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表分析题解答与专项训练
六年级数学下册典型例题系列之第六单元正比例和反比例在图表中的应用专项练习(解析版)苏教版

2021-2022学年六年级数学下册典型例题系列之第六单元正比例和反比例在图表中的应用专项练习(解析版)一、填空题。
1.(2021·河北邯郸·小升初真题)如图表示一辆汽车在公路上行驶的时间与路程的关系,这辆汽车行驶的时间与路程成()比例。
照这样计算,2.2小时行驶()千米。
【解析】(1)根据图可知:路程÷时间=速度(一定),商一定,所以路程和时间成正比例关系;(2)100÷1×2.2=100×2.2=220(千米)2.(2021·河北保定·小升初真题)观察关于购买衣服的统计表:购买衣服的数量和总价成( )比例。
【解析】70÷2=35105÷3=35140÷4=35175÷5=35210÷6=35总价÷数量=35(一定),商一定,所以购买衣服的数量和总价成正比例。
3.(2021·云南玉溪·六年级期末)如图表示一辆汽车在公路上行驶的时间与路程的关系,这辆汽车行驶的时间与路程成( )比例。
照这样计算,该汽车6.6时行驶( )km。
【解析】6.6×100=660(千米)这辆汽车行驶的时间与路程成正比例。
照这样计算,该汽车6.6时行驶660km。
4.(2021·陕西·延安市宝塔区蟠龙镇初级中学六年级期末)莎莎骑车到相距5千米的书店买书,买完书立刻返回家中。
如图是她离开家的距离与时间的统计图。
(1)莎莎去书店每小时行( )千米,用了( )分钟,这段时间内她骑车的路程和时间成( )比例。
(2)莎莎从书店返回家中的速度是每小时( )千米,用了( )分钟。
(3)莎莎返回时的速度比去时慢( )%。
【解析】(1)5÷0.5=10(千米),所以,莎莎去书店每小时行10千米,用了30分钟,这段时间内她骑车的路程和时间成正比例;(2)5÷1.25=4(千米),所以,莎莎从书店返回家中的速度是每小时4千米,用了75分钟;(3)(10-4)÷10=6÷10=60%所以,莎莎返回时的速度比去时慢60%。
备考2023年中考数学一轮复习-利用统计图表分析实际问题-综合题专训及答案

备考2023年中考数学一轮复习-利用统计图表分析实际问题-综合题专训及答案利用统计图表分析实际问题综合题专训1、(2019山西.中考真卷) (2019·山西)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二届青年运动会(简称二青会)将于2019年8月在山西举行,太原市作为主赛区,将承担多项赛事,现正从某高校的甲、乙两班分别招募10人作为颁奖礼仪志愿者,同学们踊跃报名,甲、乙两班各报了20人,现已对他们进行了基本素质测评,满分10分.各班按测评成绩从高分到低分顺序各录用10人,对这次基本素质测评中甲、乙两班学生的成绩绘制了如图所示的统计图.请解答下列问题:(1)甲班的小华和乙班的小丽基本素质测评成绩都为7分,请你分别判断小华,小丽能否被录用(只写判断结果,不必写理由).(2)请你对甲、乙两班各被录用的10名志愿者的成绩作出评价(从“众数”,“中位数”,或“平均数”中的一个方面评价即可).(3)甲、乙两班被录用的每一位志愿者都将通过抽取卡片的方式决定去以下四个场馆中的两个场馆进行颁奖礼仪服务,四个场馆分别为:太原学院足球场,太原市沙滩排球场,山西省射击射箭训练基地,太原水上运动中心,这四个场馆分别用字母A,B,C,D的四张卡片(除字母外,其余都相同)背面朝上,洗匀放好.志愿者小玲从中随机抽取一张(不放回),再从中随机抽取一张,请你用列表或画树状图的方法求小玲抽到的两张卡片恰好是“A”和“B”的概率.2、(2020峨眉山.中考模拟) 济南某中学在参加“创文明城,点赞泉城”书画比赛中,杨老师从全校30个班中随机抽取了4个班(用A,B,C,D表示),对征集到的作鼎的数量进行了分析统计,制作了两幅不完整的统计图.请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杨老师采用的调查方式是(填“普查”或“抽样调查”);(2)请补充完整条形统计图,并计算扇形统计图中C班作品数量所对应的圆心角度数.(3)请估计全校共征集作品的件数.(4)如果全枝征集的作品中有5件获得一等奖,其中有3名作者是男生,2名作者是女生,现要在获得一样等奖的作者中选取两人参加表彰座谈会,请你用列表或树状图的方法,求恰好选取的两名学生性别相同的概率.3、(2019吉林.中考模拟) 某校课程中心为了了解学生对开设的3D打印、木工制作、机器人和电脑编程四门课程的喜爱程度,随机调查了部分学生,每人只能选一项最喜爱的课程.图①是四门课程最喜爱人数的扇形统计图,图②是四门课程男、女生最喜爱人数的条形统计图,四门课程最喜爱人数的扇形统计图四门课程男、女生最喜爱人数的条形统计图(1)求图①中m的值,补全图②中的条形统计图,标上相应的人数;(2)若该校共有1800名学生,则该校最喜爱3D打印课程的学生约有多少人?4、(2019.中考模拟) 阅读下列材料:延庆是全市唯一一个全境域都是水源保护地的区域,森林覆盖率达到57.46%,“干净指数”连续五年全市第一,人均公共绿地面积41.88平方米,空气质量长期保持全市前列.根据区环保局的空气质量的通报,2012年空气质量为优,成为北京市最宜居的地方.由于经济发展,私家车剧增等原因,2013年空气质量下降为良,尤其是PM2.5平均浓度有所增长,2013年PM2.5平均浓度约为78微克/立方米,比2012年PM2.5平均浓度增长了12.2%.延庆区作为2019年世园会和2022年冬奥会比赛的举办地,将全面治理“煤、气、尘”,逐渐降低PM2.5浓度,力争到2020年降至46微克/立方米,实现“延庆蓝”.据悉,延庆将大力推广地源热泵、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同时强化大货车监管,提升新能源车辆利用率.2020年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在延庆的使用比例将达到40%,煤炭能源消费总量占比3%以下,基本建成“无煤区”.经过全面治理,2014年PM2.5平均浓度约为70微克/立方米,比2013年平均浓度降低了10.26%;2015年PM2.5平均浓度比2014年平均浓度降低了10%,为全市最低;2016年PM2.5平均浓度约为56微克/立方米.根据以上材料解答下列问题:(1) 2015年PM2.5平均浓度约为微克/立方米;(2)选择统计表或统计图,将2013﹣2016年PM2.5平均浓度整理出来;(3)根据上述材料和绘制的统计表或统计图中提供的信息,预估2017年的PM2.5平均浓度约为微克/立方米;你的预估理由是.5、(2019舟山.中考真卷) (2019·舟山) 在“创全国文明城市”活动中,某社区为了了解居民掌握垃圾分类知识的情况进行调查.其中A、B 两小区分别有 500 名居民参加了测试,社区从中各随机抽取50 名居民成绩进行整理得到部分信息:【信息一】A 小区 50 名居民成绩的频数直方图如下(每一组含前一个边界值,不含后一个边界值):【信息二】上图中,从左往右第四组的成绩如下【信息三】A、B 两小区各 50 名居民成绩的平均数、中位数、众数、优秀率(80 分及以上为优秀)、方差等数据如下(部分空缺):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求A小区50名居民成绩的中位数.(2)请估计A小区500名居民成绩能超过平均数的人数.(3)请尽量从多个角度,选择合适的统计量分析 A,B 两小区参加测试的居民掌握垃圾分类知识的情况.6、(2019绍兴.中考真卷) 小明、小聪参加了100m跑的5期集训,每期集训结束时进行测试,根据他们的集训时间、测试成绩绘制成如下两个统计图。
理解统计表的分析的练习题

理解统计表的分析的练习题统计表是一种有效的数据展示方式,能够直观地呈现大量的数据信息,帮助人们理解和分析数据。
在进行统计表的分析时,需要运用一些相关的理论和方法,以确保对数据的准确理解和合理判断。
下面将介绍一些统计表分析的练习题,并提供相应的解答和分析方法。
1. 统计表中的主要数据特征是什么?如何利用这些特征分析数据?答:主要数据特征包括数据的总和、平均值、最大值、最小值等。
可以通过计算这些统计指标,了解数据的集中趋势、离散程度和分布情况。
对于数据的总和和平均值,可以帮助我们衡量整体情况;而最大值和最小值,则可以揭示出数据中的最高点和最低点,以寻找异常值或重要节点。
2. 如何进行对比分析和占比分析?答:对比分析是将不同部分或不同时间段的数据进行对比,并观察它们之间的差异和趋势。
可以通过绘制折线图、柱状图或饼图等方式直观地表现对比关系。
占比分析是计算不同部分在整体中所占的比例,并观察它们的相对重要性。
可以通过饼图或堆叠柱状图等图表来展示占比情况。
3. 如何进行趋势分析?答:趋势分析是观察数据的变化趋势,以及预测未来的发展方向。
可以使用折线图或曲线图来展示数据随时间的变化,并运用移动平均法、指数平滑法等方法来识别趋势线。
通过趋势分析,可以了解数据的发展趋势和周期性变化,以便做出相应的决策或预测。
4. 如何进行分类分析和关联分析?答:分类分析是将数据按特定的分类维度进行划分,并比较不同类别之间的差异和相似性。
可以使用柱状图、散点图等图表进行分类呈现,并计算不同类别的统计指标进行比较。
关联分析是探索不同变量之间的关系和相关性。
可以使用散点图、相关系数等方法来评估变量之间的相关程度,并运用回归分析等方法进行预测和建模。
5. 如何进行统计表的解读和总结?答:在进行统计表的解读和总结时,首先要了解统计表涉及的数据内容和目的。
其次,通过综合分析和对比分析,提取数据的关键信息和规律,并运用适当的量化指标进行评估和比较。
中考专题特训浙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下册第六章数据与统计图表专项测试试题(含答案及详细解析)

初中数学七年级下册第六章数据与统计图表专项测试(2021-2022浙教考试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总分:__________一、单选题(1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30分)1、如图分别是某班全体学生上学时乘车、步行、骑车人数的分布直方图和扇形统计图(两图都不完整),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A.该班总人数为50 B.步行人数为30C.乘车人数是骑车人数的2.5倍D.骑车人数占20%2、九年级一班同学根据兴趣分成 A、B、C、D、E 五个小组,把各小组人数分布绘制成如图所示的不完整统计图.则 D 小组的人数是()A.10 人B.l1 人C.12 人D.15 人3、要反映台州市某一周每天的最高气温的变化趋势,宜采用()A.条形统计图B.扇形统计图C.折线统计图D.频数分布统计图4、以下问题不适合全面调查的是()A.调查某班学生每周课前预习的时间B.调查某中学在职教师的身体健康状况C.调查全国中小学生课外阅读情况D.调查某校篮球队员的身高5、在频数分布直方图中,有11个小长方形,若中间一个小长方形的面积等于其它10个小长方形面积的和的14,且数据有160个,则中间一组的频数为()A.0.2B.0.25C.32D.406、一个容量为80的样本最大值为143,最小值为50,取组距为10,则可以分成()A.10组B.9组C.8组D.7组7、我们经常将调查、收集得来的数据用各类统计图进行整理与表示.下列统计图中,能凸显由数据所表现出来的部分与整体的关系的是( )A.条形图B.扇形图C.折线图D.频数分布直方图8、如图是九年级某考生做的水滴入一个玻璃容器的示意图(滴水速度保持不变),能正确反映容器中水的高度(h)与时间(t)之间对应关系的大致图象是().A.B.C.D.9、某校开展以“了解传统习俗,弘扬民族文化”为主题的实践活动.实践小组就“是否知道端午节的由来”对部分学生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如图所示,其中不知道的学生有8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被调查的学生共有50人B.被调查的学生中“知道”的人数为32人C.图中“记不清”对应的圆心角为60°D.全校“知道”的人数约占全校总人数的64%10、体育老师对八年级(2)班学生“你最喜欢的体育项目是什么?(只写一项)”的问题进行了调查,把所得数据绘制成如图所示的折线统计图.由图可知,最喜欢篮球的学生的频率是()A.16% B.24% C.30% D.40%二、填空题(5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20分)1、某校举办“数学计算能手大赛”,赛后将参赛学生的成绩按分数段分为三组,把大赛成绩80≤x≤100分记为“优秀”,60≤x<80分记为“良好”,x<60分记为“一般”,并绘制成如图所示的扇形统计图,则“良好”部分所对应的圆心角θ的度数为 ___.2、如图,是小垣同学某两天进行四个体育项目(ABCD)锻炼的时间统计图,第一天锻炼了1小时,第二天锻炼了40分钟,根据统计图,小垣这两天体育锻炼时间最长的项目是__.3、某中学七年级(1)班全体40名同学的综合素质评价“运动与健康”方面的等级统计如图所示,其中评价为“A”等级的百分比是“D”等级的2倍,则评价为“A”等级有______人.4、某班将安全知识竞赛成绩整理后绘制成直方图,图中从左至右前四组的百分比分别是4%、12%、40%、28%,第五组的频数是8,则:①该班有50名同学参赛;②第五组的百分比为16%;③成绩在70﹣80分的人数最多;④80分以上的学生有14名,其中正确的个数有 __个.5、对某班同学的身高进行统计(单位:厘米),频数分布表中,165.5-170.5这一组学生人数是12,频率是0.24,则该班共有________名学生;155.5-160.5这一组学生人数是8,频率是________.三、解答题(5小题,每小题10分,共计50分)1、有人针对公交车上是否主动让座做了一次调查,结果如下:(1)参与本次调查的人数是多少?(2)“从来不让座的人”占调查总人数的百分比是多少?(3)面对以上的调查结果,你还能得到什么结论?2、下面是A,B两球从不同高度自由下落到地面后反弹高度的统计图.(1)比较两个球反弹高度的变化情况,哪个球的弹性大?(2)如果两个球下落的起始高度继续增加,那么你认为A球的反弹高度会继续增加吗?B球呢?(3)分别比较A球、B球的反弹高度和起始高度,你认为反弹高度会超过起始高度吗?3、小华在A班随机询问了30名不同的同学,其中有10人患有近视;他又在同年级的B班询问了2名同学,发现其中有1人患有近视.于是他认为B班的近视率比A班高,你同意他的观点吗?4、(1)设法收集你所在地区连续30天的空气污染指数;(2)空气质量等级划分如下:根据上述划分,请将你收集到的数据制作成频数直方图.5、制作适当的统计图表示下列数据.(1)全世界受到威胁的动物种类数:(2)对某城市家庭人口数的一次统计结果表明:2口人家占23%,3口人家占42%,4口人家占21%,5口人家占9%,6口人家占3%,其他占2%.(3)1949年以后我国历次人口普查情况:---------参考答案-----------一、单选题1、B【分析】根据乘车人数是25人,而乘车人数所占的比例是50%,即可求得总人数,然后根据百分比的含义即可求得步行的人数,以及骑车人数所占的比例.【详解】A、总人数是:25÷50%=50(人),故A正确;B、步行的人数是:50×30%=15(人),故B错误;C、乘车人数是骑车人数倍数是:50%÷20%=2.5,故C正确;D、骑车人数所占的比例是:1-50%-30%=20%,故D正确.由于该题选择错误的,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读频数分布直方图的能力和利用统计图获取信息的能力;利用统计图获取信息时,必须认真观察、分析、研究统计图,才能作出正确的判断和解决问题.2、C【分析】从条形统计图可看出 A 的具体人数,从扇形图找到所占的百分比,可求出总人数,然后结合 D所占的百分比求得 D小组的人数.【详解】总人数=510%=50(人),D 小组的人数=50×86.4360=12(人)),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条形统计图、扇形统计图、用样本估计总体,读懂统计图,从不同的统计图中找到必要的信息进行解题是关键.3、C【详解】根据题意,得要求直观反映长沙市一周内每天的最高气温的变化情况,结合统计图各自的特点,应选择折线统计图.故选C.4、C【分析】一般来说,对于具有破坏性的调查、无法进行普查、普查的意义或价值不大时,应选择抽样调查,对于精确度要求高的调查,事关重大的调查往往选用全面调查.【详解】解: A.调查某班学生每周课前预习的时间,班级容量小,且要求精准度高,用全面调查B.调查某中学在职教师的身体健康状况,人数不多,容易调查,适合普查;C.调查全国中小学生课外阅读情况,中学生的人数比较多,适合采取抽样调查;D.调查某篮球队员的身高,此种情况数量不是很大,故必须普查;故选C5、C【分析】由频率分布直方图分析可得“中间一个小长方形”对应的频率,再由频率与频数的关系,中间一组的频数.解:设中间一个小长方形的面积为x,其他10个小长方形的面积之和为y,则有x+y=1,x=14y,解得x=0.2∴中间一组的频数=160×0.2=32.【详解】解:设中间一个小长方形的面积为x,其他10个小长方形的面积之和为y,则有x+y=1, x=14y,解得x=0.2∴中间一组的频数=160×0.2=32.故选C.【点睛】本题是对频率、频数灵活运用的考查,各小组频数之和等于数据总和,各小组频率之和等于1.频率、频数的关系6、A【详解】在这组数据中最大值为143,最小值为50,它们的差为143-50=93,已知组距为10,可知93÷10=9.3,故可以分成10组.故选A.【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频数直方图的组距,关键是求出最大值和最小值的差,然后除以组距,用进一法取整数值就是组数.7、B【分析】根据统计图的特点判定即可.【详解】解:统计图中,能凸显由数据所表现出来的部分与整体的关系的是扇形图.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统计图的特点,条件统计图能反映各部分的具体数值,扇形统计图能反映各个部分占总体的百分比,折线统计图能反映样本或总体的趋势,频数分布直方图能反映样本或总体的分布情况,熟练掌握各统计图的特点是解题的关键.8、D先根据容器的上下的大小,判断水上升快慢和对应的图象,再对题中的每一种结论进行判断.【详解】解:由于容器的形状是下宽上窄,所以水的深度上升是先慢后快.表现出的函数图形为先缓,后陡.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单式折线统计图,解题关键在于根据容器的上下的大小,判断水上升快慢和对应的图象9、C【解析】∵816%50÷=,5064%=32⨯,∴选项A、B的说法正确.--=,∵(116%64%)20%∴图中“记不清”所对应的圆心角为:36020%=72⨯,∴选项C的说法错误.由样本数据可估计总体情况可知:选项D的说法正确.故选C.10、D【详解】解:读图可知:共有(4+12+6+20+8)=50人,其中最喜欢篮球的有20人,故频率最喜欢篮球的频率=20÷50=0.4.故选D.二、填空题【分析】先根据题意以及扇形统计图算出成绩“良好”所占的比例,然后再用360︒乘以这个比例即可.【详解】扇形统计图中成绩“优秀”的占比 48%,成绩“一般”的占比 7%,∴成绩“良好”的占比:100%-48%-7%=45%,∴“良好”部分所对应的圆心角θ的度数为:36045%=162︒⨯︒,故答案为:162︒.【点睛】本题考查了扇形统计图,属于基础题,掌握扇形统计图的基础知识,计算出比例是解题关键.2、C【分析】根据统计图上的百分比求出两天的各项运动时间即可.【详解】解:由统计图可知,这两天锻炼时间,A有60×20%+40×20%=20(分钟),B有60×30%+40×20%=26(分钟),C有60×50%=30(分钟),D有40×60%=24(分钟),∵20<24<26<30,∴小垣这两天体育锻炼时间最长的项目是C,故答案为:C.本题主要考查了扇形统计图的应用,熟记概念是解题的关键,注意第一天和第二天锻炼时间是不相同的.3、12【分析】设“A”等级有x人,则x+12x=40(1-20%-35%),解方程可得.【详解】设“A”等级有x人,则x+12x=40(1-20%-35%)解得x=12故答案为:12【点睛】考核知识点:扇形图.从统计图获取信息,理解百分比的意义是关键.4、3【分析】根据频数分布直方图中每一组内的频率总和等于1,可得出第五组的百分比,又因为第五组的频数是8,即可求出总人数,根据总人数即可得出80分以上的学生数,从而得出正确答案.【详解】解:第五组所占的百分比是:1﹣4%﹣12%﹣40%﹣28%=16%,故②正确;则该班有参赛学生数是:8÷16%=50(名),故①正确;从直方图可以直接看出成绩在70~80分的人数最多,故③正确;80分以上的学生有:50×(28%+16%)=22(名),故④错误;其中正确的个数有①②③,共3个;故答案为:3.【点睛】本题考查了数据的统计分析,根据频率分布直方图得出正确信息是解题关键.5、50 0.16【分析】根据总数等于频数除以总数,频率等于频数除以总数求解即可.【详解】依题意120.2450÷=(人)÷=8500.16故答案为:50,0.16【点睛】本题考查了频率与频数,理解频率,频数,总数之间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频率表示每个对象出现的次数与总次数的比值.三、解答题1、(1)参与本次调查的人数是34921人;(2)“从来不让座的人”占调查总人数的百分比约是2%;(3)从来不让座的人所占比例是很少的,绝大多数的人都会让座(答案不唯一).【分析】(1)将所有情况的人数全部加起来求和即可;(2)用“从来不让座的人”除以总人数即可;(3)根据条形统计图得出其中一个结论即可.【详解】(1)参与本次调查的人数是:15365+13270+4540+1048+698=34 921人,答:参与本次调查的人数是34 921人;(2)“从来不让座的人”占调查总人数的百分比是:698≈,100%2%34921答:“从来不让座的人”占调查总人数的百分比约是2%;(3) 从来不让座的人所占比例是很少的,绝大多数的人都会让座.【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条形统计图的知识,属于基础题,根据条形统计图的数据计算是解题关键.2、(1)A球的弹性大;(2)根据统计图预测,A球可能会继续增加,而B球可能不会;(3)不会超过起始高度.【分析】(1)根据折线统计图可知A球每次反弹的高度都比B球高,由此即可得到答案;(2)由折线统计图可知A球的反弹高度变化趋势还非常明显,而B球的反弹高度变化趋势趋于平缓,由此即可判断;(3)从折线统计图可知,反弹的高度是不会超过下路的起始高度的.【详解】解:(1)比较两个球反弹高度的变化情况可知,A球每次反弹的高度都比B球高,所以A球的弹性大;(2)根据统计图预测,A球可能会继续增加,而B球可能不会;(3)从统计图上看,反弹高度一直低于起始高度,并且差距越来越大,因此不会超过起始高度.【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折线统计图,解题的关键在于能够准确读懂统计图.3、不同意.在小华的抽样中,B班的样本数明显地小于A班,因此B班的样本不具有广泛性和代表性.【分析】根据抽样要具有代表性,广泛性的要求去抽取样本,后计算判断.【详解】不同意.理由如下:在小华的抽样中,B班的样本数明显地小于A班,因此B班的样本不具有广泛性和代表性.故得到结果是不合理的.【点睛】本题考查了抽样调查的特点,熟记抽样要具有代表性,广泛性,全面性是解题的关键.4、(1)见解析;(2)见解析【分析】(1)调查本地区连续30天的空气污染指数即可;(2)根据所调查的数据填好频数分布表,进而即可画出相应的频数分布直方图.【详解】解:(1)本地区连续30天的空气污染指数如下:32,41,53,37,33,34,38,34,52,47,45,32,27,22,38,52,63,39,32,29,21,30,48,42,45,39,36,25,27,36;(2)频数分布表如下:∴频数分布直方图如下:【点睛】本题考查了画频数分布表以及频数分布直方图的能力,利用所调查的数据画出相应的频数分布表是解决本题的关键.5、(1)条形统计图;见解析;(2)扇形统计图;见解析;(3)折线统计图或条形统计图,作一个即可,见解析.【分析】各统计图特点如下:条形统计图能清楚地表示出每个项目的具体数据;折线统计图能清楚地反映事物的变化情况;扇形统计图能清楚地表示出各部分在总体中所占的百分比,由各小题的数据结合统计图的特点选择合适的统计图即可【详解】解:(1)选择条形统计图,如下图所示:(2)选择扇形统计图,如下图所示:(3)选择条形统计图或折线统计图,作一个即可,如下图所示:【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统计图,属于基础题,能根据已知条件选择适当的统计图,并能正确地作出统计图是解题关键。
黄凌-全国卷第41题解题指导与训练图表信息类(二)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全国卷)第41题专项指导与训练二、图表信息提取类图表信息提取类的考查方式经常以表格、地图、统计图、柱型图、曲线图等形式出现,但万变不离其宗,这一节就此专题进行讲解。
一、表格式表格式的解题技巧三点很关键,一是划分层次,二是合并同类项,三是结合时间分析原因。
1.(2015·新课标全国全国Ⅱ卷·41)(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表2 1950~2008年我国部分节假日一览表表2能够反映我国节假日变化的多种趋势。
指出其中一种变化趋势并说明形成的历史原因。
【解析】一是划分层次:元旦、春节、劳动节、国庆节、星期日为第一层次;星期六、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为第二层次。
二是合并同类项:星期日、星期日合并,因为1995年后增加星期六为法定假日(形成双休日);劳动节、国庆节合并,因为2000年后小长假出现或增多;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合并,因为2008年后成为法定假日的传统节日种类增多。
三是时间分析:与1950年比较,1995年—2008年,法定假日总天数从少到多,小长假出现和增多,成为法定假日的传统节日种类增多等,这与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后,社会、经济发展迅速,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休闲娱乐需求增加等有关。
【答案】评分说明:正确指出材料反映的一种变化趋势,如法定假日总天数从少到多,成为法定假日的传统节日种类增多,小长假出现和增多等,根据史实对变化趋势原因的说明充分恰当。
示例:趋势:改革开放后法定假日总天数从少到多。
(4分)原因:实行改革开放,社会、经济发展迅速;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休闲娱乐需求增加;增加假日成为促进经济发展的一种手段;政府更加注重民生。
(8分)(“示例”只作阅卷参考,不作为唯一标准答案。
)2.(2016·河北唐山二模·41)41.(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下表是1890—1933年中国部分经济部门占GDP百分比(按照1933年价格计算)从材料中提取两项有关这一时期中国经济发展特点的重要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
综合性学习专项训练(一)——图表分析

综合性学习专项训练(一)——图表分析一、题型介绍图表分析题是要求学生根据图表中的有关内容,分析有关材料,辨别有关材料,辨别或挖掘某些隐含性的信息,或对材料进行综合性评价的一种新题型。
它综合考察学生从原始材料中筛选信息,进行分析、综合,并运用简明的语言进行概括,推断评价的能力。
试题注意情景的设置,内容更贴近现实生活,体现语言学科的基础性、工具性特点。
二、解题思路1、推敲题干2、分析图表3、归纳概括三、解题原则图表题要求学生根据图表中的有关内容,分析有关材料,辨别或挖掘某些隐含性信息,或对材料进行综合性评价。
解答图表分析提要把握好五个方面的内容:1、注重整体阅读。
对这类考题,应当先对材料或图表资料等有一个整体的了解,把握一个大主题或方向。
要通过整体阅读,搜索有效信息。
2、重视数据变化。
数据的变化往往说明了某项问题,而这可能正是这个材料的重要之处,这也是得到观点的源头。
3、注意图表细节。
图表中不能忽视,它往往起提示作用。
如表下的“注”等。
4、把握考题要求。
根据考题要求进行回答,才能有的放矢;同时考题要求往往对内容有一定的提示性。
这样,比较分析有关内容,就可以准确回答问题。
5、简要归纳概括。
解答这类问题的共同点是归纳概括。
解答前,要正确分析图表中所列内容的相互联系,从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
分析出有关材料的内在联系,再归纳概括为一个结论,也就符合简答要求了。
四、例题分析例1:请参照下表所示内容,用简明的文字介绍某市电话号码由六位升七位的方法。
不超过50字。
(含1994年8月28日零正(北京时间)某市(含所属县、市)电话网由六位升至七位。
方法是:例2:为对青少年加强爱护公共设施的教育,某校有关领导对使用不到一年的新教学大楼的卫生间设施进行调查,具体情况见下表。
1调查结果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例3: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中国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
下表是部分国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死亡人数的统计,根据表内提供的资料,按要求回答。
2025年中考道法热点题型归纳与变式演练题型04 图表题专项训练(课件版)

做法:重大事项小区公示; 将数据转化为学科术语;组织答
理由:①民主决策的过程,有利于保证广泛的公民参与,决策方认真听
取各方意见,集中民智,促进决策案的时科要学化分。层②次一,个有国要家和点社,会标民序主号生活的
质量和水平,与公民的民主意识密切相关。塑造现代公民,需要增强民主意 识,使民主思想和法治精神成为公民的自觉信仰。增强我国公民的民主意识, 有利于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也是社会主义制度永葆生命力的重要保 证。③公民参与是社会主义民主的要求,也是公民的一项权利。④全过程人 民民主是最真实、最管用、最广泛的民主,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 治的本质特征。
中考复习 图表题技巧与方法
目录
content
01
图表题基本情况
图表类主观题具有形象具体、形式多样、信息量大等特 点。一般由“标题、图表、注释”三部分构成。常见图表 主要以表格、柱状图、折线图、饼状图、示意图、思维导 图等形式呈现,表现为通过一定的数据或内容对比反映某 种问题或说明某些道理,考查学生获取信息、整合处理信 息的能力,以及学生对知识、概念之间关系的理解。
1994年4月20日,中国实现与国际互联网连接,开启了中国信息时代的 大门,同年,中国第一部互联网的行政法规发布,中国网络法治建设历程开 始大踏步发展。请阅读下列图表,运用建说法治中国相关知识回答问题。
(1)请结合图表一,概括其反映的现象? (2)请根据图表二,分析“系列专项行动”产生的意义。
(1)我国已制定出台网络领域立法140余部等反映了我国积极推动网络领 域治理体系现代化/我国网络领域法律体系不断完善/我国积极建立健全网络 法律体系;我国网络领域的全面依法治国总体格局格局基本形成;科学立法; 良法之治等。
答
【政治】图表题解题方法与技巧

“图表题”解题方法与技巧近九年的高考,两个论述题中必定有一个图表题,所限定的知识要求一般都是经济常识的内容,所以特别要注意这一题型。
一、试题特点1、反映当年经济生活中的热点问题,体现党和政府的经济政策,是全国经济工作会议关注的重点问题2、题型结构由两部分组成:一是材料,一是设问。
材料一般由“表题,2~3个图表(图表的形式常见的有表格式、坐标式、图饼式三种)、注释”三部分组成。
3、设问通常是由2~3个小问组成。
第(1)问是:表一、表二分别(或共同)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第(2)问是:表一和表二有何内在联系?第(3)问要求你谈谈对表格所反映现象的认识,或根据材料设定的其他问题。
二、解题思路与技巧(解答图表题应做到三个“三”)1、三读:①读图表。
图表一般是表格、饼状图和柱状图,有标题、时间、项目、数据以及小字注等构成。
标题表明什么行业、什么部门、什么社会群体等单位的什么经济状态。
它总揽和规定着表格的基本内容。
项目则把各种数据按照一定的类别划分开来,按照一定关系有序地进行排列。
②读注文。
图表下的注文对图表起着补充作用。
是图表式主观题的重要组成部分。
注文还对答题思路有提示作用。
③读设问。
图表是为设问服务的,设问是命题测试意图的直接表示,带有很强的指向性和限制性。
读设问,一要弄懂各问分别问的是什么,二要弄懂各问之间的内在联系。
(当然要注意图表中具有重大历史事件的时间。
如图表中出现1978年我们应联想到改革开放,1997年就联想到党的十五大。
2002年应联系到党的十六大。
)2、三比①纵向比较。
对同一项目内的数据进行比较。
它反映的是一事物自身变化发展的趋势。
②横向比较。
发现不同事物在发展过程中的差异性,加深对事物的认识发现新问题。
这是创造性思维的突出表现。
③表与表之间的比较分析。
图表与图表之间不是彼此孤立的,存在着一定联系。
经过细心的比较,抓住这个联系,我们就会产生新的认识。
前几年的表格论述题基本上是一个表反映成绩,另一个表明存在问题,两个表是互补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图表分析题解答与专项训练解读图示题有规律可循:一是确信分就在图里;二是做到数看:如看名称,看标记,看图象运动轨迹(柱状、箭头、曲线、折线,一般都反映某个指标的增加或减少),看数字,看时间,看设问等。
三是对有关指标进行比较(纵向、横向)、分析,用政治术语把图示揭示的现象和问题表述出来,要进行比较。
在过程中比较,看变化。
套路:时间 + 有关指标及其变化情况 + 简要分析 = 答案要点解答图表分析题要把握好四个方面:1、注重整体阅读。
对这类考题,应当先对材料或图表资料等有一个整体的了解,把握一个大主题或方向。
要通过整体阅读,搜索有效信息。
2、重视数据变化。
数据的变化数据的变化往往说明了某项问题,而这可能正是这个材料的重要之处,这也是得到观点的源头。
3、注意图表细节。
图表中一些细节不能忽视,他往往起提示作用。
如图表下的“注”等。
4、把握考题要求。
根据考题要求进行回答,才能有的放矢;同时考题要求往往对内容有一定的提示性。
这样,比较分析有关内容,就可准确回答问题。
5、组织答案时必须做到两个统一:第一、现象和本质的统一。
由图表式材料概括归纳出其反映的经济现象,用理论知识对这些经济现象进行分析综合,提示其所体现的本质。
第二、观点和材料的统一。
运用理论知识,紧扣材料,分层论述,用观点统率材料,用材料论证观点。
避免观点材料相脱节的两种错误倾向:一是把题目提供的材料抛在一边,漫天撒网,一味地堆砌理论观点;二是一味地照搬材料。
6、要恰当地使用政治术语,包括基本原理、观点和时政语言。
7、组织答案要增强时事敏感性,要懂得党和国家相关的方针政策,不说行外话和过时话。
8、简要归纳概括。
解答这类问题的共同点是归纳概括。
解答前,要正确分析中所列内容的相互联系,从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
分析出有关材料的内在联系,再归纳概括为一个结论,也就符合简答要求了。
专题训练一(描述)常见的图表转换题型:(一)表格阅读概括题:①一表单读:“到哪儿去买休闲服”,为了这个问题,记者选取北京、上海、南京和武汉4个城市,在各自的主要商业街上,随机抽取了400个样本进行调查,结果见下面提供的表格。
阅读比较此表,可以归纳出哪两点结论。
各收入层次在购买休闲服时选择商店的比例1. 。
2. 。
②多表齐读:对下表统计数据进行分析,将答案写在横线上。
《语文学习》杂志刊登了1993年至1999年中学“优秀教师名录”,对此分别按出生年代和年龄进行统计,见下表:由此可见,当前优秀语文教师的群体,以 为主, 次之。
这说明: “论资排辈”评价教师的优秀与否的做法,已成为历史。
(二)直块或柱形图表阅读概括题: ③ 个体展示:根据下边的统计图,完成后边的两小题。
1988年~1993年某地区人口示意图(单位:万)(均为年初统计) 1988805.38 1989 836.1 1990851.03 19911992 1993 883.5(1)说明该地区人口增长最多最少的情况:答:1988~1993年的6年间,某地区 (25字内) (2)说明1990年以后人口增长的变化:答:1990年以来,某地区 (限20字内) ④ 比较展示:建国50年来,中华大地上的沧桑巨变从普通百姓的衣食住行等方面都可以得到反映。
下表是1978年以来老百姓住房面积变化情况。
请你用概括性的语句介绍我国城乡人均住房面积变化情况。
我国城乡人均住房面积变化情况。
(不超过35字)(三)图表阅读概括题:51015202519781985199019951999⑤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西部地区社会、经济的各个领域都发生了巨大变化,整体实力不断增强,但也面临着发展带来的巨大压力。
读下面的图文,通过分析,写出一个结论,让其与后文衔接。
上图显示: ,要加大对外开放力度,必须创新开放模式,采取有效的措施,吸引国外各类投资主体到西部投资。
(四)曲线图表阅读概括题:⑥在读下面“各类经济占国民经济总产值的百分比图”,续写句子,揭示图中数据(国家统计局提供)所说明的问题,不超过70字。
(4分)0%10%20%30%40%50%60%198719931996专题训练二(政治原题)(2005年北京)阅读材料。
材料一图是“微笑曲线”示意图。
图中的两条曲线均呈现U型,好似微笑的嘴型,因此被形象地称为“微笑曲线”。
图“微笑曲线”示意图回答:(1)“微笑曲线”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5分)结合材料二,说明“微笑曲线”对我国企业提高利润水平有什么启示。
(6分)(2)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运用唯物辩证法发展的观点分析我国企业的现状及发展。
(3)结合政治常识,从法律和政策两个方面,说明国家应怎样营造有利于企业向“微笑曲线”两端发展的环境,并列举事例(法律和政策两个方面各举一例)。
国家行为(8分)简单举例(2分)范例对外开放,发展国际交流与合作。
设立中关村高新技术开发区。
法律方面政策方面(2002卷)40.中国是个农业大国,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
回答下列问题。
(30分)(3)读图8,说明我国土地利用构成的特征。
(6分)14%28%17%41% 耕地森林草地其它图8 1999年我国土地利用构成示意(4)读图9,说明我国农业产业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
(6分)(2004年全国2)38.(32分)2004年新年伊始,《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又称“一号文件”)正式公布,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贯彻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措施。
材料一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增长率1997年—2003年4%2.73%8%*系1999年—2003年数据材料二 农民年人均纯收入 (A ) 其中:来自农业部分 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B ) A : B 1997年 2090元 1268元 5160元 1:2.47 2003年2622元1168元*8500元1:3.24*系2002年数据 (1)联系“一号文件”,运用所学经济常识分析材料一、二分别说明了什么。
(11分)(2)运用国家经济职能的知识说明中央公布“一号文件”的必要性。
(10分)(3)试运用抓主要矛盾的原理,分析一号文件将着力点放在增加农民收入上的决策依据。
(11分)4%10%29%57%农业 牧业 林业渔业图9 1999年我国农业产值构成示意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增长率 其中:8个主要产粮省份2005年全国1)38.(32分)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表1 我国农民收入来源及构成(单位:元/人)年份地收入1.工资性收入占比(%)2.家庭经营纯收入占比(%)3.转移性收入占比(%)4.其它收入占比(%)2001 2366 772 32.6 1460 61.7 47 2.0 88 3.72002 2476 840 33.9 1488 60.1 51 2.1 98 4.02003 2622 919 35.0 1541 58.8 66 2.5 97 3.72004 2936 998 33.98 1746 59.45 77 2.62 116 3.95注:技术性统计误差由四舍五入造成(1)根据表1简要说明农民收入结构变化的状况。
(3分)(2)根据表1所显示的信息,联系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提出增加工资性收入和家庭经营纯收入的主要经济措施。
(7分)(3)农民工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但近年来,由于农民进城务工收人增长缓慢,农民工子女上学难、“同工不同酬”、“同工不同权”等现象的普遍存在,导致农民务工人数增长趋缓。
对此,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切实加强对农民工合法权益的保护。
请运用政治常识说明政府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的理由。
(10分)(4)表1反映了我国农民收入的变化情况。
改革开放以来,为了发展农村经济,党和政府根据农村实际推行了包括家庭承包制、科技兴农及减免农业税等一系列兴农富民的政策。
试分析这些政策的哲学依据。
(12分)(2007广东卷)4l.(18分)运用《经济生活》的有关知识,根据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l:2001年-2005年广东省能源消费变动状况。
增长速度材料2:2001年一2005年广东省人均GDP变动情况(年份)年份 2001年 2002年 2003年 2004年 2005年广东省人均1660.22 1812.09 2081.38 2382.95 2882.ooGDP(美元)材料3:广东省单位GDP能耗变动状况注:吨标准朔毛//万元是国际通用的能耗指标。
问题:(1)材料1、材料2和材料3各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6分)(2)材料l、材料2和材料3之间有什么联系?(5分)(3)材料2和材料3对我国经济发展有何启示?(7分)(2007全国卷1)39.(32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材料二据统计,2005年中国高科技产品出口占出口总额的比重约为30%。
但高科技产品主要还是依赖进口,如100%的光纤制造装备、80%以上的集成电路芯片制造装备和石油化工装备,70%的轿车制造设备、数控机床、纺织机械等依赖进口。
材料三近年来,随着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中国与贸易伙伴国之间的贸易摩擦也有所增加。
面对这一状况,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完善我国涉外经济体制和法规政策、建立产业损害预警机制、开展与贸易伙伴国的经济战略对话、改革人民币汇率机制、积极增加进口、主动减免某些非洲国家的债务等。
通过这些努力既维护了我国的国家利益,又避免了贸易摩擦的升级。
(1)根据材料一、二,描述我国制成品进出口现状并指出存在的问题。
(10分)(2)针对从材料一、二中所看出的问题提出相应解决思路。
(8分)(3)运用政治常识中有关国际社会的知识,分析我国政府为什么在采取材料三中列举的措施后,既维护了我国的国家利益,又避免了贸易摩擦的升级。
(14分)(2007全国卷2)40.中国的东北、华北等很多地区适合种植玉米,如今中国的玉米种植面积和产量仅次于美国。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中国的玉米深加工产业发展很快。
成为玉米需求新的增长点。
(可能产生的影响。
(10 分)作为世界最大的玉米生产国,美国把玉米加工产业当作一个绿色能源产业加以发展。
近年来,出于开发新能源和消化陈化粮等多种考虑,中国发展了燃料乙醇等玉米深加工产业。
当中国玉米燃料乙醇工业迅速发展引起玉米供需关系明显变化,库存迅速下降,并影响到其他相关产业正常发展的情况下,2006 年中国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明确表示不支持玉米燃料乙醇等产业过度发展。
(7)运用唯物的辨证的观点分析中国玉米深加工产业政策调整的哲学依据。
(10 分)(2007四川卷)俄罗斯和韩国是中国的重要邻邦。
近年来,中俄、中纬贾易发展迅速。
见表5 :表五中俄、中韩贸易基本情况( 6)表5 反映了哪些经济现象?请运用经济常识说明中俄、中韩贸易迅速发展的原因。
(10 分)(2007海南卷)读图回答下列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