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痹症中医诊疗规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痹症中医诊疗规范

痹证是指肢体经络为风、寒、湿、热之邪所闭塞,导致气血不通,经络痹阻,引起肌肉、关节、筋骨发生疼痛、酸楚、麻木、重着、灼热、屈伸不利,甚或关节肿大变形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风、寒、湿、热、瘀、痰等邪气滞留筋脉、关节、肌肉,经脉痹阻,不通则痛是其基本病机,因人的禀赋素质不同而有寒热转化。素体阳气偏盛者,易从阳化热,成为风、湿热痹;阳气虚衰者,多从阴化寒,成为风寒湿痹。痰浊、瘀血闭阻经络、血脉,流注关节,导致关节肿胀、僵硬、变形。痹证日久,耗伤气血,可损及脏腑。

本病证相当于西医的风湿病、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骨性关节炎等疾病。

1 诊断与鉴别诊断

1.1诊断要点突然或缓慢地自觉肢体关节肌肉疼痛、屈伸不利为痹证的症状学

特征。行痹以痛处游走不定为特征;痛痹以肢体关节冷痛、或疼痛剧烈、痛如刀割、痛处不移为特点;着痹则以肢体关节酸痛、沉重、肿胀或顽麻为特征,遇阴雨天气症状加重,病程较长,缠绵难愈;肢节红肿热痛,得冷则舒,或伴全身发热汗出、烦躁不安、口渴等症者为热痹;以小关节为主的对称性肿胀疼痛、变形,伴有晨僵、活动不利者为旌痹。病变发展至晚期可有关节剧痛,肿大变形,肌肉萎缩,也有绵绵而痛,麻木尤甚,伴心悸、乏力者。

1.2 鉴别诊断

1.2.1 痿病痹证久治不愈,因肢体疼痛,活动困难,渐见痿瘦,而与痿病相似。其鉴别的关键在于痿病表现为肢体痿弱,羸瘦无力,行动艰难,甚至瘫软于床榻,但肢体关节多无疼痛,而痹证却以疼痛突出。临床上也有肢体肌肉萎缩无力,又伴有肌肉关节疼痛者,是为痿痹并病,可按病因病机特点,辨别孰轻孰重进行论治。

1.2.2 其他如膝眼风、痛风等病证,虽也可见关节肌肉疼痛,但疼痛部位、性质和伴发症状,有各自的证候特点。

2 辨证论治

痹证是一种以正气亏虚、肝肾不足为本,风寒湿邪痹阻关节、经络,久则化痰成瘀、伤筋蚀骨为标的慢性反复发作性疾病。正虚邪实,相互作用,且影响

病情的进退。辨证的要点在于掌握体虚与邪实的孰轻孰重,脏腑气血阴阳的亏耗,风寒湿(热)痰瘀之偏胜,而随证施以补益气血、滋补肝肾、祛风散寒、化湿清热、化痰和瘀、通络止痛等法。

2.1 行痹

证候:关节、肌肉疼痛,屈伸不利,疼痛呈游走性,多见于上肢关节,初起可见发热、恶风等表证,舌苔薄白,脉浮或浮滑。

病机:风兼寒湿,留滞经脉,痹阻气血。

治法:祛风除湿,散寒通络。

方药:防风汤加减。防风15g,麻黄9g,桂枝15g,葛根30g,当归12g,茯苓15g,生姜6g,大枣9g,甘草6g。加减:腰背酸痛者,加杜仲15g,续断15g,桑寄生15g,淫羊藿15g,巴戟天15g 以温肾阳风湿。关节肿大、苔薄黄者,有化热之象,以桂枝芍药知母汤加减。

2.2 痛痹

证候:关节、肌肉疼痛,遇寒则剧,得热痛减,关节拘紧,屈伸不利,疼痛固定而怕冷,舌质淡,苔薄白,脉弦紧。

病机:寒兼风湿,留滞经脉,痹阻气血。

治法:散寒通络,祛风除湿。

方药:乌头汤加减。制川乌(先煎)3g,麻黄9g,白芍15g,甘草9g,黄芪15g。加减:关节冷痛剧烈、拘急难伸,加附子(先煎)12g,细辛3g,干姜9g,当归12g 以温经散寒止痛。

2.3 着痹

证候:关节、肌肉疼痛酸楚,重着麻木,肿胀明显,关节活动受限,多见于下肢关节,舌质淡,舌苔白腻,脉濡缓。

病机:湿兼风寒,留滞经脉,痹阻气血。治法:除湿通络,祛风散寒。

方药:薏苡仁汤加减。薏苡仁30g,苍术15g,甘草6g,羌活15g,独活15g,防风9g,麻黄9g,桂枝15g,制川乌(先煎)3g,当归9g,川芎6g。加减:关节肿胀明显,加革薛15g 以祛风除湿;肌肤麻木不仁,加海桐皮、稀莶草各15g 以祛风通痹;小便不利,浮肿,加车前子(先煎)15g,泽泻9g,茯苓15g 以利尿渗湿;痰湿盛,加法半夏9g,胆南星6g 以燥湿化痰。

2.4 风湿热痹

证候:关节、肌肉疼痛呈游走性,痛处灼热红肿,痛不可触,得冷稍舒,可见皮下结节或红斑,常见有发热、恶风、汗出、口渴、烦躁不安,舌质红,苔黄或黄腻,脉滑数或浮数。

病机:风湿热邪壅滞经脉,气血痹阻不痛。

治法:清热通络,祛风除湿。

方药:白虎加桂枝汤合宣痹汤加减。石膏(先煎)30g,知母9g,黄柏9g,连翘15g,桂枝15g,防己9g,杏仁9g,滑石15g,赤小豆9g,蚕砂(先煎)9g,甘草6g。加减:咽痛,加荆芥6g,薄荷(后下)3g,牛蒡子9g,桔梗6g 以疏风利咽;皮肤红斑,加赤芍15g,牡丹皮10g,生地黄15g,紫草9g 以凉血消斑;热盛伤阴,口渴心烦,加生地黄15g,玄参15g,麦冬15g 以滋阴清热除烦。热毒炽盛,化火伤津,见关节红肿、触之灼热、痛如刀割、筋脉拘急抽掣、入夜尤甚、壮热烦渴、舌红少津、脉弦滑而数者,用五味消毒饮合犀黄丸加减。

2.5 痰瘀痹阻证

证候:痹证日久,关节、肌肉疼痛如刺,固定不移,或关节紫暗、肿胀,肌肤顽麻或重着,或关节僵硬,有硬结、瘀斑,面色暗黑,眼睑浮肿,或胸闷多痰,舌质紫暗或有瘀斑、瘀点,苔白腻,脉弦涩。

病机:痰瘀互结,留滞关节,闭塞经脉。

治法:化痰行瘀,蠲痹通络。

方药:双合汤加减。桃仁9g,红花9g,当归9g,川芎6g,赤芍15g,茯苓15g,法半夏9g,陈皮6g,白芥子9g,姜汁(冲服)9g。加减:皮下结节,加胆南星6g,天竺黄6g,白芥子9g 以化痰;瘀血明显,加莪术6g,三七(冲服)3g,土鳖虫6g 以加强祛瘀通络;痰瘀交结,疼痛不已,加白花蛇3g,全蝎3g,蜈蚣3g,地龙9g 以搜风通络;有化热之象,加黄柏、牡丹皮各9g 以清热。

2.6 肝肾两虚证

证候:白久不愈,关节、肌肉疼痛,屈伸不利,或变形,形体消瘦,腰膝酸软,或畏寒肢冷,阳痿遗精或骨蒸劳热,心烦口渴,舌质淡红,苔薄白或少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