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的周长教学实录与评析教案
《圆的周长》课堂实录与评析

入 时 提 出的 问题 , 课 堂 结 构 更 为 完 整 , 使
【 评析 : 固练 习的设计体现 了针 对 巩
性和层 次性 ,尤其是 注意到 了让 学生在 解决实际问题 中体验知识的应用价值 。】
四 、全 课 小 结
师 : 么圆周率 到底是多少 ? 那 又如何 表 示?请 同学们 阅读 课本 第 6 3页第一
( ) 疑 2质
师: 要求 圆的周长 , 需要知 道哪些条
件? 生 : 知 道 圆 的半 径 或 直 径 。 要
5 一只挂钟 的分针长 2 厘 米 , . 0 经过
3 0分钟后 ,分针的尖端所走的路程是 多
少厘米?经过 4 钟呢 ? 5分
【 评析 : 时放手 让 学生 自学 , 适 尊重
板书设计 :
圆 的周 长
() 3 推导 出圆周长的计 算公 式
a.
圆周 长 的计 算 公 式 。
师: 如果知道 了直径 , 能求出圆 的 你 周长吗 ?怎样求?如果 知道的是 半径 , 又 怎样求 ?能用字母表示吗? 板书 : 圆的周长 =直径 ×可
C T C 2耵r =叮 d =
概 念 系 统 、 识 系 统 、 法 系 统 , 让 学 知 方 并
理解圆周率的意义。
教具 :
一
2 培 养学生 的观察 、 . 比较 、 分析 、 综 合及动手操作能力。 3 初步学会透过 现象看本质 的辨 证 . 思维方法 , 学生进行辩证唯物 主义“ 对 实 践第一” 观点 的启蒙教育 。 4 结合圆周率 的学习 ,对学生进行 .
教学难点 :
推导 出圆周 长的计算 公式 ,并能正确 地
“圆的周长”教学实录与评析

据算 出它们的 比值 , 比值 保留两位小数
生 : 我们 认为为 r保 汪测量准 确 , 绳
f打 开时 一定要拉 直了 , h 再进行测量。
师: 下面的 同学有什么感受?
生: ( 齐) 麻烦 , 不好测量 。
师: 这 个 实 验 我们 全 班 同学 合 作 完
成, 前 后 四人一组 , 每一 组 只选择 一 个 作, 两 名 同学 当测 量员 , 一名 同学 计算
长, 感受基 本数 学 方法—— 化 曲 为直 , 并 以研究圆的周长和直径的关 系。
为 后 面 的 实 验 打 下基 础 , 而且 抓 住 这 样 的
时机培养 学生的创新意识和 实践能力。
的直径 , 竹表示 测的周长与直 径的比值
师介 绍 耵的读法 和写法 , 让学生 书空
4 . 回顾感受 , 引发探究公式需要 。
生。 : 都是 3 点多。
通过 研究 长方 彤 的周长 与它 的长 和宽的
师: 你能 把你 的发 现讲 的更 完整 、 更
生 : 圆的周 长与直径 的比值都是 3 点 生 : 任 何一 个 圆 的周长 和 它 的直径
师: 那 么说 明任何 一个 圆的, 吉 1 长和它
师: 同学们 掌声鼓 励 一下 , 他 们用 滚 关 系 , 得 出 r长方 形 的周长计 算公 式 ; 学 清楚吗?
生 : 我基 本 同意上 面 同学 的意 见, 但 感受 到了数学 中一个 十分重要 的规律 , 这 我觉得 实物厕的直径 比半 径容易测量 , 所 个规律 就是 “ C : d =订” ( 教师 尔 式 f让 学生 读) 师: 这 里的 c 表示 的周 长, d 表示 网 师: 今 天我们就选 择研究 圆的周长和 直径 的关系。
“圆的周长”教学设计及评析

圆的周长教学设计及评析一、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理解圆的定义和性质,掌握圆的周长计算方法;•能够应用圆的周长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教学内容•圆的定义和性质;•圆的周长计算方法;•圆的周长应用实例分析。
3. 教学步骤步骤一:引入•通过一个问题引入圆的周长:小明手上有一个圆形的汽车轮胎,他想知道轮胎的周长是多少?请同学们思考一下如何计算轮胎的周长。
步骤二:概念解释•通过示意图和简单的语言解释什么是圆的周长:圆的周长就是圆上任意两点之间的弧长,也可以理解为圆的一圈。
步骤三:计算方法•讲解圆的周长计算公式:C = π × d 或者C = 2 × π × r(其中,C表示圆的周长,π取3.14,d表示圆的直径,r表示圆的半径);•指导学生如何应用公式计算圆的周长:根据所给的直径或半径,代入公式计算出结果。
步骤四:练习与应用•给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计算圆的周长;•列举一些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应用圆的周长解决问题,如:一个花坛是圆形的,半径为5米,围绕着花坛的要建设栅栏,需要多长的栅栏?步骤五:总结•让学生总结圆的周长计算方法和应用场景。
4. 教学评价•可以设置小组练习,由学生互相交流解答问题,加强合作学习;•对于实际问题的解答,可以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解题思路,鼓励创新;•教师在课堂上要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
二、评析圆的周长是初中几何学中的重要概念之一,通过教学设计的方式让学生理解圆的周长定义和计算方法,加深对圆的认识和应用能力。
本设计采用了启发式引导教学的方式,通过问题引入和实际问题演示,让学生主动思考和运用所学知识,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工具,通过示意图和动态演示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圆的周长概念和计算方法。
此外,教师还应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进行练习和巩固,通过带有实际背景的问题设计,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圆的周长”教学设计及评析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圆的周长”教学设计及评析【教学目的】1、使学生理解圆周率的意义,理解掌握圆周长公式,并能正确计算圆的周长。
2、培养学生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3、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实践第一”观点的启蒙教育及热爱祖国的教育。
【教学重点】掌握圆周长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理解圆周率的意义【教具、学具准备】教具:录像、投影片、3个大小不等的圆、分别在一端系上红、白小球体的绳子各一根。
学具:圆、直尺、小绳。
【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
(1)认识圆的周长。
教师出示一张正方形的纸片。
提问:这是什么图形?它的周长指的是哪部分?它的周长和边长有什么关系?(师出示正方形的图形。
)学生指着图形回答上述问题。
生:这是一个正方形的图形,这四条边的长度的总和就是它的周长。
周长是边长的4倍。
教师当场把这张正方形的纸对折、再对折,以两条折线的交点为圆心画了一个最大的圆。
提问:圆的周长指的是哪部分?谁能指一指。
师:通过手摸正方形周长和圆的周长,你发现了什么?生:正方形的周长是由4条直直的线段组成的;圆的周长是一条封闭的曲线。
老师请同学们闭眼睛想象,圆的周长展开后会出现一个什么图形呢?老师一边显示图象一边讲述:以这点为圆心,以这条线段为半径画圆。
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
现在将圆的周长展开,请观察出现了什么情况。
圆的周长展开后变成了一条线段。
(2)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认识了圆,知道了半径、直径和周长,学会了测量和计算圆的半径和直径,那么圆的周长能不能测量和计算呢?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研究圆的周长的计算。
(板书课题:圆的周长计算)【评:为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圆周长的计算,教师注意了必要的复习铺垫,并引导学生研究正方形的周长与边长的关系,这就为学习圆的周长计算做好了知识上的准备和心理上的准备。
渗透了要求圆的周长也需从研究圆周长与直径的关系入手】2、学习新知。
(1)学生动手实验,测量圆的周长。
《圆的周长》教学案例与评析

《圆的周长》教学案例与评析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实验数学》第十一册第100-101页的圆周率和例1。
教学过程:一、课前准备(用课件出示:一只拴在木桩上的羊在草地上沿最大圆形路线吃草的动画场面。
)二、谈话导入师:从这幅画面上,你看到了什么?生1:羊吃草时,走弯曲的路线。
生2:羊吃草时,走的是圆形的路线。
师:这个圆一周的长度,我们可以把它叫做什么?生:可以叫做圆的周长。
师:你知道羊吃草时走得这条路线有多长吗?生:不知道。
师:应该怎样求这个圆的周长呢?同学们想不想知道?生:想!师:现在,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圆的周长。
(板书课题)〔评:创设情境,以羊吃到草的最大路线是多少为导向,引导学生主动探索身边的数学问题,了解圆周长的实际作用,引导学生认知上的注意,同时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意识,让学生在生动、愉悦的学习氛围中开始新课学习。
〕三、自主探索师:请同学们拿出课前准备好的圆形。
请你用手摸一摸圆的周长,说一说你的感受。
(学生相互交流感受)师:你有什么办法可以测出圆的周长?(让学生分组讨论方法,并进行实践操作。
)生1:我用绳子围绕圆一周,然后拉直,再用直尺测出这段绳子的长,即圆的周长。
生2:我把圆放在直尺上滚动一周,就得到圆的周长了。
(教师在黑板上板书出学生测量的数据:6厘米多一些,12厘米多一些,18厘米多一些。
)师:你有没有发现,这些圆的周长是它直径的几倍?生:是3倍多一些。
师:是不是所有的圆都是这样的呢?(教师用演示器演示,让学生观察。
)生:通过刚才的演示,我发现所有的圆都是这样的。
师:请同学们打开书本100页,请自学圆周率的内容,看看你能从书上了解到什么?(学生自学)生1:我了解了什么是圆周率。
生2:我知道了3倍多一些就是圆周率,还我解到π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计算时取近似值3.14。
〔评:在这里,教师放手让学生大胆去研究、讨论和实践,并引导学生发挥联想,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和团结协作能力。
“圆的周长”教学实录与评析

数学!!小学教学参考教学过程"一#问题引入课件出示"师"这是一个正方形$请你们用手在空中描出它的周长%(板书"周长)师"它的边长是!$周长是多少?生1"4!%师"由此发现$正方形的周长是边长的几倍?生2"正方形的周长是边长的4倍%课件出示"师"正方形中有一个圆$想一想$它与正方形有什么关系?生3"它是正方形中最大的一个圆%生4"圆的直径等于正方形的边长%师"你们抓住了两个图形之间的联系$说得好!那么$你能用手在空中把圆的周长描出来吗?(板书"圆的)师"说一说$什么叫做圆的周长?生"圆一周的长度叫做圆的周长%师"下面$我们把圆的周长与正方形的周长进行比较$你发现了什么?生5"正方形的周长是直的$可以直接测量&而圆的周长是弯曲的$不可以直接测量%生6"在这个图形中$圆的周长要比正方形的周长小%生7(受生2的启发)"圆的周长不够边长的4倍%师"刚才我们知道$正方形的边长等于圆的直径$想想生7的观点还可以怎么说?生"圆的周长不够直径的倍%师"了不起!刚才大家通过比较和逻辑推理得出圆的周长与直径之间的关系$即圆的周长不够直径的4倍$那么大约是几倍呢?生8"2倍%生9"绝对不是2倍!因为半周是直径的1倍多$两个半周是圆的一周$也就是直径的2倍多!师"有道理!那么超过2倍$又不够4倍$很可能是几倍?生10"超过2倍$但小于3倍%生11"超过3倍$但小于4倍%生12"也可能正好是3倍!师"猜得好!三种答案$到底哪种更准确呢?请看投影’’’多媒体把圆的周长平均分成4条圆弧(电脑闪烁$如下图)%想一想$一条圆弧大约是半径的几倍?生13"一倍多%师"大约多多少((课件演示$连出一条线段$成了三角形的斜边$如下图)想一想$圆弧#斜边#半径的大小怎样?生14"圆弧最大$半径最小%生15"斜边是半径的一倍多$圆弧是斜边的一倍多$所以圆弧完全超过半径的一倍半%师"你的推理非常符合逻辑!那么$请你们算一算$4条圆弧即一个圆的周长大约是半径的几倍多?生16"1.5"4$大约6倍多%师"圆的周长是半径的6倍多$换算成是直径的几倍多?生"6#$大约3倍多%)圆的周长*教学实录与评析北京市(100036)海淀外国语实验学校小学部教科院基教研中心小学数学室顺义区教育研究考试中心教研室冯凯执教吴正宪(特级教师)评析张秋爽评析教苑时空!教学设计200878417241数学!!小学教学参考师"你真会思考!今天#圆的周长$的学习%你们已经成功了一半!不过%这只是猜想%还需要验证!下面%我们就来验证这条规律是否正确!二&探索验证师"刚才你们说圆的周长是曲的%不可以直接测量’那么%怎么间接地测量呢?生1"可以在直尺上滚一周(生2"可以用绳子绕一周%再用直尺测量出绳子的长度(师"拿出学具%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随意测出一个学具圆的周长与直径%然后填入下表(有困难的可以同桌合作%共同完成(圆的周长圆的直径周长是直径的几倍多(学生兴趣盎然%纷纷动手测量起来)生3"直径3厘米%周长9.4厘米(生4"直径4厘米%周长12.6厘米(生5"直径5厘米%周长15.7厘米(师"怎样测出结果来的?生6"我是在圆上绕绳%再把绳子拉直%测出是9.4厘米%所以圆的周长就是9.4厘米(生7"我也是绕绳%但方法跟生6不完全相同(我是先把圆形纸片平均分成4份%只测出其中一条圆弧的长度%再乘以4就得到圆的周长(师"挺有创造性!生8"我将圆放在直尺上滚%圆不是后退%就是前进%有点把握不住(生9"我也是选择滚动的方法%不过是与同桌一起做的(他按住直尺%我滚动圆片%很快就完成了(师"你们看%这就是合作学习的力量!不是有句俗语)三个臭皮匠%顶上一个诸葛亮$吗?所以%在学习上%我们要多合作&多互助!师"分析测量的结果%总的来看%圆的周长是它直径的几倍多?生10"3倍多一些(师"刚才的猜想怎么样?生"正确!师"既然猜想是正确的%那么我们就应该把它作为科学的结论记在心里!同学们%在一千五百多年前%有一个人也像你们今天这样%为得出这个结论而不懈地努力着!他是谁呢?请看大屏幕***课件出示"早在一千五百多年以前%我国古代的数学家祖冲之就精密地计算出圆的周长与它直径的倍数%即在3.1415926~3.1415927倍之间%这是当时世界上算得最精确的数值***圆周率%比欧洲要早一千多年(师"一千多年是一段何等漫长的时间啊!为了纪念他%科学家们把月球上的环形山命名为祖冲之山(看了这则历史资料%难道你不想谈点什么感受吗?生11"咱们中华民族太伟大了!生12"我们为有祖冲之这样的科学家而感到自豪!生13"我们也要发奋图强%)为民族之崛起而学习$!师"我相信这些都是你们的肺腑之言%让我们带着美好的愿望继续学习)圆周率$!什么叫圆周率?请自学课本((学生自学课本%然后汇报交流)生14"圆的周长是直径的3倍多一点%这个倍数是固定的数%叫做圆周率(生15"圆周率用字母!表示%是个无限不循环小数%通常取近似值为3.14(生16"圆周率=圆的周长"直径(师"你能根据)圆周率=圆的周长#直径$%得出求圆的周长的公式来吗?生17"圆的周长=圆周率$直径(师"用大写字母"表示圆的周长%求圆周长的字母公式怎么写?生18""=%#(师"如果给出的是圆的半径%求圆周长的字母公式又该怎么写?生19""=&2$(生20"当数字与字母相乘时%应该把数字写在字母的前面%如%=2’$(师"你们觉得用滚动+绕绳&公式等方法求圆的周长%哪种方便?为什么?生21"当然是用公式方便喽!生22"用滚动&绕绳的方法求圆的周长具有局限性!生23"求圆形花坛的周长不好滚啊!(众生大笑)生24"转动的吊扇所形成的圆是空的%根本不能用绳子绕啊!师"同学们讲得非常好!看来%只有计算公式才具有高度的普遍性!这就是数学知识实用的价值啊!三&巩固深化1.自学例1后提问"求)自行车轮滚动一周的距离$%其实就是求什么?怎么求?教苑时空!教学设计20087842数学!!小学教学参考教苑时空!教学设计2.判断正误"(1)圆的周长是它直径的3.14倍"()(2)大圆的圆周率大#小圆的圆周率小"()(3)圆的周长是它半径的2!倍"()(4)圆周长的一半就是半圆的周长"()3.出示"小圆的半径是大圆半径的()"()$小圆的周长是大圆周长的()#()"师%为什么这两题的结果相同呢?你发现了什么规律?生1%小圆的直径是大圆直径的2$3#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分子&分母同时缩小2倍结果不变#即小圆半径是大圆半径的2%3"同样#把分子&分母同时扩大&倍结果也不变#即小圆周长是大圆周长的2’3"生2%我发现小圆与大圆的半径比&直径比&周长比是相同的"4.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师%教学楼门前的圆柱形石柱#怎样知道它横截面的直径长度?生3%把楼板掀开#用尺去量"(众生大笑)生4%那样做挺费事#不太现实!师%对呀!难道就没有简单的办法#测量出石柱的直径了吗?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生5(豁然开朗)%圆的周长是它直径的!倍#我们只要测出石柱横截面的周长#再除以"就能得出它的直径"师%利用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可以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的难题#这就是数学的魅力啊’5.课件出示"(与课始相呼应)设问%正方形的周长比圆的周长长多少?(学生都能列式为4!-3.14!=0.86!)四&课堂总结师%同学们#今天学习了(圆的周长)#你有什么收获?**课后评析%(圆的周长)一课在设计时力求体现数学的本质%在探究圆的周长的过程中渗透了对数学思想方法的把握#及对数学特有的思维方式的感悟和对数学精神(理性精神与探究精神)的追求"纵观(圆的周长)教学过程#不难发现以下三大特色%1.建构基于经验+++在数学学习中关注了学生的知识经验"学习活动是学生以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的过程"学生在新知识学习之前#已有自己的知识结构和经验结构#它们是学生新知获得的(固着点)"上述教学围绕(固着点)进行一系列的思维操作+++归纳&演绎&抽象&概括#让新旧知识相互作用#使经验上升为数学知识#最终形成新的认知结构"本节课的问题引入是以学生已经学过的正方形有关知识为突破口#通过寻找(曲)与(直)之间的联系#让学生去探究#很巧妙地沟通了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最大限度地挖掘了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在课后练习时#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怎样知道教学楼前石柱的横截面直径)#同时也体现了数学的价值性"2.方法重于结论+++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关注了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数学思想是数学知识的(灵魂)#它隐藏于知识的形成过程之中#不仅是数学活动中的根本想法#是对数学内在规律的理性认识#而且是数学知识与数学方法的高度概括总结"学生在探索活动中建立数学思想#反过来数学思想又帮助了学生理解与解决数学问题"本节课中#让学生主动从事观察&比较&实验&类比&猜测&验证等探索性&发现性的思维活动#在自主探索过程中掌握知识&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其中#引入部分先以正方形为思考问题的切入点#让学生在比较和类比中得出圆的周长比直径的4倍少#使学生思考问题有了明确的方向"然后在正方形中构造一个最大的圆#为学生进一步理解圆的周长与直径之间的关系搭好了(脚手架)"(先猜想#后验证)的科学研究的方法让学生进一步体会&丰富了验证的方法#学生不仅感悟到动手操作(实验)可以验证结论的正确性和合理性#逻辑推理也不失为一种更科学&严谨的方法#体现了对数学特有思维方式的感悟与对数学精神的追求"可以说#数学的理性精神(对(公理化思想)的信奉)与数学的探究精神(好奇心为基础#对理性的不懈追求)是支撑着数学家研究数学进而研究世界的动力#也是学生学习数学&研究世界的最原始&最永恒&最有效的动力"32008784数学!!小学教学参考3.思维源于挑战"""在数学学习中关注思维的激活#新课标在$数学思考%这一目标中明确指出&$在参与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综合实践等数学活动中(发展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能力(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学会独立思考(体会数学的基本思想与思维方式#%小学阶段主要的思维方式有比较’类比’抽象’概括(猜想"""验证等(其中$概括%是数学思维方式的核心#要使数学教学成为思维活动的教学(就要为这种活动创造良好的条件#思维能力的培养主要靠启迪(而不是靠传授#从上述教学中可以看出(在探究知识的过程中(教师的多次追问实际上就是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学生进行了大胆的猜测后(教师引导学生用逻辑推理的方法(把一个圆周等分成条弧(条弧比条半径的5倍还多一些(换算成4条弧比1条半径的6(1.5"4)倍还多一些(进而换算成1个圆的周长比1条直径的3倍多一些#这个过程(环环紧扣(层层递进(不仅有趣味(而且充满了数学味(还尊重’利用了学生的差异(使学生在互动交流中(不断丰富自己思考问题的方式和角度#在这一系列的活动中(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被激活’被挑战的状态#另外(教学中(教师让学生体验求圆的周长用公式法比滚动法’绕绳法简便(并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反思是一种内省行为(是对认识的再认识(是对感悟的再体验#总之(本节课关注学生的认知基础(直面学生的数学现实(立足于学生未来的发展(注重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体现了数学思考(很好地诠释了数学学科的本质#通过几年来的教学实践与探索(笔者总结出了小学数学$三环’五步’八法%的教学结构模式#$三环%是&激情引趣(导入新课)激思导学(探究新知)强化训练(激励成功#$五步%是&激情引趣"""引探导学"""讨论交流"""实践应用"""总结评价#$八法%是&情境激励法(设疑激励法(操作激励法(创造激励法(媒体激励法(练习激励法(奖励激励法(评价激励法#三个教学环节是一个整体(五个教学步骤融于这个整体之中(八种教学方法灵活运用在这三个教学环节和五个教学步骤之中#采取这个教学模式(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现以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P84$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教学为例(阐释此教学模式(供同行们参考’指正#一’激情引趣(导入新课"""让课始趣已生激情引趣(导入新课(这是教学的起始环节#在这一环节中(教师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联系教材特点与教学要求(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求知欲望(点燃学生的思维火花(把教学要求转化为学生的需要(使学生以愉快’兴奋的心情投入到新课的探究之中#本课的导入(采用$情境激励法%(通过设问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步骤如下&1.出示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图形(如下&2.4分米2分米3分米3分米2分米提问&(1)怎样计算这三个图形的面积?请分别说出计算方法#(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2)还记得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是怎样推导的吗?师(学生回答后(指出)&用割’补的方法把平行四边形变成一个与它面积相等的长方形(由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这种重要的数学方法我们称为$转化方法%#在后面学习三角形’梯形的面积等内容时(常会用到这种重要的数学方法#$三环’五步’八法%教学模式探究城镇一小黄翠英教育局教研室覃小平广西武鸣县*530100+!!!!!!!!!!!!!!!!!!!!!!!!!!!!!!!!!!!!!!!!!教苑时空!教法探讨200878411 1.44。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圆的周长》教学实录与评析共15页文档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圆的周长》教学实录与评析教材版本:《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北师大版教学内容: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11页教材分析:圆的周长是学生在学习直线图形的周长、面积基础上第一次学习曲线图形的周长。
北师大版教材关于“圆的周长”这一内容,安排在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教材创设了一个“为圆镜镶边框”的简单情景,帮助学生认识圆的周长,并用“绕线”“滚动”等常用方法测量圆的周长,然后安排了探究活动:“圆的周长与什么有关?有什么关系?”通过研究发现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从而推导出圆的周长计算公式。
学情分析: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知识建构的主动者。
高年级学生能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顺迁移探索发现新的知识,并运用新知解决实际问题。
他们在小组合作的学习环境下,利用自主探索的学习方式,学习的积极性较高,他们善于探索,敢于质疑,敢于创新,敢于发表自己的主张和看法。
学生在第一学段已经直观的认识了圆,建立了周长的概念,并会求直线段围成的图形的周长,对圆的周长有丰富的感性经验。
在此基础上,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经历圆周率的产生与形成过程,探究发现圆的周长计算公式,并能利用公式解答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圆周率的探究过程,推导出圆周长的计算公式,并能正确地计算圆的周长。
2、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综合及动手操作能力。
3、初步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辨证思维方法。
4、结合圆周率的学习,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要点分析:教学重点:学生已经建立了周长的概念,对圆的周长也积累了丰富的感性经验。
因此,关于什么是圆的周长,学生比较容易理解。
圆作为一种曲线围成的图形与学生头脑中熟悉的直线段围成的图形差别比较大,因此探究圆的周长计算公式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在探究圆的周长计算公式时,最有价值的、最具有思维含量的地方是让学生经历圆周率的产生过程,因此本节课充分放手让学生经历圆周率的探究过程,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圆的周长》教学设计及评析

圆的周长教学设计及评析一、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理解圆的周长的概念,掌握计算圆的周长的方法。
•能力目标: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与圆的周长相关的问题。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探究精神。
2.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圆的周长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3. 教学资源准备•教材:教科书、习题集。
•辅助教具:白板、白板笔、计算器。
4. 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新知•利用多媒体工具或实物展示物体,引入圆的概念和定义。
•引导学生思考,与学生一起探讨圆的特性,如半径、直径、周长等。
第二步:讲解基本概念•通过示意图和实物示范,向学生介绍圆的周长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引导学生理解圆的周长与直径或半径之间的关系。
第三步:练习与巩固•针对基本概念进行一些简单的计算练习,巩固学生对圆的周长的理解。
•引导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应用所学知识,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第四步:拓展与应用•深入讲解更多与圆的周长相关的知识点,如扇形、弧长等。
•设计一些拓展性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更深入的思考和探究。
第五步:归纳总结•与学生一起回顾所学内容,总结圆的周长相关的知识点和计算方法。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提高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5. 教学评估•利用课堂练习、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等方式进行教学评估。
•通过观察学生的回答和解题过程,评估学生对圆的周长的理解和应用水平。
二、教学评析圆的周长是初中数学中的重要内容,对学生发展数学思维、解决实际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本次教学设计,学生可以系统地学习和掌握计算圆的周长的方法,培养他们的数学探究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次设计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引导学生思考、解决问题来掌握圆的周长的计算方法,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设计中还设置了拓展性问题,以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多媒体工具或实物进行展示,直观地向学生展示圆的特性和计算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圆的周长教学实录与评析教案TTA standardization office【TTA 5AB- TTAK 08- TTA 2C】“圆的周长”教学实录及评析(夏青峰) 教学内容:人教版六年制小学数学教材第十二册4--5页例1教学过程:一、认识圆的周长师:(屏幕动画显示)请同学们看一幅画面。
清晨,两只米老鼠在草地上跑步,黄老鼠沿着正方形的路线跑,蓝老鼠沿着圆形的路线跑。
要求黄老鼠所跑的路程,实际上就是求这个正方形的什么?生:正方形的周长。
师:什么叫正方形的周长呢怎样计算正方形的周长呢生:围成正方形四条边长的总和叫做正方形的周长。
正方形的周长等于边长乘以4。
师:(板书:围成,动画显示)对,正方形的周长与它的边长有关系,周长是边长的4倍。
师:要求蓝老鼠所跑的路程,实际上就是求圆的什么呢(动画显示)生:圆的周长。
师:你很聪明!那什么叫圆的周长,又怎样计算圆的周长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好吗(板书课题)师:(动画显示)我们已经知道,围成圆的这条线是一条什么线?生:一条曲线。
(板书:曲线)师:这条曲线的长就是什么的长?生:圆的周长。
师:那谁来依照正方形周长的定义说说什么是圆的周长呢?生:围成圆的曲线的长叫做圆的周长。
师:(完成板书:围成圆的曲线的长叫做圆的周长,并拿出一个用铁丝围成的圆)谁来说说这个圆的周长就是指哪一部分的长(学生边指边说)师:请同桌之间相互边指边说,我这个圆片的周长就是指哪一部分的长。
(学生相互指说)[评析:在直观的动画情境中,巧妙地由正方形周长的概念推出圆周长的概念,由强调正方形的周长与它的边长有着倍数关系为新知教学埋下伏笔,引起学生联想圆的周长是否也与圆内某条线段长存在着一定的倍数关系。
通过创设情境、实际感知、迁移类推,使学生在头脑中建立了清晰的圆周长的表象。
]二、测量圆的周长师:(用铁丝和直尺演示)圆的周长如果用直尺去直接测量方便吗为什么生:不方便。
因为直尺是直的,而圆的周长却是曲的。
师:噢,这条线是曲的,有没有办法把这条曲线变直呢?生:有,只要把它截断拉直就行了。
师:(用手比划截断拉直)同学们想象一下,它就变成了什么呢?生:一条线段。
师:(屏幕显示,化曲为直再化直为曲)我们看,把圆这条曲线切断展开拉直以后,它就变成了一条线段。
这条线段的长就是什么的长?生:就是圆的周长。
师:你现在能知道这个圆的周长吗?生:只要用直尺去测量这条线段的长度。
师:对,圆的周长虽然不能用直尺把它直接测量出来,但是我们可以用展开的方法,通过"化曲为直",只要测量出这条线段的长,我们就可以知道这个圆的周长。
师:(出示一教具圆片)但是,这个圆的周圆要展开就很麻烦了,我们用什么方法也可以化曲为直测量出它的周长呢?看谁最聪明!生:用线去绕。
师:怎么绕!可以绕给同学们看看吗(师生合作用绕线的方法去测量圆周长)师:这样绕了以后,怎样就知道了圆的周长呢(生说明)师:同学们听清楚了吗用线绕圆一周以后,捏紧这两个正好连接的端点,把线拉直,这两点之间线的长就是(生答:圆的周长)这种方法同样可以化曲为直,你们也会绕吗请同桌之间相互合作一下,用这种绕线的方法去测量出一个圆片的周长。
精确到0.1厘米,并把结果填写在表格中。
(生实际操作)师:除此以外,还有什么别的方法也能测量出圆的周长吗?生:把圆放在直尺上滚动一周。
师:(师用直尺和圆片演示)怎么知道圆正好滚动一周呢?生:在圆上作个记号就行了。
师:(动画显示)看屏幕,在圆上取一点作个记号,并对准直尺的零刻度线,然后把圆沿着直尺滚动,直到这一点又对准了直尺的另一刻度线,这时候圆就正好滚动一周。
圆滚动一周的长就是什么的长?生:圆的周长。
师:请同桌之间再相互合作一下,用滚动的方法去测量另外一个圆片的周长,结果精确到0.1厘米,并记录在表格中。
(生实际操作)师:(预先在黑板上画好一个圆)现在老师给你一个圆,你会测量它的周长呢(生:会)真的吗谁再来试试。
一生上台用线绕黑板上的圆。
师:有什么感觉?生:不方便!师:那你可以把它搬下来滚动呀!(生齐笑)这就说明用绕线和滚动这两种方法测量圆的周长,还有一定的……(生答:局限性)这就需要我们探讨出一种求圆周长的普遍规律。
[评析:通过层层设疑,不断给学生造成思维冲突,从而激发学生去思考、发现方法。
在"用直尺直接测量不方便--化曲为直--直接地化曲为直有困难,间接地化曲为直--有局限性,需找普遍规律"一个个矛盾的设立和解决过程中,既帮助学生掌握了"化曲为直"的数学思想方法,又使学生主动探索和实践的精神得到了培养。
多媒体动画显示的"化曲为直"过程也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三、引导发现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师:我们已经知道正方形的周长与它的边长有关,周长是边长的4倍,圆的周长是否也与圆内某线段长有关系呢?(媒体演示:以三条不同长度的线段为直径,分别画出三个大小不同的圆。
然后再把这三个圆同时滚动一周,得到了三条线段的长分别就是三个圆的周长。
)师:观察一下,在这三个圆中,哪个圆的直径最短哪个圆的周长最短生:第一圆的直径最短,第一个圆的周长最短。
师:哪个圆的直径最长,哪个圆的周长最长?生:第三个圆的直径最长,第三个圆的周长也最长。
师:同学们看,圆的直径越短,圆的周长也就(越短),圆的直径越长,圆的周长也就(越长)。
这就说明圆的周长肯定与圆的什么有关系生:圆的周长与直径有关系。
(屏幕显示这句话)师:圆的周长与直径到底有什么关系呢?这个问题要同学们自己去发现。
现在请同桌之间相互分工一下,每位同学测量一个圆片的直径,并计算出你那个圆片的周长除以直径所得的商,得数保留两位小数,并把数据填写在相应的表格中。
(生实际测量、计算、填表)师:请一个小组的四位同学依次汇报一下你们的数据。
(生报数师填表)师:从他们汇报的数据看,同学们发现了什么吗?生:他们的商都是三点一几。
师:也就是每个圆的周长大约是它直径的3倍多一些。
其他小组你们每个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也是这样吗?请四人小组相互交流一下。
(生小组交流)师:谁来代表小组汇报一下,你们那些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怎样?生1:我们这个小组每个圆的周长也大约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
生2:我们这个小组圆周长与直径的关系也是这样。
师:凡是通过测量计算发现你的圆周长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的同学请举手。
生:都举起了手。
师:这就说明圆的周长除以直径的商肯定是有规律的。
在我们所测量的这些圆中,每一个圆的周长都是它直径的3倍多一些!再看屏幕上这三个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怎样呢(媒体演示:用每个圆的直径分别去度量它们的周长,并引导学生观察,每个圆的周长也分别是它直径的3倍多一些。
)师:在这三个圆中,不管是大圆还是小圆,每一个圆的周长也是它直径的3倍多一些。
如果再换成其它的圆来度量或者计算的话,同学们还会发现,它们每一个圆的周长还是它直径的3倍多一些。
那么我们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圆周长与直径的关系吗?生1:圆的周长都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
生2: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
(屏幕显示此句话)师:这就是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
这个表示3倍多一些的数,它还需要一个固定的数,我们称它为圆周率。
用式子表示就是"圆的周长?直径=圆周率"。
(板书在表格下面)。
圆周率用字母"p"来表示。
(媒体播放录音并同时显示祖冲之像等画面,介绍圆周率的知识及祖冲之对圆周率的贡献。
)[评析:教学遵循不完全归纳法的过程,通过"是"、"也是"、"还是"的三个层次,让学生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发现了圆周长与直径的关系,得出"总是"的结论。
学生在观察思考、既合作又分工的操作测量计算以及小组交流等不同学习方式的交互运用中,主动地投入了知识规律的形成和发现过程。
同时生动的多媒体动画画面有效地突破了教学难点,激起了学生的积极思维。
]四、计算圆的周长师:现在我们要得到这个圆的周长(指刚才画在黑板上的圆),其实我们只要测量出它的什么就可以计算出来呢?生:测量出它的直径。
师:那么已知这个圆的直径该怎样求它的周长呢?生:用直径去乘以圆周率。
师:为什么?生:因为圆的周长?直径=圆周率,所以圆的周长就等于直径乘以圆周率。
师:说得真好!(板书公式并教学用字母公式C=pd表示,过程略)(屏幕显示)会求这个圆的周长吗(d=2厘米)生:等于′2=(厘米)师:怎样求这个圆的周长呢(r=1厘米,屏幕显示。
)生:′2=(厘米)师:为什么要乘以2吗?生:因为已知的是半径。
先要算出直径,再算周长。
师:也就是先要计算2r,即d,再和p相乘。
公式可简写为C=2pr师:计算这两个圆的周长。
(屏幕显示:d=2分米,r=分米)(生计算)师:"2′′"怎样计算比较简便一些?生:先计算2′的积,然后再和相乘。
师:我们既然学过乘法的一些运算定律,在平时的计算中,就应当要经常运用它。
现在老师就要看看同学们能否把今天学习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解决问题。
(出示例1)师:(屏幕动画显示)求车轮滚动一周的长度,也就是求什么?生:求这个车轮的周长。
师:对,就是求这个车轮外圆的周长。
会做吗?(生尝试解答,师评讲,略。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一个新的知识:"圆的周长",谁来说说,我们掌握了哪些知识呢?(生总结)五、巩固和练习(略)[评析:始终把学生放在学习的主体地位,让学生面对困难自己想办法解决。
巩固练习设计精巧,针对性和层次性强,学生当堂完成,高质高效完成了教学任务。
] [总评:总的说来,整个一节课在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运用现代教学媒体方面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影响,是大家一致公认的一节具有特色的好课。
正如周玉仁教授所指出的:"他不仅充分发挥了多媒体直观、形象、动态地展示知识形成过程的作用,同时还配之其他实物的演示以及适时、适度的学生动手实际测量,再加上教师那些准确而生动的语言调节,使学生圆满地发现了圆周长与直径的关系。
师生之间,配合默契,知情交融;同学之间,合作交流,切磋提高。
这是一节教师的主导与学生的主体作用密切配合的好课,也是一节发挥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的整体功能的好课,真正地达到教学过程的优化。
真是春风化雨,回味无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