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工程地质学考点要点重点

合集下载

工程地质学 复习要点

工程地质学 复习要点

工程地质学复习要点桂林韦昌吉2020/11/20第一章绪论工程地质学:是介于地学与工程学之间的一门边缘交叉学科,它研究士木工程中的地质问题,工程地质学为了解决地质条件与人类工程活动之间的矛盾的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

工程地质条件:在工程地质学中,由于地质因素对工程建筑的利用和改造有影响,因而把这些地质因素综合称为工程地质条件。

工程地质条件出现的三个问题:①建筑物基础的不均匀沉降问题;②黏土层在基岩面上的稳定问题;③砂负岩层的角度小于基岩面的倾角问题。

第二章岩石的成因类型及其工程地质特征地壳:地球的固体外壳叫地壳。

地幔:处于地壳和地核中间,也称中间层或过渡层,跟据化学成分不同而分为两层:地幔上层和地幔下层。

一、矿物矿物:指存在于地壳中的具有一定化学成分的物理性质的自然元素或化合物。

造岩矿物:构成岩石的矿物称为造岩矿物。

造岩矿物绝大部分是结晶质。

次生矿物:自然界中的矿物经受着各种地质作用而在不断发生变化,当外界条件变到一定程度后,矿物原初的成分、内部构造和性质就会发生变化,形成新的次生矿物。

矿物的物理性质:颜色(自色、他色、假色)、光泽(造岩矿物绝大部分属于非金属光泽)、硬度(矿物的硬度的确定,是根据两种矿物对刻时互相是否刻伤的情况而定)、解理和断口。

摩氏硬度计:硬度对比的标准,从软到硬依次由下列10种矿物组成,称为摩氏硬度计。

①滑石、②石膏、③方解石、④萤石、⑤磷灰石、⑥正长石、⑦石英、⑧黄玉、⑨刚玉、⑩金刚石。

二、岩浆岩岩浆岩:当岩浆的内部压力小于上部岩层压力时,迫使岩浆停留下,冷凝成岩浆岩。

依冷凝成岩浆岩的地质环境的不同,将岩浆岩分三类:深成岩、浅成岩、喷出岩。

岩浆岩的产状有:岩基、岩株、岩盘、岩床、岩脉。

岩浆岩的结构:指组成岩石的矿物的结晶程度、晶粒的大小、形状及其相互结合的情况。

岩浆岩的结构分为:全晶质结构(粗粒结构、中粒结构、细粒结构、微粒结构)、半晶质结构、非晶质结构。

岩浆岩的构造:是指矿物在岩石中的组合方式和空间分布情况。

工程地质学知识点

工程地质学知识点

⼯程地质学知识点第1章1.什么是⼯程地质条件?什么是⼯程地质问题?(p2图1-2重要)由于地质因素对⼯程建筑的利⽤和改造有影响,因⽽把这些地质因素综合称为⼯程地质条件,以明确地质条件与⼯程有关。

建筑场地及其邻近地区的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地质、⾃然地质作⽤与现象等都是⼯程地质条件所包含的因素。

⼯程地质问题包括建筑物基础的不均匀沉降问题、粘⼟层在基岩⾯上的稳定问题、沙页岩层向坡外倾⾓为30度⼩于基岩⾯的倾⾓⽽导致⾬后向基岩⾯⽅向滑移造成基岩滑坡2.岩⽯和矿物在⼀定得地质条件下,由⼀种或⼏种矿物⾃然组合⽽成的矿物集合体称为岩⽯;按成因可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三⼤类。

存在于地壳中的具有⼀定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的⾃然元素和化合物称为矿物,常见的造岩矿物有⽯英(SiO2)、正长⽯(KAlSi3O8)、⽅解⽯(CaCO3)。

⽯灰岩的主要成分⽅解⽯;花岗岩的主要成分长⽯、⽯英、云母。

矿物的光学性质:颜⾊、条痕、光泽、透明度3. 结构是指组成岩⽯的矿物的结晶程度、晶粒的⼤⼩、形状及其相互结合的情况(⽣成环境)。

构造是指矿物在岩⽯中的组合⽅式和空间分布情况(反映地质作⽤)。

第2章1.解理、断⼝:矿物受打击后能沿⼀定⽅向裂开成光滑平⾯的性质,成为解理。

裂开的光滑平⾯称为解理⾯。

不具⽅向性的不规则破裂⾯,称为断⼝。

解理分类按出现⽅向的数⽬分为:⼀个⽅向的解理(云母),两个⽅向的解理(长⽯),三个⽅向的解理(⽅解⽯);按解理的完全程度分:极完全解理(云母),完全解理(⽅解⽯),中等解理(正长⽯),不完全解理(磷灰⽯)。

2.地质年代:地球发展的时间段落。

岩层的地质年代有两种,绝对地质年代和相对地质年代。

绝对地质年代是指组成地壳的岩层从形成到现在有多少“年”。

它能说明岩层形成的确切时间,但不能反映岩层形成的地质过程。

相对地质年代能说明岩层形成的先后顺序及其相对的新⽼关系。

3.沉积岩相对地质年代的确定⽅法:1)地层对⽐法:上新下⽼;2)地层接触关系法:不整合⾯下⽼上新;3)岩性对⽐法;4)古⽣物化⽯法4.岩浆岩相对地质年代的确定⽅法:1)侵⼊接触2)沉积接触第3章1.地质构造:构造变动在岩层和岩体中遗留下来的各种构造形迹。

工程地质学知识点

工程地质学知识点

工程地质学知识点1.地质调查和勘探:工程地质学的基础是对地质条件进行准确和详细的调查和勘探。

地质调查包括地貌调查、地层调查、构造调查等,用于确定地质结构、岩性和地层等地质情况。

2.地质工程地质勘察:地质工程地质勘察是为了解地下地质情况、获得工程设计和施工所需的地质资料而进行的工作。

包括地质资料的收集、分析、解释和报告等。

3.岩土力学:岩土力学是研究岩土材料变形和破坏的力学性质和变形规律,对于工程地质学至关重要。

岩土力学的主要内容包括岩土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质、应力应变关系、强度和破坏准则等。

4.岩土工程:岩土工程是研究土地和岩石的工程性质、问题和处理方法,它是工程地质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

主要研究岩土工程材料的性质、施工技术、工程设计和施工控制等。

5.地下水和水文地质:地下水是地质工程中一个重要的因素,对工程建设和稳定性有重要影响。

水文地质研究地下水运动、分布、水位、水质等地下水问题,为工程建设提供地下水环境的合理利用和保护措施。

6.坡体工程:坡体是指地表坡地上层土层的局部或整体塌陷或滑动变形。

坡体工程是为了防治坡体滑坡和塌陷而进行的一系列工程措施,包括防护、加固、治理等。

7.地震工程:地震工程是研究地震对工程建设和结构物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抗震设计和防护措施的学科。

地震工程需要进行地震活动的预测、震源机制研究、地震动力学分析等。

8.岩土动力学:岩土动力学是研究由于地震、爆炸、地下水流等自然或人工因素引起的岩土体的动力响应和破坏机制的学科。

岩土动力学主要包括岩土动力特性、地震响应分析、地震波在岩土体中的传播和衰减等。

9.岩土工程设计:岩土工程设计是基于地质调查和勘察的工程地质资料,制定合理的岩土工程方案和设计参数的过程。

设计过程中要考虑地质条件、岩土性质、荷载特征、施工工艺等因素。

10.工程地质灾害:工程地质灾害包括地质灾害对工程建设或已建工程产生的破坏、危害和影响等。

主要包括地质滑坡、地面沉降、地裂缝、地震等。

工程地质学所有重点

工程地质学所有重点

1.内力地质作用(endogenic geological process):由地球内部的能量(旋转能,重力能,辐射热能)引起岩石圈的物质成分,内部构造,地表形态发生变化的作用2.外力地质作用(exogenic geological process):有太阳辐射能引起,产生大气环流,形成水的循环,动植物生长,在运动过程中改造地表3.岩浆作用(magmatism):岩浆形成,运动,演化,冷凝形成岩浆岩的过程称为岩浆作用4.变质作用(metamorphism):在高温,高压并有化学物质参与下,岩石发生成分,结构构造的变化,生成新的岩石的作用5.风化(weathering):在地表环境下由于大气,水,生物等作用,岩石在原地分解和破坏6.剥蚀(denudation):各种地质营力,在运动过程中对地表岩石产生破坏,并把破碎分解的产物剥离原地7.矿物(mineral):由地质作用形成的,具有一定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的自然元素单质和化合物8.岩石的抗拉强度(tensile strength):岩石在单轴拉伸荷载作用下达到破坏时所能承受的最大拉应力9.岩石的抗压强度(compressive):岩石在压缩荷载作用下达到破坏前所能承受的最大压应力10.褶皱构造(fold):岩层受到构造运动作用后,在未丧失连续性的情况下产生的弯曲变形11.断裂构造(frocture):组成地壳的岩层,受到剧烈地壳运动构造应力的作用,产生变形达到一定程度后,岩层的连续性遭到破坏,形成一系列大小不一,形式不同的断裂12.节理(joint):指岩层受力断开后,断裂面两侧岩层沿断裂面没有明显相对位移的断裂构造13.断层(fault):是指岩石在构造盈利作用下发生断裂,沿断裂面两侧岩块发生明显的相对位移的断裂构造14.容水性:指岩土在常压下能容纳一定水量的性能15.持水性:依靠分子引力或毛细力,在岩土孔隙,裂隙中能保持一定数量水体的性能16.给水性:在重力作用下,饱水岩土能够流出一定水量的性能17.包气带水:位于地下水面以上包气带中的水,分土壤水和上层滞水18.地下水的埋藏条件:指含水层在地质剖面中所处的部位及受隔水层限制的情况,分包气带水,潜水,承压水19.上层滞水:埋藏于地表浅处,局部隔水透镜体上,具有自由水面的地下水20.潜水(phreatic water):指埋藏于地表以下,第一个稳定隔水层之上具有自由水面的饱水带中的重力水21.承压水(pressure water):埋藏并充满在两个隔水层之间的含水层中的地下水,是一种有压重力水22.流沙:在饱和土中,如果土颗粒之间的有效应力为0,则土颗粒将悬浮于水中,出现随水一起流出的现象称为流沙23.管涌:在地下水渗透力的作用下,土中的细小颗粒穿过粗颗粒之间的孔隙被渗流逐渐带走,久而久之,在土层中将形成管状空洞,使土体结构破坏,强度降低,压缩性增加的现象24.滑坡(landslide):斜坡上的岩土体,在重力的作用下,沿着斜坡内部一定的滑动面整体下滑,且水平位移大于垂直位移的坡体变形25.崩塌(collapse):陡峭边坡崖壁上,由于陡倾裂隙的切割,导致岩体突发倾倒崩落,堆积于坡脚的过程26.地震波:地震发生时,震源处产生剧烈波动,以弹性波形式向四周传播,分为体波和面波27.地震烈度:指某地区地表面和建筑物受地震影响和破坏的程度28.工程地质学:地质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是一门研究与工程建设相关的地质环境问题,是工程科学和地质学相交叉的一门边缘学科29.岩层产状:是指岩层的空间位置。

工程地质学重点

工程地质学重点

1、工程勘察:查明工程地质条件,分析存在的工程地质问题,为工程建设的规划、设计、施工和运行提供地质资料和依据,以便选择优良的工程场地,使工程建筑与当地的地质环境相适应,保证工程建设的稳定安全、经济合理和正常使用。

岩土工程勘擦:是指根据建设工程的要求,查明、分析、评价场地的性质、环境特征和岩土条件,编制勘察文件的活动2、岩石吸水率:表示岩石吸水能力的指标。

通常指岩石在大气压力和室温条件下,吸入水的重量与其烘干重量的百分比。

即(g。

-gs)/gs×100%3、工程地质条件:是指各种对工程建筑有影响的地质因素的总称,如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岩体天然应力状态、水文地质条件、各种自然地质现象、岩土物理力学性质、天然建筑材料的境况等。

4、土的饱和度:指土中孔隙水所占的体积与孔隙总体积之比,反映土中含水程度的指标。

5、岩溶:原指卡斯特,是指在以碳酸盐为主的可溶性岩石地区,由于地表水和地下水长期对岩体进行化学溶蚀、机械侵蚀、搬运作用,而形成各种独特地貌形态的地质现象的总称。

6、工程地质问题:已有的工程地质条件在工程建筑和运行期间会产生一些新的变化和发展,构成威胁影响工程建筑安全的地质问题称为工程地质问题。

主要包括地基稳定性问题、斜坡稳定性问题、洞室围岩稳定性问题、区域稳定性问题。

工程地質問題:工程建築物與地質條件之間的矛盾或問題。

如:地基沉降、水庫滲漏等7、土的压缩模量:压缩模量是指在有侧限条件下,压缩时的竖向压应力与该压力作用下的竖向应变之比,单位MPa8、断层错动速率:断层单位时间内错动距离,反映活断层活动强弱、断层所在地区应变速率大小的重要数据。

1、正断层的主要特征正活断层的变形和分支断层错动,主要集中于下降盘,。

一方面是以垂直的正断层运动为主,另一方面又有很大的水平错动,如汾渭地堑、银川地堑等。

2、震级是衡量地震大小的尺度,由地震释放的能量决定。

3、软土工程特性孔隙比和含水量、透水性和压缩性、强度、触变性、流变性4、湿馅性黄土遇水的强度特征湿陷性黄土是一种非饱和的欠压密土,具有大孔和垂直节理,在天然湿度下,其压缩性较低,强度较高,但遇水浸湿时,土的强度显著降低,在附加压力与土的自重压力下引起的湿陷变形,是一种下沉量大、下沉速度快的失稳性变形,对建筑物的危害性大。

(完整版)工程地质学考点要点重点

(完整版)工程地质学考点要点重点

1.工程地质条件是一综合概念,主要包括:地形地貌条件、岩土类型及其工程性质、地质构造、水文地质条件、物理地质现象和天然建筑材料。

2.矿物的光学性质有:颜色、条痕、光泽和透明度;力学性质有:硬度、解理、和断口。

3.岩石的工程性质包括:物理性质、水理性质和力学性质。

4.风化作用按照破坏岩石的方式可分为:①物理风化作用、②化学风化作用和③生物风化作用。

其中①包括气温变化、冰劈作用和盐类结晶作用三个主要作用因素;②则主要包括溶解作用、水化作用、氧化作用和碳酸化作用四种风化作用。

5.确定岩石风化程度主要依据的是矿物颜色变化、矿物成分改变、岩石破碎程度和岩石强度变化四个方面的特征变化情况;根据对上述4个方面的判断,可以将岩石风化程度划分为未风化、微风化、弱风化、强风化和全风化。

6.变质作用的主要因素有温度、压力、化学活泼性流体。

的含量分为酸性、中性、基性、超基性。

7.岩浆岩按照SiO28.粘土矿物主要是指伊犁石、高岭石、蒙托石。

9.碎屑岩的胶结方式有孔隙式、基底式、接触式。

10.碎屑结构,特征为碎屑颗粒由胶结物黏结起来形成岩石。

碎屑粒度的形状有棱角状、次棱角状、次圆状和圆状四种11.构造运动按照其发生时间顺序可以分为:古构造运动、新构造运动、现代构造运动。

按照运动方向可分为水平运动、垂直运动。

其中前者又称为造山运动,后者又称为造陆运动。

12.地质作用依据其能源和作用部位的不同,可分为内动力地质作用和外动力地质作用;其中前者主要包括构造运动、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在地表主要形成山系、裂谷、隆起、凹陷、火山、地震等现象;后者主要有风化作用、风的地质作用、流水的地质作用、冰川的地质作用、冰水的地质作用、重力的地质作用等。

13.地表流水可以分为暂时流水和经常流水;其地质作用包括侵蚀作用、搬运作用和沉积作用;地表流水的沉积物有残积层、坡积层、洪积层和冲积层四种主要类型。

14.河流的搬运方式可分为物理搬运和化学搬运两大类,其中前者主要搬运的物质是泥沙和石块,后者则是可溶解盐类和胶体物质;前者的搬运可有三种方式:悬浮式、跳跃式和滚动式。

工程地质学知识点(word文档物超所值)

工程地质学知识点(word文档物超所值)

第一章绪论1、概念(1)、工程地质学研究人类工程活动与地质环境之间相互制约的关系,以便科学评估,合理利用,有效改进和妥善保护地质环境的科学。

(2)、工程地质条件指工程建筑物所在地区与工程建筑有关的地质环境各项因素的综合。

(3)、工程地质问题工程建筑条件与工程建筑物之间存在的矛盾或问题。

(4)、岩土工程土木工程中涉及岩石、土、地下、水中的部分称岩土工程。

2、简述人类活动与地质环境的关系(1)地质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制约①影响工程活动的安全②影响工程建筑的稳定性和正常使用(2)人类活动对地质环境的制约(工程活动破坏地质环境)(3)工程活动与地质环境之间的相互制约人类开采矿产会对地质环境造成破坏,形成各类地质灾害。

地质环境影响人类工程活动,比如工程建设必须作地下水保护论证、渗漏评价、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压覆矿产调查等等3、工程地质条件主要包括哪些?①岩土类型及性质(地层岩性与性质)②地质构造(断层、褶皱、节理等)③地形地貌(平原、丘陵、山区等)④水文地质(地下水成因、埋藏、动态、成分等)⑤不良地质现象(滑坡、岩溶、泥石流等)⑥天然建筑材料(砂砾、石块等)4.工程地质问题主要包括哪些?①区域稳定性问题②地基稳定性问题③斜坡稳定性问题④围岩稳定性问题5. 工程地质学的研究内容和任务是什么?(1)区域稳定性研究与评价—由内力地质作用引起的断裂活动,地震对工程建设地区稳定性的影响(2)地基稳定性研究与评价—指地基的牢固,坚实性(3)环境影响评价—指人类活动对环境造成的影响总的来说就是研究工程建设与地质环境的相互制约关系,促使矛盾转化和解决,既保证工程安全,经济,正常使用,又合理开发和利用地质条件6.说明工程地质在土木工程建设中的作用。

建筑场地工程地质条件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工程的设计方案类型,施工工期的长短和工程投资的大小,影响基础建设7.何谓不良地质条件?为什么不良地质条件会导致建筑工程事故?对工程建设不利或有不良影响的动力地质现象,如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它们既影响场地稳定性,也对地基基础、边坡工程、地下洞室等具体工程的安全、经济和正常使用不利。

工程地质学复习资料(知识要点)

工程地质学复习资料(知识要点)

工程地质学复习资料(知识要点)绪论:1工程地质学:是研究与人类工程建筑等活动有关的地质问题的学科。

地质学的一个分支。

工程地质学的研究目的在于查明建设地区或建筑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分析、预测和评价可能存在和发生的工程地质问题及其对建筑物和地质环境的影响和危害,提出防治不良地质现象的措施,为保证工程建设的合理规划以及建筑物的正确设计、顺利施工和正常使用,提供可靠的地质科学依据。

2工程地质条件:包括地形地貌条件、岩土类型及其工程地质性质、地质构造、水文地质条件、不良物理地质现象及天然建筑材料等六个条件。

3工程地质条件的要素是:包括岩土类型及其工程性质、地质结构、地貌、水文地质、工程动力地质作用和天然建筑材料等方面。

第一章:1河流阶地:河谷内河流侵蚀或沉积作用形成的阶梯状地形称为阶地或台地。

2风化壳:地壳表层岩石风化的结果,除一部分溶解物质流失以外,其碎屑残余物质和新生成的化学残余物质大都残留在原来岩石的表层。

这个由风化残余物质组成的地表岩石的表层部分,或者说已风化了的地表岩石的表层部分,就称为风化壳或风化带。

3风化作用:地表表层的岩石在阳光、风、电、大气降水、气温变化等外营力作用下及生物活动等因素的影响下,会引起岩石矿物成分以及结构构造的变化,是岩石逐渐发生破坏的过程称为风化作用。

4、变质作用:地球内力引起岩石产生结构、构造以及矿物成分改变而形成新岩石的过程称为变质作用,在变质作用下形成的岩石称为变质岩。

5、地质作用:地质作用是由自然力引起地球(最主要是地幔和岩石圈)的物质组成、内部结构和地表形态发生变化的作用。

6、岩浆作用:当岩浆产生后,在通过地幔和/或地壳上升到地表或近地表的途中,发生各种变化的复杂过程称为岩浆作用。

7、地震作用:地震作用是指地震引起的作用于建筑物上的动荷载。

水工建筑物的地震作用主要包括地震惯性力和地震动水压力,其次为地震动土压力。

8、内力地质作用:内力地质作用指以地球内能为能源并主要发生在地球内部的地质作用,包括岩浆作用,地壳运动,地震,变质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工程地质条件是一综合概念,主要包括:地形地貌条件、岩土类型及其工程性质、地质构造、水文地质条件、物理地质现象和天然建筑材料。

2.矿物的光学性质有:颜色、条痕、光泽和透明度;力学性质有:硬度、解理、和断口。

3.岩石的工程性质包括:物理性质、水理性质和力学性质。

4.风化作用按照破坏岩石的方式可分为:①物理风化作用、②化学风化作用和③生物风化作用。

其中①包括气温变化、冰劈作用和盐类结晶作用三个主要作用因素;②则主要包括溶解作用、水化作用、氧化作用和碳酸化作用四种风化作用。

5.确定岩石风化程度主要依据的是矿物颜色变化、矿物成分改变、岩石破碎程度和岩石强度变化四个方面的特征变化情况;根据对上述4个方面的判断,可以将岩石风化程度划分为未风化、微风化、弱风化、强风化和全风化。

6.变质作用的主要因素有温度、压力、化学活泼性流体。

的含量分为酸性、中性、基性、超基性。

7.岩浆岩按照SiO28.粘土矿物主要是指伊犁石、高岭石、蒙托石。

9.碎屑岩的胶结方式有孔隙式、基底式、接触式。

10.碎屑结构,特征为碎屑颗粒由胶结物黏结起来形成岩石。

碎屑粒度的形状有棱角状、次棱角状、次圆状和圆状四种11.构造运动按照其发生时间顺序可以分为:古构造运动、新构造运动、现代构造运动。

按照运动方向可分为水平运动、垂直运动。

其中前者又称为造山运动,后者又称为造陆运动。

12.地质作用依据其能源和作用部位的不同,可分为内动力地质作用和外动力地质作用;其中前者主要包括构造运动、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在地表主要形成山系、裂谷、隆起、凹陷、火山、地震等现象;后者主要有风化作用、风的地质作用、流水的地质作用、冰川的地质作用、冰水的地质作用、重力的地质作用等。

13.地表流水可以分为暂时流水和经常流水;其地质作用包括侵蚀作用、搬运作用和沉积作用;地表流水的沉积物有残积层、坡积层、洪积层和冲积层四种主要类型。

14.河流的搬运方式可分为物理搬运和化学搬运两大类,其中前者主要搬运的物质是泥沙和石块,后者则是可溶解盐类和胶体物质;前者的搬运可有三种方式:悬浮式、跳跃式和滚动式。

河流沉积物区别于其它成因沉积物的重要特征是良好的分选性和磨圆度。

15.水在岩土中的存在状态可分为①气态水、②液态水和③固态水。

其中②包括重力水和毛细水;③包括结合水和冰。

16.岩土的水理性质①容水性、②持水性、③给水性和④透水性,其中①②③之间的关系是给水度=容水度—持水度。

17.地下水按埋藏条件可分为①包气带水、②潜水和③承压水三种,其中最适宜形成③的地质构造是;向斜构造和单斜构造。

18.地下水按含水层性质可分为①孔隙水、②裂隙水和③岩溶水三种。

其中②又可进一步划分为:风化裂隙水、成岩裂隙水和构造裂隙水。

19.河流的侵蚀作用按其方向可分为下蚀作用和侧蚀作用。

20.作为建筑地基的土,可分为:岩石、碎石土、砂土、粉土、黏性土和人工填土。

21.根据地质成因,可把土划分为残积土、坡积土、洪积土、冲积土、淤积土、冰积土和风积土、海积土等。

按堆积年代的不同,土可分为老堆积土、一般堆积土和新近堆积土。

22.分布在中国范围内的黄土,从早更新世开始堆积经历了整个第四纪,目前还未结束。

形成于早更新世(Q1)的午城黄土和中更新世(Q2)的离石黄土,称为老黄土;晚更新世(Q3)形成的马兰黄土及全新世下部的次生黄土,称为新黄土;全新世上部( )及近几十年至近百年形成的最新黄土,称为新近堆积黄土。

23.湿陷性黄土可分为自重湿陷性黄土和非自重湿陷性黄土。

24.软土一般包括软黏土、淤泥质土、淤泥、泥炭质土和泥炭等。

一,名词解释:1. 岩石:在一定的地质条件下,由一种或几种矿物自然组合而成的矿物集合体。

2. 矿物:存在于地壳中的具有一定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的自然元素和化合物。

3. 造岩矿物:构成岩石的矿物,称为造岩矿物。

4. 岩浆岩的结构,是指组成岩石的矿物的结晶程度,晶粒的大小,形状及及其相互结合的情况。

有1.全晶质结构,2.半晶质结构,3.非晶质结构。

5. 岩浆岩的构造,是指矿物在岩石中的组合方式和空间分布情况。

分为 1.块状构造, 2.流纹状构造,3.气孔状构造,4.杏仁状构造6. 绝对年代:是指组成地壳的岩石从形成到现在有多少年。

它能说明岩层形成的确切时间,不能反映岩层形成的地质过程。

7. 相对地质年代:能说明岩层形成的先后顺序及其相对的新老关系,不能说明形成的年代。

地质工作中,一般用相对地质年代为主。

8. 地质构造:构造变动在岩层和岩体中遗留下来的各种构造行迹,称为地质构造。

9. 褶皱构造:组成地壳的岩层,受构造应力的强烈作用,使岩层形成一系列波状弯曲而未丧失其连续性的构造,称为褶皱构造。

10. 断裂构造:构成地壳的岩体,受力作用发生变形,当变形达到一定程度后,使岩体的连续性和完整性遭到破坏,产生各种大小不一的断裂,称为断裂构造。

11. 残积土:是岩石经风化后未被搬运的那一部分原岩风化剥蚀后的产物。

12. 坡积土:是经雨雪水的细水片流缓慢洗涮,剥蚀,及土粒在重力作用下,顺着山坡逐渐移动形成的堆积物。

13. 洪积土:由暴雨或大量融雪骤然集聚而成的暂时性山洪急流带来的碎屑物质在山沟的出口处或山前倾斜平原堆积形成的土体。

14. 冲积土:由河流的流水作用将碎屑物质搬运到河谷中坡降平缓的地段而成的土体。

15. 软土:泛指淤泥及淤泥质土,是第四纪后期于沿海地区的滨海相,泻湖相,三角洲相和溺谷相,内陆平原或山区的湖相和冲积洪积沼泽相等静水或非常缓慢的流水环境中沉积,并经生物化学作用形成的饱和软粘性土。

16. 红粘土:是指在亚热带湿热气候条件下,碳酸盐类岩石及其间杂的其他岩石,经红土化作用形成的高塑性粘土。

17. 膨胀土:是指含有大量强亲水性粘土矿物成分,具有显著的吸水膨胀和失水收缩,且胀缩变形往复可逆的高塑性粘土。

18. 填土:是一定的地质,地貌和社会历史条件下,由于人类活动而堆积的土。

19. 地下水:存在于地壳表面以下岩土空隙中的水称为地下水。

20. 含水层:能够给出并透过相当数量重力水的岩层或土层。

21. 隔水层:是指那些不能给出并透过水的岩层,土层,或者这些岩土层给出与透过水的数量是微不足道的。

22. 潜水:埋藏在地表以下第一层较稳定的隔水层以上具有自由水面的重力水叫潜水。

23. 承压水:地表以下充满两个稳定隔水层之间的重力水称为承压水或自流水。

24. 风化:位于地壳表面或接近于地面的岩石经受着风,电,大气降水和温度等大气营力以及生物活动等因素的影响,岩石会发生破碎或成分变化,这种变化的过程称为风化。

25. 滑坡:是斜坡土体和岩体在重力作用下失去原有的稳定状态,沿着斜坡内某些滑动面(或滑动带)作整体下滑的现象。

26. 崩塌:陡峻或极陡斜坡上,某些大块或巨快岩块,突然的崩落或滑落,顺山坡猛烈的翻滚跳跃,岩块相互撞击破碎,最后堆积于坡脚,这一过程称为崩塌。

27. 泥石流:是指在山区一些流域内,主要是在暴雨降落时所形成的,并由固体物质所饱和的暂时性山地洪流。

28. 岩溶:是由于地表水或地下水对可溶性岩石溶蚀的结果而产生的一系列地质现象。

29. 地震波:地震时,震源释放的能量以波动的形式向四面八方传播,这种波称为为地震波。

30. 体波:地震时在地壳内部传播时的波称为体波。

31. 面波:地震到达地表时,使地面发生波动,称为面波。

32. 地基承载力:是指地基所承受由建(构)筑物基础传来的荷载的能力。

33. 持力层:是指地基中直接支持建(构)筑物荷载的岩土层。

34解理:矿物受打击后,能沿一定方向裂开成光滑平面的性质。

二.简答题1.工程地质条件工程地质条件所包含的因素:地形地貌,底层岩性,地质构造,水文地质,自然地质作用与现象等。

2.矿物的物理性质有哪些?矿物的物理性质主要包括矿物的颜色,光泽,硬度,解理和断口。

3.岩层产状:岩层在空间的位置。

产状三要素是走向,倾向,倾角。

4.褶曲要素:包括核部,翼,轴面,轴,及枢纽。

5.褶曲类型:褶曲的基本形态是背斜和向斜。

无论是向斜褶曲,还是背斜褶曲,按褶曲的轴面产状,可将褶曲分为 1.直立褶曲 2.倾斜褶曲,3.倒转褶曲,4.平卧褶曲按褶曲的枢纽产状分 1.水平褶曲 2.倾伏褶曲6.断层要素及其基本类型断层要素 1)断层面和破碎带 2)断层线 3)上盘和下盘 4)断距断层基本类型 1)正断层 2)逆断层 3)平推断层7.岩体结构基本类型 1)整体块状结构:整体结构,块状结构 2)层状结构:层状结构,薄层(板)状结构 3)碎裂结构:镶嵌结构,层状破裂结构,碎裂结构 4)散体结构:松散结构,松软结构8.根据土的成因,土可以分为哪几类土?根据地质成因,土可以分为:残积土,坡积土,洪积土,冲积土,湖积土,海积土,冰积及冰水沉积土和风积土。

9.地下水按条件可分为哪三大类?按含水层空隙性质可分为哪三个亚类?三大类:包气带水,潜水,承压水三个亚类:孔隙水,裂隙水,岩溶水。

10.地下水对建筑工程有哪些影响? 1)地下水位下降引起软土地基沉降 2)动水压力产生流砂和潜蚀 3)地下水对位于水位以下的岩石,土层和建筑物基础产生浮托作用 4)某些地下水对钢筋混凝土基础产生腐蚀。

11.地下水对钢筋混凝土的腐蚀类型? 1)结晶类腐蚀 2)分解类腐蚀 3)结晶分解复合类腐蚀12.工程地质勘查可分为哪三个阶段? 1)可行性研究勘察阶段 2)初步勘察阶段 3)详细勘察与施工勘察阶段13.详细勘察阶段的主要工作内容?详细勘察应密切结合技术设计或施工图设计,按不同建筑物或建筑群提出详细工程地质资料和设计所需的岩土技术参数,对建筑地基做出岩土工程分析评价,为基础设计,地基处理,不良地质现象的防治等具体方案作出论证,结论和建议。

具体内容应视建筑物的具体情况和工程要求而定。

三.问答题1.岩浆岩的成因,结构和构造成因:地壳下部放射性元素蜕变放出热能,使物质处于过热可塑状态。

地壳变动时,上部岩层压力降低,过热可塑性状态的物质就转变为岩浆。

岩浆内部压力大,不断向地壳压力低的地方移动,以致冲破地壳深部的岩层,沿着裂缝上升到一定高度,温度,压力都减低,当岩浆内部压力小于上部岩层压力时,迫使岩浆停留下,冷凝成岩浆岩。

岩浆岩的结构:按结晶程度:全晶质结构、半晶质结构、非晶质结构;按晶粒大小:等粒状结构,不等粒状结构、隐晶质结构、斑状结构。

岩浆岩的构造:块状构造,流纹状构造,气孔状构造、杏仁状构造2.沉积岩的成因,结构和构造地表的各种岩石,经日晒雨淋,风化破坏成的岩石碎屑,被搬运到低洼的地方沉积下来,经长期压密,胶结,重结晶等复杂地址过程,就形成了沉积岩。

结构:碎屑结构,泥质结构,结晶结构,生物结构构造:沉积岩的构造,是指其组成部分的空间分布及其相互间的排列关系。

最主要构造是层理构造。

有水平层理,斜层层理,交错层理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