重要意义。

为有效控制儿童的体重,降低身体质量指数,促进儿童健康发展。

南禅寺社区儿保科把儿童单纯性肥胖的干预作为工作重点,积极探讨儿童单纯性肥胖的干预治疗方法[2],本研究主要探讨0-6岁儿童单纯性肥胖群体综合干预的效果。

具体汇报如下:1.资料和方法1.1资料1.1.1.研究对象选取2016年11月至2017年11月在我院儿保科门诊体检的0-6岁儿童为研究对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气质类型的心理护理干预对单纯性肥胖症儿童体重的影响观察
发表时间:2017-05-02T17:07:26.763Z 来源:《医药前沿》2017年4月第11期作者:彭文英
[导读] 为单纯性肥胖症儿童实施基于气质类型的心理护理干预效果理想,对减轻患儿体重具有积极作用,同时还可提高家长对我院的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成都市天府新区华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四川成都 610213)
【摘要】目的:本文就基于气质类型的心理护理干预对单纯性肥胖症儿童体重的影响效果进行探讨。

方法:选择我院接近两年收治的84例单纯性肥胖症儿童,按照来院先后顺序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各42例。

参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在参照组基础上予以基于气质类型的心理护理干预。

结果:实验组患儿的体重控制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参照组,实验组护理满意度对比参照组更高,经统计均P<0.05。

结论:对于单纯性肥胖症儿童实施基于气质类型的心理护理干预效果理想,对减轻患儿体重、提高护理满意度均有积极作用,值得推广。

【关键词】气质类型;心理护理干预;单纯性肥胖症;儿童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11-0287-02
近年来,儿童肥胖症的发生率在逐年上升,这与饮食不均、营养过剩以及运动量少等相关,进而使儿童出现代谢障碍,体重逐渐增加[1]。

肥胖对儿童的健康及成长具有不良影响,严重者甚至可引发脏器功能损伤。

本文为提高该类儿童的干预效果,对我院近两年的部分患儿实施基于气质类型的心理护理干预,效果较为理想,现将研究成果汇报如下:
1.基础资料及方法
1.1 基础资料分析
此次研究对象均为2014年6月-2016年5月期间在我院收治的单纯性肥胖症儿童,共计84例;均符合WHO单纯性肥胖诊断标准。

其中男女患儿分别为45例、39例;年龄在5~13岁之间,中位年龄为(7.4±1.1)岁;轻度肥胖24例,重度肥胖35例,重度肥胖25例。

按照来院先后顺序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各42例。

比较两组患儿的资料数据,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 方法
参照组患儿予以常规护理,包括饮食指导、营养干预、健康教育、运动指导等内容;鼓励家长对患儿的日常饮食、运动加以督促。

实验组患儿在常规护理基础上予以基于气质类型的心理护理干预,由患儿家属依据儿童实际情况填写《中国儿童气质量表》[2],以确定肥胖儿童的气质类型;心理护理干预的具体实施内容如下:
易养型气质:该类型患儿的心理干预应以倾听及共情为主,并为其讲解肥胖的形成原因及干预方法。

护理人员耐心与患儿沟通,引导其表达内心想法,并对患儿表明自己对其想法、顾虑完全可以理解,鼓励患儿勇敢接纳自我,以减少其不良情绪及消极心理[3]。

难养型气质:对于该类儿童的心理护理干预应以包容、开导为主,耐心听取患儿主诉,使其内心的不良情绪得以宣泄。

在患儿的心态得以好转后,再鼓励其接受营养干预、运动指导等,可有效减少患儿的抵触情绪,提高其依从性。

启动缓慢型气质:该类患儿的心理护理应以鼓励及支持为主。

帮助患儿适应外界环境,增强自信心,消除自卑心理。

并予以患儿一定的时间来了解常规干预内容,对其讲解积极配合干预的重要性。

行为强化与家庭支持:为患儿制定阶段性的减重目标,如果在规定时间内达到目标体重,可予以玩具、图书以及其他学习用品等进行奖励,促使患儿积极配合饮食干预、坚持运动,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护理人员同时要与儿童家长多交流,听取家长与儿童的交流内容及状态,依据患儿的情绪及行为来判断患儿的心理需求,进行家庭干预指导。

1.3 效果评价[4]
对所有患儿连续干预半年,患儿体重明显减轻,体重指数恢复至正常范围内,记予显效;患儿体重有所减轻,体重指数在30%及以下,记予有效;未达到以上标准则为无效。

体重控制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

1.4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儿家长的满意度,为患儿家长发放满意度调查表,结果分为非常满意、一般满意及不满意;护理满意度=非常满意占比+一般满意占比。

1.5 数据整理
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对研究数据进行整理及统计,体重控制总有效率、护理满意度为计数资料,予以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结果行卡方值检验;其它计量资料的比较结果行t值检验;以P<0.05作为比较差异显著的判定标准。

2.研究结果
2.1 体重控制效果对比
实验组肥胖儿童的体重控制总有效率对比参照组更高,卡方检验结果为P<0.05;详细数据见表1。

表1 对比两组肥胖儿童的体重控制效果(n,%)
2.2 护理满意度对比
满意度调查结果显示,实验组护理满意度为100%(42/42),其中非常满意36例,一般满意6例,不满意0例;参照组护理满意度为85.71%(36/42),其中非常满意20例,一般满意16例,不满意6例;实验组高于参照组,P<0.05。

3.讨论
随之饮食结构的改变,我国单纯性肥胖症儿童的例数也在逐渐增加。

儿童肥胖症是诱发成人肥胖、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的危险因素;且长期肥胖会引起儿童性格内向、自卑、易激怒及行为偏差等,对儿童的身心成长带来严重影响[5]。

对于该类患儿,实施饮食干预、运动指导等常规护理是必不可少的,除此之外还要对其心理状态加以重视。

由于儿童对肥胖症缺乏认知度、自制力差、不良情绪多、依从性差等因素,这对肥胖症儿童的体重控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为达到更好的干预效果,我院近两年主张对单纯性肥胖症儿童实施心理护理
干预;分析患儿的气质类型,依据各气质类型特点对其实施更具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干预,使其积极配合饮食干预,坚持运动,促使体重减至健康范围内。

此次研究中,对参照组肥胖儿童实施常规干预,实验组患儿在常规干预基础上予以基于气质类型的心理护理干预,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患儿的体重控制总有效率、护理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参照组,P<0.05;这足以说明依据气质类型对肥胖儿童实施心理护理干预的有效性。

综上所述,为单纯性肥胖症儿童实施基于气质类型的心理护理干预效果理想,对减轻患儿体重具有积极作用,同时还可提高家长对我院的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王会青.小儿肥胖症的病因和护理[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2, 04(5):371.
[2]赵红梅.学龄前儿童单纯性肥胖症的护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09(6):56-57.
[3]程飞妙.儿童单纯性肥胖症的心理护理干预效果评价[J].医学信息,2013(7):388-389.
[4]罗丽辉,潘继红,颜斐斐等.基于气质类型的心理护理干预对单纯性肥胖症儿童体重的影响[J].现代医院,2015(6):97-99.
[5]许翠红.对儿童单纯性肥胖症患儿实施心理护理干预的效果观察[J].当代医药论丛,2015(17):2-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