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科学上(华师大版)第八章地球上的生物圈基本概念参考答案

合集下载

七年级科学上册第八章第3节生物圈

七年级科学上册第八章第3节生物圈
No 基本条件:。人是生物圈的主要成分,对生物圈有何影响。“我们(wǒ men)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wǒ
men)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恩格斯《自然辩证法》。4. 生态平衡破坏的原因是人类对自然资源的 不合理利用。生物圈(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不是无限的。水资源短缺
Image
12/12/2021
大气层的下层(对流层):上限(shàngxiàn)10千米的高空
2.生物圈
范 围 12/12/2021
岩石圈的上层(土壤层):2-3千米深的岩石层(石油细菌)
水圈:下限12千米深的海底(100米左右生物最多)
第三页,共十五页。
二、生物圈的形成(xíngchéng)
地球(dìqiú)的地理环 境
长期相互作用
%左右,并出现了巨大的臭 氧空洞。
第十三页,共十五页。
! 生物圈(生态系统)的自 土地沙漠动化 调节能力是不森是林植无被破限坏 的?
12/12/2021
藏羚羊的呼唤
第十四页,共十五页。
水资源短缺
内容(nèiróng)总结
§8.3 生物圈。一、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生物圈。大气层的下层(对流层):上限10千米 的高空。岩石圈的上层(土壤层):2-3千米深的岩石层(石油细菌)。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的
12/12/2021
第六页,共十五页。
人类活动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地球(dìqiú)的环境,使这个星 球上许多生物的生存受到了严重威胁,并且危及人类的生存和 发展!
“我们不要过分(guò〃fèn)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 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 对我们进行报复。”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
因酸雨而致死 的树木
被酸雨 腐蚀的 建筑

华师大版科学七上《地球上的生物》word同步测试

华师大版科学七上《地球上的生物》word同步测试

2010学年第一学期七年级科学(华师大版)同步检测一一 SMJ (十八一)(上册第八章 地球上的生物圈)班级 _____________学号 __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_____ 得分 ____________、选择题(下列各题中只有一个答案符合题意,每题 2分,共40分) 1有一位生物学家,正在研究某一种鸟的季节性迁移行动,他们的研究对彖A. 生态系统B . 群落2. 处于亚热带的宁波地区的自然植被主要 是 A .常绿阔叶林B .落叶阔叶林C.种群 D .个体 ()C.针阔混交林D .针叶林列关于天然森林形成过程的排列正确的是3. 天然森林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①出现乔木群落②出现灌木群落A.③④②① B .①②③④4•某同学列举了以下四条食物链,其屮书写正确的一条是5.在一片潮湿阴暗的草丛屮,有一堆长满苔蘇的腐木,其屮聚集着蚯蚓、蜘蛛、老鼠、蚂蚁等动物,这片草丛中的生物构成一个()A. 生物种群T 生物个体T 生态系统T 生物群落B. 生物个体T 生态系统T 生物群落T 生物种群 C .生物个体T 生物群落T 生物种群T 生态系统D .生物个体T 生物种群T 生物群落T 生态系统&构成一个生态系统的地域范围() A .—定比种群的地域大 B .一定比群落的地域大 C .一定要在1平方千米以上 D •可大可小,人为决定9.奉化滕头村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授予 “全球500佳”的称号,其主要发展模式为()A .先进的信息技术B .发达的现代工业 C.生态型农业 D .繁荣的商业10.人们把森林叫做“大自然的总调度室”。

为此,你 认为合理利用和保护森林生态系统的正确做法是()A .严禁采伐森林B .采伐与更新相结合C •提倡林区狩猎D •清除枯枝落叶A .太阳T 草T 野兔T 狐狸T 虎B .草T 野兔T 狐狸T 虎C .草T 野兔T 狐狸T 虎T 细菌D •虎T 狐狸T 野兔T 草C.生物种群6.物之间的什么样的关系A .捕食B .合作C.竞争7.下列述语按从小到大排列的是( ) D .生物群落“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描述了生 ?()D .寄生11・水晶球样的生态球(如右图)常作为家庭摆设,该球密封,内装有水、 底部有泥沙,并生长着一些水藻。

七年级科学上:第八章第3节生物圈教案华东师大版

七年级科学上:第八章第3节生物圈教案华东师大版
看图分组
观看课件
议一议
在你周围有哪些环境污染?它造成哪些危害?
分组讨论学生举手回答
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周围环境的能力
观看课件
当今我们生存的地球已千疮百孔,人口激增,.资源枯竭.那么人们有没有其他设想呢?教师指导学生阅读课本212页视窗”生物窗2号””生物圈2号”的有关图片.同时思考以下问题.(多媒体打出问题)
激发兴趣
新授
多媒体出示自学提纲与生物圈示意图图片。
问题一
1.什么是生物圈
2.生物圈应包括几部分?
3.为什么说生物圈是一个综合圈。
学生自学课本211页第一、二段内容。
培养学习的自学能力、归纳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分组活动
让学生举手回答,并让其他学生加以补充。教师归纳。
小组讨论
培养学生合作的团队精神
学习内容
D种群→群落→生物体→生物圈→生态系统
二.活动
课后对附近某个工厂的环境污染做个调查,会对周围环境产生什么影响?
学生练习,解答
及时复习归纳让学生所学的知识系统化,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运用能力
生物圈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让学生知道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并且是一个综合圈以及了解为什么要保护生物圈。
素质目标: 培养学生的观察的能力和分析资料的能力,通过问题的讨论解决培养学生合作的团队精神。
德育目标: 培养学生自觉养成热爱环境,保护环境的好习惯。珍惜地球,珍爱生命。
教学重点
难点分析
重点:1.理解生物圈是个综合圈2.增强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
程序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保护人类的生存空间
交流与评价
再问,“你们还有什么问题?”提出自己对本节内容尚有疑惑的问题。

华师大版七级上科学《地球上的生物圈》知识点

华师大版七级上科学《地球上的生物圈》知识点

阳光家教网全国最大家教平台第八章地球上地生物圈第一节种群和群落:种群:是指同一物种地个体集合,并且占有一定地地域或空间.种群所生活地环境是生物赖以生存地物质基础,生物与环境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和共同发展.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种群由同一物种地许多生物个体(这些生物个体有年龄、性别、形态和品种上地差异)组成,但并不是许多生物个体地简单相加,而是具有一般个体所没有地基本特征,如:年龄结构、性别比例.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判断:是否是同一种群地三要素:(缺一不可)①属于同一物种一个物种是同一群生物,它们形态结构相似,并能相互交配产生有生殖能力地后代.②占据一定地地域空间可大可小③是同中生物个体集合而成地群体:生物群落(简称群落):是指在一定生活环境中各个生物种群之间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组合成一个多种生物地集合体.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不同环境中地生物群落,其中各类生物地个体也不是简单地累加,而是在一定地环境因素综合作用下,各种种群有规律地集合,其中地生物必然会发生各种各样直接或间接地联系.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群落概念中地三个要素:“一定地生活环境”、“所有生物种群”、“有规律组合”;群落比种群稳定.:在生物群落中,起主导作用地是植物.覆盖在地球表面地植物及其群落称为植被.不同类型地植物群落构成了不同地植被类型.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森林群落中动植物具有分层现象(目地:利用资源).植物(从上层到下层):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它们是相互依存、相互联系地.动物随植物种类地不同会有明显地分层现象,这反映了生物群落间地不同生物必然存在着直接或间接地关系.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生活在环境中地生物,既受到周围环境中地非生物因素地作用,又与其他生物产生相互作用.①非生物因素:温度、阳光、水分、空气、土壤等;②生物因素:相互斗争地种内关系和种间关系;生物与环境地关系:①生物适应环境;②生物通过自身地活动影响环境;:地球上生物群落有多种类型:根据生物地基本特征及其生活地环境分为:①陆生生物群落;②水生生物群落;地球上陆生生物群落六种主要地生物群落:热带雨林、常绿阔叶林、针叶林、草原、荒漠、沼泽;:森林群落地形成需要一个漫长地过程,所以我们要好好保护森林.形成过程:沙丘上出现先锋植物(一年生地草本植物);出现多年生草本植物;出现灌木群落;出现乔木;形成乔木群落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森林地作用:①是涵养水分,防止土壤流失地卫士;②是水分地调度员;③具有显著地防风固沙、防洪保土地能力;④是消灭污染、美化环境地清洁工;森林之最:世界上最大地热带雨林:亚马逊河流域;热带雨林分布最多地国家:巴西;森林覆盖率最高地国家:芬兰;森林保护最好地国家:德国第二节生态系统:生物群落和它所生活地环境中地非生物因素(非生命物质和能量)一起,组成了一个生态系统,它表明了生物与环境地统一.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生态系统具有多样性地特性,大小不一,多种多样.(①②③④为主要地生态系统)按是否天然形成,可分为:自然生态系统、半人工生态系统、人工生态系统.按不同地栖息环境,可分为:水生生态系统(①海洋生态系统——生物种类少,变化大;淡水生态系统);陆生生态系统(②森林生态系统——结构最复杂,种类最多;草原生态系统;③农田生态系统——半人工形成,结构简单;湿地生态系统——“地球之肾”;荒漠生态系统;④城市生态系统——人工形成).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生态系统地成分包含了:①生产者:生长在地球表面地自养生物;占主导地位;不可缺②消费者:不能直接利用太阳能,只能以植物或是动物为食地生物;分为一级、二级、三级……非基本成分,可缺少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③分解者:主要是微生物;必不可缺④非生物成分:阳光、空气、水分、养分、气候因素;决定了生态系统地性质:①食物链: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以食物关系连接起来地一条锁链;②食物网:自然界中生物之间所建立地食物关系是错综复杂地,把食物链相互交错成网状地形式;食物链和食物网(不能出现分解者、非生物因素)是以食物关系为基础地,因此它们成为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流动地渠道,也就是说生物所需能量(来自太阳能,起点绿色植物固定)就是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来传递地(单向不可逆、逐级递减).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在食物链中,如果某一种生物灭绝,就会导致食物链地破坏,影响其他生物地生存.:生态农业就是运用生态学原理,把传统农业地精华和现代科学技术结合起来地一种新型农业,它是一个复合地人工生态系统.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生态瓶是利用封闭生态系统中物质可以循环,而能量需要不断从外界得到补充地原理制作地.(不能阳光直射,每天自然光或灯光照射以上)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现代生态农业有多种模式,其中较为成功地是基塘系统生态农业模式、庭院立体生态农业模式等. 第三节生物圈: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地生态系统,它是指地球上一切生物(包括人类)及其生存环境地综合圈.①从结构和功能上看,地球上最大地生态系统是生物圈②生物圈地范围包括:大气层地下层(对流层)、岩石层地上层(土壤层)、水圈地一部分③生物圈中各部分关系:生物主要集中在三个圈地交接处,与环境互相依存,互相影响,还参与岩石圈、水圈、大气圈地变化和发展.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为什么要保护人类地生存空间?①人类是生物圈中一个种群,必须遵循生态平衡地自然规律②人口剧增,导致对生物圈过度地消耗:如何保护人类地生存空间?①环境保护是一个全球性地问题;②我国积极参与联合国主持地有关环境与发展问题地讨论,签署了多项保护环境地国际公约和条约,并且把环境保护列为一项基本国策.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③我国目前地经济发展战略方针是加强生态环境建设,促进社会、经济、环境协调发展.:“生命圈号”失败地原因:自动调节能力太弱.说明地球是人类唯一地可生存空间,必须加以保护.全国最大家教平台。

2023-2024学年初中生物华东师大版七年级上第一章 地球上的生物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初中生物华东师大版七年级上第一章 地球上的生物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华东师大版初中生物单元测试学校 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20小题每题3分共计60分)1.“斑马发现危险后迅速奔跑” 这种现象说明生物具有的特征是()A. 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B. 生物能生长和繁殖C. 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D. 生物之间能相互影响【答案】C【解析】解生物的特征主要有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生物能进行呼吸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生物能生长和繁殖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斑马发现危险后迅速奔跑” 说明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故选 C2.下列属于生物影响环境的是()A. 大雁南飞B. 鱼儿离不开水C. 蚯蚓能疏松土壤D. 变色龙皮肤的颜色变化【答案】C【解析】 A 、大雁南飞属于环境影响生物B、鱼儿离不开水属于环境影响生物C 、蚯蚓能疏松土壤属于生物影响环境D、变色龙皮肤的颜色变化属于环境影响生物3.冠状角蜥遇到敌害时会突然从眼睛里喷出一股殷红的鲜血来敌害则肯定会被这迎面喷来的鲜血吓得惊慌失措角蜥就可以趁机逃之夭夭冠状角蜥这种行为体现了生物具有的生命特征是()A. 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B. 具有遗传变异的特性C. 生物能够适应并影响环境D. 不断获取营养排出代谢废物【答案】A【解析】冠状角蜥遇到敌害时会突然从眼睛里喷出一股殷红的鲜血来敌害则肯定会被这迎面喷来的鲜血吓得惊慌失措角蜥就可以趁机逃之夭夭这种现象说明生物具有对外界刺激能作出一定的反应4.下列哪一项不是维持生物生存所必需的条件()A. 水B. 阳光C. 空气D. 土地【答案】D【解析】生物圈中大多数的生物生存所需要的基本条件是一样的它们都需要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还有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土地只是陆生生物(如绿色植物)的立足点因此不是生物生存必须的基本条件5.过度干旱会影响农作物的生长这说明植物的生存需要()A. 水B. 温度C. 空气D. 光照【答案】A【解析】解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环境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生物包括同种和不同种的生物个体过度干旱会影响农作物的生长这一现象说明植物的生存需要水故选 A6.下列各项属于生物的是()A. 机器人B. 珊瑚C. 玩具熊D. 珊瑚虫【答案】D【解析】ABC、都不具有生物的特征不属于生物D、珊瑚虫具有生物的特征属于生物7.下列哪些是生物生存所需要的基本条件?()①营养物质②阳光③空气④水⑤适宜的温度⑥土壤⑦一定的生存空间.A. ①②③⑤⑦B. ②③④⑤⑥⑦C. ①②③④⑤⑦D. ①②③④⑤⑥⑦【答案】C【解析】生物圈中大多数的生物生存所需要的基本条件是一样的它们都需要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还有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土壤只是陆生生物的立足点因此不是生物生存的基本条件故C正确8.下列实例中哪一项受光的影响()A. 干旱会使植物的叶萎蔫B. 药用植物人参在阴暗处生长得好C. 在温暖地带的森林中阔叶林较多D. 香蕉、凤梨不宜在寒冷地区栽种【答案】B【解析】解 A.干旱会使植物的叶萎蔫主要是水分对生物的影响 A不符合题意B.药用植物人参在阴暗处生长得好主要是光照对生物的影响 B符合题意C.在温暖地带的森林中阔叶林较多主要是温度对生物的影响 C不符合题意D.香蕉、凤梨等不宜在寒冷地区栽种主要是温度对生物的影响 D不符合题意故选 B9.生活在北极区域的动物毛色在冬天呈白色春天呈灰色这是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一种现象下列现象与此不相类似的是()A. 仙人掌的叶退化成针形B. 变色龙的体色随环境颜色而变化C. 蚯蚓活动使土壤更肥沃D. 有些树木秋天落叶有些四季常青【答案】C【解析】解生活在北极区域的动物毛色随环境改变而发生的变化是生物对环境的一种适应A.仙人掌叶片退化成刺可以降低蒸腾作用减少水分的散失适应干旱缺水的沙漠环境 A 不符合题意B.变色龙的体色随环境颜色而变化目的是与环境颜色一致避免敌害发现属于保护色是生物对环境的一种适应 B不符合题意C.蚯蚓能疏松土壤蚯蚓在土壤中钻洞使土壤疏松有利于根的生长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C符合题意D.有些树木秋天落叶有些四季常青是植物对环境的适应 D不符合题意故选 C10.草履虫能趋向肉汁逃离食盐这种生命现象体现了生物具有()A. 新陈代谢B. 应激性C. 变异D. 生物和环境的相互影响【答案】B【解析】解草履虫能趋向肉汁逃离食盐这种生命现象体现了生物具有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的能力即应激性故选 B11.俗话说“大树底下好乘凉” 这体现了()A. 生物依赖环境B. 环境影响生物C. 生物影响环境D. 生物适应环境【答案】C【解析】蒸腾作用是指植物体内的水分通过叶片的气孔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大气中去的一个过程蒸腾作用能降低植物体的温度这是因为水的气化热高在蒸腾过程中可以散失掉大量的辐射热为大气提供大量的水蒸气使当地的空气保持湿润使气温降低大树蒸腾作用旺盛使气温降低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影响作用可见C符合题意12.我国第一位飞人杨利伟成功完成载人航天飞行.请问在载人航天飞行中下列哪项不是必须携带的?()A. 水C. 氧气D. 灯【答案】D【解析】生物生存的基本条件是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还有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在飞向太空时必须携带维持生命的物质太空是一个高真空的环境没有空气因此宇航员必须携带人呼吸所必须的氧气在细胞的线粒体里在氧的作用下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供人体进行各项生命活动所以必须有营养物质氧气和营养物质的运输都必需在水中进行水是构成细胞的主要成分因此还必需携带水分灯不是必须的13.如图表示生长在食物上的细菌数量随时间变化的情况 AB段表示()A. 食物充足时细菌在进行旺盛的生殖B. 受各种生长条件的限制细菌的繁殖速度与死亡速度几乎(相等)C. 食物减少有害物质不断积累细菌死亡速度(大于)繁殖速度D. 细菌形成芽孢【答案】A【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 AB段细菌的数量增长迅速可以判定此时细菌生活的条件适宜即食物充足温度适宜等到BC段细菌增长的速度几乎为0 说明受各种生长条件的限制细菌的繁殖速度与死亡速度几乎相等从C开始细菌数量开始减少可能是食物减少有害物质不断积累细菌死亡速度(大于)繁殖速度14.相比于生物圈为生物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月球上仅能提供的条件是()A. 阳光B. 空气C. 适宜的温度D. 充足的淡水【答案】A【解析】生物生存的基本条件包括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还有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月球上没有空气、没有适宜的温度、没有淡水资源月球能够被阳光照射所以月球上仅能提供的条件是阳光15.下列不是绿色植物生活必需条件的是()A. 水B. 无机盐C. 二氧化碳D. 土壤【答案】D【解析】解生物圈中大多数的生物生存所需要的基本条件是一样的它们都需要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还有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绿色植物生活的必需条件是水、无机盐、二氧化碳等土壤只是绿色植物的立足点因此不是绿色植物生存的必需条件16.下列不属于生物基本特征的是()A. 生物都能快速运动B. 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C. 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D. 生物都能生长和繁殖【答案】A【解析】由分析可知生物都能快速运动不属于生物基本特征植物不能快速运动17.大自然的生物多种多样它们有一些共同特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能够运动的物体就一定是生物B. 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C. 植物可以吸收氧气释放二氧化碳D. “一猪生九仔连母十个样”描述了生物的遗传现象【答案】C【解析】A、植物一般不能自由运动错误B、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错误C、植物进行呼吸作用时吸收氧气释放二氧化碳正确D、“一猪生九仔连母十个样”描述了生物的变异现象错误18.某市出产的小樱桃因其甘甜可口深受市民喜爱然而今年春天的一场低温霜冻却造成小樱桃大面积减产这说明()A. 生物能够影响环境B. 生物能够适应环境C. 环境对生物的影响D. 生物能够改变环境【答案】C【解析】解生物适应环境具有普遍性生物只能适应一定的环境当环境发生巨变时有些生物因不适应环境而死亡低温霜冻造成小樱桃大面积减产说明环境(温度)能影响生物(农作物)的生存故选 C19.下列各项中哪项不能作为判断生物的依据()A. 能运动和由小变大B. 能代谢和排出废物C. 能呼吸和获取营养D. 能生长和繁殖后代【答案】A【解析】能运动和由小变大都不属于生物的特征例如机器人在弹钢琴和钟乳石在慢慢长大机器人、钟乳石都不具有营养、呼吸、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生长和繁殖、除病毒以外是由细胞构成的等生物的特征它们都不是生物因此能运动和由小变大不能作为判断生物的依据20.植被丰富的山坡不易发生泥石流等地质灾害这说明()A. 生物能影响环境B. 生物能适应一定的环境C. 生物对刺激能作出反应D. 生物能从外界获得物质和能量【答案】A【解析】解生物的生活需要一定的环境条件生物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植被丰富的山坡不易发生泥石流等地质灾害说明生物能影响环境故选 A二、解答题(本大题共计5小题每题10分共计50分)21.(1)向日葵“花儿朵朵向太阳”是受阳光刺激引起的说明生物具有的特征是________21.(2)到了一定季节向日葵会枯萎叶子会脱落说明生物具有的特征是________ 21.(3)向日葵鲜花凋谢脱落后会结子说明生物具有________的特征21.(4)向日葵的种子种下后长出的是向日葵这属于________现象但是不同的向日葵之间也有差别并不是完全相同这属于________现象21.(5)要想使向日葵饱满多子就要加强管理及时浇水施肥说明生物具有的特征是___________【答案】(1)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解析】解(1)向日葵“花朵朵向太阳”是受阳光刺激引起的说明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答案】(2)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解析】(2)到了一定季节向日葵会枯萎叶子会脱落说明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答案】(3)繁殖【解析】(3)向日葵鲜花凋谢脱落后会结子再由种子发育成新植株说明生物具有繁殖的特征【答案】(4)遗传, 变异【解析】(4)向日葵的种子种下后长出的是向日葵这是亲子代的相似性属于遗传现象但是不同的向日葵之也有差别并不是完全相同这是差异性这属于变异现象【答案】(5)生物需要营养【解析】(5)要想使向日葵饱满多子就要加强管理及时浇水施肥为向日葵种子提供营养说明生物具有的特征是生物需要营养22.(1)大树在秋天落叶是生物对环境的________ 蚯蚓能疏松土壤并能给土壤增加肥力是生物对环境的________22.(2)沙棘地下根的长度是地上部分高度的十多倍适于在________环境中生活22.(3)水生生物大多生活在水面下150米以内的水层中而150米以下几乎没有生物生存请你分析没有植物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 没有动物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22.(4)长期生活在阴暗环境中的植物叶片发生的变化是________【答案】(1)适应, 影响【解析】解(1)冬天有的树叶纷纷落下可以降低蒸腾作用减少水分的散失同时还能减少因进行蒸腾作用导致的热量散失避免因温度过低而冻伤甚至冻死因此冬季植物落叶是植物对冬季干燥、寒冷环境的一种适应蚯蚓钻洞能使土壤疏松蚯蚓排出物还能增加土壤肥力表明生物能影响环境【答案】(2)干旱【解析】(2)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如沙漠上的植物必须耐旱才能生存荒漠地区干旱缺水地表几乎没有水分骆驼刺地下的根比地上部分长很多才可以吸收到土壤深处的水分适应干旱生活【答案】(3)缺少阳光, 缺少食物【解析】(3)光在海水中的穿透性由浅到深越来越弱最浅处光最强有红光也有蓝紫光适合绿藻生长往下一些能被用作光合作用的只剩蓝紫光适合褐藻生长再往下蓝紫光被吸收一部分光线较弱适合红藻生长最深处没有光没有植物生存只有一些硫化菌因此水生生物大多生活在水面下150米以内的水层中而150米以下几乎没有生物生存其中没有植物的原因是缺少阳光没有动物的原因是缺少食物【答案】(4)叶片增大【解析】(4)植物通过叶片利用阳光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喜欢生活在阴湿环境中的植物叶片大而薄主要是为了最大限度的获得阳光23.(1)曲中的生物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三任意种即可)23.(2)曲中的非生物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任意二种即可)23.(3)以上生物在地球上赖以生存的范围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老树, 昏鸦, 瘦马【解析】解(1)生物的共同特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曲中有生命现象属于生物的有老树、昏鸦、瘦马、断肠人【答案】(2)枯藤, 小桥【解析】(2)曲中没有生命现象不属于生物的有枯藤、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夕阳天涯【答案】(3)生物圈【解析】(3)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是最大的生态系统24.请将生活谚语和其中所包含的生物学原理用线对应的连接起来【答案】【解析】“种地不上粪等于瞎胡混” 说明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无机盐)“六月不热五谷不结” 说明植物开花结果需要适宜的温度“麦要浇芽菜要浇花” 说明生物的生活需要适宜的水分“树怕剥皮不怕空心” 植物是通过导管自下而上运输水和无机盐筛管自上而下运输有机物导管和筛管分别位于树表层的木质部和韧皮部没有树心的树只是失去了髓和部分木质部而剩余的木质部中的导管仍然可以自下而上运输水和无机盐同时韧皮部中的筛管完好可以自上而下运输有机物所以没有树心的树仍然可以获得养料还能继续活下去但是一旦树木没有了树皮(或韧皮部)也就割断了向下运输有机物的筛管时间长了树木的根系无法获取营养而死亡进而树木会也就死亡25.(1)“红杏出墙”是受墙外阳光刺激引起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红杏出墙”表现了生物具有________________的特征25.(2)杏树会开花结果果实掉落会长成一棵新杏树这反映了红杏具有________的特征25.(3)杏树伸到墙外的枝条可以充分利用阳光制造有机物这反映了生物的生活需要________25.(4)杏树的种子种下后长出来的是杏而不是桃子这属于________现象但是杏之间也有差异并不是完全相同的这属于________现象25.(5)夏天猫有退毛的现象反映了生物________环境的基本特征【答案】(1)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解析】解(1)“红杏出墙”是受墙外阳光刺激引起的说明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答案】(2)生长和繁殖【解析】(2)红杏伸出墙开花结果果实掉落长出一棵新杏树这反映了生物能够生长和繁殖【答案】(3)营养【解析】(3)杏树伸到墙外的枝条可以充分利用阳光制造有机物这反映了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答案】(4)遗传, 变异【解析】(4)生物体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遗传是指亲子间的相似性即具有相同的性状变异是指亲子间和子代个体间的差异即性状的差异杏树的种子种下后长出来的是杏而不是桃子这属于遗传现象但是杏之间也有差异并不是完全相同的这属于变异现象【答案】(5)适应【解析】(5)夏天猫有退毛的现象这是生物适应环境的表现。

7上科学知识点汇总 华师大版

7上科学知识点汇总 华师大版

七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汇总华师大版走进科学1.观察和实验是探索自然的重要方法。

观察能使人们获得有关自然现象的信息,实验可使自然现象在人为控制的条件下再现。

2.科学探究需要观察和提出问题,需要通过各种途径收集证据和处理证据,需要建立假设,需要用证据去检验假设,还需要应用科学原理进行解释。

这些都是科学探究过程的重要环节。

3.科学探究主要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收集证据、验证假设四个步骤。

刻度尺是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使用时应先观察刻度尺的零刻度线有否磨损,它一次能测出的最大长度(也叫量程)以及它的最小刻度多少(分度值)。

4.测量误差是指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以减小观察估计不准确而造成的误差。

5.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温度的常用单位是摄氏度,符号是℃。

摄尔修斯在建立温度的常用单位时,把在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定为0度,水的沸点定为100度。

6.常用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工作的。

7.一位同学说他的身高165,这样说对吗?不对,他的身高应是165cm,合1.65m,合16.5dm,合1650mm,合1650000um,合0.00165km。

8.1m=1000000000nm,1.2吨=1200千克=1200000克,2500毫克=0.0025千克9.使用托盘天平的步骤是:(1)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2)调节平衡螺母,使指针对准中央刻度线或左右摆动幅度相同,这时横梁平衡;(3)把被测物体放在天平左盘,向右盘加减砝码并调节游码的位置,直到横梁恢复平衡,被测物体质量等于砝码质量+游码所指示的质量;(4)为了保证天平测量精确,使用时要注意:待测物体的质量不能超过量程。

10.健康信息档案中记录的身高、体重、体温、心率都是信息。

11.人类信息的传播主要通过符号、文字、声音和图像等多种形式进行。

12.指出下列物体或现象中所具有的能:(1)被拉伸的弹簧具有形变的能(弹性势能);(2)能使蜡烛的火焰摇晃的声波具有声能;(3)普照大地的阳光具有太阳能;(4)正在行驶的汽车具有动能。

初中七年级科学上册第1章《地球上的生物》(知识要点)附答

初中七年级科学上册第1章《地球上的生物》(知识要点)附答

第1章《地球上的生物》一、艳丽多姿的生物:(一)陆生植物:1、生物生活和居住的地方称为_______或______。

2、土壤是地球表面的疏松层,能为植物的生长提供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大多数植物依靠它的_______固定在土壤中,而它的茎支撑着_____、_____伸向空中。

3、植物的叶片大多呈绿色_______状,它能吸收________,制造________。

4、仙人掌的叶已经退化成_____,多汁的茎具有叶的功能,既能进行___________,又能吸收和贮藏_______,这与____________的沙漠环境是相适应的。

5、捕蝇草叶分左右两片,每片外缘有一行______,叶表面布有_______和__________。

这些结构是为了适应__________的土壤环境。

6、树叶宽阔的树木称为_________;落叶阔叶树在冬季落叶,是为了适应_______________。

7、植物的茎一般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种类型,牵牛花、菜豆、豇豆的茎属于________茎,爬山虎、葡萄、豌豆的茎属于_________茎,银杏的茎属于______茎,草莓、西瓜的茎属于________茎。

8、吸引昆虫来传播花粉的花称为_______花。

这种花的特点是:颜色______,有粘性,具有香味。

但有些花是依靠风力来传播花粉,这种花称为______花,它们的特点是:数量____,轻小。

艳丽可口的果实能够将散布到其他地方。

9、绿豆发芽时,先长出______,后长出_____;光照下,真叶呈____色_____状,无光照下,真叶呈____色,这是由于光能促使叶片中_______的形成。

10、种子萌发需要:充足的空气、适宜的温度、(充足)一定的水分。

11、黑暗处发芽的绿豆胚芽是状,这种形状的意义是:(二)陆生动物:1、陆生动物在进化上起源于_________。

初中科学七年级上册地球上的生物圈

初中科学七年级上册地球上的生物圈

初中科学七年级上册地球上的生物圈学法指导学法,简单地说,就是学生为掌握知识所采用的学习方式和学习方法.要采用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在学习活动中,不应该只限于接受、记忆、模仿和练习,有条件时,要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自主探索,建立完全属于自己的高效的学习方法。

说明1.本章呈现了课程标准中“生命领域内”生命系统的构成层次主题下的“种群、生物群落、生态系统和生物圈”,讲述了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教材对生物的研究是按照生物的个体、种群、群落以及生态系统《和生物圈》这五个层次进行的。

其着重点在于讲述生态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

本章主要学习生物群体知识,由浅入深,层次结构由简单到复杂,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可通过观察和和做一些活动,来达到在实践中理解生物与环境的统一。

本章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种群和群落,第二部分是生态系统,第三部分是生物圈。

本章的重点是:种群、生物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的概念,种群、群落的特征,生态系统的成分,生物圈的组成。

本章难点是: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的概念,种群的特征,区分生态系统的成分,生物圈范围。

2.后面附有学习本章的“学习目标”和知识的归纳。

3.本章各节习题的解答可参阅“教材直通车”。

1种群和群落(一)阅读本节内容,通过一些种群的例子来了解什么是种群和群落,理解种群和群落之间的关系;《了解群落的分类,并重点理解陆生生物群落的主要类型及地理位置和组成》,学会区别不同的生物群落,以及了解天然森林的形成过程和其重要性。

(二)通过做课后练习,进一步掌握苔藓和森林的关系及保护森林的重要意义。

2生态系统(1)阅读本节内容,了解生活《中生态》系统的概念和它的基本类型、组成成分,理解生态系统《中生物成分》的四种组成成分的功能及单位;并了解生物间的食物关系,理解食物链和食物网,能够表示食物链,理解食物链的能量积累、物质的变化规律。

(2)认真做课后练习题,《复习生态系统中的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的各个组成》,及生态系统的划分,并知道食物链存在的重要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八章地球上的生物圈基本概念参考答案
一、种群和群落
1.种群的概念:生活在一定的区域环境内,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

这个概念可以理解成三部分
①属于同一物种。

物种是一群生物,它们形态结构相似,并能相互交配产生出具有生殖能力的后代。

②占据一定的地域或空间,可大可小。

③是同种生物个体集合而成的群体。

一个种群中的生物个体,可以有大小之分,年龄之差,雌雄之别,只要它们属于同一个物种,那就是一个种群。

2.群落的概念:生活在一定环境中,各种生物的种群的总和叫做生物群落,简称群落。

这个概念可以理解成三部分:①“一定区域内”,它决定群落的大小、可大可小,由人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②“各种生物种群”实际是这一区域内各种同种和不同种的生物种群。

③“总和”的关键是指这一区域内的“所有生物”,具体有这植物种群(这个环境中所有和植物)、动物种群(这个环境中所有的动物)和微生物。

3.种群和群落的关系:组成群落的各种生物种群相互依赖,相互联系,而不是简单的组合,从而使群落具有一定的结构。

4.森林群落有分层现象,自上而下依次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地衣层。

它们生活在最适合自己的生长空间,既相互依赖,又相互联系。

在森林中由于植物的分层,导致以植物为生的动物也出现分层。

5.群落有多种类型,根据群落的基本特性及其生活的环境,可将地球表面的群落分成陆生生物
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所有的植物的总合叫植物群落。

7.覆盖地面的植物及其群落,称为植被。

8.不同类型的植物群落构成了不同的植被。

9.天然森林的形成:沙丘出现一年生草本植物(先锋植物)多年生草本植物(一段时间后)出现灌木群落(几百年后)出现乔木(漫长过程后近千年)形成一个稳定的天然森林10.森林是国民经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在保持生态平衡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故称为地球的“绿色之肺”。

11.森林之最:①世界上最大的热带雨林位于亚马孙河流域,占世界热带雨林的30%以上,世界上热带雨林分布最多的国家是巴西。

②世界上森林覆盖率最高的国家是芬兰,为76.7%,其次是瑞士。

为68.9%,第三是日本。

为67.8%。

森林保护最好的国家是德国。

二、生态系统
1.生态系统的概念:在一定的区域内生物群落和它所生活的非生物因素的综合称为生态系统。

这个概念可以理解为三部分:①生态系统可大可小,由人为决定
②生物群落是指环境中所有生物,包括动物、植物和微生物。

非生物因素是指无机环境,如:空气、阳光、水分、养料、气候因素等,又称为“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③小的生态系统可合成大的生态系统,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

2.生态系统的分类①生态系统按生物栖息地环境分,可分为陆地生态系统和水域生态系统,前者有:海洋生态系统(“地球之肾”)和淡水生态系统;后者有:森林生态系统(结构最复杂,种类最多)、草原生态系统、荒漠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

②按是否天然形成或人工形成可分为:自然生态系统、半人工生态系统、人工生态系统。

2.生态系统由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两大部分组成。

其中生物成分为生物群落,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的各种生物。

非生物成分为空气、水分、养料、阳光、气候因素等,被称为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它决定生态系统的特性。

3.生产者是生长在地球表面的自养生物,一般为绿色植物,它们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为其他生物提供食物。

生产者是生态系统中最重要最基本的成分之一。

4.消费者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需要以植物或动物为食。

动物可分为一级(初级)消费者(以植物为食的草食动物)、二级消费者(以草食动物为食的肉食动物)等。

5.分解者主要是细菌、真菌等微生物,它们可以分解动植物的遗体,将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

6.生态系统中个生物由于捕食关系而形成一条锁链,称为食物链,在生态系统中,多条食物链相互交错,连接成网状结构,称为食物网。

7.食物链用箭头表示捕食关系。

食物链的起点是绿色植物,终点是最高营养级动物。

一般为:生产者→一级消费者→二级消费者……→最高营养级
8.食物链和食物网在生态系统中的功能:
1)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来自于太阳能,由绿色植物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进入生态系统。

2)生态系统中生物所需的能量是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传递的。

即生态系统中食物链和食物网
是物质和能量流通的渠道。

3)物质和能量随食物链的递增,能量逐级减少。

食物链的营养级越多,能量损耗越多,反之,
营养级越少,能量传递效率越高。

4)食物链能量流动特点:a.起点:生产者,终点:最高营养级;b.单向,不循环。

5)食物链中某一环节破坏,食物网可能崩溃,生态系统遭到冲击。

9.生态农业概念:运用生态学原理,把传统农业的精华和现代科学技术结合的一种新型农业。

10.生态农业在类型上属于:人工生态系统。

11.目前生态农业的模式比较成功的有:基塘系统生态农业模式和庭院立体生态农业模式
12.生物圈的组成成分:地球上的一切生物及其生存空间内的全部非生物因素。

范围:大气圈的下层,岩石圈的上层和水圈的一部分(海平面下12千米到海平面以上10千米范围内的海洋、陆地和空中)。

13.生物圈中最活跃的区域是还平面上下100米左右的范围。

14.生物圈是地球上的一切生物与存在的大气圈、水圈、岩石圈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综合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