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高考文言文练习之王尧臣墓志铭

合集下载

修学储能的师范生时代实用类文本阅读答案(二)

修学储能的师范生时代实用类文本阅读答案(二)

修学储能的师范生时代实用类文本阅读答案实用类文本阅读答案(26分)1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26分)修学储能的师范生时代长沙第一师范对毛泽东的成长无疑产生了十分巨大的影响。

在这里,毛泽东度过了他修学储能的师范生时代。

青年人求学,大多喜欢谈立志。

毛泽东认为,离开真理来谈立志,只是对前人中有成就者的简单模仿。

真正的立志,首先是寻找真理。

1915年9月,在给好朋友萧子升的信中,他提出有“为人之学”“为国人之学”“为世界人之学”。

看来,心系社会,苦学砺志,是这位师范生当时最基本的自我设计。

在一师,对他影响最大的老师,是教伦理学的杨昌济。

杨昌济,长沙板仓人,1903年留学日本,六年学成后又赴英国修学三年,然后游历德国、瑞士。

归国后,数次辞谢做官而从学,把教书育人看作自己的天职。

他在一师讲修身课时,要求学生“高尚其理想”,鼓励他们要“奋斗”,“有朝气”,“有独立心”,能“立定脚跟”,而办事又要“精细”,“小不谨,大事败矣”。

对学问,他认为要“贯通今古,融合中西”,自己要有分析的批判的精神。

毛泽东很喜欢杨昌济的课,还时常去他的家里讨论问题。

他自称:“近年来有所寸进,于书本得者少,于质疑问难得者多。

”除杨昌济外,毛泽东还常到徐特立、黎锦熙、方维夏等老师那里去求学解疑。

这在黎锦熙1915年的日记中有多处记载,所谈内容有“读书方法”,“在校研究科学之术”,也有“改造社会事”。

在学校的课程中,毛泽东把重点放在修身、哲学、国文、历史和地理等几门上,对数学、图画不花很多精力。

他给朋友的信中说:“从前拿错主意,为学无头绪……于是决定为学之道,先博而后约,先中而后西,先普通而后专门。

”他每天总是在天色微明时就起身,晚上熄灯后还借外面一点微弱的灯光苦读,从不肯浪费半点时间,而且持之以恒。

从先秦诸子到本省的县志,他都认真地研读。

他在给好友萧子升的信中开列了77种古代经、史、子、集的著作,说“苟有志于学问,此实为必读而不可缺”。

王尧臣墓志铭(欧阳修)原文

王尧臣墓志铭(欧阳修)原文

王尧臣墓志铭(欧阳修)原文欧阳修《王尧臣墓志铭》原文及原文:公讳尧臣,字伯庸。

天圣五年举进士第一,为将作监丞、通判湖州。

召试,以著作佐郎直集贤院,知光州。

岁大饥,群盗发民仓廪,吏法当死,公曰:此饥民求食尔,荒政之所恤也。

乃请以减死论。

其后遂以著令,至今用之。

郭皇后废,居瑶华宫,有疾,上颇哀怜之。

方后废时,宦者阎文应有力,及后疾,文应又主监医。

后且卒,议者疑文应有奸谋。

公请付其事御史,考按虚实,以释天下之疑。

事虽不行,然自文应用事,无敢指言者,后文应卒以恣横斥死。

元昊反,西边用兵,以公为陕西体量安抚使。

公视四路川险易,还言某路宜益兵若干,某路贼所不攻,某路宜急为备,至于诸将材能长短,尽识之,荐其可用者二十余人,后皆为名将。

是时,边兵新败于好水,任福等战死。

今韩丞相坐主帅失律,夺招讨副使,知秦州;范文正公亦以移书元昊不先闻,夺招讨副使,知耀州。

公因言此两人天下之选也,其忠义智勇,名动夷狄,不宜以小故置之,且任福由违节度以致败,尤不可深责主将。

由是忤宰相意,并其他议,多格不行。

明年,贼入泾原,战定川,杀大将葛怀敏,乃公指言为备处,由是始以公言为可信,而前所格议,悉见施行。

初,宦者张永和方用事,请收民房钱十之三以佐国事。

下三司,永和阴遣人以利动公,公执以为不可。

京师数为飞语,及上之左右,往往谗其短者。

上一切不问,而公为之亦自若也。

公在政事,论议有所不同,必反复切劘,至于是而后止,不为独见。

在上前,所陈天下利害甚多,至施行之,亦未尝自名。

公为人纯质,虽贵显不忘俭约。

遇人一以诚意,无所矫饰,善知人,多所称,荐士为时名臣者甚众。

有文集五十卷。

将终,口授其弟纯臣遗奏,以宗庙至重、储嗣未立为忧。

天子愍然,临其丧,辍视朝一日,赠左仆射,太常谥曰文安。

:王尧臣,字伯庸。

天圣五年考取了进士的第一名,被授与他将作监丞、湖州通判。

皇帝面试后,改授为著作佐郎当值集贤院,出知光州。

这一年光州严重饥荒,许多强盗掠取百姓的粮仓,按照法律要以死罪论处,王尧臣说:这不过是饥民求食罢了,这应是救济饥荒的法令所要体恤的。

高三文言文复习学案——传记类(3)

高三文言文复习学案——传记类(3)

高三文言文复习学案——传记类(3)【学习目标】1.整体感知文本,梳理思路。

2.积累重要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

3.落实翻译(明确重点实词、特殊句式,做到信、达、雅)。

【高考体验】辽宁卷(2013年)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各题。

公讳尧臣,字伯庸。

天圣五年举进士第一,为将作监丞、通判湖州。

召试,以著作佐郎直集贤院,知光州。

岁大饥,群盗发民仓廪,吏法当死,公曰:“此饥民求食尔,荒政之所恤也。

”乃请以减死论。

其后遂以著.令,至今用之。

郭皇后废,居瑶华宫,有疾,上颇哀怜之。

方后废时,宦者阎文应有力,及后疾,文应又主监医。

后且卒,议者疑文应有奸谋。

公请付其事御史,考按虚实,以释.天下之疑。

事虽不行,然自文应用事,无敢指言者,后文应卒以恣横斥死。

元昊反,西边用兵,以公为陕西体量安抚使。

公视四路山川险易,还言某路宜益兵若干,某路贼所不攻,某路宜急为备,至于诸将材能长短,尽识之,荐其可用者二十余人,后皆为名将。

是时,边兵新败于好水,任福等战死。

今韩丞相坐主帅失律,夺招讨副使,知秦州;范文正公亦以移书元昊不先闻,夺招讨副使,知耀州。

公因言此两人天下之选也,其忠义智勇,名动夷狄,不宜以小故臵之,且任福由违节度以致败,尤不可深责主将。

由是忤宰相意,并其他议,多格.不行。

明年,贼入泾原,战定川,杀大将葛怀敏,乃公指言为备处,由是始以公言为可信,而前所格议,悉见施行。

初,宦者张永和方用事,请收民房钱十之三以佐国事。

下三司,永和阴.遣人以利动公,公执以为不可。

京师数为飞语,及上之左右,往往谗其短者。

上一切不问,而公为之亦自若也。

公在政事,论议有所不同,必反复切劘,至于是而后止,不为独见。

在上前,所陈天下利害甚多,至施行之,亦未尝自名。

公为人纯质,虽贵显不忘俭约。

遇人一以诚意,无所矫饰,善知人,多所称,荐士为时名臣者甚众。

有文集五十卷。

将终,口授其弟纯臣遗奏,以宗庙至重、储嗣未立为忧。

天子愍然,临其丧,辍视朝一日,赠左仆射,太常谥曰文安。

【2018-2019】文言文王子立墓志铭的哲理-范文模板 (12页)

【2018-2019】文言文王子立墓志铭的哲理-范文模板 (12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文言文王子立墓志铭的哲理篇一:201X高考辽宁卷文言文阅读《王尧臣墓志铭》试题+答案+详细注释+译文201X年高考辽宁卷文言文阅读《王尧臣墓志铭》公讳尧臣,字伯庸。

天圣五年举进士第一,为将作监丞、通判湖州。

召试,以著作佐郎直集贤院,知光州。

岁大饥,群盗发民仓廪,吏法当死,公曰:“此饥民求食尔,荒政之所恤也。

”乃请以减死论。

其后遂以著令,至今用之。

郭皇后废,居瑶华宫,有疾,上颇哀怜之。

方后废时,宦者阎文应有力,及后疾,文应又主监医。

后且卒,议者疑文应有奸谋。

公请付其事御史,考按虚实,以释天下之疑。

事虽不行,然自文应用事,无敢指言者,后文应卒以恣横斥死。

元昊反,西边用兵,以公为陕西体量安抚使。

公视四路山川险易,还言某路宜益兵若干,某路贼所不攻,某路宜急为备,至于诸将材能长短,尽识之,荐其可用者二十余人,后皆为名将。

是时,边兵新败于好水,任福等战死。

今韩丞相坐主帅失律,夺招讨副使,知秦州;范文正公亦以移书元昊不先闻,夺招讨副使,知耀州。

公因言此两人天下之选也,其忠义智勇,名动夷狄,不宜以小故置之,且任福由违节度以致败,尤不可深责主将。

由是忤宰相意,并其他议,多格不行。

明年,贼入泾原,战定川,杀大将葛怀敏,乃公指言为备处,由是始以公言为可信,而前所格议,悉见施行。

初,宦者张永和方用事,请收民房钱十之三以佐国事。

下三司,永和阴遣人以利动公,公执以为不可。

京师数为飞语,及上之左右,往往谗其短者。

上一切不问,而公为之亦自若也。

公在政事,论议有所不同,必反复切劘,至于是而后止,不为独见。

在上前,所陈天下利害甚多,至施行之,亦未尝自名。

公为人纯质,虽贵显不忘俭约。

遇人一以诚意,无所矫饰,善知人,多所称,荐士为时名臣者甚众。

有文集五十卷。

将终,口授其弟纯臣遗奏,以宗庙至重、储嗣未立为忧。

状元王尧臣

状元王尧臣

状元王尧臣王尧臣,字伯庸,应天府虞城人。

考取进士第一名,被授任将作监丞、湖州通判。

后被召回京应试,改任秘书省著作郎、直集贤院。

遇上叔父王氵中犯法受牵连,王尧臣被调离京城出任光州知府。

后为父服丧,服丧完毕,任三司度支判官,再升做右司谏。

郭皇后去世,舆论将此归罪到内侍都知阎文应,王尧臣请求将左右侍医药的人都治罪,没有答复。

当时是上元节,有官员张灯结彩,王尧臣等他们乘坐的舆轿出门,便向皇帝说:“皇后已恢复名位,如今还未出殡,不应出来游幸。

”皇帝因此下令撤除张挂的彩灯。

王尧臣后升任知制诰、同知通进银台司、提举诸司库务,又知审刑院,调入翰林院任学士,又任知审官院。

陕西用兵,他任体量安抚使。

出发前,向皇帝请求说:“按旧例,使者每到一处,都宣读皇帝的诏书,慰问官吏将校,但不关及到普通百姓。

自西夏元昊反叛,至今三年,关中的人民困苦凋敝到了极点,请求让我带诏前往慰劳、安抚他们,并宣布平定叛贼之后蠲免租赋二年。

”仁宗听从了他的请求。

出使回来,又对皇上说:陕西兵力二十万,分别屯守四路,但实际可用来应战的只有十万。

敌军入侵,常数倍于官军。

他们以十战一,我方以一敌十,所以他们三次来犯三次胜,是由于敌我双方兵力众寡太悬殊。

泾原靠近叛军巢穴,最首当其冲,应先作防备。

如今防备敌人秋季入侵已经很迫切,请增派士兵,以二万屯守渭州,作为镇戎山外的援助;以一万人屯守泾州,作为泾原、渭州的声势;以二万兵力屯守环庆,一万人屯守秦州,以牵制敌军的进攻。

而且敌寇进犯边疆,不怕不能进来,只怕不能撤出。

各要塞沿线的地形,虽险易不同,但军队行走都须由大川大河,大川边大多都有寨栅作为控扼要害。

敌寇来犯目的是要掳掠,他们各自奋战,因此所向无敌。

如延州的金明、塞门寨,镇戎的刘..、定川二堡,渭州山外的羊牧隆城、静边寨等,都不能扼制抵挡住敌人的进攻。

所以敌人不怕不能攻进来。

进入汉族内陆以后,分途抢攻,俘虏人畜、劫掠财物,兵马都疲困了,然后急忙撤退,再无斗志。

四川省射洪县射洪中学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专题十 文言文.pdf

四川省射洪县射洪中学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专题十 文言文.pdf

万贞文先生传 (清)全祖望 贞文先生万斯同,字季野,鄞人也,户部郎泰第八子。

少不驯,弗肯帖帖随诸兄,所过多残灭,诸兄亦忽之。

户部思寄之僧舍,已而以其颓,闭之空室中。

先生窥视架上有明史料数十册,读之甚喜,数日而毕;又见有经学诸书,皆尽之。

既出,因时时随诸兄后,听其议论。

一日伯兄斯年家课,先生欲豫焉,伯兄笑曰:“汝何知?”先生答曰:“观诸兄所造,亦易与耳。

”伯兄骤闻而骇之,曰:“然则吾将试汝。

”因杂出经义目试之,汗浸千言,饿顷而就。

伯兄大惊,持之而泣,以告户部曰:“几失吾弟。

”户部亦愕然曰:“几失吾子。

”是日始为先生新衣履,送入塾读书。

逾年,遣请业于梨洲先生,则置之绛帐中高坐。

先生读书五行并下,如决海堤,然尝守先儒之戒,以为无益之书不必观,无益之文不必为也,故于书无所不读,而识其大者。

康熙戊午,诏征博学鸿儒,浙江巡道许鸿勋以先生荐,力辞得免。

明年,开局修《明史》,昆山徐学士元文延先生往,时史局中征士许以七品俸,称翰林院纂修官,学士欲援其例以授之,先生请以布衣参史局,不暑衔,不受俸,总裁许之。

诸纂修官以稿至,皆送先生覆审,先生阅毕,谓侍者曰:取某书某卷某页有某事,当补入;取某书某卷某页有某事,当参校。

侍者如言而至,无爽者。

《明史稿》五百卷皆先生手定,虽其后不尽仍先生之旧,而要其底本,足以自为一书者也。

先生之初至京也,时议意其专长在史,及昆山徐侍郎乾学居优,先生与之语《丧礼》,乃知先生之深于经,侍郎因请先生遍成五礼之书二百余卷。

当时京师才彦雾会,各以所长自见,而先生最闲淡,然自王公以至下士,无不呼曰万先生,而先生与人还往,其自署只曰“布衣万斯同”,未有尝他称也。

先生为人和平大雅,而其中介然。

故督师之姻人方居要津,乞史馆于督师少为宽假,先生历数其罪以告之。

有运饷官以弃运走,道死,其孙以赂乞入死事之列,先生斥而退之。

钱忠介公嗣子困甚,先生为之营一矜者累矣,卒不能得,而先生未尝倦也。

父友冯侍郎跻仲诸子没入勋卫家,先生赎而归之。

碑志类文言文阅读(二)-学易试题君之每日一题君2018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碑志类文言文阅读(二)-学易试题君之每日一题君2018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2018年2月6日碑志类文言文阅读(二)高考频度:★★★☆☆┇难易程度:★★★★☆【2013年高考辽宁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公讳尧臣,字伯庸。

天圣五年举进士第一,为将作监丞、通判湖州。

召试,以著作佐郎直集贤院,知光州。

岁大饥,群盗发民仓廪,吏法当死,公曰:“此饥民求食尔,荒政之所恤也。

”乃请以减死论。

其后遂以著.令,至今用之。

郭皇后废,居瑶华宫,有疾,上颇哀怜之。

方后废时,宦者阎文应有力,及后疾,文应又主监医。

后且卒,议者疑文应有奸谋。

公请付其事御史,考按虚实,以释.天下之疑。

事虽不行,然自文应用事,无敢指言者,后文应卒以恣横斥死。

元昊反,西边用兵,以公为陕西体量安抚使。

公视四路山川险易,还言某路宜益兵若干,某路贼所不攻,某路宜急为备。

至于诸将材能长短,尽识之,荐其可用者二十余人,后皆为名将。

是时,边兵新败于好水,任福等战死。

今韩丞相坐主帅失律,夺招讨副使,知秦州;范文正公亦以移书元昊不先闻,夺招讨副使,知耀州。

公因言此两人天下之选也,其忠义智勇,名动夷狄,不宜以小故置之。

且任福由违节度以致败,尤不可深责主将。

由是忤宰相意,并其他议,多格.不行。

明年,贼入泾原,战定川,杀大将葛怀敏,乃公指言为备处,由是始以公言为可信,而前所格议,悉见施行。

初,宦者张永和方用事,请收民房钱十之三以佐国事。

下三司,永和阴.遣人以利动公,公执以为不可。

京师数为飞语,及上之左右,往往谗其短者。

上一切不问,而公为之亦自若也。

公在政事,论议有所不同,必反复切劘,至于是而后止,不为独见。

在上前,所陈天下利害甚多,至施行之,亦未尝自名。

公为人纯质,虽贵显不忘俭约。

遇人一以诚意,无所矫饰,善知人,多所称,荐士为时名臣者甚众。

有文集五十卷。

将终,口授其弟纯臣遗奏,以宗庙至重、储嗣未立为忧。

天子愍然,临其丧,辍视朝一日,赠左仆射,太常谥曰文安。

(节选自欧阳修《王尧臣墓志铭》)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其后遂以著.令著:显著。

2024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课时质量评价23简答

2024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课时质量评价23简答

二十三简答(建议用时:30分钟)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马世龙,字苍元,宁夏人。

由世职举武会试。

署兵部孙承宗奇其才,荐为山海总兵。

世龙感承宗知己,颇尽力。

当是时,承宗统士马十余万,用将校数百人,岁费军储数百万。

诸有求于承宗者,率因世龙,不得则大恚,而世龙貌伟,中实怯,忌承宗者多击世龙以撼之。

帝以承宗故,不问。

天启五年九月,魏忠贤以清君侧疑承宗,其党攻世龙者并及承宗。

承宗不安其位去。

其冬,世龙亦谢病去。

崇祯二年冬,都城戒严。

刑部尚书乔允升荐世龙才。

会祖大寿师溃,京师大震。

承宗再起督师,以便宜遣世龙驰谕大寿听命。

及满桂战死,遂令世龙代为总理,赐尚方剑,尽统诸镇援师。

时遵化、永平、迁安、滦州四城失守已三月。

承宗、大寿隔关门,与世龙诸军声息断绝。

帝急诏四方兵勤王,而诸军并壁蓟门,观望不进。

给事中张第元上言:“世龙在关数载,绩效无闻,非若卫、霍之俦,功名足以服人也。

诸帅宿将,非世龙偏裨,欲驱策节制,谁能甘之。

师老财匮,锐气日消,延及夏秋,将有不可言者。

”帝以世龙方规进取,不纳其言。

时大寿于五月十日薄滦州。

明日,世龙等以师会。

又明日复其城。

十三日,游击靳国臣复迁安。

明日,副将何可纲复永平。

又二日,别将复遵化。

阅五月,四城始复。

论功,世龙加太子少保。

八月复谢病归。

六年五月,插汉虎墩兔①合套寇②犯宁夏,总兵贺虎臣战殁,诏起世龙代之。

世龙生长宁夏,习其形势,大修战备。

明年正月,二部入犯,遣参将卜应第大破之,斩首二百有奇。

逾月,套寇犯贺兰山。

世龙遣降丁潜入其营,馘其长撒儿甲。

未几,插部大举入寇。

世龙遣副将娄光先等分五道伏要害,而己中道待之,夹击,斩首八百有奇。

其年七月寇犯枣园堡,世龙又大败之。

世龙半岁中屡奏大捷,威名震西塞。

(选自《明史·列传第一百五十八》,有删改) 【注】①插汉虎墩兔:插汉,地名。

虎墩兔是对尊者的称呼,指插汉部落首领。

②套寇:指入侵河套地区的少数民族部落。

给事中张第元建议撤换马世龙,他陈述了哪几个方面的理由?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日,赠左仆射,太常谥曰 文安。
切劘:研究 独见:一己之见 遇:对待 一:完全 矫饰:虚假掩饰 称:称赞 纯臣:忠纯笃实之臣 愍然:同情 视朝:临朝听政
• 郭皇后废,居瑶华宫, 有疾,上颇哀怜之。方 后废时,宦者阎文应有 力,及后疾,文应又主 监医。后且卒,议者疑 文应有奸谋。公请付其 事御史,考按虚实,以 释天下之疑。事虽不行, 然自文应用事,无敢指 言者,后文应卒以恣横 斥死。
• • • • • • •
哀:怜悯 有力:有功劳 考:考查 按:核查 释:消除 用• •
益:增加 坐:因犯……罪 失律:战事失利 夺:削夺 责:责罚 忤:忤逆 格:搁置 悉:全,都 见:被
• 阴(暗中) • 初,宦者张永和方用 • 飞语(谣言) 事,请收民房钱十之 三以佐国事。下三司, 永和阴遣人以利动公, 公执以为不可。 • 京师数为飞语,及上 之左右,往往谗其短 者。上一切不问,而 公为之亦自若也。
• 公在政事,论议有所不同, 必反复切劘,至于是而后 止,不为独见。在上前, • 所陈天下利害甚多,至施 • 行之,亦未尝自名。 • • 公为人纯质,虽贵显不忘 • 俭约。遇人一以诚意,无 所矫饰 ,善知人,多所称,• 荐士为时名臣者甚众。有 • 文集五十卷。将终,口授 • 其弟纯臣遗奏,以宗庙至 • 重、储嗣未立为忧。天子 愍然,临其丧,辍视朝一 •
王尧臣墓志铭
2013· 辽宁
• 公讳尧臣,字伯庸。 • 天圣五年举进士第一, • 为将作监丞、通判湖州。 召试,以著作佐郎直集 • 贤院,知光州。岁大饥, • 群盗发民仓廪,吏法当 死,公曰:“此饥民求 食尔,荒政之所恤也。” • 乃请以减死论。其后遂 • 以(之)著令,至今用 • 之。
直: 值班 知:做知州 发:打开 荒政:遇到荒年 时所采取的救济 措施 恤:体恤 论:定罪、论处 著:写进
• 元昊反,西边用兵,以公为陕西体 量安抚使。公视四路山川险易,还 言某路宜益兵若干,某路贼所不攻, 某路宜急为备。至于诸将材能长短, 尽识之,荐其可用者二十余人,后 皆为名将。是时,边兵新败于好水, 任福等战死。今韩丞相坐主帅失律, 夺招讨副使,知秦州;范文正公亦 以移书元昊不先闻,夺招讨副使, 知耀州。公因言此两人天下之选也, 其忠义智勇,名动夷狄,不宜以小 故置之。且任福由违节度以致败, 尤不可深责主将。由是忤宰相意, 并其他议,多格不行。明年,贼入 泾原,战定川,杀大将葛怀敏,乃 公指言为备处,由是始以公言为可 信,而前所格议,悉见施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