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医学辐射安全

合集下载

核医学工作场所辐射防护与安全要求

核医学工作场所辐射防护与安全要求

核医学工作场所辐射防护与安全要求附件2核安全导则HAD XXX/XX-201X核医学工作场所辐射防护与安全要求国家核安全局XXXX年XX月XX日批准发布(征求意见稿)国家核安全局—4—核医学工作场所辐射防护与安全要求(201年月日国家核安全局批准发布)本导则自201年月日起实施本导则由国家核安全局负责解释本导则是指导性文件。

在实际工作中可以采用不同于本导则的方法和方案,但必须证明所采用的方法和方案至少具有与本导则相同的安全水平。

—5—目录1引言 (7)1.1目的 (7)1.2适用范围 (7)1.3引用标准或文献 (7)1.4术语名词 (7)2总则 (8)2.1一般要求 (8)2.2辐射工作场所分级 (9)2.3辐射工作场所分区 (9)2.4剂量限值与剂量约束值 (9)2.5放射性废物排放限值 (10)2.6服药患者出院要求 (11)3选址和平面布局 (11)3.1选址 (11)3.2平面布局 (11)4工作场所的安全与防护 (12)4.1密闭和通风要求 (12)4.2上下水要求 (12)4.3核医学工作场所设备/设施要求 (13)5屏蔽要求 (14)6放射性废物的管理 (15)6.1一般要求 (15)6.2固体放射性废物的管理 (15)6.3放射性废液的管理 (17)6.4放射性气体废物的管理 (18)7监测 (18)7.1一般要求 (18)7.2工作场所监测 (18)7.3流出物监测 (19)7.4环境监测 (19)7.5个人剂量监测 (19)8辐射安全管理 (20)9辐射事故应急 (20)附录A核医学工作场所的分级 (22)附录B空气中放射性核素导出浓度 (24)附录C核医学放射性废物的清洁解控水平推荐值 (25)附录D患者出院的体内放射性活度要求 (26)附录E核医学工作场所辐射防护用品与监测仪器的配置要求 (27) —6—1引言1.1目的为了规范医疗机构核医学工作场所的建设,加强医疗机构开展核医学实践的辐射防护与安全管理,制订本导则。

核医学放射防护要求

核医学放射防护要求

核医学放射防护要求
1.设立和执行放射安全规则:核医学单位应制定并执行放射安全规则,确保人员正确使用放射源和相关设备,遵循操作程序和操作流程以及应急
预案,减少辐射事故的风险。

2.人员培训和资质要求:核医学工作人员需要接受专业培训并具备相
应资质,包括了解辐射生物学、辐射安全和应急处理知识,熟悉操作程序
和设备使用,掌握相关放射性物质的特性和防护措施等。

3.辐射监测和记录:核医学单位应设立辐射监测系统,对放射性物质
的辐射水平、工作环境和个人剂量进行监测和记录,及时发现和纠正可能
的辐射泄漏和工作人员过度暴露的情况。

4.防护措施:核医学活动中需要采取一系列防护措施,包括使用防护
设备如防护衣、手套、眼镜等,确保关键设备的辐射防护和屏蔽措施的有
效性,防止辐射源的泄漏和扩散等。

5.废物管理和环境监测:核医学单位需要进行废物管理,包括对废弃
物的分类、封装、处置和监测,以防止核医学活动对环境造成污染。

6.定期检查和维护设备:核医学设备需要定期检查、校准和维护,以
确保其放射防护措施的有效性和操作的安全性。

7.事故和应急处理:核医学单位应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培训工作人
员对放射事故和应急处理进行及时、正确的反应,最大限度地减少辐射事
故对人员和环境的影响。

总之,核医学放射防护要求是为了保护核医学工作人员、病人和公众
的健康安全而制定的一系列措施,包括设立和执行放射安全规则、人员培
训和资质要求、辐射监测和记录、防护措施、废物管理和环境监测、定期检查和维护设备以及事故和应急处理等方面。

只有全面执行和落实这些要求,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放射性物质对人体的辐射影响,保障核医学活动的安全可持续发展。

医院核医学辐射安全管理制度

医院核医学辐射安全管理制度

一、总则为了保障医院核医学工作的顺利进行,确保医护人员和患者的辐射安全,防止辐射事故的发生,依据《核医学放射防护要求》(GBZ 120—2020)、《核医学辐射防护与安全要求》(HJ 1188—2021)、《放射诊断放射防护要求》(GBZ130-2020)等相关规定,结合医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二、组织机构及职责1. 医院成立辐射安全领导小组,负责辐射安全的全面管理工作。

2. 核医学科设置辐射防护专责人员,负责本学科的辐射安全管理工作。

3. 医院各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共同参与辐射安全管理。

三、辐射安全要求1. 设备管理(1)核医学设备必须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规定,并取得相应的产品合格证。

(2)设备使用前,必须经过专业培训,确保操作人员掌握设备操作规程。

(3)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测、维护和保养,确保设备处于良好状态。

2. 辐射防护(1)核医学科室设置合理的防护设施,如防护屏、防护门、防护窗等。

(2)操作人员必须佩戴个人防护用品,如防护服、防护眼镜、防护手套等。

(3)严格执行辐射操作规程,确保辐射防护措施落实到位。

3. 辐射监测(1)定期对工作场所、设备、个人进行辐射监测,确保辐射水平符合国家标准。

(2)发现异常情况,立即采取措施,查找原因,消除隐患。

4. 放射源管理(1)严格按照放射源管理制度进行放射源采购、储存、使用、运输和处理。

(2)放射源使用前,必须进行登记、审批,确保使用安全。

四、教育培训1. 定期对医护人员进行辐射安全教育培训,提高辐射防护意识和技能。

2. 对新入职医护人员进行辐射安全培训,确保其具备辐射防护能力。

3. 对操作人员进行岗位技能培训,提高设备操作水平。

五、应急处理1. 建立辐射事故应急预案,明确事故报告、处理、救援等程序。

2. 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3. 事故发生后,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及时报告上级主管部门,采取有效措施,降低事故影响。

六、监督检查1. 医院定期对辐射安全管理工作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医院核医学科安全防护与辐射监测制度精选全文

医院核医学科安全防护与辐射监测制度精选全文

精选全文完整版(可编辑修改)XXXX医院核医学科安全防护与辐射监测制度一、放射工作人员安全性防护措施二、工作场所辐射监测制度和措施三、放射源和放射辐射监测方案一、放射工作人员安全性防护措施1. 通过学习,掌握一定的放射防护基本知识和防护原则,防护措施。

2. 掌握核医学显像和治疗过程中应有的放射防护常规知识和工作流程。

3. 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安全上岗,安全操作,安全实施治疗计划。

4. 严格执行有关规定,佩戴个人计量仪,穿好必要的防护服装上岗。

5. 在实施SPECT及核素治疗过程中,注意对工作人员自身和病人的应有防护,减少不必要的照射。

6. 定期参加本科室放射防护相关知识的学习,以便更好地提高放射防护方面的认识和能力。

7. 在治疗工作中如遇放射事故突然发生,要按照事故处理程序处理病人,并及时上报有关部门和领导。

二、工作场所放射辐射监测制度和措施核医学科工作场所放射辐射的适时监测是保证工作人员和公众免遭辐射危害、避免造成公众辐射恐慌的重要制度保障。

因此,制定合理而有效的放射辐射定期监测方案将有益于放射工作的正常开展和进行,也有利于公众对放射工作的理解和配合,也是保护公众健康的重要手段之一。

1. 加强对放射源购置、运输、储存和使用的审批和管理。

2. 充分利用辐射探测器、各种辐射监测仪等仪器设备对放射工作场所、个人剂量、环境和流出物进行适时监测。

3. 对放射源的监测:包括运输监测、含放射源装置的监测、辐照装置环境监测和放射源失控而引发的事故监测。

4. 对日常工作中所使用的放射性同位素源有正常的进出库、使用登记和定量监测程序。

5. 有专人负责每日工作前、后放射工作场所的适时辐射监测,包括外照射监测、表面污染监测和空气污染监测。

6. 定期对个人所接受的辐射剂量进行监测、登记和处理,保证每个工作人员能在正常辐射范围内工作。

三、放射源和放射辐射监测方案放射源和放射辐射的适时监测是保证工作人员和公众免遭辐射危害、避免造成公众辐射恐慌的重要制度保障。

核医学辐射防护与安全要求

核医学辐射防护与安全要求

核医学辐射防护与安全要求
核医学辐射防护与安全要求是为了确保在医学实践中使用放射性物质和设备时,保护患者、医务人员和公众的安全。

以下是核医学辐射防护与安全的要求:
1. 设计和设备:核医学设备必须符合辐射防护的要求,包括屏蔽、限制剂量等。

2. 训练和教育:医务人员必须接受适当的训练和教育,了解辐射安全和防护的基本原则、操作规程和紧急情况处理。

3. 屏蔽:必须提供适当的屏蔽设备,减少工作区域内的辐射剂量。

4. 个人防护:医务人员必须佩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如铅衣、眼镜、手套等。

5. 剂量监测:医务人员必须定期监测辐射剂量,确保剂量不超过安全限值。

6. 处置和储存:放射性物质必须进行安全和合规的处置和储存,防止泄漏和污染。

7. 紧急情况应急措施:医务人员必须接受紧急情况应急措施的培训,了解如何在放射事故发生时迅速采取适当行动。

8. 安全管理:医疗机构必须建立和维护安全管理体系,包括制定和执行辐射安全相关的政策、程序和指导方针。

这些要求有助于确保核医学实践中的辐射风险最小化,并确保人员和公众的安全。

核医学科放射防护注意事项

核医学科放射防护注意事项

核医学科放射防护注意事项核医学是一门利用放射性同位素研究人体生理和病理的专业,它在医学诊断和治疗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然而,核医学使用放射性同位素,这就需要严格的放射防护措施,以确保医务人员和患者的安全。

下面是一些核医学科放射防护的注意事项。

1. 注意选择合适的放射性同位素:在进行核医学检查或治疗时,医务人员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放射性同位素。

不同的同位素具有不同的半衰期和放射性能量,因此选择合适的同位素可以减少辐射剂量。

2. 严格控制放射剂量:医务人员应严格按照剂量限制来控制放射剂量。

这包括使用合适的屏蔽设备和防护装备,减少操作时间和距离,以及采用适当的姿势和位置来减少辐射暴露。

3. 防护装备的使用:在核医学科工作中,医务人员应佩戴适当的防护装备,如铅衣、手套、护目镜等,以减少辐射暴露。

同时,防护装备应定期检查和更换,确保其正常使用。

4. 定期进行辐射监测:医务人员应定期进行个人辐射剂量监测,以评估其辐射暴露水平。

这有助于及时发现辐射偏离和泄漏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纠正。

5. 建立标准操作程序:核医学科应建立标准操作程序,明确放射防护工作的要求和流程。

医务人员应接受相应的培训,熟悉操作规程,并严格按照规程执行工作,以降低操作失误和辐射暴露的风险。

6. 加强辐射安全意识:医务人员应不断加强辐射安全意识,提高对辐射风险的认识和理解。

他们应了解辐射的基本知识,学习辐射防护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以及掌握适当的紧急应对措施。

7. 建立辐射事故应急预案:核医学科应建立完善的辐射事故应急预案,包括事故的预防、应急处理和事后处理。

医务人员需要定期参加应急演练,提高应对辐射事故的能力和水平。

8. 定期进行设备检修和维护:核医学设备应定期进行检修和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行和安全使用。

医务人员应熟悉设备的使用方法和操作要点,及时发现和处理设备故障,防止辐射泄漏。

9. 健康管理和监护:核医学科医务人员应接受健康管理和监护,包括定期体检和辐射相关疾病的筛查。

医院核辐射安全管理制度

医院核辐射安全管理制度

一、总则为保障医院核医学诊疗活动的安全,防止核辐射事故的发生,保护患者、医护人员和公众的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许可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二、组织机构与职责1. 成立医院核辐射安全领导小组,负责医院核辐射安全工作的全面领导和管理。

2. 设立医院核辐射安全办公室,负责具体实施核辐射安全管理工作。

3. 医院各部门应明确核辐射安全责任人,确保核辐射安全管理工作落实到位。

三、核辐射安全管理措施1. 核设施与设备管理(1)核设施与设备必须取得国家核安全监管部门颁发的许可证。

(2)核设施与设备应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和维护,确保其安全运行。

(3)核设施与设备操作人员应接受专业培训,取得相应资格证书。

2. 放射性同位素管理(1)放射性同位素入库、使用、储存、运输、废弃等环节必须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执行。

(2)放射性同位素储存场所必须配备防护设施,确保辐射安全。

(3)放射性同位素使用过程中,操作人员应穿戴个人防护用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3. 辐射防护(1)医院应设立辐射防护区域,并设置明显的警示标志。

(2)辐射防护区域内的设备和物品应定期进行辐射检测,确保辐射水平符合国家标准。

(3)医院应定期对医护人员进行辐射防护知识培训,提高辐射防护意识。

4. 应急处理(1)医院应制定核辐射事故应急预案,明确事故处理流程和责任分工。

(2)医院应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提高事故应对能力。

(3)发生核辐射事故时,应及时启动应急预案,采取有效措施,确保事故得到妥善处理。

四、监督管理1. 医院核辐射安全领导小组定期对核辐射安全管理工作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2. 医院核辐射安全办公室负责对核设施与设备、放射性同位素、辐射防护、应急处理等方面进行日常监督管理。

3. 医院各部门应积极配合核辐射安全管理工作,发现问题及时上报。

五、附则1.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核医学工作中的辐射防护知识

核医学工作中的辐射防护知识
放射性核素分组和对放射性工作场所分类 围封:放射性工作必须在指定的区域进行,避免放射性向环境扩散 保洁和去污 个人防护 通过严格的环境监测来建立内照射监测系统 放射性废物处理
第四节 核医学工作人员和患者受辐射剂量比较
临床核医学检查受照剂量与其它临床检查项目比较
1
核医学检查中脑、骨、心脏显像和肾脏功能检查给药剂量较大,所受的有效当量剂量辐射剂量超过5.0 mSv,其余有效当量剂量均较低。
消化道粘膜,特别是小肠绒毛上皮细胞是更新快、增生活跃的组织,辐射敏感性很高,受射线照射后,很快引起上皮细胞的分裂抑制,肠淋巴组织破坏。由于食物残渣等的刺激,易于继发感染。所以受射线照射早期即出现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继而出现腹泻、血大便等消化道症状。
皮肤也是辐射敏感性较高的组织之一。常见的症状是毛发脱落、指甲发育不良等。较大剂量照射可引起局部红斑、溃疡等。
二.地球辐射
40K、14C等单独存在的天然放射性核素
天然存在的放射性系列衰变 地球辐射对人体的影响有外照射和内照射。
起始衰变的母体核素有可以与地球年龄相比的半衰期。(2)数十次系列衰变直到成为稳定性铅为止衰变产物均是放射性核素,衰变过程中有放射性氡气(222Rn2)产生。(3)最终变成稳定性铅。 系列衰变有铀系、锕系和钍系三种,其共同特征:
辐射致细胞凋亡
辐射致细胞凋亡的特征 辐射引起的细胞凋亡具有一般的细胞凋亡的特征等。 辐射所致凋亡还发生生物膜通透性的改变,细胞膜结构和染色质形态结构的变化等。
2.辐射所致细胞凋亡主要经历的几个过程
滞后阶段的调节
引发性刺激
死亡反应
3.凋亡相关基因及其表达
细胞凋亡过程中表达增加的基因: 如ced 1,2,5,6,7,8,10(吞噬作用), c-fos(转录功能),TIMP(蛋白酶抑制剂功能),RP-2、RP-8(转录功能)。 促进某些细胞凋亡,例如ces-2,ced-3,c-myc,TNF-α等。若阻断这些基因的表达,则可抑制细胞凋亡。 少数基因可抑制细胞凋亡,如egl-1、 p53、 bcl-2、crm A等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β、γ、X射线、质子、正电子、中


微子、电磁辐射、热辐射等等。
天然存在的辐射源和人工辐射源

源 天然辐射占我们日常所接受剂量的80-
85%人工辐射约占15-20%。
天然辐射源
地球在诞生时,便存在着天然放射性核素,如 铀-235、铀-238、钍-232及-237等。它们因衰变而 生成的子体核素亦属不稳定及具有放射性。这 些子体放射性核素会继续衰变,直至到达稳定 状态。它们在衰变期间会放出α粒子、β粒子 或γ射线。
连续5年的平均有限计量 任何一年中有效剂量 眼晶体年当量剂量
四肢(手和足)或皮肤年当量剂 量
年龄为16~18岁接 年有效剂量 收涉及辐射照射 职业培训的徒工 眼晶体年当量剂量
和该年龄段学习 过程中需要使用 四肢(手和足)或皮肤年当量剂 放射源的学生 量
职业照射 20 50 150 500
6 50
150
总之与辐射 相关的所有 措施是使一 切具有正当 理由(工作 人员、患者 和公众)的 照射保持在 区间最低
水平。
广东阳江高本底
辐射地区是两块分开的 区域,总面积约为500k
m2本,放底射辐性射来水源于平附约近是邻近的恩平县的 3 倍
山上的花岗岩,经过长 期雨水冲刷,独居石微 粒不断地沉积在附近两 片洼地,使这两块地区 的放射性本底升高。
主要工作 单光子显像 正电子显像 甲状腺疾病
国际辐
辐射剂量阈值
射防护 委员会
ICRP1990年建议书的年剂量限值(mSv/年)
应用
有效剂量 眼晶状体 皮肤 手和足
剂量限值
职业
公众
20
1
150
5
500
50
500
-
GB188 712002
我国规定的职业照射个人年剂量限值(mSv/年)
对象
限制内容
任何 放射 工作 人员
1Gy=1J.kg-1。
(sievert,Sv)。
辐射生物效应分类
急性效应 发生在大剂量的x线、γ射线全身
照射(一般2Gy以上)者,数小时
或数天内发生的效应。
晚期效应
时 发 生 在 急 性 效 应 恢 复 后 或 长 期 小 间 剂 量 照 射 者 , 一 般 数 年 或 数 十 年
后的效应。
确定性效应
物的变化是否超出了“度”

比如温度,(湿度,水,氧气, 辐射等等)是人类进化过程中必 须的条件。但就温度为例随着气 温的不断升高或降低,人的不适 感会逐渐增强;温度越高或越低, 生物体会越来越感觉不舒服甚至 超过 “度”而引起死亡。
死死亡亡区区间间
有害区间
有害区间
适宜区间 适宜区间
还有一种度比如:砒霜(三氧化二砷)是剧毒但 是量在度内,不但不会毒死人,调整好剂量可以 治疗白血病!!铊也是剧毒物质,可是铊201在度 域值外却是核医学重要的显像剂,量少在阈值外 当然没有毒性!
我们接触到的天然辐射除太空宇宙射线外还包括存在于 食物、空气及居住环境的天然放射性物质。我们的体内 亦含有放射性核素。例如钾-40、铀、钍、镭、碳-14、 氚等
宇宙射线进入地球大气层后会与大气高层的 氮、氧等原子核发生反应,生成氚、碳-14 等放射性核素及中子、质子、电子、μ介
子、π介子等次级粒子。当中,碳-14经常被 用来鉴定古物所属的年代以及医学实验。 (资料来源 :联合国原子辐射效应
核医学 辐射安全
中日友好医院核医学科 王猛
在石头、砖头、混凝土制成 的建筑里生活一年,吸收辐 射70微西弗。
人体内的钾每年释放的 辐射是390微西弗。吃一 根香蕉,吸收辐射0.1微希伏
吸收来自睡在你身边 的人辐射每天0. 5微西弗。

辐射

无处不在
辐射 如影随形
辐射是生

活一部分

是指受照射的行为或状态。例如,α、
科学委员会 (UNSCEAR) 2000年报告)
人工辐射
我们接触到的人工辐射以用于医疗诊断的X射线所占比例 最多,其次有核医学。其余的来源有大气层核试验生成的 放射性尘埃、夜光表、电离室、烟雾探测器等。
人工辐射在医学上和工业上都有广泛用途,传统上通常通过核 军事、核工业事件推断辐射对人体可能有害,学者们在辐射的 应用上作了很多研究,尽量在应用过程中保护使用者的安全。 所以公众吸收的人工辐射,远比天然辐射小。而当中以医疗诊 断和治疗时所导致的剂量占绝大部份。(放射科、核医学科和 放射治疗科)
氡气(特别是氡-222)是一个主要的天然辐射源。氡222主要由泥土及岩石中的铀-238衰变生成,并从地 面散发至大气中。如室内空气不流通,散发出来的 氡气会积聚在室内。氡气在衰变过程中会放出α粒 子。
我们自己的身体都具有放射性。 我们每日都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 辐射,特别是天然辐射。在我国, 平均每人每年吸收的天然本底辐 射剂量大约为2.4毫希沃特左右。 在世界各地,每人吸收的天然本 底辐射剂量一般都是由每年1毫 希沃特到10毫希沃特不等。
34
调查结果:
长期居住人口: 8万多人
适应性反应指标:外周血淋巴细胞受大剂量 本底射线作用后其非周期DNA合成试验 ( UDS )增高,染色体畸变率降低。
最近的报告:该地区人群中40-70岁的癌症高 发年龄段的居民癌症死亡率显著低于相应 对照地区。
适当接受辐射对人体有益!!
35
只才 有能 顺驾 从驭 自自 然然
放射性的发现,是科学史上最
78岁
重大的发现之一!和水、空气、泥土
一样存在于自然界中,太阳光中最常见
的有X、γ和β射线。
是人类生存、社会的发展基础


条件并借此获得了巨大的飞跃。
勒 尔
人类第一
张活体骨
骼影像
伦琴亲自在照相底 板上用钢笔写上 1895,12,22
外照射-
是体外辐射源对人体 造成的照放射射。性
核医学工作基本任务
核医学工作
有责任进行自身 及公众的放射辐 射防护和宣教。
解除病痛尽可能好 的关心照顾病人
放射性工作 医务工作
核医学辐射来源
环境分类
SPECT
PET(PET/CT) 核素治疗
辐射源
99mTc(6.02h) 能量140kev
18F(109min) 能量511kev
131I(8.05d)
任何物质对人是有利或是有害,决 定因素是“量”--即“度”!
经典三条
辐射防护要求
来自实践中的任何特定 源 的照射应遵循
实践的正当化
放射防护最优化
个人剂量限值
法律法规 国标
谢谢!
内照射-
外 内照射
指进入人体内部的放照射性核素对人体造成的照射。
主要由γ射线、中子射束、高能带电粒子和β射线引
起的。
在辐射生物效应与辐射卫生防护学中,衡量电离 辐射的物理量称为辐射剂量。最常用的辐射剂量 有以下三种:
exposure,X):表示射线空间分 布的辐射剂量,即在离放射
照射量 源一定距离的物体受照射线
2.318msv
辐射防护基本标准
行 业
GGBBZ1187897-210-20060医2 电疗离照辐射射防防护护与基辐本射要源求安全基本标准
GGBBZ1166376-210-20051放2临射床性核污医学染中的患物者料的解放控射卫和生场防地护开标放准的基本
G要B求Z136-2002 生产和使用放射免疫分析试剂(盒)卫生
的多少。单位是库伦·(千 克)-1,简写为C·kg-1。
(absorbed dose,D):单 位质量的受照射物质吸
equivalent dose,H):表示 按照辐射权重因子(WR )加 权的吸收剂量,它是衡量
吸收剂量 当量剂量 收电离辐射的平均能量。 射线生物效应及危害度的
单位是戈瑞(Gray,Gy) 辐射剂量。单位是希伏
公众个人的剂量限值
我国规定的公众个人年剂量限值(mSv/年)
对象 公众 个人
限制内容
年有效剂量 特殊情况下,在5个连 续年的年平均计量不超 过1mSv时,年有效剂量 射 1
5
15 50
工作人员的辐射剂量-核医学医师胸部佩戴1年TLD 所受的辐射剂量为0.972mSv;淋洗和注射 99mTc.MDP的护士佩戴1个月TLD的累积值是 0.384 mSv,一年所受的辐射剂量为1.534 mSv, 其左右手食指的辐射剂量是0.215 mSv和 0.374mSv,铅眼镜内的辐射剂量是0.195mSv。
铀-235、铀-238、钍-232及-237的半衰期分 别为7亿年、45亿年、140亿年及2.3百万年。由于-237 及其子体核素的半衰期远低于地球的年龄,它们现 已不存在于地球上。但铀-235、铀-238及钍-232衰变系 列的放射性核素仍然存在于我们的生活环境中。地 壳土壤及建筑材料内,都含有这些天然的放射性核 素,因此我们吸收到的天然辐射剂量与所在地区的 土质成份有关,亦与我们居所的建筑物料有关。
(资料来源 :联合国原子辐射效应科学委员 会 (UNSCEAR) 2000年报告)
在医疗诊断的放射造影过程中,病人需要接触辐射。 譬如在进行X光检查时,我们需要暴露在X射线下。在 进行核医学检查时需要将放射性物质注入或食入身体 内。放射治疗则更加需要足够的辐射去杀死癌肿瘤。
核能发电亦是人工辐射来源之一。核电站在运作过程中 排放出带有微量放射性的废气和废水,而核废料在运送 或处理过程中亦放出微量放射性物质,这些都是人工辐 射的来源。
-----英国 科学家培根
核医学临床实践
度 度大浓概度的哲学定义是:事物保持其本质不变限的度量的
界限、角幅度度和范围,是一定的质所能容纳风的度量的范 围的最高湿和度最低界限,也就是说在这个法范度围内,事 物的质保持温不度变;突破了范围,事物程的度质就要发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