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括事件方法与阿长与山海经资料
阿长与山海经概括主要内容五十字

阿长与山海经概括主要内容五十字阿长与山海经概括主要内容:阿长是一位智慧而勇敢的掌故人,在《山海经》中,他踏上了一段充满挑战和奇幻的旅程。
《山海经》是中国古代地理志的集大成之作,记载了丰富多彩的地理、民族和传说,包括奇幻的地理现象、神奇的生物和神话故事,被誉为中国古代神话地理传说文学的百科全书。
阿长的冒险之旅是《山海经》的一个缩影,他在探索过程中经历了许多离奇的事件和与神秘生物的接触。
通过阿长的旅行,我们可以领略《山海经》所呈现的神秘世界,感受中国古代神话传说的魅力。
1. 阿长在《山海经》中的冒险故事1.1 阿长的出发和目的地1.2 遇到的奇幻地理现象1.3 与神秘生物的接触1.4 战胜困难取得成功2. 《山海经》所呈现的神秘世界2.1 神秘的地理现象和景观2.2 奇幻的生物和传说2.3 民族文化和传统的体现3. 个人观点和理解3.1 《山海经》对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性3.2 通过阿长的故事更深入地理解《山海经》3.3 对中国古代神话传说的魅力和深远影响的思考总结:阿长与《山海经》的故事充满了神秘和魅力,通过阿长的冒险之旅,我们可以深入了解《山海经》所呈现的神秘世界,感受古代中国神话传说的魅力。
《山海经》作为中国古代地理志的集大成之作,对中国古代文化和民族传统有着重要的意义,而阿长的故事则为我们展示了一个全新的世界。
让我们一起探索《山海经》中的神秘世界,领略古代神话传说的魅力。
阿长继续踏上了他的冒险之旅,一路上他在《山海经》中记录的各种奇幻地理现象和神秘生物,让他不禁感叹大千世界之广阔与神秘。
他来到了一个名为瀛洲的地方,瀛洲是《山海经》中记载的一个神奇的岛屿,据说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是一个土地仙境。
阿长听说瀛洲上有一种神奇的草药,能够医治百病,他决定前往寻找。
在前往瀛洲的途中,阿长遇到了一对神秘的生物——龙凤之魂。
据说龙凤之魂是由一条龙和一只凤凰的精华融合而成,拥有着极其强大的力量和神秘的智慧。
在与龙凤之魂的交谈中,阿长得知了许多关于神话传说和古代地理的秘密。
阿长与山海经的读后感与主要内容概括

阿长与山海经的读后感与主要内容概括一、概述阿长与山海经,是我国著名作家魏巍所著的一部畅销小说。
它以独特的叙述方式,深刻地探讨了人与自然、生命与命运之间的关系,展现了我国古代神话传说的魅力。
在本文中,我将对阿长与山海经进行全面评估,并撰写一篇有价值的文章,使读者更全面、深刻地理解这部作品。
二、阿长与山海经的主要内容概括1.《阿长与山海经》故事梗概在《阿长与山海经》中,作者通过描写阿长这一角色的一生,展现了他与山海经这一巨大的自然世界之间的关系。
阿长是一个具有冒险精神的年轻人,他渴望探索未知的山海之间,发现自己与这片土地的紧密通联。
2. 山海经的奇幻世界作品中山海经描述了一个奇幻世界,有着神秘的裙山,湍急的河流,神奇的生物等。
这个世界充满了民间传说和神话,让人不禁感叹自然的伟大和神秘。
3. 阿长与自然的亲密关系阿长在山海间经历了许多奇遇和挑战,逐渐认识到自己与自然之间的纽带。
他的一生与山海经之间的通联,使他更加深刻地领悟到人与自然之间的连接,以及自然界的神秘和辉煌。
三、对阿长与山海经的深度评估1. 《阿长与山海经》的思想内涵作品通过阿长的成长经历,向人们展现了自然界的神秘和伟大。
在追寻山海经的过程中,阿长面对人性的挑战和自然的考验,不断成长,并最终意识到人与自然之间应当是和谐共生的关系。
2. 作者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魏巍在《阿长与山海经》中不仅重新演绎了我国古代神话传说,而且融入了当代文学的新元素,使作品更加富有时代感和现实意义。
3. 对自然生态的反思作品通过对自然界的描绘和对阿长与自然的亲密关系展示了作者对自然生态的深刻反思。
通过阿长的视角,读者得以看到自然与人类之间的关系,从而引发对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的思考。
四、个人观点和理解通过《阿长与山海经》的阅读,我深刻感受到了自然界的神秘和伟大,以及人类与自然之间的通联。
作品通过对阿长的描写,让我明白了人类应当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以及自然生态保护的重要性。
《阿长与山海经》概括大致内容

《阿长与山海经》概括大致内容《阿长与山海经》概括大致内容篇一
《阿长与山海经》是鲁迅先生的一篇散文,文章主要记叙了阿长向鲁迅买《山海经》的情节,通过欲扬先抑的手法,描绘了阿长这一形象,并表达了鲁迅先生对阿长的怀念与祝福。
文章中虽然没有直接说明阿长买《山海经》的原因,但通过叙述阿长讲“长毛”的故事,间接刻画出阿长这一艺术典型,揭示了封建社会比较黑暗、腐朽的事实。
同时,文章中还表达了鲁迅先生对长妈妈的怀念与祝福,以及希望仁慈的地母能让阿长安息的愿望。
《阿长与山海经》概括大致内容篇二
《阿长与山海经》忆述儿时与保姆长妈妈相处的情景,描写了长妈妈善良、唠叨、朴实而又迷信“满肚子是麻烦的礼节”的性格。
对她寻购赠送自己渴求已久的书《山海经》之情,充满了尊敬和感激,文章用深情的语言和对儿时往事的回忆,表达了对这位劳动妇女的真诚的怀念。
阿长与山海经的主要内容简单概括

阿长与山海经的主要内容简单概括
《阿长与<山海经>》是鲁迅的一篇短篇小说,描写了阿长与《山海经》之间的故事。
阿长是鲁迅小时候的保姆,她善良、朴实、迷信、唠叨,对鲁迅照顾得无微不至。
鲁迅对阿长既不歧视也不依赖,他们之间充满了真挚的感情。
当鲁迅提到《山海经》时,阿长并不知道这本书是什么,但她能感觉到鲁迅对这本书的渴望。
阿长决定帮助鲁迅寻找这本书,她向鲁迅的母亲打听,但也没有结果。
后来,阿长又向鲁迅的一位同学打听,但仍然没有得到任何消息。
然而,阿长并没有放弃,她继续四处打听这本书的下落,最终从一个远房亲戚那里得到了这本书。
当阿长把这本书交给鲁迅时,鲁迅被深深地感动了,他对阿长的善良和努力感到感激不尽。
这篇文章主要通过回忆儿时与阿长相处的情景,表达了鲁迅对阿长的怀念和感激之情,同时也揭示了封建社会比较黑暗、腐朽的事实。
文章中充满了对阿长的尊敬和感激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对幼时的深深怀念。
此外,文章还描写了阿长的一些生活细节,如她喜欢切切察察的毛病、她的睡相不好、她讲长毛的故事等。
这些描写不仅展现了阿长的性格特点和生活状态,也增加了文章的生动性和趣味性。
总的来说,《阿长与<山海经>》是一篇感人至深的短篇小说,通过简单的故事情节和生动的人物描写,展现了人性的善良和美好。
同时,文章也具有一定的文化价值和历史意义,它反映了封建社会的某
些问题和人性的复杂性。
阿长与山海经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阿长与山海经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阿长与山海经》主要讲的呀,就是“我”,也就是迅哥儿小时候和阿长之间的那些事儿。
阿长呢,是迅哥儿家的保姆,她虽然有不少让迅哥儿讨厌的地方,比如说总喜欢切切察察,规矩又多得要命,嘿,这多烦人呐!但她对迅哥儿那也是真好。
有一回迅哥儿心心念念想要一本《山海经》,别人都没当回事儿,可阿长却记在了心里,最后还真给他弄来了!这不就像那冬日里的一把火,暖到了迅哥儿的心坎里嘛!你说厉不厉害?阿长这样一个平凡又有点粗俗的妇女,却有着如此细腻温暖的一面,难道不值得人敬佩吗?她不就像是我们生活中那些看起来平平无奇,但关键时刻总能给我们惊喜的人吗?这篇文章啊,就是把阿长的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让我们看到了她的多面性,也感受到了迅哥儿对她那复杂的情感。
这故事多有意思啊,你们真该好好读一读!。
阿长与山海经的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阿长与山海经的概括文章主要内容阿长与山海经是一部融汇了古代神话、传说和地理知识的文化经典。
它以记载着中国古代各个地区山川、水域、地貌、动植物等的奇闻异事为主要内容,充分展示了古代人们对于世界的好奇心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本文将为您简要介绍阿长与山海经的主要内容。
阿长是一位智者,他通过一系列的冒险旅程,深入探索了神秘的山海世界。
他所见所闻的奇异景象通过文字记录下来,成为了山海经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
山海经分为上、中、下三编,每一编都涵盖了不同的地理区域和生物群落。
上编主要介绍了中国东部地区的山川地貌,以及出现在这些地方的神话和传说。
中编则着重描述了中部地区的山川水域,同时加入了更多的文化积淀和历史背景。
下编则以西部地区为主要内容,探索了西关、洞庭等地的奇妙景观和生物现象。
在阿长的记录中,我们看到了许多神奇的生物,如九头鸟、四不像、负天犀等,它们都是当时人们对世界万物的想象和解释。
同时,山海经中也融入了不少历史人物和文化事物的传说,如舜帝、禹王、伏羲等,这些传说为古代历史和文化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通过阅读山海经,我们可以深入了解中国古代人们对于自然、地理和神秘世界的理解。
这部经典作品的出现不仅丰富了中国文化宝库,也为后人提供了深入思考和探索的契机。
阿长与山海经的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如上所述,通过记录神秘的山川、水域、地貌和生物的奇闻异事,阿长为我们揭示了古代人们对世界的好奇心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山海经以其独特的视角和丰富的内容成为了中国文化的瑰宝,为后人提供了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信息。
阅读山海经,我们可以深入了解古代人们的智慧和想象力,同时也为我们思考和探索世界提供了启发。
鲁迅阿长与山海经主要事件概括

鲁迅阿长与山海经主要事件概括
鲁迅(1881-1936)是中国现代文学的伟大作家,他的作品以揭示社会现实和人性黑暗为主题。
其中,他的短篇小说《阿长与山海经》被誉为其中之一的经典之作。
该作品讲述了一个普通人阿长在一次不幸的事件中获得了一本《山海经》,并因此发生了一系列的令人匪夷所思的奇遇。
故事开始时,阿长是一个贫穷的小镇居民,他经过了一番奋斗才得到了一本罕见的《山海经》。
这本古籍中记载了许多与现实世界不符的神奇事物,激发了他的好奇心。
随着阿长对《山海经》的深入研究,他渐渐发现了其中隐藏的人性的黑暗和社会的丑陋。
阿长的第一个遭遇是他在寻找一只名叫狸奴的动物时,意外地发现狸奴实际上是一只被正常人奴役的奴隶。
这一事件揭示了社会等级制度中的剥削和压迫。
在接下来的故事中,阿长遇到了一位名叫玉宇的少年。
玉宇是一个被人们尊称为“神童”的孩子,他拥有超凡的智慧和天赋。
然而,由于社会的歧视和嫉妒,玉宇最终被迫沦为一名贩卖鸦片的走私者,这再次揭示了社会的黑暗面。
阿长在他的研究中还发现了在山海经中记载的很多事物都是虚构的,而这与现实世界中盲目崇拜和丧失理性的行为不谋而合。
他对山海经的研究使他认识到,虽然人性和社会可能是各种各样的,但黑暗和丑陋却是普遍存在的。
通过《阿长与山海经》,鲁迅揭示了现实社会中的种种问题,探索了人性的黑暗面,并呼吁人们对社会的现实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和反思。
这部作品不仅是鲁迅作品中的经典之作,更是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深刻批判。
阿长与山海经概括主要内容50字

阿长与山海经概括主要内容50字《阿长与山海经》是中国作家萧鼎创作的长篇小说,以神秘的山
海经为背景,讲述了一个穿越的少年阿长在奇幻的山海世界中历险的
故事。
该小说以描绘山海世界、讲述故事、表达思想为主要内容。
《阿长与山海经》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山海世界的绘制:小说以山海经为蓝本,描绘了一个奇幻世界,包含了大量的神奇生物、奇特地貌和神秘存在。
2.阿长的穿越之旅:主人公阿长是一个普通的少年,但他因为意
外穿越到了山海世界,开启了一系列的冒险与考验。
在这个旅程中,
阿长不断成长并发现自己的潜力和勇气。
3.奇幻的历险故事:阿长在山海世界中遇到了各种各样的挑战,
他与巨龙对决、与凤凰交谈、与狐仙共事等等。
这些奇幻的历险故事
使得整个小说充满了惊险刺激的气氛。
4.思想表达与探讨:小说中还涉及了一些哲学和思想问题。
作者通过山海世界的设定,探讨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神的关系以及人的成长和自我认知等主题。
总体而言,《阿长与山海经》是一部奇幻的小说,通过描绘山海世界、讲述故事和表达思想来吸引读者。
小说中富含了丰富的文化元素和哲学思考,不仅是一部具有娱乐性的长篇小说,也是一部值得深入思考和阅读的作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概括是指对文中信息进行提炼,对所叙事件、所说道理、所言事物、所抒情怀综合地进行判断、理解、分析和整合。
它要求在准确理解文章句、段、全文的基础上,梳理句与句之间、段与段之间的内在关系以及全文的主要内容。
用非常简洁的语言准确地表达出阅读材料中某种内容的大意。
概括的表述一般要用陈述句,即肯定的判断句。
1、知道概括段意的要求。
(1)让学生知道概括段落大意要完整。
在教学时,要给学生反复强调的就是概括的段意要完整,不要把内容遗漏。
有些段落课文文字较长,但层次很清楚,不过,学生不容易把握住主要内容。
在这个情况下,可以先引导学生分层,概括出层意,理解层与层之间的关系,然后再引导学生根据层意概括出段意。
(2)让学生知道概括段意要简要。
强调了完整,很多学生概括出的段意就变得冗长,罗嗦,做不到简明、扼要。
怎样让学生把握住“简要”呢?在教学时,要采用比较选择。
例如,让学生回答后,随机打出两种不同语句的段意,然后让学生比较,从而让孩子明白,概括段意时,要用简要的语言把主要内容交代清楚,交代完整,没有必要在段意中作详细的描绘。
这样指导后,再让学生依据这种方法,试着写几段的段意,学生慢慢地也就会举一反三了。
2、交给概括段意的方法。
(1)摘句法。
A 找现成的总起句、总结句、中心句作段意;先概括后具体或先具体后概括的段落,用概括的一句作段意。
B 摘过渡句:过渡句有承接上文、引起下文的作用。
承上句是上段的段意,起下句为下一段的段意。
(2)串连法(串连层意、句意、关键词)。
该种方法适用于段中无重点句,各叙述层次地位相当时概括段意使用,往往可抓住一段中的几个要点,把它们串连起来。
(3)根据文章中心“取主舍次”法。
归纳段意,一定要抓住每段的主要意思,选准角度,语言要明确、完整、简洁。
为了做到这点,可指导学生用“去旁枝,抓主干”的方法进行归纳。
(4)综合法。
有的段落既没有中心句,各自然段的意思也没有主次之分,但都围绕一个共同的内容来写的。
遇到这种情况,便可指导学生采用综合概括法来概括段意。
(5)缩句法。
有些段落句子不多,但较长,可指导学生用缩句的方法来概括。
古人说:“授人以鱼,只供一饭三需;教人以渔,于终身受用无穷,教给捕鱼的方法要比馈赠几条鱼重要得多。
”同样,教给学生方法要比传授的知识重要的多。
学生学会概括段意的规律和方法后,就能独立地学习概括段意,遇到困难也可以迎刃而解。
我们知道,语文教材中以记事、写人、状物、写景体裁为多,在教学中,把概括这几种体裁的段意的方法作为拓展的内容教给学生。
一般来说,写人的文章离不开记事,往往是通过一件或几件事来反映人物的某一特点。
这两种体裁的文章可以采用同一种概括段意的方法——把一个事情过程的意思,也就是每段内容意思用简洁语言概括出来。
因此,可以这样的模式来尝试概括段意:谁在什么地方(或什么时间)干什么?结果怎样?而状物、写景的文章往往从事物的几个方面来写。
如外形、性能、用途等。
这类体裁的文章概括段意时不可用标题或问题式来概括。
我设计的基本模式是:什么怎么样,再根据文章的内容概括完整。
阿长与《山海经》教学设计【教学内容】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材分析】鲁迅先生的《阿长与山海经》所追忆的保姆,她是一个粗人,没有文化、粗俗、好事,是一个很不幸的人。
但她又是一个热望一生平安的劳动妇女,质朴善良、热心帮助孩子解决疑难。
鲁迅先生深情地抒写了对她的真挚的怀念。
教读这篇文章,应引导学生学习本文选取典型事例表现人物主要性格以及详写与略写相结合的写法。
了解叙述、描写等表达方式,体会描写的作用和方法,从而更深地感悟鲁迅对阿长的深厚怀念之情,领会阿长性格中的纯真美。
【教学目标】1、整体感知课文,了解阿长这个人物形象及作者的感情2、重点研读买《山海经》的部分,体会语句的深层含义。
3、感悟鲁迅对阿长的深厚怀念之情,领会阿长性格中的纯真美【重点难点】1、学习本文选取典型事例表现人物主要性格的写法。
2、领悟这篇回忆性散文的用双重眼光看待人物和欲扬先抑的写法。
【教具准备】录音机、配乐磁带、幻灯片【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说起鲁迅,我想大家应该都不陌生吧!谁来说说鲁迅?2、在鲁迅的童年生活中,长妈妈是个很有影响的、特殊的人物。
鲁迅没有专门写过回忆母亲的文章,却在他四十五岁那年,写了这篇回忆性散文——《阿长与》。
以纪念自己童年时期的一个保姆,可见对她的感情之深。
(背景音乐)让我们满怀深情地读一读课题。
3、读了这个题目,你有什么疑问?(生质疑)二、整体感知:1、阿长究竟是怎样一个人,她与《山海经》又有什么关系,让鲁迅对他有这样深的感情,让我们带着疑问速读课文。
2、说说阿长在你眼中是个怎样的人?(生预设:无知、淳朴、善良、粗鲁……)3、师小结:总之,阿长是个好人,但又不是十全十美的人,她是一个复杂的人。
三、拎出线索:1、那么这样一个人,作者对她的感情怎样呢?2、自由朗读课文,同桌讨论:标出课文中表示作者对阿长感情变化的词句。
(随机板书:不大佩服——不耐烦——空前敬意——憎恶——新的敬意——怀念)四、精读买《山海经》部分1、我们知道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从对阿长的憎恶到最后对她产生一生的敬意和怀念,态度发生了180度的转变,而促使鲁迅有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呢?(给“我”买《山海经》)2、轻声朗读课文19—29段,四人小组讨论把最能打动“我”的句子找出来,说说理由,写上旁批。
3、学生反馈预设:A、“过了十多天,……哥儿,有画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出示幻灯(这句话充分表现了她对孩子的心思观察的多么细致,对孩子的愿望多么体贴,为了满足孩子的正当愿望又是那样认真,郑重其事。
)a 、齐读这一句,最能触动你内心情感的是哪几个字?(三哼经)b 、一个文盲,但却能为“我”买来心爱的书,可见他是很关心“我”,在乎“我”的感受,正是从这三个字中,可以想象她都遇到了什么困难?(生想象,并指名说)c 、阿长为“我”买一本书可谓是历尽千辛万苦,但他总是把痛苦六在自己心中,而把喜悦传达给我,哪位同学愿意用朗读把阿长的喜悦传达给我们?(生读——生评价——生再读——再评价)B、“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了。
”出示幻灯a 、此时,我的心情如何?程度有多深?能把这种感觉读出来吗?(生读)b 、如果换做是“我”的父亲或是母亲为“我”买来《山海经》会有这种感觉吗?为什么?c 、当阿长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时,“我”是怎样想的,为什么这样想?(生反馈)d 、师小结:正是因为这是令我念念不忘的书,而且是我一直不以为然的阿长为我买的,使我对他产生的新的敬意。
C、“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
她确有伟大的神力。
”出示幻灯a 、齐读,为什么说长妈妈具有伟大的神力?b 、在你的童年生活中,有没有这样的一种体验?(生自由畅说)c 、到底是什么让长妈妈有这样伟大的神力呢?(善良、纯朴、关心孩子)d 、朗读指导e 、师小结:正是这种善良、纯朴的优秀品质,让制作粗拙的《山海经》成了我最为心爱的宝书,而且影响了我的一生,让长妈妈成了“我”最怀念的人。
五、情感升华出示幻灯:“仁厚黑暗的地母啊,愿在你的怀里永安她的灵魂!”1、指导朗读2、此时你还听到了鲁迅怎样的心里话,请用自己的语言为课文换一种结尾。
(生练笔)3、小结:是啊,这样一个纯朴善良的人,怎不让人产生敬意和怀念呢!而这篇文章凝聚着鲁迅对长妈妈的全部情思,寄托了鲁迅对善良人的衷心祝福。
六、布置作业在鲁迅先生的眼里,长妈妈和《山海经》是密不可分的。
可以这样讲,没有长妈妈就没有渴慕已久的《山海经》。
所以,这四本书就成了“我最为心爱的宝书”,以至得到《山海经》后,连“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灭”。
1、隐鼠一事,文中出现了好几次,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下发材料)教师读《狗·猫·鼠》的片断。
2、《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是鲁迅著名的散文集,收入的十篇文章,大都是回忆童年、少年生活的。
写这些文章时,鲁迅已40多岁了,所以取名为《朝花夕拾》,含义是:早晨的花晚上拾取。
希望同学们能抽出时间去读一读。
3、认真研读《阿长与山海经》里面的其他故事。
七、板书阿长与《山海经》——鲁迅空前敬意憎恶不耐烦新的敬意不大佩服买《山海经》怀念善良、纯朴、热心、关心孩子阿长与《山海经》教学设计(附点评)唐山市第七十五中学袁庆国(原创作品,不经同意请勿转载)【教学目标】●词语积累。
●根据不同语段特点,采用不同方法品析语言,深入体会作者对阿长的情感。
●联系生活,读懂身边的爱。
【教学重点·难点】本课重点放在运用多种方式品析语言。
难点在于作者对于阿长所蕴含的情感。
【教学过程】一、导入:课前预习检查:字词检查,为了把字词教学落实到实处。
二、选读三段文字,(大屏幕显示)1最讨厌的是常喜欢切切察察,向人们低声絮说些什么事,还竖起第二个手指,在空中上下摇动,或者点着对手或自己的鼻尖。
我的家里一有些小风波,不知怎的我总疑心和这“切切察察”有些关系。
1读2写出阿长什么特点3文段是怎么表现阿长这个切切嚓嚓的毛病的,根据你对红字的理解,两个人一组来演示一下,说话需要有对象。
4表达了我对阿长怎么样的情感?板书讨厌。
总结:一个手指,就把人物的情态性格写得淋漓尽致。
只要我们用心去体验,我们就能真实地感受到语言文字的魅力。
(运用演读,让学生去体验,在体验中领会语言的生动形象)2.一到夏天,睡觉时她又伸开两脚两手,在床中间摆成一个“大”字,挤得我没有余地翻身,久睡在一角的席子上,又已经烤得那么热。
推她呢,不动;叫她呢,也不闻。
读1这段又写了阿长什么特点?作者这次是怎么表现的?一个大字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阿长睡态的不雅。
我们主要是研究这个摆子,如果改成睡成一个大字有什么区别?(可以讨论)摆字表现了阿长好像是故意的,人为的,而睡字是无意的。
这里表达我对阿长怎么样的情感?不满意。
(抓住关键词语,领会词语运用的妙处和背后渗透的情感)3.梦里也记得元旦的,第二天醒得特别早,一醒,就要坐起来。
她却立刻伸出臂膊,一把将我按住。
我惊异地看她时,只见她惶急地看着我。
她又有所要求似的,摇着我的肩。
我忽而记得了“阿妈,恭喜……”“恭喜恭喜!大家恭喜!真聪明!恭喜恭喜!”她于是十分喜欢似的,笑将起来,同时将一点冰冷的东西,塞在我的嘴里。
我大吃一惊之后,也就忽而记得,这就是所谓福橘,元旦辟头的磨难,总算已经受完,可以下床玩耍去了。
读。
大家要注意这里的元旦,是指大年初一。
1我们先来研究这个情景,惊异是什么意思?为什么惊异?惶急是什么意思?阿长为什么惶急。
2在大家想象这个情景,如果不能想象出来,两人可以比划一下这个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