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 剪力墙结构

合集下载

《剪力墙结构》课件

《剪力墙结构》课件

混凝土强度等级与钢筋配置
边缘构造要求
根据剪力墙的重要性,选择合适的混凝土 强度等级和钢筋配置,以提高结构的承载 能力和延性。
对于剪力墙的边缘构件,应采取适当的加 强措施,以提高其承载能力和延性。
04
剪力墙的施工方法与技术
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01
技术准备
熟悉施工图纸,了解施工规范和验 收标准,进行技术交底。
用力。
经济原则
在满足安全性的前提下 ,应尽量优化设计,降
低成本。
适用性原则
剪力墙的设计应满足建 筑物的功能需求和使用
要求。
环保原则
设计时应考虑环保因素 ,尽可能减少对环境的
负面影响。
剪力墙的承载能力计算
极限承载能力
计算剪力墙能够承受的最大荷载,确 保结构在极限状态下仍能保持稳定性 。
正常使用承载能力

抗震性能好
剪力墙结构在地震作用下具有良好的 抗震性能,能够有效地吸收和分散地 震能量,减少结构损伤。
经济性
相对于其他结构形式,剪力墙结构的 造价相对较低,能够降低建筑成本。
剪力墙结构的缺点
01
02
03
04
施工难度大
由于剪力墙结构需要使用 大量的钢筋和混凝土,施 工难度较大,需要专业的 施工队伍和技术人员。
详细描述
独立剪力墙通常独立于建筑物整体结构之外,主要用于分隔空间或提供侧向支 撑。它通常采用钢板、钢筋混凝土等材料制成,具有较大的侧向刚度,能够提 供较好的侧向稳定性。
组合剪力墙
总结词
由两种或多种材料组成,具有不同的材料特性和受力特点。
详细描述
组合剪力墙由两种或多种材料组成,如钢筋混凝土和钢板等。这种组合结构可以 充分发挥不同材料的优点,具有较高的承载能力和较好的变形能力,适用于高层 建筑和大跨度结构等复杂建筑形式。

G101图集施工常见问题 课件:03剪力墙

G101图集施工常见问题 课件:03剪力墙
有明确的说明,施工时不需按以上有关规定再次计算。由于该部位是剪力墙很重要的部位,因此, 在施工中应该有更多的关注。
3.2哪些部位设置的是剪力墙约束边缘构件? 平法注写及配筋有何要求?构造边缘构件有何要求?
• 1剪力墙端部及大洞口两侧均应设置边缘构件,边缘构件可分为约束边 缘构件和构造边缘构件。边缘构件是剪力墙中很重要的部分,是保证 剪力墙具有较好的延性和耗能能力的构件,正确地按要求施工确保构 造合理,使剪力墙能正常的工作,方能达到建筑整体结构安全的目的。 剪力墙墙肢当截面相对受压区高度或轴压比大到一定值,就应该设置 约束边缘构件,使墙肢端部成为约束混凝土,具有较大的受压变形能 力。剪力墙应在以下部位设置约束边缘构件:
6.4.5-1)的剪力墙,应在底部加强部位及相邻的上一层设置约束边缘构件。 • 2)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应在底部加强部位及相邻的上一层设置约束边缘构件。其落地剪力墙的底部加强
部位,墙体内竖向和水平分布钢筋配筋率均不应小于0.3%,钢筋间距不宜大于200mm。 • 3非抗震设计的剪力墙不设置底部加强区。 • 4施工图设计文件的结构设计总说明中,对剪力墙底部加强区的高度及约束边缘构件范围加强措施都有明确
• 4)不大于24mm的房屋:可取底部一层为底部加强部位。 • 5以)上带一大层底。盘的高层(含筒体结构)及裙房与主楼相连的高层:底部加强部位的高度宜延伸至大底盘或裙房 • 2底部加强部位高度范围内的边缘构件、墙体配筋构造要点如下: • l)抗震等级为一、二、三级,底层墙肢底截面的轴压比较大(超过《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1表
3.3剪力墙水平分布钢筋计入约束边缘构件体积配箍率的构造做法与普通做法有何不同?施工 时如何选用?
• 1剪力墙墙肢轴压比不同,约束边缘构件范围也不同,其范围内纵筋和箍筋 配置要求也不同。对于箍筋,主要规定了约束边缘构件范围之内的配箍特征 值,在混凝土及箍筋材料确定的情况下,直接反应为体积配箍率。

第四章剪力墙结构ppt课件

第四章剪力墙结构ppt课件

构,提高结构的抗震性能。
新型抗震技术在剪力墙中应用研究
1 2 3
消能减震技术 通过在剪力墙中设置消能器或阻尼器,消耗地震 输入的能量,减小结构的地震响应。
隔震技术 在剪力墙底部设置隔震支座或隔震沟等,隔离地 震波向上部结构的传递,降低地震对上部结构的 影响。
结构振动控制技术 通过主动或被动的方式,对剪力墙结构施加控制 力或调整结构参数,以减小结构的地震响应。
严格控制施工质量,确保钢筋、 混凝土等材料符合规范要求,加
强现场监管和验收工作。
04
剪力墙结构施工技术
模板支撑体系设计与施工
模板支撑体系选择
根据剪力墙结构特点,选择适宜 的模板支撑体系,如木模板、钢
模板等。
支撑体系设计
确保模板支撑体系具有足够的承载 能力、刚度和稳定性,以满足施工 要求。
施工技术要点
掌握模板安装、拆除的顺序和方法, 注意施工缝的处理和模板的清洁保 养。
钢筋连接与安装技术
钢筋连接方式
了解并掌握钢筋的机械连 接、焊接和绑扎连接等连 接方式及其适用范围。
钢筋安装顺序
遵循先主筋后箍筋、先下 层后上层的安装顺序,确 保钢筋位置准确。
施工技术要点
注意钢筋的间距、保护层 厚度等控制要点,避免钢 筋错位、露筋等问题。
第四章剪力墙结构ppt课件
目录
• 剪力墙结构概述 • 剪力墙结构受力性能 • 剪力墙结构设计方法 • 剪力墙结构施工技术 • 剪力墙结构工程实例分析 • 剪力墙结构研究前沿及展望
01
剪力墙结构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剪力墙又称抗风墙或抗震墙,主要 用于承受风荷载或地震作用引起的 水平荷载,防止结构剪切破坏。
构造措施与要求

剪力墙结构设计课件

剪力墙结构设计课件

剪力墙结构设计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小学科学教材第六册第十章“建筑物中的科学”,具体内容包括剪力墙的定义、作用、结构设计原理及其在建筑物中的运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剪力墙的定义和作用,掌握剪力墙结构设计的基本原理。

2. 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建筑物中科学原理的认识,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剪力墙的定义、作用及其结构设计原理。

难点:剪力墙结构设计原理在实际建筑物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教材、练习册、画图工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一些地震后的建筑物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思考:为什么有的建筑物在地震中能保持完好,而有的则损毁严重?2. 知识点讲解:(1)剪力墙的定义:剪力墙是一种竖向承重构件,其主要作用是在地震或其他水平力作用下,承受并传递建筑物的水平力。

(2)剪力墙的作用:剪力墙能有效地提高建筑物的抗震性能,减少地震对建筑物造成的破坏。

(3)剪力墙结构设计原理:剪力墙的设计需要考虑建筑物的层高、楼层数、墙体厚度、钢筋配置等因素。

通过合理的设计,使剪力墙在地震中能有效地承受水平力,并将其传递到地基上。

3. 例题讲解:以一栋三层建筑物为例,引导学生根据建筑物的高度、层数和地质条件,设计合适的剪力墙结构。

4.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教材中的练习题,自己设计一个简单的剪力墙结构,并分析其抗震性能。

5. 课堂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设计的剪力墙结构,并互相提出改进意见。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主要包括剪力墙的定义、作用、结构设计原理及其在实际建筑物中的应用。

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重点。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设计一个简单的剪力墙结构,并分析其抗震性能。

2. 答案:学生作业答案应包括剪力墙的结构设计图、计算过程和分析结果。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如何?学生是否掌握了剪力墙的定义、作用和结构设计原理?有哪些不足之处需要改进?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重点和难点解析: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涉及剪力墙的定义、作用、结构设计原理及其在建筑物中的运用。

剪力墙平法识图PPT课件

剪力墙平法识图PPT课件

05
剪力墙平法识图常见问 题及解决方法
常见错误类型及原因分析
01
02
03
忽略细节
在识图过程中,容易忽略 图纸中的细节信息,如标 注、符号等,导致理解偏 差。
对规范不熟悉
对剪力墙平法识图的相关 规范不熟悉,容易出现理 解错误或遗漏重要信息。
缺乏经验
缺乏实际工程经验,难以 准确判断图纸中的实际情 况和可能存在的问题。
平法识图的步骤
首先阅读结构设计总说明,了解工程概况、 设计依据、荷载资料、施工注意事项等;其 次阅读基础平面图及详图,了解基础类型及 埋置深度;然后阅读楼层结构平面布置图及 剖面图,了解各层梁、板、柱、墙等构件的 平面布置及竖向布置;最后根据平面图、剖 面图以及详图等,想象出整个建筑物的立体
形象。
03
1 2
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基本组成
包括钢筋、混凝土、模板等。
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图示方法
包括剖面图、断面图、立面图、平面图等。
3
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标注方法
包括构件名称、截面尺寸、钢筋配置等标注方法 。
平法识图基本原理与步骤
平法识图的基本原理
利用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将结构构件的尺寸 和配筋按照一定的规则直接表示在各类构件 的结构平面布置图上,再与标准构造详图相 配合,形成一套完整的结构设计图纸。
案例二:某商业综合体剪力墙平法识图
工程概况
剪力墙设计
介绍该商业综合体的基本信息,如建筑规 模、功能分区、结构特点等。
阐述该商业综合体中剪力墙的设计原则和 方法,包括墙体的抗震性能、稳定性等方 面的考虑。
平法识图要点
工程实践
结合商业综合体的特点,讲解在识别剪力 墙平法表示时需要注意的要点和技巧。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第4章剪力墙结构设计课件.ppt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第4章剪力墙结构设计课件.ppt

4.1剪力墙结构布置与计算基本假定
4.1.1剪力墙结构布置与设计要点 4.1.2剪力墙结构的承重方案 4.1.3计算基本假定 4.1.4剪力墙内力计算
4.1.1剪力墙结构布置要点
剪力墙结构布置与设计要点 1.剪力墙平面布置(双向或多向) 2.剪力墙竖向布置(连续布置,避免突变) 3.剪力墙的配筋 4.剪力墙的墙肢分类 5.短肢剪力墙的设计要求 6.剪力墙结构的典型平面 7.剪力墙结构的变形
a ——洞口两侧墙肢轴向间距
6.4双肢墙内力及位移计算
力与变形关系
M 1 ( x)
EI1 y1"
EI
'
11
M 2 (x)
EI 2 y2"
EI
2
' 2
y1 y2 y
1 2
4.4双肢墙内力及位移计算
根据力与变形关系得不同荷载情况下得微分方程
2 1 1 2
倒三角荷载
( ) 2( ) 2
4.4双肢墙内力及位移计算
1、适用条件: 开洞规则,墙厚、层 高不变的双肢剪力墙。
➢ 判别条件: =1~10
4.4双肢墙内力及位移计算
➢ 2、基本假定 (1)忽略连梁轴向变形,即假定两墙肢水平位移完
全相同 (2)两墙肢各截面的转角和曲率都相等,连梁两端
转角相等,连梁反弯点在梁的中点 (3)墙肢截面、连梁截面、层高等几何尺寸沿全高
4.2.5剪力墙截面设计
内力与位移计算思路 N-由竖向荷载和水平荷载共同产生 M-由水平荷载产生 V-由水平荷载产生——受剪(水平钢筋)
压弯构件 (竖向构件)
竖向荷载下的N:按照每片墙的承载面积计算
水平荷载下的M、N、V:按照墙的等效刚度分配至 各墙

剪力墙课件

剪力墙课件
地下室外墙平法注写方式,包括集中标注 墙体编号、厚度、贯通 筋、拉筋等和原位 标注附加非贯通筋两部分内容。
1.地下室外墙的集中标注
①注写地下室外墙编号, 包括代号、 序 号、 墙身长度 (注为 xx~xx 轴)。 ②注写地下室外墙厚度 bw=xxx。 ③注写地下室外墙的外侧、内侧贯通筋和 拉筋 。
• 从相同编号的墙梁中选择一根墙梁,依次 注写以下内容:
• 墙梁编号、墙梁截面尺寸b×h、墙梁箍筋、 上部纵筋、下部纵筋、墙梁顶面标高高差 的具体数值。墙梁顶面标高高差,是指相 对于墙梁所在结构层楼面标高的高差值, 高于者为正值,低于者为负值,无高差时 不注。
(三)剪力墙上洞口的表示方法
无论采用列表注写还是截面注写方式,剪 力墙上洞口均可在剪力墙平面布置图上原 位表达。
① 注写墙梁编号:如:“LLl”表示编号 为LLl的一道剪力墙连梁。
② 注写墙梁所在楼层号:如:“2~9”表 示该墙梁位于第2~9层。
③ 注写墙梁顶面标高高差:系指相对于墙 梁所在结构层楼面标高的高差值。高于者 为正值,低于者为负值,当无高差时不注。
④ 注写墙梁截面尺寸bxh、上部纵筋、下 部纵筋及箍筋的具体数值。
墙梁编号墙梁类型代号序号连梁连梁对角暗撑配筋连梁交叉斜筋配筋连梁集中对角斜筋配筋暗梁边框梁lllljclljxlldxalbklxxxxxxxxxxxx墙梁类型代号序号连梁连梁对角暗撑配筋连梁交叉斜筋配筋连梁集中对角斜筋配筋暗梁边框梁lllljclljxlldxalbklxxxxxxxxxxxx一列表注写方式?把剪力墙视为由墙柱墙身和墙梁三类构件组成对应于剪力墙平面布置图上的编号分别在剪力墙柱表剪力墙身表和剪力墙梁表中用绘制截面配筋图并注写几何尺寸与配筋数值的方式来表达剪力墙平法施工图

剪力墙结构ppt课件

剪力墙结构ppt课件

03
在选用材料时,应注意 材料的来源和质量,避 免使用劣质材料。
04
对于新材料的应用,应 进行充分的试验和论证, 确保其性能可靠、经济 合理。
05
剪力墙结构加固改造技术探讨
加固改造原因及目标设定
原因 结构老化、损伤或设计不足
抗震设防要求提高
加固改造原因及目标设定
使用功能改变或荷载增加 目标设定
剪力墙结构ppt课件
contents
目录
• 剪力墙结构基本概念与特点 • 剪力墙结构设计原理与方法 • 剪力墙结构施工工艺与流程 • 剪力墙结构材料选择与性能要求 • 剪力墙结构加固改造技术探讨 • 剪力墙结构发展趋势及挑战
01
剪力墙结构基本概念与特点
定义及作用
定义
剪力墙又称抗风墙、抗震墙或结构墙。房屋或构筑物中主要承受风荷载或地震 作用引起的水平荷载和竖向荷载(重力)的墙体,防止结构剪切(受剪)破坏。
• 联肢墙:剪力墙上开有一列或多列洞口,且洞口尺寸相对较大,此时剪力墙的 受力相当于通过洞口之间的连梁连在一起的一系列墙肢,故称连肢墙。
• 壁式框架:在联肢墙中,如果洞口开的再大一些,使得墙肢刚度较弱、连梁刚 度相对较强时,剪力墙的受力特性已接近框架。由于剪力墙的厚度较框架结构 梁柱的宽度要小一些,故称壁式框架。
行业标准和政策对发展的影响
行业标准
统一验收标准:建立统一的验收标准和评价体系,确保剪 力墙结构的施工质量符合设计要求和相关标准。
鼓励创新研发:政府应加大对剪力墙结构创新研发的支持 力度,通过资金扶持、税收优惠等措施鼓励企业和科研机 构进行技术创新。
完善设计规范:制定和完善剪力墙结构设计规范,明确 设计原则、荷载取值、构造措施等要求,保证设计质量 和安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z) (
z) (
P
H
M1 ( z )
( z) z) (
M 2 ( z)
z
a1
a2
5.4
双肢墙的内力和位移计算
5.4
双肢墙的内力和位移计算
3、第三步:微分方程的简化
改为 a 2
令:
2a 2 I b D 3 lb
D 为连梁的刚度 S 为双肢墙中一个墙肢对 组合截面形心轴的面积矩 (反映洞口大小) α1为连梁与墙
EI eq
它综合反映了剪力墙弯曲变形、剪切变形和轴向变形的影响。
5.2 剪力墙结构平面协同工作分析
2、剪力墙的等效刚度计算:
以顶点集中荷载为例,说明剪力墙的等效刚度求法。
5.2
剪力墙结构平面协同工作分析
5.2.3 剪力墙结构平面协同工作分析
1、基本假定
1)楼盖在自身平面内的刚度无限大,平面外刚度很小,可以忽略;
几何判定:
当剪力墙成列布置的洞口很大,且洞口较宽, 墙肢宽度相对较小,连梁的刚度接近或大于墙肢的 刚度。 受力特点: 与框架结构相类似。
壁式框架
5.2
剪力墙结构平面协同工作分析
5.2.2 剪力墙的等效刚度
相同水平荷载
剪力墙与竖向悬臂受弯构件具有相同的刚度
相同侧向位移
采用竖向悬臂受弯构件的刚度作为剪力墙的等效刚度
2)忽略连梁轴向变形,两墙肢同一标高水平位移相等。转角和曲率亦相同。 3)每层连梁的反弯点在梁的跨度中央。 4)沿竖向墙肢和连梁的刚度及层高均不变。当有变化时,可取几何平均值。
5.4
双肢墙的内力和位移计算
5.4.2 微分方程的建立
1、第一步:根据基本体系在连梁切口处的变形连续条件,建立微分方程: 将连续化后的连梁沿反弯点处切开,可得力法求解时的基本体系。
5.3 整截面墙的内力和位移计算
问题:整截面墙与竖向悬臂梁的主要区别? 整截面墙应考虑剪切变形+弯曲变形+轴向变形; 悬臂梁仅考虑弯曲变形。
5.3
整截面墙的内力和位移计算
6.3.1 墙体截面内力 在水平荷载作用下,整截面墙可视为上端自由、下端固定的竖向悬 臂梁,其任意截面的弯矩和剪力可按照材料力学方法进行计算。
qH
1
V0 H 3 V0 H V0 H 2 V0 H 2 V0 H 2 4 u (1 2 ) 8EI 2GA 8EI H GA 8EI (1 4 EI / H 2GA) 8EI eq
EI eq EI (1 4EI / H 2 GA)
6.3 整截面墙的内力和位移计算
求解二阶常系数非齐次线性微分方程 微分关系求解内力 5.4 双肢墙的内力和位移计算

将连杆离散化 , 均匀分布
(z)
求解两个未知 力的超静定结 构
(z)
受力平衡方 程求解内力
(z) 多余未知力
5.2
剪力墙结构平面协同工作分析
5.4.1 基本假定
1)每一楼层处的连梁简化为沿该楼层均匀连续分布的连杆。
5.4 双肢墙的内力和位移计算
2)墙肢轴向变形所产生的相对位移
位移。
2
基本体系在切口处剪力作用下,自两墙肢底至 z 截面处的轴向变形差为切口所产生的相对
z
z
H
N

计算 截面
N
2 ( z)
z
(z)
z
0
a
5.4 双肢墙的内力和位移计算
z
H
z

N N
2 ( z)
z
0
(z)
z
a
z 截面处的轴力在数量上等于(H−z高度范围)内切口处的剪力之和:
注:考虑剪切变形的位移:
u

M P M1 VPV1 ds ds EI GA
6.3 整截面墙的内力和位移计算
例:在水平均布荷载作用下,整截面墙考虑弯曲变形和剪切变形的顶点位移及等效刚度:
q
VP
P 1
V1
V0 H 2 uM 8 EI
H
H
uV
VpV1
V H qH 2 ds 1 0 GA GA 2 2GA
5.1 结构布置
2)大开间横墙承重 特点:每两开间设置一道承重横墙,间距一般6~8m。楼盖多采用混凝土 梁式板或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平板。 优点:使用空间大,平面布置灵活;自重较轻,基础费用相对较少。 缺点:楼盖跨度大,楼盖材料增多。 3)大间距纵、横墙承重 特点:每两开间设置一道横墙,间距为8m左右。楼盖采用混凝土双向板, 或在每两道横墙之间布置一根进深梁,形成纵、横墙混合承重。 从使用功能、技术经济指标、受力性能等方面来看,大间距方案较优 越。目前趋向于采用大间距、大进深、大模板、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楼板的 剪力墙结构体系。
切开后的截面上有剪力集度τ(z ) 和轴力集度σ(z ),取τ(z )为多余未知力。
根据变形连续条件,切口处沿未知力τ(z ) 方向上的相对位移应为零, 建立微分方程。
5.4
双肢墙的内力和位移计算
(1)由于墙肢弯曲变形所产生的相对位移: 1
当墙肢发生剪切变形时,只在墙肢的上、下截面产生相对水平错动,此错 动不会使连梁切口处产生相对竖向位移,即由墙肢剪切变形所产生的相对 位移为零。
例:计算在水平均布荷载作用 下, 剪力墙底部弯矩和剪力。
qH 2 M0 2
V0 qH
特点:截面正应力保持直线分布; 墙体无反弯点。
6.3 整截面墙的内力和位移计算
6.3.2 位移和等效刚度
由于剪力墙的截面高度较大,在计算位移时应考虑剪切变形的影响。同时, 当墙面开有很小的洞口时,尚应考虑洞口对位移增大的影响。 1、在水平荷载作用下,整截面墙考虑弯曲变形和剪切变形的顶点位移计算公式:
于柱梁刚度比很大的一种框架,属于高次超静定结构,可采用连梁连续化的分析法。
问题:连梁连续化法的基本思路?

计算模型的简化
基本假定 两个未知力的超静定结构
● 按力法求解超静定结构
双肢墙连梁连 续化分析法
1 2 3 0

微分方程的建立
补充条件
d2y EI 2 M dz

微分方程的求解 求解内力
5.1 结构布置
5.2
剪力墙结构平面协同工作分析
1)在竖向荷载作用下,各片剪力墙承受的压力可近似按各肢剪力墙负荷面 积分配;
2)在水平荷载作用下,各片剪力墙承受的水平荷载可按结构平面协同工作分析。
即研究水平荷载在各榀剪力墙之间分配问题的一种简化分析方法。
剪力墙结构平面图
5.2 剪力墙结构平面协同工作分析
5.2
剪力墙结构平面协同工作分析
2)第一类和第二类:包括整截面墙、整体小开口墙、联肢墙和壁式框架。 (1)将第一类剪力墙合并为总剪力墙,将壁式框架合并为总框架,按照框 架—剪力墙铰接体系分析方法,计算总剪力墙的内力和位移。
注:剪力墙结构体系在水平荷载作用下的计算问题就转变为单片剪力墙的计算。
5.2 剪力墙结构平面协同工作分析
5.2
剪力墙结构平面协同工作分析
2、剪力墙结构平面协同工作分析
将剪力墙分为两大类:第一类包括整截面墙、整体小开口墙和联肢墙; 第二类为壁式框架。
第一类
第一类+第二类
5.2
剪力墙结构平面协同工作分析
1)第一类:包括整截面墙、整体小开口墙和联肢墙。 (1)将水平荷载划分均布荷载、倒三角形分布荷载或顶点集中荷载,或 这三种荷载的某种组合; (2)计算沿水平荷载作用方向的m片剪力墙的总等效刚度; (3)根据剪力墙的等效刚度,计算每一片剪力墙所承受的水平荷载; (4)再根据每一片剪力墙所承受的水平荷载形式,进行各片剪力墙中连梁 和墙肢的内力和位移计算。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
第五章 剪力墙结构分析与设计
标 题
主要内容:
5.1 结构布置
重 点、难点:
5.2 剪力墙结构平面协同工作分析 5.3 整截面墙的内力和位移计算
结构分类和分析方法
5.4 双肢墙的内力和位移计算
5.5 多肢墙的内力和位移计算 5.6 整体小开口墙的内力和位移计算 5.7 壁式框架的内力和位移计算 5.8 剪力墙分类的判别
5.1 结构布置
5.1.2 剪力墙的布置原则
1)宜沿主轴方向双向或多向布置,不同方向的剪力墙宜联结在一 起,应尽量拉通、对直;抗震设计时,宜使两个方向侧向刚度接近; 剪力墙墙肢截面宜简单、规则。
2)剪力墙布置不宜太密,使结构具有适宜的侧向刚度;若侧向刚度
过大,不仅加大自重,还会使地震力增大。 3)剪力墙宜自下到上连续布置,避免刚度突变。 4)剪力墙长度较大时,可通过开设洞口将长墙分成若干均匀的独立 墙段。墙段的长度不宜大于8m。
受力特点对比和计算参数判别
5.9 剪力墙截面设计和构造要求
主要内容
5.1 结构布置 5.1.1 墙体承重方案
小开间横墙承重 大开间横墙承重 大间距纵、横墙承重
1)小开间横墙承重 特点:每开间设置承重横墙,间距为2.7~3.9m,适用于住宅、旅馆等 小开间建筑。 优点:不需要隔墙;采用短向楼板,节约钢筋等。 缺点:横墙数量多,承载力未充分利用,建筑平面布置不灵活,房屋自 重及侧向刚度大,水平地震作用大。
受力特点: 可视为上端自由、下端固定的竖向悬臂构件。
整截面墙
5.2
剪力墙结构平面协同工作分析
2)整体小开口墙:
几何判定: (1)洞口稍大一些,且洞口沿竖向成列布置, (2)洞口面积超过墙面总面积的16%,但洞口对 剪力墙的受力影响仍较小。 受力特点:
在水平荷载下,由于洞口的存在,墙肢中已出 现局部弯曲,其截面应力可认为由墙体的整体弯曲 和局部弯曲二者叠加组成,截面变形仍接近于整截 面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