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熏药治疗的技术操作规程
中药熏洗操作规程

中药熏洗疗法操作规程
1.目标:以药品加水煮沸或用散剂冲泡,先熏后洗,以达成含有活血通络,温经散寒,消肿止痛等作用。
2.适应症:适适用于脑卒中所致肢体麻木疼痛、肢体运动障碍、周围神经病变,闭合性损伤,及肛肠疾病术前及术后等。
3.禁忌症:
⑴妇女月经和妊娠期、高血压患者不宜使用熏洗和坐浴。
⑵伴有急性传染病、重症心脑血管疾病者禁用。
4. 注意事项
⑴熏洗过程中一定要依据病人耐受程度调整适宜药液温度,尤其是老年患者,因为对温度敏感性下降,在熏洗时要预防烫伤发生。
⑵合并有传染病患者应使用单独浴具,并单独严格消毒。
⑶皮疹、瘙痒等过敏症状时应立即停止使用,必需时外用可外涂抗过敏药膏,口服抗过敏药品。
⑷对于烫伤后皮肤局部出现水疱或溃烂者患者,应避免抓挠,保护创面或涂烫伤软膏、红霉素软膏等。
5、操作步骤
(一)物品准备:熏洗药品、浴具、热水。
(二)通常在药中加水适量,沸后20分钟,在将药品加入,煎沸后即可使用。
(三)将煎好药汤趁热倒入浴具内,先用药热气熏蒸患处约5~10分钟,再用毛巾浸汁热敷局部,带药液温度降到40℃左右时,嘱患者将患处理于浴具内,药液泡洗患处约15分钟。
(四)无菌纱布擦干。
(五)每日2次,每次20~30分钟。
以7~10天为1疗程。
病情较重者可酌情增加熏洗次数。
6、应急预案
(一)皮疹、瘙痒等过敏症状时应立即停止使用,必需时外用可外涂抗过敏药膏,口服抗过敏药品。
(二)对于烫伤后皮肤局部出现水疱或溃烂者患者,应避免抓挠,保护创面或涂烫伤软膏、红霉素软膏等。
中药蒸熏操作流程

中药蒸熏操作流程
本文档介绍了中药蒸熏的操作流程,并提供了详细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准备工作
1. 检查设备:确保蒸熏设备正常工作。
2. 准备材料:准备所需的中药材和其他辅助材料。
3. 清洁工作区:清洁操作区域,并确保设备无尘。
步骤
1. 配置药材:根据配方准确称量所需中药材。
2. 准备:在蒸熏设备的中放置中药材。
3. 添加辅助材料:根据需要,添加辅助材料提高蒸熏效果。
4. 蒸熏时间:根据中药材的种类和配方,设置蒸熏时间。
5. 蒸熏温度:根据中药材的特性,设置合适的蒸熏温度。
6. 启动设备:将设备连接电源,按照设备操作说明启动蒸熏过程。
7. 监控蒸熏过程:定期检查蒸熏过程中的温度和湿度,并根据需要进行调整。
8. 结束蒸熏:根据设定的蒸熏时间,停止设备并将蒸熏过程结束。
9. 冷却材料:等待蒸熏材料冷却至安全温度后进行处理。
10. 清洁设备:清洁蒸熏设备,包括和其他配件。
注意事项
1. 操作安全:在进行蒸熏操作时,确保自身安全,并使用适当的防护设备。
2. 配方准确:按照配方严格称量药材,确保配方准确无误。
3. 设备维护:定期维护和保养蒸熏设备,确保其正常工作。
4. 通风环境:在蒸熏过程中,保持操作区域通风,确保室内空气流通。
5. 温度控制:根据中药材的特性,控制蒸熏温度,避免过高或过低。
6. 湿度控制:根据需要,控制蒸熏过程中的湿度,保持适宜的湿度环境。
以上为中药蒸熏的操作流程和注意事项,请在操作前仔细阅读并遵循相应规定。
中药熏洗技术操作规程最新

中药熏洗技术操作规程最新中药熏洗是中医药治疗常用的一种技术方法,通过中药的熏蒸和水洗来起到治疗疾病的作用。
中药熏洗操作规程是指在中药熏洗过程中需要遵循的一系列规定,以确保操作的安全性和疗效的达到。
下面是最新的中药熏洗技术操作规程,共计1200字。
第一部分:准备工作(200字)1. 操作环境准备:选择通风良好、无异味的房间作为操作场所。
保持空气流通,确保操作环境的清洁卫生。
2. 工具材料准备:准备好中药熏盅、紫外线灯、温度计、计时器、洗涤用具等工具和材料。
确保工具材料的清洁和无损坏。
3. 中药配制:根据所需的治疗方剂,准备好所需的中药材,并按照比例进行配制。
确保中药的质量和比例的准确性。
第二部分:操作步骤(700字)1. 洗护准备:首先,准备好患者需要洗护的身体部位,如病患的腿部、背部等。
确保洗护部位的清洁和无异味。
2. 中药熏蒸准备:将准备好的中药材放入熏盅中,并将熏盅放置于合适的位置。
使用紫外线灯对中药材进行照射,以杀灭细菌和病毒。
3. 熏蒸操作:打开中药熏盅,等待熏气的产生。
根据病情和治疗需要,控制熏蒸时间和温度。
通常情况下,熏蒸时间为15-30分钟,温度为40-50摄氏度。
4. 患者进入:待熏蒸时间结束后,将患者引导至操作场所,并让患者适应环境。
确保患者舒适、安全。
5. 洗护操作:将准备好的洗涤用具浸泡于温水中,让患者就位。
将温水等温浸泡于患者需要洗护的身体部位,轻轻按摩,保持水温恒定。
6. 洗护时间: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体质,掌握洗护时间。
通常情况下,洗护时间为15-30分钟,但不超过40分钟。
7. 洗护细节:在洗护过程中,患者需保持呼吸平稳,不宜过度活动。
同时,护理人员需轻柔、有耐心地进行洗涤,并避免用力过度,以免对患者造成伤害。
8. 洗护结束:待洗护时间结束后,将温水放出,并将患者擦干。
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可以进行适度的按摩,促进血液循环。
9. 患者离开:让患者适应一段时间后,引导患者离开操作场所,确保患者安全。
中药熏洗法技术操作规程

中药熏洗法熏洗法是将药物煎汤,趁热在患处熏蒸、淋洗,以达到疏通腠理、祛风除湿、清热解毒、杀虫止瘁目的的一种外治方法。
一、评估1、当前主要症状、临床表现、既往史及药物过敏史。
2、患者体质及熏洗部位皮肤情况。
3、女性混战评估胎、产、经、带情况。
4、心理状况。
二、目标1、缓解患者的关节疼痛、胀痛、屈仲不利、皮肤瘙瘁等症状。
2、减轻眼科疾病引起的眼结膜红肿、瘁痛、糜烂等症状。
3、促进肛肠疾患的伤口愈合。
4、治疗妇女会阴部瘙痒等症状。
三、适应症疮疡、筋骨疼痛、目赤肿痛、皮肤病、阴痒带下、肛门疾病等。
四、禁忌证月经期、孕妇禁用坐浴。
五、告知注意药液温度、防止烫伤。
六、准备物品治疗盘、药液、镊子、毛巾、橡皮单、纱布、熏洗盆、面盆或坐浴盆、坐浴架、大浴巾(根据熏冼部位选用以上物品)、水温计,必要时备屏风及换药用品。
七、操作方法(一)四肢熏洗法1、将煎好之药液倒入盆内,加热水至所需容量。
2、橡皮单垫于盆下,患肢架于盆上,用浴巾围盖患肢及盆,使药液之蒸气熏蒸患部。
3、待药液不烫时揭去浴巾,将患部浸入药液中泡洗。
(二)眼部熏洗法1、将煎好之药液乘热倒入治疗碗中,碗口围一纱布,中间露一小孔。
2、患眼对准小孔,接受熏蒸。
3、待药液不烫时,用镊子夹纱布蘸药液轻轻擦冼患眼。
(三)坐浴法1、将煎好之药液倒入坐浴盆内,加热水至所需容量,置盆于坐浴架上,盖上有孔木盖。
2、患者暴露臀部坐在木盖上,使患部对准盖孔,进行熏蒸。
3、待药液不烫时,拿掉木盖,臀部坐于盆内泡洗。
八、操作程序1、遵医嘱配制药液。
2、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做好解释。
3、根据熏洗部位,必要时用屏风遮挡,注意保暖。
4、熏洗过程中,观察患者的反应,了解其生理和心理感受,若感到不适,应立即停止,协助患者卧床休息。
九、注意事项1、注意保温,室内应温暧避风,暴露部分尽可能加盖衣被。
2、熏洗时药液不可过热,防止烫伤皮肤。
3、有包扎之病变,熏洗时应揭去敷料,熏洗完毕,应更换消毒敷料,重新包扎好。
中药熏洗操作规程

中药熏洗疗法操作规程
1.目的:以药物加水煮沸或用散剂冲泡,先熏后洗,以达到具有活血通络,温经散寒,消肿止痛等作用.
2.适应症:适用于脑卒中所致肢体麻木疼痛、肢体运动障碍、周围神经病变,闭合性损伤,及肛肠疾病术前及术后等。
3。
禁忌症:
⑴妇女月经和妊娠期、高血压患者不宜使用熏洗和坐浴. ⑵伴有急性传染病、重症心脑血管疾病者禁用。
4. 注意事项
⑴熏洗过程中一定要根据病人的耐受程度调节适宜的药液温度,特别是老年患者,由于对温度的敏感性下降,在熏洗时要防止烫伤的发生。
⑵合并有传染病的患者应使用单独的浴具,并单独严格消毒。
⑶皮疹、瘙痒等过敏症状时应立即停止使用,必要时外用可外涂抗过敏药膏,口服抗过敏药物。
⑷对于烫伤后皮肤局部出现水疱或溃烂者患者,应避免抓挠,保护创面或涂烫伤软膏、红霉素软膏等。
5、操作流程
(一)物品准备:熏洗药物、浴具、热水。
(二)一般在药中加水适量,沸后20分钟,在将药物加入,煎沸后即可使用.
(三)将煎好的药汤趁热倒入浴具内,先用药热气熏蒸患处约
5~10分钟,再用毛巾浸汁热敷局部,带药液温度降到40℃左右时,嘱患者将患处置于浴具内,药液泡洗患处约15分钟。
(四)无菌纱布擦干.
(五)每日2次,每次20~30分钟。
以7~10天为1疗程。
病情较重者可酌情增加熏洗次数。
6、应急预案
(一)皮疹、瘙痒等过敏症状时应立即停止使用,必要时外用可外涂抗过敏药膏,口服抗过敏药物。
(二)对于烫伤后皮肤局部出现水疱或溃烂者患者,应避免抓挠,保护创面或涂烫伤软膏、红霉素软膏等。
中药熏药治疗的技术操作规程

中药熏药治疗的技术操作规程【目的】中药熏药治疗是使用熏蒸治疗仪,借助药力和热力的作用,使药气渗透穴位,疏通经络,活血化瘀,调节机体阴阳平衡;在物理湿热的间接辅助刺激作用下,不仅加快了药物的渗透,而且由表及里,可使毛细血管扩张,促进局部和周围血液及淋巴循环,促进新陈代谢。
适用于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物品准备】中药汽疗仪一套(汽疗熏蒸舱体、底座、操作控制盒)、中药协定方、特制药袋、专用衣裤一套、大毛巾、冲淋室、冲淋物品一套、拖鞋、毛巾等。
【操作流程】1。
先将药物装入药袋,并用绳子把药袋口扎紧(防止药渣外漏,堵塞蒸气孔)放入塑料盆内加温水浸泡半小时后,将药袋和水一同放入蒸锅内,再加适当的水,盖紧锅盖避免输气管扭曲。
2. 接通电源,打开总开关,根据要求在控制面板上设定各参数。
3. 当听到电脑语音提示舱内温度达到37℃后,请患者脱去外衣,换上专用衣裤,将治疗舱体立姿,患者在立姿状态进入治疗熏蒸舱,双下肢放在舱体两侧,合上治疗舱盖,头部暴露于治疗舱外,颈部用毛巾围裹,以防气雾外漏。
然后缓缓的调节到自感舒适的卧姿状态下接受治疗。
4. 舱内温度应自动控制在39~42℃之间,治疗时间不宜超过30分钟。
每日一次,二周为一个疗程.在治疗中,温度和时间可根据病人的体质、耐受程度而定。
5. 治疗过程中要加强巡视,密切注意观察患者的身体状况,如有头晕、心慌、胸闷等不适感觉,应停止熏蒸,让患者卧床休息。
对初次使用者,尤其是老人、体弱者,在治疗时间和温度上应循序渐进,护士要每隔5~10分钟观察询问一次。
6。
治疗完毕提示病人走出熏蒸舱,并及时冲淋清洗皮肤表面残留的药物,更换衣服,并饮用约300ml温开水或果汁等液体食物。
7。
每次熏蒸治疗完毕后,均应按“消毒键”对治疗舱内腔进行喷淋消毒(一般常规用1:100的84消毒液),再用清水和纱布擦去消毒液残留。
8。
整理用物,物归原处。
【注意事项】1。
压力锅一定要放在加热器的中央,使锅底红灯亮.2. 锅盖要拧紧,避免药液烧干及舱温不升。
敷熨熏浴类疗法中药熨敷技术操作规程

敷熨熏浴类疗法中药熨敷技术操作规程【目的】敷药法是将药物敷布于患处或穴位的治疗方法,古时又称贴敷。
使用时将所需药物研成粉加适量赋型剂制成糊状敷贴患处。
具有通经活络、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等作用。
适用于外科的疖、痈、疽、疔疮、流注、跌打损伤、肠痈等病。
内科的哮喘、肺痈、高血压等病也适用此法。
【用物准备】治疗盘、盐水棉球、药物、油膏刀、无菌棉垫或纱布、棉纸、胶布或绷带;若需临时配制药物,备治疗碗、药物、调和剂(如麻油或饴糖、水、蜜、凡士林)等。
常用药物:青敷膏、金黄膏、伤科消炎膏等。
【操作程序】1、备齐用物,携至床旁。
做好解释,取得患者配合。
2、协助取合适体位,暴露患处,注意保暖,必要时屏风遮挡。
3、需临时调制药物时,将药末倒入碗内,将调和剂调制成糊状。
4、取下原敷料,以盐水棉球擦洗皮肤上的药迹,观察创面情况及敷药效果。
5、根据敷药面积,取大小合适的棉纸或薄胶纸,用油膏刀将所需药物均匀地平摊于棉纸上,厚薄适中。
6、将摊好药物的棉纸四周反折后敷于患处,以免药物受热溢出污染衣被,加盖敷料或棉垫,以胶布或绷带固定。
7、若为肿疡,敷药面积应超过肿势范围,一是防止毒邪扩散,起箍毒作用;二是通过药物作用以束毒邪,提脓拔毒。
8、敷药后,注意观察局部情况,若出现红疹、瘙痒、水泡等过敏现象,应暂停使用,并报告医师,配合处理。
9、协助衣着,整理床单位。
10、清理用物,归还原处。
【注意事项】1、皮肤过敏者禁用。
2、敷药的摊制厚薄要均匀,太薄药力不够,效果差;太厚则浪费药物,且受热后易溢出,污染衣被。
3、对初起有头或成脓阶段的肿疡,以中间留空隙,围敷四周为宜,不宜完全涂布,以免阻止脓毒外泄。
特殊部位如乳痈敷药时,可在敷料上剪孔或剪一缺口,使乳头露出,以免乳汁溢出污染敷料。
4、夏天以蜂蜜、饴糖作赋型剂时,宜现配现用或冷藏保存。
中药熏蒸治疗仪操作规程流程图审批稿

中药熏蒸治疗仪操作规程流程图审批稿一、引言二、适用范围三、操作流程1.准备工作(1)确认中药熏蒸治疗仪的工作状态正常;(2)检查中药熏蒸治疗仪的各项配件是否完好;(3)准备好需要使用的中药药材;(4)戴上手套,并将头发束起,确保操作时的卫生和安全。
2.设置中药熏蒸治疗仪(1)将中药熏蒸治疗仪放置在平稳的地面上;(2)接通电源,并确保电源插头牢固连接;(3)将中药药材放置在中药熏蒸治疗仪的配药舱中;(4)关闭中药熏蒸治疗仪的药箱盖。
3.开始熏蒸治疗(1)按下中药熏蒸治疗仪的开关按钮,启动设备;(2)选择适当的熏蒸时间和温度,根据病情和治疗要求进行调节;(3)调整熏蒸仓的风速,一般情况下选择适中的风速;(4)根据需要调节空气湿度;(5)关注熏蒸仓的湿度和温度显示,确保在治疗范围内。
4.操作注意事项(1)操作人员在熏蒸过程中应保持房间内的通风;(2)操作人员应定期观察中药熏蒸治疗仪的工作状态,如有异常情况应立即停机检修;(3)不得将手伸入熏蒸仓内,以免发生触电或烫伤;(4)中药熏蒸治疗仪仅供医疗用途,禁止进行其他非法操作。
5.维护和清洁(1)每次使用后,必须进行中药熏蒸治疗仪的清洁和消毒;(2)定期进行设备的维护保养,确保设备的正常工作;(3)熏蒸仓内积存的中药残渣应及时清理。
6.事后处理(1)使用完毕后,将中药熏蒸治疗仪断电,并拔出电源插头;(2)整理好中药药材和各项配件;(3)将中药熏蒸治疗仪安放在指定位置。
四、相关安全措施1.使用中药熏蒸治疗仪前,必须先了解设备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2.操作人员需经过相关培训并持有相应的操作证书,否则禁止操作设备;3.在使用过程中,严禁接触中药熏蒸治疗仪的电源和高压部分;4.操作人员在使用中药熏蒸治疗仪时,必须穿戴好防护用品,确保自身的安全;5.中药熏蒸治疗仪只能在指定的场所使用,禁止私自搬运或改装设备。
五、附件1.中药熏蒸治疗仪操作流程图六、总结本操作规程规范了中药熏蒸治疗仪的操作流程,确保了操作的安全和治疗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欢迎阅读
中药熏药治疗的技术操作规程
【目的】
中药熏药治疗是使用熏蒸治疗仪,借助药力和热力的作用,使药气渗透穴位,疏通经络,活血化瘀,调节机体阴阳平衡;在物理湿热的间接辅助刺激作用下,不仅加快了药物的渗透,而且由表及里,可使毛细血管扩张,促进局部和周围血液及淋巴循环,促进新陈代谢。
适用于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物品准备】
中药汽疗仪一套(汽疗熏蒸舱体、底座、操作控制盒)、中药协定方、特制药袋、专用衣裤一套、大毛巾、冲淋室、冲淋物品一套、拖鞋、毛巾等。
【操作流程】
1.先将药物装入药袋,并用绳子把药袋口扎紧(防止药渣外漏,堵塞蒸气孔)放入塑料盆内加温水浸泡半小时后,将药袋和水一同放入蒸锅内,再加适当的水,盖紧锅盖避免输气管扭曲。
2.接通电源,打开总开关,根据要求在控制面板上设定各参数。
3.当听到电脑语音提示舱内温度达到37℃后,请患者脱去外衣,换上专用衣裤,将治疗舱体立姿,患者在立姿状态进入治疗熏蒸舱,双下肢放在舱体两侧,合上治疗舱盖,头部暴露于治疗舱外,颈部用毛巾围裹,以防气雾外漏。
然后缓缓的调节到自感舒适的卧姿状态下接受治疗。
4.舱内温度应自动控制在39~42℃之间,治疗时间不宜超过30分钟。
每日一次,二周为一个疗程。
在治疗中,温度和时间可根据病人的体质、耐受程度而定。
欢迎阅读
5.治疗过程中要加强巡视,密切注意观察患者的身体状况,如有头晕、心慌、胸闷等不适感觉,应停止熏蒸,让患者卧床休息。
对初次使用者,尤其是老人、体弱者,在治疗时间和温度上应循序渐进,护士要每隔5~10分钟观察询问一次。
6.治疗完毕提示病人走出熏蒸舱,并及时冲淋清洗皮肤表面残留的药物,更换衣服,并饮用约300ml温开水或果汁等液体食物。
7.每次熏蒸治疗完毕后,均应按“消毒键”对治疗舱内腔进行喷淋消毒(一般常规用1:100的84消毒液),再用清水和纱布擦去消毒液残留。
8.整理用物,物归原处。
【注意事项】
1.压力锅一定要放在加热器的中央,使锅底红灯亮。
2.锅盖要拧紧,避免药液烧干及舱温不升。
3.病人初次使用应缩短熏蒸时间,进出舱时注意保暖。
4.未婚男、女熏蒸时温度不宜过高,以免影响生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