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故事刻舟求剑 刻舟求剑的典故
成语故事-刻舟求剑

刻舟求剑
战国时有个楚国人,一次,他在乘船过江的时候,一不留神把一把宝剑掉到江里去了。
他急忙拿出一把小刀,在船边掉下剑的地方刻上一道痕迹,作为记号。
嘴里还不停地提醒自己:“千万可别忘了,我的剑是从这儿掉下去的。
”过不多久,船靠岸了,他在刻有记号的地方跳下水去,四处捞(l āo)寻宝剑,可结果什么也没有找到。
刻舟求剑——比喻固执拘泥,不知变通。
“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
曰:‘吾剑之所从坠。
’”
(《吕氏春秋·察今》)
想一想
“刻舟求剑”的“求”指的是“寻求”还是“探求”?。
刻舟求剑的成语故事

刻舟求剑的成语故事【刻舟求剑成语故事】古时候,楚国有一个人,在他坐船过江的时候,一不当心,把身上挂的一把宝剑掉进江里去了。
那个人不慌不忙地从衣袋里取出一把小刀,在船舷上落下宝剑的地方刻了一个记号。
嘴里自言自语叮嘱自己:“别遗忘了,我的宝剑是从这儿掉下去的。
”同船人见他不焦急的样子都很纳闷,就问他:“为什么不赶快下水捞宝剑?你在船舷上刻个记号有什么用呀?”“着什么急,我的宝剑是从这个地方掉下去的,一等船靠岸了,我就要从这个刻有记号的地方跳下水去,把宝剑找回来。
”过了一会儿,船到了目的地,停下来靠了码头,这个人便从船上刻的记号处,跳下水去捞宝剑,可是,摸了好长时间也没有找到。
同船人看到他这样查找宝剑都感到很可笑,有一个人说:“宝剑掉江里以后,船还是在行走的,而宝剑沉在水底下是不会跟着走的。
事实上,如今船离开丢剑的地方已经很远了,再按船舷上刻记号处去找它怎么能找到呢?”大家都谈论说:“这个人连一个很一般的道理也不懂得呢。
”后来人们依据这个故事引申出“刻舟求剑”这句成语,比方人们做事情要从客观实际动身,留意事物的进展改变,来处理事情。
【成语解释】:比方不懂事物已进展改变而仍静止地看问题。
【成语出自】:战国·吕不韦《吕氏春秋·察今》:“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成语简拼】:kzqj【成语字数】:4个字【感情颜色】:刻舟求剑是褒义词【成语结构】:连动式【成语年月】:古代【常用程度】:常用【成语示例】:似你这样寻根究底,便是刻舟求剑,胶柱鼓瑟了!〔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一百二十回〕【近义词】:守株待兔、墨守成规【反义词】:看风使舵、见机行事【成语语法】:连动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贬义用刻舟求剑造句1. 不要缩在角落里,啜着饮料,刻舟求剑地等人说话。
要反客为主,开头和全部人谈话,我是说和全部人。
刻舟求剑的故事及其寓言_寓言故事刻舟求剑道理

刻舟求剑的故事及其寓言_寓言故事刻舟求剑道理刻舟求剑,是《吕氏春秋·察今》吕不韦记述的一则寓言,喻办事刻板,拘泥而不知变通。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跟这个成语有关的寓言故事。
有一个楚国人出门远行。
他在乘船过江的时候,一不小心,把随身带着的剑落到江中的急流里去了。
船上的人都大叫:“剑掉进水里了!”这个楚国人马上用一把小刀在船舷上刻了个记号,然后回头对大家说:“这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
”众人疑惑不解地望着那个刀刻的印记。
有人催促他说:“快下水去找剑呀!”楚国人说:“慌什么,我有记号呢。
”船继续前行,又有人催他说:“再不下去找剑,这船越走越远,当心找不回来了。
”楚国人依旧自信地说:“不用急,不用急,记号刻在那儿呢。
”直至船行到岸边停下后,这个楚国人才顺着他刻有记号的地方下水去找剑。
可是,他怎么能找得到呢。
船上刻的那个记号是表示这个楚国人的剑落水瞬间在江水中所处的位置。
掉进江里的剑是不会随着船行走的,而船和船舷上的记号却在不停地前进。
等到船行至岸边,船舷上的记号与水中剑的位置早已风马牛不相及了。
这个楚国人用上述办法去找他的剑,不是太糊涂了吗他在岸边船下的水中,白费了好大一阵工夫,结果毫无所获,还招来了众人的讥笑。
这则寓言告诉我们,用静止的眼光去看待不断发展变化的事物,必然要犯脱离实际的主观唯心主义错误。
刻舟求剑原文刻舟求剑(战国)《吕氏春秋。
察今》(是战国末期秦相吕不韦组织编写的文集)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jùqì)其舟,曰:“是吾(wú)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yǐ),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刻舟求剑注释1、涉:渡。
2、者:。
的人,定语后置的标志。
3、其:他的,指楚人的。
4、自:从。
5、坠:落。
6。
于:在,到。
7。
遽:急忙,快。
8。
契:用刀刻。
9。
是:这。
经典成语故事-刻舟求剑经典成语故事-刻舟求剑10。
吾:我的。
11、之:它,指楚人的剑。
成语故事刻舟求剑刻舟求剑的故事

成语故事刻舟求剑刻舟求剑的故事刻舟求剑的故事刻舟求剑是一则古老的成语,它源于中国古代的故事,讲述了一个人在刻舟时却未能找到他锋利宝剑的故事。
这则寓言故事有助于我们理解沉迷于固有观念和传统的局限性。
故事发生在战国时期,一个人带着一把锋利的宝剑乘船过河。
他非常自豪地握着剑,抬头挺胸,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之中。
在途中,他不慎将宝剑掉入了河水中。
他非常着急,希望能够找回丢失的宝剑。
但他却过分自信地认为宝剑仍然位于他掉落的地方。
于是他决定将船靠岸,准备在水中寻找宝剑。
这船上的船工见状,忍不住告诫他:“你为什么要刻舟求剑呢?宝剑已经沉落到了水底,而你却刻舟来寻找它。
这是不可能的事情。
”但是那个人执意于自己的想法,坚持要刻舟求剑。
于是他拿起石头,在船上的船缘上开始刻划,模仿他掉剑的地方。
他刻舟刻得汗流浃背,但无论如何也无法找回丢失的宝剑。
这个古老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件重要的道理:刻舟求剑是愚蠢的做法。
这个人刻舟求剑是因为他被过去的经验和固定的观念所束缚,无法改变自己的思维方式。
他一直相信宝剑仍然在他掉剑的地方,而不意识到河水的流动导致宝剑已经不在那里。
然而,这则故事并非仅仅揭示一个人的愚蠢行为。
它还对我们个人的思考和行为模式提出了深刻的批评。
我们经常在现实生活中陷入类似的困境,通过反复采取相同的方法来解决问题,而没有意识到环境和情况在不断变化。
这种过分依赖过去的经验和方法论将阻碍我们发现创新解决方案的能力。
为了避免刻舟求剑的局限,我们需要保持开放的心态,并与时俱进。
我们应该乐于接受新观念、新思维,并勇于尝试新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走出过去的束缚,拥抱变化并实现个人的成长。
刻舟求剑的故事教导我们智慧和开放心态的重要性。
尽管这个故事有着简洁的叙述方式,但却蕴含着深刻的哲理。
我们应该时刻警醒自己,在固有观念束缚中寻求突破,发展创新思维方式,以应对不断变化的世界。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不断超越自我,实现个人和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刻舟求剑的成语故事介绍精选

故事战国时期有一个楚国人做事很死板,书上怎么写的他就怎么做,甚至遇到事情别人怎么做的,他也学着怎么做,从没想过变通一下。
有一次,他经过山林,看见一樵夫在砍柴。
突然,樵夫一不小心.斧头从手上飞脱,掉进山谷里去了。
樵夫不慌不忙地在斧头落下的地方做了一个显眼的记号,然后从旁边的小路绕下山去,对照着山上L 的标记,很快在草丛里找到了斧头。
这位楚国人对樵夫仰慕不已。
这位楚国人喜爱剑术,总是随身佩带一把宝剑。
一天,他搭乘一条渡船过江。
他立在船舷边,江两岸景色令人目不暇接。
船行至江中,陶醉于美景的他不小心,让那把宝剑滑落到江里去了。
只见他紧盯着剑掉下去的地方发愣。
旁人劝他赶紧跳下江去打捞,这位楚国人却笑着摇摇头.他眼前浮现出樵夫刻记号的一幕。
接着便镇定地说:“别慌张!我自有妙法。
〞只见他用一把小刀在船舷上剑掉下去的地方刻了一道深深的记号,并且自言自语道:“我的剑就是从这儿掉下去的!〞船继续前行,待船家停船时,这位楚人站起身,面对惊讶的目光,沉着不迫地脱了衣服,从船舷边所刻记号处跳人水中。
他在水中捞来捞去,怎么也捞不到那把剑,于是浮出水面抚摸着船边的记号,如梦游般喃喃着:“我的剑明明是从这儿掉下去的,怎么找不到了呢?〞这个可怜的楚国人就这样被人们谈论到今天。
这是他的幸运呢,还是他的不幸?至少,知道了这个故事的我们是幸运的。
出处:?吕氏春秋·察今篇?:“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逮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成语寓意刻舟求剑是一个寓言故事演化而成的成语,一般比喻死守教条,拘泥成法,固执不知变通的意思。
以静止的眼光来看待变化开展的事物,必将导致错误的判断。
文中的楚人正是犯了这样的错误。
揭示道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世界上的事物,总是在不断地发生变化,不可以凭主观做事情。
人不可以死守教条。
情况变了,解决问题的方法、手段也要随之变化,否那么就会失败。
告诫人们不可以片面、静止、狭隘地看待问题。
刻舟求剑的成语典故(优秀4篇)

刻舟求剑的成语典故(优秀4篇)关于刻舟求剑的成语故事篇一:刻舟求剑:kè zhōu qiú jiàn:比喻不懂事物已发展变化而仍静止地看问题。
【成语故事】:这个成语来源于《吕氏春秋。
察今》,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战国时,楚国有个人坐船渡江。
船到江心,他一不小心,把随身携带的一把宝剑掉落江中。
他赶紧去抓,已经来不及了。
船上的人对此感到非常惋惜,但是那楚人似乎胸有成竹,就马上掏出一把小刀,在船舷上刻上一个记号,并向大家说:这是我宝剑落水的地方,所以我要刻上一个记号。
大家都不理解他为什么这样做,也不再去问他。
船靠岸后那楚人立即在船上刻记号的地方下水,去捞取掉落的宝剑。
捞了半天,不见宝剑的影子。
他觉得很奇怪,自言自语说:我的宝剑不就是在这里掉下去吗?我还在这里刻了记号呢,怎么会找不到的呢?至此,船上的人都纷纷的大笑了起来,说:船是一直在行进,而你的宝剑却沉入了水底不动,你怎么找得到你的剑呢?其实,剑掉落在江中后,船继续行驶,而宝剑却不会再移动。
像他这样去找剑,真是太愚蠢可笑了。
《吕氏春秋》的作者也在写完这个故事后评论说这个,刻舟求剑的人是太愚蠢可笑了!关于刻舟求剑的成语故事篇二【汉语读音】kè zhōu qiú jiàn【成语结构】连动式成语【产生年代】春秋战国时期【成语辨形】剑,不能写作“箭”。
舟,不能写作“州”或“洲”。
【词语解释】在船上刻下记号,船停后,从记号处寻找落水的剑。
比喻缺乏生活常识。
【典故出处】战国·吕不韦《吕氏春秋·察今》(又名《吕览》)【感情色彩】贬义成语【词语示例】似你这样寻根究底,便是刻舟求剑,胶柱鼓瑟了!(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一百二十回)茅盾《致陈瑜清》:“有人提出新的解释,盖咬住一、二字,~以驳难,似已成风气,真令人啼笑皆非也。
”【近义词】守株待兔、墨守成规、郑人买履、表水涉澭、引婴投江、按图索骥【反义词】看风使舵、见机行事、随机应变【成语用法】连动式;在句子中作谓语、定语、状语;一般比喻死守教条,拘泥成法,固执不变通的人。
成语故事刻舟求剑

成语故事刻舟求剑成语故事刻舟求剑1【成语故事】:这个成语________于《吕氏春秋.察今》,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战国时,楚国有个人坐船渡江,船到江心,他一不小心,把随身携带的一把宝剑掉落江中。
他赶紧去抓,已经来不及了。
船上的人对此感到非常惋惜,但那楚人似乎胸有成竹,马上掏出一把小刀,在船舷上刻上一个记号,并向大家说:这是我宝剑落水的地方,所以我要刻上一个记号。
大家都不理解他为什么这样做,也不再去问他。
船靠岸后那楚人立即在船上刻记号的地方下水,去捞取掉落的宝剑。
捞了半天,不见宝剑的影子。
他觉得很奇怪,自言自语说:我的宝剑不就是在这里掉下去吗?我还在这里刻了记号呢,怎么会找不到的呢?至此,船上的人纷纷大笑起来,说:船一直在行进,而你的宝剑却沉入了水底不动,你怎么找得到你的剑呢?其实,剑掉落在江中后,船继续行驶,而宝剑却不会再移动,像他这样去找剑,真是太愚蠢可笑了。
《吕氏春秋》的作者也在写完这个故事后评论说这个,刻舟求剑的人是太愚蠢可笑了!【故事启示】刻个记号便于打捞宝剑,原本并无错,可是把记号刻在了移动的船上,那岂不等于没有记号吗?这个故事对那些思想僵化、墨守成规、看不到事物发展变化的人是一个绝妙的讽刺。
故事告诉我们办事不能只凭主观愿望,不能想当然,要根据客观情况的变化而灵活处理。
(摘自《中国古代寓言故事》)【作者简介】《吕氏春秋》是秦国丞相吕不韦主编的一部古代类百科全书似的传世巨著,有八览、六论、十二纪,共二十多万言。
《吕氏春秋》是战国末年(公元前“239”年前后)秦国丞相吕不韦组织属下门客们集体编撰的杂家(儒、法、道等等)著作,又名《吕览》。
此书共分为十二纪、八览、六论,共十二卷,一百六十篇,二十余万字,吕不韦自己认为其中包括了天地万物古往今来的事理,所以号称《吕氏春秋》。
吕不韦(292—前235年),姜姓,吕氏,名不韦,战国末年著名商人、政治家、思想家,后任秦国丞相,卫国濮阳(今河南省濮阳县城西南)人。
刻舟求剑的成语故事文字精选

刻舟求剑,是一个寓言故事演化而成的成语,比喻人的眼光未与客观世界的开展变化同步,不懂得根据实际情况处理问题。
为大家分享了刻舟求剑的成语故事,欢送借鉴!刻舟求剑成语故事战国时期有一个楚国人做事很死板,书上怎么写的他就怎么做,甚至遇到事情别人怎么做的,他也学着怎么做,从没想过变通一下。
有一次,他经过山林,看见一樵夫在砍柴。
突然,樵夫一不小心.斧头从手上飞脱,掉进山谷里去了。
樵夫不慌不忙地在斧头落下的地方做了一个显眼的记号,然后从旁边的小路绕下山去,对照着山上L的标记,很快在草丛里找到了斧头。
这位楚国人对樵夫仰慕不已。
这位楚国人喜爱剑术,总是随身佩带一把宝剑。
一天,他搭乘一条渡船过江。
他立在船舷边,江两岸景色令人目不暇接。
船行至江中,陶醉于美景的他不小心,让那把宝剑滑落到江里去了。
只见他紧盯着剑掉下去的地方发愣。
旁人劝他赶紧跳下江去打捞,这位楚国人却笑着摇摇头.他眼前浮现出樵夫刻记号的一幕。
接着便镇定地说:“别慌张!我自有妙法。
〞只见他用一把小刀在船舷上剑掉下去的地方刻了一道深深的记号,并且自言自语道:“我的剑就是从这儿掉下去的!〞船继续前行,待船家停船时,这位楚人站起身,面对惊讶的目光,沉着不迫地脱了衣服,从船舷边所刻记号处跳人水中。
他在水中捞来捞去,怎么也捞不到那把剑,于是浮出水面抚摸着船边的记号,如梦游般喃喃着:“我的剑明明是从这儿掉下去的,怎么找不到了呢?〞这个可怜的楚国人就这样被人们谈论到今天。
这是他的幸运呢,还是他的不幸?至少,知道了这个故事的我们是幸运的。
?刻舟求剑?读后感1今天我看了一篇故事,故事是这样讲的:在战国时期,有个楚国人坐船渡江,不小心把随身带的宝剑掉进江里了,那个楚国人不慌不忙的掏出另一把小刀在刚刚掉宝剑的地方刻了个记号,别人都不知道他为什么这样做。
下船之后,那个楚国人跳进江里在那个有记号的地方寻找宝剑,他说:〞我的宝剑明明就是在这个记号的地方丧失的,为什么会找不到呢?“其他人都笑着说:〞因为船是一直在行驶的,而宝剑是坠落到江里就不动了,你在这里找,当然是找不到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成语故事刻舟求剑刻舟求剑的典故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前一篇:刻不容缓后一篇:空洞无物
刻舟求剑的故事:
【成语】:刻舟求剑
【拼音】:kè zhōu qiú jiàn
【解释】:比喻不懂事物已发展变化而仍静止地看问题。
成语故事刻舟求剑
【成语故事】:
战国时,楚国有个人坐船渡江。
船到江心,他一不小心,把随身携带的一把宝剑掉落江中。
他赶紧去抓,已经来不及了。
船上的人对此感到非常惋惜,但那楚人似乎胸有成竹,马上掏出一把小刀,在船舷上刻上一个记号,并向大家说:这是我宝剑落水的地方,所以我要刻上
一个记号。
大家都不理解他为什么这样做,也不再去问他。
船靠岸后那楚人立即在船上刻记号的地方下水,去捞取掉落的宝剑。
捞了半天,不见宝剑的影子。
他觉得很奇怪,自言自语说:我的宝剑不就是在这里掉下去吗?我还在这里刻了记号呢,怎么会找不到的呢?
至此,船上的人纷纷大笑起来,说:船一直在行进,而你的宝剑却沉入了水底不动,你怎么找得到你的剑呢?
其实,剑掉落在江中后,船继续行驶,而宝剑却不会再移动。
像他这样去找剑,真是太愚蠢可笑了。
>>相关成语:更多内容请查看【汉语大辞典】成语词典大全。
如有疑问,请直接与我们联系。
成语故事刻舟求剑谢谢!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