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以来的货币体系与经济危机
中国及世界近现代历史事件时间表

中国及世界近现代历史事件时间表1840--1842 年鸦片战争1856--- 年1860 第二次鸦片战争1894—1895 年甲午中日战争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英《南京条约》签订1842年中关《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签订1844年1858年中俄《天津条约》、中美《天津条约》、中英天津条约》、中法《天津条约》签订1860年中英《北京条约》、中法《北京条约》、中俄《北京条约》签订1895 年中日《马关条约》签订1901 年《辛丑条约》签订19 世纪40—50 年代中国无产阶级产生19 世纪60—70 年代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产生19 世纪60—90 年代洋务运动1851—1864 年太平天国运动1898—1900 年义和团运动1898年戊戌变法1905年中国同盟会成立1911 年黄花岗起义1911 年lO 月10 日武昌起义1912 年(民国元年)中华民国成立清帝退位1913 年二次革命1915 年护国运动开始1916 年袁世凯恢复帝制失败1915 年新文化运动开始1919 年5 月4 日五四爱国运动爆发1921 年7 月23 日中共一大,标志中共成立1922 年7 月中共二大,制定民主革命纲领1923 年中共三大,制定革命统一战线策略1945 年中共七大,确定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1949 年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工作重心由乡村转城市1956 年中共八大,成功探索社会主义建设1978 年底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1982 年中共十二大,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1987 年中共十三大,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1992 年中共十四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997 年中共十五大,确定邓小平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1924 年国民党一大、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实现,革命统一战线形成1936 年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1937 年9 月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实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1935 年 中共中央发表八一宣言1935 年底 中共召开瓦窑堡会议1937 年秋 中共召开洛川会议1931—1933年粉碎国民党四次反 ge 命“围剿”1934年10月—1936年 10月 第五次反“围剿”失利, 中央红军长征 1942 年中国共产党开始整风 1957年 中国 g 共产党进行整风,反右派斗争开始1945年8月—10月 10日 重庆谈判 双十协定签字1949年 4月北平谈判 1946 年初 重庆政治协商会议召开1949年 9月北平中国人民政协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开幕 1926 年 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1927年 3月 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胜利1927年 4月 12日 蒋介石发动 “四一二 ”反 ge 命政变 1927年 7月 15日 汪精卫发动 “七一五 ”反 ge 命政变 国民革命失败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1927年9月秋收起义 1927年8月7日八七会议 1935年1月 遵义会议1925年 孙中山逝世 五卅惨案、五卅反帝爱国运动爆发1946年6月国民党发动全面内战,人民解放战争开始1947年6月人民解放军开始全国规模的反攻1948—1949 年辽沈、淮海、平津战役胜利结束1949 年4 月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国民政府覆亡1931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在瑞金成立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950 年—1952 年土地改革运动1950—1953 年抗关援朝战争1950年镇压反革命运动西藏和平解放1951年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实行1953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中华人民1954年共和国第部宪法颁布一1956年我国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标志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1957年反右派斗争严重扩大化1958年“ 大跃进”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1959年“反右倾”斗争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 '二月抗争1967年1976年四五运动1973 年周恩来主持中央工作,国民经济复苏1975 年邓小平主持中央工作,国民经济迅速回升1971年9月13日林彪反革命集团被粉碎1976年10月江青反革命集团被粉碎,“文革”结束1971年10月联合国恢复我国合法席位1972 年中美、中日关系开始正常化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正式成1999年12月20日澳门回归,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正式成14—17 世纪欧洲文艺复兴运动17—18 世纪欧洲启蒙运动18 世纪60 年代英国工业革命开始,人类进入“蒸汽时代19 世纪70 年代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人类进入“电气时代20 世纪四五十年代第三次科技革命开始1765 年“珍妮纺纱机”发明,揭开工业革命序幕1785 年瓦特的改良蒸汽机投入使用1807 年富尔敦制成汽船1814 年史蒂芬孙发明火车1866 年西门子制成发电机1867 年诺贝尔发明炸药19 世纪70 年代贝尔发明电话19世纪80年代卡尔•本茨研制汽车19 世纪90 年代马可尼试验无线电报成功17 世纪后半期牛顿力学体系确立,标志近代科学形成19 世纪30 年代法拉第证明了电磁感应现象,为电的时代创造条件19 世纪初道尔顿原子论标志近代化学的开始17 世纪早期哈维血液循环学说奠定近代生理学基础19 世纪细胞学说、进化论、能量守衡定律并称三大发现20 世纪初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奠定现代物理学基础1840 年前后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19世纪末20 世纪初美国工业产值跃居世界第一位,成为重工业为主导的工业国家14—15 世纪新航路开辟,为世界市场形成创造条件19 世纪中后期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19世纪末20 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完成向帝国主义过渡;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1825 年英国爆发第一次经济危机1857 年资本主义爆发世界性经济危机1929—1933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1933 年初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实行“新政”,开创国家干预经济发展新模式20 世纪50—70 年代初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史上的“黄金时期”20 世纪60 年代初联邦德国成为欧洲头号资本主义大国20世纪60 年代末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资本主义世界第二号经济大国1973 年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解体1973 年资本主义世界引发战后最严重经济危机1967 年欧洲共同体成立20 世纪七八十年代亚洲新加坡、韩国成为世界经济发展最快地区1995年世界贸易组织(WTO正式成立1997 年东南亚爆发金融危机20 世纪90 年代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形成20 世纪90 年代知识经济首先在美国出现1992 年里约热内卢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可持续发展战略形成2001年12月11日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1640 年—1688 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775—1783 年北美独立战争1789 年7 月—1794 年法国资产阶级革命1810—1826 年拉丁关洲反对西班牙殖民统治的独立运动1861—1865年美国内战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日本明治维新开始1868年德意志统一最终完成1871年查理一世被迫召开议会,英国资产阶级1640年革命开始1775年来克星顿枪声,北美独立战争开始1789年7 月14 日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法国大革命开始海地宣布独立,拉丁美洲独立运动开始1804年1688年英国“光荣革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统治确立,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结束1783年英国承认美国独立,美国独立战争结束法国热月政变,法国大革命结束1794年英国通过《权利法案》1689年北美大陆会议发表《独立宣言》,宣布独立1776年法国发布《人权宣言》1789年拿破仑颁布《民法典》1804年1862年美国通过《宅地法》、《解放黑人奴隶宣言》1792年9 月法兰西第一共和国成立1799年拿破仑发动“雾月政变”1804年拿破仑称帝,法兰西第一帝国开始1882 年德、意、奥三国同盟正式建立1907 年英、法、俄三国协约最后形成1922 年10墨索里尼在意大利上台,建立法西斯专政月1933 年初希特勒在德国上台,开始建立法西斯专政1936 年广田弘毅内阁上台,建立军事法西斯专政1914—1918 年第一次世界大战1939年9月—1945年9月2日第二次世界大战1914年6月28日萨拉热窝刺杀事件1938年9 月慕尼黑会议1939 年9 月1 日德国闪击波兰,二战爆发1941年6月22日德国闪击苏联,苏德战争爆发1941年12月7日日本突袭美国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1942 年初《联合国家宣言》签署,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正式形成1943年11—12月苏、美、英举行德黑兰会议1943年12月中、美、英发表《开罗宣言》1944 年6 月美英军队在诺曼底登陆,欧洲第二战场开辟1945年2月苏、美、英举行雅尔塔会议1945年7—8月苏、美、英举行波茨坦会议1942年6月中途岛战役——太平洋战场转折1942年7月一1943年2月斯大林格勒战役一一二战转折1942 年10 月阿拉曼战役——北非战场转折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1932年伪满洲国成立1935年华北事变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全面抗战开始1937年8月13日八一三事变1937年12月南京大屠杀1940年汪精卫伪国民政府在南京成立1943年9月意大利投降,法西斯轴心集团开始瓦解1945年5月8日德国签署无条件投降书,欧洲战场结束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1945年9月2日日本签署无条件投降书,二战结束1919年 6 月巴黎和会,凡尔赛体系建立1921年11月—1922年2月华盛顿会议,华盛顿体系建立二战后—1991 年底雅尔塔体系20 世纪90 年代以来世界格局多极化发展1920年国际联盟成立1945年10月联合国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1949华沙条约组织成立1955《共产党宣言》发表马克思主义诞生1848年2月1903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列宁主义诞生1864年第一国际在伦敦成立1889 年第二国际在巴黎建立1919年3月共产国际在莫斯科成立1871年3月—5月巴黎公社1917年11月7日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1935 年共产国际七大制定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策略1925年联共(布)“十四大”-- 工业化方针1927年联共(布)“十五大”-- 农业集体工业化方针1936 年苏联新宪法颁布,标志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苏联确立,标志斯大林创建的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形成1956 苏共“ 二十大”,波兰波兹南事件,匈牙利事件1968 苏联出兵占领捷克斯洛伐克20 世纪80 年代末东欧剧变1922 年苏联成立1991 年底苏联解体19 世纪上半期亚洲革命风暴1848—1852 伊朗巴布教徒起义1851—1864年太平天国运动1857—1859年印度民族大起义19世纪末20 世纪初亚洲的觉醒1900年义和团运动高潮1911年1905—1908年辛亥革命印度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
世界货币体系的变迁和发展史是什么?

世界货币体系的变迁和发展史是什么?一、原始货币体系的出现早期的人类社会,直接用物物交换方式进行交易,即“以物易物”。
然而,由于贝壳、石饰等物并不易保存和运输,原始货币逐渐出现,如用贝类、小石子、金属器等代替实物作为货币。
二、金银币的崛起金银币质地精美、容易划分和计算,成为现代货币之前的主流货币。
随着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到来,其商业活动的发展和贸易的增加,包括欧洲大陆、英国和美洲等地区的发现和开发,金银币逐渐成为公认的国际贸易货币,并对全球货币体系的稳定性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金本位制的建立19世纪中叶后,许多国家实行金本位制,即国家担保纸币按比例兑换黄金,保证货币的价值不会因为政府印制大量纸币而下降。
金本位制规定稳定的国际汇率,实现了世界货币体系趋于稳定并获得发展。
四、布雷顿森林协议的签订20世纪中期,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各国需要加强国际货币合作来维持国际投资和贸易的稳定。
1944年,美英等44国在美国新罕布什尔郡的布雷顿森林酒店签定了布雷顿森林协议。
协议重申了美元与黄金的固定汇率,并决定以美元作为国际支付货币,这标志着美元成为全球储备货币。
五、美元霸权的形成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国际贸易的发展,美元的地位愈发重要,成为全球贸易结算、跨境投资、国际油价计价等方面的首选货币。
但美元地位对国际经济体系的冲击也很明显,美元经济体系的建立彰显美国影响力,但也带来了全球不平等、金融危机等问题。
综上所述,世界货币体系在历史不断的演变和发展中,从物物交换到原始货币,再到金银币、金本位制,最终形成了以美元霸权为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
在新的经济全球化时期,如何更好地发挥国际货币的作用,促进世界经济的合作与发展,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金融危机与货币危机、债务危机、银行危机货币危机

金融危机与货币危机、债务危机、银行危机金融危机金融危机(Financial Crisis)[编辑]什么是金融危机金融危机又称金融风暴,是指一个国家或几个国家与地区的全部或大部分金融指标(如:短期利率、货币资产、证券、房地产、土地(价格)、商业破产数和金融机构倒闭数)的急剧、短暂和超周期的恶化。
其特征是人们基于经济未来将更加悲观的预期,整个区域内货币币值出现幅度较大的贬值,经济总量与经济规模出现较大的损失,经济增长受到打击。
往往伴随着企业大量倒闭,失业率提高,社会普遍的经济萧条,甚至有些时候伴随着社会动荡或国家政治层面的动荡。
金融危机可以分为货币危机、债务危机、银行危机等类型。
近年来的金融危机越来越呈现出某种混合形式的危机。
亚洲金融危机发生于1997年7月,由泰国开始,之后进一步影响了邻近亚洲国家的货币,股票市场,和其它的资产价值。
此危机另一名称是亚洲金融风暴(常见于香港)。
印尼、韩国和泰国是受此金融风暴波及最严重的国家。
新加坡、马来西亚、菲律宾和香港也被波及。
中国大陆和台湾受影响程度相对较轻,但台湾却面临著“本土型金融风暴”的威胁。
日本则仍是处在泡沫经济崩溃后自身的长期经济困境中,受到此金融风暴的影响并不大。
[编辑]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概况1997年,泰国经济疲弱,许多东南亚国家如泰国、马来西亚和韩国等长期依赖中短期外资贷款维持国际收支平衡,汇率偏高并大多维持与美元或一揽子货币的固定汇率或联系汇率,这给国际投机资金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捕猎机会。
由美国知名炒家索罗斯主导的量子基金乘势进军泰国,从大量卖空泰铢开始,迫使泰国放弃维持已久的与美元挂钩的固定汇率而实行自由浮动,从而引发了一场泰国金融市场前所未有的危机。
之后危机很快波及到所有东南亚实行货币自由兑换的国家和地区,香港的港元便成为亚洲最贵的货币。
1998年8月,量子基金和老虎基金开始炒卖港元,首先向银行借来大量港元在市场上抛售,换来美元借出以赚取利息,同时大量卖空港股期货。
世界经济危机的表现

世界经济危机的表现经济危机的现象,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和战后有所不同。
但无论是战前或战后,其共同点是:商品滞销,利润减少,导致生产(主要是工业生产)急剧下降,失业大量增加,企业开工不足并大批倒闭,生产力和产品遭到严重的破坏和损失,社会经济陷入瘫痪、混乱和倒退状态。
生产下降和失业激增,是战前与战后经济危机的共同的主要标志。
在战前的危机中,一般是通货紧缩,物价下跌,银根吃紧,利率上升,银行挤兑并大批倒闭;而在战后的危机中,由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采取膨胀政策以及其他原因,从1957~1958年的世界性经济危机开始,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危机期间都出现了通货膨胀、物价上涨的反常现象。
主要表现商品大量过剩,销售停滞;生产大幅度下降,企业开工不足甚至倒闭,失业工人剧增;企业资金周转不灵,银根紧缺,利率上升,信用制度受到严重破坏,银行纷纷宣布破产等。
但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由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采取了通货膨胀政策及其他措施,致使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经济危机中出现了生产停滞与通货膨胀同时并存的现象。
1637年郁金香狂热在17世纪的荷兰,郁金香是一种十分危险的东西。
1637年的早些时候,当郁金香依旧在地里生长的时候,价格已经上涨了几百甚至几千倍。
一棵郁金香可能是二十个熟练工人一个月的收入总和。
现在大家都承认,这是现代金融史上有史以来的第一次投机泡沫。
1720年南海泡沫1720年倒闭的南海公司给整个伦敦金融业都带来了巨大的阴影。
17世纪,英国经济兴盛。
然而人们的资金闲置、储蓄膨胀,当时股票的发行量极少,拥有股票还是一种特权。
为此南海公司觅得赚取暴利的商机,即与政府交易以换取经营特权,因为公众对股价看好,促进当时债券向股票的转换,进而反作用于股价的上升。
1720年,为了刺激股票发行,南海公司接受投资者分期付款购买新股的方式。
投资十分踊跃,股票供不应求导致了价格狂飚到1000英镑以上。
公司的真实业绩严重与人们预期背离。
后来因为国会通过了《反金融诈骗和投机法》,内幕人士与政府官员大举抛售,南海公司股价一落千丈,南海泡沫破灭。
历史时间表

1.1840--1842年鸦片战争1856---年1860第二次鸦片战争1894—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签订1844年中关《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签订1858年中俄《天津条约》、中美《天津条约》、中英《天津条约》、中法《天津条约》签订1860年中英《北京条约》、中法《北京条约》、中俄《北京条约》签订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签订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19世纪40—50年代中国无产阶级产生19世纪60—70年代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产生19世纪60—90年代洋务运动1851—1864年太平天国运动1898—1900年义和团运动1898年戊戌变法1905年中国同盟会成立1911年黄花岗起义1911年lO月10日武昌起义1912年(民国元年)中华民国成立清帝退位1913年二次革命1915年护国运动开始1916年袁世凯恢复帝制失败1915年新文化运动开始2.1919年5月4日五四爱国运动爆发1921年7月23日中共一大,标志中共成立1922年7月中共二大,制定民主革命纲领1923年中共三大,制定革命统一战线策略1945年中共七大,确定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1949年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工作重心由乡村转城市1956年中共八大,成功探索社会主义建设1978年底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1982年中共十二大,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1987年中共十三大,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1992年中共十四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997年中共十五大,确定邓小平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3.1924年国民党一大、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实现,革命统一战线形成1936年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1937年9月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实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1925年孙中山逝世五卅惨案、五卅反帝爱国运动爆发1926年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1927年3月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胜利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ge命政变1927年7月15日汪精卫发动“七一五”反ge命政变国民革命失败4.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1927年9月秋收起义1927年8月7日八七会议1935年1月遵义会议1935年中共中央发表八一宣言1935年底中共召开瓦窑堡会议1937年秋中共召开洛川会议1931—1933年粉碎国民党四次反ge命“围剿”1934年10月—1936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利,中央红军长征1942年中国共产党开始整风1957年中国g共产党进行整风,反右派斗争开始1945年8月—10月10日重庆谈判双十协定签字1949年4月北平谈判1946年初重庆政治协商会议召开1949年9月北平中国人民政协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开幕5.1946年6月国民党发动全面内战,人民解放战争开始1947年6月人民解放军开始全国规模的反攻1948—1949年辽沈、淮海、平津战役胜利结束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国民政府覆亡1931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在瑞金成立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950年—1952年土地改革运动1950—1953年抗关援朝战争1950年镇压反革命运动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1953年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实行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颁布6.1956年我国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标志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1957年反右派斗争严重扩大化1958年“大跃进”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1959年“反右倾”斗争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1967年二月抗争1976年四五运动1973年周恩来主持中央工作,国民经济复苏1975年邓小平主持中央工作,国民经济迅速回升1971年9月13日林彪反革命集团被粉碎1976年10月江青反革命集团被粉碎,“文革”结束1971年10月联合国恢复我国合法席位1972年中美、中日关系开始正常化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正式成立1999年12月20日澳门回归,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正式成立7.14—17世纪欧洲文艺复兴运动17—18世纪欧洲启蒙运动18世纪60年代英国工业革命开始,人类进入“蒸汽时代”19世纪70年代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人类进入“电气时代”20世纪四五十年代第三次科技革命开始1765年“珍妮纺纱机”发明,揭开工业革命序幕1785年瓦特的改良蒸汽机投入使用1807年富尔敦制成汽船1814年史蒂芬孙发明火车1866年西门子制成发电机1867年诺贝尔发明炸药19世纪70年代贝尔发明电话19世纪80年代卡尔·本茨研制汽车19世纪90年代马可尼试验无线电报成功17世纪后半期牛顿力学体系确立,标志近代科学形成19世纪30年代法拉第证明了电磁感应现象,为电的时代创造条件8.19世纪初道尔顿原子论标志近代化学的开始17世纪早期哈维血液循环学说奠定近代生理学基础19世纪细胞学说、进化论、能量守衡定律并称三大发现20世纪初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奠定现代物理学基础1840年前后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工业产值跃居世界第一位,成为重工业为主导的工业国家14—15世纪新航路开辟,为世界市场形成创造条件19世纪中后期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完成向帝国主义过渡;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1825年英国爆发第一次经济危机1857年资本主义爆发世界性经济危机1929—1933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1933年初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实行“新政”,开创国家干预经济发展新模式20世纪50—70年代初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史上的“黄金20世纪60年代初联邦德国成为欧洲头号资本主义大国20世纪60年代末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资本主义世界第二号经济大国9.1973年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解体1973年资本主义世界引发战后最严重经济危机1967年欧洲共同体成立20世纪七八十年代亚洲新加坡、韩国成为世界经济发展最快地区1995年世界贸易组织(WTO)正式成立1997年东南亚爆发金融危机20世纪90年代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形成20世纪90年代知识经济首先在美国出现1992年里约热内卢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可持续发展战略形成2001年12月11日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1640年—1688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775—1783年北美独立战争1789年7月—1794年法国资产阶级革命1810—1826年拉丁关洲反对西班牙殖民统治的1861—1865年美国内战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1868年日本明治维新开始1871年德意志统一最终完成1640年查理一世被迫召开议会,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1775年来克星顿枪声,北美独立战争开始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法国大革命开始1804年海地宣布独立,拉丁美洲独立运动开始1688年英国“光荣革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统治确立,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结束1783年英国承认美国独立,美国独立战争结束1794年法国热月政变,法国大革命结束1689年英国通过《权利法案》1776年北美大陆会议发表《独立宣言》,宣布独立1789年法国发布《人权宣言》1804年拿破仑颁布《民法典》1862年美国通过《宅地法》、《解放黑人奴隶宣言》1792年9月法兰西第一共和国成立1799年拿破仑发动“雾月政变”1804年拿破仑称帝,法兰西第一帝国开始1882年德、意、奥三国同盟正式建立1907年英、法、俄三国协约最后形成1922年10月墨索里尼在意大利上台,建立法西斯专政1933年初希特勒在德国上台,开始建立法西斯专政1936年广田弘毅内阁上台,建立军事法西斯专政1914—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1939年9月—1945年9月2日第二次世界大战1914年6月28日萨拉热窝刺杀事件1938年9月慕尼黑会议10.1939年9月1日德国闪击波兰,二战爆发1941年6月22日德国闪击苏联,苏德战争爆发1941年12月7日日本突袭美国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1942年初《联合国家宣言》签署,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正式形成1943年11—12月苏、美、英举行德黑兰会议1943年12月中、美、英发表《开罗宣言》1944年6月美英军队在诺曼底登陆,欧洲第二战场开辟1945年2月苏、美、英举行雅尔塔会议1945年7—8月苏、美、英举行波茨坦会议1942年6月中途岛战役——太平洋战场转折1942年7月—l943年2月斯大林格勒战役——二战转折1942年10月阿拉曼战役——北非战场转折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1932年伪满洲国成立1935年华北事变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全面抗战开始1937年8月13日八一三事变1937年12月南京大屠杀1940年汪精卫伪国民政府在南京成立1943年9月意大利投降,法西斯轴心集团开始瓦解1945年5月8日德国签署无条件投降书,欧洲战场结束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1945年9月2日日本签署无条件投降书,二战结束1919年1—6月巴黎和会,凡尔赛体系建立1921年11月—1922年2月华盛顿会议,华盛顿体系建立二战后—1991年底雅尔塔体系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格局多极化发展11.1920年国际联盟成立1945年10月联合国建立1949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1955华沙条约组织成立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发表马克思主义诞生1903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列宁主义诞生1864年第一国际在伦敦成立1889年第二国际在巴黎建立1919年3月共产国际在莫斯科成立1871年3月—5月巴黎公社1917年11月7日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1935年共产国际七大制定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策略1925年联共(布)“十四大”--工业化方针1927年联共(布)“十五大”--农业集体工业化方针12.1936年苏联新宪法颁布,标志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苏联确立,标志斯大林创建的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形成1956 苏共“二十大”,波兰波兹南事件,匈牙利事件1968 苏联出兵占领捷克斯洛伐克20世纪80年代末东欧剧变1922年苏联成立1991年底苏联解体19世纪上半期亚洲革命风暴1848—1852伊朗巴布教徒起义1851—1864年太平天国运动1857—1859年印度民族大起义19世纪末20世纪初亚洲的觉醒1900年义和团运动高潮1911年辛亥革命1905—1908年印度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
从历史经济看近50年全球性金融危机

从历史经济看近50年全球性金融危机摘要:本文从历史经济角度出发,从宏观层面介绍了一种逻辑模型,以西方主导石油-美元体系货币霸权为脉络,介绍了西方资本在虚拟资本主义经济模式下,通过对虚拟资产的炒作可以实现货币资本“账面价值”的增值,而不需要与物质生产相关联就又回到货币资本的特点,以及资本本身的逐利性,必然会导致资源错配形成泡沫的事实,西方资本为了解决周期性的累积会造成危机这一角度出发,分析1970年以来的五次金融危机的深层次原因。
关键词:经济危机、石油一美元体系、货币霸权、虚拟经济一、五次金融危机过程概述(一)1973年经济危机1973年12月,一场二战后规模最大、程度最深的世界经济危机爆发。
触发这场危机的是石油涨价。
1973年10月,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后,石油售价从每桶2.48美元上涨至11.65美元。
在一个需求螺旋萎缩的国际市场上,石油价格暴涨使需求萎缩突然加剧,生产过剩的危机爆发了。
在美国,危机从1973年12月持续到1975年5月,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几乎同时在1973年12月爆发经济危机,又在1975年春或夏走出危机。
(二)1980年经济危机1979年下半年第二次石油危机爆发,油价从每桶13.77美元涨到37.29美元。
油价上涨使成本上升,市场需求萎缩,从而触发了经济危机。
在美国,危机历时三年左右,几经起伏,工业生产指数呈现下降-回升-下降的w型曲线。
英国于1979年7月陷入危机,于1981年5月达到最低点。
企业大量破产,失业人数猛增。
1980年8月失业率达8.3%,失业人数突破200万大关,仅次于30年代的大萧条。
物价上涨率达两位数。
由于之前西德马克不断升值,其危机最严重。
从1980年3月到1982年12月,西德的危机持续了34个月,时间之长远在其他各国之上。
为了应对危机,三年里政府的财政赤字分别达到574亿、761 亿和700亿马克,并出现巨额国际收支赤字,1980年时逆差高达286 亿马克。
经济危机

经济危机经济危机(Economic Crisis)指的是一个或多个国民经济或整个世界经济在一段比较长的时间内不断收缩(负的经济增长率)。
按照马克思主义者的观点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过程中周期爆发的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也是经济周期中的决定性阶段。
自1825年英国第一次爆发普遍的经济危机以来,资本主义经济从未摆脱过经济危机的冲击。
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体制的必然结果。
由于资本主义的特性,其爆发也是存在一定的规律。
产生根源1.经济政策错误;2.原材料紧张,尤其是原油危机;3.自然灾害;4.全球化的后果;5.金融政策错误。
在马克思主义看来,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在于资本主义制度本身,在于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生产的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形式之间的矛盾”。
经济危机的可能性,早在简单商品生产中就已经存在,这是同货币作为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相联系的。
但是,只有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占统治地位以后,危机的可能性才变成了现实性。
随着简单商品经济的矛盾──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之间的矛盾发展成为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就使经济危机的发生成为不可避免的了。
在资本主义社会里,随着社会分工的广泛发展,商品生产占统治地位,每个资本主义企业都成为社会化大生产这个复杂体系中的一个环节。
它在客观上是服务于整个社会,满足社会需要、应受社会调节的。
但是,由于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统治,生产完全从属于资本家的利益,生产成果都被他们所占有。
而资本家生产的唯一目的,就是生产并占有剩余价值,他们“生产的扩大或缩小,不是取决于生产和社会需要即社会地发展了的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而是取决于无酬劳动的占有以及这个无酬劳动和物化劳动之比,或者按照资本主义的说法,取决于利润以及这个利润和所使用的资本之比,即一定水平的利润率。
因此,当生产的扩大程度在另一个前提下还远为不足的时候,对资本主义生产的限制已经出现了。
资本主义生产不是在需要的满足要求停顿时停顿,而是在利润的生产和实现要求停顿时停顿”(《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第288页)。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危机

一、虚假繁荣的幻灭
问题一:一战以后,欧洲各国经济普遍受到重创,但为何美国 会出现繁荣景象? (1)美国在一战中大发横财,扩张了经济实力,为繁荣提供 了物质基础; (2)战后美国通过技术革命,更新设备、降低成本,劳动生 产率大大提高;---根本 (3)战后国际环境相对稳定 (4)饱受战争摧残的欧洲缺乏大量重建资金,为美国经济的 繁荣提供了有利条件; (5)战后美国积极开拓国内市场,采用了分期付款的办法, 刺激了国内市场的活跃; (6)战后美国还积极扩大对外国的商品输出,资本输出,夺 取新的海外市场 (7)自由放任政策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3. 经济危机的爆发及扩展 1929年10月24日,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 股票崩溃,这一天被称为“黑色星期四”, 也标志着经济大危机的爆发。
黑 色 星 期 四 的 华 尔 街
焦虑不安的人们注视着华尔街股票的下跌
◎经济危机的表现: (1)银行倒闭,企业破产,市场萧条, 生产锐减;
当时的美国幽默小品 说:‚在旅馆你必须排 队才能挤到窗口跳出 去。‛‚旅店的招待员 总要先问旅客:‘您是 要一个房间睡觉,还是 跳楼?’‛
头支票。Biblioteka 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 “自由放任主义”是西方传统的经 济思想。它认为市场机制是一只“看 不见的手”,能够自动调节经济活动, 在大萧条时期,政府唯一可以采用的 方法是自由放任──让经济听其自然, 政府只要扮演好经济“守夜人”的角 色足矣。
1923~1929年在任的美国总统柯立芝说:“既然 只有富人才是有价值的……政府便不应该向高尚的 富人征税,以援助卑贱的穷人。由于富人最了解他 们的利益所在,政府便不应该干预他们经营的企 业。” 柯立芝的思想对美国历史造成的最大影响 是 A. 加剧了美国工人阶级的贫困 B. 加深了美国工人和资本家的矛盾 C. 阻碍了国家干预经济政策的实施 D. 为大规模经济危机的发生埋下了祸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历史热点专题:19世纪以来的货币体系与经济危机第一部分 考点提示及拓展
一、19世纪中期以来国际货币体系1.概念:国际货币体系就是各国政府为适应国际贸易与国际支付的需要,对货币在国际范围内发挥世界货币职能所确定的原则采取的措施和建立的组织形式的总称。2.国际货币体系的具体内容 (1)确定世界及各国货币的汇率制度。 (2)确定有关国际货币金融事务的协调机制或建立有关协调和监督机构。 (3)确定资金融通机制。(4)确定主导货币或储备货币。(5)确定国际货币发行国的国际收支及约束机制。3.国际货币体系的目标和作用 (1)目标:保障国家贸易、世界经济的稳定、有序地发展,使各国的资源得到有效地开发利用。 (2)作用:建立汇率机制,防止循环的恶性贬值;为国际收支不平衡的调节提供有力手段和解决途径;促进各国的经济政策协调。4.19世纪以来国际货币体系的演变(1)19世纪中期,英国居于世界工业中的垄断地位,号称“世界工厂”,其凭借强大的经济实力,使伦敦成为世界唯一的金融中心,英镑在国际金融中的独霸地位不可动摇。(2)一战削弱了英国的经济实力,变成了美国的债务国,伦敦不再是世界唯一的金融中心,英镑的地位发生了动摇;纽约也成为世界金融中心之一。(3)二战中,英法等西欧国家的经济实力大为削弱。相反,美国的经济实力空前膨胀,已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头号强国,美国以此为基础,确立起一个以美元为中心的世界货币体系,即“布雷顿森林体系”。(4)20世纪70年代,随着西欧、日本经济实力的崛起,美国在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霸主地位发生动摇,布雷顿森林体系随之瓦解。至今,一个统一的国际货币体系尚未建立起来。5.当前国际货币体系的特点由于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后,各国相继实施了自由化的经济政策和浮动汇率,直接加速了资本的跨境流动并推动了金融全球化的进程。金融资本在高速的流动中迅速增值与膨胀,并部分表现出与现实的脱离。而美国则凭借美元在货币金字塔中的顶端位置,成为“唯一完全可以根据国内目标(就业、外贸出口)而不论美元汇率的浮动情况如何来推行某种国内政策的国家”,因此,与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相联系的国际收支不平衡,也一直伴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资本的全球化与地区经济发展的差异,也使得全球区域经济协调与合作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从而使得金融全球化、金融资本与现实的脱离、汇率不稳定、美元为中心与国际收支不平衡、区域货币合作成为这一时期国际货币体系的显著特征。
二、19世纪以来的经济危机1.经济危机含义指的是整个世界经济在一段比较长的时间内不断收缩(负的经济增长率)。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过程中周期爆发的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也是经济周期中的决定性阶段。自1825年英国第一次爆发普遍的经济危机以来,资本主义经济从未摆脱过经济危机的冲击。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体制的必然结果。由于资本主义的特性,其爆发也是存在一定的规律。2.经济危机的表现 (1)二战前后的共同点滞销,利润减少,导致生产(主要是工业生产)急剧下降,失业大量增加,企业开工不足并大批倒闭,生产力和产品遭到严重的破坏和损失,社会经济陷入瘫痪、混乱和倒退状态。生产下降和失业激增,是战前与战后经济危机的共同的主要标志。 (2)战前与战后不同之处 ①在战前的危机中,一般是通货紧缩,物价下跌,银根吃紧,利率上升,银行挤兑并大批倒闭。 ②在战后的危机中,由于国家垄断采取膨胀政策以及其他原因,从1957~1958年的世界性经济危机开始,各主要资本主义在危机期间都出现了通货膨胀、物价上涨的反常现象。3.主要危机 (1)1857年第一次世界性经济危机1857年经济危机在资本主义历史上是第一次具有世界性特点的普遍生产过剩危机。随着危机的爆发,美国的银行、金融公司和工业企业大量倒闭。粮食生产过剩,粮价和粮食出口下降,加上英国工业品的剧烈竞争,促使了美国经济危机的加深。美国的经济危机迅速蔓延到英国和欧洲大陆,引发了一阵又一阵的破产浪潮。1857年经济危机波及面很广,之后,爆发了美国的“南北战争”。(2)1929—1933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发展史上延续时间最长、波及范围最广、打击最为沉重的一次经济危机。危机首先在美国爆发并迅速蔓延到了其他国家。工业生产倒退了20~30年,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工业生产下降了37.2%;企业破产倒闭的数目创造了有史以来的最高记录;工人失业人数激增,失业率一般高达30%以上;物价和股票价格猛跌;国际贸易严重萎缩。1929~1933年经济危机导致金本位制的崩溃,使资本主义国家失去了相对稳定的货币制度,通货膨胀从此成了资本主义国家难以医治的又一经济痼疾。严重的经济危机迫使一些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府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手段和措施进行“反危机”的凯恩斯主义也应运而生。加剧了帝国主义国家在世界范围的争夺。加速了法西斯主义在德国、日本和意大利的发展,使这些国家走上了大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给世界的文明和进步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3)1973—1975石油危机1973年10月,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阿拉伯石油生产国削减石油输出量,造成油价飞涨,立即打乱了西方国家经济发展的节奏,从而引发了经济危机。这是战后最严重的一次全球经济危机。在危机发生一年之后的1974年12月,美国汽车工业下降幅度高达32%,道·琼斯股票价格平均指数比危机前的最高点下跌近一半,1975年,美国的失业率高达9.2%。而在此期间,整个西方资本主义世界的工业生产下降了8.1%;英国的股市比危机前的最高点下跌了72%;危机最严重的1975年,西方发达国家的每月平均失业总人数达1 448万人;世界贸易的总额在1975年减少了6%。此次经济危机造成了西方资本主义经济较长时间的“滞胀”。一方面,危机之后,经济回升极其缓慢;另一方面,通货膨胀却与萧条共存。危机过后,各发达国家的通胀率依然居高不下。直到80年代里根成为总统后,运用减税、减规、减开支和节制通货流量等“里根经济学”,才使得美国经济逐渐走出“滞胀”,出现巨大的回升。 (4)1997东南亚金融危机自1997年7月起,爆发了一场始于泰国、后迅速扩散到整个东南亚并波及世界的东南亚金融危机,使许多东南亚国家和地区的汇市、股市轮番暴跌,金融系统乃至整个社会经济受到严重创伤,1997年7月至1998年1月仅半年时间,东南亚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的货币贬值幅度高达30~50%,最高的印尼盾贬值达70%以上。同期,这些国家和地区的股市跌幅达30—60%。据估算,在这次金融危机中,仅汇市、股市下跌给东南亚同家和地区造成的经济损失就达1 000亿美元以上。受汇市、股市暴跌影响。这些国家和地区出现了严重的经济衰退。 (5)2007~2008年次贷危机是由美国次级房屋信贷行业违约剧增、信用紧缩问题而于2007年夏季开始引发的国际金融上的震荡、恐慌和危机。为缓解次贷风暴及信用紧缩所带来的各种经济问题、稳定金融市场,美联储几月来大幅降低了联邦金利率,并打破常规为投资银行等金融机构提供直接贷款及其他融资渠道。美国政府还批准了耗资逾1 500亿美元的刺激经济方案,另外放宽了对房利美、房地美(美国两家最大的房屋抵押贷款公司)等金融机构融资、准备金额度等方面的限制。 第二部分 训练与答案
一、选择题1.(2012高考文综广东A卷23)1962年法国某报纸说,戴高乐总统应该时刻准备亮出持有的大量美元这张外交王牌,通过向美国购买黄金而对其施压。美国政府对此颇为重视,认为“法国持有的美元所表现的既是一个政治问题,也是一个经济问题”。这反映了
①世界的多极化趋势 ②不结盟运动的发展③布雷顿森林体系面临挑战 ④法国抵制马歇尔计划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2.(2012高考历史江苏卷18)二战后初期,作为布雷顿森林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世界银行,其筹措资金的主要来源是美国。根据协议规定,借贷国在使用贷款时须由世界银行的代表监督,其用途主要是购买美国商品。这表明布雷顿森林体系①妨碍了经济全球化进程 ② 有利于美国对外经济的扩张③导致世界经济畸形发展 ④强化美国在国际金融领域的支配地位A.①②③ B.①③ C.②④ D.②③④3.(2012高考历史上海卷35)《马斯特里赫特条约》规定:到1999年1月1日,即可开始实施欧洲统一货币“欧元”,最迟要在1998年7月1日建立独立于各国政府之外的欧洲中央银行,英国和丹麦不受这一时间表的限制。这表明欧元A.是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的结果 B.是入约各国经济主权让渡的结果C.尚未成为欧盟所有成员国的统一货币 D.加强了各国以货币政策干预经济的能力
4.(2010年高考重庆文综22题)图6是一幅苏联宣传画。当时的苏联A.对外国资本的依赖性比较强B.已顺利完成第三个五年计划C.受世界经济危机的冲击严重D.工业生产增长的速度明显下降5.(2012高考文综广东A卷21)罗斯福新政时期美国政府鼓励的行为有A.资本家改善工人待遇 B.外国人到美国就业C.老百姓把钱存在家里 D.农场主扩大生产规模6.(2011年安徽省文综20)图7改变自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据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德国开始步入欧洲强国之列 B.经济危机使英国丧失了世界霸主的地位C.苏联成功度过经济危机实现了工业化 D.美国在世界经济中仍占据着关键地位7.(2011年福建省文综22)图6、7、8是有关美国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的漫画,对此解读不符合当时社会状况的是
A.生产严重过剩 B.通货膨胀严重,百姓无力购买商品C.失业加剧贫困,社会购买力下降 D.体现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8.(2011年高考福建文综24题)1944年签订的《布雷顿森林协议》规定:美元与黄金直接挂钩;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会员国的货币与美元挂钩。美元由此获得了“等同黄金”的特殊地位。据此,对图9的推论正确的是
图9A.70年代之前,各国货币可与黄金直接兑换,美元居强势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