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知识树[优课优讲]
初中生物课件ppt

人与自然的关系及生态伦理
总结词
探讨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及生态伦理观念
详细描述
分析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如环境污染 、生物栖息地破坏等。讨论生态伦理观念, 强调人类应尊重自然、保护环境,实现可持
续发展。
THANKS
感谢观看
动物的呼吸系统与循环系统
呼吸系统
介绍动物的呼吸系统组成和功 能,如鼻腔、气管、肺等。
循环系统
介绍动物的循环系统组成和功 能,如心脏、血管等。
气体交换
介绍动物如何进行气体交换, 如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交换等。
体温调节
介绍动物如何调节体温以适应 环境变化。
04
人体生理学部分
人体骨骼与肌肉系统
总结词
骨骼与肌肉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初中生物课件
• 生物基础知识 • 植物学部分 • 动物学部分 • 人体生理学部分 • 生物进化与物种多样性
01
生物基础知识
生物的定义与分类
总结词
理解生物的基本概念和分类原则
详细描述
介绍生物的定义,阐述生物的基本特征,包括新陈代谢、生长、繁殖等。介绍 生物的分类原则,包括界、门、纲、目、科、属、种等分类等级。
02
植物学部分
植物的分类与识别
总结词
掌握植物分类的基本原则和常见植物 的识别特征。
详细描述
介绍植物分类的依据,如形态、生长 环境等,以及常见植物的识别特征, 如叶形、花色、果实等,帮助学生掌 握常见植物的分类和识别方法。
植物的光合作用
总结词
理解光合作用的基本原理和植物 生长的能量来源。
详细描述
05
生物进化与物种多样性
生物的起源与进化历程
总结词
阐述生物起源与进化的科学理论
初中生物知识树七年级上册

生物圈的 范围
生物 圈是 最大 的生 态系 统
生物圈是最 大的生态系
统
物镜
显微镜的构
造和作用
规范方法 使用显微
镜
练习 使用 显微 镜
方法步骤
制作临时装 片的方法
植物细胞 的基本结
构
观察 植物 细胞
方法步骤
制作临时 装片的方
法 动植物 细胞的
区别
观察
动物
细胞
动物细胞 的基本结
构
细胞膜控制 物质进出
生物具 有的特
征
区别生物 和非生物
科学探究
的基本方
生
法
物
的
特
征
调查的一 般方法
关注生 物的生
存
调查 我们 身边 的生 物
生物和它们 的生活环境
生物因素、非生 物因素对生物的
影响
生物 与环 境的 关系
生物对环境的 适应和影响
生态系统
食物链与
的组成
食物网
生物
与环 类型及特点
单细胞生 物的结构
与生活
单细胞生物 与人类的关
系
只有 一个 细胞 的生 物体
认同细胞 构成生物
体
苔藓
形态结构 生活方式
它对生物圈 的作用
它与人类 的关系
藻类、 苔藓、 蕨类 植物
胚芽胚轴子叶 胚根
观察种 子的结
构
子叶 胚根 胚轴
胚芽
识别裸子 植物和被
子植物
种子 植物
菜豆种子 和玉米种 子的异同
第三单元第五章
我国主要的 植被类型
过度开发、 过度放牧 形成爱绿、
护绿的意识
我国植被面临 的主要问题
人教版初一生物上册知识点总结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树

人教版初一生物上册知识点总结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树我们学习初一生物上册知识点要踏实认真,不要好高骛远。
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为大家整理了人教版初一生物上册知识点总结,欢迎大家阅读!一、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它是农学、医学、林学、环境科学等科学的基础。
二、生物科学的新成就:1、试管婴儿;2、杂交水稻;3、克隆技术;4、基因工程;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生物技术强国之一。
三、环境问题:1、森林正在减少,乱砍滥伐。
森林火灾的此起彼伏,大面积毁林。
2、工厂排放的废水,海洋、河流、湖泊受到污染。
3、沙尘暴人教版初一生物上册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第一章认识生物第一节生物的特征一、生物的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生物的一生需要不断从外界获得营养物质,维持生存。
2、生物能进行呼吸。
绝大多数生物需要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
3、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
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6、生物还具有其他特征。
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二、判断下列哪些是生物,哪些不是生物?机器人钟乳石珊瑚珊瑚虫太阳水树人动物第二节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一、调查的一般方法:1、明确调查目的。
2、选择材料用具。
3、方法步骤:(1)选择调查范围。
(2)分组。
(3)设计调查路线。
(4)调查记录。
(5)归类整理分析。
二、生物的分类。
1、按形态结构分:植物、动物、其他生物;2、按生活环境分:陆生生物和水生生物;3、按用途分:作物、家禽、家畜、宠物。
第二章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第一节生物圈一、生物圈的概念:生物圈是指地球上有生命活动的领域及其居住环境的整体,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共同的一个家。
二、生物圈的范围: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岩石圈的表面。
三、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条: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适宜的温度、一定的生存空间。
第二节环境对生物的影响一、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分两类:1、光、温度、水、空气等非生物因素。
八年级生物总复习上册公开课一等奖优质课大赛微课获奖课件

变温
卵生
节肢
身体分部 体表有外骨骼
呼吸器官为鳃 或气管
❖ 靠翅或 分节足
变温
卵生
运动
❖ 靠Hale Waihona Puke 体鱼类 体表被有鳞片 用鳃呼吸
和鳍摆
变温
卵生
动游泳
体表被覆羽毛 用肺呼吸,体
体温高且
第14页
第二章 动物运动和行为 第一节 动物运动
1 运动系统构成
骨骼 肌肉
骨
神经系统
2
关节
肌肉
能量
骨 骨连接:如关节 肌腱 肌腹
动物行为
分类
探究一个动物 行为
先天性行为 学习行为 探究:菜青虫取食行为 探究:动物绕道取食
第24页
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先天性行为:由动物体内遗传物质决 定
从行为取得路径来 看
学习行为:在遗传物质基础上通过环境原 因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取得行为
第25页
1.“鹦鹉学舌”是同窗们熟悉成语,鹦鹉这种行为属于 (B )
骨骼肌中间较粗部分叫肌腹,两端较细呈乳 白色部分叫肌腱。肌腱可绕过关节连在不同骨 上。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缩特性。当骨骼肌受 神经传来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骨绕关节活动, 于是躯体就会产生运动。但骨骼肌只能收缩牵 拉骨而不能推开骨,因此与骨相连肌肉总是由 两组肌肉相互配合活动。
第21页
❖ 人体某部位骨骼肌瘫痪,其原因也许是(C )
2.细菌和真菌生存需要一定条件:水分、有机物、适宜温度等 3.试验证实细菌和真菌在生物圈中广泛分布
第34页
培养细菌或真菌普通办法
1、配制培养基 2、灭菌 3、接种 4、培养
第35页
第四章 分布广泛细菌和真菌
初中生物知识树

初中生物知识树1:生物和生物圈1.1、科学探究一般包括的环节: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交流1.2、生物的特征1.2.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绝大多数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自养);动物则从外界获取现成的营养(异养)。
1.2.2生物能进行呼吸。
1.2.3生物能排出身体内的废物。
动物排出废物的方式:出汗、呼出气体、排尿。
植物排出废物的方式:落叶。
1.2.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应激性。
例:斑马发现敌害后迅速奔逃。
含羞草对刺激的反应。
1.2.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1.2.6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1.3、生物圈的范围: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1.4、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1.5、影响生物的生存的环境因素:1.6、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1.7、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组成概念: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组成: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
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水、空气、温度等1.8、食物链和食物网:1.9、列举不同的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等,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第二单元2.1、利用显微镜观察装片11、细胞是生物生命活动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
2.2、植物细胞特有的结构:细胞壁、叶绿体和液泡。
2.3、洋葱表皮细胞装片的制作和观察2.4、口腔上皮细胞装片的制作和观察2.5、细胞膜的功能:让有用的物质进入细胞,把其他物质挡在细胞外面,同时,还能把细胞内产生的废物排到细胞外。
2.6、线粒体和叶绿体是细胞里的能量转换器2.7、细胞核在生物遗传中的作用2.8、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分裂时,细胞核先由一个分成两个,随后,细胞质分成两份,每份各含有一个细胞核。
最后,在原来的细胞的中央,形成新的细胞膜,植物细胞还形成新的细胞壁。
生物ppt初中课件

生物的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定义
指地球上生物圈中所有生物,即动物 、植物、微生物以及它们所拥有的基 因和生存环境所构成的生态系统的多 样性。
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保护措施
建立自然保护区、制定法律法规、推 广科普教育等。
生态平衡、物质循环、遗传资源、文 化价值等。
02 细胞的结构与功能
细胞膜
细胞膜的结构
细胞膜由磷脂双分子层构成,具 有选择透过性,能够控制物质进 出细胞。
自然选择和遗传学证据
化石记录和生物地理学研究提供了演化的 直接和间接证据。
自然选择导致适应环境的性状在种群中逐 渐增加,遗传学研究揭示了物种之间的遗 传差异。
06 生态学与环境保护
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总结词
理解生态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各组成部分的功能是理解生态学的基础。
详细描述
生态系统由生物群落和其生活的非生物环境组成,生物群落中的生物通过食物 链和食物网相互关联,非生物环境则为生物提供必要的生存条件。
细胞质的功能
参与细胞的物质代谢、能量转换和信 息传递等过程,对细胞的生长、分裂 和分化等生命活动起着重要的调控作 用。
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
A
线粒体
线粒体是细胞的“动力工厂”,主要功能是进 行氧化磷酸化,合成ATP,为细胞提供能量。
叶绿体
叶绿体主要存在于植物细胞中,主要功能 是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
生物ppt初中课件
目录
• 生物学的定义与分类 • 细胞的结构与功能 • 生物的新陈代谢 • 生物的繁殖与遗传 • 生物的分类与演化 • 生态学与环境保护
01 生物学的定义与分类
生物学的定义
生物学
研究生物体及其生存环境的科学。
初中生物知识框架构建(含学习方法技巧、例题示范教学方法)

初中生物知识框架构建第一篇范文在当今知识爆炸的时代,构建一个合理、完整的知识体系对学生的学习具有重要意义。
特别是对于生物学这一门涉及生命现象、生命规律和生物技术的学科,初中生物知识框架的构建不仅有助于学生系统地掌握生物学知识,而且能够激发他们对生命科学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初中生物知识框架的构建。
一、生物学的内涵和特点为了更好地构建初中生物知识框架,我们首先需要了解生物学的内涵和特点。
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生命规律和生物技术的科学。
它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生物学的研究对象具有广泛性,包括从微观的原子、分子到宏观的生态系统;2. 生物学的研究具有实验性,许多生物学知识是通过实验得到的;3. 生物学的研究具有连续性,从生物的结构、功能到发育、进化,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
二、初中生物知识框架的构建在了解生物学内涵和特点的基础上,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构建初中生物知识框架。
1. 生命的基础生命的基础包括生物的细胞结构、生物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和生殖等。
这一部分主要让学生了解生物的基本组成单位——细胞,以及生物体在生命活动中所表现出的基本特征。
2. 生物的多样性生物的多样性包括生物的分类、生物的适应性、生物的进化等。
这一部分主要让学生了解生物种类的繁多、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以及生物在长时间进化过程中所形成的特点。
3. 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环境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环境保护等。
这一部分主要让学生了解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以及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4. 生物的技术生物的技术包括生物技术的基本原理、生物技术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等。
这一部分主要让学生了解生物技术的基本概念,以及它在医药、农业、环保等领域的应用。
三、构建生物知识框架的方法为了有效地构建初中生物知识框架,学生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法:1. 列表法学生可以将生物学知识点按照模块进行分类,列出每个模块下的子知识点,形成一个清晰的知识结构图。
2024七年级生物知识点归纳

2024七年级生物知识点归纳一、生物和生物圈。
1. 生物的特征。
- 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动物以植物或其他动物为食。
- 生物能进行呼吸:绝大多数生物需要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
- 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如动物通过排尿、出汗和呼出气体排出废物,植物通过落叶带走一部分废物。
- 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例如含羞草受到触碰会合拢叶片。
- 生物能生长和繁殖:生物能够由小长大,并且能产生后代。
- 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遗传是指亲子间的相似性,变异是指亲子间和子代个体间的差异。
- 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2. 调查周边环境中的生物。
- 调查的一般方法:明确调查目的、确定调查对象、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如实记录、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和分析。
- 生物的分类:- 按照形态结构特点,可分为植物、动物和其他生物。
- 按照生活环境,可分为陆生生物和水生生物。
- 按照用途,可分为作物、家禽、家畜、宠物等。
3. 生物圈。
- 概念:地球上所有的生物与其环境的总和就叫生物圈。
- 范围:以海平面为标准来划分,向上可到达约10千米的高度,向下可深入10千米左右深处,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 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等。
二、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1. 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 显微镜的结构和使用。
- 结构:目镜、物镜、镜筒、转换器、载物台、遮光器、反光镜、粗准焦螺旋、细准焦螺旋等。
- 使用步骤:取镜和安放→对光(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调节反光镜,使视野明亮)→观察(先在低倍镜下观察,调节粗准焦螺旋找到物像,再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更清晰;若要换高倍镜观察,先将目标移到视野中央,再转动转换器换高倍镜,调节细准焦螺旋)。
- 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结构。
- 植物细胞:细胞壁(保护和支持细胞)、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细胞质(进行生命活动的主要场所,内有液泡、叶绿体等细胞器,线粒体是动植物细胞都有的能量转换器)、细胞核(是细胞的控制中心,内有遗传物质DNA)。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历(感受)水平
体验,参加,参与,交流
从事相关活动,建立感性认识。
反应(认同)水平
关注,认同,拒绝
在经历基础上表达感受、态度和价值判断;
做出相应反应等。
领悟(内化)水平
确立,形成,养成
具有稳定的态度、一致的行为和个性化的
价值观念等。
课堂类别
42
案例:
六上 第二单元 第一章 第一节
练习使用显微镜
1.说明显微镜的构造和作用。 2.使用显微镜,观察到清晰的图像。 3.认同显微镜的规范操作方法,爱护显微镜。
进行解释、推断、区分、扩展;提供证据;
收集、整理信息等。
应用水平
分析,得出,设计,拟定,应用,评
在新的情境中使用抽象的概念、原理;进 价,撰写
行总结、推广;建立不同情景下的合理联
系等。
模仿水平
尝试,模仿
在具体示范和指导下完成操作。
独立操作水平
运用,使用
独立完成操作;进行调整与改进;与已有
技能建立联系等。
第一节 水中生活的动物
第二节 陆地生活的动物
第三节 空中飞行的动物
第二章 动物的运动和行为
第一节 动物的运动
第二节 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第三节 社会行为
第三章 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第一节 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第二节 动物与人课类堂类生别 活的关系
22
动物部分的知识结构
课堂类别
23
第一章 各种环境中的动物 知识内容特点
初中生物知识树
课堂类别
1
生物的 运动
生命活动的调节
人的健康生活
生物的呼吸
生物体内的 物质运输
生物的营养 生物的结构
生物的生长和发育
生物的生殖
生物的多样性
遗传和变异
生物学的研究方法
认识生物
初
中
生
物
课堂类别
知
生物技术
生物与环境
2
一、教材编写意图解读
课堂类别
3
初中生物实验教材体系
第一单元 第二单元 第三单元 第四单元 第五单元 第六单元 第七单元 第八单元
(提高公民素养的教育)
课堂类别
7
2.关于植物部分的内容
课堂类别
8
课堂类别
9
现行大纲内容案例
植物的形态、结构、分类
•种子的结构和功能 •根的结构和功能 •叶的结构和功能 •茎的结构和功能 •花的结构和功能 •果实的结构和功能 •植物的类群:
藻类、苔藓、蕨类、 裸子植物、被子植物 ( 被子植物的分类)
体的价值观的培养。
课堂类别
61
如何引导学生讨论
• 教师要以民主平等的态度与学生交流 • 尊重每一个学生 • 讨论的问题要对学生的思维有一定挑战性 • 鼓励学生发表不同观点,甚至辩论。不要
各说各的 • 教师的主导要适度
课堂类别
62
三、有关教学的几个问题
课堂类别
63
课时不够怎么办
• 把握好重点(以课程标准为依据,而不是 以教材为依据)
• 有些内容让学生自学
• 有的探究活动可以让兴趣小组同学课程 余时间做,在课上汇报
• 教研部门可以根据当地情况统筹安排
课堂类别
64
关于评价
• 强调形成性评价 • 全面评价 • 重过程也重结果 • 实事求是地评价 • 讲究策略地评价 • 平等民主地评价 • 发动学生互评
课堂类别
65
18
第三章 人体的呼吸
• 第一节 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 • 第二节 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 • 第三节 空气质量与健康
课堂类别
19
第五章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
• 第一节 尿的形成和排出 • 第二节 人粪尿的处理
课堂类别
20
4.关于动物部分的内容
课堂类别
21
第五单元 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
第一章 各种环境中的动物
课堂类别
41
附 录:
知识性 目标动词
技能性 目标动词
情感性 目标动词
学习目标的说明
各水平的要求
内容标准中使用的行为动词
了解水平
描述,识别,列出,列举,说出,举
再认或回忆知识;识别、辨认事实或证据; 例说出
举出例子;描述对象的基本特征等。
理解水平
说明,举例说明,概述,区别,解释,
把握内在逻辑联系;与已有知识建立联系; 选出,收集,处理,阐明
31
二、对课程标准的理解
课堂类别
32
初中生物课程标准的理念
1. 面向全体学生。 2. 提高生物科学素养。 3. 倡导探究性学习。
课堂类别
33
1.怎样理解: 面向全体学生?
课堂类别
34
面向全体学生
1、给每个 学生同等的学习机会 2、课程内容多样,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3、因材施教 4、学习资源的分配均等 5、公正地评价每一个学生(及时、客观、适度的鼓励)
课堂类别
43
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的表述
• 少用课标中高水平要求的目标动词,如确 立、形成、养成。
• 尽量不用课标中未列出的目标动词,如培 养、提高、发展等。
• 注意目标的阶段性。
每一节课都是有限目标。如“培养科学
探究能力”应改为科学探究的某一环节的
能力目标。
课堂类别
44
教学目标设计
• 知、能、情三方面 • 有侧重 • 明确具体 • 用行为动词表述 • 教学目标不能僵化,注意其生成性
46
3.什么是科学探究?
课堂类别
47
关于科学探究
生物课程中的科学探究是学生积极主动 地获取生物科学知识、领悟科学研究方法而 进行的各种活动。科学探究通常包括:提出 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 出结论和表达、交流。
——摘自《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稿)》
课堂类别
48
课堂类别
49
课堂类别
50
课堂类别
12
3.关于人体部分的内容
课堂类别
13
课堂类别
14
课堂类别
15
第四单元 生物圈中的人
教材知识体系
课堂类别
16
人体生理学、人类生物学、 环境生物学的交织融合
课堂类别
17
第二章 人体的营养
• 第一节 食物中的营养物质 • 第二节 消化和吸收 • 第三节 关注合理营养与食品安全
课堂类别
• 在班级授课制的情况下,注意不同个体水平和发展
的可能,关注弱势群体。应是发展机会的平等,不
可能是平等的发展水平课堂。类别
57
探究:是学习过程的变化。
• 更强的问题性 教育的重要功能是让学生提出问题, 不能停留在分析、解决问题。哈佛的重要经验:教
出来的学生是不断提出问题的学生。否则,教育失 去其价值。
• 概述脊椎动物类群(如鱼类、鸟类、哺
乳类等)的主要特征以及它们与人类生
活的关系。
课堂类别
25
为什么将运动和行为一并安排为 第二章
• 学生已了解运动方式,需要了解运动 的结构基础。人体部分未讲运动。
• 运动是行为的基础。 • 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与行为有密切
联系
课堂类别
26
5.为什么将《健康地生活》 单列为一个单元?
课堂类别
55
探究性学习
与接受式学习不同的学习方 式——自主、探究、合作
课堂类别
56
自主: 是学习品质的变化,高品位的学习。
• 引起强烈的学习需求和兴趣的学习。
• 对学生的智慧和能力的发展提出挑战。
• 切入学习过程时,紧密结合并丰富学生的生活经 验。应高度重视学生的生活经验。
• 能够获得较深层次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体验。给学 生足够的自主活动的空间和机会。
生物和生物圈
生物和细胞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
生物圈中的人
生物圈中圈中生命的延续和发展
健康地课生堂类活别
4
教材特点之一:
突破以学科为中心的知 识体系,构建突出人与 生物圈的新体系
课堂类别
5
1.为什么以生物圈为背景?
课堂类别
6
课标P.3:
具有关心、保护环境的意 识和行为是九年义务教育 重要的培养目标,结合生 物学科的特点,……
课堂类别
45
知识教学的重要性
• 知识与方法是发展能力的基础。 • 知识教学仍需到位,明确各章节知识目标 • 知识学习应强调基本概念和原理。 • 应强调理解的质,而不是信息的量。 • 要让学生通过探究性学习建构知识。 • 知识是形成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理性基础。 • 学习能力和兴趣能促进知识的学习。
课堂类别
综合培养(知、能、情),最后落实在 人的全面发展上。
把人的主体性、自主学习放在了首位。
把学校教育看成人的社会化过程,不断
地把学习的过程,科学技术的发展与社
会联系起来。学习与人共处,和谐发展。
课堂类别
40
教学目标设计应注意
• 知、能、情三方面 • 有侧重 • 明确具体 • 用行为动词表述 • 教学目标不能僵化,注意其生成性
课堂类别
35
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水平上 得到发展,但是发展的结果必然 是不同的,不要追求整齐划一的 结果。
课堂类别
36
2.什么是科学素养?
课堂类别
37
关于科学素养
生物科学素养是指参加社会活动、经济 活动、生产实践和个人决策所需的生物科学 概念和科学探究能力,包括理解科学、技术 与社会的相互关系,理解科学的本质以及形 成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
• 突破传统的学科体系,简化了一些类群 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知识
• 围绕动物与环境的关系展开教学内容, 便于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突出人 与生物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