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小说情节,赏析人物形象

合集下载

小说人物赏析方法总结(优选3篇)

小说人物赏析方法总结(优选3篇)

小说人物赏析方法总结第1篇一、通过环境描写了解人物的活动背景小说中的人物总是在一定环境中活动的人。

小说中的环境是指作品描写的围绕人物展开的或人物行动涉及的一切外在条件的总和,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另外,小说的环境还包括与人物及其行动有关的特定气氛和情调。

环境对人物的衬托作用有正衬和反衬两种。

正衬,是指环境与人物和谐一致,即社会风气、自然风光、气氛和景物色调等与人物的性格、命运、言行等组成和谐统一的艺术画面。

反之,则是反衬。

二、通过分析情节透视人物的思想性格小说的情节是人物性格发展的必然结果,即人物性格是通过情节发展具体体现的。

例如,《三国演义》中的“杨修之死”,文中情节的发展是两个不同性格的人物发生联系后的必然结果。

所以,我们才说把握好故事情节能透视人物的思想性格。

1.肖像描写——小说描写人物的肖像主要是用它显示人物的性格。

肖像描写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静态肖像描写,一种是动态肖像描写。

小说中,动态肖像描写运用得比较多。

动态肖像描写可以从人物一系列的肖像变化中,透出人物的遭遇和思想感情的变化发展。

2.语言描写——语言描写能表现人物的年龄、职业、身份、爱好、思想感情等。

例如,《故乡》中“我”和杨二嫂的那段谈话,就形象地揭示了杨二嫂这个小市民刻薄、自私、鄙俗的性格特征,透视了她被剥削阶级意识和恶习侵染的丑恶灵魂。

相比之下,“我”的`神态则是愕然、惶恐、嗫嚅,直至闭了口,默然无言以对。

由此可见,小说中每个人都用自己的语言表现着自己的性格特征。

4.心理描写——小说描写人物心理活动常见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内心独白。

这是一种直接剖析人物思想活动的心理描写方法。

例《范进中举》中胡屠夫打范进后的心理描写。

(2)动作暗示。

这是一种以动态的方式,通过对动作、表情的描写反映人物心理活动的方法。

(3)通过梦境、幻觉写人物的思想、愿望。

这是一种展现人物精神世界的特殊方式,常用来显示人物思想感情变化的曲折历程。

小说人物赏析方法总结第2篇1.小说概念及三要素小说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故事情节的叙述和环境的描写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叙事性的文学体裁。

小说情节与人物形象

小说情节与人物形象

小说情节与人物形象小说作为一种文学形式,通过情节和人物形象的塑造来吸引读者的注意力。

情节是小说的骨架,而人物形象则是情节的灵魂。

一个好的小说,不仅需要有引人入胜的情节,还需要有鲜活的人物形象。

本文将探讨小说情节与人物形象之间的关系,并分析其在小说中的作用。

首先,情节是小说的基础,是推动故事发展的驱动力。

一个好的情节能够吸引读者的兴趣,让他们产生阅读的欲望。

情节的设置要有足够的张力和冲突,才能让读者产生紧张感和期待感。

例如,在一部悬疑小说中,主人公发现了一个离奇的谋杀案,为了查明真相,他展开了一系列的调查和追踪,这个情节的发展会让读者充满好奇心,想要知道凶手是谁,动机是什么。

而人物形象则是情节发展的推动者和承担者。

一个好的人物形象能够让读者产生共鸣,能够引起读者的情感共鸣。

人物形象的塑造需要具备独特的性格特点和丰富的内心世界。

通过细致入微的描写,读者能够更好地了解人物的思想、情感和行为,进而对故事产生更深入的理解和体验。

例如,在一部爱情小说中,男主角是一个内向而又善良的人,女主角是一个开朗而又独立的人,他们之间的情感纠葛和成长过程会让读者产生共鸣,感受到爱情的美好和复杂。

情节和人物形象相辅相成,相互影响。

情节的发展需要有合适的人物形象来推动,而人物形象的塑造也需要有情节的支持来展现。

情节和人物形象之间的关系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体现:首先,情节可以通过人物形象的冲突和发展来展现。

当人物形象之间存在着矛盾和冲突时,情节会更加紧凑和引人入胜。

例如,在一部家庭伦理小说中,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和孩子的真实需求之间存在着冲突,这个冲突会推动情节的发展,让故事更加有张力和吸引力。

其次,人物形象可以通过情节的发展来展现。

当情节的发展需要人物形象的改变和成长时,读者会更加关注人物形象的塑造和发展。

例如,在一部成长小说中,主人公在面对困境和挑战时,通过经历一系列的事件和冒险,逐渐成长为一个坚强和勇敢的人,这个成长过程会让读者对主人公的形象产生共鸣和认同。

如何分析和赏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

如何分析和赏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

如何分析和赏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
分析和鉴赏小说人物形象的方法:
1、环境:从分析人物活动的环境入手,探究人物命运与思想性格形
成的原因。

环境是人物活动和故事发生发展的场所。

特定的人物总是在特
定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所以对小说环境描写的分析,也是理解人物形象
的一个重要方面。

2、情节:从分析情节入手,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

情节是人物性格
的历史。

因此,欣赏人物形象,可以从情节入手,据情论人。

根据故事情
节分析人物性格特征。

3、内容:从人物间的关系入手,分析人物性格。

小说作品所提供的
人物往往不止一个,这就要求我们准确分析几个人物之间的关系,确定主次,从他们之间的复杂关系中,把握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

4、答题技巧:总体概括人物主要性格特征;具体分析人物性格特点;得出全面完整的结论。

延伸阅读
求战锤40000k的同人小说
关于堕落天使的玄幻小说
完结的清穿小说推荐。

掌握初中语文的阅读技巧如何准确理解小说的情节和人物形象

掌握初中语文的阅读技巧如何准确理解小说的情节和人物形象

掌握初中语文的阅读技巧如何准确理解小说的情节和人物形象初中语文作为重要的学科之一,学习阅读技巧对于准确理解小说的情节和人物形象而言至关重要。

掌握这些技巧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下面将从理解情节和人物形象两个方面,介绍几种有效的初中语文阅读技巧。

一、准确理解小说的情节在阅读小说时,理解情节是了解整个故事发展的关键。

以下是几种帮助学生准确理解小说情节的技巧:1. 通读全文:在开始阅读小说前,建议先快速浏览全文,了解整个故事的大致内容和结构。

这样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把握故事的发展方向和主题。

2. 注意关键词语:故事中可能会有一些关键词语或线索,学生在阅读时要留意这些词语,对于理解情节起到重要的作用。

比如,时间词(如“过去”、“现在”、“未来”)、地点词(如“家”、“学校”、“城市”)及描述人物心情或行为的词语等。

3. 分析故事结构:一般情节包括起始、发展、高潮和结局四个部分。

学生可以将故事的情节按照这四个部分分析,了解每个部分的关键事件和转折点,进而准确理解情节。

4. 归纳故事关键事件:学生可以用自己的话总结出故事中的主要事件和转折点。

这有助于他们全面理解整个故事的情节,并能更好地记忆和复述故事内容。

二、准确理解小说的人物形象理解人物形象是读者将自己代入故事情境中的过程。

以下是几种帮助学生准确理解小说人物形象的技巧:1. 注意人物的外貌和性格描写:小说中会对人物的外貌和性格进行描写,学生在阅读时要注意这些描述,帮助他们形象地理解人物形象。

也可以通过绘画、插图等方式将人物形象呈现出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2. 情感代入法:学生可以设身处地地代入人物的情感和境遇,想象自己处于故事中,去感受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情感变化。

通过与人物产生情感共鸣,学生更容易准确理解人物形象。

3. 角色分析: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可以对不同人物进行分析,通过观察人物的言行举止、思考方式等方面,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心理动态,以揭示和理解人物形象的更多信息。

把握小说情节赏析人物形象

把握小说情节赏析人物形象

把握小说情节,赏析人物形象考点一:把握小说情节小说情节是在小说提供的特定环境中,由于人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人与环境间的矛盾冲突而产生的一系列生活事件发生、发展直至解决的整个过程。

在情节方面设置的题型通常有:1.概述情节;2.对某一情节的特点和作用分析。

题型一:概述情节常见提问方式1.用一句话或简明的语句概括故事情节。

2.文中共写了哪几件事,请依次加以概括。

3.用填空的形式概括小说的部分内容(包括指出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部分中的某一方面)。

解答思路1.理清小说的结构可以按照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来划分文章结构。

2.寻找小说中的线索小说中的线索有事物线索,有对比冲突线索,还有人物线索、情感变化线索等。

3.抓住小说中的场面常用答题模式按“何时何地何人做何事(文中没有涉及的除外,但‘何人’‘做何事’不能省)”的格式加以概括,一般一个场面可以概括为一件事。

题型二:对某一情节的特点和作用分析小说对故事情节的叙述,有顺叙、倒叙、插叙等方法。

顺叙,也称正叙。

顺叙就是按照事件发生、发展的时间先后顺序来进行叙述的方法,先发生的先说,后发生的后说,很讲究“先来后到”的原则。

用这种方法进行叙述,好处是事件由头到尾,次序井然,文气自然贯通,文章显得条理清楚。

倒叙,把故事的结尾或其中某一重要部分提前,作为作品的开始,作品的主体部分还是顺序故事情节。

《祝福》是采用倒叙方法的一个范例:在序幕之后,首先交代了已沦为乞丐的祥林嫂在新旧交替的年关寂然死去的消息,这是本文主人公的悲惨结局,接着引起“我”对祥林嫂“半生事迹的片断”的追忆,展开对悲剧主体部分的描述。

本文使用倒叙有以下作用:①从情节安排看,把祥林嫂悲剧的结局放在前面,巧妙地为读者设置了一个悬念,使读者急于追根溯源,探求事情的原委,有一定吸引力。

②从小说的矛盾关系看,小说开头写祥林嫂在富人们一片祝福声中寂然死去,而且引起鲁四老爷的震怒:“不早不迟,偏偏要在这时候,——这就可见是一个谬种!”突出了祥林嫂与鲁四老爷之间的尖锐矛盾,突出了小说反封建的主题。

2020年高考语文-小说类答题模板

2020年高考语文-小说类答题模板

高考小说最强答题模板把握小说情节,赏析人物形象考点一:把握小说情节小说情节是在小说提供的特定环境中,由于人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人与环境间的矛盾冲突而产生的一系列生活事件发生、发展直至解决的整个过程。

在情节方面设置的题型通常有:1.概述情节;2.对某一情节的特点和作用分析。

题型一:概述情节常见提问方式1.用一句话或简明的语句概括故事情节。

2.文中共写了哪几件事,请依次加以概括。

3.用填空的形式概括小说的部分内容(包括指出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部分中的某一方面)。

解答思路1.理清小说的结构。

可以按照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来划分文章结构。

2.寻找小说中的线索。

小说中的线索有事物线索,有对比冲突线索,还有人物线索、情感变化线索等。

3.抓住小说中的场面常用答题模式按“何时何地何人做何事(文中没有涉及的除外,但‘何人’‘做何事’不能省)”的格式加以概括,一般一个场面可以概括为一件事。

题型二:对某一情节的特点和作用分析小说对故事情节的叙述,有顺叙、倒叙、插叙等方法。

顺叙,也称正叙。

顺叙就是按照事件发生、发展的时间先后顺序来进行叙述的方法,先发生的先说,后发生的后说,很讲究“先来后到”的原则。

用这种方法进行叙述,好处是事件由头到尾,次序井然,文气自然贯通,文章显得条理清楚。

倒叙,把故事的结尾或其中某一重要部分提前,作为作品的开始,作品的主体部分还是顺序故事情节。

《祝福》是采用倒叙方法的一个范例:在序幕之后,首先交代了已沦为乞丐的祥林嫂在新旧交替的年关寂然死去的消息,这是本文主人公的悲惨结局,接着引起“我”对祥林嫂“半生事迹的片断”的追忆,展开对悲剧主体部分的描述。

本文使用倒叙有以下作用:①从情节安排看,把祥林嫂悲剧的结局放在前面,巧妙地为读者设置了一个悬念,使读者急于追根溯源,探求事情的原委,有一定吸引力。

②从小说的矛盾关系看,小说开头写祥林嫂在富人们一片祝福声中寂然死去,而且引起鲁四老爷的震怒:“不早不迟,偏偏要在这时候,——这就可见是一个谬种!”突出了祥林嫂与鲁四老爷之间的尖锐矛盾,突出了小说反封建的主题。

紧扣小说情节感受人物形象——《桥》教学设计.docx

紧扣小说情节感受人物形象——《桥》教学设计.docx

紧扣小说情节感受人物形象——《桥》教学设计紧扣小说情节感受人物形象——《桥》教学设计紧扣小说情节感受人物形象——《桥》教学设计张春燕【设计初想】《桥》是著名作家谈歌创作的一篇微型小说。

全文篇幅虽简短, 但表达特色鲜明 : 以曲折的情节、不断的推动 , 深化主题 ; 以简短的文字、精妙的修辞 , 渲染环境 ; 以准确的用词、传神的描写 , 丰富人物 ; 以悬念的设置、巨大的冲击 , 发人深思。

面对“表达容量”如此之大的文本 , 该怎样切中要害 , 直抵文本主旨呢?这是小学生第一次接触到小说文体 , 理应从文体角度出发实施教学。

在环境、情节、人物这三要素中 , 人物形象是中心 , 让小说涌动着盎然的生命力。

但怎样才能让学生感悟到更为立体、丰满的人物形象呢?在扣人心弦的一波三折中 , 不难发现 : 在情节的不断推动中 , 老汉在十分危急紧张情况下的所作所为使得他的形象向纵深发展。

因此 , 以情节发展为线索 , 感悟老汉形象成为了此次教学的主旋律。

【设计思路】立足小说文体特征 , 基于学生初涉小说文体的学情 , 可直指“环境、人物、情节是小说的三要素 , 塑造人物形象是中心” , “理直气壮”地将本诼教学的重点呈现出来 , 自然引出统整全文的问题 : “小说是怎样塑造老汉这个人物形象的?”以这样一以贯之的问题 , 搭建起完整的文本阅读支架 , 以期学生能抓住重点、深入钻研 , 尽得其精华 , 提高小说阅读的有效性。

特定的人物总是在特定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 , 情节影响人物形象的升华。

因此 ,在充分“让学”后 , 作为“平等中的首席”——教师, 还应引导学生关注情节的推动 , 即, 在什么样的情况下 , 老汉有这样的表现。

再通过梳理的方式,让学生感悟到文本通过分局推进的表达方式, 不断丰满着老汉的形象。

基于第三学段的阅读 , 因此 , 教学设计虽从诧句感悟人手, 但却从篇章结构着眼。

本篇小说为成功塑造人物形象起到丼足轻重作用的表达方法有多种, 虽不能做到平均使用力量 , 但只要把控好详略 , 多管齐下 , 就能深化学生对人物形象的认识。

最新高考语文小说阅读题答题模板归纳总结

最新高考语文小说阅读题答题模板归纳总结

最新高考语文小说阅读题答题模板归纳总结高考语文小说阅读题答题模板归纳总结把握小说情节,赏析人物形象考点一:把握小说情节小说情节是在小说提供的特定环境中,由于人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人与环境间的矛盾冲突而产生的一系列生活事件发生、发展直至解决的整个过程。

在情节方面设置的题型通常有:1.概述情节;2.对某一情节的特点和作用分析。

题型一:概述情节常见提问方式:1.用一句话或简明的语句概括故事情节。

2.文中共写了哪几件事,请依次加以概括。

3.用填空的形式概括小说的部分内容(包括指出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部分中的某一方面)。

解答思路:1.理清小说的结构可以按照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来划分文章结构。

2.寻找小说中的线索小说中的线索有事物线索,有对比冲突线索,还有人物线索、情感变化线索等。

3.抓住小说中的场面常用答题模式:按"何时何地何人做何事(文中没有涉及的除外,但‘何人’‘做何事’不能省)"的格式加以概括,一般一个场面可以概括为一件事。

题型二:对某一情节的特点和作用分析小说对故事情节的叙述,有顺叙、倒叙、插叙等方法。

顺叙,也称正叙。

顺叙就是按照事件发生、发展的时间先后顺序来进行叙述的方法,先发生的先说,后发生的后说,很讲究"先来后到"的原则。

用这种方法进行叙述,好处是事件由头到尾,次序井然,文气自然贯通,文章显得条理清楚。

倒叙,把故事的结尾或其中某一重要部分提前,作为作品的开始,作品的主体部分还是顺序故事情节。

《祝福》是采用倒叙方法的一个范例:在序幕之后,首先交代了已沦为乞丐的祥林嫂在新旧交替的年关寂然死去的消息,这是本文主人公的悲惨结局,接着引起"我"对祥林嫂"半生事迹的片断"的追忆,展开对悲剧主体部分的描述。

本文使用倒叙有以下作用:①从情节安排看,把祥林嫂悲剧的结局放在前面,巧妙地为读者设置了一个悬念,使读者急于追根溯源,探求事情的原委,有一定吸引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把握小说情节,赏析人物形象考点一:把握小说情节小说情节是在小说提供的特定环境中,由于人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人与环境间的矛盾冲突而产生的一系列生活事件发生、发展直至解决的整个过程。

在情节方面设置的题型通常有:1.概述情节;2.对某一情节的特点和作用分析。

题型一:概述情节常见提问方式1.用一句话或简明的语句概括故事情节。

2.文中共写了哪几件事,请依次加以概括。

3.用填空的形式概括小说的部分内容(包括指出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部分中的某一方面)。

解答思路1.理清小说的结构可以按照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来划分文章结构。

2.寻找小说中的线索小说中的线索有事物线索,有对比冲突线索,还有人物线索、情感变化线索等。

3.抓住小说中的场面常用答题模式按“何时何地何人做何事(文中没有涉及的除外,但‘何人’‘做何事’不能省)”的格式加以概括,一般一个场面可以概括为一件事。

题型二:对某一情节的特点和作用分析小说对故事情节的叙述,有顺叙、倒叙、插叙等方法。

顺叙,也称正叙。

顺叙就是按照事件发生、发展的时间先后顺序来进行叙述的方法,先发生的先说,后发生的后说,很讲究“先来后到”的原则。

用这种方法进行叙述,好处是事件由头到尾,次序井然,文气自然贯通,文章显得条理清楚。

倒叙,把故事的结尾或其中某一重要部分提前,作为作品的开始,作品的主体部分还是顺序故事情节。

《祝福》是采用倒叙方法的一个范例:在序幕之后,首先交代了已沦为乞丐的祥林嫂在新旧交替的年关寂然死去的消息,这是本文主人公的悲惨结局,接着引起“我”对祥林嫂“半生事迹的片断”的追忆,展开对悲剧主体部分的描述。

本文使用倒叙有以下作用:①从情节安排看,把祥林嫂悲剧的结局放在前面,巧妙地为读者设置了一个悬念,使读者急于追根溯源,探求事情的原委,有一定吸引力。

②从小说的矛盾关系看,小说开头写祥林嫂在富人们一片祝福声中寂然死去,而且引起鲁四老爷的震怒:“不早不迟,偏偏要在这时候,——这就可见是一个谬种!”突出了祥林嫂与鲁四老爷之间的尖锐矛盾,突出了小说反封建的主题。

插叙,在顺叙故事情节当中,插入叙述一些相关内容。

《药》中插叙“夏瑜狱中宣传革命”的一段情节,塑造了夏瑜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家的形象,表达了因群众的愚昧带来革命者的悲哀。

常见提问方式1.文中写了××情景在小说中起到哪些作用?2.××事物、××人物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解答思路分析某个情节在全篇小说中的作用,一般从四个方面:一是对刻画人物的作用,二是对上下文情节的作用,三是对表现主题的作用,四是从给读者的感受上分析。

1.对刻画人物的作用也就是情节本身对人物性格塑造上的具体作用。

2.对上下文情节的作用对这一方面可以从以下角度思考:①就全文来说有一波三折式。

作用是引人入胜,扣人心弦,增强故事的戏剧性、可读性。

如《祝福》中祥林嫂的二次改嫁这一情节就有此项作用。

②就开头结尾来说有首尾呼应式。

作用是使结构紧密、完整。

③就开头来说有倒叙式(把结局放到开头来写),起到制造悬念的作用。

如《祝福》,采用了倒叙的结构形式,从祥林嫂临死前的肖像写起,再回顾祥林嫂初来鲁镇的情景,再次到鲁镇的经过等等,设置了悬念。

④就结尾来说有戛然而止,留给读者回味的作用。

⑤就中间行文来说有伏笔铺垫式,一般来说是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3.对表现主题的作用一般来说是点题或突出主题。

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山神庙偷听这一情节,是林冲由原来的忍让妥协到被逼反抗的转折点,有力地突出了小说的主题“逼上梁山”。

4.给读者的感受站在读者的位置上考虑情节的作用。

常用答题模式×××情节(事物)在文中有……作用,突出了……,表现了……考点二:赏析人物形象因为小说的核心任务就是通过刻画人物、塑造典型人物形象来揭示社会生活的某些本质方面,从而表现作品的主题的。

在小说阅读中,命题者自然会从分析人物形象这一角度来设置试题,具体说来,有两大类型:1.概括分析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2.赏析人物形象在文中的作用。

题型一:概括和分析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设题角度在阅读小说时,命题者自然会从分析人物形象这一角度设置试题,具体说来,大致可能涉及指出小说对人物进行描写的具体方法,概括指出人物的性格特征,对文中人物进行客观公正的评析(包括作者自身对人物的态度和读者对人物的评价)等。

常见提问方式1.结合全文,简要分析人物形象。

2.××是一个怎样的人物?请分析。

3.文中××有哪些优秀的品质?解答思路1.从小说中交代的人物身份、地位、经历、教养等方面入手因为这些直接决定人物的言行,影响人物的性格。

2.从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入手通过小说对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心理以及正面和侧面等描写进行分析,概括出人物的性格特征。

3.从分析情节入手,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从整体到部分,只有了解了故事的全貌,才能更好地把握人物的性格,因为人物的性格是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在矛盾的冲突中展现出来的。

4.从分析环境入手,探究人物命运及其思想性格之所以如此的社会原因首先,人物的成长变化、人物性格的形成与社会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什么样的典型环境塑造什么样的典型性格。

其次,小说里的人物都是在一定的背景下活动的,因此,分析人物形象,还要联系人物活动的社会历史背景。

这样才能准确把握人物鲜明的个性,又深切理解人物的社会意义。

人物都是一定的社会环境的产物,每个人的身上都鲜明地体现着时代的烙印。

《祝福》开头的环境描写,把故事发生的背景、时代、社会关系作了明确的交代,祥林嫂的性格特点也就有了基础,有了依托。

5.从作者的议论和评价或者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入手如《林黛玉进贾府》中贾母对王熙凤的评价“泼皮破落户”“凤辣子”就揭示了王熙凤心狠手毒的性格特点。

常用答题模式常用的一般模式为:××是一个……(思想性格特点)+……(身份地位)的人。

人物形象题要针对试题设题的角度具体灵活作答,没有一成不变的模式。

题型二:赏析人或物的形象在文中的作用常见提问方式1.小说塑造××这一主要人物,有何意义?2.小说塑造××物象,有何作用?3.小说又写到了××,请分析其作用。

解答思路1.赏析主要人物形象的作用,主要是赏析人物形象的社会意义首先要结合情节分析人物形象的典型性,然后结合社会现实分析人物形象折射的社会现象及给人带来的某种启示。

也就是从作者塑造主要人物所反映的主题方面考虑。

如《祝福》,祥林嫂是旧中国劳动妇女的典型,在封建政权、族权、夫权、神权的桎梏和毒害下毫无人身自由和生存权利,她挣扎过,也抗争过,最后还是遭到毁灭。

应该看到,在祥林嫂的性格中,主导方面还是她恪守“女子从一而终”的夫权思想。

祥林嫂的悲剧意义在于,作品深刻揭示了封建礼教的系统周密、强大深固。

压迫祥林嫂的是从夫权、族权到神权,从物质到精神,从阳间世界到阴间世界,从鲁四老爷、四婶到婆婆、大伯甚至还有柳妈和鲁镇的群众都参与这样一个周密的封建观念大网络。

这封建网络决定了中国妇女的悲惨命运,也无情地压碎了祥林嫂们的一切努力。

作者塑造祥林嫂的目的就是想通过对祥林嫂一生悲惨遭际的描述,表现了中国劳动妇女在封建政权、族权、夫权、神权四条绳索捆绑下被吞噬的命运,揭露了封建阶级在思想上对劳动妇女的压迫和毒害。

2.物象的作用如果小说中引入特别重要的物件,其作用不外乎突出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揭示主题等。

有时物件反复出现,串起了相关情节,从而成为了文章的线索,兼有使结构更加严谨的作用。

3.次要人物的作用次要人物即陪衬人物或线索人物,它的作用可以从以下方面考虑:①为主要人物服务,对主要人物起到烘托作用。

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林冲被诬陷下狱、刺配到沧州后在患难中忽然间遇见的李小二。

作者顺笔交代了林冲在东京时曾救助过他,使李小二免遭官司,还为他赔了钱财,又接济他路费。

这一简短的插叙,既表现了林冲扶危济困的性格特征,又使李小二夫妻感恩戴德的行为显得合情合理,还反衬陆谦这位“朋友”的奸诈,而且为后文张本。

②揭示或暗示主题。

如《装在套子里的人》中的次要人物柯瓦连科兄妹,他们是小说中敢作敢为的人物,显示了外来新派人物的力量,暗示了当时社会的希望。

③若是线索人物,自然是贯串全文的线索。

如初中教材上的小说《孔乙己》中咸亨酒店的小伙计“我”和《祝福》中的“我”。

分析环境描写,赏析艺术技巧题型一:分析环境描写小说环境作为小说三要素之一,是小说阅读的重要考点之一。

在考查时,又往往以自然环境作为重点,命题的重心有三:一是环境描写的特点,二是环境描写的方法,三是环境描写的作用。

这三个命题重心往往以综合形式出现。

对这一考点需要从以下几方面把握:常见提问方式1.本文第×(×多是文章的第一段或最后一段)段的景物描写有什么特点?有什么作用?2.本文多次出现对××的描写,请分析其在全文中的作用。

3.请阅读第×段内容,试分析其景物描写的作用。

解题思路1.判定环境的描写特点小说中环境描写的特点可以从以下方面来思考:①抓住特征,从形、声、色等方面来考虑景物特点;②调动视觉、听觉、嗅觉等多种感官来感知景物特点。

2.区分环境描写的手法小说中环境描写手法可以从以下方面来思考:①从写景的层次和观察角度,如远景与近景,俯视与仰视等;②描写技巧: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静衬动,起烘托作用,相得益彰)、虚实结合(“实”指现实存在的事物。

“虚”指作者的想象和联想)、正侧描写、细节描写、工笔(对对象多用笔墨做细致入微的刻画)和白描(不用浓丽的形容词和繁复的修辞语,也不精雕细刻,大加渲染,而是抓住描写对象的特征,用准确有力的笔触,简练的语言,寥寥数笔就写出活生生的形象来,表现出自己对事物的感受)等。

3.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分析小说中环境描写的作用可从以下方面分析:(1)对主题思想的暗示和深化。

如《祝福》中第四次写雪时的暗示。

(2)对人物形象的烘托。

(3)对主人公活动场所的创造、对时代背景的暗示。

如鲁迅小说《故乡》开端部分对故乡凄凉环境所作的描绘,不仅向我们展示了一个落后封闭的农村小镇,为小说情节的展开创造了一个典型环境,同时也向我们展示了辛亥革命十余年后中国广大农村依然如故的社会现实,封建思想、封建秩序依然占据着统治地位,广大劳动人民的生活状况没有得到丝毫改善,这也就揭示了闰土悲惨命运的必然性。

(4)对小说情节的推动。

如《水浒传》之节选《智取生辰纲》部分,杨志等人一上路,作者就开始写太阳,写树林,并从多个角度反复渲染气温之高之热:有通过作者直接介绍来写的,有通过八条好汉之口来写的,有通过杨志或虞候、老督管之口来写的,更多的是通过军健的语言和行动来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