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系统的生产量和生物量知识课件
生态系统中的生产量和生物量

陆地>海洋
次级生产量:单位时间单位面积内异养 生物利用现成有机物而生产出来的有机 物质(肉、蛋、奶.....)。 单位:g/(m2 • a)或J/(m2 • a) 异养生物(包括分解者)-----次级生产者
生 长
次级生产量 (摄入的)同化的 繁
吃进的 收获的 可利用的 (植物生长繁殖) 净初级生产量 总初级生产量
殖
呼吸
不可利用的
未收获的 吃剩的
粪便
呼吸
同化:是指生物把从外界环境中吸收的营养 物质,制造成自己的有机物。
(1)同化量=摄入量-粪便 (2)同化量都用于生物的生长繁殖吗? 次级生产量=同化量-呼吸
用于异养生物生长繁殖
(3)海洋与陆地的次级生产量比较? 海洋>陆地
生物量:量某一调查时刻前的积累量。
第六章 生态系统
第二节
生态系统中的生产量和生物量
一、初级生产量(生产者) 1.概念: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所制造的有机物质或 所固定的能量。 6J 2.8 × 10 6CO2+12H2O C6H12O6+6O2+6H2O 叶绿体 2.能量来源: 太阳能
3.单位:
g/(m2 • a)或J/(m2 • a)
4.作用: 没有初级生产量就没有消费者和分解者, 也就不会有生态系统。 总初级生产量(用GP表示) 净初级生产量(NP)
6.净初级生产量(NP): 概念:总初级生产量(GP)去掉呼吸消耗(R)
GP=NP+R
NP:用于植物生长和繁殖的能量
(2)净初级生产量的比较:
热带雨林>北方针叶林>温带草原>苔原(与温度和雨量有关)
《森林生态学》课件第五章生态系统

章生态系统
第一节 生态系统
一、概念
在一定空间范围内,各生物成分〔包括人类在
内〕和非生物成分〔环境中物理和化学因子〕,通过
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而相互作用、相互依存所形成的
一个功能单位。
第一节 生态系统
2. 消费者
异养型生物,生活在生态系统中的各类动物和某
些腐生或寄生生物,只能依赖生产者生产的有机物为
量,即生产的速率。
总初级生产力(GPP) :指单位时间和单位面积内绿
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所制造的有机物的总量〔包括植
物呼吸消耗掉的局部〕。
净初级生产力(NPP) :指绿色植物除去呼吸消耗之
后的有机物的积累速率。
地球上绝大多数的生物的能量来源于生态系统的净
生产力。
第二节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第二节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增加的趋势;因此,净生产力在中年到达最高值。
第二节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各种生态系统的生产力比较:
➢
奥德姆根据初级生产力将生态系统划分为4级:
➢
最低:荒漠和深海,通常为0.1g/m2•天或少于2 •
天。
➢
较低:山地森林、热带稀树草原、某些临时农耕
地、半干旱草原、深湖和大陆架2 •天。
➢
较高:热带雨林,长久性农耕地和浅湖,3-10
第二节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四、生态系统的能量动态和储存
〔一〕名词解释
1. 与生产量有关的概念:
初级生产量:绿色植物所固定的太阳能或所制造的
有机物质。
净初级生产量:总初级生产量减去呼吸损失的局部。
总初级生产量(GPP):在初级生产过程中,合成的
有机物质总量。
次级生产量:消费者的生产量。
专题生态系统中的生产量和生物量-文档资料

高考直通车 从能量流动中挖掘考点
(1)食物链中的能量流动:
高考直通车:联考能量流动 4、关于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生态系统中初级生产量必然大于次级生产量 B.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对所有捕食者都必然是 有利的 C.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中营养级越高的生物,其体 型必然越大 D.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中营养级越高的生物,其体 型必然越小
高考直通车 从能量流动中挖掘考点
(2)营养级间的能量流动:
利用“拼图法”巧解能量流动难点
输入第一营养级的能量(W1),被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在生产
者的呼吸作用中以热能的形式散失了(A1),一部分则用于生产 者的生长、发育和繁殖(B1+C1+D1)。而后一部分能量中,包 括现存的植物体B1、流向分解者的C1、流向下一营养级的D1。 参考图示,很容易理解以下问题:
高考直通车
从生态金字塔中挖掘考点
(1)能量金字塔:只有正金字塔,没有倒金字塔。 (2)数量金字塔:有正金字塔,也有倒金字塔。
(3)生物量金字塔:有正金字塔,也有倒金字塔。
高考直通车
讨论:
请利用生物量和净生产量 之间的关系来解释生物量金字塔 的倒金字塔。
高考直通车 从群落中挖掘考点
(1)群落演替:在生态系统发展过程中,不同的 群落类型依次取代的现象。 (2)原生演替:从未有生物定居过的裸岩、沙丘 和湖底开始的群落演替。 (3)次生演替:在被毁灭群落基质上所进行的群 落演替。
LOGO
专题:
生态系统中的生产量和生物量
私立诸暨高级中学
聚焦学科指导意见和考纲
2009版浙江省生物学科指导意见 第二节 生态系统中的生产量和生物量
发展要求:举例说出生态系统中初级生产量、次级生产量 和生物量(新增)。 2019年高考考试说明 3—6 生态系统 (2)生态系统中的生产量和生物量 (新增) 要求:Ⅰ
生态系统中的生产量和生物量

体重(g) 57 92 13 … 61 … 123 125 125
8
0
13 5
周增重 24 35 46 … 92 … 57 22 2 (g)
A.每周体重的测量值即为生物量 B.周增重可反映周次级生产量的变化 C.饲养周期内净增的有机物总量与呼吸量之和 即为次级生产量
D.生物量一直在增加,尽量延长饲养时间可提 高效益
量
第二节 生态系统中的生产量 和生物量
提问
地球上所有能量的来源?有谁来固定 的?
就生产者自身而言它的能量分配是怎 样的?请把它写出来?
一、初级生产量 1、概念: 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所制造的有机物质或所固定的能量。 包括总初级生产量(GP)和净初级生产量(NP)。
单位:g/(m2 • a)或J/(m2 • a)
阅读书本的次级生产量的生产过程,作出理解。
思考 海洋净初级生产量(NP)只有陆地的一半,
但次级生产量却相当于陆地的三倍多,可 能的原因是什么?
海洋中植食动物对藻类的利用率特别高,是 陆地动物利用植物效率的五倍。
下表是人工饲养的肉用鸡生长过程中体重的变化情况,
B 据表分析正确的是
周龄 1 2 3 … 9 … 17 18 19
为了研究某降水丰沛、气温较高的山区群落演替的规律,生态 学家利用把同一时间内的不同群落当做同一群落在不同演替阶 段的原理,研究了灌草丛、针阔叶混交林、常绿阔叶林和针叶 林等4个群落的相关特征,结果如下表:
(叶面积指数是指每单位土地面积上的叶片总面积)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D )
A. 该地区群落演替过程中,其叶面积指数逐渐减少 B. 植被生物量只与群落中植被的光合作用、细胞呼吸有关 C. 四个群落中灌草丛和常绿阔叶林有垂直结构,其余两个群 落则没有 D. 该地区群落演替过程中,前期植被的生物量增长迅速,后 期增长缓慢
新高考浙科版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生产量和生物量(73张)课件浙江专用

【易错提醒】(1)生产者永远是第一营养级,是自养型生物,是生态系统的主要 成分。 (2)某一营养级的生物代表的是处于该营养级的所有生物,不代表单个生物个 体,也不一定是一个种群。
4.我国南方热带雨林中分解者的代谢活动比北方森林中的弱。 ( × )
分析:热带雨林与北方森林相比,气温较高,分解者的代谢活动相对旺盛。
5.理论上分析,只有消费者不是生态系统必需的基础成分。
(√ )
分析: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是基础,生产者和分解者是联系生物群落和无机环
境的两大“桥梁”,而消费者只是促进物质循环,因此其不是生态系统必需的
二、营养级 1.概念:处于食物链同一环节上的_全__部__生__物__的总和。 2.营养级与消费者级别的关系:
食物链
草
生态系统的成分 生产者
营养级别
第一营养 级
所属类型
主要是绿 色植物
营养状况
自养
兔
狐
狼
一级消费者
_二__级__消__费__者__
_第__二__营__养__级__
第三营养级
三级消费者 第__四__营__养__级__
( √) 分析:捕食食物链是由生产者和消费者构成的,生产者一定处于第一营养级。
关键能力·素养提升
考点一 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要点归纳整合】 1.组成成分的比较:
比较项目
组成内容
作用
非生物环境
无机物、有机物、气候、 能源
为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是生物群 落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生
生产者
主要是绿色植物,也包括化 能自养型微生物(如硝化细
2.图示:
_能__量__金字塔
_数__量__金字塔
_生__物__量__金字塔
生态系统中初级生产量、次级生产量及生物量的比较和测定

生态系统中初级生产量、次级生产量及生物量的比较和测定每年的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而今年我们的主题为“关爱自然,刻不容缓”(Time for Nature)。
今天就来说说生态学有关的知识,生态学中有许多概念,其中,初级生产量、次级生产量和生物量就是很重要的概念,有时也难以区分,要搞清楚这三个概念,联系实际得以利用是关键。
什么初级生产量、次级生产量和生物量?如何测定?01相关的概念及比较1.初级生产量:指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所制造的有机物质或所固定的能量。
单位为g/(m2·a)或J/(m2·a)(a代表年)。
(1)总初级生产量:包括呼吸消耗在内的全部生产量,用GP表示。
(2)净初级生产量:在初级生产量中,有一部分被植物呼吸(R)消耗掉了,剩下的用于植物的生长和繁殖,用NP表示。
净初级生产量随温度和雨量不同而有很大差异。
2.次级生产量:异养生物(包括消费者和分解者)利用现成有机物质而生产出来的有机物质。
单位为g/(m2·a)或J/(m2·a)。
3.生物量:净生产量在某一调查时刻前的积累量。
单位为g/m2或J/m2。
4.初级生产量、生物量和次级生产量的联系:(1)总初级生产量(GP)=净初级生产量(NP)+植物呼吸量(R)。
(2)当净生产量表示在某一时刻前的有机物积累量时即为生物量。
(3)次级生产量的能量来源于初级生产量。
(4)初级生产量、生物量和次级生产量的能量均直接或间接来源于太阳能。
三种量的比较表02典型试题解析试题1(2017年4月选考题):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生产量和生物量的叙述,正确的是()A.陆地生态系统的总初级生产量随着纬度的增加而增加B.顶极群落的净初级生产量小于同类型的非顶极群落C.因海洋生态系统中以捕食食物链为主而导致生物量为倒金字塔形D.食高等植物的消费者比食单细胞藻类的消费者具有更高的次级生产量解析:陆地生态系统的总初级生产量随着纬度的增加而减小,A错误;高大树木下层的植物见光的机会少,所以顶极群落的净初级生产量不如演替中的高,顶极群落的净初级生产量趋于0,B正确;倒金字塔的产生和海洋生态系统中以捕食食物链为主无关,而是因为海洋中的生产者主要是单细胞藻类,个体小、繁殖快、含纤维少,可以整个被浮游动物蚕食和消化,并迅速地转化为下一个营养级的生物量,食高等植物的消费者比食单细胞藻类的消费者具有更低的次级生产量,C 和D错误。
苏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生态系统中的生产量和生物量》名师教案

《生态系统中的生产量和生物量》名师教案
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选自浙科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六章第二节《生态系统中的生产量和生物量》,本节共一个课时,内容包括初级生产量、生物量和次级生产量。
学生在学完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后,转为较为抽象的几个概念,因此本节内容需通过具体实例,结合光合作用,明确总初级生产量等概念,从而指导学生分析生物量和净初级生产量的区别和联系。
利用实例分析次级生产量的生产过程,为学生能量流动做知识铺垫。
二、学情分析
本课的授课对象为高二年级学生,此阶段学生正处于抽象思维逐步形成的阶段,比较、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相对较好,因此可结合已有知识进行新知识的讲解,同时也要在课堂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帮助学生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三、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通过教师讲解、阅读文本,能够举例说出生态系统中初级生产量、次级生产量和生物量
2、通过师生互动、小组讨论,能够比较不同生态系统中的生产量和生物量。
能力目标
通过对生产量和生物量概念的理解,培养学生知识迁移能力。
学科素养
(1)基本思想(认识到初级生产量、次级生产量、生物量与生态系统成长的关系)
(2)基本活动经验(认识到对生产量和生物量概念理解的重要性)。
四、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总初级生产量、净初级生产量、次级生产量之间的关系
2、次级生产量的生产过程
五、教学准备
教师:制作课件,准备相应习题
学生:课前复习光合作用和生态系统相关知识六、教学过程
们画一画
习题巩固七、板书
八、布置作业。
2019年浙科版必修3生物:第二节 生态系统中的生产量和生物量【选考】

2.(2017·浙江4月选考)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生产量和生物量的叙述,正确的 是( B ) A.陆地生态系统的总初级生产量随纬度的增加而增加 B.顶极群落的净初级生产量小于同类型的非顶极群落 C.因海洋生态系统中以捕食食物链为主而导致生物量为倒金字塔形 D.食高等植物的消费者比食单细胞藻类的消费者具有更高的次级生产量
解析:陆地生态系统的总初级生产量随纬度的增加而减少;海洋中的生产 者主要是单细胞藻类,它们个体小、繁殖快、含纤维素少,可以整个被浮 游动物吞食和消化,并迅速地转化为下一个营养级的生物量,所以其生物 量为倒金字塔形;食单细胞藻类的消费者比食高等植物的消费者具有更高 的次级生产量。
核心突破
知识点 初级生产量、生物量和次级生产量比较
考能储备 初级生产量、生物量和次级生产量比较
能量 来源
能量 去向
描述 单位
初级生产量 太阳光能
生物量
次级生产量
太阳光能或有机物 植物生产的有机物
绿色植物
绿色植物等
g/(m2·a)或J/(m2·a)
g/m2或J/m2
次级生产者
g/(m2·a)或 J/(m2·a)
能量 大小
三者的 关系最大来自较小①总初级生产量(GP)=净初级生产量(NP)+植物呼吸量(R); ②当净生产量表示在某一调查时刻前的有机物积累量时即为生物量; ③次级生产量的能量来源于初级生产量; ④初级生产量、生物量和次级生产量的能量均直接或间接来源于太 阳光能
【对应训练】 下面关于次级生产量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B ) A.利用生态系统中现有的有机物质再生产有机物质,即为次级生产量 B.次级生产量的食源都是初级生产量 C.次级生产量等于同化量减去呼吸量 D.次级生产量的制造者都是异养生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NP = GP-R
>0 生物量 增加 <0 生物量 减少
=0 生物量 不变
2020/8/5
生产量和生物量的区别和联系。 生产量是指“单位时间”内的有机物质生产量, 是指速率。 生物量是指在“某一时刻前”积存了的有机物总 量。
即某一特定时刻的生物量是一种现存量,生产量则是某一时 间内由活的生物体新生产出的有机物质总量。 森林群落的生物量是森林生态系统生产力的最好的指标 。
1、回忆光合作用的概念及总反应式
进行光合作用的生物,利用光能,把CO2和水合成储存 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光 66OCO2*2+12H2叶O绿* 体 C6H12O6 + 6H2O +
2、注意光合作用的单位
mg /cm2.h
3、区分总光合和净光合两个概念
真正光合作用速率通常用单位时间、单位叶面积的CO2固定 量或O2的产生量或干物质的合成量来表示。 表观光合作用速率通常用单位时间、单位叶面积的CO2吸收 量或202O0/8/25的释放量或干物质积累量来表示。
(叶面积指数是指每单位土地面积上的叶片总面积)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群落演替过程中,其叶面积指数逐渐减少 B. 植被生物量只与群落中植被的光合作用、细胞呼吸有关 C. 四个群落中灌草丛和常绿阔叶林有垂直结构,其余两个没有 D. 群落演替过程中,前期植被生物量增长迅速,后期增长缓慢
2020/8/5
2020/量比较
在陆地生态系统中热带雨林的NP是2000g/( ㎡·a),北方针叶林是800g/(㎡·a), 温带草原是500g/(㎡·a),苔原是140g /( ㎡·a);
在海洋生态系统中珊瑚礁和藻床是2000g /( ㎡·a),河口是1800g /(㎡·a),大陆架 是360g /(㎡·a),开阔大洋是127g /(㎡ ·a)
次级生产量
生态系统的动物和微生物等异养生物,吃了或间接利用了植物以 后,除了一部分作为粪便等残渣被排出体外,其余一小部分(一 般3%以下)被动物体或微生物体所同化,这样,能量从生产者 营养级流入了其他营养级 。
由于这些异养生物是靠动物吃植物、吃其他动物 和吃一切现成有机物质而生产出来的。这类生产在生 态系统中已经是第二次的有机物质生产,所以叫做次 级生产量。
热带雨 林
50 300 50
5
①从上表中可以看出,生产力最高的生态系统是______,判断依
据是表中
,造成生产力最高的环境因素是______.
②热带雨林的土壤是贫瘠的,判断依据是表中的______,造成贫
瘠的主要原因是______.
③以上生态系统属于哪种类型: A成长型 B成熟型 C衰退型
2020/8/5
净初级生产量随温度和雨量而有很大差异
2020/8/5
生物量:净生产量在某一调查时刻前的积累量。
是指某一时刻单位面积内实存生活的有机物质(干重)总量或 这些有机物中所含的能量,植物群落中各种群的植物量很难测 定,特别是地下器官的挖掘和分离工作非常艰巨。
单位:g/m2 或J/m2
对成长型的生态系统而言,由于每年的净初级生产量均大于零, 因此植物中的生物量会增加。(由于被动物食用的植物有机物较 少,一般忽略不计) 当生态系统成熟后,生物量会保持稳定。
第二节、生态系统中的生产量和生物量
2020/8/5
一、初级生产量 primary production
初级生产量:在单位时间和单位面积内绿色 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质或所固定 的能量。
单位:g/(m2 • a)或J/(m2 • a)
初级生产量强调的是生产这些有机物的生物是自养 生物,即首次(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的过程
吃进嘴的 净初级生产量
被同化的
次级生产量
(用于生长、繁殖)
异养生物的呼吸
总初级生产量
粪便
不可利用的、没有收获的,吃剩的
植物的呼吸消耗
2020/8/5
下表是人工饲养的肉用鸡生长过程中体重的变化情况, 据表分析正确的是
周龄 1 2 3 … 9 … 17 18 19 体重(g) 57 92 138 … 610 … 1231 1253 1255 周增重 24 35 46 … 92 … 57 22 2
(g)
A.每周体重的测量值即为生物量 B.周增重可部分反映周次级生产量的变化 C.饲养周期内净增的有机物总量与呼吸量之和即为次 级生产量 D.生物量一直在增加,所以尽量延长饲养时间可提高 效益
2020/8/5
1995年,某研究小组对一次用水源地实行了退耕还林措 施,下图是1995~2010年间该生态系统生物量统计图。
陆地生态系统 海洋面积虽然比陆地大一倍,海洋的初级生产量之和 (55.3×1012kg×a-1)是陆地初级生产量 (107.1×1012kg×a-1)的1/2。为什么?
但海洋次级生产量却相当于陆地次级生产量的三倍多。 分析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2020/8/5
生物量一般指活有机体的干重,不包括枯枝落叶层。
2020/8/5
生态系统
冻 北方针叶
原
林
净初级生产量(t/h㎡.a) 1.5
7.5
生物量(t/h㎡)
10 200
枯叶输入量(t/h㎡.a) 1.5
7.5
枯叶现存量(t/h㎡)
44
35
温带落叶 林
11.5 350 11.5 15
温带草 原
7.5 18 7.5 5
A. 在统计年份内生物群落发生着初生演替 B. 生物量代表调查年份之前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 C. 2005年开始该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 D. 2005年之前某些种群数量可能已达到K值
2020/8/5
为了研究群落演替的规律,生态学家研究了灌草丛、针阔叶混 交林、常绿阔叶林和针叶林等4个群落的相关特征,结果如下表
2020/8/5
单位:g/(m2 • a)或J/(m2 • a)
初级生产量 绿色植物
摄食 分解
次级生产量
消费者 分解者
注意:教科书中次级生产量一般默认为已经扣除了异 养生物的呼吸消耗,属于净量。
有些资料也把这个概念叫做净次级生产量。
2020/8/5
若动物的次级生产量大于零, 则动物的生物量会增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