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航路开辟与郑和下西洋的比较

合集下载

郑和下西洋和新航路开辟的比较

郑和下西洋和新航路开辟的比较

郑和下西洋与新航路开辟
一、背景不同:(1)明朝时中央集权制度强化,封建制度衰落。

(2)西欧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的兴起。

二、目的不同:(1)政治目的:宣扬——加强——满足
(2)经济目的:海外殖民,掠夺财富,进行原始资本积累。

三、特点不同:(1)时间早:
(2)规模大
(3)次数多
(4)贸易性质:前者是封建国家朝贡性的贸易,后者是掠夺性的贸易四、影响和后果不同:
(1)郑和下西洋是中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主动外交,是世界航海史的伟大壮举,极大地加强了与亚非国家的友好关系,促进了与亚非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

但其不计经济效益的做法,违背了经济规律,对中国新的经济因素未产生直接作用,造成巨大经济负担,因此也不可能持久。

(2)西欧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成长和资本主义时代的到来,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联系,导致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开始了世界一体化的进程。

五、形成差异的原因不同:
根源在于两次航海的经济基础不同。

前者是封建自然经济基础上的航海;
后者是建立在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兴起的基础之上。

六、郑和下西洋废止原因及其启示上的不同:
原因:朝贡贸易不计经济效益,违背经济规律。

耗费浩繁,国库枯竭。

明末的禁海令,实行闭关政策。

启示:发展对外关系必须适应经济发展规律,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一定要坚持改革开放。

郑和下西洋与开辟新航路之比较

郑和下西洋与开辟新航路之比较
悠久的历史, 文明 的古 国, 通过 历史 我们 得以 了解: 历 史 里有画, 历史里有歌 , 历史是祖先在向我们诉说。
汪金玺 ( 郑州八中 2008届 10班 指导老师: 吴战利 )
中学政史地 初中历史

识 整
三、从航海活动的组织来看: 西欧开辟新航线, 得到了王室的支
理 持、鼓励和资助, 在西欧的君主制国家中, 君主和新兴的商人结成了
非正式的联盟: 君主保护商人不受封建主的侵害, 商人则向君主提供
财政支援, 以取得政治权利和社会声望, 两者实际上是一种合作关
系。而郑和下西洋的所有费用全来自皇帝, 包括郑和在内的大小官
员、士兵、水手全部由皇帝委派。这里面商业贸易的因素太少, 可以
说皇帝是唯一的投资者和中心组织者。
四、从航海所造成的影响来看: 欧洲开辟新航路后, 给欧洲带回
是伟大壮举, 而不能成为历史上划时代的里程碑。
32
学历史犹如在海边捡贝壳, 时间越久, 捡得越多。 郑怡笑 ( 郑州八中 2008届 10班 指导老师: 吴战利 )
丰富的消费品和大量金银财宝, 这些财富转化为资本, 帮助资本主义
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同时, 开辟新航路也成为世界各国相互隔绝

状态被打破的标志。而郑和下西洋本身并不是为了牟利, 虽有物品
贸易, 但带回的物品如斑马、长颈鹿和珠宝、香料等, 纯粹是为了取悦
皇帝和充实宫廷, 对国计民生无大益处, 这样的航海活动只能称得上
二、从航海的目的看: 欧洲人从事海上探险基本上是出于商业目 的, 是为了控制东方的茶叶、珠宝、香料、丝绸、瓷器贸易, 进而掠夺黄 金。原来欧洲通往东方的道路被奥斯曼帝国控制着, 除了能够继续 牟利的意大利人外, 其他欧洲人都渴望找到一条前往遍地黄金的东 方的新航路。而中国的郑和下西洋则是因为明成祖期望向他国炫耀 国威, 加强和沿途国家的联系, 并且加强这种联系的目的是要维护中 国作为文明中心的地位。

郑和下西洋与新航路开辟比较

郑和下西洋与新航路开辟比较

郑和下西洋与新航路开辟比较
1.目的不同:
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是宣扬国威;新航路开辟目的是为了开拓市场,获得财富。

2.背景不同:
郑和下西洋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的社会形态下进行的,自然经济带有封闭性;新航路开辟是商品经济发展的推动,商品经济带有开放型。

3.时间:
郑和下西洋比新航路开辟早近半个世纪。

4.规模不同:
郑和下西洋规模庞大。

新航路开辟规模小。

5.经费来源不同:
郑和下西洋是由政府投资。

新航路开辟来自个人投资或王室支持。

6.影响不同:
郑和下西洋促进了中外的友好交流,但贡赐贸易无益于国计民生;新航路开辟不仅加强了世界的联系,更重要的是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7.性质不同:
郑和下西洋是与各国友好交往的义举;新航路开辟是资本主义海外殖民性质。

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世界市场联系之路:导致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人类文明交流之路:世界各民族各地区的联系日益密切。

欧洲崛起之路:推动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欧洲开始崛起。

殖民掠夺之路:西方国家对外殖民扩张,最终导致东方从属于西方。

思想震撼之路: 证明了“地圆学说” ;冲击了神学理论。

第12课 水陆交通的变迁-高二历史选择性必修二记诵笔记(经济与社会生活)

第12课 水陆交通的变迁-高二历史选择性必修二记诵笔记(经济与社会生活)

第12课水陆交通的变迁【时空坐标】【思维导图】【知识梳理】知识点一古代的陆路交通与水路交通1.古代交通产生和发展的原因(1)原始人在自然界中习惯性的足迹就形成了“路”。

(2)人类转向定居生活后,以住地为中心的交通进一步发展。

(3)生产的发展推动了人工道路的铺设。

2.古代交通的代表性成就(1)陆路交通1.中国古代对海洋的探索(1)西汉时期:初步形成东、南两条航线,东线通向朝鲜半岛和日本,南线通向印度洋。

(2)宋元时期:造船工艺和航海技术有了重大进步,磁罗盘、实用航海图和天文定位技术广泛应用,使中国海船能够持续航行。

(3)明朝:郑和下西洋①时间:1405年到1433年。

②概况:郑和七次下西洋,船队航行至东南亚、印度、波斯湾、阿拉伯半岛、红海和东非沿岸等地。

(4)中国古代已经形成了连通中国与东亚、南亚、西亚、非洲等地的“海上丝绸之路”。

2.古代西方对海洋的探索(1)波利尼西亚人很早就在太平洋诸岛活动。

(2)腓尼基人首次横渡地中海。

(3)维京人在北大西洋和北海地区探险。

(4)阿拉伯人在印度洋开展繁忙的海上贸易。

3.近代西方对海洋的探索(1)新航路开辟时间15世纪末16世纪初概况①达·伽马发现从欧洲绕过非洲到达东方的航线②哥伦布到达美洲③麦哲伦船队穿越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完成环球航行④欧洲人还开辟了北大西洋和南太平洋的海上航线影响新航路的开辟让全球海路大通,世界主要的大洋和大陆之间,通过海上航线建立了直接联系,环球交通网络逐渐形成(2)开凿运河①1869年开通的苏伊士运河连接了红海和地中海,成为西欧和南亚、东亚之间最近、最直接的水上通道。

②1914年巴拿马运河通航,极大地缩短了大西洋和太平洋之间的航行距离。

知识点三工业革命与交通的发展1.火车与铁路交通(1)火车的发明与影响条件工业革命引发了交通的变革发明1814年,斯蒂芬森改进了蒸汽机车影响19世纪上半期,在英国带动下,欧美各国纷纷修建铁路网,铁路成为陆路交通的主干,带动了机器制造业、钢铁业、建筑业等行业的大发展。

郑和下西洋与新航路开辟对比

郑和下西洋与新航路开辟对比

郑和下西洋与新航路开辟对照表
辨析:有人说,郑和下西洋根本无法和新航路的开辟相担并论。

你同意这个观点吗?请说明理由。

答:不同意,
理由一:郑和下西洋无论从时间、规模、数量上都远远超过新航路的开辟,是中国也是世界航海史上的
壮举。

理由二:新航路的开辟目的是为了扩张海外市场,掠夺殖民地,给其它地方带来的灾难。

而郑和下西洋
则促进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联系与友好往来。

理由三:郑和下西洋不畏艰难,勇于开创的进取精神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永远值得后人的纪念。

考点15比较郑和下西洋和新航路开辟的概括及作用

考点15比较郑和下西洋和新航路开辟的概括及作用

西欧—好望角 西欧—美洲
葡萄牙 达●伽马 西欧-好望角-印度
西班牙 麦哲伦 环球旅行
4、影响(一分为二) ①新航路开辟后的正面影响: A.促进了各个大陆之间人们的迁徙; B.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 C、促进了文明的交流;
总之,世界开始走向整体。
②新航路开辟的负面影响: A.疯狂掠夺财富; B.屠杀印第安人,破坏印第安文明; C.贩卖黑奴;
目的
不 同 点 影响 规模
共同点
都是世界航海上的壮举; 都加强了世界各国的联系,促进了文明
弘扬国威,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 2、时间:
1405—1433年,明成祖七次派郑和率领船队远航西洋。
3、路线: 刘家港—福州—占城(越南)—满剌加(马来西亚)—爪 哇—榜葛剌(孟加拉国和印度)—锡兰(斯里兰卡)—阿 拉伯半岛—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 起点:刘家港 终点: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
当郑和下西洋的壮举沉寂半个多世纪后,西方 国家为了获取更多的商业利益,积极拓宽自身 未知的海域,踏上了开辟新航路的征程!
1、对东方商品的需求; 2、在资本主义萌芽的影响下,对货币的需求量 增加,希望在欧洲以外的地方能够攫取大量黄金; (根本原因) 3、东西方传统的陆路商路被阻断了,西方迫切需要 开辟一条通往东方的新航路; 4、《马可· 波罗游记》中关于东方遍地黄金的 描述广为流传,激起欧洲人对东方的向往。
郑和该选择什么季节出发?(提示:船前进的动力主要靠风)
亚热带季风气候
夏季偏南风,冬季偏北风 冬季出发合适 夏季适合返航
带去了丝织品、瓷器、茶叶、印花布、铁器等 载回了香料、染料、药物及大量供皇室享用的珍珠、 玛瑙、宝石、象牙等奢侈品
4、作用:
促进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有 助于中国人对世界的了解。 5、结果: 郑和下西洋的目的不是发展海外贸易,给明朝 造成巨大负担,最终导致航海壮举悄然而止。

比较郑和下西洋和新航路开辟

比较郑和下西洋和新航路开辟

郑和下西洋禁与不禁
明王朝官员关于郑和下西洋有两种不同的观 点:一种认为劳民伤财,应该禁止;另一种 认为可以发扬国威,增加与海外联系,不应 该禁止。你同意哪一种观点?
郑和下西洋的影响与哥伦布航海 对世界的影响有什么不同?
西洋人开辟了新航路,航海事业进一步发 展起来,引起了“商业革命”和“价格革 命”,推动了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但是 同时也给拉美人民造成了巨大的灾难。 郑和下西洋加强了明朝与海外诸国的联系 和友好往来,但是,它所采取的不计经济 效益的政策,给明朝造成巨大负担,最终 导致航海壮举悄然结束。
你对此感兴趣吗?
郑和下西洋 船只数量 船只大小
200多艘
哥伦布航海
最少一次3艘, 最多一次17艘
海船长151.8米, 宽61.米
长24.5米, 宽6米
携带的货物
随行人员的 数量
丝织品、瓷器、茶叶、 牲畜、农具、种 印花布、铁器等 子、粮食 出海人数最多时达 27800人 最多一次一千多 人
郑和下西洋途径的主要地点:
▶要有危机意识。 ▶要有开放兼容的思想、开拓创新的勇气、自强不息 的精神。 ▶只有把握住历史的机遇,着眼长远、吸纳推广,才能 在世界文明发展的主流中发挥和平大国的积极作用。
……
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分 别是出于什么目的?
郑 和
1.宣扬国威; 2.加强与海外诸国的外交联系; 3.满足统治者对异域珍宝特产的需求; 4.寻找下落不明的建文帝。
哥 1.直接目的在于寻找黄金。 伦 2.欧洲对东方贸易的需要。 布 3.掠夺土地是开辟新航路的主要目的。
如果明朝郑和的 船队和哥伦布的 舰队在大洋上相 ?
1)认为郑和下西洋的目的在于炫耀明朝军事的 强大和国家的富强 2)认为郑和下西洋劳民伤财,有损国家利益.

比较郑和下西洋和新航路的开辟

比较郑和下西洋和新航路的开辟

郑和下西洋郑和奉中国明廷之命率领船队7 次出使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事件。

从永乐三年(1405)至宣德八年(1433)的28年中,郑和从南京下关宝船厂出发,沿江、浙、闽、粤海岸南下复西行,最远到达非洲东岸肯尼亚的蒙巴萨,访问了亚非沿岸30多个国家和地区。

经过明永乐时期,国家强盛统一,政治较为清明。

政府致力于恢复和发展中国与海外诸国的友好关系。

永乐三年六月,郑和使团第一次下西洋,从江苏太仓刘家港出海,依次访问占城(今越南南部)、爪哇、旧港(今印度尼西亚巨港)、苏门答剌、南浡里(在今苏门答腊岛北部)、锡兰山(今斯里兰卡)、古里等国。

并在古里为船队建立了交通、贸易中心转运站。

五年九月返回南京。

继而二下西洋,统舟师前往爪哇、满剌加(今马六甲)、锡兰山、古里、柯枝(今印度柯钦)、暹罗等国访问。

七年七月返国。

九月又前往占城、爪哇、满剌加、苏门答剌、阿鲁(今苏门答腊岛日里河流域)、南巫里(即南浡里)、锡兰山、小葛兰(在今印度柯钦南)、柯枝、甘巴里(今印度泰米尔纳德邦的科因巴托尔)、阿拔巴丹(今印度阿默达巴德附近)、古里等国访问。

十年十一月,第四次下西洋,访问占城、爪哇、满剌加、苏门答剌、南浡里、彭亨(今属马来西亚)、急兰丹(今马来西亚的哥打巴鲁)、锡兰山、加异勒(今印度南部的卡异尔)、甘巴里、柯枝、古里沙里湾泥(今地不详)、溜山(今马尔代夫首都马累)、忽鲁漠斯(今伊朗阿巴丹附近)、剌撒(今也门木卡拉附近)、木骨都束(今肯尼亚摩加迪沙)、不(卜)剌哇(今孛的布腊瓦)、麻林迪今肯尼亚的马林迪)、比剌(今非洲爪达富伊角外的阿卜德库里岛)、孙剌(今地不详)等亚非国家。

这次出使开通了中非航路。

同年十二月,第五次下西洋,于十七年七月回国。

十九年正月,第六次下西洋,护送忽鲁谟斯、阿丹、喃渤利、苏门答剌、阿鲁、满剌加、甘巴里等16国使臣回郑和宝船模型国,对沿途所经国家和地区又进行了友好访问。

郑和使团与海外诸国的贸易往来也有了更深入的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点:新航路开辟与郑和下西洋的比较
比较哥伦布等人的航海与中国郑和的远航有什么不同:
郑和下西洋新航路的开辟


1405-1433年1487-1522年


为了宣扬国威,扩大明朝的影响加
强海外联系
为了开拓市场,掠夺财富


船队庞大,船多人多船队很小,船少人少


与各国友好交往的状举殖民扩张活动


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发现了美洲,并开辟了两条通往东方的航线


促进了与亚非国家的友好往来和经
济交流
客观上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促进了资本主
义的产生发展。

易错微析
开辟新航路的实质易错:
开辟新航路的实质是殖民的扩张与掠夺。

例题1 有人说哥伦布是将美洲纳入近代人类文明社会大家庭的先驱,是对人类社会的交往作出特殊贡献的历史人物。

他这样说的依据是()
A.哥伦布开辟新航路的结果是进步的,使美洲和世界各地联系更加密切
B.他开辟新航路的品格是高尚的,为美洲的发现作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
C.他开辟新航路的目的是正义的,加快了美洲的发展
D.他开辟新航路的手段是先进的,最先发现了美洲新大陆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全球史观,从该史观出发,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使世界逐渐融为一体,加强了各地的交流,促进了世界的文明和进步,故选A。

例题2 郑和与哥伦布是15世纪以来东西方著名的航海家。

他们的远航活动()
A.都以加强友好交往为目的
B.都途经非洲好望角
C.都有强盛的国家作后盾
D.所到之处都受到热烈欢迎
答案: C
解析:郑和下西洋是与各国友好交往的义举;而哥伦布等人远航属殖民扩张活动。

因此A不符合题意;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因此B不适合郑和;开辟新航路的实质是殖民的扩张与掠夺,给当地人民带来了灾难,因此D不适合郑和;郑和与哥伦布的远航都有强盛的国家作后盾符合题意,所以选C。

1.15、16世纪西欧国家开辟新航路与郑和下西洋相比,不同点是()
A.得到统治者支持
B.使用指南针辨别方向
C.促进资本主义发展
D.到达非洲东海岸
2.探究历史发展的共性是历史学习的任务之一。

新航路开辟和丝绸之路开通的共同影响是()
A.促进了沿途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
B.开始了世界一体化的进程
C.促进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D.促进了欧洲、亚洲、非洲、美洲的交往
3.他(哥伦布)的抱负和思想“不仅反映出中世纪的衰落,也反映出理性主义和资本主义新时代的兴起。

”但是,对于印第安人而言()
A.开启了可怕损失的历史
B.开启欧洲人扩张与征服的英雄历史
C.世界的发现和人的发现
D.大西洋变成了一座桥梁,一个启程之地。

4.新航路开辟与郑和下西洋相比,共同之处有:()
①都是人类航海史上的创举②都使用了中国发明的指南针
③都是和平交往的方式④都以黄金为目的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5.有人说,欧洲人开辟新航路追求的是“物质财富”,而郑和下西洋则追求“精神财富”,如果把二者结合在一起,就称得上完美的航行了。

对这句话的错误理解是()
A.欧洲人开辟新航路是一种掠夺
B.郑和下西洋是宜扬国威的政治行为
C.强调这二次航行都有美中不足
D.同时指出了两次航行的弊端
6.阅读图片材料:
图片一:郑和下西洋路线图片二:欧洲航海家开辟新航路请回答:
(1)请列出郑和下西洋及欧洲航海家开辟新航路的时间。

(2)试比较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等人航海的不同之处。

(3)有人说,在郑和下西洋和欧洲航海家开辟新航路的背后,体现出中国海上力量的没落和欧洲海上力量的兴起。

你是否同意这种看法?为什么?这给对我们有何启示?
1.C解析:本题考察学生对新航路的开辟和郑和下西洋的认识,根据所学知识,当时
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为了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也是为了宣扬国威,而西方新航路的开辟是在欧洲资本主义兴起的情况下进行的,是为了掠夺财富和原料,所以欧洲把掠夺来的财富运往欧洲,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A、B、D三项是它们的共同点,故选C。

2.A解析:A项是其共同影响;B、C项是新航路开辟的影响,而不是共同影响;D项不
能概括共同影响,新航路开辟促进了欧洲同美洲的交往,而丝绸之路促进了中国同中亚、西亚各国的联系。

3.A解析:考察新航路的开辟对欧洲的影响。

B项是对欧洲殖民者来说的;C、D项是从全球史观的角度进行分析的。

对欧洲来说,新航路开辟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封建势力的衰落,“不仅反映出中世纪的衰落,也反映出理性主义和资本主义新时代的兴起。

”正是对这一作用的反映。

对印第安人,则是开始了血泪史的一页,故选A。

4.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新航路开辟与郑和下西洋的相关知识,通过分析选项,我们知道它们的共同之处表现在:都是人类航海史上的创举,都使用了中国发明的指南针,故选A。

5.C 解析:郑和下西洋是宣扬国威,新航路开辟是追求物质财富。

同时也指出了两次航行的弊端,材料中没有对两次航行进行表彰,谈不上“美中不足,故选C。

6.答案:(1)郑和:1405-1433年;迪亚士:1487年;哥伦布:1492年;达伽马:1497-1498年;麦哲伦:1519年。

(2)规模:郑和船队庞大,船多人多;哥伦布等人船队很小,船少人少。

目的:郑和下西洋是为了宣扬国威,扩大明朝的影响,加强海外联系;哥伦布等人远航是为了开拓市场,
掠夺财富。

性质:郑和下西洋是与各国友好交往的义举;而哥伦布等人远航属殖民扩张活动。

影响:郑和下西洋促进了与亚非国家的友好往来;哥伦布等人开辟新航路客观上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促进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

(3)同意。

明朝中期以后,中国经济、社会、军事的发展呈现出颓势,倭患、边患不断。

而明朝闭关锁国的国策又束缚了海上贸易的发展,致使中国曾一度领先的造船技术、指南针技术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最终导致海上力量落后于欧洲新兴国家。

启示略(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郑和下西洋史实的识记。

第(1)问认真读图,依据教材内容,结合所学世界近代史知识,可知郑和:1405-1433年;迪亚士:1487年;哥伦布:1492年;达伽马:1497-1498年;麦哲伦:1519年。

第(2)问题目考查学生对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等人航海的不同之处的分析。

依据教材内容,结合所学世界近代史知识,我们可以从目的、性质、规模和影响角度来作答。

郑和下西洋目的是宣扬国威,扩大影响,加强海外联系。

而哥伦布等人远航是为了开拓市场,掠夺财富。

规模方面:规模大、航程远、次数多。

哥伦布等人船队很小,船少人少。

性质:郑和下西洋是与各国友好交往的义举;而哥伦布等人远航属殖民扩张活动。

影响:郑和下西洋促进了与亚非国家的友好往来;哥伦布等人开辟新航路客观上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促进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