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八年级物理第二章物态变化思维导图
(整理版)八年级物理全册思维导图

第一章机械运动第二章声现象第三章物态变化物态变化温度熔化规律:晶体凝固时,放热晶体熔化但温度不变条件:温度达到凝固点不断放出热量非晶体熔化:吸热温度不断下降吸放热:熔化吸热摄氏温度:单位:℃用途温度计制作原理:热胀冷缩使用方法种类规律:晶体凝固时,晶体凝固放热但温度不变条件:温度达到凝固点不断放出热量非晶体凝固:放热,温度不断下降吸放热:凝固放热凝固液化升华和凝华汽化蒸发发声条件:任何温度影响因素:液体温度高低液体表面积大小液体表面空气流动速度沸腾:发生条件:达到沸点不断吸热吸放热:液化放热方法:降低温度压缩体积升华吸热凝华放热第四章光现象光现象光的传播光的反射光的折射光的色散光源能够发光的物体按产生原因分为天然光源人造光源光的直线传播条件: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常见的现象光速反射规律基本概念分类:镜面反射漫反射应用:平面镜成像特点作用反射现象基本概念折射规律折射光线折射角规律:光路是可逆的色散现象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定义: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光学性质:对光线有会聚作用通过光心的光线不偏基本规律主光轴:两个球面所在球心的连线,平行于主光轴的入射光线会聚于焦点焦距:焦点到光心的距离成像规律物距:u>2f像距:f<u<2f成缩小的倒立的实像物距:f<u<2f 像距:u>2f 成放大的倒立的实像物距:u<f像距:u>2f成放大的正立的虚像定义: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光学性质:对光线有发散作用透镜及其应用凸透镜凹透镜应用照相机:凸透镜成缩小实像的原理日常生活投影仪:凸透镜成放大实像的原理放大镜:凸透镜成放大虚像的原理眼睛成像原理:晶状体和角膜眼睛组合相当于凸透镜近视眼的矫正远视眼的矫正科技望远镜显微镜第六章质量与密度定义: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符号:m单位:千克(kg)吨(t)克(g)毫克(mg)工具天平:结构调节与使用方法测量其他工具:台秤,杆秤等对固体和液体质量的测量密度多彩的物质世界定义: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符号:ρ单位:千克每立方米(3m kg)克每立方厘米(3cm g)公式:Vm =ρ规则固体:天平,刻度尺(或量筒)测量不规则物体液体特殊测量:只用天平求m应用求V 求ρ密度与社会生活:密度与温度质量第七章力力力力的含义: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施力物体受力物体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力的表示方法:力的示意图弹力弹性:物体在受力时会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的性质。
八年级物理全册思维导图

第一章机械运动第二章声现象第三章物态变化物态变化温度熔化规律:晶体凝固时,放热晶体熔化但温度不变条件:温度达到凝固点不断放出热量非晶体熔化:吸热温度不断下降吸放热:熔化吸热摄氏温度:单位:℃用途温度计制作原理:热胀冷缩使用方法种类规律:晶体凝固时,晶体凝固放热但温度不变条件:温度达到凝固点不断放出热量非晶体凝固:放热,温度不断下降吸放热:凝固放热凝固液化升华和凝华汽化蒸发发声条件:任何温度影响因素:液体温度高低液体表面积大小液体表面空气流动速度沸腾:发生条件:达到沸点不断吸热吸放热:液化放热方法:降低温度压缩体积升华吸热凝华放热第四章光现象光现象光的传播光的反射光的折射光的色散光源能够发光的物体按产生原因分为天然光源人造光源光的直线传播条件: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常见的现象光速反射规律基本概念分类:镜面反射漫反射应用:平面镜成像特点作用反射现象基本概念折射规律折射光线折射角规律:光路是可逆的色散现象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定义: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光学性质:对光线有会聚作用通过光心的光线不偏基本规律主光轴:两个球面所在球心的连线,平行于主光轴的入射光线会聚于焦点焦距:焦点到光心的距离成像规律物距:u>2f像距:f<u<2f成缩小的倒立的实像物距:f<u<2f 像距:u>2f 成放大的倒立的实像物距:u<f像距:u>2f成放大的正立的虚像定义: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光学性质:对光线有发散作用透镜及其应用凸透镜凹透镜应用照相机:凸透镜成缩小实像的原理日常生活投影仪:凸透镜成放大实像的原理放大镜:凸透镜成放大虚像的原理眼睛成像原理:晶状体和角膜眼睛组合相当于凸透镜近视眼的矫正远视眼的矫正科技望远镜显微镜第六章质量与密度定义: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符号:m单位:千克(kg)吨(t)克(g)毫克(mg)工具天平:结构调节与使用方法测量其他工具:台秤,杆秤等对固体和液体质量的测量密度多彩的物质世界定义: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符号:ρ单位:千克每立方米(3m kg)克每立方厘米(3cm g)公式:Vm =ρ规则固体:天平,刻度尺(或量筒)测量不规则物体液体特殊测量:只用天平求m应用求V 求ρ密度与社会生活:密度与温度质量第七章力力力力的含义: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施力物体受力物体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力的表示方法:力的示意图弹力弹性:物体在受力时会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的性质。
(整理版)八年级物理全册思维导图

第一章机械运动第二章声现象第三章物态变化物态变化温度熔化规律:晶体凝固时,放热晶体熔化但温度不变条件:温度达到凝固点不断放出热量非晶体熔化:吸热温度不断下降吸放热:熔化吸热摄氏温度:单位:℃用途温度计制作原理:热胀冷缩使用方法种类规律:晶体凝固时,晶体凝固放热但温度不变条件:温度达到凝固点不断放出热量非晶体凝固:放热,温度不断下降吸放热:凝固放热凝固液化升华和凝华汽化蒸发发声条件:任何温度影响因素:液体温度高低液体表面积大小液体表面空气流动速度沸腾:发生条件:达到沸点不断吸热吸放热:液化放热方法:降低温度压缩体积升华吸热凝华放热第四章光现象光现象光的传播光的反射光的折射光的色散光源能够发光的物体按产生原因分为天然光源人造光源光的直线传播条件: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常见的现象光速反射规律基本概念分类:镜面反射漫反射应用:平面镜成像特点作用反射现象基本概念折射规律折射光线折射角规律:光路是可逆的色散现象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定义: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光学性质:对光线有会聚作用通过光心的光线不偏基本规律主光轴:两个球面所在球心的连线,平行于主光轴的入射光线会聚于焦点焦距:焦点到光心的距离成像规律物距:u>2f像距:f<u<2f成缩小的倒立的实像物距:f<u<2f 像距:u>2f 成放大的倒立的实像物距:u<f像距:u>2f成放大的正立的虚像定义: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光学性质:对光线有发散作用透镜及其应用凸透镜凹透镜应用照相机:凸透镜成缩小实像的原理日常生活投影仪:凸透镜成放大实像的原理放大镜:凸透镜成放大虚像的原理眼睛成像原理:晶状体和角膜眼睛组合相当于凸透镜近视眼的矫正远视眼的矫正科技望远镜显微镜第六章质量与密度定义: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符号:m单位:千克(kg)吨(t)克(g)毫克(mg)工具天平:结构调节与使用方法测量其他工具:台秤,杆秤等对固体和液体质量的测量密度多彩的物质世界定义: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符号:ρ单位:千克每立方米(3m kg)克每立方厘米(3cm g)公式:Vm =ρ规则固体:天平,刻度尺(或量筒)测量不规则物体液体特殊测量:只用天平求m应用求V 求ρ密度与社会生活:密度与温度质量第七章力力力力的含义: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施力物体受力物体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力的表示方法:力的示意图弹力弹性:物体在受力时会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的性质。
初中物理各章节的思维导图

初中物理各章节的思维导图(总10
页)
--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
--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
初中物理各章节的思维导图,更方便理解知识点.
1、声现象
2、光现象
3、透镜及其应用
4、物态变化
5、电流和电路
6、电压和电阻
7、欧姆定律
8、电功率(一)——电能与电功率
9、电功率(二)——电热与安全用电
10、电与磁
11、信息的传递
12、多彩的物质世界
13、运动和力
14、力和机械(一)——常见的力
15、力和机械(一)——简单机械
16、压强和浮力(一)——压强
17、压强和浮力(二)——浮力
18、功和机械能
19、热和能
20、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1111。
2020版初中物理物态变化思维导图

物质由固态变成气态
升华是一个吸热的过程所测温度不能超过量程
温度计的量程是35~42℃,分度值是0.1℃,读数时可以离开人体
注意认清量程和分度值
使用时液泡不能接触容器底和容器壁读数时,视线要正视刻度线,液泡不能离开被测液体
原理
用途摄氏度,用℃表示
规定:在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沸水的温度为100℃,0℃到100℃之间分为100等分,每一等份就是1℃常用单位
含义
温度计
物质由气态变成固态凝华是一个放热的过程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液化是一个放热的过程
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可以使气体液化
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
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变;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升高熔化是一个吸热过程
物态变化
熔化
温度
凝华
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测量温度的工具
使用
升华
液化
汽化
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
蒸发是发生在液体表面、缓慢的汽化现象,蒸发的快慢与液体的温度、表面积以及液面上空
气的流动速度有关沸腾时在液态的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汽化现
象,液体在沸腾过程中,温度不变
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做沸点
汽化是一个吸热的过程
凝固
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
晶体在凝固过程中,温度不变;非晶体在凝
固过程中,温度升高
凝固是一个放热过程
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制成。
初中物理《物态变化》单元评价思维导图及单元评价量规

20
实验器材操作规范准确熟练,实验现象明显,数据记录准确,实验后整理器材。
能在同伴、教师提示和帮助下注意实验器材的正确使用,数据记录准确,操作不熟,实验后没有整理器材的意识。
即使在同伴、教师提示和帮助下也难以完成实验,记录数据不准确,操作不熟,实验器材随手乱放,没有整理器材的意识。
分析论证
20
《物态变化》主单元学习评价
作者姓名
学科
物理
年级
九年级
主题单元名称
《物态变化》
单元评价方案的思维导图
评价量规
《物态变化》评价要素3——探究熔化和凝固实验评价量规
评价指标
权重
评价标准分级描述
学生自评
学生互评
教师评价
好(1—0.8)
合格(0.8—0.6)
需改进(0.6—0)
提出猜想
10
能够提出猜想,并指出猜想依据的经验或事实,说明猜想的思路。
报告论述清楚,有条理,证据充分,内容丰富完整,形式规范,语言流畅。
报告论述清楚,有条理,证据充分,形式规范,语言流畅。
评语和总分
10
在同伴、教师提示和帮助下,能够画出图像,得出结论,但难以认识和接受分析的思路、过程和结论。
组内:探究活动主要由一两位同学完成,其他同学很少参与,同伴之间很少形成沟通。
全班:很少在全班进行展示,发表观点,多数学生不参与。
组内:探究活动完全由一两位同学完成,其他同学不参与,同伴之间没有形成沟通。
全班:从不在全班进行展示,发表观点。
能够熟练根据记录数据画出图像,分析数据得出结论,思路清晰,分析过程和结论表述全面、准确。
能够在同伴、教师提示和帮助下,画出图像,分析数据得出结论,能够认识和接受分析的思路、分析过程和结论,但难以独立完成。
初中物理《物态变化》单元评价思维导图及单元评价量规1

参与程度
10
积极参与探究活动,积极与小组动,积极与小组内同学合作,参与讨论。
参与探究活动,与小组内同学合作。
合作精神
15
积极开展合作学习,与组员团结协作,配合默契。能在完成任务的同时,帮助他人完成任务。
《物态变化》评价要素3——探究液体沸腾条件评价量规
评价指标
权重
评价标准分级描述
学生自评
学生互评
教师评价
好(1—0.8)
合格(0.8—0.6)
需改进(0.6—0)
学习态度
10
能熟练地运用互联网搜索液体沸腾相关知识,形成比较丰富的液体沸腾相关知识的资料。
较好地利用互联网,找到一定的与主题有关的有效网站。能形成液体沸腾相关知识的资料。
参与探究活动。活动效率不高,能按时完成任务。
交流评价
15
能积极参加组内及组间的交流活动,善于发言,互相交流,能将自己的成果与他人分享。
能积极参加组内及组间的交流活动,善于发言,能将自己的成果与他人分享。
能参加组内及组间的交流活动,
学习成果
15
对所学知识有透彻的理解,能正确运用其解决实际问题。
对所学知识有正确的理解,能运用其解决实际问题。
《物态变化》单元学习评价
作者姓名
学科
物理
年级
九年级
主题单元名称
物态变化
单元评价方案的思维导图(说明:将单元评价方案的思维导图导出为jpeg文件粘贴在下面框内;如果提交到平台,则需要使用图片导入的功能,具体操作见《2013学员教师远程研修手册》。)
评价量规(说明:将设计的针对主题单元中某一评价要素的评价量规粘贴在下面)
初中物理各章节思维导图

初中物理《能源与可持续发展》思维导图
初中物理《热和能》思维导图
初中物理《功和机械能》思维导图
初中物理《压强和浮力(二)——浮力》思维导图
初中物理《压强和浮力(一)——压强》思维导图
初中物理《力和机械(一)——简单机械》思维导图
初中物理《力和机械(一)——常见的力》思维导图
初中物理《运动和力》思维导图
初中物理《多彩的物质世界》思维导图
初中物理《信息的传递》思维导图
初中物理《电与磁》思维导图
初中物理《电功率(二)——电热与安全用电》思维导图
初中物理《电功率(一)——电能与电功率》思维导图
初中物理《欧姆定律》思维导图
初中物理《电压和电阻》思维导图
初中物理《电流和电路》思维导图
初中物理《物态变化》思维导图
初中物理《声现象》思维导图
初中物理《光现象》思维导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