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乐旅游服务质量研究【文献综述】
“农家乐”旅游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docx

“农家乐”旅游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随着我国现代化、城市化和工业化的进程加快,城乡经济快速增长,人们对旅游的需求也呈现出日益多样化。
上世纪刚刚兴起的“农家乐”旅游,兼有乡村旅游、休闲旅游、生态旅游等多种旅游形式的优点,它以“吃农家饭、住农家屋、学农家艺、干农家活、享农家乐”为主要内容,凸现了自然、纯朴、宁静、生态的主题,带有强烈的中国乡土气息,迎合了人们走出城市、追求生态、亲近自然的心理,成为一种越来越受旅游者青睐的新型旅游形式。
1.农家乐旅游的概念界定关于农家乐旅游,不同学者给出的定义也不尽相同。
田喜洲[1]对农家乐定义是以农民家庭为依托、以农村自然风光以及具有乡土气息的农家生活为特色的一种新型旅游活动;除传统的农耕乐以外,通过利用海鲜优势、在海边发展的鱼家乐,利用森林优势、发展“森林之家”;利用草原优势、发展蒙古包等等都属于农家乐,是一个大农业的概念。
胡卫华[2]给出的定义点出了农家乐游客的旅游内容,即游客可以在农家乐旅游地观民风民俗、赏田园风光、品农家风味、闻泥土芳香,真正可谓其乐无穷。
马艳霞[3]认为农家乐是通过游“乡村农家”来学习感悟“乡村文化”,其着重突出的是“乡村文化”的内涵。
杜春霞[4]指出,农家乐旅游是指具有鲜明农家乐元素,即赏农家景、住农家院、吃农家饭、干农家活、享农家乐的新兴旅游业态。
此概念对农家乐投资和经营主体更加广泛,不局限在农家、农户、农民,还增加了工商资本;内容更强调“农家乐元素”的开发与挖掘。
综上所述,农家乐旅游是指在城郊或乡村突出开展具有“农家”元素的休闲体验活动,是一种新型的旅游形式。
2.农家乐旅游的缘起与发展2.1 农家乐旅游的缘起。
农家乐旅游起源于国外的乡村旅游。
一般认为,国内最早的农家乐出现在1987年成都市郭县友爱乡农科村。
该村的一位花卉苗圃经营户,在原来的苗圃基地上增加了餐饮、住宿等内容,吸引了大量的城里人来旅游观光住宿,后来这种将农业生产与观光旅游相结合的旅游形态被省领导称为“农家乐”。
农家乐旅游发展与研究文献综述

农家乐旅游发展与研究—文献综述随着旅游业的深入发展,满足旅游者不同需求和偏好的旅游产品应运而生。
“农家乐”就是新生旅游产品中的一朵奇葩。
“农家乐”旅游是城市需求和农村特别是城郊农业综合资源相互适应、相互作用和结果,开辟了一条传统农业增加收入,调整结构的新路子;同时也为广大农民改变精神面貌,加快文明进程提供了机遇。
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关注重视农家乐的发展。
(一)研究背景长期以来,三农问题一直成为决定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和现代化进程的关键性问题,2005年10月,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是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坚持从各地实际出发,尊重农民意愿,扎实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
2008年10月,在十七届三中全会上也给出了“实现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破解城乡二元结构,进一步解决‘三农’难题”的指示。
而发展农家乐休闲旅游,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条可行途径。
农家乐休闲旅游具有价廉、环保、节能的产业特点,并结合生态、地理、资源的优势,有利于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成为新时期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建设新农村实现城乡一体化的纽带。
人们为暂别城市生活的喧嚣,走进农村、亲近大自然也成为一种新时尚,尤其在金融危机影响蔓延的当下,借助短途旅游产业来拉动内需也受到极大的重视。
(二)国内外研究状况我国对于农家乐旅游的研究在上世纪90年代初中期才真正起步,其涉及的内容包括管理、产品、营销和规划等诸多方面,学者深入探讨了文化、非农村、可持续发展等在与农家乐旅游相结合的问题。
而更多的则是研究事多农家乐旅游发展的现状、问题和对策粗略的总结。
到21世纪,研究的数量增多,结合实例的实证研究增多,基本以定性为主。
2002 年国家旅游局在全国开展创建“全国工农业旅游示范点”工作,对各地发展“农家乐”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农家乐的服务质量与特色

农家乐的服务质量与特色农家乐近年来成为人们休闲度假的热门选择之一。
作为一种结合农业观光和乡村旅游的形式,农家乐既能让人们放松身心,又可以亲近大自然,尽情享受乡村生活的美好。
在农家乐的发展中,服务质量与特色成为了吸引游客的重要因素。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农家乐的服务质量和特色。
一、农家乐的环境特色农家乐一般位于乡村环境中,环境自然、空气清新,远离了城市的喧嚣。
农家乐的服务商通常会在环境布置上下功夫,创造独特的乡村风情。
例如,用农村风格的装修和家具,打造温馨的乡村氛围。
同时,农家乐还能提供种植有机蔬菜和水果的农田,让游客亲自参与农事活动,亲近大自然,体验农耕文化。
二、农家乐的食品特色农家乐的一大特色就是提供农家自产的新鲜食材,并以此为基础,制作出独具特色的农家菜肴。
这些食品无污染、味道鲜美,给人带来满足感。
农家乐还可以提供丰盛的农家餐桌,让游客品尝到传统的乡村美食,了解当地的饮食文化,让口味重城市生活的人们重新感受到乡村的纯朴与美味。
三、农家乐的活动特色为了丰富游客的体验,农家乐通常会提供一系列有趣的活动。
例如,组织游客参加农耕体验、采摘活动、乡村运动等,使游客能够亲身参与其中,感受到农村生活的乐趣。
此外,农家乐还可以举办传统的文化活动,如民俗表演、手工艺制作等,让游客了解当地的传统文化,感受乡村的魅力。
四、农家乐的住宿特色农家乐还提供住宿服务,为游客提供乡村度假的舒适环境。
与传统的酒店不同,农家乐的住宿环境更加亲切自然。
一些农家乐提供的客房采用了农村特色的建筑风格,装修简洁而温馨,给人一种宾至如归的感觉。
游客居住在农家乐中,能够深入了解当地居民的生活方式和习俗,体验真正的乡村生活。
五、农家乐的服务质量农家乐的服务质量是吸引游客的关键。
农家乐的工作人员需要具备良好的服务意识和沟通能力,热情接待每一位游客,关心他们的需求,并及时解决问题。
此外,农家乐的工作人员还应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能够向游客介绍农耕文化、当地的景点等,提供帮助和咨询。
农家乐旅游服务质量研究【文献综述】

农家乐旅游服务质量研究【文献综述】文献综述农家乐旅游服务质量研究1 “农家乐”在国内外的发展1.1 农家乐在国外的发展农家乐起源于国外的乡村旅游。
并将国内特有的乡村景观民风民俗等融为一体,因而具有鲜明的乡土烙印。
同时,它也是人们旅游需求多样化、闲暇时间不断增多、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和“文明病”、“城市病”加剧的必然产物,是旅游产品从观光层次向较高的度假休闲层次转化的典型例子。
1865年意大利“农业与旅游全国协会”的成立标志着世界乡村旅游的开端,而其广泛兴起始于20世纪中后期(尹衍波,2005)。
20世纪50年代,国外出现了集生产、观光、游乐于一体的大型综合观光农场,这种农场融合人工与天然,使农业景观更具观赏性(王云才,2002)。
法国的乡村旅游起步也很早,从20世纪60年代算起,也有40几年的发展历程(方忠权,2008)。
法国的乡村旅游最早起源于乡村旅馆的兴建和随之而来的全国性联合经营组织的组建。
过去,乡村旅游主要以观光旅游、休闲度假为主;近年来,国外的乡村旅游又向深层次发展,旅游者不仅“看”而且“干”,由过去欣赏结果,变为参与过程,真正体验农活的“原汁原味”。
1.2 农家乐在国内的发展我国国内真正意义上的乡村旅游始于20世纪80年代,它在特殊的旅游扶贫政策指导下应运而生,但由于起步较晚,目前尚处于初期阶段。
目前我国各地的乡村旅游开发均向融观光、考察、学习、参与、康体、休闲、度假、娱乐于一体的综合型方向发展,其中国内游客参加率和重游率最高的乡村旅游项目是:以“住农家屋、吃农家饭、干农家活、享农家乐”为内容的民俗风情旅游;以收获各种农产品为主要内容的务农采摘旅游;以民间传统节庆活动为内容的乡村节庆旅游。
成都市三圣乡的“农家乐”是我国目前公认发展最早的地方,我国早期开发的历史文化景点、风景名胜区附近的家庭宾馆应是“农家乐”原始雏形。
截至2008年,全国农家乐旅游景点每年接待游客总量已超过3亿人次,旅游收入超过400亿元人民币。
农家乐的服务质量与用户体验

农家乐的服务质量与用户体验随着现代城市生活的快节奏和高压力,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追求简单、自然、慢节奏的生活方式。
农家乐作为一种结合了农业观光和休闲度假的形式,逐渐受到人们的喜爱。
然而,农家乐的服务质量与用户体验往往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从服务态度、环境设施、食品质量、活动体验等方面,探讨农家乐的服务质量与用户体验。
1. 服务态度农家乐作为一种特殊的旅游形式,其服务态度是影响用户体验的关键因素之一。
对于农家乐的经营者来说,友善、热情、耐心的态度能让游客感受到家的温暖和关怀,从而提升用户体验。
而对于游客来说,乐于沟通、诚恳待人、宽容理解的态度也能加深与农家乐的交流,获得更好的服务体验。
2. 环境设施农家乐的环境设施对于用户体验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一个舒适、干净、有特色的农家乐能带给游客更好的休闲感受。
例如,独立的卫生间、舒适的床铺、通风良好的房间等能够提供游客良好的休息环境,而美丽的庭院和花园、设施齐全的游泳池等则能够提供游客更多的娱乐选择,让游客能够充分享受到农家乐带来的乡村风光。
3. 食品质量作为乡村旅游的一部分,农家乐的食品质量直接关系到用户对该农家乐的评价。
新鲜、安全、独特的农家菜能够满足游客对美食的追求,同时也是农家乐地道性的体现。
农家乐的经营者应注重食材的选择和加工技巧,做到菜品色香味俱佳,让游客既能品尝到农家特色菜肴,又能保证其营养和安全。
4. 活动体验除了舒适的住宿和美味的食物,农家乐的活动体验也是用户关注的重点。
丰富多样的农业体验项目,如采摘水果、插秧、喂养动物等,能够让游客更好地了解农村生活,亲近大自然。
此外,设置合理的娱乐活动,如篝火晚会、农家歌舞表演等,也能增添游客的乐趣,提升用户体验。
5. 价位合理性农家乐作为一种乡村旅游形式,其价位也是用户选择的一个因素。
合理的价位既能吸引游客,又能让游客觉得物有所值。
农家乐的经营者应根据自身的特点和市场需求,合理定价,同时要注意价格与服务质量的匹配性,避免价格过高或价格过低导致用户对服务质量有所怀疑。
“农家乐”旅游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农家乐”旅游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农家乐是一种农村旅游模式,以农家为主要服务场所,为游客提供住宿、餐饮、娱乐等一系列服务。
随着人们对于自然、文化、休闲等旅游需求的提高,农家乐旅游也在逐渐兴起。
但是,农家乐旅游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探讨对策。
一、现状中国农业部的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全国共有注册农家乐万家,其中正式经营的有8300多家,建成农家乐游客接待能力为2000万人次。
农家乐游客主要来自城市或其他农村地区,对于乡村风景、民俗文化等有浓厚的兴趣。
二、问题尽管农家乐旅游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青睐,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
1.住宿和卫生条件较差。
一些农家乐由于专业程度不够,住宿设施和卫生条件较差,无法满足游客的需求。
2.服务体验不佳。
一些农家乐缺乏专业的服务意识,对游客的服务体验不佳,影响了游客的满意度。
3.安全意识薄弱。
农家乐的安全防范意识薄弱,导致一些游客发生了安全问题,影响了游客的体验和安全。
三、对策针对农家乐旅游存在的问题,需要采取相应的对策。
1.规范管理。
加强对农家乐的规范管理,确保农家乐的住宿、卫生、食品等符合相关的标准,并通过认证体系等方式加强监管和管理。
2.提高服务质量。
加强农家乐从业者的培训和教育,提升服务意识和服务技能,为游客提供更好的服务体验。
3.加强安全防范。
加强农家乐旅游的安全防范,制定相关的安全管理制度,对游客进行安全教育,确保游客的安全。
同时,加强对农家乐建筑、设施等的安全检查和维护,提高安全保障水平。
综上所述,农家乐旅游在发展中面临着多种问题,需要采取相应的对策。
只有通过规范管理、提高服务质量和加强安全防范,才能为游客提供更好的旅游体验和保障。
成都市“农家乐”旅游的发展与对策研究-旅游管理论文

成都市“农家乐”旅游的发展与对策研究-旅游管理论文成都市“农家乐”旅游的发展与对策研究论文摘要:“农家乐”旅游是一种农民利用自家院落以及周围的田园风光、自然景点,以低廉的价格吸引旅游者前来吃、住、游、玩的旅游形式。
它不仅提供了一种新的休闲方式和消费空间,而且还在调整农民的产业结构、增加农民的收入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本文从现状开发角度对成都市“农家乐”进行较为完整的勾勒,从成都市“农家乐”旅游发展背景、模式、存在的问题等方面进行分析,提出一些发展建议,以更好的促进成都市“农家乐”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实现农民的持续增收。
关键词:农家乐;成都;发展;对策Discussion on the Development of Nongjiale Tourism in ChengduAbstract: The situation and problems of Nongjiale in Chengdu are analyzed in the paper. Nongjiale is one motif of the modern tourism. In our country, it originated in Chengdu. It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pattern. Although it began in 1990s, it has developed at a great speed because of Nongjiale being consonant with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modern tourism, the requirement of dwellers in city wanting to go to nature and the requirement of new economy. It expands the space of tourism and takes lead of increasing income of peasants and prospering rural economy. Depending on the advantageous position of abundant tour resource and culture background, the suggestion for developing the leisure and culture tour and some detail development strategies are brought out in the paper, to optimize industrial structure of the countryside.Key word: Nongjiale; Chengdu; development; suggestion我国是一个具有多民族特色和悠久农业生产历史的文明古国,有着丰富的农业资源和独特的田园风光,以及淳朴的风土民情和乡风民俗。
“农家乐”旅游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1)

“农家乐”旅游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人们精神需求的不断提高,农村旅游逐渐成为人们休闲、娱乐以及体验农村生活的重要方式。
农家乐作为一种重要的农村旅游形式,其本质是以农村为背景,以农业文化为特色,提供农业生产体验、农村生活体验,以及农村风景观赏等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新型休闲消费方式。
然而,中西部地区尤其是非发达地区,“农家乐”旅游存在着一些问题。
本文将就“农家乐”旅游的现状、问题以及对策进行研究。
一、现状当前“农家乐”旅游在我国已经逐渐发展成熟。
据统计,截至2017年,中国农家乐业已经有100万家,年接待游客数量达到了5亿人次以上。
而且,随着国民经济不断发展以及政策的支持,在农村旅游发展中,“农家乐”旅游在其中所占的分量越来越大。
不过,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游客对“农家乐”旅游的需求也在发生变化,这为“农家乐”旅游的持续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
二、问题1.产品单一:目前“农家乐”旅游主要以农业生产和农村生活体验为主,但涉及的内容较为单一,缺乏创新,产品的种类和品质需要进一步提高,以满足不同的游客需求。
2. 基础设施薄弱:由于许多农家乐以农村自然条件为主要景点,缺乏有效的市场推广和产品宣传,导致农家乐的知名度和吸引力不够。
此外,很多农家乐的基础设施也不够完善,游客的住宿、交通等问题也需要得到改善。
3.经营模式单一:许多农家乐经营模式都是简单的提供食宿服务,无法满足游客多样化的需求。
农家乐的经营模式需要创新,探索出适合自己的模式,以提高自己的竞争能力。
三、对策1.提高产品质量和创新:应加大投资力度,开发更符合游客需求的新型产品和旅游项目。
在保证农业生产的情况下,增加互动性强、娱乐性好的旅游项目,提高产品的可玩性和趣味性。
2.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政府应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加强对农家乐的扶持力度,提高农家乐的整体管理、卫生、环境等各方面的品质。
同时,在农家乐的推广宣传上,应将重点放在网络营销上,及时掌握游客需求,提高农家乐的知名度和参与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献综述
农家乐旅游服务质量研究
1 “农家乐”在国内外的发展
1.1 农家乐在国外的发展
农家乐起源于国外的乡村旅游。
并将国内特有的乡村景观民风民俗等融为一体,因而具有鲜明的乡土烙印。
同时,它也是人们旅游需求多样化、闲暇时间不断增多、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和“文明病”、“城市病”加剧的必然产物,是旅游产品从观光层次向较高的度假休闲层次转化的典型例子。
1865年意大利“农业与旅游全国协会”的成立标志着世界乡村旅游的开端,而其广泛兴起始于20世纪中后期(尹衍波,2005)。
20世纪50年代,国外出现了集生产、观光、游乐于一体的大型综合观光农场,这种农场融合人工与天然,使农业景观更具观赏性(王云才,2002)。
法国的乡村旅游起步也很早,从20世纪60年代算起,也有40几年的发展历程(方忠权,2008)。
法国的乡村旅游最早起源于乡村旅馆的兴建和随之而来的全国性联合经营组织的组建。
过去,乡村旅游主要以观光旅游、休闲度假为主;近年来,国外的乡村旅游又向深层次发展,旅游者不仅“看”而且“干”,由过去欣赏结果,变为参与过程,真正体验农活的“原汁原味”。
1.2 农家乐在国内的发展
我国国内真正意义上的乡村旅游始于20世纪80年代,它在特殊的旅游扶贫政策指导下应运而生,但由于起步较晚,目前尚处于初期阶段。
目前我国各地的乡村旅游开发均向融观光、考察、学习、参与、康体、休闲、度假、娱乐于一体的综合型方向发展,其中国内游客参加率和重游率最高的乡村旅游项目是:以“住农家屋、吃农家饭、干农家活、享农家乐”为内容的民俗风情旅游;以收获各种农产品为主要内容的务农采摘旅游;以民间传统节庆活动为内容的乡村节庆旅游。
成都市三圣乡的“农家乐”是我国目前公认发展最早的地方,我国早期开发的历史文化景点、风景名胜区附近的家庭宾馆应是“农家乐”原始雏形。
截至2008年,全国农家乐旅游景点每年接待游客总量已超过3亿人次,旅游收入超过400亿元人民币。
由国家旅游局在全国倡导的创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已达359家,遍布内地31个省区市。
2 农家乐概念的界定
众所周知,“农家乐”旅游起源于国外的乡村旅游。
因此在了解乡村旅游概念的同时,对“农家乐”的概念有了大概的了解。
国外比较普遍接受的是Gilbert和Tang(1995)的定义乡村旅游就是农户为旅游者提供食宿等条件,使其在农场、牧场等典型乡村环境中从事各种休闲活动的一种旅游。
世界旅游组织(1997)在推荐给各国政府官员、地方社区和旅游者使用的《地方规划指南》中将乡村旅游界定为:旅游者在乡村(通常是偏远地区的传统乡村)及其附近逗留、学习、体验乡村生活模式的活动。
该村庄也可以作为探索附近地区的基地。
随着“农家乐”旅游的逐渐火爆,越来越多的学者参与到对“农家乐”的研究当中。
许多学者也对“农家乐”作出了明确的概念界定。
著名学者田喜洲(2002)指出“农家乐”旅游有广义和狭义之分,我们通常所指的农家乐旅游及狭义的农家乐旅游,从购买者角度讲,它是指游客在农家田园寻求乐趣,体验与城市生活不同的乡村意味;从经营者的角度讲,它是指农民利用自家院落所依傍的田园风光、自然景点,以以低廉的价格吸引市民前来吃、住、玩、游、娱、购的旅游形式。
广义的农家乐旅游源于农业的概念,农家乐旅游还包括林家乐、渔家乐等形式,这种旅游形式可以定位于休闲类,其旅游主题既是民俗旅游又是生态旅游,是农业经济与旅游经济的结合,它是以城郊居民家庭为依托,以田园风光和别有情趣的农家生活为特色吸引市民来此休闲度假、观光娱乐、体验劳作的一种新型旅游活动。
马艳霞(2003)将“乡村文化”作为“农家乐”的主要内涵,说道“农家乐”是一种集观乡村景色,尝乡村淡饭蔬食,体农家生活习俗,品乡村文化意蕴为一体的旅游产品,它是以“乡村农家”为外形,以“乡村文化”为主脉,其旅游内容反映着“乡村文化”的内涵。
综上所述,“农家乐”即农民利用当地优越的自然条件,并融入一些娱乐基础设施,将该地的民俗风情、田园风光等作为旅游吸引物,吸引城市居民或旅游者前来观光旅游的新型旅游活动。
它迎合了近几年来兴起的“生态旅游”和“绿色旅游”的时尚前沿,拥有广阔的市场空间和发展前景。
3 服务质量概念及理论模型
国外对服务质量的研究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七十年代,随着质量这一概念融入到服务领域,很快就引起了学术界的重视。
1982年,Gronroos提出顾客感知服务质量的概念,他认为服务质量是一个主观范畴,它主要取决于顾客对服务质量的期望(即期望服务质量)同实际感知的服务水平(即体验服务质量)的对比,强调管理者应当从顾客的角度来理解服务质量的构成,这样才能使顾客满意。
Parasuraman,Zeithaml和B erry简称(PZB)(1985)指出消费者的感知服务质量是消费者对普遍水平的服务供应商的服务实绩的期望与其对该行业内某一具体企业的真实绩效的感知间的差距,即:服务质量=绩效感知-服务期望。
后来Parasuraman,Zeithaml和B erry简称(PZB)(1988)再次提出,服务质量是与“态度”相类似的概念。
他们认为,服务质量是顾客对服务质量相关影响因素实际表现的感知同对服务的期望之间的比较结果。
当预期的服务大于感受到的服务时,服务质量要低于顾客满意的服务质量,而且随着预期的服务和感收到的服务之间不一致程度的增加,服务质量会趋于完全的不满意;当预期的服务等于感受到的服务,服务质量是满意的;当预期服务小于感受到的服务时,服务质量会超过顾客满意的服务质量,且随着二者之间不一致程度的增加,服务质量会趋于理想化的质量。
不难看出,国外的学者主要是从顾客感知角度来衡量顾客对服务质量的满意程度。
而我国的学者对服务质量的研究起步较晚,主要集中在服务质量评价方法在各行业的应用情况,以及服务质量关键指标的建立等方面。
洪生伟(1998)提出服务质量是指服务满足顾客明确和隐含需要能力的特性之总和。
汪纯孝(1999)对宾馆服务质量管理工作的重点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无形服务的质量对宾客满意程度有更大的影响。
虽然研究的领域涉及到餐饮、航空、电信等领域,但大多都停留在理论实证检验层面上,并没有对服务质量的研究进行创新。
4 关于旅游景区服务质量的研究
到目前为止,人们对旅游景区服务质量的研究基本停留在定性阶段。
在概念和标准体系建立方面:赵黎明(2002)和黄翔(2004)对旅游景区服务质量的概念和内容作出了界定,并对服务质量进行标准化和规范化建设。
另外,周玲强(2006)也对旅游景区服务质量更是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他从旅
游景区服务质量的标准、产品质量管理、旅游景区服务管理和项目服务管理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陈秋华(2006)将质量管理理论应用于生态旅游景区,从四个方面构建起了生态旅游景区质量管理体系框架。
在游客满意方面:李智虎(2003)用游客满意的方法对旅游景区服务质量的提升做了深入分析。
分析了旅游景区的员工与游客满意的关系,提出了游客满意与员工满意的双向互动强化。
5 对国内外已有研究的简要述评
综合前人对旅游景区服务质量的研究,可以看出存在诸多不足:(1)研究多趋于定性研究,缺乏定量研究。
(2)多是从顾客的角度研究问题,很少有学者从管理者或者是服务人员的角度研究问题,带有一定的片面性。
(3)对旅游景区质量管理的操作缺少统一的规范性,没有形成标准。
这使对旅游景区服务质量的研究失去了意义。
本文将在定性研究的同时,融入一些定量研究,使景区服务质量的研究更为全面。
并从服务人员和顾客的角度双向研究问题,找到更多的突破口。
另一方面,由于农家乐还是个新型的旅游产品,目前国内外对农家乐服务质量的研究很少。
本文结合了前人对农家乐、服务质量以及旅游景区服务质量的研究,以奉化农家乐为例,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走访等方式,参考已有文献,从农家乐的服务质量着手,寻求农家乐服务质量的跟进方法,为农家乐的进一步发展提供资料。
参考文献
[1]周林、王树进.国外B&B与我国“农家乐”的比较研究[M],2008.
[2]宁波奉化“农家乐”推动新农村建设,宁波市林业局,2008年8月,国家林业局/
[3]田喜洲,论“农家乐”旅游经济[J].农村经济,2002(11):61-62.
[4]马艳霞,以村野文化内涵塑农家乐旅游核心:浅析重庆农家乐旅游开发现状及发展趋势[J].西南民族学院报,2003,(4).
[5] Gronroos C.Marketing in Service Companies.Malmo Liber,1983
[6] ParasuramanA,Zeithaml VA和B erry LL.A Conceptual Model of Service Quality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Future Research.Journal of Marketing,1985,45(Fall):41-50
[7] 赵黎明.旅游景区管理学[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2.10-11
[8] 李智虎.谈旅游景区服务满意度的提升[J].营销企划,2003.4.39-41
[9]黄翔.旅游区管理[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3.159-170
[10]周玲强.旅游景区管理[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2.223-242
[11]陈秋华,李欠强,生态旅游景区质量管理体系框架构建研究[J],林业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