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商品流转分析

合集下载

第七章.时间序列(平均发展水平)

第七章.时间序列(平均发展水平)

1950-1998年中国水灾受灾面积(单位:千公顷)
二、时间数列的种类
按数列中所排列指标的表现形式不同分为:
绝对数数列
时期数列 (总量指标数列) 时点数列
相对数数列 (相对指标数列)
平均数数列 (平均指标数列)
时期序列与时点序列的区别
如果数列中变量反映现象在各段时期内发展过程的总量, 即为时期序列。 其特点是:第一,数列中各变量值可以累计相加。 第二,变量值大小随时间长短而变动。 第三,数据的取得一般采用连续登记的方法。 如果数列中变量反映现象在某一时点上所处的状态,即为 时点序列。 其特点是:第一,数列中变量值不能相加。 第二,变量值大小与时间长短没有直接关系。 第三,数据的取得一般采用间断登记的方法。
【例】某商业企业2006年第二季度某商品库存 资料如下,求第二季度的月平均库存额 时间 库存量(百件) 3月末 4月末 5月末 6月末 66 72 64 68
解:第二季度的月平均库存额为:
66 68 72 64 2 67.67 百件 a 2 4 1
※间隔不相等 时,采用加权序时平均法
构成要素:
现象所属的时间
反映现象发展水平的指标数值
研究的目的
1、描述社会经济现象的发展状况和 结果; 2、研究社会经济现象的发展速度、 发展趋势和平均水平,探索社会经济 现象发展变化的规律,并据以对未来 进行统计预测;
3、利用不同的但互相联系的时间数 列进行对比分析或相关分析。
要素一:时间t
年份 1979 1980 1981 1982 1983 1984 1985 1986 1987 1988
②该企业第二季度的月平均劳动生产率:
a 10000 12 .6 14 .6 16 .3 3 c 2200 b 2000 2000 2200 4 1 2 2 6904 .76 元 人

《市场营销学》第七章 产品策略

《市场营销学》第七章  产品策略

整体产品概念对营销管理的意义





1. 整体产品概念体现了以顾客为中心的现代营 销观念。 2. 整体产品概念为企业开发适合消费者需要的 有形与无形产品、挖掘新的市场机会提供了新 的思路。 3. 整体产品概念给企业产品开发设计提供了新 的方向。 4. 整体产品概念为企业的产品差异化提供了新 的线索。 5. 整体产品概念要求企业重视各种售后服务。
象牙雪1930 德来夫特1933 汰渍1933 快乐1950 奥克雪多1914 德希1954 波尔德1965 圭尼1966 伊拉1972 Width
牙膏
格利1952 佳洁士1955
条状肥皂
象牙1879 柯克斯1885 洗污1893 佳美1926 爵士1952 保洁净1963 海岸1974 玉兰油1993


品牌归属决策,又称品牌使用者决策, 指是决定用本企业(制造商本身)的牌 号,还是用经销商的牌号,或者是一部 分产品用本企业的牌号,另一部分产品 用经销商的牌号的决策。 制造商品牌:可口可乐、柯达、IBM等 中间商品牌 混合品牌
中间商品牌

所谓中间商品牌就是批发商或零售商开 发并使用的自有品牌。一般而言,中间 商品牌策略的使用者基本上是实力雄厚 的大型零售商。
写为PLC)是指某产品从进入市场到被淘 汰退出市场的全部运动过程,受受科学 技术的发展,产品更新换代的速度、消 费者需求状况,以及生产经营者之间的 竞争状况等 的影响。
产品使用周期

产品的使用周期是指产品的具体物质形 态的消耗磨损,即产品的耐用程度。决 定和影响产品使用周期的主要因素是消 费的时间和方式、使用强度、维修和保 养等。
营销视野
名车品牌大观[3]

商品流转管理

商品流转管理

商品流转管理商品是超市经营的核心,实话说“没有商品就没有销售”,因此商品流转管理就尤为重要.做好商品流转主要是做好商品流转的八个环节,这八个环节是超市营运工作的重点.1、商品采购采购什么货物是商品管理中极为重要的一环.如果操作不当或失误,将直接影响到商品的质量及销售成绩,并造成商品的积压,以致减少流动资金的滚动次数.门店设置专门的采购小组,一般以2-3名为宜,主要任务:捕捉信息,与供货商谈判、协商,购进商品,退换有质量问题的商品,与厂家或供货商协商处理积压商品等.商品采购主要分三种方式:代销、经销、联营.商品采购比重:休闲食品70%,百货日化20%,文体10%.采购的货源:一部分与厂家直接合作,一部分与当地批发商合作.控制商品的进价和合理制定零售价,保证价格具有竞争优势.不断优化商品结构,积极引进畅销商品和淘汰滞销商品.2、商品验收商品配送到门店,门店要组织人员验货.验货实行2人以上验收制,且签字确认.验货要做“四看”:看条码、看日期、看质量、看数量.商品新鲜度的验收规定:保质期为一个月的,应不予接受超过生产日期7天的商品;保质期为三个月的,应不予接受超过生产日期15天的商品;保质期为六个月的,应不予接受超过生产日期20天的商品;保质期为九个月的,应不予接受超过生产日期30天的商品;保质期为一年以上的,应不予接受超过生产日期60天的商品.验货完毕,要及时入库,制定商品进价和售价统计表或录入POS机,保证库存的准确性.入库的同时,及时将商品上架陈列,不容许将商品长时间存放在库内而不作陈列出样.陈列不完的商品及时入库,保持店堂整齐美观.3、商品库存商品库存管理的原则是:计划定额、以销定存、比例控制、结构合理、定期清理.杜绝存量失控、比例失调、滞销积压、明盈暗亏的现象发生.商品库存管理严格实行财务、采购、物流、营运的各环节综合协调控制,做到畅销商品补货及时不脱销断档,滞销商品及时调退换不积压,残损商品及时处理少损失.入库的物料和成品应分类堆放整齐,杜绝不安全因素;并设物料卡(库存卡),标识清楚.入库商品后应及时入账,准确登记.仓库管理三原则:3防(防水、防火、防盗)、3定(定点、定位、定量),仓库三原则(先进先出、合格入库、凭单工作),“三勤”(勤检查、勤翻晒、勤盘点).“账、物、证、卡一致”、盘点管理、ABC分类.4、商品陈列零售业通常说法:“没有陈列,就没有卖点”,可以看出陈列的重要性.也就是说,商品要通过生动化陈列达到促进销售的目的.4.1、陈列的原则陈列安全性陈列易看性、易选择性.陈列易取性、易放回性.三二原则(商品陈列≥20cm)上轻下重,上小下大原则.先进先出原则.整齐丰满、品类纵向.4.2、陈列的技巧梯形陈列——适用于牙膏、香皂类.端架陈列——陈列有关联性的商品组合.如:烤肉酱、酱肉烤锅专区(一般组合不超过5种商品).关联陈列——相关商品组合.如:面包与奶酪,方便面与火腿肠.比较陈列——相同商品不同规格比较陈列.如:方便面单包与五连包,啤酒单包装与组合装.定位陈列——某些商品定位陈列.如:品牌买断,专柜.整体陈列——用模具从上到下整体展现.如:服装类.随机陈列——特价堆上商品随机组合.岛式陈列——在商场的入口处,中部或者底部不设置中央陈列架,而配置特殊陈列用的展台.5、商品销售销售=来客数×客单价来客数分入店师生和成交师生,提高来客数有以下办法:营造良好的购物环境.规范化服务,文明礼貌.商品价廉物美.商品结构不断优化,满足师生的需要.不断增加服务型项目,提供更多的便利需求,如阅读、邮递等服务.进行宣传与促销活动.不定期做促销活动,派发DM单,进行宣传与推广.客单价,也就是师生平均购买金额.提高客单价有以下办法:分析超市内中高价位的商品,运用营销策略提高中高位商品的动销.及时引进季节性商品,增加师生购买数.采用买赠活动,如“买20元送××赠品”.采用换购活动,如“买××商品加1元即可换购×商品”.其他促进商品销售的营销策略,如《超市全年促销方案》、门店摆台活动、店庆周年活动、主题营销等.6、商品盘点(具体见《盘点手册》及《盘点的相关规定》-制定中)所谓盘点就是定期或不定期地对店内的商品进行全部或部分的清点,以确实掌握该期间内的实际盈亏情况.盘损率%=(帐面库存—盘点实际库存)/盘点周期的总销售金额*100%.盘点损耗率参考标准为0.4%-0.6%,公司规定合理的损耗标准进行考核.假设规定是0.3%,超过0.3%的超出部分门店自行赔付;控制在0.3%以下的另行奖励.盘点时间:实行每季度盘点一次,并于5日前将盘点报告上报总公司.盘点流程门店盘点小组的成立:小组在每月开始的第一个工作日进行盘点(一般是学校上课时间,人员比较少时).盘点准备工作计划:用倒计时的方式将盘点所需要进行的工作以清单的形式列印出来.盘点区域的规划:将所有需要盘点的区域进行编号规划,将不需要盘点的区域划分出去.准备文具:准备所有盘点需要的盘点表、文具、用具等,及时准确的在盘点表上抄写商品信息.人员安排:安排所有参加库存区盘点、陈列区盘点的人员,以及盘点指挥中心和盘点资料处理中心的人员.详细到如工作时间、就餐时间、报到地点等.商品整理:在盘点进行前,对销售区域、库存区域的所有属于盘点的商品进行整理,使其符合盘点的需求.库存区预盘点:盘点日前一天对整个门店的库存区域进行提前盘点,但资料与陈列区的盘点资料一起输入.停止营业:盘点前2小时门店停止营业,贴盘点公告.陈列区盘点:关店后进行现场盘点.陈列区盘点要按照“从上到下、从左到右、S形盘点”的原则,以免漏盘或重复盘点.盘完后,将盘点数据及时输入电脑,对盘点的差异进行分析处理,并计算本次盘点损耗率,做《盘点报告》汇报公司.7、补货工作补货,即对商品进行及时补货,以免商品断货影响销售.尤其要保证店内畅销商品不断货.补货分为店内补货和采购补货.7.1、店内补货上架缺货,营业高峰前,结束营业时必须补货.补货区域的顺序:端架堆头货架补货品项的顺序:促销商品主力商品一般商品检查商品的生产日期、保质期、质量.补货不能随意扩大排面.及时清理过道存货和垃圾.7.2、采购补货补货需填写《补货申请单》.补货流程部门人员填写补货需求-门店经理审核确认-传采购部-采购经理审核确认-订货计划-配送到门店。

流通营业员技能理论知识之商品流转环节

流通营业员技能理论知识之商品流转环节
单所反映的信息,掌握商品到达的时间、品类、数量及到货方式,尽可能准确预测出到货时间, 以尽早做出卸货、储位、人力、物力等方面的计划和安排。进货作业计划的制订有利于保证整 个进货流程的顺利进行,同时有利于提高作业效率,降低作业成本。
商品进货环节
商品进货环节
3 .接运与卸货 有些商品通过铁路、公路、水路等公共运输方
商品销售环节
四、 商品变价业务:调整商品原有价格,调高或调低。 2、 应检查变价商品的销售情况、顾客和竞争的反映,及时作好商品短缺或过剩的处理工作。
3、 变价后,检查、商品标签是否恢复原状,作好变价分析工作。
商品销售环节
五、 自用品管理业务:将经营的商品用于非经营的管理活动。
1、 有“自用品”需求时,由需求部门向主管提出申请,不能私自领用。 2、 得到批准,由相关人员陪同取货,不能单独提货。 3、 需求部门取得商品后,必须做相应的记录,并经款台结帐,作为费用支出。
七、 缺货防止业务。
商品销售环节
1、 事先预防 有库存,但未陈列:应在营业高峰前补货 没有定货:加强卖场巡视,掌握存货动态,定货周期与销售相适应。 订货而未到:应建立供货商配送时间表,确保安全库存;要求供货商固定配送周期;寻找其他 货源或替代品。 定货量不足:应制定重点商品安全库存量表;依据滞销商品实际情况,扩大畅销品陈列空间; 扩大重点商品陈列空间。
商品进货环节
进货作业应注意的事项 6. 详细认真地处理进货资料和信息,便于后续作业及信息的查询与管理。 7. 进货要严格遵守各个 分公司 或 办事处 所规定的进货程序; 8. 各个门店应先办理退货再办理进货,以免退换商品占用门店的 仓位 ;
商品进货环节
进货作业应注意的事项
9. 验收后有些商品可根据需要直接进入卖场,有些商品则存入内仓再送入卖场。 10. 各个门店店长要安排验收人员的 作业计划 。 11. 进货验收: 产品 品名、数量、规格要与 补货 单进行核对,拒收不符合要求的商品;有 否饰品搭配。

企业经济活动分析7第七章 商品流转分析

企业经济活动分析7第七章 商品流转分析
第七章 商品流转分析
国民经济循环框架
目录
• 第一节 商品采购分析
• 第二节 商品销售分析 • 第三节 商品储存分析 • 第四节 商品运输分析
• 第五节 商品流转速度分析
第一节 商品采购分析
• 一、商品采购来源分析
• 二、购进商品质量分析 • 三、购进商品季节分析
• 四、购进收益期望值分析
• 五、商品采购批量的控制
• 采用ABC分类控制法分析步骤:——例18
–1.计算各种商品库存金额所占的比重 –2.按比重大小排序 –3.计算商品库存金额的累计比重 –4.划分ABC三类商品 –5.对各类商品采用不同对策
四、商品合理存储时间分析
• 确定商品合理储存时间的依据:
–商品使用价值的保存期限
–商品的生产周期
–商品更新换代的周期 –商品储存的经济效益 • 通过计算商品储存的保本期和保利期,分析商品 存储的合理时间。
• (一)按发生性质分损耗和损失
• (二)按发生环节分为运输损耗、加工损耗、保
管损耗和销售损耗
• (三)农副产品的保管损耗
–1.水杂减量=【(入库水杂率-出库水杂率)/
(1-出库水杂率)】×入库量
–2.自然损耗=保管损耗-水杂减量
六、储存商品质量分析
• 计算储存商品的平均等级和等级系数 • 分组计算结构相对数
–两地总成本相等:C1+F1E= C2+F2E
一、合理运输的定量分析方法
• (二)成对比较法
• 通过对比两个成对的方案,选择运输距离最短的 或者运输费用最少的为最优方案。 –例25 • (三)图上作业法 • (四)表上作业法
二、商品运输综合比算
• 表7-22
• 综合比算法就是对运输线路、运输时间、运输工 具、转运环节、运输费用、商品安全这六个方面 进行综合性的分析对比,从中选出最优的商品运 输方案。

《统计学原理》第七章习题-河南电大-贾天骐

《统计学原理》第七章习题-河南电大-贾天骐

《统计学原理》第七章习题河南电大贾天骐一.判断题部分题目1:负相关指的是因素标志与结果标志的数量变动方向是下降的.( )答案:×题目2:相关系数为+1时,说明两变量完全相关;相关系数为-1时,说明两个变量不相关。

( )答案:√题目3: 只有当相关系数接近+1时,才能说明两变量之间存在高度相关关系。

()答案: ×题目4:若变量的值增加时,变量的值也增加,说明与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若变量的值减少时,变量的值也减少,说明与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

( )答案: ×题目5:回归系数和相关系数都可以用来判断现象之间相关的密切程度。

()答案:×题目6:根据建立的直线回归方程,不能判断出两个变量之间相关的密切程度.()答案:√题目7:回归系数既可以用来判断两个变量相关的方向,也可以用来说明两个变量相关的密切程度.()答案:×题目8:在任何相关条件下,都可以用相关系数说明变量之间相关的密切程度.()答案:×题目9:产品产量随生产用固定资产价值的减少而减少,说明两个变量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

( )答案:√题目10:计算相关系数的两个变量,要求一个是随机变量,另一个是可控制的量。

( )答案: ×题目11: 完全相关即是函数关系,其相关系数为±1。

( )答案:√题目12:估计标准误是说明回归方程代表性大小的统计分析指标,指标数值越大,说明回归方程的代表性越高。

()答案×二.单项选择题部分题目1:当自变量的数值确定后,因变量的数值也随之完全确定,这种关系属于()。

A。

相关关系 B.函数关系 C.回归关系 D。

随机关系答案:B题目2:现象之间的相互关系可以归纳为两种类型,即( )。

A。

相关关系和函数关系 B。

相关关系和因果关系C。

相关关系和随机关系 D。

函数关系和因果关系答案:A题目3:在相关分析中,要求相关的两变量()。

A。

都是随机的 B.都不是随机变量C.因变量是随机变量D.自变量是随机变量答案:A题目4:测定变量之间相关密切程度的指标是( )。

商品流通学重点

商品流通学重点

商品流通学重点第一章商品流通基本理论1.名词解释分工经济:是指由于分工而引致的劳动生产力的提高和福利的增加。

交换成本:发生在商品交换中的市场交易成本交换收益:与交换成本对应的交换收入交换能力:交换能力即销售能力,表现以一定成本为代价实现的销售量、销售额;从需求的角度看,就是市场的范围。

商业:是指一切以营利为目的的事业。

商业无法涵盖流通业的范畴。

简单商品流通Ⅰ:作为交换媒介的货币的出现和生产者的介入,使商品流通表现为商品以货币为媒介从生产领域直接向消费领域的交换过程。

简单商品流通Ⅱ:专业商人的介入使商品流通的表现形式从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直接交换变为商品以商人为媒介从生产领域向消费领域的迂回交换过程,即首先是生产者与商人之间的商品交换,商人从生产者手中获得商品,然后商人与消费者进行商品交换,商人把商品销售给消费者,从而完成商品流通的全过程,我们称之为简单商品流通Ⅱ。

发达商品流通:发达商品流通包括以流通企业为主体的发达商品流通Ⅰ和以网络贸易为特征的发达商品流通Ⅱ。

网络贸易:指的是经济组织和个人通过以互联网为代表的电讯网络在特定和不特定的贸易伙伴之间完成商品的生产、订购、销售、分发和支付的贸易方式。

简而言之,网络贸易就是通过计算机电讯网络进行的商品贸易,它是电子商务的重要组成部分。

2.简述分工与商品流通的关系。

分工——交换能力——交换成本——交换制度——商品流通商品流通起源于分工,形成于交换制度变迁,本质是商品交换。

3.简述商品交换的基本特征。

答:交换活动与生产活动的区别,主要在于:(1)活动对象的区别,生产活动的对象是自然界,交换活动的对象是人;(2)对活动客体的作用方式上的区别,生产活动是改变作用客体的性能和用途,而交换活动则是在保持交换客体的性能和用途不变的前提下实现商品所有权的转移;(3)生产活动在理论上可以一个人单独进行,交换活动只有在至少两个人以上时才会发生。

4.简述交换制度变迁与商品流通的关系。

浅谈商品的流转

浅谈商品的流转

社会经济__●-●●●●I_●-●_--I I i__●-●●-●-_浅谈商品的流转杨海艳大庆市红岗区财政局163511..………………………………………………………………………………………………………………………………………………………’‘-.f摘要:本文从商品流转分析的任务、商品流转计划完成情况分析、商品流转动态分析等角度浅谈了商品的流转分析。

、≮关键词:商品;流转分析,’‘●-…Ⅲ…………...…………………..¨……●…………m……m“●●●-.-……………...Ⅲ……………...………….-.......………●●...…●●…●_’一、商品流转分析的任务商品流转是指经过买卖双方的交易行为将商品从生产领域向消费领域转移的过程。

商品的流转是实现丰十会再生产的必要条件。

生产者生产的商品是实现社会再生产的必要条件。

生产者生产的商品价值.只有通过商品流转才能实现,在生产过程中消耗的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价值。

也只有通过商品流转才能得到补偿。

商品从生产领域向流通领域转移,再从流通领域转移过程所需的时间越短,商品价值实现铁就越快,商品流转过程中消耗的物化劳动和活劳动就越少。

因此,合理组织商品流转.减少商晶流转环节,对于促进生产的发展。

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提高经济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为了加快商品流转,不断改进工作,商品流通企业必须经常对商品流转情况进行分析。

商品流转分析的任务是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对企业执行工作计划的具体情况和商品流转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以促进企业改善经营管理,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分析商品流转情况,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商品流通食业在平等的基础上进行竞争和发展。

为商品流通企业扩大商品流转规模提供良好的外部条件;有利于企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自我发展,自我约束。

商品流通企业经常分析商品流转情况,不断改进工作,促进商品流转规模的扩大,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企业经营分析: 7-42
2.直线趋势外推法
• 在环境表现为稳定增长时,增长曲 线可看着是一条直线,把直线向外 继续延长就表示趋势发展。
• 它是根据过去一段时间里销售额的
时间序列建立趋势方程,描述这段 时间的销售趋势并推算出今后的趋 势。
企业经营分析: 7-43
例题10:以某商店2000-2004年间销售额为 例编制趋势方程。统计计算表如下:
企业经营分析: 7-21
例6:据市场调查,某商品从第一个进货周期到第六个进货周 期的销售量分别为100只、200只、250只、300只、200只、200 只,商品价格每只5元,该商品周期储存费用率1%,某企业对 这种商品的采购费用核定为90元,试计算经济订购批量。 周期 时间


累计储存费 与采购费比 0<90 10 <90 35 <90 80 <90 120>90 170
企业经营分析: 7-10
-0.21
0.026
经验判断法
商品采购批 量控制方法
定量分析法
企业经营分析: 7-11
按商品的 供求状况
按商品的 合理周转
经验判断确定 采购批量依据
按供货单 位的远近
企业经营分析: 7-12
按生产周 期的长短
各种商品供求状况的采购批量
货源正常 供求平衡 供不应求 销售灵活 货源充沛 供过于求

最高 可能 概率 销售 销售
1200 1100 1200 1400 1200 1000 0.3 0.2 0.2 0.4 0.2 0.3 1000 950 900 1000 800 900
最低 销售
800 850 700 900 600 800
概率 0.2 0.2 0.2 0.2 0.4 0.3
期望 权数 值 1020 960 920 1140 800 900 2 1.5 1.5 1 1 1
• 该贸易公司商品来源分:从生产者购进、从 商业部门购进、进口三种。 • 从生产者购进属于最初流转;从商业部门购 进并不增加供应市场的总货源,属于中间流 转。 • 这里的实例说明从生产者购进增加,进口增 加,而从商业部门购进明显减少。
企业经营分析: 7-8
购进商品质量分析
分析购进商品质量可以通过分析购进商 品的等级情况进行判断。
判断并且分析
企业经营分析: 7-31
对象:城乡居民
社会集团
类别:百货、
家电、五金
商品销售额分类
地区:
城市 乡镇
企业经营分析: 7-32
用途:
生活用 生产用
性质:
批发 零售
2003年第三季度笔记本电脑市场渠道结构图
企业经营分析: 7-33
2005年上半年管理软件市场垂直结构分布
数据来源:赛迪顾问 2005,07
按商品合理周转要求确定采购批量
商品周转快
库存过大
库存过小
采购批量大
压缩库存减 少采购批量
充实库存增 加采购批量
企业经营分析: 7-15

经验判断法
商品采购批 量控制方法
定量分析法
企业经营分析: 7-16
商品采购批量控制的定量分析法
经济订货批量法
费用平衡法
企业经营分析: 7-17
经济订货批量的基本思路
企业经营分析: 7-13
以销定进、勤进快销 多销多进、少销少进
采购批量应大些 多进多销 采购批量应小些 随进随销
按生产周期确定采购量
常年生产季节销售 按淡旺季需要确定 季节生产常年销售按 工业停产期保证供应
季节生产季节销售季前 多进季中补进季末销完
企业经营分析: 7-14
鲜活商品随进随销 进一批销一批确定
例5:某企业全年需购进某商品8000件,每次采购费 用50元,该商品单价100元,年商品储存费用率5%, 求其经济订购批量和最佳采购次数。
经济订 2 8000 50 = =400 (件/次) 100 0.05 货批量
最佳采购次数=8000÷400=20次
企业经营分析: 7-20
费用平衡法
间接销售 110000-0.80 10000 = =0.25 0.80 10000 投资报酬率
直接销售 1.2 10000-1.05 10000 = =0.143 1.05 10000 投资报酬率
企业经营分析: 7-30
0.107
二、商品销售构成分析
对销售额进行分组
销售构成 分析步骤
计算结构相对数
主任 统计 会计 营业 营业 营业
企业经营分析: 7-41
例9:计算公式及其计算结果
期望值=销售额 概率
期望值 权数 预测值= 权数
主任 = 1200 0.3+ 1000 0.5+800 0.2= 1020 期望值
预测 1020 2+960 1.5+920 1.5+ 1140 1+800 1+900 1 = =962.5万元 值 2+ 1.5+ 1.5+ 1+ 1+ 1
商品 采购 来源 分类
按不同隶属关系分 按不同所有制分
按不同场所分 自行采购还是上级调拨
企业经营分析: 7-6
例1:贸易公司实例
项 目 金额(万元) 本 期 计 划
300
比重(%) 本 期 计 划 本 期 实 际
25.6
差异万元
购进渠道 购自生产者
上 期
本 期 实 际
485
上期
实际 与上 期
255
商品采购来源分析
• 商品采购居于商品流转活动的起点,它将直 接影响商品成本的高低,经营结果好坏,甚 至企业经营成败。 • 商品采购分析第一对进货来源进行分析,按 照不同的商品渠道进行分组;第二计算各组 结构相对数,进行不同时期对比,分析企业 商品渠道的变化。
企业经营分析: 7-5
按不同部门及行业分
企业经营分析: 7-39
主观概率推断法例题
• 例9:某商店召集六名人员对下年度销售 额进行主观判断,详细见下表,表中的 权数是由主持分析的人员根据参加人员 进行判断的可能准确程度而予以给定的 。
企业经营分析: 7-40
主观概率推断法例 0.6 0.6 0.4 0.4 0.4
第三节 商品储存分析
企业经营分析: 7-46
仓容利用率分析
商品储存量分析
商品 储存 分析 内容
商品储存结构分析
商品合理储存时间分析
第七章 商品流转分析
企业经营分析: 7-1
本章内容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企业经营分析: 7-2
商品采购分析 商品销售分析 商品储存分析 商品运输分析 商品流转速度分析
商品流转的基本环节
商品 采购
商品 运输
商品 储存
商品 销售
企业经营分析: 7-3
第一节
商品采购分析
企业经营分析: 7-4
商品供应 水平分析
企业经营分析: 7-25
商品销售 趋势分析
一、商品销售渠道比较分析
经济体制 改革之前 封闭式 少渠道 多环节
企业经营分析: 7-26
经济体制改革 深入发展现在 开放式 多渠道 少环节
计划经济时期商品销售渠道
生产者
一级站
二级站 三级批 零售商
企业经营分析: 7-27
消费者
企业经营分析: 7-28
平均 商品等级 各项等级商品金额或数量 = 商品金额或数量 等级 本年平 11250+2 320+3 80 = =1.29(级) 1650 均等级 上年平 1 880+2 430+3 150 = =1.5(级) 1460 均等级 等级 等级折合率 各该等级商品金额或数量 = 商品金额或数量 系数 本年等 11250+0.9 320+0.7 80 = =0.966 1650 级系数 上年等 1 880+0.9 430+0.7 150 = =0.94 1460 级系数
企业经营分析: 7-36
例8:某市2003、2004两年有关资料对比说明见下表 粮食销量 人口 年度 总量 人均 万人 (万kg) (kg)
2003
肉类销量 总量 人均 (万kg) (kg)
4430 28.4
156
21528
138
2004 164
20008
122
5330
32.5
资料说明该市两年间人口有所增长,粮食总量 下降,人均也在下降,肉类相反,这说明人们的食 物结构正在发生根本变化,消费水平也在提高。
• 它是以采购费用为基础,规定储存费用上限,当 积累的储存费用小于或等于采购费用时便可以确 定其采购批量。计算公式如下:
• 采购费用≥储存费用 • 储存费用=销量×商品单价×储存费用率×储存时间
• 如果储存时间用进货间隔的周期为单位,此时计 算公式可以变换为:
• 储存费用=销量×商品单价×储存费用率×(周期-1)
第二节 商品销售分析
企业经营分析: 7-23
商品经营者在流通领域地位
以实现商品转售或加工为 目的而进行的商品销售活动; 商品仍处于流通或生产过程。
批发销售
商品零售
将商品卖给最终消费者,商 品被推出流通领域,进入消费领 域,最终实现价值和使用价值。
企业经营分析: 7-24
商品销售分析内容
商品销售 渠道分析 商品销售 构成分析
企业经营分析: 7-37
四、商品销售趋势分析
主观概率推断法
直线趋势外推法
企业经营分析: 7-38
1.主观概率推断法
• 它是以定性分析为主,最后用定量 方法表示。 • 在分析历史数据基础上,据预测者
经验,对预测对象判断估计值。
• 估计值包括未来发展最高限度、可 能值和最低值,提出三种情况的概 率,计算期望值,最后确定预测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