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类中药

合集下载

7常用中药饮片辨识花类

7常用中药饮片辨识花类
19
红花
❖ 药用部位: ❖ 鉴别特征: ❖ 为不带子房的管状花。 ❖ 花冠筒部细长,先端5裂,
裂片狭条形。表面红黄色 或红色。雄蕊5,花药黄白 色,聚合成筒状。柱头微 露出花药筒外,长圆柱形, 顶端微分叉。 ❖ 质柔软。微有香气,味微 苦。 1. 花浸水中,水染成金黄色。
20
1 雌蕊柱头呈柱状,不分枝,或顶端微分叉。
片外表面密被灰白色或淡 黄色有光泽的绒毛,内表 面棕紫色或棕褐色,无毛。 ❖ 剥去苞片,内有萼片和花 瓣以及螺旋状排列的花心。 1. 气香,味辛而稍苦。
3
菊花——辛凉解表药
❖ 来源:菊科植物菊
4
商品规格
❖ 亳菊 先将花枝摘下,阴干后再剪取花头; ❖ 滁菊 剪下花头后,用硫黄熏蒸,再晒至半干,筛
成球形,再晒干; ❖ 贡菊 直接由新鲜花头烘干; ❖ 杭菊 摘取花头后,上笼蒸3~5分钟后再取出晒干。 ❖ 怀菊 摘取花头后,置搭好的架子上经1-2个月阴
❖ 每一苞片内有花2~3朵,花冠 多已脱落。
❖ 宿萼内有小坚果4枚,棕色卵 圆形,尖端有白色突起。
1. 气微,味淡。
23
款冬花——化痰药
❖ 菊科植物款冬
24
款冬花
❖ 药用部位:未开放的头状花 序
❖ 鉴别特征:
1.不规则棍棒状,常2~3个花序 连在一起,习称“连三朵”。
2.基部具有浅紫色的鳞片状叶。 3.花头外面被有多数鱼鳞状苞片,
◆体轻,质柔润,干时松脆。
◆气清香,味甘、微苦。
6
菊花
滁菊
★舌状花类白色,不规则扭曲,内卷,有时可见淡褐色腺点;管状 花大多隐藏。
贡菊
◆舌状花白色或类白色,通常无腺点;管状花少,多外露。
杭菊

花类中药材

花类中药材
• 采制 开花期晴天的早晨,摘取柱头,摊 放在竹匾内,上盖一张薄吸水纸后晒干, 烘干或在通风处晾干。
功效 活血,养血,化瘀生新。
性状
• 柱头线形,红棕色,长约3cm,基部窄,向 上稍宽大并内卷成筒,内方有一裂缝长1.5 -2cm。
• 顶端边缘不整齐,呈细齿状。
• 入水则膨胀,呈长喇叭状, 散发出黄色色素, 染水成黄色。
• 亳菊 先将花枝摘下,阴干后再剪取花头; • 滁菊 剪下花头,用硫磺熏蒸,晒至半干,
筛成球形,再晒干; • 贡菊 直接烘干; • 杭菊 摘取花头 蒸后晒干。
性 状 亳菊
• 倒圆锥形或圆筒形,有时稍压扁呈扇状。 • 直径1.5~3cm,多离散,总苞由3~4层苞片组成,
• 苞片卵形或椭圆形,黄绿色或绿褐色,外被柔毛, 边缘膜质。
蒲黄 • 来源 香蒲科水烛PoTylplheananTgyusptihfoaliaeL.及同
属其他植物的干燥花粉。 • 产地 主产于江苏、浙江、山东、安徽、
湖北等省。
功效 止血,活血化瘀。
采制
• 6-7月花刚开时,剪取顶端雄花序,晒 干,碾碎,除去花茎等杂质,所得带雄 花的花粉,习称〝草蒲黄〞;
顶端微分叉。
• 质柔软微有香气,味苦。
• 花浸水中,水染成金黄色。
菊花 • 来源 菊科菊Fl花oCshrCyshanrthyesmaumntmhoreifmoliuim .的
头状花序。 • 产地 主产于浙江、安徽、河南等省, 栽培。
功效 散风清热,解毒,明目。
采制
不同产地和不同商品规格的采收加工方法:
花类中药材
包括干燥的花、花序或花的部分。 如花蕾(金银花、丁香、槐米),开放的单花(洋
金花、红花), 花序(菊花,旋复花),柱头(番红花),花粉粒

第8章花类药材

第8章花类药材
的干燥花蕾。
第八章 花类药材
一、辛夷 Flos Magnoliae
【性状鉴定注意点】 望春花 1. 本 品 呈 长 卵 形 , 似 毛 笔 头 。 2. 苞 片 外 表 面 密 被 灰 白 色 或
灰绿色茸毛,内表面类棕色,无 毛。花被片9,类棕色,外轮3, 内轮6,每轮3,轮状排列。雄蕊 和雌蕊多数,螺旋状排列。
【产地】主产河南、山东,均为栽培。以河南密县产者为佳, 商品称“密银花”,山东产者称“济银花”、“东银花”,产 量大、质量亦较好。
【采收加工】夏初花开放前采收,干燥。有的地区用炒晒、 蒸晒法干燥。忌曝晒。
课堂互动 1.观察金银花药材,找出主要性状特征。 2.你能根据金银花的特性说出其名称的来由吗?
第八章 花类药材
第八章 花类药材
六、红花 Flos Carthami
【产地】主产新疆、河南、 四川、浙江、云南等地,全国 各地均有大量栽培。
【采收加工】夏季花由黄变 红时采摘,阴干或晒干。
课堂互动 1.观察红花药材,找出主要性状特征,注意与西红花的区别。 2.观察表述红花的主要粉末特征。
第八章 花类药材
六、红花 Flos Carthami
第八章 花类药材
三、丁香 Flos Caryophylli
【性状鉴定注意点】 1.略呈研棒状。花冠圆球形,花瓣 4枚,复瓦状抱合。 2.花瓣棕褐色至褐黄色,萼筒圆柱 状,略扁,有的稍弯曲,红棕色或棕 褐色,上部有4枚三角状的萼片,十字 状分开。 3.质坚实,富油性。气芳香浓烈, 味辛辣、有麻舌感。如图所示。
五、金银花 Flos Lonicerae Japonicae
【性状鉴定注意点】 1.本品呈棒状,上粗下细, 略弯曲。 2.表面黄白色或绿白色(贮 久色渐深),密被短柔毛。开放 者花冠筒状,先端二唇形;雄蕊 5个,附于筒壁,黄色;雌蕊1个, 子房无毛。 3.气清香,味淡、微苦。如 图所示。

花类中药

花类中药
【来源】为桃金娘科植物
丁香Eugeria Caryophyllata Thunb.的花蕾。
【产地】
主产于坦桑尼亚的桑给巴尔岛以及马来西亚、 印度尼西亚等地。 尤以桑给巴尔产量最多,有“丁香之岛”之称。
【性状鉴别】
花蕾略成研棒状。花冠圆球形, 花瓣4片,复瓦状抱合,棕褐色或褐 黄色;花瓣内为雄蕊和花柱。萼筒 圆柱形,略扁,有的稍弯曲,红棕 色或棕褐色,上部有4枚三角形萼片 ,十字分开。质坚实,富油性,用 指甲刻划时有油痕。香气 浓郁,味 辣,有微麻舌感;入水则萼管下沉 (与已去油的丁香区别) 。
显微组织鉴别
1、花柄:构造同茎。 2、苞片与花萼:构造与叶片相类似。 3 3、花冠: 上表皮细胞外平周壁常呈乳头状或绒毛状突起 而无气孔,下表皮细胞壁有时作波状弯曲,有时可 见毛茸和少数气孔存在。 另外:要注意观察有无分泌组织,内含物 分泌组织, 分泌组织 内含物。 如:丁香有油室、草酸钙簇晶。
5、雌蕊:
【成分】
木犀草素(luteolin)及 其葡萄糖甙 有机酸类成分:绿原酸、异绿原酸 (抗菌有效成分 ) 挥发油 黄酮类成分:
菊 花 Flos Chrysanthemi
【来源】菊科植物
菊Chrysanthemum morifolium Ramat.的 干燥头状花序。
【采收加工】 不同产地采收加工方法不同: “四大名菊”: 亳菊:主产于安徽亳县,先将花枝摘下,倒挂阴干后 再剪取花头。 滁菊:主产于安徽滁县,剪下花头后,用硫黄熏蒸, 再晒至半干,筛成球形,再晒干。 贡菊:主产于安徽歙县,摘取花头,直接晒干。 杭菊:摘取花头后,上笼蒸3~5分钟后再取出晒干 。
1、首先判断:单朵花、花序或是花的某一部分入药。 2、重点观察:形状、色泽、气味 (1)形状: 干燥药材:需放入水中浸泡后再观察。 雄蕊、雌蕊细小特征各借助放大镜观察。 (2)色泽:为花类药材质量好坏的标志。 “老药工”以色、香、味来判断花类药材的质量。 (3)气味: 花类药材气多清香,但味有较大差异,注意辨别。

8.花类药材

8.花类药材

第八章 花类药材
四、洋金花 Daturae Flos
案例分析 案例:2004年8月湖南籍的女婴丹丹(化名),因服用一 药店的中药中毒,后经抢救脱险。10月27日,其父母将药店 告上法庭。 据丹丹的代理律师诉称:8月14日, 丹丹感冒,于当日 下午到一药店购买了两剂中药,药店配方时错把10克剧毒中 药“洋金花”当成了“金银花”售出。丹丹的父母将中药 煎好后,给小孩服了8小匙。不久,丹丹全身发烫,瞳孔放大 ,手足抽搐。经医院及时抢救治愈后,其父母向药店索赔, 经当地法律服务所和工商部门调解,药店以种种理由拒付。 丹丹的父母遂将药店告上法庭。
第八章 花类药材
一、辛夷
二、槐花
三、丁香
四、洋金花
五、金银花
六、红花
七、菊花
八、蒲黄
一、辛夷 Magnoliae Flos
【来源】木兰科植物望春花Magnolia biondii Pamp.、 玉兰M.denudata Desr.或武当玉兰M.sprengeri Pamp.的 干燥花蕾。
第八章 花类药材
【来源】桃金娘科植物丁香Eugenia caryophyllata thunb.的干燥花蕾。
课堂活动 你能根据丁香的性状解释其名称吗?
第八章 花类药材
三、丁香 Caryophylli Flos
【性状鉴定注意点】 1. 略呈研棒状。花冠圆球形, 花瓣4枚,复瓦状抱合。 2. 花瓣棕褐色至褐黄色,萼 筒圆柱状,略扁,有的稍弯曲, 红棕色或棕褐色,上部有4枚三角 状的萼片,十字状分开。 3. 质坚实,富油性。气芳香 浓烈,味辛辣、有麻舌感。
第八章 花类药材
辛夷药材
一、辛夷 Magnoliae Flos
【性状鉴定注意点】 玉兰:基部枝梗较粗壮,皮孔浅棕色。苞片外表面密 被灰白色或灰绿色茸毛。花被片9,内外轮同型。 武当玉兰:基部枝梗粗壮,皮孔红棕色。苞片外表面 密被淡黄色或淡黄绿色茸毛,有的最外层苞片茸毛已脱落 而呈黑褐色。花被片10~12(15),内外轮无显著差异。

常见中草药-花类

常见中草药-花类

常见中草药-花类常见中草药-花类Flos Hibisci(英) Shrubalthea Flower[别名] 白槿花、大碗花。

[来源] 为锦葵科植物木槿Hibiscus syriacus L.的花。

[植物形态] 落叶灌木,高3—4m 。

茎多分枝,幼枝密被黄色星状毛及茸毛。

叶互生,卵形或菱状卵形,长4—7cm ,宽2—4cm ,不裂或中部以上3裂,基部楔形,边缘有钝齿。

花大,单生叶腋,直径5—6cm ,花柄长4-14mm ;小苞片6—7,线形,有星状毛;花萼钟形,5裂,有星状毛及短柔毛;花瓣白色、红色、淡紫色等,常重瓣;雄蕊和柱头不伸出花冠。

蒴果长圆形,长约2cm ,顶端有短喙,密生星状毛。

种子褐色。

花期7—10月,果期9-10月。

[采制] 夏、秋季花初开放时采收,晒干。

[性状] 花呈不规则形,长1.5—3cm ,宽1-1.5cm ,基部钝圆,柄短,苞片一轮。

花萼灰绿色,裂片卷缩或反卷;花柄、苞片、花萼外均有细毛;花瓣10枚,皱折,淡黄或淡紫蓝色,倒卵形,基部密生白色长柔毛;雄蕊合生成蕊柱,花药多数,呈紫黑色。

气微、味淡。

[化学成份] 含皂草黄甙(saponarin)、肌醇(inositol)、粘液质。

木槿花[性味] 性寒,味苦。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

用于痢疾、腹泻、白带。

用量3—(英) Silktree Albizzia Flower[别名] 夜合树、绒花树、鸟绒树。

[来源] 为豆科植物合欢Albizzia julibrissin Durazz.[植物形态] 落叶乔木,高可达16m 。

树皮灰褐色,小枝带棱角。

二回羽状复叶互生,羽片4—12对;小叶10-30对,镰状长圆形,两侧极偏斜,长6—12mm ,宽1—4mm ,先端急尖,基部楔形。

花序头状,多数,伞房状排列,腋生或顶生;花萼筒状,5齿裂;花冠漏头状,5裂,淡红色;雄蕊多数而细长,花丝基部连合。

荚果扁平,长椭圆形,长9—15cm 。

花期6—7月,果期9—11月。

花类中药鉴定

花类中药鉴定

“南洋金花”。


性状鉴定要点:
1.多皱缩成条状。
2.花萼呈筒状,长为花冠的
2/5,微有茸毛。 3.花冠呈喇叭状,淡黄色或黄 棕色,先端5浅裂,裂片有 短尖,短尖下有明显的纵脉
纹3条,两裂片间微凹。
4.味微苦。


性状鉴别 以花朵人药者,耍注意观察萼片、花瓣、雄蕊和
雌蕊的数目及其着生位置、形状、颜色、被毛与 否、气味等; 以花序入药,除单朵花的观察外,需注意花序类 别、总苞片或苞片等。 菊科植物还需观察花序托的形状,有无被毛等。 如果花序或花很小,需先将干燥药材放入水中浸 泡后,解剖观察,并借助于放大镜、解剖镜观察 清楚。
蕊圆柱形,弯曲。
4.气微,味微苦。

二、 槐米
1.呈卵形或椭圆形,似米粒。
2.花萼钟状,黄绿色,约占全 长的2/3,下部有数条纵纹, 萼上方为黄白色未开放的花 瓣,呈扁圆形,疏生白色短 柔毛。

3.花梗细小。
4.体轻,手捻即碎。

三、玉兰
1.基部枝梗较粗壮,皮孔浅棕色。
2.苞片外表面密被灰白色或灰绿色茸毛。花
被片9,内外轮同型。


玫瑰花
• 来源:为蔷薇 科玫瑰的干燥 花蕾。 • 采收:春末夏 初即将开放时 分批采摘。
旋覆花
来源:菊科植物旋覆花或欧亚旋覆花的干燥 头状花序。

63

性状鉴定
1.呈扁球形或类球形。 2.总苞由多数苞片组成, 苞片膜质,条状披针 形,灰黄色,表面被
白色茸毛。

65
3.舌状花1列,黄色,舌片 多卷曲。管状花多数,棕
3. 除去花被,内有多数棕黄色或黄绿色 的雄蕊和雌蕊,呈螺旋状排列。

第八章 花类中药

第八章  花类中药
第八章
花类中药
辛夷Magnoliae Flos
来源:
木兰科植物望春花 Magnolia biondii
Pamp. 、 武 当 玉 兰 Magnolia sprengeri Pamp. 或玉兰 Magnolia denudata Desr. 的 干燥花蕾。
2
性状鉴定要点: 一、望春花
1.呈长卵形,似毛笔头。基部常具木质短梗,梗上 有类白色点状皮孔。
24
显微鉴定要点:
1.花粉粒黄色,球形 或三角形,外壁表面 有细密短刺及圆形细 颗粒状雕纹,具3个
萌发孔。
25
2.腺毛有两种,一种头部呈
倒圆锥形,顶端平坦,由
10~33个细胞组成,排成 2~4层,柄部2~5个细胞, 与头部相接处偶有2细胞并 列;另一种头部近圆形或
扁圆形,由4~20个细胞组
成;腺毛头部细胞含黄棕
色分泌物。
26
3.非腺毛由1~2细胞组成,
一种长而平直或稍弯曲,
表面有微细疣状突起;另 一种较短,有的具单或双 螺旋。
27
4.簇晶细小。
5.柱头顶端表
皮细胞呈绒
毛状。
1. 花粉粒
2.腺毛
3.非腺毛
28
4. 草酸钙簇晶 5.柱头顶端表皮细胞
理化鉴定:
以本品作为供试品,以绿原酸作为对
照品,照《中国药典》(2010年版)金银
2.舌状花类白色,不规则扭曲,内卷,边 缘皱缩,有时可见淡褐色腺点;管状花大 多隐藏。
41
三、贡菊
1.呈扁球形或不规则球形。
2.舌状花白色或类白色,斜升,
上部反折,边缘稍内卷而皱 缩,通常无腺点;管状花少, 外露。
42
四、杭菊 1.呈碟形或扁球形,常数个相连成片。 2.舌状花少,类白色或黄色,平展或微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二章花类中药一、性状鉴别花(flos)类中药包括干燥的花、花序或花的某一部分。

◆开放的花,如洋金花、红花,花蕾,如辛夷、丁香、金银花、槐米;花序有菊花、旋覆花,有的是花蕾,如款冬花(头状花序),亦或是带花的果穗;花的一部分,如番红花系柱头,松花粉、蒲黄则为花粉粒。

花类中药在性状鉴别时首先应注意观察药材样品的形态、颜色、大小、气味。

花类中药经过采制、干燥常干缩、破碎而改变了形状,常见的有圆锥状、棒状、团簇状、丝状、粉末状等;颜色、气味较新鲜时淡。

◆以完整花入药者,应注意观察花萼、花冠、雄蕊群、和雌蕊群的数目,及其着生位置、形状、颜色、被毛与否、气味等。

◆花序入药,还需注意花序类别、总苞,或苞片的数目、形状、大小、颜色等。

菊科植物还需观察花序托的形状、有无被毛等。

另外在鉴别时,常将药材放在温水中软化,以便观察它们的构造,必要时需借助放大镜、解剖镜进行观察。

二、显微鉴别花类中药的显微鉴别除花梗和膨大花托需制作横切片外,一般只制作表面制片和粉末片观察。

1、花萼和苞片花萼和苞片在构造上与叶相类似,通常叶肉组织分化不明显,故鉴定时以观察表面结构特征为主。

上表皮(内表皮)和下表皮(外表皮)细胞的181形态,有无气孔和毛茸的分布以及气孔和毛茸的类型、形状及分布情况等在鉴定中有较重要的意义。

叶肉组织常不分化,大多呈海绵组织状,可能有含结晶的细胞、分泌组织和异型细胞,如洋金花中有草酸钙砂晶。

2、花冠(花瓣)花瓣构造与花萼近似,但气孔小而常退化。

上表皮细胞常呈乳头状或毛茸状突起,无气孔,如密蒙花花冠裂片顶端的表皮细胞呈乳突状、红花则呈短绒毛状;下表皮细胞的垂周壁常呈波状弯曲、具内脊或向胞腔内弯曲而形成小囊状胞间隙,有时有少数毛茸及气孔存在。

叶肉组织几乎不分化,由数层排列疏松的薄壁组织构成,有时可见分泌组织及贮藏物质,如丁香花瓣中有油室,红花的花冠中有管状分泌组织且内贮红色物质。

维管束细小,仅见少数螺纹导管。

3、雄蕊群雄蕊:分为花丝和花药两部分。

花丝结构简单,其表皮有时被表皮毛,如闹羊花花丝下部被两种非腺毛。

花药有两个药瓣组成,每瓣有两个药室,即花粉囊,其中有花粉粒。

花粉囊的表皮层内侧是纤维层, 纤维层细胞除平周壁外,其他各面有网状、条状、螺旋状、环状或点状增厚,且大多木化。

花粉粒的形态特征是花类中药的重要鉴别依据。

花粉粒形状多样,如金银花、洋金花、红花花粉粒为圆球形、丁香为三角形、闹羊花为四分体等;表面有的光滑,如番红花、槐米,有的有刺状突如菊花、旋覆花、红花、金银花,有的有辐射状纹理如洋金花或有网状纹理,如蒲黄等。

花粉粒的形状和萌发孔数常因观察面(极面观或赤道面观)的不同而改变,应加以辨别。

1824、雌蕊群雌蕊群是一朵花中所有雌蕊的总称。

雌蕊包括子房、花柱和柱头。

子房的表皮多为薄壁细胞,表皮细胞层常有毛茸和各种形状的突起,有的表皮细胞分化成多细胞束状毛,如闹羊花;有的表皮细胞含有草酸钙柱晶,如旋覆花。

子房内壁着生胚珠,胚珠着生的位置称胎座,胎座类型也有鉴别意义。

花柱表皮细胞一般无特异处,有些表皮细胞分化成毛状物,如红花;在有管道的花柱中,围绕着花柱管道的传递组织可能是乳头状的。

雌蕊柱头的表皮细胞,特别是顶端表皮细胞常呈乳头状突起,如红花;或者分化成绒毛状,如番红花;但也有不突起的,如洋金花。

5、花梗和花托有些花类中药常带有部分花梗和花托。

横切面构造与茎相似,注意表皮、皮层、内皮层、维管束及髓部是否明显,有无厚壁组织、分泌组织存在,有无草酸钙结晶、淀粉粒等。

粉末鉴定:花类粉末药材的显微鉴定,以花粉粒、花粉囊内壁细胞增厚特征、非腺毛、腺毛为要点,花粉粒:花类中药的粉末鉴别一般应以花粉粒、花粉囊内壁细胞、毛茸为主要鉴别依据,并应注意有无草酸钙结晶、分泌组织、色素细胞、花冠表皮细胞。

维管组织常细小,有时仅有少数螺纹导管。

极少数花的粉末中可见石细胞或厚壁细胞。

若带有花梗,粉末中可见茎的特征。

★花粉粒是花类中药显微鉴别的标志性特征之一。

其形态多种多样,不同植物的花粉粒形态不同。

正确观察和分析花粉粒形态是鉴别花类药材的关键。

观察花粉粒的形态主要包括其极性和对称性、形状、大小、萌发183孔情况、外壁构造及纹饰。

(1)注意是单花粉、复合花粉还是花粉快,一般绝大多数为单花粉,少数为复合花粉。

具有极性的花粉,可分为等极的、亚等级的和异极的3种类型。

(植物的种类不同,花粉母细胞的四个分体排列方式不同)。

在等极花粉中,远极(单子叶和双子叶)面和近极(蕨类植物)面相似或基本相似,大多数双子叶植物花粉都属于这种类型。

(2)对称性大多数花粉是对称的,主要分辐射对称和左右对称2种类型,还有一种完全对称的,这种花粉呈圆球形,无萌发孔。

(3)花粉粒的形态可以从它的立体形状或分别从极面观(极面位置)、赤道面观(赤道面位置)的轮廓来描述,辐射对称的花粉有超扁球形、扁球形、近扁球形、圆球形、近长球形、长球形、超长球性;单子叶植物的左右对称花粉可用椭圆体形、舟形等来描述它们的立体形状。

(4)花粉粒的大小一般以花粉最长轴的长度来表示,分为6个等级:很小的花粉粒<10um、小花粉<10-25um、中等花粉<25-50um、大花粉<50-100um很大花粉<100-200um、巨大花粉>200um。

(5)绝大多数花粉粒有萌发孔,是花粉粒所特有的构造。

是花粉粒外壁上的开口,或者说是花粉粒外壁较薄的区域,这个区域是花粉粒萌发时花粉管延伸出来的地方。

萌发孔的性状、结构、位置、数目及大小,因植物的科属而异。

同科属不同种的花粉粒有一定的变化,也有同科属的花粉粒形态一致。

★萌发孔的形状:常常是长形的,长轴是短轴的2倍叫萌发沟,极小的叫萌发孔。

还有的花粉粒具孔又具沟,叫复式萌发孔。

184★不同植物萌发孔的数目是不同的,有无孔、单孔、双孔、多萌发孔等。

一般是单子叶植物是单萌发孔,双子叶植物是三萌发孔(沟)。

★萌发孔分布的位置有三种情况:一是分布在极面,远极孔、近极孔、远极沟(如辛夷、厚朴花、裸子植物极单子植物为具沟的植物)。

二是分布在赤道面,是双子叶植物的主要类型。

三是散布在整个球面,有散孔和散沟。

花粉粒的极是人为规定的,花粉粒的母细胞是一个四分体,人为的通过四分体的中心作一条直线,这条直线就叫做极轴,沿极轴方向观察花粉粒叫做极面观。

通过花粉粒的(每一个花粉粒)中心,作一直线与极轴相垂直,这条直线叫赤道轴,沿赤道轴观察花粉粒就叫做赤道面观。

一般来讲萌发孔都是分布在赤道面上,(除一个萌发孔的花粉粒外)。

萌发孔呈断面应是极面观;萌发孔是表面观时,花粉粒是赤道面观。

(6)花粉壁分内壁和外壁2层。

外壁较厚,坚硬,又分为外壁外层和外壁内层。

外壁外层的结构复杂,与花粉壁的纹理有关,外壁内层一般为同质的。

内壁较薄,柔软而富弹性,经酸碱处理后一起被溶解。

(7)花粉纹饰常见的类型有光滑、粗糙、(<0.5μm的颗粒),颗粒状、(≥0.5μm的颗粒)、瘤状、疣状、穴状、刺状、棍棒状、鼓槌状、绉波状(包括脑纹状)、网状、条纹状等。

并注意草酸钙结晶、分泌组织及色素细胞等。

此外,雄蕊及雌蕊柱头的显微鉴定,一般可做整体装片,透化后进行观察。

185丁香(附:母丁香) Flos Caryophylli始载于《名医别录》,原名鸡舌香。

马志谓:“丁香生交、广、南番,按广东图上丁香,树高丈余,木类桂,叶似栎叶。

花圆细,黄色,凌冬不凋。

其子出枝蕊上如钉,长三四分,紫色。

其中有粗大如山茱萸者,俗呼为母丁香”。

【来源】为桃金娘科(Myrtaceae)植物丁香Eugenia caryophyllata Thunb.的干燥花蕾。

【植物形态】常绿乔木,高达12m。

单叶对生,革质,卵状长椭圆形至披针形,全缘,基部渐窄,下延至柄,侧脉多数,平行状,具多数透明小油点。

花顶生,复聚伞花序;萼筒长1-1.5cm,先端四裂,齿状,肥厚,绿色,后转紫色,有油腺;花瓣白色稍带紫色,短管状,具四裂片,花蕾作覆瓦状排列;雄蕊多数,成四束与萼片互生;雌蕊1枚,子房下位,2室,具多数胚珠。

浆果椭圆形,红棕色,顶端有宿存萼片,香气强烈。

花期8-9月。

【产地】产于坦桑尼亚、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及东非沿岸国家。

以桑给巴尔岛产量大,质量佳。

现我国海南、广东等省有栽培。

【采收加工】 8-9月当花蕾由绿转红时采摘,晒干或50℃以下干燥。

【性状鉴别】1.呈研棒状,长1-2cm。

2.花冠圆球形,直径0.3 - 0.5cm,花瓣4片,膜质,复瓦状抱合,呈棕褐色至黄褐色,花瓣内有多数向内弯曲的雄蕊和花柱,搓碎后可见众多黄色细粒状的花药。

1863.萼筒圆柱形,略扁,有的稍弯曲,长0.7 - 1.4cm,直径0.3 - 0.6cm,红棕色或棕褐色,萼先端四裂,裂片三角形,十字状分开。

4.质坚实,富油性。

气芳香浓烈,味辛辣,有麻舌感。

5.入水则萼筒部垂直下沉(与已去油的丁香区别)。

以完整、个大、油性足、颜色深红、香气浓郁、入水下沉者为佳。

【显微鉴别】1.萼筒中部横切面:(1)表皮细胞1列,具较厚的角质层和气孔。

(2)皮层外侧散有众多径向延长的椭圆形的油室,2-3列排成环状,长150-200µm;(3)其下有20-50个小型双韧维管束,断续排列成环,维管束外围有少数中柱鞘纤维,厚壁,木化。

维管束内侧为数列薄壁细胞构成的通气组织,有大型腔隙。

(4)中央轴部薄壁组织间散有多数细小维管束,约15-17个,环列,薄壁细胞较小,含众多细小的草酸钙簇晶。

2.粉末:暗红棕色,香气浓郁。

①油室众多,大至200µm,多破碎,分泌细胞界限不清,含黄色油状物。

②纤维随处可见,大多单个散在,呈纤维梭形,顶端钝圆,长650µm,直径40µm,壁较厚,微木化。

③花粉粒众多,极面观呈三角形,赤道面观城双凸镜形,具3副合沟,角端各有1个萌发孔,直径15-20µm,无色或淡黄色。

187④草酸钙簇晶极多,直径4-26µm,往往成行排列,存在于较小的薄壁细胞中。

【成分】含挥发油14%-21%,油中主要成分为丁香酚80%-87%、β-丁香烯9% -12%、乙酰基丁香酚约7.33%、α-丁香烯、甲基正戊基甲酮,丁香酮、香草醛、糠醛等。

并含鞣质,齐墩果酸,苯并比酮、豆甾醇、谷甾醇等。

【理化鉴定】 1.定性鉴别取粉末约0.5g,置小玻璃管中,加三氯甲烷2ml,浸渍约5min,吸取三氯甲烷浸液2~3滴滴于载玻片上,速加3%氢氧化钠的氯化钠饱和液1滴,加盖玻片,不久,即有簇状细针形丁香酚钠结晶产生。

2.薄层鉴别取本品粉末0.5g,加乙醚5ml,振摇,滤过,滤液为供试品溶液。

另取丁香酚对照品,加乙醚制成每1ml含16µl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

照薄层色谱法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5µ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石油醚(60~90℃)-乙酸乙酯(9: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5%香草醛硫酸溶液,在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