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小学语文三上第七单元《我想》课文解读

合集下载

语文三年级上北师大版《我想》课件(21张)

语文三年级上北师大版《我想》课件(21张)

装在风筝上。
带着一串花苞,
伸进湿软的土地, 看白云多柔软,瞧太阳多明亮。
随着风儿悠荡。
汲取甜美的营养。 望啊,望——
悠哇,悠 ——
长啊,长——
蓝天是我的课堂。
悠出布谷鸟的声声歌唱。长成一座绿色的篷帐。
我想把我自己 种在春天的土地上。 变小草,绿得生辉, 变小花,开得漂亮。
不过,飞到遥远的地方,
要和爸爸妈妈商量商 量······
成为柳絮和蒲公英,
更是我最大的愿望。
我会飞呀,飞——
飞到遥远的地方。
根据诗歌内容填空。我想变成 _______。
我想变成 _______。
(美丽的桃花、扎根土地的柳树、
长着眼睛的风筝、大自然中的小草、 小花、柳絮和蒲公英。)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随谷 软
柳瞧 堂
瞧 湿英商
随谷 软
柳堂 堂
瞧 湿英商
桃树 花苞 脚丫 柳树 湿软 汲取 甜美 营养 蓬帐 风筝 柔软 课堂
你真行!选一个你喜欢的词语说一句话。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我想
Label1
我想把手儿 接在桃树枝上。 带着一串花苞, 随着风儿悠荡。 悠哇,悠 —— 悠出布谷鸟的声声 歌唱。
我想把脚丫 连在柳树根上。 伸进湿软的土地, 汲取甜美的营养。 长啊,长—— 长成一座绿色的篷帐。
我想把眼睛 装在风筝上。 看白云多柔软,瞧太阳多明亮。 望啊,望—— 蓝天是我的课堂。
我想把手儿 接在桃树枝上。 带着一串花苞, 随着风儿悠荡。 悠哇,悠 —— 悠出布谷鸟的声声歌唱。
我能悠出布谷鸟的歌声,多么神奇啊! 春天的山谷,布谷鸟的叫声在山间回荡, 山坡上盛开着灿烂的桃花,好一幅美妙 的春景图。

北师大版小学生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爱什么颜色》原文及教案

北师大版小学生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爱什么颜色》原文及教案

北师大版小学生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爱什么颜色》原文及教案1.北师大版小学生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爱什么颜色》原文篇一我爱碧绿的颜色,因为——禾苗是碧绿的,小草是碧绿的,我生活在农村,连我的梦也是碧绿的。

我爱火红的颜色,因为——朝阳是火红的,枫叶是火红的,我是一个少先队员,我们的队旗,我的心,也是火红的。

我爱蔚蓝的颜色,因为——辽阔的天空是蔚蓝的,无边的大海是蔚蓝的,将来我要当一名海军战士,乘风破浪,保卫海疆。

我穿的那身威武的军装也将是蔚蓝的。

2.北师大版小学生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爱什么颜色》教案篇二教学目标:1、学习诗歌,理解诗歌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2、认识本课10个生字,包括9个要求会写的生字。

3、理解体会诗歌意境,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以及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背诵诗歌。

教学准备:生词卡片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激趣引入,初读课文。

我们的世界万紫千红,我们的生活多姿多彩,自读课文,看看小作者喜欢什么颜色?为什么?二、分组自学,初步感知。

1、小组长带领组员商量准备用什么方法初步了解课文内容,扫除文字障碍。

2、教师指导提出学习方法。

学习方法可概括为四读:一读:扫读(扫除障碍读)。

小声自由读课文,把课文中的字音读准,把不认识的字或不懂的词做上记号,查字典解决。

二读:连读。

小组内成员分自然段连读课文,读通课文,检查字的读音。

三读:想读。

小声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写了什么?四读:选读。

选择你最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

3、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学生自学课文。

(教师巡回指导)4、检查自学情况(1)(板书生字)在自学生字时,你有哪些困难?(在字音、字型、字义等方面的困难)在自学生字时,你还有哪些好的方法要告诉同学们?重点指导“威、蔚、武”三字的笔画。

学生交流学习。

(2)出示“保”和“宝”学生区别。

师引导学生认真区别其不同用法。

三、再读课文,体会意境。

1、指名分小节读文,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象。

语文部编本三年级上册教材第七单元解读

语文部编本三年级上册教材第七单元解读

语文部编本三年级上册教材第七单元解读一、单元概述语文部编本三年级上册教材第七单元以"秋天的故事"为主题,围绕着秋天的景象、人物和事件展开,让学生在感受秋天美好的同时,提高语言表达和理解能力。

本单元包括3篇课文和1个语文园地。

二、课文内容1.《秋天的雨》《秋天的雨》是一首描绘秋天景象的诗歌。

课文通过形象的比喻和丰富的想象力,展现了秋天的美丽。

学生通过学习这篇课文,可以感受到秋天的气息,培养对美的鉴赏能力。

2.《美丽的小兴安岭》《美丽的小兴安岭》是一篇描绘小兴安岭风光的游记。

课文以作者的视角,介绍了小兴安岭的美丽景色和丰富的物产。

学生通过学习这篇课文,可以了解到我国东北地区的自然风光,培养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3.《海滨小城》《海滨小城》是一篇描绘海滨城市风貌的文章。

课文通过描绘城市的建筑、街道和人们的生活,展现了海滨小城的美丽和和谐。

学生通过学习这篇课文,可以了解到我国沿海地区的城市风貌,培养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三、语文园地本单元的语文园地包括词语积累、句子练习和阅读理解等内容,旨在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理解能力。

学生通过语文园地的学习,可以巩固本单元所学知识,提高语文素养。

四、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秋天的美好。

2. 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会用本课学到的词语进行语言表达。

3. 培养对美的事物和家乡的热爱之情,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4. 通过语文园地的学习,提高语言表达和理解能力。

五、教学建议1.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感悟来体会课文所表达的美好情感。

2. 利用图片、实物等资源,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课文内容,提高学习兴趣。

3. 设计形式多样的语言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4. 在阅读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引导他们学会思考、探究,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以上就是对语文部编本三年级上册教材第七单元的解读,希望能对您的教学有所帮助。

北师大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我想》公开课ppt课件PPT、优质教学课件

北师大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我想》公开课ppt课件PPT、优质教学课件
5、争辩研读,深入理解课文 作者鲁迅是如此的向往闰土的生活,那闰土和作者相比,谁的生 活有 意思呢?同学们!如果要你选择,你是向往闰土的生活还是课文 中“ 我”的生活? 请结合课文内容谈一谈。也可以结合你对鲁迅的 了解以 及鲁迅的作品来谈。
6、展开想象,训练口语。 A、过渡:与闰土相处了一个月,“我”与他已经产生了深厚的 感情, 可惜正月过去了,闰土必须回家了。当时会发生怎样感人的情 景呢? 请同学们看大屏幕,想象一下“我”和闰土分别时会说些什 么? B、谁能结合图中人物的神态、动作再说一说。 C、课文是怎样写的呢 ?请同学们齐读最后一段。
帐(táng)(课堂) 筝(xù)(花絮)


悠谷脚丫 软营柔堂遥
感知课文
1.自由读诗歌, “我”想变成什么?为 什么?
2.“我把眼睛装在风筝上,飞上高高的 蓝天,望啊,望——”作者能望到什么? 为什么说“蓝天是我的课堂”?
3.遥远的地方会是哪里?作者飞到那里 干什么?
4.最后一句,“我”要和爸爸妈妈商量
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 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罗丹
当你看到鸟语花香、绿树成荫、 蓝天白云这些美丽的景色时,想到了 什么?让我们一起走进作家的作品中, 去品味生活。
北师大版 三年级 语文 上册 第九单元
高洪波 笔名向川,1951年 生于内蒙古自治区开鲁县,现为 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出版 有儿童诗集《大象法官》《我喜 欢你,狐狸》等。儿童诗《我想》 获全国作家协会第一届全国优秀 儿童文学奖。
不过,飞到遥远的地方, 要和爸爸妈妈商量商量……
①不过,飞向遥远的地方,
要和爸爸妈妈商量商量……
这是诗中的最后一节,从诗意上看,与 第四节诗是紧密相关的。乍看起来,似乎有 画蛇添足之嫌,把孩子的想象一下子拉到了 现实,与前面的诗句有些不和谐,甚至格格 不入。实际上,正是这句话,形象地表现了 “我”是怎样地沉迷在想象之中,以至于把 想象当成了现实,一想到要飞向遥远的地方, 自己是快乐了,爸爸妈妈是不是放心呢?所以 得和他们商量商量。这更增加了诗的情趣。

《我想》课文教学反思

《我想》课文教学反思

《我想》课文教学反思在教授《我想》这篇课文之前,我首先进行了一番调研和准备工作。

我读了该课文的原文以及相关的课外资料,了解了它背后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我还阅读了一些教学参考书籍,掌握了一些针对该课文的教学策略和方法。

一、预习准备工作在课前,我要求学生阅读课文并回答一些问题。

这些问题主要侧重于学生对文本中的故事情节和主题的理解。

我还鼓励学生自由发挥,提出自己的问题和观点。

这个预习环节为我提供了一个了解学生对该课文的理解和兴趣的机会,以便我在教学过程中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二、教学目标的设定在明确了学生的学习需求后,我设定了教学目标。

首先,我希望学生能够理解课文的基本意思和主题。

其次,我希望学生能够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型,以便他们能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这些语言元素。

最后,我希望学生能够在课文的基础上进行创作和发散思维,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

三、教学方法的选择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和策略。

首先,我进行了整体教学,帮助学生全面理解课文的内容和主题。

我采用了教师主导的教学模式,通过解读文本、讲解词汇和句型等方式,逐步引导学生掌握课文的要点。

其次,我进行了分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和讨论,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表达自己的观点。

最后,我进行了个别辅导,为学困生提供额外的指导和帮助。

四、教学过程的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了一些问题和不足之处。

首先,我在教学设计上没有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学习兴趣。

有些学生对这篇课文的主题和内容并不感兴趣,导致他们对课堂内容的掌握和消化不够充分。

其次,我在教学方法上过于依赖教师主导,没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一部分学生在课堂上表现较为 pass ,只有在问答环节中才积极参与。

最后,我在个别辅导上的时间安排不够合理,没有充分利用个别辅导的机会帮助学困生提高他们的学习水平。

五、教学反思和改进针对上述问题和不足之处,我进行了一些反思和改进。

首先,我会设计更具吸引力的教学内容和活动,使学生更主动地参与课堂学习。

《我想》课文教学反思

《我想》课文教学反思

《我想》课文教学反思教学反思:《我想》课文在上一次课文教学中,我选择了《我想》这篇课文,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为目标。

通过这篇课文的教学,我发现了一些可以改进的地方,也收获了一些经验,下面我将对本次课文教学进行反思和总结。

首先,我觉得我在课前准备上还有待改进。

虽然我事先准备了教案和教具,但是我发现在开展活动和组织学生参与的时候有些不够流畅。

我没有很好地规划好活动的顺序,导致课堂的进行有些混乱。

下一次,我需要更认真地准备课前活动,制定好详细的教案,并同步准备好相关的教具,以充分利用课堂时间,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教学效果。

其次,我觉得我对学生的引导还不够到位。

在课堂上,我提问了一些开放性问题,但是学生的回答并不是很多,有些学生对提问持怀疑态度,甚至有些学生是被动的接受者,没有积极参与到课堂的讨论中。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应该更加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和表达,并且采用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例如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更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中。

另外,我觉得我在课堂管理上还有一些不足。

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有几位学生在讨论中有些分心,有些学生的注意力不集中。

这给课堂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在下一次教学中会采用一些有效的课堂管理策略,例如提前做好课堂布置工作,保证学生的舒适度;设置奖励机制,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设置学习目标和规则,明确课堂期望等。

通过这些方式,我相信我可以更好地管理好课堂,提高学生的学习表现。

最后,我觉得我需要更多地利用评估和反馈来改进教学。

在这次课堂中,我没有采取有效的方式来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反馈他们的表现。

这样一来,我无法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成果和困难点,也无法针对性地调整和改进教学。

下一次,在课堂结束后,我将采用一些有效的评估工具,例如课后作业、小组讨论等,来评估学生的掌握情况,并及时给予他们反馈和指导,在下一次课堂上做到更好。

综上所述,通过本次《我想》课文的教学,我发现了自己在课前准备、学生引导、课堂管理和评估反馈等方面的不足之处。

北师小学语文三下第七单元《元帅的故事》课文解读

北师小学语文三下第七单元《元帅的故事》课文解读

课文解读
朱德的扁担
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是我党三大作风之一,官兵一致、军民一致是我军光荣的革命传统。

《朱德的扁担》这篇课文讲的就是朱德同志和红军战士一起挑粮的故事,表现了革命领袖以身作则,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高贵品质,同时表达了战士们对朱德同志的爱戴。

第2自然段介绍了时代背景。

“井冈山革命斗争时期”,“生活异常艰苦”。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兵家历来认为后方供给是部队战斗的生命线。

但那时部队却没有粮食吃,要靠指战员去山下挑粮,足见环境“异常”艰苦。

环境异常艰苦,军队的“军长”会怎么样呢?在旧军队里,如果我们听说部队把仅有的物资首先供给当官的,我们不会觉得新鲜;如果我们听说当官的让士兵为自己筹粮筹款,我们不会觉得稀奇;甚至他们搜刮民财、喝兵血,我们也不会觉得稀奇,因为这样的事情太平常了。

但是红军军长朱德却不是这样做的。

课文第3~7自然段就写了朱德跟战士们一起挑粮的事,是分三层、层层深入地写的。

先概述,“总是”一词说明朱德同志一贯与战士们同甘共苦,挑粮不是偶然为之,或者为自己树碑立传而作秀。

课文还特别说明,朱德同志白天跟战士们一起挑粮,晚上还经常开会到深夜,比战士们更辛苦,更劳累。

那他为什么还要这样做呢?他说:“吃饭有我,挑粮也应该有我呀!”这句话说明朱德同志认为自己和战士们是平等的,就该这样做,不因为自己是军长,也不因为自己比别人负的责任大,。

甘肃省定西市中心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 第9单元《我想》教案 北师大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9单元我想教案北

甘肃省定西市中心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 第9单元《我想》教案 北师大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9单元我想教案北

《我想》教学要求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诗。

仿照课文第三节,再编一段。

3.理解诗的内容,通过幻想和想象,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重点难点1.了解“我”的小小的愿望.2。

大胆想象,仿照课文第三节仿写一节。

教学课时两课时1我想我想把手儿接在桃树枝上.[①这句话中的哪个词语用得最好?]2带着一串花苞,随着风儿悠荡.[句导读:写桃树的花在风中摆动,“悠荡"一词形象生动,写出了小孩子天真烂漫的形象。

]悠哇,悠——3悠出布谷鸟的声声歌唱。

[②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节导读:“我”愿变成桃花,引来布谷鸟歌唱.我想把脚丫连在柳树根上。

4[③这句话中的哪个词语用得最好?]伸进湿软的土地,汲取甜美的营养。

[④脚丫能“汲取”吗?]知识点详解☜2①难句解析:用一个“接”字生动地写出“我”的第一个愿望,想象大胆而新奇。

3②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布谷鸟歌唱,从而展现出春天的勃勃生机。

4③用一个“连”字写出“我”的第二个愿望,表现了“我”的天真活泼。

④如果没有前面“连在柳树根上”的联想,就不能“汲取”,脚丫变成了树根,后面的想象就成立了。

⑤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柳树比作篷帐。

⑥不好。

“装”上的眼睛能看白云、太阳、蓝天,画上的则不能。

⑦能欣赏到大自然美好的景色。

⑧诗人把自己想象成了一颗种子,要在春天的大地上生根发芽。

⑨重点句解析:这是“我”的第四个愿望。

这两句诗同样写出了“我”大胆、美好的想象,要变成大自然中的小草、小花,装点美丽的家园,表达了“我”热爱大自然,热爱土地的思想感情。

长啊,长——长成一座绿色的篷帐.[⑤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节导读:“我”愿变成柳树,长成一座绿色的篷帐。

我想把眼睛装在风筝上。

[⑥把“装"改为“画”是不是更好?]看白云多柔软,瞧太阳多明亮。

[句导读:这是“我"的第三个愿望,“把眼睛装在风筝上"去看“白云”和“太阳",充满童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文解读
这是一首富有儿童情趣的诗歌,写了一个孩子一连串美妙的幻想,想把小手接在桃树枝上,想把脚丫连在柳树根上,想把眼睛装在风筝上,想把自己种在春天的土地上。

作者携着一颗童心,在春天的阳光里尽情地幻想、想象,抒发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美好事物的无限向往。

全诗以“想”为诗眼,生发丰富的幻梦;诗句中隐含的却是“变”字,通过这个“变”,展现儿童美好、纯真的内心世界。

第1节写“我想把手儿接在桃树枝上”,“接”字用得十分贴切。

纤纤的小手与桃枝正好相对应,桃枝就是“我”的手儿,“我”的手儿此刻已变作带着花苞的桃枝,细细的、长长的,在春风的吹拂下,轻轻摇曳,花香四溢。

“悠哇,悠——”,重叠的音节、长长的破折号,把那桃枝柔软、轻盈,随风飘逸的动感美,展现在读者面前;并使诗句充满着美妙的音乐感。

孩子与自然融为一体,与自然同乐,他们是大自然的欣赏者,更想成为大自然的创造者。

“悠出布谷鸟的声声歌唱”,使人们立刻会想到春天的山谷,布谷鸟的叫声在山谷间回荡,山坡上尽是盛开的绚烂的桃花,好一幅美妙的春景图。

有静、有动、有声、有色,更有着强烈的节奏美和韵律美。

第2节写“我”愿变作扎根土地的柳树,最终长成“绿色的篷帐”。

在这一节里,作者连用了几个动词“连”“伸”“汲取”“长”,突出了人与自然共同成长的希望。

“绿色的篷帐”,既是指植物茂密生长,也寄寓着儿童要快快长大的期盼。

“绿色的篷帐”,在现实生活中可以遮
阳挡雨,孩子在梦幻世界中会赋予它更多的功能。

短短三句话,充溢着孩子奇异的想法。

第3节写“我”愿变作长着眼睛的风筝,在蓝天上学习、认识世界,抒发了孩子们对自由的渴望,对探求大自然奥秘的追求。

作者用“白云多柔软”“太阳多明亮”描绘出天空美好的景象,意在表达儿童对蓝天的遐想。

当读到“蓝天是我的课堂”这一句时,读者面前会展现出一个广阔的空间,这是孩子们真正向往的课堂,体现了儿童充满智慧的想象。

第4节写“我”想变成大自然中的小花小草,变作柳絮和蒲公英,飞到“遥远的地方”。

这一小节在行文的格式上与前三小节相比,中间四句发生了变化,节奏加快,似乎“我”诉说自己的愿望越来越急切,这也正是诗人独具匠心之处。

两个“变”,一个“成为”,把孩子们更多的想象融会在一首小诗之中。

“变小草,绿得生辉,变小花,开得漂亮”,看似平淡的语言,读起来却感到精巧、鲜丽。

最后一节只有两行,写如果飞到遥远的地方,需要和爸爸妈妈商量。

这一小节把前四节拉回来,是从想象到现实的过渡。

想象戛然而止,现实出现在眼前。

在美好的幻想之中,他想到了自己的爸爸、妈妈,想到了自己的责任,一个天真、善良、纯洁、可爱的形象跃然纸上。

全诗共5个小节,前4个小节的结构基本相同。

每一节都是先写“我想……”;再写“做什么”;用“×哇/啊,×——”导到最后一句,写出想来想去追求的结果。

诗中运用比喻、反复等修辞手法,以凝练的语言创造了优美的意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