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市都市农业公园的建设可行性分析与实践路径
农业公园概念及规划方法

国家农业公园
脱胎于国家公园概念的国家农业公园内涵过于狭 窄,对原生态农耕环境保护的偏好使国家农业公园应用 范围极其有限,难以适应当前休闲农业发展的蓬勃趋势, 也与国际通行概念不符。
中国农业公园由来
日本农业公园
日本农业公园将农业生产场所、农产品消费场所和休闲 旅游场所结合于一体农业休闲场所。
日本农业公园分为以单一农产品为主的专业性农业公园 和综合性农业公园。综合性公园一般建设由服务区、景观区、 草原区、森林区、花卉区及活动区等。 日本农业公园实质是休闲农业发展的一种较高形态,是农业园区与旅 游景区的混合体,有较完整的农业产业链条和完善的旅游服务设施。
有鲜明的旅游产品定
4
位
农业公园概念剖析
农业公园分类
根据产业侧重不同
农业产业主导的农业公园、旅游产业主导的农业公园, 生态功能主导的农业公园
根据内容不同
专业型农业公园(库肯霍夫公园)和综合性农业公园 (兰陵)
根据核心特色不同
生态型农业公园、文化型农业公园、娱乐型农业公园、 产品型农业公园、科技型农业公园等。
沙巴农业公园最初是一个兰花种植中心,紧接着规模不断扩大,逐渐加入了罕见植物研 究和旅游设施,最后科学家、农业学家、植物学家在这里加入了一些植物、农作物和农业的 研究,最终形成现在的农业公园。
农业公园案例解析
马来西亚沙巴农业公园特点
原生态的自然环境
大面积的热带雨林、花园、湖 泊等。
完善的旅游服务设施
农业公园案例解析
日本农业公园
神户市立农业公园
神户市立农业公园位于神户市,占地200公顷。公园内建有葡萄酒专用葡
萄园、神户葡萄酒加工厂、储藏馆及葡萄酒展示馆,还有农户和学生培训设施、
农业生态园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农业生态园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生态园可行性研究报告第一章总论1.项目概况1.1项目名称**农业生态园1.2项目建设单位1.3项目建设地址位于距离**新区三公里地带,连霍高速路口与省道237交汇处,紧邻伊水、洛水等黄河支流1.4项目建设内容该项目是以自然生态环境资源综合利用和发展高科技生态农业循环经济为主导,集高效农业、旅游、休闲、环保为一体的多功能生态园区。
1.5项目实施进度1.6总投资额及资金来源1.7技术经济指标一览表2.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单位:工程咨询资格等级:证书编号:发证机关: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3.建设环境**市位于河南省中部、中岳嵩山北麓,下辖5个街道、15个镇,综合经济实力连续18年位居河南省首位,**的上市公司达到9家,成为中西部地区拥有上市公司最多的县级市,是我国经济实力的百强县市,国家级园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地理位置重要,北临旅游大市焦作,西接古都洛阳,东靠省会郑州,位于焦作、洛阳和郑州中心地带。
此三地均为河南旅游、经济重地。
陇海铁路、国道310、省道314和连霍高速公路横穿东西,省道237、焦(作)巩(义)黄河大桥纵贯南北,有6条铁路专线与国铁相连。
**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
因地扼古都洛阳,故史有“东都锁钥”之称。
内有裴李岗、仰韶和龙山文化遗址70多处,拥有北魏石窟、北宋皇陵、康百万庄园等国家、省、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00多处。
河洛汇流、浮戏山雪花洞、北宋皇陵、嵩阴风景区、青龙山慈云寺、杜甫故里、常香玉故乡、康百万庄园等六个景区已成为河南省三点(郑、汴、洛)一线(大黄河旅游线)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河南省历史文化名城。
4.承办单位概况5.可行性研究依据5.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5.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5.3国家环保产业“十一”规划5.4国家及省市其他有关政策、法规、规定等5.5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397-1996)5.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5.7《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计规定》[(82)国环字第002号] 5.8**市总体规划及河洛镇总体规划5.9项目建设单位提供的有关基础资料和调查资料6.可行性研究范围6.1项目背景及建设的必要性6.2项目建设地址及条件6.3项目建设方案6.4环境保护与节能措施6.5项目组织管理及劳动定员6.6项目实施进度6.7投资估算及资金来源6.8效益分析6.9结论第二章项目背景及建设的必要性2.1项目提出背景自进入20世纪70年代,全球用于对付害虫的农药达12000多种。
鄞州公园植物造景实习调查报告

摘要:在对鄞州公园植物应用现状进行调查分析的基础上, 对其植物造景的特色进行挖掘, 就目前植物配置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探讨并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对今后园林设计中的植物造景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鄞州公园植物配置宁波正文:植物造景就是应用乔木、灌木、藤本及草本植物创造景观, 充分发挥植物本身形体、线条、色彩等自然美, 形成美丽动人的画面, 供人们观赏。
绿地植物造景必须具备科学性与艺术性两个方面的高度统一,即要满足植物与环境在生态适应性上的统一,又要通过艺术构图原理体现出植物的形式美及人们在欣赏时所产生的意境美。
目的是为人们创造舒适、休闲的空间,满足人们休闲赏景的需要。
1.宁波气候环境介绍宁波位于浙江省东部,长江三角洲南翼,地处余姚江、奉化江、甬江的三江交汇处,是浙江省东北部海滨。
宁波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分明。
年平均气温16.2 cc,年平均日照时间2070h,无霜期230-240d。
雨量充沛,年降水量1300-1500mm,雨量相对集中于春夏季节。
宁波自然植被属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浙闽山丘甜槠(Castanopsis eyeri)、木荷(Schima superba)地区,是典型的常绿阔叶林的分布地区。
主要高等植物有215科、660属、1350余种,列为国家二类保护的有银杏(Ginkgo biloba)等7种,三类保护的有浙江楠(Phoebe chekiangensis)等4种。
宁波植被分为针叶林、阔叶林、竹林、灌木丛、草丛等5个植被类型组,1 3个植被型,38个群系。
2.鄞州公园概况鄞州公园位于鄞州中心城区的主轴线终端,北靠首南南路,与文化广场、鄞州新行政中心遥相呼应;南临宁三路;东濒天童南路,西接宁南南路,占地25.6公顷,是一个集旅游、健身、娱乐、科教于一体的综合性公园。
也是鄞州新城区“一心、二轴、三环、四河、三十六点”绿地体系的中心。
鄞州公园由法国PA建筑师事务所汇总该所和德国TMT景观建筑咨询公司两个方案设计而成。
宁波立体绿化施工方案

宁波立体绿化施工方案1. 引言立体绿化是指在空中、地面、地下等多个方向进行绿化,并形成一个整体绿化空间的绿化方式。
作为一种城市绿化手段,它不仅可以增加城市的绿色面积,还能提高城市环境质量,改善城市人居环境,并发挥城市生态功能。
为了有效推进宁波市的城市绿化工作,本文将提出一种宁波的立体绿化施工方案,旨在实现宁波市的城市绿化目标,并为市民提供更好的城市环境。
2. 立体绿化设计2.1 绿化内容本方案主要包括树木、花草、灌木等绿化植物,以及绿化设施、绿化景观等。
2.1.1 树木在城市的公共区域,如广场、街头等,我们将选用适应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乔木种植。
这些树木将提供阴凉、净化空气、美化环境的功能。
2.1.2 花草在公园、花坛、道路两侧等区域,我们将选择适应气候条件的观赏花草种植。
这些花草将增加城市的色彩和生气,并营造出愉悦的环境。
2.1.3 灌木在城市的景观绿化中,我们将使用适应气候和土壤条件的灌木植物。
这些灌木将提供屏障、修剪和美化环境的功能。
2.2 绿化设施为了更好地实现立体绿化,我们将配备以下绿化设施:•绿化用水系统:为绿化植物提供合适的水源,保证其生长。
•道路绿化:在城市道路两侧设置绿化带,增加城市道路绿地面积。
•垂直绿化:在建筑物的墙面上设置垂直绿化系统,提供空中绿化空间。
•屋顶绿化: 在建筑物的屋顶设置绿化系统,增加城市绿色面积。
•绿化路灯:在道路绿化带设置绿化路灯,提供照明同时增加绿化景观。
2.3 绿化景观为了提供美观的城市环境,我们将设计以下绿化景观:•喷泉、水景:在公共区域设置喷泉和水景,为市民提供观赏和休闲的场所。
•花坛、草坪:设置花坛和草坪,增加城市的绿色面积,形成休憩区。
•绿化带:在城市的主要道路两侧设置绿化带,提供美观的绿色景观。
•花廊、过道:在室外空间设置花廊和过道,形成绿色隧道效果,提供遮荫和景观。
3. 施工计划3.1 选址我们将选取宁波市区内的公共区域和道路两侧作为立体绿化的主要区域。
都市农园运营方案

都市农园运营方案一、市场分析都市农园是指在城市周边或郊区,以农业种植、养殖等方式进行农业生产,同时兼顾观光、休闲、教育等多功能的农业园区。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深入,城市居民对绿色农产品的需求逐渐增加,都市农园逐渐成为人们休闲度假的好去处。
现代都市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城市居民对大自然的渴望也越来越强烈。
市场调查显示,都市居民参观农园的意愿较强,生活在城市中的人们渴望亲近自然,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
二、运营方案1. 地点选择都市农园的地点选择非常关键。
首先需要确保距离市区较近,便于游客前来参观。
其次,要选择环境优美、空气清新的地方,能让游客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
最后,还需考虑交通便利性和基础设施完善度,确保游客出行安全便利。
2. 农园规划农园规划包括农产品种植区、观光区、休闲区、餐饮区等。
在农产品种植区,可以栽种各种有机蔬菜水果,甚至可以兴办草莓采摘园、葡萄园等,让游客亲自体验采摘的乐趣。
观光区可以设置农业展览馆、农产品展销区,让游客了解农业生产的过程,并购买新鲜的农产品。
休闲区可以设置湖泊、草坪等,提供游客休息放松的场所。
餐饮区可以设置各种农场餐厅,供应农家饭菜,让游客亲自品尝。
3. 产品推广都市农园可以推出各种各样的主题活动,如采摘节、烧烤嘉年华、农业科普展等,吸引更多游客前来参观。
同时,还可以开辟专门的线上渠道,进行产品推广,如建立官方网站、开通社交媒体账号等。
4. 基础设施在都市农园中,基础设施的建设非常重要。
首先要保证设施的完善性,包括停车场、卫生间、游客中心、观光车辆等。
其次,要保证安全性,采取措施确保游客的人身安全。
最后,要保证设施的智能化,如开发手机APP、引入智能设备等,提升游客体验。
5. 合作联盟为了吸引更多游客,都市农园可以与当地旅游机构、民宿等形成合作联盟,共同推广。
此外,还可以与当地企业合作,开展团建活动、企业培训等。
6. 管理团队都市农园要建立专业可靠的管理团队。
团队成员要具备农业生产和农业旅游的相关知识,能够为游客提供专业的指导和服务。
农业旅游观光体验园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农业旅游观光体验园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一、项目背景随着人们对健康生活的追求和对农村生活的向往,农业旅游观光体验园作为一种结合农业生产和旅游观光的模式逐渐兴起。
通过农业旅游观光体验园的建设,可以提供给游客们了解农业生产过程、参与农事活动以及品尝农产品的机会,同时为农民提供增加收入的途径。
本项目拟在X地区建设一座农业旅游观光体验园,以满足人们对农业生活的向往和参与。
二、项目目标1.建设一座以农业体验和旅游观光为主题的园区,为游客提供了解农业生产的机会。
2.提高农民的收入,促进农业产业的发展。
3.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增加旅游收入。
三、市场分析1.农业旅游观光是当前发展迅速的旅游业态之一,受到越来越多游客的喜欢和关注。
2.本项目所在地X地区具有丰富的农业资源,有利于开展农业旅游观光活动。
3.随着人们对健康生活的追求,农业旅游观光的市场需求将不断增长。
四、项目内容和规模1.农业体验园面积约为XX亩,包括农田、果园、蔬菜种植区和动物饲养区等。
2.设立农事体验区,游客可以亲自参与农业生产,如种植、播种、采摘等。
3.果园和蔬菜种植区内设置观光步道,游客可以参观果树和蔬菜的生长过程。
4.动物饲养区内设置农场动物,游客可以与动物互动,如喂食、骑马等。
5.建设观光休闲区,包括农家乐餐饮和农产品展示销售区。
五、投资估算1.土地费用:XX元2.建设费用:XX元3.设备采购费用:XX元4.运营费用:包括员工工资、水电费、宣传费等,预计每年XX元。
六、预期经济效益1.年游客接待量预计XX人次,平均门票收入XX元/人次,预计年门票收入为XX万元。
2.农产品销售收入预计为XX万元。
3.餐饮收入预计为XX万元。
4.总收入预计为XX万元。
5.预计年运营成本为XX万元,预计净利润为XX万元。
七、可行性分析1.市场需求较大,有利于项目的发展和运营。
2.项目所处地区农业资源丰富,有助于提供游客满意度更高的农业旅游观光体验。
3.项目投资规模相对较小,可以通过多种方式筹集资金。
农业公园项目建议书

农业公园项目建议书一、项目背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休闲娱乐和健康生活的需求也越来越高。
农业公园作为一种融合了农业观光、休闲度假、农产品体验等多种功能的综合性场所,已经成为了当下城市发展的热门项目。
农业公园不仅可以满足人们对于农业知识的渴望,还可以让城市居民在繁忙的生活中放松心情,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二、项目建设内容1. 农业观光区:在农业公园内设置农田观光区,让游客可以亲自体验农耕文化,了解农业生产的全过程。
观光区内可以设置农作物种植区、果蔬采摘区、农业科普展示区等,让游客亲身参与到农业生产中来。
2. 休闲度假区:为了满足游客的休闲需求,农业公园内可以设置休闲度假区,包括农家乐、民宿、露营地等设施,让游客可以在农村田园风光中享受慢生活的乐趣。
3. 农产品体验区:农业公园可以设置农产品加工车间、农产品销售中心等,让游客可以亲自参与农产品加工制作,体验农产品的魅力,并且可以购买到新鲜的农产品。
4. 生态环境保护区:农业公园要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可以设置生态湿地、植物园、动物园等,让游客可以在自然环境中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增强生态保护意识。
三、项目建设意义1. 促进农业发展:农业公园的建设可以促进当地农业的发展,增加农民的收入,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
2. 丰富城市居民的休闲方式:农业公园为城市居民提供了一个与大自然亲密接触的机会,丰富了他们的休闲方式,提高了生活质量。
3. 增加农业科普知识:通过农业公园的建设,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农业知识,增强农业科普意识,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
4. 促进乡村旅游业的发展:农业公园的建设可以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参观,带动当地乡村旅游业的发展,增加当地居民的收入。
四、项目建设规划1. 地理位置选择:农业公园的地理位置要选择在交通便利、自然环境优美的地方,便于游客前来参观。
2. 建设规模: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合理规划农业公园的建设规模,包括观光区、休闲度假区、农产品体验区、生态环境保护区等。
城市绿地建设中存在问题与对策研究——以宁波市为例

第二部分宁波市城市绿地构建分析1宁波市概述1.1宁波市基本概况1.1.1自然地理概况宁波,简称甬,位于中国大陆海岸线中段,经济发达的长江三角洲南翼(东经120。
55’至122。
16’,北纬28051’至3o。
33’)。
东有舟山群岛为天然屏障,北濒杭州湾,西接绍兴市的嵊县、新昌、上虞,南临三门湾,并与台洲的三门、天台相接。
全市辖象山、宁海两个县,余姚、慈溪、奉化三个县级市。
市区设海曙、江图1宁波市区位图东、江北、鄞州、镇海、北仑六个区。
全市总面9365平方公里,总人口530万。
(图1)全市地貌基本分布为中部平原区,西南部岗岭区和东部沿海区3大部分。
市域内遍布丘陵山地,构成复杂多变的山地景观。
大多维持良好的植被状况,生物物种资源丰富多样。
境内东、南、西三面群山环绕,四明山、达蓬山绵延西北,尽于杭州湾,太白山迤俪南部、东南部海岸线曲折绵长,是我国著名的四大国际深水中转枢纽港之一。
宁波城市地处余姚江、奉化江、甬江三江交汇的河网平原,奉化江自南而来,姚江自西至,在城市中心“三江口”汇合而成甬江,东流至镇海招宝山人海。
市区河网水渠纵横密布,主要有市区东侧的鄞东南河网,市区西侧的鄞西河网区,市区北面的江北河网区,以及北仑大图2宁波市区地图11第三产业804.33亿元,三次产业比重分别为5.7%、57.o%和37.3%,产业结构逐步趋于优化。
市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882元,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和质量继续提高。
良好的经济条件为创造良好的城市环境提供了坚强的经济保障。
近几年来,宁波市还加大了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城市建设步伐明显加快。
中心城市初步形成了快速便捷的交通骨架,市域范围内基本实现了“一小城市空间结构进一步完善,中心城市一一副中心城市一一中心镇~般镇多层时交通区”的目标。
中心城区规模不断扩大,建成区面积扩大到155多平方公里。
次的城市体系初步形成。
全市城市化水平已超过55%,城市化水平和城市化质量同步提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宁波市都市农业公园的建设可行性分析与实践路径作者:詹柴李佳丹徐志豪来源:《台湾农业探索》2017年第05期摘要:伴随城市化进程加快,都市农业表现形式多样。
都市农业公园作为城市元素与农业元素有机结合的创新形式,在国内外多个城市开启了探索历程。
该文通过总结都市农业公园的内涵特征、国内外都市农业公园的发展模式及其对宁波市的借鉴意义,在分析宁波市都市农业公园的建设基础和建设依据上,提出宁波都市农业公园初级阶段应建设在距离市中心10~15 km的范围内,重点突出社会服务功能,使之成为市民学习当地农耕文化、认识本地农业特色、体验农业生产乐趣、欣赏农业景观、了解农业科技的重要区域。
关键词:都市农业公园;绿色生态;发展模式;宁波实践中图分类号:F59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37-5617(2017)05-0033-04Abstract: With the acceleration of urbanization, urban agriculture has acted in various ways. As an innovative form of organic combination of urban elements and agricultural elements, urban agricultural park has been introduced into many cities home and abroad. In this paper, the connota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urban agricultural park, the developing models of urban agricultural park home and abroad and its reference for Ningbo City were summarized, and the constructing foundation and basis of urban agricultural park in Ningbo were analyzed. It was indicated that Ningbo urban agricultural park should be constructed in range of 10-15 km away from the center, and be emphasized on social service function, making it the key area for citizens to learn about local farming culture, recognize characteristics of local agriculture, experience pleasure of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enjoy agricultural landscope, and understand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Key words: urban agricultural park; green ecological; development model; Ningbo actural situation在城乡一体化和农业现代化协同发展过程中,城市居民对城市环境的生态性和宜居性提出了更高要求,农村居民对整洁有序和设施完善的居住环境有了更多诉求,绿色都市农业应运而生。
“十二五”期间,宁波市紧紧围绕农业“转方式、调结构、提质量”的总目标,农业综合效益节节攀升。
新的历史阶段,宁波市以绿色都市农业为农业发展导向,提出到2020年基本确立绿色都市农业强市地位的目标。
建设绿色都市农业是总纲,但是如何实施?绿色都市农业的表现形式是什么?与传统农业相比,如何营造出因地制宜的农业新产业、新业态?类似问题都是亟须被思考并得到妥善解决的。
毋青松[1]、牟谷娜[2]等学者认为城市农业主题公园是都市农业服务城市的重要表现形式,其通过提供绿色空间、园林景观、娱乐观赏、体验教育等功能实现城市创新发展。
本文主要研究都市农业公园这种新型都市农业业态在宁波地区发展的建设依据和实践路径。
1 都市农业公园的内涵“都市农业”一词从日本引入国内,原始定义为分布在都市外围的特殊形态的农业,附庸于城市经济,并为市民服务。
国内学者联系国情国策,研究认为都市农业是处于都市及周边地带,依托于城市资本、技术、人才等现代资源,与大都市城市化协同发展的高级农业形态[3]。
都市农业公园是都市农业发展的高级形式,是都市农业更好地服务于城市居民日益多样化需求的创新之举,其主要包括三层内涵:(1)从属性来说,首先是公园的一种,能够为市民提供休闲、鉴赏、娱乐的园林,承载着美化、绿化城市,丰富城市景观的功能;(2)从区域来说,是城市区域内的公园,紧邻人口密集、工商业发达的地块,而不是被农村包围的区域;(3)从主体来说,特色是凸显农业的产业属性,季节景观效果,文化内涵,重点设计农作物种植、农产品生产、农业工具运用、农耕文化传承等农业元素融合,并融入到都市人的日常生活里,体验和感悟农业的意义,为城市娱乐休闲增添自然新元素。
总的来说,都市是区域限制,农业是主题内容,公园是建设类别。
游明伦等[4]认为都市农业公园与单一的城市公园和农业公园都有差异之处,强调公园应包含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特征,不仅仅是注重园艺风景设计,更强调位置应选在人口密集度大、工商业经济相对发达的城镇及周边,农业观赏性重于生产性。
鉴于都市农业公园兼具城市人文生态与农业产业自然生态的综合性属性,其在当前农业供给侧转型升级的关键进程中具有十分广阔的发展前景。
2 国内外都市农业公园的建设模式2.1 以投资主体来分以投资主体为分类标准,都市农业公园建设模式可以分为政府投资、市场投资和混合投资类型。
政府投资型以提升城市建设风貌为动机,具备目的性强、效率高、发展快等优点,存在因行政手段替代市场配置资源从而带来的政府融资成本高、盈利性项目少、回收投资难、新技术运用慢、可持续发展难等问题。
市场投资型以盈利性为出发点,在符合城市多种规划的前提下,建设以满足市民现实需求为导向,具备项目新颖、服务健全、管理灵活、盈利较高、技术先进等优点,存在建设效率低、各项批复慢等问题。
混合投资型是将建设项目交由政府和市场共同完成,政府投资建设交通、水利、电力、电信等基础设施,确定定位导向;市场中企业建设具体项目节点,并维持后期管理运营。
2.2 以功能定位来分以功能定位为分类标准,都市农业公园建设模式可分为生产与经济功能型、生态与社会功能型以及两者兼备型[5]。
生产与经济功能型模式是突出生产高品质的农产品满足市民高端需求,具备生产、体验、销售初级农产品和加工品等功能。
生态与社会功能型模式是突出农业景观效果吸引游客休闲观光,具备观光游览、采风摄影、生态美化、做活三产服务业等功能。
两者兼备型是上述两种模式的结合,是经济、生态、社会功能的紧密融合,存在土地面积较大,管理难度提升等问题。
2.3 以属性用途来分以属性用途为分类标准,都市农业公园建设模式可分为生态产业型公园、旅游环保型公园和高新技术创新型公园。
生态产业型公园凸显农业生产的产业链衔接发展,如循环农业产业。
旅游环保型公园以调节城市小气候、养生健步为主,如农业植物园。
高新技术创新型公园以展示温室大棚、无土栽培等新兴技术为主。
不同模式的选择需要依据城市农业发展的总体基调,如对宜居性特别强调选择环保旅游型,城市高新技术发展快的选择高新技术创新型。
此外,还有按照经营主体性质、城市经济水平、城市特色农耕文化等几类标准划分的,这些都市农业公园建设模式都是极大地融合了当地经济社会和人文环境等各类优势资源和机遇条件。
3 宁波市都市农业公园可行性分析与实践路径宁波都市农业始建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都市农业的兴起既取决于宁波本地自然经济条件,又取决于市场经济发展的成熟度和对外开放水平[6]。
经过20多年的发展,宁波都市农业可分为两大类型:一种是食品生产类型,逐步加入了休闲娱乐体验节点;另一种是种质资源收集和科技展示型,兼具观光游览功能。
都市农业公园作为都市农业的新兴形式,在国内外经济发达城市发展较快,在宁波还处于规划论证阶段。
本研究综合分析了宁波地区经济社会和人文条件,分析都市农业公园落地宁波的可行性及提出其实践路径。
3.1 可行性分析3.1.1 绿色都市农业发展为都市农业公园建设提供建设纲领“十二五”期间,宁波市通过开展农业“两区”建设、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强化农业科技创新等举措,农业现代化水平有了明显提高[7]。
2016年起,宁波市委市政府出台相应政策,吹响了宁波市全面建设绿色都市农业强市的号角。
绿色都市农业强调“绿色”和“都市”的内涵。
绿色生态种植养殖方式,在改善环境、净化污染的同时,还能够发挥绿色景观的观赏、休闲、体验等衍生功能。
都市区域为农业发展提供新空间,减缓了当前农业用地加速缩小等尖锐问题,也为农业近距离吸引城市工业发展提供了科技、资金、人才等便利。
都市农业公园以绿色生态为展示亮点,为市民提供日益多样化的需求服务,符合宁波发展绿色都市农业的基本要求。
3.1.2 宜居城市诉求为都市农业公园建设提供驱动力城镇化和工业化快速发展为宁波市民收入增长带来了机遇,也促进了市民消费快速升级,为都市农业公园建设增添了现实需求和关键动力。
2016年宁波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80.3亿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572元,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倍差为1.8,远低于全国的2.72。
经济发展促进民富的同时也急剧挤压了城市绿色生产空间,市民对城市生活空间提出了宜居性的诉求。
都市农业公园整合区域自然资源、城市人文资源和农业生产资源,开拓了宜居城市新的绿色空间,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为城市的宜居性提供了新的诠释。
3.1.3 市民多样性休闲需求成为都市农业公园建设的着眼点宁波市作为“一带一路”支点城市,全域都市化和城乡一体化进程快速推进,城市发展对农业功能定位正在发生转变,实现从温饱食物生产向优质安全食品生产和农业休闲观光体验的飞跃。
据调查,2015年宁波市民生活必需品类消费额占比为24.7%,其中粮油食品类消费支出比重仅为8.3%,表明市民的消费结构已经从解决温饱,向更安全、有营养、可观赏、有文化等多个维度拓展。
都市农业公园在功能服务方面突破一般城市公园提供观赏健身等传统功能,向融合体验娱乐、科普教育、资源展示、生态调节等多功能演变,为满足市民日益变化的多样性休闲需求提供保障。
3.1.4 农耕文化底蕴成为都市农业公园建设的突破口宁波农耕文化底蕴丰厚,在内陆久负盛名的河姆渡遗址发现了大量稻谷遗迹、远古农业生产器具及建筑遗迹,显示着河姆渡农耕文化传承久远;沿海有长久捕鱼、养殖中形成的海洋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