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工程师培训学习资料.
网络工程师学习笔记(完整版)

网络工程师学习笔记(完整版)包括:第1章交换技术第2章网络体系结构及协议第3章局域网技术第4章广域网技术第5章网络互连技术第6章网络操作系统第7章网络管理第8章网络安全与信息安全第9章 Internet第10章企业网与Intranet第11章 TCP/IP联网第12章Internet与Intranet信息服务第13章网络应用第一章计算机基础知识一、硬件知识1、计算机系统的组成包括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硬件系统分为三种典型结构:(1)单总线结构 (2)、双总线结构 (3)、采用通道的大型系统结构中央处理器CPU包含运算器和控制器。
2、指令系统指令由操作码和地址码组成。
3、存储系统分为主存—辅存层次和主存—Cache层次Cache作为主存局部区域的副本,用来存放当前最活跃的程序和数据。
计算机中数据的表示Cache的基本结构:Cache由存储体、地址映像和替换机构组成。
4、通道是一种通过执行通道程序管理I/O操作的控制器,它使CPU与I/O 操作达到更高的并行度。
5、总线从功能上看,系统总线分为地址总线(AB)、数据总线(DB)、控制总线(CB)。
6、磁盘容量记计算非格式化容量=面数*(磁道数/面)*内圆周长*最大位密度格式化容量=面数*(磁道数/面)*(扇区数/道)*(字节数/扇区)7、数据的表示方法原码和反码[+0]原=000...00 [-0]原=100...00 [+0]反=000...00 [-0]反=111 (11)正数的原码=正数的补码=正数的反码负数的反码:符号位不变,其余位变反。
负数的补码:符号位不变,其余位变反,最低位加1。
二、操作系统操作系统定义:用以控制和管理系统资源,方便用户使用计算机的程序的集合。
功能:是计算机系统的资源管理者。
特性:并行性、共享性分类:多道批处理操作系统、分时操作系统、实时操作系统、网络操作系统。
进程:是一个具有一定独立功能的程序关于某个数据集合的一次运行活动。
网络安全工程师培训课程

网络安全工程师培训课程网络安全工程师培训课程是一门专注于传授网络安全工程师技能的课程。
随着网络的普及和发展,网络安全问题也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
因此,培训网络安全工程师变得尤为重要。
下面是一门网络安全工程师培训课程的详细介绍。
第一部分:基础知识1.网络安全概述:介绍网络安全的基本概念、原则和目标,以及网络安全的重要性。
2.网络攻击与威胁:讲解各种常见的网络攻击和威胁,包括计算机病毒、黑客攻击、拒绝服务攻击等。
3.网络安全法律法规:了解国内外的网络安全法律法规,并学习如何合法地进行网络安全工作。
第二部分:安全技术1.网络安全架构与设计:学习网络安全的架构和设计原则,了解如何为企业或组织建立一个安全的网络环境。
2.网络监控与入侵检测:掌握网络监控技术和入侵检测系统的原理和实践操作。
3.数据加密与解密:学习对敏感数据进行加密和解密的技术,保护数据的安全性。
4.访问控制与身份验证:了解如何通过访问控制和身份验证技术来防止未授权的访问和使用。
5.安全漏洞扫描与修复:学习如何使用漏洞扫描工具来检测和修复系统中的安全漏洞。
第三部分:网络安全管理1.风险评估与风险管理:学习如何进行网络安全风险评估和风险管理,制定相应的安全策略和措施。
2.安全事件响应与处置:了解如何应对网络安全事件,学习安全事件响应的流程和技巧。
3.安全培训与宣传:学习如何开展网络安全培训和宣传活动,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技能。
第四部分:实践项目在课程的最后阶段,学员将参与一些实践项目,通过实际操作来巩固所学的网络安全知识和技能。
这些项目将涉及网络安全架构设计、安全漏洞扫描与修复、网络安全事件响应等方面。
通过这门培训课程,学员将获得全面的网络安全知识和实践技能,成为一名合格的网络安全工程师。
课程将通过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以确保学员能够真正掌握网络安全的核心概念和实践操作。
这门课程还将提供实际案例的分析和讨论,以帮助学员理解并解决实际网络安全问题。
2024版年度网络工程师教程pptx

通过配置IP Source Guard功能,可 以实现对IP源地址的合法性检查,防 止IP地址欺骗等安全问题。
22
05 网络安全防护与 故障排除
2024/2/3
23
防火墙技术原理及应用部署
2024/2/3
防火墙基本原理
介绍防火墙的定义、分类及工作原理,包括包过滤防火墙、代理 服务器防火墙等。
配置步骤
启用OSPF协议、指定路由器ID、将网络添加到 OSPF区域、配置OSPF相关参数等。
优缺点
支持大型网络、收敛速度快、可靠性高,但配置相 对复杂。
16
EIGRP增强型内部网关路由协议
EIGRP协议概述
基于距离矢量和链路状态算法的结合, 具有快速收敛和较低的网络开销等特
点。
配置步骤
启用EIGRP协议、指定AS号、将网络 添加到EIGRP进程、配置EIGRP相关
CIDR提高了IP地址的利用率,减 少了路由表的条目数量,提高了 网络性能。
2024/2/3
11
IPv6下一代互联网协议
1 2
IPv6定义 IPv6是下一代互联网协议版本,用于替代IPv4协 议,解决IPv4地址枯竭等问题。
IPv6特点
IPv6具有更大的地址空间、更高的安全性、更好 的移动性和更高的传输效率等特点。
网络故障排查工具
详细讲解常用网络故障排查工具的使用方法和技巧,如ping、 tracert、netstat等命令行工具以及网络分析仪等图形化工具。
网络故障案例分析
分享实际环境中网络故障排查的案例,加深学员对网络故障排查方法 和工具使用的理解和掌握。
2024/2/3
27
06 服务器搭建管理 与维护优化
网络工程师培训内容

网络工程师培训内容网络工程师作为信息化时代的从业人员之一,凭借良好的技能和能力,成为了企业和组织稳定运转的关键角色。
网络工程师的培训需要涉及计算机网络相关基础知识、网络安全、系统运维等方面的技巧。
本文就网络工程师的培训内容进行详细介绍。
一、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1.计算机网络概述计算机网络是指已连接在一起的计算机及其设备之间的互连集合,包括硬件、软件、协议。
网络工程师需要深入理解计算机网络的机理,掌握常见网络拓扑结构和通信协议。
例如,需要掌握OSI七层网络模型、TCP/IP层次协议、网络设备的分类、以太网技术等。
2.局域网技术局域网是指在一个小范围内,通过某种介质互相连接的计算机集合。
局域网技术主要包括构建局域网的硬件设备、网络拓扑结构、网络协议等内容。
网络工程师需要学习交换机、路由器、网桥、集线器等网络设备的使用技巧和规划方法。
同时了解以太网、IP协议、ARP协议、RARP协议等中的原理和应用。
3.广域网技术广域网是指覆盖范围较大的地理区域内的计算机及网络资源,与局域网相比,覆盖范围更大,通信速度相对较慢。
网络工程师需要了解广域网的组成、技术结构和网络协议,掌握技术规划、线路配置和调试方法等。
4.网络管理网络管理是指通过远程管理方式,监控和维护网络设备和服务器,确保网络与服务器的正常运行。
网络工程师需要学习网络管理方案和策略,例如固件、升级、整个网络程序包的配置,以及相关的监控系统、备份和恢复等方法。
二、网络安全网络安全是保证网络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关键,任何一个未得到保护的系统都会受到来自黑客的攻击、威胁和破坏,这会使企业的商誉受损或造成站点故障和数据丢失,对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网络工程师需要学习如何保护网络安全,以下为相关内容。
1.网络风险评估网络风险评估是基于现有的网络架构与安全策略,利用设备、软件技术对网络安全漏洞进行挖掘与评估,为制造安全保障提供依据。
网络工程师需要掌握对主机、应用程序、数据库、网络数据等方面进行评估的基本技巧。
网络安全工程师需要学什么

网络安全工程师需要学什么网络安全工程师需要学习的知识非常广泛,包括技术、理论、法律和管理等多个方面。
下面将分别介绍网络安全工程师需要学习的内容。
一、技术知识1. 网络基础知识:网络拓扑结构、协议、路由、IP地址等基础知识是网络安全工程师必备的基础。
2. 操作系统知识:熟悉常见操作系统如Windows、Unix/Linux的原理、架构和安全配置。
3. 数据库知识:了解数据库的安全配置和常见的数据库攻击手段。
4. 网络安全防御技术:掌握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入侵防御系统等网络安全工具的配置与使用。
5. 加密与解密技术:了解对称加密、非对称加密、哈希函数等加密算法原理,以及SSL/TLS等安全通信协议。
6. Web安全技术:熟悉Web应用的安全漏洞和攻击方式,并掌握防范措施。
7. 恶意代码分析:学习如何分析和逆向工程常见的恶意代码,以便及时发现和应对新型的威胁。
8. 移动安全技术:了解移动设备的安全漏洞和防护方法,掌握移动应用的代码审计和安全测试。
二、理论知识1. 安全协议与机制:了解HTTPS、VPN、IDS/IPS等安全协议和机制,理解其原理和使用场景。
2. 安全策略与管理:熟悉信息安全的概念、原则和标准,学习制定和执行安全策略的方法。
3. 威胁建模与评估:了解威胁建模的方法和评估风险的技术,对系统进行威胁分析和评估。
4. 漏洞分析与修复:学习漏洞的分析方法和修复技巧,能够及时响应和处理系统中的漏洞问题。
5. 安全意识教育:了解安全意识教育的目标和方法,能够进行员工的安全培训和意识教育活动。
三、法律和管理知识1. 相关法律法规:熟悉信息安全相关的法律法规,例如《网络安全法》等,了解相关责任和义务。
2. 安全政策与管理规范:学习制定和执行安全政策与管理规范的方法,确保企业安全风险可控。
3. 应急响应与事件管理:学习组织和实施安全事件的应急响应计划,掌握事件调查和溯源技术。
4. 安全审计与合规性:熟悉安全审计的方法和工具,能够对系统进行合规性审计和评估。
网络工程师培训教材

广域网:其覆盖范围很大,几个城市,一 个国家,甚至全球,主要是通过公用通信 网来组成,如因特网(Internet)。
网络概念
——计算机网络组成
远程局域网
局域网
广域网
网络互连设备
局域网连 接设备
局域网
网络外 部设备
将三层IP地址转换成二层MAC地 址
—网际层
TCP/IP协议
RARP协议(逆向地址解析协议 )
提供MAC地址到IP地址的转换
站点初始化时,通过RARP协议请求 • IP地址
•ICMP协议(网际控制报文协议)
提供差错报告服务 获取网络地址
—传输层
TCP/IP协议
•作用
建立端到端的连接和事物处理 在进程之间提供可靠、有效的 • 传输服务
—网络传输介质
网络概念
传输介质的分类:
有线传输介质: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缆 无线传输介质:无线电波、微波、红外线、
激光
衡量传输介质性能的主要技术指标有:
传输距离、传输带宽、衰减、抗干扰能力、 价格、安装等。
—网络传输介质
网络概念
有线传输介质
双绞线:屏蔽双绞线STP 非屏蔽双绞线UTP
在EIA/TIA 568A标准中,UTP共分为15类,计算 机网络常用的是3类、4类和5类UTP。如10BASE-T 以太网、100BASE-T快速以太网、IBM的令牌网。
网络概念
——网络拓扑结构
环拓扑
每个工作站有 两个连接 数据绕环单向 传输 令牌传递 每个工作站作 为中继器工作 令牌网 FDDI
网络概念
——网络拓扑结构
(2024年)网络工程师培训教程ppt课件

20
ATM网络原理与应用
具有高速、低延迟、高可靠性等特点。
ATM网络应用
适用于宽带综合业务数字网(B-ISDN)的核心层 和骨干层。
2024/3/26
21
ATM网络原理与应用
可用于构建企业网、校园网等局域网 络的骨干网。
可与IP技术结合,实现IP over ATM等 解决方案。
2024/3/26
3
IPv6应用前景
在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领域有广泛应用前景, 是未来互联网发展的重要方向
2024/3/26
27
05
路由器原理及配置方 法
2024/3/26
28
路由器基本概念和功能介绍
路由器定义
连接不同网络的设备,实现网络间数据包的转发 。
路由器功能
路径选择、数据转发、网络隔离、广播控制等。
路由器组成
子网掩码作用
用于划分子网,确定网络 地址和主机地址范围
2024/3/26
子网掩码计算方法
通过与IP地址进行按位与 运算,得到网络地址和子 网掩码
子网划分实例
根据实际需求,将一个大 的网络划分为多个小的子 网
25
CIDR表示法及超网合并技巧
CIDR表示法
无类别域间路由,用斜线记法表示IP 地址和子网掩码
用户浏览FTP服务器上的文件和 目录,并选择需要传输的文件 。
用户输入用户名和密码进行身 份验证。
2024/3/26
用户执行上传或下载操作,将 文件从客户端传输到FTP服务器 或从FTP服务器传输到客户端。
43
Web服务器搭建和网站发布流程
Web服务器搭建步骤 选择合适的Web软件,如Apache、Nginx等。 安装Web软件并配置相关参数,如端口号、虚拟主机等。
“网络工程师”培训专用教程

目 录402.2.2 广域网边缘设备 (39)2.2.1 网络模型 (39)2.2 典型网络模型 (38)2.1 培训目标 (38)第二章 常见网络接口与线缆 (37)1.5 小结 (36)1.4.19 费用性能需求 (35)1.4.18 X.25 与 Frame-Relay 的比较 (34)1.4.17 专用线路协议 - PPP (33)1.4.16 专用线路协议 - HDLC (32)1.4.15 专用线路 (31)1.4.14 X.25 特性 (29)1.4.13 X.25 描述 (27)1.4.12 Frame-Relay 特性 (26)1.4.11 Frame-Relay 描述 (22)1.4.10 ISDN 简介 (21)1.4.9 Modem 拨号上网 (20)1.4.8 WAN 服务类型 (19)1.4.7 WAN 协议 (18)1.4.6 WAN 及其常用设备 (17)1.4.5 WAN 定义 (16)1.4.4 以太网原理简介 (15)1.4.3 常见网络拓扑结构 (14)1.4.2 LAN 及其常用设备 (13)1.4.1 LAN 定义 (13)1.4 局域网与广域网 (12)1.3.4 地址解析协议 ARP (11)1.3.3 ICMP 检测 (10)1.3.2 TCP/IP 网络层协议概揽 (9)1.3.1 TCP/IP 传输层协议概揽 (9)1.3 TCP/IP 协议简介 (8)1.2.5 数据的封装 (7)1.2.4 OSI 模型与TCP/IP 协议的对应关系 (5)1.2.3 网络设备在层次模型中所处的位置 (3)1.2.2 OSI 七层模型及其功能 (2)1.2.1 网络的演进 (2)1.2 网络的演进与层次模型 (1)1.1 培训目标 (1)第一章 网络基础知识....................................................目 录华为“网络工程师培训”专业教程I1014.9 虚拟网配置 (100)4.8 端口状态 (99)4.7 端口配置 (98)4.6 系统配置 (97)4.5 默认配置 (96)4.4 Quidway S3008 交换机 (95)4.3 Quidway S3016 交换机 (94)4.2 Quidway S2403 交换机 (93)4.1 培训目标 (93)第四章 LAN Switch 配置 (92)3.4 小结..........................................................913.3.3 生成树....................................................903.3.2 端口捆绑..................................................893.3.1 虚拟网....................................................893.3 以太网扩展功能..................................................883.2.9 全双工方式................................................873.2.8 半双工方式................................................863.2.7 两种交换方式...............................................853.2.6 以太网交换机...............................................843.2.5 以太网分段................................................833.2.4 广播......................................................823.2.3 以太网冲突域...............................................813.2.2 传统的共享式以太网.........................................803.2.1 原始的以太网系统...........................................803.2 以太网发展及原理 ...............................................793.1 培训目标 (79)第三章 以太网交换机基础 (78)2.5 本章重点 (77)2.4.6 宽带接入方式...............................................732.4.5 ISDN 综合业务数字网........................................672.4.4 V.35 接口规程..............................................572.4.3 V.24 接口规程..............................................562.4.2 窄带接入方式...............................................522.4.1 广域网的类型...............................................522.4 广域网.........................................................512.3.6 局域网小结................................................502.3.5 千兆以太网................................................492.3.4 快速以太网................................................442.3.3 10M 以太网................................................432.3.2 以太网的物理接口类型........................................412.3.1 常见局域网类型.............................................412.3 局域网.........................................................目 录华为“网络工程师培训”专业教程II1616.2.5 通过哑终端配置路由器 *.....................................1606.2.4 通过 Telnet 配置远端路由器...................................1596.2.3 通过 Telnet 配置同一局域网内的路由器..........................1556.2.2 通过拨号线路远程配置路由器.................................1496.2.1 通过 Console 配置路由器.....................................1486.2 配置路由器....................................................1476.1 培训目标......................................................147第六章 路由器配置简介.................................................1465.3 本章重点......................................................1455.1 小结.........................................................1435.1.2 语音特性.................................................1405.1.1 VPN 特性.................................................1385.2.4 QoS 特性.................................................1385.1 新功能软件特性.................................................1305.2.3 可管理性 *................................................1295.1.4 可靠性...................................................1275.1.3 安全性...................................................1265.1.2 路由协议.................................................1245.1.1 IP 服务特性...............................................1235.2.2 网络互联性...............................................1235.1 路由器的软件特性...............................................1225.2.4 Quidway 路由器产品系列.....................................1215.2.3 Quidway 路由器的软件结构 *..................................1205.2.2 路由器的主要性能指标 * .....................................1195.2.1 路由器与相关网络设备的比较.................................1155.2.2 路由器工作原理............................................1145.2.1 路由器的作用..............................................1135.2.1 路由器的概念及基本构成.....................................1135.2 路由器工作原理.................................................1125.1 培训目标......................................................112第五章 路由器基础及原理...............................................1114.19 本章重点.....................................................1104.18 小结.........................................................1094.17 软件升级管理..................................................1084.16 支持SNMP (107)4.15 用户管理 (106)4.14 端口状态 (105)4.13 Spanning Tree (104)4.12 Trunk 配置 (103)4.11 端口类型 (102)4.10 802.1q VLAN Tag header ..........................................目 录华为“网络工程师培训”专业教程III2167.3.8 带子网编址...............................................2157.3.7 无子网编址...............................................2147.3.6 主机地址.................................................2137.3.5 IP 地址辨别...............................................2127.3.4 IP 地址范围...............................................2117.3.3 IP 地址类型...............................................2107.3.2 IP 地址...................................................2097.3.1 IP 地址介绍...............................................2097.3 IP 地址基础和子网规划...........................................2077.2.9 协议层去封装..............................................2067.2.8 LAN 到 WAN 路由..........................................2057.2.7 LAN 到 LAN 路由..........................................2047.2.6 多协议共存特性............................................2037.2.5 网络层工作原理............................................2027.2.4 网络协议与路由协议........................................2017.2.3 网络协议编址..............................................2007.2.2 网络协议地址..............................................1997.2.1 网络层功能...............................................1997.2 网络层基础....................................................1987.1 培训目标......................................................198第七章 网络层基础及子网规划...........................................1976.8 本章重点 (196)6.7 小结.........................................................1956.6.4 Tracert 命令...............................................1946.6.3 Ping 命令 .................................................1936.6.2 调试命令.................................................1896.6.1 常用 Show 命令............................................1886.6 基本操作命令..................................................1866.5.2 通过 FTP 升级路由器 * (179)6.5.1 通过 Console 口升级路由器 (178)6.5 升级路由器 (177)6.4.2 忘记 Bootmenu 口令的处理 (175)6.4.1 忘记进入特权模式的口令的处理 (175)6.4 忘记口令的处理 (174)6.3.8 显示特性.................................................1736.3.7 编辑特性.................................................1726.3.6 历史命令.................................................1716.3.5 命令行错误信息............................................1686.3.4 在线帮助.................................................1676.3.3 特权用户模式..............................................1666.3.2 普通用户模式 .............................................1656.3.1 进入路由器配置界面........................................1646.3 路由器命令行介绍...............................................1626.2.6 通过 FTP 配置路由器 *.......................................目 录华为“网络工程师培训”专业教程IV2609.2.2 X.25 网络模型.............................................2599.2.1 X.25 概述 (259)9.2 X.25 协议及配置 (258)9.1.8 显示接口信息 (256)9.1.7 PPP 配置举例 (254)9.1.6 CHAP/PAP 配置命令 (253)9.1.5 PPP 基本配置命令 (252)9.1.4 PPP 协商流程 (251)9.1.3 PPP 协议栈 (250)9.1.2 PPP 的组成部分 (249)9.1.1 PPP 协议简介 (249)9.1 PPP 协议及配置 (249)第九章 常见广域网协议及配置...........................................2488.2.10 调试 SAP 服务信息.........................................2478.2.9 调试 RIP 路由信息..........................................2468.2.8 显示 IPX 流量统计信息......................................2458.2.7 显示 SAP 服务信息..........................................2448.2.6 显示 IPX 路由表............................................2438.2.5 显示 IPX 接口信息..........................................2428.2.4 监控 IPX 信息.............................................2418.2.3 IPX 配置举例..............................................2408.2.2 IPX 接口配置命令..........................................2398.2.1 IPX 全局配置命令..........................................2398.2 IPX 配置介绍...................................................2388.1.9 GNS -- 客户如何发现服务器...................................2378.1.8 SAP -- 服务广告............................................2368.1.7 RIP -- IPX 路由协议.........................................2358.1.6 IPX 封装格式..............................................2348.1.5 Novell IPX 地址............................................2338.1.4 IPX 基本特性..............................................2328.1.3 IPX 协议在路由器中的地位...................................2318.1.2 Novell IPX 协议栈..........................................2308.1.1 IPX 协议简介..............................................2308.1 协议介绍......................................................230第八章 IPX 协议及配置 (229)7.6 本章重点 (228)7.5 小结.........................................................2257.4.3 网络检测工具..............................................2247.4.2 静态域名解析..............................................2237.4.1 配置 IP 地址...............................................2237.4 IP 地址配置及检验...............................................2227.3.11 广播地址 (218)7.3.10 子网规划 (217)7.3.9 带子网编址举例............................................目 录华为“网络工程师培训”专业教程V31410.2.7 IGP 和 EGP ..............................................31310.2.6 自治系统................................................31210.2.5 路由优先级..............................................31110.2.4 路由权..................................................31010.2.3 对网络拓扑变化的适应性....................................30910.2.2 路由的分类..............................................30810.2.1 什么是路由..............................................30810.2 路由的基本概念及算法...........................................30710.1 培训目标 (307)第十章 路由协议 (306)9.4 本章重点 (305)9.3.20 帧中继小结..............................................3049.3.19 监视帧中继..............................................3039.3.18 显示帧中继接口...........................................3029.3.17 DLCI 使用 Inverse ARP ......................................3019.3.16 用于网络发现的 Inverse ARP ..................................3009.3.15 子接口配置举例*..........................................2989.3.14 带子接口的帧中继*........................................2969.3.13 子接口配置*..............................................2959.3.12 帧中继部分网状连接*.......................................2949.3.11 子接口*.................................................2929.3.10 帧中继 MAP 举例..........................................2919.3.9 非广播多点访问(NBMA )...................................2909.3.8 帧中继全网状连接..........................................2899.3.7 水平分割与帧中继..........................................2869.3.6 帧中继配置...............................................2859.3.5 Quidway 支持的 LMI 格式....................................2849.3.4 帧中继 DLCI 的分配.........................................2829.3.3 帧中继术语...............................................2819.3.2 帧中继协议栈..............................................2799.3.1 帧中继介绍...............................................2799.3 帧中继协议及配置...............................................2789.2.15 X.25 小结................................................2769.2.14 监控 X.25*...............................................2759.2.13 配置 X.25 交换*...........................................2749.2.12 X.25 参数配置举例.........................................2709.2.11 X.25 的分组层参数配置.....................................2689.2.10 X.25 配置举例............................................2679.2.9 X.25 地址映射.............................................2669.2.8 封装 X.25 和配置 X.121 地址..................................2659.2.7 X.25 的配置任务...........................................2649.2.6 X.25 的虚电路.............................................2639.2.5 公用分组交换网编号........................................2629.2.4 IP 包通过 X.25 网络传送......................................2619.2.3 X.25 协议分层结构..........................................目 录华为“网络工程师培训”专业教程VI36510.7.4 BGP 路由的传播...........................................36410.7.3 BGP 的适用范围...........................................36310.7.2 BGP 的特点..............................................36210.7.1 BGP 简介................................................36210.7 BGP 协议及配置...............................................36110.6.7 小结....................................................36010.6.6 调试和监控..............................................35910.6.5 OSPF 协议配置............................................35810.6.4 区域划分................................................35610.6.3 计算路由................................................35410.6.2 链路状态................................................35210.6.1 OSPF 协议概述............................................35210.6 OSPF 协议及配置...............................................35110.5.7 小结....................................................34910.5.6 IGRP 协议的监控和调试.....................................34810.5.5 引入其他协议路由.........................................34710.5.4 IGRP 的配置..............................................34510.5.3 综合路由权 ..............................................34310.5.2 稳定特性................................................34210.5.1 IGRP 简介...............................................34210.5 IGRP 协议及配置...............................................34110.4.9 小结....................................................34010.4.8 RIP 协议的 debug 信息......................................33910.4.7 显示路由表信息...........................................33810.4.6 显示 RIP 协议配置信息......................................33710.4.5 RIP 配置举例.............................................33510.4.4 RIP 协议配置.............................................33310.4.3 RIP 路由的更新...........................................33210.4.2 RIP 路由表的初始化........................................33110.4.1 RIP 协议概述.............................................33110.4 RIP 协议及配置................................................33010.3.5 小结....................................................32810.3.4 IP 路由配置任务...........................................32710.3.3 缺省路由的配置及举例......................................32610.3.2 静态路由配置举例.........................................32410.3.1 配置静态路由.............................................32410.3 路由的基本配置方法............................................32310.2.15 小结 ..................................................32210.2.14 解决路由环问题的几种方法.................................32110.2.13 计算到无穷..............................................31910.2.12 路由环路问题............................................31810.2.11 链路状态协议............................................31710.2.10 距离矢量协议............................................31610.2.9 距离矢量算法.............................................31510.2.8 按寻径算法划分路由协议....................................目 录华为“网络工程师培训”专业教程VII40912.3.4 从多点接收呼叫...........................................40812.3.3 从一个单点接收呼叫 (407)12.3.2 对多点的呼叫 (406)12.3.1 对单点的呼叫 (405)12.3 DDR 的基本配置 (404)12.2 DDR 简介 (403)12.1 培训目标 (403)第十二章 DDR 、ISDN 配置.............................................40211.9 本章重点.....................................................40011.8.2 组网需求与配置...........................................39911.8.1 组网图..................................................39911.8 防火墙配置举例................................................39811.7.4 日志功能................................................39611.7.3 时间段包过滤.............................................39511.7.2 防火墙的属性配置命令......................................39411.7.1 防火墙基本配置任务.......................................39411.7 防火墙基本配置任务列表.........................................39311.6.2 访问列表在接口生效的命令配置...............................39211.6.1 访问列表的生效...........................................39211.6 访问列表的生效................................................39111.5 多条规则的组合................................................39011.4.3 扩展访问控制列表的举例....................................38611.4.2 扩展访问控制列表的配置命令................................38511.4.1 扩展访问控制列表概况......................................38511.4 扩展访问控制列表..............................................38411.3.2 标准访问控制列表的命令配置................................38311.3.1 标准访问控制列表概况......................................38311.3 标准访问控制列表..............................................37811.2.5 访问控制列表原理.........................................37711.2.4 地址列表的其他用途.......................................37511.2.3 访问控制列表.............................................37411.2.2 IP 包过滤技术介绍.........................................37311.2.1 网络安全技术介绍.........................................37311.2 网络安全技术..................................................37211.1 防火墙介绍...................................................372第十一章 防火墙及配置.................................................37110.10 本章重点....................................................37010.9 总结.........................................................36810.8.2 数据配置................................................36710.8.1 组网介绍 (367)10.8 配置实例.....................................................36610.7.5 小结....................................................目 录华为“网络工程师培训”专业教程VIII45813.5.1 组网图 (458)13.5 配置举例(一)................................................45713.4.4 设定判断主接口 down 和 up 的条件.............................45613.4.3 配置主备接口切换条件......................................45513.4.2 设定主接口使用的备份接口及优先级...........................45413.4.1 进入主接口配置模式.......................................45313.4 Quidway 备份中心的配置任务列表..................................45213.3 Quidway 备份中心的功能.........................................45113.2 什么是备份中心................................................45013.1 培训目标.. (450)第十三章 备份中心配置.................................................44912.13 本章重点....................................................44812.12.7 显示 ISDN 接口的类型.....................................44712.12.6 显示 ISDN 接口当前的状态..................................44612.12.5 显示要检查的被叫号码和子地址..............................44512.12.4 显示当前激活的呼叫信息...................................44412.12.3 ISDN 协议监控和维护......................................44312.12.2 设置模拟入呼叫..........................................44212.12.1 设置数字入呼叫..........................................44112.12 配置 ISDN 协议...............................................43912.11.6 配置通过 ISDN BRI 接口访问 Internet 实例......................43812.11.5 配置通过 ISDN BRI 接口访问 Internet ..........................43612.11.4 配置在 ISDN BRI 接口上运行 IPX 协议实例.....................43512.11.3 配置在 ISDN BRI 接口上运行 IPX 协议.........................43312.11.2 配置在 ISDN BRI 接口上运行 IP 协议实例 ......................43212.11.1 配置在 ISDN BRI 接口上运行 IP 协议..........................43112.11 配置 ISDN BRI 接口............................................42912.10.2 ISDN 的用户-网络接口规范..................................42812.10.1 ITU-T 的 ISDN 协议模型 (427)12.10 ISDN 技术概述................................................42512.9 DDR 监控和维护...............................................42412.8 Dialer 口介绍 *.................................................42312.7 配置 DDR 相关参数.............................................41712.6.2 配置....................................................41612.6.1 组网图.. (416)12.6 DDR 配置举例(二)............................................41412.5.2 配置 ...................................................41312.5.1 组网图.. (413)12.5 DDR 配置举例(一)............................................41212.4 配置 Dialer-list .................................................41112.3.6 对多点发出和接收呼叫......................................41012.3.5 对一个点发出和接收呼叫....................................目 录华为“网络工程师培训”专业教程IX52215.6.3 问题举例................................................52015.6.2 故障解决过程.............................................52015.6.1 故障分析定位.............................................52015.6 以太网问题...................................................51915.5.2 问题举例................................................51615.5.1 故障分析定位 (516)15.5 DDR 问题....................................................51215.4.2 问题举例................................................51015.4.1 故障分析定位 (510)15.4 网络层问题...................................................50115.3.2 故障解决过程及实例分析....................................50015.3.1 故障分析定位 (499)15.3 链路层问题...................................................49515.2.3 问题举例................................................49315.2.2 故障解决过程 ..........................................49215.2.1 故障分析定位.............................................49215.2 物理层问题...................................................49115.1 培训目标 (491)第十五章 常见网络问题分析及处理........................................49014.5 本章重点.....................................................48014.4.3 HSRP 配置实例...........................................47914.4.2 HSRP 其它配置...........................................47714.4.1 HSRP 基本配置...........................................47714.4 HSRP 的配置方法..............................................47614.3.5 HSRP 多备份组(MHSRP )..................................47314.3.4 HSRP 报文...............................................47214.3.3 HSRP 状态转换...........................................47014.3.2 HSRP 状态...............................................46914.3.1 HSRP 工作原理...........................................46914.3 HSRP 的实现..................................................46814.2.4 HSRP 的用途.............................................46714.2.3 HSRP 的引入.............................................46614.2.2 HSRP 解决的问题..........................................46514.2.1 HSRP 的概念.............................................46514.2 HSRP 协议简介................................................46414.1 培训目标 (464)第十四章 HSRP 协议及配置.............................................46313.7 本章重点.....................................................46113.6.2 配置....................................................46013.6.1 组网图.. (460)13.6 配置举例(二)................................................45913.5.2 配置....................................................目 录华为“网络工程师培训”专业教程X目录华为“网络工程师培训”专业教程15.7 小结.........................................................523第一章网络基础知识1.1 培训目标本章介绍网络的基础知识,包括网络的演进和层次化模型、TCP/IP 协议简介、局域网和广域网的定义及常用设备原理、常用协议原理与常用组网方式、一些协议特性的比较、以及不同的费用和性能需求下网络组网方式的选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章交换技术主要内容:1、线路交换2、分组交换3、帧中继交换4、信元交换一、线路交换1、线路交换进行通信:是指在两个站之间有一个实际的物理连接,这种连接是结点之间线路的连接序列。
2、线路通信三种状态:线路建立、数据传送、线路拆除3、线路交换缺点:典型的用户/主机数据连接状态,在大部分的时间内线路是空闲的,因而用线路交换方法实现数据连接效率低下;为连接提供的数据速率是固定的,因而连接起来的两个设备必须用相同的数据率发送和接收数据,这就限制了网络上各种主机以及终端的互连通信。
二、分组交换技术1、分组交换的优点:线路利用率提高;分组交换网可以进行数据率的转换;在线路交换网络中,若通信量较大可能造成呼叫堵塞的情况,即网络拒绝接收更多的连接要求直到网络负载减轻为止;优先权的使用。
2、分组交换和报文交换主要差别:在分组交换网络中,要限制所传输的数据单位的长度。
报文交换系统却适应于更大的报文。
3、虚电路的技术特点:在数据传送以前建立站与站之间的一条路径。
4、数据报的优点:避免了呼叫建立状态,如果发送少量的报文,数据报是较快的;由于其较原始,因而较灵活数据报传递特别可靠。
5、几点说明:路线交换基本上是一种透明服务,一旦连接建立起来,提供给站点的是固定的数据率,无论是模拟或者是数字数据,都可以通过这个连接从源传输到目的。
而分组交换中,必须把模拟数据转换成数字数据才能传输。
6、外部和内部的操作外部虚电路,内部虚电路。
当用户请求虚电路时,通过网络建立一条专用的路由,所有的分组都用这个路由。
外部虚电路,内部数据报。
网络分别处理每个分组。
于是从同一外部虚电路送来的分组可以用不同的路由。
在目的结点,如有需要可以先缓冲分组,并把它们按顺序传送给目的站点。
外部数据报,内部数据报。
从用户和网络角度看,每个分组都是被单独处理的。
外部数据报,内部虚电路。
外部的用户没有用连接,它只是往网络发送分组。
而网络为站之间建立传输分组用的逻辑连接,而且可以把连接另外维持一个扩展的时间以便满足预期的未来需求。
三、帧中继交换1、X.25特性:(1用于建立和终止虚电路的呼叫控制分组与数据分组使用相同的通道和虚电路;(2第三层实现多路复用虚电路;(3在第二层和第三层都包含着流控和差错控制机制。
2、帧中继与X.25的差别:(1呼叫控制信号与用户数据采用分开的逻辑连接,这样,中间结点就不必维护与呼叫控制有关的状态表或处理信息;(2在第二层而不是在第三层实现逻辑连接的多路复用和交换,这样就省掉了整个一层的处理;(3不采用一步一步的流控和差错控制。
3、在高速H通道上帧中继的四种应用:数据块交互应用;文件传输;低速率的复用;字符交互通信。
四、信元交换技术1、ATM信元ATM数据传送单位是一固定长度的分组,称为信元,它有一个信元头及一个信元信息域。
信元长度为53个字节,其中信元头占5个字节,信息域占48 个字节。
信元头主要功能是:信元的网络路由。
2、ATM采用了异步时分多路复用技术ATDM,ATDM采用排队机制,属于不同源的各个信元在发送到介质上之前,都要被分隔并存入队列中,这样就需要速率的匹配和信元的定界。
3、应用独立:主要表现在时间独立和语义独立两方面。
时间独立即应用时钟和网络时钟之间没有关联。
语义独立即在信元结构和应用协议数据单元之间无关联,所有与应用有关的数据都在信元的信息域中。
3、ATM信元标识ATM采用虚拟通道模式,通信通道用一个逻辑号标识。
对于给定的多路复用器,该标识是本地的,并在任何交换部件处改变。
条件:需要一个调制解调器Modem、标准的通信软件和一个联机服务帐号。
4、用户选择连接方法的考虑因素:联网的目标和需求;用户内部配置的网络基础设施;用户支付Internet联网费用的能力;对Internet安全服务的需求。
三、Internet地址在TCP/IP协议中,规定分配给每台主机一个32位数作为该主机IP地址。
每个IP地址由两个部分组成,即网络标识netid和主机标识hostid。
IP地址的层次结构具有两个重要特性:第一,每台主机分配了一个惟一的地址;第二,网络标识号的分配必须全球统一,但主机标识号可由本地分配,不需要全球一致。
1、A类:1.0.0.1至126.255.255.254可能的网络数有126个,主机部分有1677216台(224-22、B类:128.0.0.1至191.255.255.254可能的网络数有16384个,主机有65536台3、C类:192.0.0.1至223.255.255.254可能的网络数有2097152个,主机有256台4、D类:用于广播传送至多个目的地址用224-2395、E类:用于保留地址240-255RFC1918将10.0.0.至10.255.255.255、127.16.0.0至172.31.255.255、192.168.0.0至192.168.255.255的地址作为预留地址,用作内部地址,不能直接连接到公共因特网上。
四、Internet地址映射将一台计算机的IP地址映射到物理地址的过程称地址解析。
常用的地址解析算法有以下三种:1、查表法:将地址映射关系放在内存中的一些表里,当解析地址时,通过查表得到解析的结果。
用于广域网。
2、相近形式计算法:通过简单的布尔和算术运算得出映射地址。
用于可配置网络。
3、消息交换法:计算机通过网络交换信息得到映射地址。
用于静态编址。
TCP/IP协议组包含一个地址解析协议(ARP。
ARP协议定义了两类基本消息,一类消息是请求消息,另一类是应答消息。
五、Internet地址空间的扩展1、IPV6仍然支持无连接传送;允许发送方选择数据报大小;要求发送方指明数据报在到达目的站前的最大跳数。
更大的地址空间;灵活的报头格式;增强的选项;支持资源分配;支持协议扩展。
2、IPV6的数据报格式:IPV6数据有一个固定的基本报头40字节其后可以允许多个扩展报头,也可以没有扩展报头,扩展报头后是数据。
IPV4的数据报格式:包括数据报报头和数据区的部分。
报头:版本号、IHL、服务级别、数据单元长度、标识、标记、分段偏移、生命期、用户协议、报头检查和、源地址、目的地址、任选项+填充、数据。
3、该基本报头包含版本号、数据流标记、PAYLOAD长度、下一个报头、跳数极限、源地址、目的地址。
4、IPV4与IPV6比较:取消了报头长度字段,数据报长度字段被PAYLOAD长度字段代替;源地址和目的地址字段大小增加为每个字段占16个八位组,128位;分段信息从基本报头的固定字段移动扩展报头;生存时间字段改为跳数极限字段;服务类型字段改为数据流标号字段;协议字段改为指明下一个报头类型字段。
5、IPV6有三个基本地址类型,单播地址(unicast即目的地址指明一台计算机或路由器,数据报选择一条最短的路径到达目的站;群集地址(cluster即目的站是共享一个网络地址的计算机的集合,数据报选择一条最短路径到达该组,然后传递给该组最近的一个成员;组播地址(multicast即目的站是一组计算机,它们可以在不同地方,数据报通过硬件组播或广播传递给该组的每一成员。
6、对任何地址若开始80位是全零,接着16位是全1或全零,则它的低32位就是一个IPV4地址。
第10章企业网与Intranet主要内容:1、企业网络计算的组成和管理2、企业网络开放系统集成技术3、intranet定义和要素4、intranet应用和建立一、企业网络计算的背景和挑战企业网是连接企业内部各部门并和企业外界相连,为企业的通信、办公自动化、经营管理、生产销售以及自动控制服务的重要信息基础设施。
Intranet是基于TCP/IP协议,使用环球网WWW工具,采用防止外界侵入的安全措施,为企业内部服务,并有连接Intranet功能的企业内部网络。
1、驱动企业网络计算的因素:用户需求,这是基本动力;先进和实用的信息技术;迅速变化中的巿场。
2、可采用两种模型:一种是可伸缩的模型,即企业网络计算的同样的软件可运行在企业内部的不同平台上;另一种是集成的模型,即企业内部不同平台上的软件的集成。
二、企业网络计算的组成和特性1、企业网络计算的组成:客户机/服务器计算;分布式数据库;数据仓库;网络和通信;网络和系统的管理;各种网络应用。
2、企业网络计算的特性:支持客户机/服务器计算械;支持管理海量数据的能力和设施; 分布数据管理的设施;国际化和本地化;功能强的通信设施;系统的灵活性;分布资源管理;开发工具和开发手段的提供。
三、开放系统开放系统:是对一个不断发展的、厂家中立的、用于对整个系统进行有效配置、操作和替换的接口、服务、协议和格式的规范描述的实现,它的应用和组成部件可以用不同厂家的其他相同实现替代。
1、开放系统的两个特点:开放系统所采用的规范是厂家中立的,或者是与厂家无关的;开放系统允许不同厂家的产品替换,这种替换包括整个系统其组成部件。
2、专用系统:它所采用的规范是专用,而不是厂家中立的;专用系统不允许由不同厂家的产品替换;它的组成部件允许具有许可证的厂家产品替换。
3、驱动开放系统发展的因素:功能、可用性、复杂性、价格。
四、企业网络开放系统集成技术1、FRAMWORK是应用程序的开发和运行环境,它实际上是蹭件和操作系统的组合。
比较有名的产品有CICS、Windows、UNIX。
2、COSE专门制定了自己的开放系统环境规范,主要技术包括用于窗口管理的Motif、标准API接口和用于数据库管理的SQL。
3、信息系统与网络计算主要实现网络范围数据管理、通信和网络管理,主要技术有:在数据管理方面有用于数据库间通信的RDA,即远程数据访问;通信服务DCE分布式计算环境,RPC远程过程调用,OSI开放系统互连;管理服务,DME分布管理环境,SNMP简单网络管理协议。
五、开放系统环境应用可移植框架六、Intranet的定义和要素1、Intranet是基于Internet TCP/IP协议,使用的环球网WWW工具、采用防止外界侵入的安全措施、为企业内部服务,并有连接Internet的功能的企业内部网络。
2、Intranet的组成:网络、电子邮件、内部环球网、邮件地址清单、新闻组Newsgroups、闲谈Chat、FTP、Telnet、Gopher。
第11章TCP/IP联网主要内容:1、TCP/IP实现的基本原理2、Windows NT平台的联网3、UNIX平台的联网及LINUX网络的联网一、TCP/IP实现基本原理1、TCP/IP的实现方式:TSR常驻内存程序是一种安装在Windows之前在DOS上运行的程序。
缺点,不能动态分配内存,TSR需要动态链接库DLL帮助,才能让Windows程序访问网络。
目前只有在DOS环境下才使用TSR方式DLL动态链接库是一个16位的Windows程序函数库,只有当用到其中的过程时才会被调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